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
一、校训内容
实事求是
拉丁文(MOTTO ):QUAERERE VERUM ET FACTUM
英文:Seek Truth From Facts
二、出处及含义
“实事求是”一词出于《汉书? 河间献王传》,文中说刘德“修古好学,实事求是”。后被人们沿传引申,毛泽东也曾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作过这样的论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些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三、校训的确立
原北洋大学校长赵天麟任校长期间(1914-1920年),总结北洋大学近二十年办学经验,概括出“实事求是”四个字,以之教导学生,遂成为校训,一直沿袭至今。
赵天麟以这四个字首倡于北洋大学。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待科学技术知识,端正学风。对昔日的北洋大学和今天的天津大学在治学、育人诸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赵天麟坚持严字当头,以讲求高质量为教学目标。他在1925年北洋大学三十周年校庆祝词中写到:
形上形下,聚精会神。
人文渊薮,日新又新。
猥长其曹,改制伊始。
一得之愚,实事求是。
忆当髫稚,蛾术于斯。
归自海外,乃辱皋比。
教学相承,渊源接续。
从事此间,厥情最笃。
别来数稔,时复念兹。
达材成德,与有荣施。
云霞蒸蔚,盛会欣逢。
洋洋学海,万派朝宗。
四、校训内涵
“实事求是”的校训,是天津大学近110多年来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凝聚天津大学海内外校友的共同血脉,是天津大学文化之魂,也是天大人身上所应具有的优良品质。“实事求是”首先是“实”。“实”就是从实际出发,干实事、出实效,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实事求是的目标是“是”。“是”就是科学真理、理想目标和正确的价值观;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求”就是学习探索、创新突破,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因此,“实事求是”绝不是安于现
状、无所作为;更不是墨守陈规、因循守旧。“实事求是”是从实际
出发,向伟大真理进军的创新和进步的过程。“实事求是”蕴含着唯
物辩证的思想方法、蕴含着崇高神圣的人生追求、蕴含着扎实严谨的
工作作风、蕴含着创新进取的拼搏精神。
五、字体(如图所示):
书写者:天津大学杰出校友、原北洋大学校长茅以升
2011年2月,天津市人民政府第6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天津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新校区将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分两期建设,总建筑面积控制在130万平方米。首期建设74万平方米,将于2013年开工建设,2015年基本建成,学生规模将达到20000人,11个学院整体迁入新校区;二期建设完成后,进驻学生数将达到30000人。
2012年,学校位居英国《泰晤士报》QS 亚洲大学排名71名,内地高校第13名
在武书连2013中国一流大学名单(共19所)排行榜中位居13名。
肇基学府洋洋大风(初创时期)
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始创于中日甲午海战之后。当时天津海关道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王文绍,禀奏清光绪皇帝设立新式学堂。光绪二十一年八月十四日(1895年10月2日),光绪皇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并由盛宣怀任首任督办,校址在天津北运河畔大营门博文书院旧址。从此,诞生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所大学。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北洋西学学堂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津京,学堂校舍为敌兵所霸占,设备、文档案卷遭毁坏,学校被迫停办。以后不容学堂复课,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4月学堂方在西沽正式复课。1912年1月,北洋大学堂改名为北洋大学校,直属教育部,1913年又改称国立北洋大学,此后一直沿用此校名至1928年更名为国立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止。
历史沿革
天津北洋西学学堂一开创就是名符其实的大学,并以高水平的新式大学出现。创办之始就援照美国模式办学,在功课设置、教学内容、教科书、教学方法上,全面引进西方教育模式。学堂设立头等学堂(大学本科)、二等学堂(预科),学制各为四年,经过八年,培养出专门人才。同时,资送头等学堂毕业生出国留学也是学堂创办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办之时,头等学堂设专门学(即科系)四门:工程学、矿务学、机器学、律例学,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学堂增设铁路专科,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又设铁路学堂,上述学门皆为当时中国社会所急需,体现了北洋大学“兴学救国”的创办宗旨。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北洋大学堂开学复课时,分设法律、土木工程、采矿冶金三个学门,后应外交需要附设法文班、俄文班,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开办师范科,至此北洋大学已成为包括文、法、工、师范教育诸科,初具综合性的新式大学。
筚路蓝缕穷理振工(专办工科时期)
1919年原采矿冶金学门又分为采矿学门、冶金学门。191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对北洋大学与北京大学进行科系调整,北洋大学改为专办工科,法科移并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工科移并北洋大学。从此,北洋大学进入专办工科时代。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在教育上试行大学区制,北洋大学改称“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不久大学区制废止,北洋大学暂称“国立北洋工学院”。
从1920年6月起,北洋大学专办工科,设有土木、采矿、冶金三学门;后学门改称系,至1935年北洋工学院设有矿冶、土木、机械、电机共四个系(内分七个工程组);为了提高学术及技术水平,北洋工学院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开始成立研究所,1934年,其组织章程(含招考研究生)经教育部核准,1935年初,开始招收研究生,首届研究生于1937年“七〃七”事变前毕业,并被授予硕士学位。
校史沿革
——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大事年表——
天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学校座落在天津的高校园区南开区七里台,校园占地面积14657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
肇基学府洋洋大风(初创时期)
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始创于中日甲午海战之后。当时天津海关道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王文绍,禀奏清光绪皇帝设立新式学堂。光绪二十一年八月十四日(1895年10月2日),光绪皇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并由盛宣怀任首任督办,校址在天津北运河畔大营门博文书院旧址。从此,诞生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所大学。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北洋西学学堂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津京,学堂校舍为敌兵所霸占,设备、文档
案卷遭毁坏,学校被迫停办。以后不容学堂复课,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4月学堂方在西沽正式复课。1912年1月,北洋大学堂改名为北洋大学校,直属教育部,1913年又改称国立北洋大学,此后一直沿用此校名至1928年更名为国立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止。
天津北洋西学学堂一开创就是名符其实的大学,并以高水平的新式大学出现。创办之始就援照美国模式办学,在功课设置、教学内容、教科书、教学方法上,全面引进西方教育模式。学堂设立头等学堂(大学本科)、二等学堂(预科),学制各为四年,经过八年,培养出专门人才。同时,资送头等学堂毕业生出国留学也是学堂创办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办之时,头等学堂设专门学(即科系)四门:工程学、矿务学、机器学、律例学,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学堂增设铁路专科,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又设铁路学堂,上述学门皆为当时中国社会所急需,体现了北洋大学“兴学救国”的创办宗旨。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北洋大学堂开学复课时,分设法律、土木工程、采矿冶金三个学门,后应外交需要附设法文班、俄文班,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开办师范科,至此北洋大学已成为包括文、法、工、师范教育诸科,初具综合性的新式大学。
筚路蓝缕穷理振工(专办工科时期)
1919年原采矿冶金学门又分为采矿学门、冶金学门。191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对北洋大学与北京大学进行科系调整,北洋大学改为专办工科,法科移并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工科移并北洋大学。从此,北洋大学进入专办工科时代。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在教育上试行大学区制,北洋大学改称“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不久大学区制废止,北洋大学暂称“国立北洋工学院”。
从1920年6月起,北洋大学专办工科,设有土木、采矿、冶金三学门;后学门改称系,至1935年北洋工学院设有矿冶、土木、机械、电机共四个系(内分七个工程组);为了提高学术及技术水平,北洋工学院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开始成立研究所,1934年,其组织章程(含招考研究生)经教育部核准,1935年初,开始招收研究生,首届研究生于1937年“七〃七”事变前毕业,并被授予硕士学位。
三工连理薪火相承(抗战时期)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7月30日,天津沦陷。9月10日,教育部下令“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3月,西安临时大学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7月教育部指令西北联大改组为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师范学院和西北医学院。
国立西北工学院由北洋工学院与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私立焦作工学院合组而成,学院设在陕西固县古路坝,初设土木、电机、化工、纺织、机械、矿冶、水利、航空八个系,后又增设工业管理系。
1941年10月,中国工程师学会及各专门工程学会在贵阳举办联合年会。借此相聚之机,各届北洋校友就复校事宜进行了磋商,会谈决定在呼吁恢复国立北洋工学院的同时,筹设私立北洋工学院,由全国北洋校友共同筹办。在此压力下,国民政府行政院于1942年12月将原浙江省立英士大学升格为国立英士大学,将其工学院划出,独立为国立北洋工学院,任陈荩民为代理院长,因工学院地处浙江泰顺百丈口镇,故史称“泰顺北洋工学院”。与之相呼应,李书田于1944年春在西安筹建了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下设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两系,并以北洋治学精神主持西京分院,分院学生刻苦攻读,奋发读书蔚然成风。
百川归海西沽重兴(理工结合时期)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天津收复。北洋广大师生和各地校友提出了恢复国立北洋大学的强烈要求。1946年初,教育部正式下令恢复国立北洋大学,着力在天津西沽北洋大学原址复校。此后,泰顺北洋工学院、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西北工学院和北平部(理学院院长陈荩民接受“北平临大第五分班”,建立北洋大学北平部)四校师生先后返津参加复校。
1945年10月22日北洋大学正式复校开学。复校后的国立北洋大学,在原来工学院的基础上,增设了理学院,从此北洋大学进入理工结合时期。工学院初下设土木、水利、采矿、冶金、电机、航空、机械、化学工程学系八系,后增设建筑工程学系和纺织工程学系;理学院设置与工学院关系密切的物理、化学、数学、地质学四个基础学科系。复校后,北洋大学以“研究高深学术,培养专门人才”为宗旨,制定了“决不忽视穷究学理,同时注重科学应用,使理工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方针,并积极付诸实施;同时,成立土木、水利、采矿、冶金和化学工程等五个工程研究所,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并着手招收研究生,以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和研究人员,被各界誉为“科学建国的堡垒”。
改天换地北洋新生(建设多科性工业大学时期)
1949年1月,天津解放,4月,北洋大学在原校址正式开学复课。
1949年11月起,北洋大学隶属中央教育部直接领导。此后,北洋大学师生积极配合新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造,进行了增强教师阵容、课程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初步完成了学校的新民主主义改造。改造后的北洋大学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学校设立理学院、工学院,共设有物理、数学、冶金、土木、水利、采矿、机械、化工、航空、纺织、建筑工程、地质工程等12个学系,学系下设水利实验室等14个实验室,还设有机械实习工厂与纺织实习工厂。
学科建设
天津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建校以来,天津大学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动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天津大学在百年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管理、经济、文学、哲学、教育学、药学等学科综合发展的学科布局。学校现有7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27个天津市重点学科;2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123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168个。学校科研实力雄厚,一批优势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中某些研究方向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北洋大学开创了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先河。近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我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和多形式、多层次的办学模式。我校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在“985工程" 和“211工程" 的大力支持下,全校师生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按照“办特色、出精品、上水平”的办学思路,不断增强办学实力,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保持和发展学校特色,从根本上增强了学科的整体实力,同时也建成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学科。
重点学科
截至2012年5月,天津大学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覆盖21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天津市重点学科27个。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工艺、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学、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动力机械及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结构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技术经济及管理
校徽图案由紫红、纯白和金色组成。总体色调稍暗色,古朴、庄重,隐现出学校源远流长的历史。校徽中心盾形图案,为继承原北洋大学校徽部分。
盾形上数字“1895”为创建年代,反映了学校的悠久历史。英文天津大学后括号内的“北洋大学”与盾形图案相互映衬,说明天津大学是由北洋大学发展而来的。校徽外齿轮象征天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
天津大学
一、校训内容
实事求是
拉丁文(MOTTO ):QUAERERE VERUM ET FACTUM
英文:Seek Truth From Facts
二、出处及含义
“实事求是”一词出于《汉书? 河间献王传》,文中说刘德“修古好学,实事求是”。后被人们沿传引申,毛泽东也曾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作过这样的论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些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三、校训的确立
原北洋大学校长赵天麟任校长期间(1914-1920年),总结北洋大学近二十年办学经验,概括出“实事求是”四个字,以之教导学生,遂成为校训,一直沿袭至今。
赵天麟以这四个字首倡于北洋大学。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待科学技术知识,端正学风。对昔日的北洋大学和今天的天津大学在治学、育人诸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赵天麟坚持严字当头,以讲求高质量为教学目标。他在1925年北洋大学三十周年校庆祝词中写到:
形上形下,聚精会神。
人文渊薮,日新又新。
猥长其曹,改制伊始。
一得之愚,实事求是。
忆当髫稚,蛾术于斯。
归自海外,乃辱皋比。
教学相承,渊源接续。
从事此间,厥情最笃。
别来数稔,时复念兹。
达材成德,与有荣施。
云霞蒸蔚,盛会欣逢。
洋洋学海,万派朝宗。
四、校训内涵
“实事求是”的校训,是天津大学近110多年来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凝聚天津大学海内外校友的共同血脉,是天津大学文化之魂,也是天大人身上所应具有的优良品质。“实事求是”首先是“实”。“实”就是从实际出发,干实事、出实效,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实事求是的目标是“是”。“是”就是科学真理、理想目标和正确的价值观;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求”就是学习探索、创新突破,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因此,“实事求是”绝不是安于现
状、无所作为;更不是墨守陈规、因循守旧。“实事求是”是从实际
出发,向伟大真理进军的创新和进步的过程。“实事求是”蕴含着唯
物辩证的思想方法、蕴含着崇高神圣的人生追求、蕴含着扎实严谨的
工作作风、蕴含着创新进取的拼搏精神。
五、字体(如图所示):
书写者:天津大学杰出校友、原北洋大学校长茅以升
2011年2月,天津市人民政府第6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天津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新校区将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分两期建设,总建筑面积控制在130万平方米。首期建设74万平方米,将于2013年开工建设,2015年基本建成,学生规模将达到20000人,11个学院整体迁入新校区;二期建设完成后,进驻学生数将达到30000人。
2012年,学校位居英国《泰晤士报》QS 亚洲大学排名71名,内地高校第13名
在武书连2013中国一流大学名单(共19所)排行榜中位居13名。
肇基学府洋洋大风(初创时期)
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始创于中日甲午海战之后。当时天津海关道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王文绍,禀奏清光绪皇帝设立新式学堂。光绪二十一年八月十四日(1895年10月2日),光绪皇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并由盛宣怀任首任督办,校址在天津北运河畔大营门博文书院旧址。从此,诞生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所大学。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北洋西学学堂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津京,学堂校舍为敌兵所霸占,设备、文档案卷遭毁坏,学校被迫停办。以后不容学堂复课,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4月学堂方在西沽正式复课。1912年1月,北洋大学堂改名为北洋大学校,直属教育部,1913年又改称国立北洋大学,此后一直沿用此校名至1928年更名为国立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止。
历史沿革
天津北洋西学学堂一开创就是名符其实的大学,并以高水平的新式大学出现。创办之始就援照美国模式办学,在功课设置、教学内容、教科书、教学方法上,全面引进西方教育模式。学堂设立头等学堂(大学本科)、二等学堂(预科),学制各为四年,经过八年,培养出专门人才。同时,资送头等学堂毕业生出国留学也是学堂创办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办之时,头等学堂设专门学(即科系)四门:工程学、矿务学、机器学、律例学,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学堂增设铁路专科,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又设铁路学堂,上述学门皆为当时中国社会所急需,体现了北洋大学“兴学救国”的创办宗旨。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北洋大学堂开学复课时,分设法律、土木工程、采矿冶金三个学门,后应外交需要附设法文班、俄文班,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开办师范科,至此北洋大学已成为包括文、法、工、师范教育诸科,初具综合性的新式大学。
筚路蓝缕穷理振工(专办工科时期)
1919年原采矿冶金学门又分为采矿学门、冶金学门。191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对北洋大学与北京大学进行科系调整,北洋大学改为专办工科,法科移并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工科移并北洋大学。从此,北洋大学进入专办工科时代。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在教育上试行大学区制,北洋大学改称“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不久大学区制废止,北洋大学暂称“国立北洋工学院”。
从1920年6月起,北洋大学专办工科,设有土木、采矿、冶金三学门;后学门改称系,至1935年北洋工学院设有矿冶、土木、机械、电机共四个系(内分七个工程组);为了提高学术及技术水平,北洋工学院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开始成立研究所,1934年,其组织章程(含招考研究生)经教育部核准,1935年初,开始招收研究生,首届研究生于1937年“七〃七”事变前毕业,并被授予硕士学位。
校史沿革
——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大事年表——
天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学校座落在天津的高校园区南开区七里台,校园占地面积14657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
肇基学府洋洋大风(初创时期)
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始创于中日甲午海战之后。当时天津海关道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王文绍,禀奏清光绪皇帝设立新式学堂。光绪二十一年八月十四日(1895年10月2日),光绪皇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并由盛宣怀任首任督办,校址在天津北运河畔大营门博文书院旧址。从此,诞生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所大学。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北洋西学学堂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津京,学堂校舍为敌兵所霸占,设备、文档
案卷遭毁坏,学校被迫停办。以后不容学堂复课,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4月学堂方在西沽正式复课。1912年1月,北洋大学堂改名为北洋大学校,直属教育部,1913年又改称国立北洋大学,此后一直沿用此校名至1928年更名为国立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止。
天津北洋西学学堂一开创就是名符其实的大学,并以高水平的新式大学出现。创办之始就援照美国模式办学,在功课设置、教学内容、教科书、教学方法上,全面引进西方教育模式。学堂设立头等学堂(大学本科)、二等学堂(预科),学制各为四年,经过八年,培养出专门人才。同时,资送头等学堂毕业生出国留学也是学堂创办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办之时,头等学堂设专门学(即科系)四门:工程学、矿务学、机器学、律例学,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学堂增设铁路专科,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又设铁路学堂,上述学门皆为当时中国社会所急需,体现了北洋大学“兴学救国”的创办宗旨。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北洋大学堂开学复课时,分设法律、土木工程、采矿冶金三个学门,后应外交需要附设法文班、俄文班,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开办师范科,至此北洋大学已成为包括文、法、工、师范教育诸科,初具综合性的新式大学。
筚路蓝缕穷理振工(专办工科时期)
1919年原采矿冶金学门又分为采矿学门、冶金学门。191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对北洋大学与北京大学进行科系调整,北洋大学改为专办工科,法科移并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工科移并北洋大学。从此,北洋大学进入专办工科时代。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在教育上试行大学区制,北洋大学改称“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不久大学区制废止,北洋大学暂称“国立北洋工学院”。
从1920年6月起,北洋大学专办工科,设有土木、采矿、冶金三学门;后学门改称系,至1935年北洋工学院设有矿冶、土木、机械、电机共四个系(内分七个工程组);为了提高学术及技术水平,北洋工学院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开始成立研究所,1934年,其组织章程(含招考研究生)经教育部核准,1935年初,开始招收研究生,首届研究生于1937年“七〃七”事变前毕业,并被授予硕士学位。
三工连理薪火相承(抗战时期)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7月30日,天津沦陷。9月10日,教育部下令“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3月,西安临时大学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7月教育部指令西北联大改组为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师范学院和西北医学院。
国立西北工学院由北洋工学院与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私立焦作工学院合组而成,学院设在陕西固县古路坝,初设土木、电机、化工、纺织、机械、矿冶、水利、航空八个系,后又增设工业管理系。
1941年10月,中国工程师学会及各专门工程学会在贵阳举办联合年会。借此相聚之机,各届北洋校友就复校事宜进行了磋商,会谈决定在呼吁恢复国立北洋工学院的同时,筹设私立北洋工学院,由全国北洋校友共同筹办。在此压力下,国民政府行政院于1942年12月将原浙江省立英士大学升格为国立英士大学,将其工学院划出,独立为国立北洋工学院,任陈荩民为代理院长,因工学院地处浙江泰顺百丈口镇,故史称“泰顺北洋工学院”。与之相呼应,李书田于1944年春在西安筹建了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下设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两系,并以北洋治学精神主持西京分院,分院学生刻苦攻读,奋发读书蔚然成风。
百川归海西沽重兴(理工结合时期)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天津收复。北洋广大师生和各地校友提出了恢复国立北洋大学的强烈要求。1946年初,教育部正式下令恢复国立北洋大学,着力在天津西沽北洋大学原址复校。此后,泰顺北洋工学院、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西北工学院和北平部(理学院院长陈荩民接受“北平临大第五分班”,建立北洋大学北平部)四校师生先后返津参加复校。
1945年10月22日北洋大学正式复校开学。复校后的国立北洋大学,在原来工学院的基础上,增设了理学院,从此北洋大学进入理工结合时期。工学院初下设土木、水利、采矿、冶金、电机、航空、机械、化学工程学系八系,后增设建筑工程学系和纺织工程学系;理学院设置与工学院关系密切的物理、化学、数学、地质学四个基础学科系。复校后,北洋大学以“研究高深学术,培养专门人才”为宗旨,制定了“决不忽视穷究学理,同时注重科学应用,使理工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方针,并积极付诸实施;同时,成立土木、水利、采矿、冶金和化学工程等五个工程研究所,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并着手招收研究生,以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和研究人员,被各界誉为“科学建国的堡垒”。
改天换地北洋新生(建设多科性工业大学时期)
1949年1月,天津解放,4月,北洋大学在原校址正式开学复课。
1949年11月起,北洋大学隶属中央教育部直接领导。此后,北洋大学师生积极配合新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造,进行了增强教师阵容、课程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初步完成了学校的新民主主义改造。改造后的北洋大学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学校设立理学院、工学院,共设有物理、数学、冶金、土木、水利、采矿、机械、化工、航空、纺织、建筑工程、地质工程等12个学系,学系下设水利实验室等14个实验室,还设有机械实习工厂与纺织实习工厂。
学科建设
天津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建校以来,天津大学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动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天津大学在百年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管理、经济、文学、哲学、教育学、药学等学科综合发展的学科布局。学校现有7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27个天津市重点学科;2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123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168个。学校科研实力雄厚,一批优势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中某些研究方向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北洋大学开创了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先河。近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我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和多形式、多层次的办学模式。我校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在“985工程" 和“211工程" 的大力支持下,全校师生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按照“办特色、出精品、上水平”的办学思路,不断增强办学实力,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保持和发展学校特色,从根本上增强了学科的整体实力,同时也建成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学科。
重点学科
截至2012年5月,天津大学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覆盖21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天津市重点学科27个。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工艺、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学、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动力机械及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结构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技术经济及管理
校徽图案由紫红、纯白和金色组成。总体色调稍暗色,古朴、庄重,隐现出学校源远流长的历史。校徽中心盾形图案,为继承原北洋大学校徽部分。
盾形上数字“1895”为创建年代,反映了学校的悠久历史。英文天津大学后括号内的“北洋大学”与盾形图案相互映衬,说明天津大学是由北洋大学发展而来的。校徽外齿轮象征天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