平行四边形综合证明题

33.(1)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DF=BE.求证:CE=CF;

(2)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G是AD上一点,如果∠ECG=45°,请你利用(1)的结论证明:sECGsBCEsCDG.

(3)运用(1)、(2)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下题:

如图3,在直角梯形ABCG中,AG∥BC(BC>AG),∠B=90°,AB=BC=6,E是AB上一点,且∠ECG=45°,BE=2.求△ECG的面积.

A A A

E

B C E B C E B图3 C

【答案】(1)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BC=CD,∠B=∠CDF,BE=DF,即可证得△CBE≌△CDF,从而得到结论;(2)延长AD至F,使DF=BE.连接CF.由(1)知△CBE≌△CDF,即可得到∠BCE=∠DCF.又∠GCE=45°,可得∠BCE+∠GCD=45°.即可得到∠ECG=∠GCF.又CE=CF,GC=GC,即可证得△ECG≌△FCG,即可证得结论;(3)15

【解析】

试题分析:(1)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BC=CD,∠B=∠CDF,BE=DF,即可证得△CBE≌△CDF,从而得到结论;

(2)延长AD至F,使DF=BE.连接CF.由(1)知△CBE≌△CDF,即可得到∠BCE=∠DCF.又∠GCE=45°,可得∠BCE+∠GCD=45°.即可得到∠ECG=∠GCF.又CE=CF,GC=GC,即可证得△ECG≌△FCG,即可证得结论;

(3)过C作CD⊥AG,交AG延长线于D.证得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由(2)中△ECG≌△FCG,即得GE=GF.GE=DF+GD=BE+GD,设DG=x,可得AE=4,AG=6—x,EG=2+ x.在Rt△AEG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列方程求得x的值,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结果.

(1)在正方形ABCD中,

∵BC=CD,∠B=∠CDF,BE=DF,

∴△CBE≌△CDF.

∴CE=CF.

(2)如图2,延长AD至F,使DF=BE.连接CF.

A D 图1 图2

E

B 图2

由(1)知△CBE≌△CDF,

∴∠BCE=∠DCF.

又∠GCE=45°,

∴∠BCE+∠GCD=45°.

∴∠DCF+∠GCD=∠GCF=45°

即∠ECG=∠GCF.

又∵CE=CF,GC=GC,

∴△ECG≌△FCG.

∴SECGSCFG=SCDGSCDF.

∴SECGSBCESCDG.

(3)如图3,过C作CD⊥AG,交AG延长线于D.

在直角梯形ABCG中,

∵AG∥BC,∴∠A=∠B=90°,

又∠CDA=90°,AB=BC,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已知∠ECG=45°.

由(2)中△ECG≌△FCG,∴ GE=GF.

∴GE=DF+GD=BE+GD.

设DG=x,

∵BE=2,AB=6,

∴AE=4,AG=6—x,EG=2+ x.

在Rt△AEG中,

GEAEAG,即

解得:x=3. 222(2x)2426x2.

∴SCEG112636SBCESCDG=22=15.

∴△CEG的面积为15.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梯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点评:此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

3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是AD边上的动点,从点A沿AD向D运动,以BE为边,在BE的..

上方作正方形BEFG,连接CG。请探究:

(1)线段AE与CG是否相等?请说明理由。

(2)若设AE=x,DH=y,当x取何值时,y最大?

(3)连接BH,当点E运动到AD的何位置时,△BEH∽△BAE? 【答案】三角形全等;当x11时,y有最大值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42

【解析】

试题分析:(1)AECG

理由: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BEFG中

3590

4590

∴ 34

又ABBC,BEBG 2分

∴△ABE≌△CBG „„3分

∴ AECG „„ „„4分

(2)∵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BEFG

∴ADFEB90

∴ 1290

2390

∴ 13

又∵AD

∴△ABE∽△DEH „„ „6分 DHDE AEAB

y1x∴  „ 7分 x1∴

∴ yxx 211(x)2 8分 24

当x11时,y有最大值为 9分 42

(3)当E点是AD的中点时,△BEH∽△BAE 10分

理由:∵ E是AD中点

1 2

1∴ DH 11分 4∴ AE

又∵△ABE∽△DEH

EHDH1 12分 BEAE2

AE1 又∵ AB2

AEEH∴ „14分 ABBE

又DABFEB90 ∴

∴ △BEH∽△BAE„ 15分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35.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24cm,AB=8cm,BC=26cm,动点P从A开始沿AD边向D以1cm/s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向B以3cm/s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外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

(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

(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

(3)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直角梯形?

【答案】t=6(秒). t=7(秒). t=13(秒) 2

【解析】

试题分析:解:(1)∵AD∥BC,

∴当PD=CQ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

∵AP=t cm,AD=24cm,

∴PD=24-t(cm),

∴24-t=3t,

∴t=6(秒).

(2)过点D作DE⊥BC于E,得矩形ABED,

∴ AD=BE=24 cm,

∴CE=26-24=2(cm),

∵AD∥BC,

∴当CQ=PD+2CD时,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

∴3t=24-t+2×2, t=7(秒).

(3)∵AD∥BC,

∴当BQ=AP时,四边形PQCD为直角梯形.

∴26-3t= t,

∴t=13(秒). 2

考点:动点与图形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动点问题为中考常见题型,经常为压轴题。准确分析动点列式是解题关键。

3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6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

图1 图

2

(1)求∠BAO的度数;

(2)如图1,P为线段AB上一点,在AP上方以AP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PD.点Q在AD上,连结PQ,过作射线PF⊥PQ交x轴于点F,作PG⊥x轴于点G.

求证:PF=PQ ;

(3)如图2,E为线段AB上一点,在AE上方以AE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ED.若P为线段EB的中点,连接PD、PO,猜想线段PD、PO有怎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BAO45(2)证明: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PD中,PDA90,DA=DP,1APD45,∴DP⊥AD于D,由(1)可得BAO45,∴BAO1,又∵PG⊥x轴于G,∴PG = PD,∴AGPPGFD90,∴4BAO45,∴4APDDPG90,即3GPQ90,又∵PQ⊥PF,∴2GPQ90,∴23,在△PGF和△PDQ中,PGFD,PGPD,23,∴△PGF≌△PDQ,∴PF=PQ(3)

图2 OP⊥DP,OP=DP 证明:延长DP至H,使得PH=PD,∵P为BE的中点,∴

PB=PE,在△PBH和△PED中,PBPE,12,PHPD,∴△PBH≌△PED,∴BH=ED,∴34,∴BH∥ED,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DE中,AD=ED,∴AD=BH,DAEDEA45,DAEBAODAO90,∴DE∥x轴,BH∥x轴, BH⊥y轴,∴DAOHBO90,由(1)可得 OA=OB,在△DAO和△HBO中,

∴△DAO≌△HBO,∴OD=OH,∠5=∠6,∵AOB5DOB90

ADBH,DAOHBO,OAOB,

∴DOH6DOB90,∴在等腰直角三角形△DOH中,∵DP=HP,∴OP⊥DP,7

∴ODP7,∴OP=PD

【解析】

试题分析:(1)

1DOH45,2

直线yx6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A(-6,0),B(0,

6),∴OA=OB,∴BAOABO,在△AOB中,AOB90,∴BAOABO45

(2)由PDA90,DA=DP,1APD45推出DP⊥AD,再利用(1)中的结论,结合图像,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以推出,∴PF=PQ。

(3)由于PB=PE,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推出△PBH≌△PED,由此可以推出BH∥ED,又因为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DE中,AD=BH,DAEBAODAO90,所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推出△DAO≌△HBO,同时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可以推出OP=PD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点评:本题看似复杂,实则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全等三角形在中考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做到举一反三。

37.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点E是BC上一点,以AE为边作正方形AEFG。

G

A D

F

B E C N

(1)连结GD,求证△ADG≌△ABE;

(2)连结FC,求证∠FCN=45°;

(3)请问在AB边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四边形DQEF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DAG=∠BAE,再根据“SAS”证得△ADG≌△ABE;(2)过F作BN的垂线,设垂足为H,首先证△ABE、△EHF全等,然后得AB=EH,BE=FH;然后根据AB=BC=EH,即BE+EC=EC+CH,得到CH=BE=FH,即可证得结果;(3)存在

(3)在AB上取AQ=BE,连接QD,首先证△DAQ、△ABE、△ADG三个三角形全等,易证得AG、QD平行且相

等,又由于AG、EF平行且相等,所以QD、EF平行且相等,即可得证.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DAG=∠BAE,再根据“SAS”证得△ADG≌△ABE;

(2)过F作BN的垂线,设垂足为H,首先证△ABE、△EHF全等,然后得AB=EH,BE=FH;然后根据AB=BC=EH,即BE+EC=EC+CH,得到CH=BE=FH,即可证得结果;

(3)在AB上取AQ=BE,连接QD,首先证△DAQ、△ABE、△ADG三个三角形全等,易证得AG、QD平行且相等,又由于AG、EF平行且相等,所以QD、EF平行且相等,即可证得结果.

(1)如图

∵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EFG是正方形

∴DA=BA,EA=GA,∠BAD=∠EAG=90°

∴∠DAG=∠BAE

∴△ADG≌△ABE;

(2)过F作BN的垂线,设垂足为H

∵∠BAE+∠AEB=90°,∠FEH+∠AEB=90°

∴∠BAE=∠HEF

∵AE=EF

∴△ABE≌△EHF

∴AB=EH,BE=FH

∴AB=BC=EH

∴BE+EC=EC+CH

∴CH=BE=FH

∴∠FCN=45°;

(3)在AB上取AQ=BE,连接QD

∵AB=AD

∴△DAQ≌△ABE

∵△ABE≌△EHF

∴△DAQ≌△ABE≌△ADG

∴∠GAD=∠ADQ

∴AG、QD平行且相等

又∵AG、EF平行且相等

∴QD、EF平行且相等

∴四边形DQEF是平行四边形

∴在AB边上存在一点Q,使得四边形DQEF是平行四边形.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点评:本题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8.如图,矩形ABCD中,AB=4cm,BC=8cm,动点M从点D出发,按折线DCBAD方向以2cm/s的速度运动,动点N从点D出发,按折线DABCD方向以1cm/s的速度运动.

(1)若动点M、N同时出发,经过几秒钟两点相遇?

(2)若点E在线段BC上,且BE=3cm,若动点M、N同时出发,相遇时停止运动,经过几秒钟,点A、E、M、N组成平行四边形?

【答案】(1)8秒

(2)17/3。

【解析】

试题分析:(1)利用时间=路程÷速度和求得;

(2)分M点在E点左右两侧两种情况讨论.

考点:矩形的性质.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M、N运动时分情况讨论.

39.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B∥DC,AD=BC=5,DC=7,AB=13,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AD→DC→CB→BA向终点A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BA向终点A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2分)

⑴求梯形的高为多少?

⑵分段考虑,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BC为平行四边形时?

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P与Q重合?

【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解:⑴高为4

⑵当点P在AD边上时,PC与BQ不平行,

故此时四边形PQBC不可能为平行四边形;

当点P在DC边上时,如图1。

PC=12-2t,BQ=t,

∵四边形PQBC为平行四边形,

∴PC=BQ。

∴12-2t=t,t=4。

∴当t=4时,四边形PQBC为平行四边形。

当点P在BC边上时,PC与BQ不平行,

当点P在AB边上时,PC与BQ不平行。

⑶设时间为t,2t575t

t17

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点评:此类试题属于难度较大的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思维变换的把握和平行四边形基本性质的运用。

40.把长方形纸条ABCD沿EF,GH同时折叠,B、C两点恰好都落在AD边的P点处,若FPH90O,PF8,PH6,则长方形ABCD的面积为多少?(8分)

【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解:作PM⊥BC于M.

∵∠FPH=90°,PF=8,PH=6,

∴FH=10,AB=PM=PFPH4.8 FH

∴BC=PF+PH+FH=24,

∴矩形ABCD的面积=AB•BC=115.2

考点: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点评:此类试题属于难度较大的试题,考要学会很好的做辅助线,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历来都是考查的重点,尤其是三角形斜边和两直角边的平方和之间的关系和变换。

33.(1)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DF=BE.求证:CE=CF;

(2)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G是AD上一点,如果∠ECG=45°,请你利用(1)的结论证明:sECGsBCEsCDG.

(3)运用(1)、(2)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下题:

如图3,在直角梯形ABCG中,AG∥BC(BC>AG),∠B=90°,AB=BC=6,E是AB上一点,且∠ECG=45°,BE=2.求△ECG的面积.

A A A

E

B C E B C E B图3 C

【答案】(1)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BC=CD,∠B=∠CDF,BE=DF,即可证得△CBE≌△CDF,从而得到结论;(2)延长AD至F,使DF=BE.连接CF.由(1)知△CBE≌△CDF,即可得到∠BCE=∠DCF.又∠GCE=45°,可得∠BCE+∠GCD=45°.即可得到∠ECG=∠GCF.又CE=CF,GC=GC,即可证得△ECG≌△FCG,即可证得结论;(3)15

【解析】

试题分析:(1)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BC=CD,∠B=∠CDF,BE=DF,即可证得△CBE≌△CDF,从而得到结论;

(2)延长AD至F,使DF=BE.连接CF.由(1)知△CBE≌△CDF,即可得到∠BCE=∠DCF.又∠GCE=45°,可得∠BCE+∠GCD=45°.即可得到∠ECG=∠GCF.又CE=CF,GC=GC,即可证得△ECG≌△FCG,即可证得结论;

(3)过C作CD⊥AG,交AG延长线于D.证得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由(2)中△ECG≌△FCG,即得GE=GF.GE=DF+GD=BE+GD,设DG=x,可得AE=4,AG=6—x,EG=2+ x.在Rt△AEG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列方程求得x的值,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结果.

(1)在正方形ABCD中,

∵BC=CD,∠B=∠CDF,BE=DF,

∴△CBE≌△CDF.

∴CE=CF.

(2)如图2,延长AD至F,使DF=BE.连接CF.

A D 图1 图2

E

B 图2

由(1)知△CBE≌△CDF,

∴∠BCE=∠DCF.

又∠GCE=45°,

∴∠BCE+∠GCD=45°.

∴∠DCF+∠GCD=∠GCF=45°

即∠ECG=∠GCF.

又∵CE=CF,GC=GC,

∴△ECG≌△FCG.

∴SECGSCFG=SCDGSCDF.

∴SECGSBCESCDG.

(3)如图3,过C作CD⊥AG,交AG延长线于D.

在直角梯形ABCG中,

∵AG∥BC,∴∠A=∠B=90°,

又∠CDA=90°,AB=BC,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已知∠ECG=45°.

由(2)中△ECG≌△FCG,∴ GE=GF.

∴GE=DF+GD=BE+GD.

设DG=x,

∵BE=2,AB=6,

∴AE=4,AG=6—x,EG=2+ x.

在Rt△AEG中,

GEAEAG,即

解得:x=3. 222(2x)2426x2.

∴SCEG112636SBCESCDG=22=15.

∴△CEG的面积为15.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梯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点评:此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

3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是AD边上的动点,从点A沿AD向D运动,以BE为边,在BE的..

上方作正方形BEFG,连接CG。请探究:

(1)线段AE与CG是否相等?请说明理由。

(2)若设AE=x,DH=y,当x取何值时,y最大?

(3)连接BH,当点E运动到AD的何位置时,△BEH∽△BAE? 【答案】三角形全等;当x11时,y有最大值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42

【解析】

试题分析:(1)AECG

理由: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BEFG中

3590

4590

∴ 34

又ABBC,BEBG 2分

∴△ABE≌△CBG „„3分

∴ AECG „„ „„4分

(2)∵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BEFG

∴ADFEB90

∴ 1290

2390

∴ 13

又∵AD

∴△ABE∽△DEH „„ „6分 DHDE AEAB

y1x∴  „ 7分 x1∴

∴ yxx 211(x)2 8分 24

当x11时,y有最大值为 9分 42

(3)当E点是AD的中点时,△BEH∽△BAE 10分

理由:∵ E是AD中点

1 2

1∴ DH 11分 4∴ AE

又∵△ABE∽△DEH

EHDH1 12分 BEAE2

AE1 又∵ AB2

AEEH∴ „14分 ABBE

又DABFEB90 ∴

∴ △BEH∽△BAE„ 15分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35.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24cm,AB=8cm,BC=26cm,动点P从A开始沿AD边向D以1cm/s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向B以3cm/s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外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

(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

(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

(3)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直角梯形?

【答案】t=6(秒). t=7(秒). t=13(秒) 2

【解析】

试题分析:解:(1)∵AD∥BC,

∴当PD=CQ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

∵AP=t cm,AD=24cm,

∴PD=24-t(cm),

∴24-t=3t,

∴t=6(秒).

(2)过点D作DE⊥BC于E,得矩形ABED,

∴ AD=BE=24 cm,

∴CE=26-24=2(cm),

∵AD∥BC,

∴当CQ=PD+2CD时,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

∴3t=24-t+2×2, t=7(秒).

(3)∵AD∥BC,

∴当BQ=AP时,四边形PQCD为直角梯形.

∴26-3t= t,

∴t=13(秒). 2

考点:动点与图形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动点问题为中考常见题型,经常为压轴题。准确分析动点列式是解题关键。

3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6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

图1 图

2

(1)求∠BAO的度数;

(2)如图1,P为线段AB上一点,在AP上方以AP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PD.点Q在AD上,连结PQ,过作射线PF⊥PQ交x轴于点F,作PG⊥x轴于点G.

求证:PF=PQ ;

(3)如图2,E为线段AB上一点,在AE上方以AE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ED.若P为线段EB的中点,连接PD、PO,猜想线段PD、PO有怎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BAO45(2)证明: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PD中,PDA90,DA=DP,1APD45,∴DP⊥AD于D,由(1)可得BAO45,∴BAO1,又∵PG⊥x轴于G,∴PG = PD,∴AGPPGFD90,∴4BAO45,∴4APDDPG90,即3GPQ90,又∵PQ⊥PF,∴2GPQ90,∴23,在△PGF和△PDQ中,PGFD,PGPD,23,∴△PGF≌△PDQ,∴PF=PQ(3)

图2 OP⊥DP,OP=DP 证明:延长DP至H,使得PH=PD,∵P为BE的中点,∴

PB=PE,在△PBH和△PED中,PBPE,12,PHPD,∴△PBH≌△PED,∴BH=ED,∴34,∴BH∥ED,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DE中,AD=ED,∴AD=BH,DAEDEA45,DAEBAODAO90,∴DE∥x轴,BH∥x轴, BH⊥y轴,∴DAOHBO90,由(1)可得 OA=OB,在△DAO和△HBO中,

∴△DAO≌△HBO,∴OD=OH,∠5=∠6,∵AOB5DOB90

ADBH,DAOHBO,OAOB,

∴DOH6DOB90,∴在等腰直角三角形△DOH中,∵DP=HP,∴OP⊥DP,7

∴ODP7,∴OP=PD

【解析】

试题分析:(1)

1DOH45,2

直线yx6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A(-6,0),B(0,

6),∴OA=OB,∴BAOABO,在△AOB中,AOB90,∴BAOABO45

(2)由PDA90,DA=DP,1APD45推出DP⊥AD,再利用(1)中的结论,结合图像,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以推出,∴PF=PQ。

(3)由于PB=PE,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推出△PBH≌△PED,由此可以推出BH∥ED,又因为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DE中,AD=BH,DAEBAODAO90,所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推出△DAO≌△HBO,同时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可以推出OP=PD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点评:本题看似复杂,实则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全等三角形在中考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做到举一反三。

37.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点E是BC上一点,以AE为边作正方形AEFG。

G

A D

F

B E C N

(1)连结GD,求证△ADG≌△ABE;

(2)连结FC,求证∠FCN=45°;

(3)请问在AB边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四边形DQEF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DAG=∠BAE,再根据“SAS”证得△ADG≌△ABE;(2)过F作BN的垂线,设垂足为H,首先证△ABE、△EHF全等,然后得AB=EH,BE=FH;然后根据AB=BC=EH,即BE+EC=EC+CH,得到CH=BE=FH,即可证得结果;(3)存在

(3)在AB上取AQ=BE,连接QD,首先证△DAQ、△ABE、△ADG三个三角形全等,易证得AG、QD平行且相

等,又由于AG、EF平行且相等,所以QD、EF平行且相等,即可得证.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DAG=∠BAE,再根据“SAS”证得△ADG≌△ABE;

(2)过F作BN的垂线,设垂足为H,首先证△ABE、△EHF全等,然后得AB=EH,BE=FH;然后根据AB=BC=EH,即BE+EC=EC+CH,得到CH=BE=FH,即可证得结果;

(3)在AB上取AQ=BE,连接QD,首先证△DAQ、△ABE、△ADG三个三角形全等,易证得AG、QD平行且相等,又由于AG、EF平行且相等,所以QD、EF平行且相等,即可证得结果.

(1)如图

∵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EFG是正方形

∴DA=BA,EA=GA,∠BAD=∠EAG=90°

∴∠DAG=∠BAE

∴△ADG≌△ABE;

(2)过F作BN的垂线,设垂足为H

∵∠BAE+∠AEB=90°,∠FEH+∠AEB=90°

∴∠BAE=∠HEF

∵AE=EF

∴△ABE≌△EHF

∴AB=EH,BE=FH

∴AB=BC=EH

∴BE+EC=EC+CH

∴CH=BE=FH

∴∠FCN=45°;

(3)在AB上取AQ=BE,连接QD

∵AB=AD

∴△DAQ≌△ABE

∵△ABE≌△EHF

∴△DAQ≌△ABE≌△ADG

∴∠GAD=∠ADQ

∴AG、QD平行且相等

又∵AG、EF平行且相等

∴QD、EF平行且相等

∴四边形DQEF是平行四边形

∴在AB边上存在一点Q,使得四边形DQEF是平行四边形.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点评:本题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8.如图,矩形ABCD中,AB=4cm,BC=8cm,动点M从点D出发,按折线DCBAD方向以2cm/s的速度运动,动点N从点D出发,按折线DABCD方向以1cm/s的速度运动.

(1)若动点M、N同时出发,经过几秒钟两点相遇?

(2)若点E在线段BC上,且BE=3cm,若动点M、N同时出发,相遇时停止运动,经过几秒钟,点A、E、M、N组成平行四边形?

【答案】(1)8秒

(2)17/3。

【解析】

试题分析:(1)利用时间=路程÷速度和求得;

(2)分M点在E点左右两侧两种情况讨论.

考点:矩形的性质.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M、N运动时分情况讨论.

39.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B∥DC,AD=BC=5,DC=7,AB=13,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AD→DC→CB→BA向终点A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BA向终点A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2分)

⑴求梯形的高为多少?

⑵分段考虑,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BC为平行四边形时?

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P与Q重合?

【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解:⑴高为4

⑵当点P在AD边上时,PC与BQ不平行,

故此时四边形PQBC不可能为平行四边形;

当点P在DC边上时,如图1。

PC=12-2t,BQ=t,

∵四边形PQBC为平行四边形,

∴PC=BQ。

∴12-2t=t,t=4。

∴当t=4时,四边形PQBC为平行四边形。

当点P在BC边上时,PC与BQ不平行,

当点P在AB边上时,PC与BQ不平行。

⑶设时间为t,2t575t

t17

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点评:此类试题属于难度较大的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思维变换的把握和平行四边形基本性质的运用。

40.把长方形纸条ABCD沿EF,GH同时折叠,B、C两点恰好都落在AD边的P点处,若FPH90O,PF8,PH6,则长方形ABCD的面积为多少?(8分)

【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解:作PM⊥BC于M.

∵∠FPH=90°,PF=8,PH=6,

∴FH=10,AB=PM=PFPH4.8 FH

∴BC=PF+PH+FH=24,

∴矩形ABCD的面积=AB•BC=115.2

考点: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点评:此类试题属于难度较大的试题,考要学会很好的做辅助线,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历来都是考查的重点,尤其是三角形斜边和两直角边的平方和之间的关系和变换。


相关内容

  • 平行四边形综合题选讲
  • 平行四边形综合题选讲 撰稿:薛海龙 审稿:徐晓阳 责编:康红梅 [本周学习内容] 四边形的知识是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自然而然的延伸和扩展.在整个初中平面几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四边形这一章蕴含着丰富的图形变化思想,是历年中考命题关注的焦点.所以,学好四边形这一章对于几何能力的提升和中考成绩的提高有着重 ...

  • 直接证明综合法
  • 数学方法之综合与分析法篇 一、使用综合法 综合法是从已知出发,经过逐步推理,最后导出所要达到的结论. 可以看出,若使用综合法求解问题,一定要将条件与结论结合起来,看看条件、再看看结论,如何架好从条件通往结论的桥梁? 例1:设 ,求证: 证明:由于a,b为非负实数时, ,得 . 那么 上述第一个不等式 ...

  • 18.1平行四边形导学案
  • 18.1.1平行四边形及性质1 一.目标导学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有关概念. 2.能根据定义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 3.了解平行四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二.自主学习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平行四边形用表 ...

  • [四边形]中考题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2006•眉山)如图:∠MON=90°,在∠MON的内部有一个正方形AOCD,点A.C分别在射线OM.ON上,点B1是ON上的任意一点,在∠MON的内部作正方形AB1C1D1. (1)连续D1D,求证:∠D1DA=90°: (2)连接CC1,猜一猜,∠C1CN的度数是多少? ...

  • 全国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大全
  • 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5 有理数的乘方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2.2 整式的加减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3.3 解一元一 ...

  • 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中位线
  • 平行四边形 知识梳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表示:平行四边形用符号""来表示.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那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ABCD", ...

  • 中考数学几何复习专题研究
  • 中考几何综合复习专题研究 一图形与证明中要求:会用归纳和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图形的认识中要求:会运用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两点之间的距离,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和方法,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知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圆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能运 ...

  • 初二数学几何类综合题及参考答案
  • 初中几何综合测试题 (时间120分 满分100分) 一. 填空题(本题共22分,每空2分) 1. 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9和2,第三边长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 . 2.△ABC三边长分别为3.4.5,与其相似的△A′B′C′的最大边长是 10,则△A′B′C′的面积是 . 4. 弦AC ,BD 在 ...

  • 中考数学几何典型例题
  • 几何综合题 一图形与证明中要求:会用归纳和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图形的认识中要求:会运用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两点之间的距离,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和方法,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知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圆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能运用三角函数解决 ...

  •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1.如图,在▱ABCD中,E为BC边上一点,且AB=AE. (1)求证:△ABC≌△EAD: (2)若AE平分∠DAB,∠EAC=25°,求∠AED的度数. 2.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延长BC至点D,使CD=BC,点E在边AC上,以CE,CD为邻边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