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多边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都是多边形。

2、掌握多边形的顶点、边、内角、对角线的概念。

3、从运动的角度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弧、圆心角、扇形的概念。

4、会把圆分成若干扇形,能理解每个扇形的面积和整个圆的面积的关系,并会求出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重点: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扇形。 难点:探索分割平面图形的一些规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图形,养成把数学应用于生活

实际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

由于本节课分为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两部分内容,所以本节课也要经历两次知识的产生和解决的过程。为此,确立如下教学过程:

多边形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明确目标

出示幻灯片,让学生看一看这些图片中有哪些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学生的答案会出现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教师对答案稍作点评,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并出示教学目标

(二)自学新知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自学课本P122,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多边形?

2、我们常见的图形哪些是多边形?

3、什么叫多边形的对角线?

4、找出右图中多边形的顶点,多边形的边,多边形的内

角以及多边形的对角线。

5、你还能画出右图中的其他对角线吗?

自学结束后,找同学回答问题,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注意学生的回答中出现的错误,特别是线段和

角的表示方式,对出现错误的及时纠正。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评。

(三)拓展延伸

在学生记忆了概念的基础上出示做一做

引导学生从普通的多边形开始思考,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然后通过找规律的方式得出n边形的相关知识。

做一做:

1、n边形有多少个顶点、多少条边、多少个内角?

2、过n边形的每一个顶点有几条对角线?

3、n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把这个n边形分成多少个三角形?

(四)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议一议。

通过合作,小组共同得出答案(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

根据学生的答案引出正多边形的定义(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并对图4-23中各多边形进行命名

圆的初步认识部分

(一) 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图片,回顾以前学过的圆和扇形,你们还记得用哪些方法可以画一个圆吗?你能用一根细绳和笔画出一个圆吗?

通过flash动画演示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

(二)自学新知

自读课本123页,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圆?

2、找出右图中的半径、圆弧、扇形和圆心角。

3、会读写圆弧。

学生独立完成自学

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练习圆弧的写法,并读出来。

学生尝试完成

(三)合作探究(议一议)

小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议一议。

(四)拓展延伸

在学生记忆了概念的基础上出示P124例1

小结:

今天这节课什么收获?

作业:

《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多边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都是多边形。

2、掌握多边形的顶点、边、内角、对角线的概念。

3、从运动的角度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弧、圆心角、扇形的概念。

4、会把圆分成若干扇形,能理解每个扇形的面积和整个圆的面积的关系,并会求出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重点: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扇形。 难点:探索分割平面图形的一些规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图形,养成把数学应用于生活

实际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

由于本节课分为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两部分内容,所以本节课也要经历两次知识的产生和解决的过程。为此,确立如下教学过程:

多边形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明确目标

出示幻灯片,让学生看一看这些图片中有哪些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学生的答案会出现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教师对答案稍作点评,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并出示教学目标

(二)自学新知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自学课本P122,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多边形?

2、我们常见的图形哪些是多边形?

3、什么叫多边形的对角线?

4、找出右图中多边形的顶点,多边形的边,多边形的内

角以及多边形的对角线。

5、你还能画出右图中的其他对角线吗?

自学结束后,找同学回答问题,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注意学生的回答中出现的错误,特别是线段和

角的表示方式,对出现错误的及时纠正。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评。

(三)拓展延伸

在学生记忆了概念的基础上出示做一做

引导学生从普通的多边形开始思考,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然后通过找规律的方式得出n边形的相关知识。

做一做:

1、n边形有多少个顶点、多少条边、多少个内角?

2、过n边形的每一个顶点有几条对角线?

3、n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把这个n边形分成多少个三角形?

(四)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议一议。

通过合作,小组共同得出答案(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

根据学生的答案引出正多边形的定义(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并对图4-23中各多边形进行命名

圆的初步认识部分

(一) 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图片,回顾以前学过的圆和扇形,你们还记得用哪些方法可以画一个圆吗?你能用一根细绳和笔画出一个圆吗?

通过flash动画演示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

(二)自学新知

自读课本123页,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圆?

2、找出右图中的半径、圆弧、扇形和圆心角。

3、会读写圆弧。

学生独立完成自学

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练习圆弧的写法,并读出来。

学生尝试完成

(三)合作探究(议一议)

小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议一议。

(四)拓展延伸

在学生记忆了概念的基础上出示P124例1

小结:

今天这节课什么收获?

作业:


相关内容

  •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人教版
  • 教学内容:人教版本数学三年级上册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出平行四边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初步体会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特征. 2.通过直观演示,个体操作,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 3.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初步建立空 ...

  • 四边形的认识
  •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边形的认识 使用范围: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4~36页例1.例2 作 者:夏春峰 单 位:浙江省上虞市百官小学 撰稿时间:2011年7月 ● 教学目标: 1.经历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 ...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
  •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 ...

  • 五年级数学课标
  • 五年级数学<说课标.说教材>讲稿 任长士 我今天所说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1.说课标.它包括数学课程总目标和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的内容标准. 2.说教材.教材的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及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3.说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 ...

  •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 平行边四形初步的认识 教内学容:科书 教41-1 5页教 学标:目1 .知目标:识使生学通过观察比..较作等实践操活动感,平行知四边形 特点,的步认识平行初四边形能指出平行,边形和围出平四 行四边形.2. 力目能标 :学使经历生从直.观 操作中象出抽行四边平的过形, 形成程平四行形的边观直象,并表能 ...

  • 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知识点
  •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一. 教材内容 1.认识乘法 2.乘法口诀(一) 3.认识图形 4.认识除法 5.口诀求商 (一) 6.厘米和米 7.位置与方向 8.乘法口诀与口诀求商(二) 9.时.分.秒 10.观察物体 11.统计与可能性 12.期末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 ...

  •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计划(2014)
  • 海安县开发区实验小学 二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学计划(2014.8)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其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 ...

  • 二年级教学计划
  • 教 育 教 学 专 用 稿 纸 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教研组长汪蕾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虽然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 ...

  • 小学数学[密铺]教学设计
  • <密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之<密铺>. 教材分析:这是一节根据有关平面图形特点进行观察.操作.思考和简单设计的实践活动.教材分三部分安排:第一部分,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用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初步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密铺.第二部分通过动手操作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