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阅读题及答案

颐和园,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全园布局可分为行宫区和风景游览区两大部分,占地约290公顷。进东宫门前行,便是以仁寿殿为中心的行宫区。

①游览区是颐和园景观的精华,分为万寿山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个部分。②万寿山前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了巨大的主体建筑群,华丽宏伟、气势极为磅礴。③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的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④荡舟于昆明湖上,看万寿山,有如欣赏一幅从东向西展开的巨幅画卷。⑤后山后湖碧水潆洄、古松参天,幽静异常。⑥岸边小店栉比,幡幌飘摇,一派江南水乡景色。

从行宫区的东寿堂往西过邀月门,是一条728米的长廊,这是中国园林建筑中最长的游廊。颐和园的长廊以建筑精美、曲折多变和彩画丰富闻名于世。它沿昆明湖北岸向西伸展,随万寿山南麓的地势高低起伏。由于处理巧妙;利用左右的借景而转移了人们的视线,所以游长廊时并不感觉到地势不平,走向曲折。长廊犹如一条锦带将远山近水和园内各种建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长廊的全部梁枋上,绘有大小彩画14000多幅,构成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洋溢着浓重的民族文化气息。这些彩画均取材于中国历史故事、古典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内容无一雷同。

出长廊,进排云门,面前就是紧依万寿山的排云殿。沿殿两边斜线上行,穿德辉殿,登114级台阶,就到了万寿山的佛香阁。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杰出的代表。佛香阁高21米,建筑在20米高的石砌台基上,以8根大铁梨木为擎天柱,顶为八角攒尖式,阁内二至三层有旋转式楼梯,其下石级为朝天磴。佛香阁四周叠山堆石,回环曲折。环阁远望,西郊景物尽收眼底。

万寿山以南,是烟波浩渺,气象万千的昆明湖,西部是仿杭州苏堤而建的西堤,将湖面分为东西两半,西堤有六座桥梁,以玉带桥最为有名,远远望去,如玉带轻飘。与西堤相接的东堤是一道石造长堤,中段有仿卢沟桥而建的十七孔桥,桥石栏杆顶上雕有544只形态各异的石狮。

颐和园既有湖光山色,又有庭园美景,它巧妙地把人工建设与自然风光和谐地融汇在一起,从而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

对外开放以来,这座历史上为帝王建造的古典园林,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数百万人,已经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参观热点之一。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5.解释下列字词。(2分)

(1)荟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典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颐和园全园布局可分为行宫区和风景游览区两大部分,这篇文章着重介绍了哪一部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风景游览区的?依次介绍了哪些景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三节共有6句话,对它们层次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19.第五节介绍佛香阁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举例说明颐和园是如何巧妙地把人工建设与自然风光和谐地融汇在一起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最后一节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结合具体的语句,体会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答案:(1) (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会集,聚集。(2)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16.答案:风景游览区。

17.答案:行踪顺序。依次介绍了长廊、佛香阁和昆明湖。

18.答案:A

19.答案:列数字。

20.答案:例如:颐和园的长廊沿昆明湖北岸向西伸展,随万寿山南麓的地势高低起伏。这种设计充分利用了前湖后山,丰富了景色的内涵,增添了游览者的情趣。又如,将21米高的佛香阁建筑在20米高的石砌台基上,增加了佛香阁的高度,方便游览者环阁远望,尽览西郊景物。

21.答案:从侧面说明了颐和园的杰出艺术成就,照应了前文,突出了文章中心。

22.答案:说明准确:如“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已经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参观热点之一”;描写生动:如“后山后湖碧水潆洄、古松参天,幽静异常。岸边小店栉比。幡幌飘摇,一派江南水乡景色”。

颐和园,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全园布局可分为行宫区和风景游览区两大部分,占地约290公顷。进东宫门前行,便是以仁寿殿为中心的行宫区。

①游览区是颐和园景观的精华,分为万寿山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个部分。②万寿山前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了巨大的主体建筑群,华丽宏伟、气势极为磅礴。③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的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④荡舟于昆明湖上,看万寿山,有如欣赏一幅从东向西展开的巨幅画卷。⑤后山后湖碧水潆洄、古松参天,幽静异常。⑥岸边小店栉比,幡幌飘摇,一派江南水乡景色。

从行宫区的东寿堂往西过邀月门,是一条728米的长廊,这是中国园林建筑中最长的游廊。颐和园的长廊以建筑精美、曲折多变和彩画丰富闻名于世。它沿昆明湖北岸向西伸展,随万寿山南麓的地势高低起伏。由于处理巧妙;利用左右的借景而转移了人们的视线,所以游长廊时并不感觉到地势不平,走向曲折。长廊犹如一条锦带将远山近水和园内各种建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长廊的全部梁枋上,绘有大小彩画14000多幅,构成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洋溢着浓重的民族文化气息。这些彩画均取材于中国历史故事、古典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内容无一雷同。

出长廊,进排云门,面前就是紧依万寿山的排云殿。沿殿两边斜线上行,穿德辉殿,登114级台阶,就到了万寿山的佛香阁。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杰出的代表。佛香阁高21米,建筑在20米高的石砌台基上,以8根大铁梨木为擎天柱,顶为八角攒尖式,阁内二至三层有旋转式楼梯,其下石级为朝天磴。佛香阁四周叠山堆石,回环曲折。环阁远望,西郊景物尽收眼底。

万寿山以南,是烟波浩渺,气象万千的昆明湖,西部是仿杭州苏堤而建的西堤,将湖面分为东西两半,西堤有六座桥梁,以玉带桥最为有名,远远望去,如玉带轻飘。与西堤相接的东堤是一道石造长堤,中段有仿卢沟桥而建的十七孔桥,桥石栏杆顶上雕有544只形态各异的石狮。

颐和园既有湖光山色,又有庭园美景,它巧妙地把人工建设与自然风光和谐地融汇在一起,从而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

对外开放以来,这座历史上为帝王建造的古典园林,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数百万人,已经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参观热点之一。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5.解释下列字词。(2分)

(1)荟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典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颐和园全园布局可分为行宫区和风景游览区两大部分,这篇文章着重介绍了哪一部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风景游览区的?依次介绍了哪些景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三节共有6句话,对它们层次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19.第五节介绍佛香阁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举例说明颐和园是如何巧妙地把人工建设与自然风光和谐地融汇在一起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最后一节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结合具体的语句,体会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答案:(1) (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会集,聚集。(2)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16.答案:风景游览区。

17.答案:行踪顺序。依次介绍了长廊、佛香阁和昆明湖。

18.答案:A

19.答案:列数字。

20.答案:例如:颐和园的长廊沿昆明湖北岸向西伸展,随万寿山南麓的地势高低起伏。这种设计充分利用了前湖后山,丰富了景色的内涵,增添了游览者的情趣。又如,将21米高的佛香阁建筑在20米高的石砌台基上,增加了佛香阁的高度,方便游览者环阁远望,尽览西郊景物。

21.答案:从侧面说明了颐和园的杰出艺术成就,照应了前文,突出了文章中心。

22.答案:说明准确:如“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已经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参观热点之一”;描写生动:如“后山后湖碧水潆洄、古松参天,幽静异常。岸边小店栉比。幡幌飘摇,一派江南水乡景色”。


相关内容

  • [悠然把酒对西山--颐和园]阅读答案
  • 悠然把酒对西山--颐和园陈从周 "更喜高楼明月夜,悠然把酒对西山",明米万钟在他北京西郊的园林里,写了这两句诗句.一望而知是从晋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脱胎而来的.不管"对"也好,"见"也好,所指的都是远处的山 ...

  • 建筑的艺术阅读答案
  • 阅读<建筑的艺术>(节选),完成18--19题.(8分) 建筑的艺术(节选) 梁思成 ①节奏和韵律是构成一座建筑物的艺术形象的重要因素,前面所谈到的比例,有许多就是节奏或者韵律的比例.这种节奏和韵律也是随时随地可以看见的,例如从天安门经过端门到午门,天安门是重点的一节或者一个拍子,然后左 ...

  • 北京的园林阅读答案
  • 北京的园林 阅读答案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其名胜古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也许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建筑师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华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艳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身份. ...

  •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教案
  • 考纲解读 近年高考语文科的命题,内容更贴近现实,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特点,更加突出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考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图文转换题型也应运而生. 一.图文转换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这类题型一般置于第Ⅱ卷的第六大题中,分值一般为4-6分. ...

  • 花灯阅读答案
  • 阅读理解. 花灯 节日往往最能集中地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西方的圣诞.复活.感恩等节日,大多带有宗教色彩,有的也留着历史的遗迹:节日在每个人的童年回忆中,必然都占有极为特殊的位置.多么穷的家里,圣诞节也得有挂满五色小灯泡的小树.孩子们一夜醒来,袜子里总会有 慈祥的圣诞老人送的什么礼物.圣诞凌晨, ...

  • 旅行阅读答案
  • 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寻觅多彩人生的新航向(12分) 汪国真 ①友人住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 ②去年,我应邀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一次笔会.那是我第一次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 ③一天,友人陪我游西湖.那天细雨潇潇,水天一色,风景怡人的西湖尽在蒙蒙细雨之中.放眼望去,烟波浩渺 ...

  • 扬州瘦西湖阅读答案
  • 扬州瘦西湖阅读答案 1.说明了其形成.湖面形态,湖上建筑等几个方面的特征. 2.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如:"全长4.3公里,游览面积50多公顷":打比方:如,"其中瘦西湖更像一颗耀眼的明珠,似一幅舒展不尽的绚丽画卷,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作比较,如:" ...

  • [桥之美]练习题及阅读答案
  •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按下列句中注音写出汉字1.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xié tóng)________谱出形与色的乐曲.2.方.圆之间相处(hé xié)________.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3."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s ...

  • 小学人教版本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
  • 四年级语文课内阅读 第一课 观潮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 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 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 拉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