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依仗美苏支持,捡英国人"洋落",却被迫向蒋介石求救!

大家都知道1962年的中印边界冲突,但当时军中广泛流传的这个笑话,还是值得再回味一下:

中国军队对印自卫反击太过顺利,结果一队中国士兵打得兴起,收不住脚了,一路打过去。

突然一个士兵不敢往前走了,目瞪口呆地说:

“妈呀,前面怎么就没有山了,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

有个士兵问指导员,“我们是不是打出印度了,打到美国了”。

指导员一挺肚子骄傲地说,“知道啥?前面就是印度次大陆了,再往前你就掉印度洋里了”。

  这场一边倒的战争缘起于一条不为中国人承认的边界线——麦克马洪线。

1913年,有个叫贝利的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从印度进入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对藏东南的地理风物进行详细的考察加探险,还由此写出了一本旅游随笔《无护照西藏之行》。现在这本书还被去西藏探险的人奉为经典。

其实,贝利所谓的探险写书只是幌子,贝利的真实目的是了解藏东南的地理资料,以便他根据种族和地理情况在地图上对中印边界进行“修改”。而此行动的幕后主使者由英印政府(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政府)外交大臣麦克马洪爵士。

英国人认为一直由中国政府管辖的喜马拉雅山南坡一带,使英国控制的印度失去了缓冲区,是一个威胁,他们需要向北推进。

贝利探险半年,回到印度,把获得的第一手地理资料交给了麦克马洪。麦克马洪即在喜马拉雅南坡划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红线,以他的名字命名为“麦克马洪线”。

这条英国人制造的中印边界线,把印度东北边界一下子从喜马拉雅山山脚,推到了喜马拉雅山的山脊,向北推移了一百多公里,9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被划到了印度一方。

英国人也知道,这条边界线是非法的,当时的北洋政府根本不会答应。于是,麦克马洪与西藏代表私下交易,用5000支枪、50万发子弹,支持西藏“独立”等条件,诱使西藏地方政府承认了麦克马洪线。

这条麦克马洪线,中国的历届政府从来没有承认过。北洋政府不承认,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不承认,新中国就更不承认。

但是,称为印度独立之父的尼赫鲁,依仗其在国际上左右逢源的地位,既有美国支持,也有苏联支持,不但继承了英国殖民者留下的外交政策,也继承了英国人的领土野心,甚至胃口比英国还大!尼赫鲁捡定了英国人的“洋落”!

表面上,尼赫鲁是新中国的好朋友,可这个近邻整天想的却是侵占朋友的土地。从1951年起,印度军队在中国解放西藏前后,在东段大举向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全面推进,陆续侵占了约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接着在中段侵占2000平方公里,随后,是西段阿克赛钦地区(印度与中国新疆接壤地区)3.3万平方公里。

一共12.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福建省的面积。

然而,尼赫鲁1954年访华时,毛泽东主席还对他表示:“朋友之间有时也有分歧,有时也吵架,甚至吵到面红耳赤,但是这种吵架与我们同杜勒斯(时任美国务卿)的吵架,是有性质上的不同的。”

很显然,劝告和忍让是没有作用的。1959年3月,达赖集团逃到印度后,尼赫鲁给周恩来写了封信,正式提出:

这1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要了。

  尼赫鲁公开提出了领土要求。对这个反目成仇的“朋友”,毛泽东主席在会见东德访华团时曾经说:

“是半个人、半个鬼,不是整个的鬼。不能无限制地对他让步。他已骂了我们一个多月了。”

不让步的毛泽东未见动作,尼赫鲁却先动手了。印度军队甚至开始越过麦克马洪线,在线北建立哨所,还时不时地向中国哨所开火挑衅。

即便是这样,毛泽东主席还是建议实行隔离政策,双方各自从实际控制线(区域与麦克马洪线基本相同)后撤20公里。

尼赫鲁不同意,毛泽东主席下令中国部队单方面后撤20公里。

紧接着,中央军委又规定在实际控制线30公里内不开枪,不巡逻,不平叛,不打猎,不打靶,不演习,不爆破。对前来挑衅的入侵印军,先警告劝阻。无效时,方能依照国际惯例解除其武装,再发还武器,让其离去。

中国政府的一再忍让,让尼赫鲁做出一个错误判断:中国人不敢打,因为中国除了“虚声恫吓”外,没有更大的反应。

于是,尼赫鲁的印度军队在“麦克马洪线”以北的据点越建越多,达到100多个,最近的据点,甚至会出现中印哨兵鼻子对鼻子眼对眼的情况。

面对尼赫鲁的步步紧逼,毛泽东终于忍无可忍了,他说:

“我们一直忍着,尼赫鲁把刀架在我们头上,我们也忍了。现在他要把刀往下砍,我们就不能忍了。……我们不能让步,一让步,相当于福建省那么大的地方就要让他们侵占去。尼赫鲁既然伸进头来非要我们打他,我们再不打就不够朋友喽,礼尚往来嘛。”

1962年10月10日上午,印军正式向中国边防部队发起进攻,尼赫鲁扬言一个星期内把中国军队从入侵地区(实际是中国领土)“清除掉”。

几天后,中南海颐年堂,毛泽东站在巨幅地图前,一只手夹着烟,一只手指着印军据点大手劈了一下,对着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说:“扫了它!”

毛泽东告诉张国华,“这一仗,我们不打则已,打,就要打出威风,起码要保持30年的和平。”

10月20日早晨7点,印军发起了更大规模的进攻。也就是在这一天,中国边防部队从东西两线开始了猛烈还击。

不到3天,在东西两条战线解放军都双双告捷。印度的王牌军第7旅就全军覆没,旅长达尔维准将被活捉。

在东线,由于解放军推进速度太快,甚至一度出现混乱。解放军某部9连副班长庞国兴,就是在追击中和主力部队失散了,结果,他找到另外两个互不相识的战士组成一个战斗小组,他当组长,另外两个是组员。凭着2支56式冲锋枪和2支半自动步枪,深入印军纵深7.5公里三个人占领了印军两个炮兵阵地,缴获7门87.6毫米加农榴弹炮。

就这样,解放军一路狂追,一直打过了喜马拉雅山脉,离新德里只有300多公里,吓得印度在新德里大街上的公园里挖起了工事,大量市民逃离市区,各国驻外机构纷纷撤离。

  在西线,印度派出了一支名为“杰克连队”的精锐部队进入了战场。周恩来在对毛泽东的汇报中提到“杰克连队”,当时毛泽东主席问:

“杰克连队是干嘛的?”

周恩来总理说:“是一支由英国帮助建立,印度人组成,参加过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两次世界大战的老牌部队。”

毛泽东主席听后蹭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说了四个字“百年国耻!”

过了一会儿,在西藏军分区上报的材料中,毛泽东用红铅笔写下了“杰克连队,务必全歼”的批示。结果,很嚣张的“杰克连队”全军覆没,连旗子都被解放军缴获了。

印度军队完全抵挡不了解放军的反击,所有的交火几乎都是一战即溃。

尼赫鲁坐不住了,印度全民皆兵,甚至包括妇女儿童都开始了军事训练。尼赫鲁四处求援,甚至寄希望于台湾的蒋介石能开辟第二战场来帮助印度,可蒋介石的回应却是:虽说做梦都想“反攻大陆”,但西藏是中国领土,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

就在尼赫鲁到处寻找援兵的时候,一直胜利推进的中国军队突然停火不打了,并回撤到麦克马洪线以北。

此时,尼赫鲁才意识到,中国出兵不是要侵占印度领土,而是对它进行的一次惩罚。

在总共30多天的边境冲突中,解放军以伤亡2000多人的较小代价,共歼灭印军准将以下8900多人。

("战场档案"还原最真实的战争现场,探讨人与天、人与地、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规律。情场如战场、商场如战场、官场如战场、人生如战场,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zhandangan,长按可复制)

大家都知道1962年的中印边界冲突,但当时军中广泛流传的这个笑话,还是值得再回味一下:

中国军队对印自卫反击太过顺利,结果一队中国士兵打得兴起,收不住脚了,一路打过去。

突然一个士兵不敢往前走了,目瞪口呆地说:

“妈呀,前面怎么就没有山了,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

有个士兵问指导员,“我们是不是打出印度了,打到美国了”。

指导员一挺肚子骄傲地说,“知道啥?前面就是印度次大陆了,再往前你就掉印度洋里了”。

  这场一边倒的战争缘起于一条不为中国人承认的边界线——麦克马洪线。

1913年,有个叫贝利的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从印度进入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对藏东南的地理风物进行详细的考察加探险,还由此写出了一本旅游随笔《无护照西藏之行》。现在这本书还被去西藏探险的人奉为经典。

其实,贝利所谓的探险写书只是幌子,贝利的真实目的是了解藏东南的地理资料,以便他根据种族和地理情况在地图上对中印边界进行“修改”。而此行动的幕后主使者由英印政府(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政府)外交大臣麦克马洪爵士。

英国人认为一直由中国政府管辖的喜马拉雅山南坡一带,使英国控制的印度失去了缓冲区,是一个威胁,他们需要向北推进。

贝利探险半年,回到印度,把获得的第一手地理资料交给了麦克马洪。麦克马洪即在喜马拉雅南坡划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红线,以他的名字命名为“麦克马洪线”。

这条英国人制造的中印边界线,把印度东北边界一下子从喜马拉雅山山脚,推到了喜马拉雅山的山脊,向北推移了一百多公里,9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被划到了印度一方。

英国人也知道,这条边界线是非法的,当时的北洋政府根本不会答应。于是,麦克马洪与西藏代表私下交易,用5000支枪、50万发子弹,支持西藏“独立”等条件,诱使西藏地方政府承认了麦克马洪线。

这条麦克马洪线,中国的历届政府从来没有承认过。北洋政府不承认,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不承认,新中国就更不承认。

但是,称为印度独立之父的尼赫鲁,依仗其在国际上左右逢源的地位,既有美国支持,也有苏联支持,不但继承了英国殖民者留下的外交政策,也继承了英国人的领土野心,甚至胃口比英国还大!尼赫鲁捡定了英国人的“洋落”!

表面上,尼赫鲁是新中国的好朋友,可这个近邻整天想的却是侵占朋友的土地。从1951年起,印度军队在中国解放西藏前后,在东段大举向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全面推进,陆续侵占了约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接着在中段侵占2000平方公里,随后,是西段阿克赛钦地区(印度与中国新疆接壤地区)3.3万平方公里。

一共12.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福建省的面积。

然而,尼赫鲁1954年访华时,毛泽东主席还对他表示:“朋友之间有时也有分歧,有时也吵架,甚至吵到面红耳赤,但是这种吵架与我们同杜勒斯(时任美国务卿)的吵架,是有性质上的不同的。”

很显然,劝告和忍让是没有作用的。1959年3月,达赖集团逃到印度后,尼赫鲁给周恩来写了封信,正式提出:

这1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要了。

  尼赫鲁公开提出了领土要求。对这个反目成仇的“朋友”,毛泽东主席在会见东德访华团时曾经说:

“是半个人、半个鬼,不是整个的鬼。不能无限制地对他让步。他已骂了我们一个多月了。”

不让步的毛泽东未见动作,尼赫鲁却先动手了。印度军队甚至开始越过麦克马洪线,在线北建立哨所,还时不时地向中国哨所开火挑衅。

即便是这样,毛泽东主席还是建议实行隔离政策,双方各自从实际控制线(区域与麦克马洪线基本相同)后撤20公里。

尼赫鲁不同意,毛泽东主席下令中国部队单方面后撤20公里。

紧接着,中央军委又规定在实际控制线30公里内不开枪,不巡逻,不平叛,不打猎,不打靶,不演习,不爆破。对前来挑衅的入侵印军,先警告劝阻。无效时,方能依照国际惯例解除其武装,再发还武器,让其离去。

中国政府的一再忍让,让尼赫鲁做出一个错误判断:中国人不敢打,因为中国除了“虚声恫吓”外,没有更大的反应。

于是,尼赫鲁的印度军队在“麦克马洪线”以北的据点越建越多,达到100多个,最近的据点,甚至会出现中印哨兵鼻子对鼻子眼对眼的情况。

面对尼赫鲁的步步紧逼,毛泽东终于忍无可忍了,他说:

“我们一直忍着,尼赫鲁把刀架在我们头上,我们也忍了。现在他要把刀往下砍,我们就不能忍了。……我们不能让步,一让步,相当于福建省那么大的地方就要让他们侵占去。尼赫鲁既然伸进头来非要我们打他,我们再不打就不够朋友喽,礼尚往来嘛。”

1962年10月10日上午,印军正式向中国边防部队发起进攻,尼赫鲁扬言一个星期内把中国军队从入侵地区(实际是中国领土)“清除掉”。

几天后,中南海颐年堂,毛泽东站在巨幅地图前,一只手夹着烟,一只手指着印军据点大手劈了一下,对着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说:“扫了它!”

毛泽东告诉张国华,“这一仗,我们不打则已,打,就要打出威风,起码要保持30年的和平。”

10月20日早晨7点,印军发起了更大规模的进攻。也就是在这一天,中国边防部队从东西两线开始了猛烈还击。

不到3天,在东西两条战线解放军都双双告捷。印度的王牌军第7旅就全军覆没,旅长达尔维准将被活捉。

在东线,由于解放军推进速度太快,甚至一度出现混乱。解放军某部9连副班长庞国兴,就是在追击中和主力部队失散了,结果,他找到另外两个互不相识的战士组成一个战斗小组,他当组长,另外两个是组员。凭着2支56式冲锋枪和2支半自动步枪,深入印军纵深7.5公里三个人占领了印军两个炮兵阵地,缴获7门87.6毫米加农榴弹炮。

就这样,解放军一路狂追,一直打过了喜马拉雅山脉,离新德里只有300多公里,吓得印度在新德里大街上的公园里挖起了工事,大量市民逃离市区,各国驻外机构纷纷撤离。

  在西线,印度派出了一支名为“杰克连队”的精锐部队进入了战场。周恩来在对毛泽东的汇报中提到“杰克连队”,当时毛泽东主席问:

“杰克连队是干嘛的?”

周恩来总理说:“是一支由英国帮助建立,印度人组成,参加过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两次世界大战的老牌部队。”

毛泽东主席听后蹭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说了四个字“百年国耻!”

过了一会儿,在西藏军分区上报的材料中,毛泽东用红铅笔写下了“杰克连队,务必全歼”的批示。结果,很嚣张的“杰克连队”全军覆没,连旗子都被解放军缴获了。

印度军队完全抵挡不了解放军的反击,所有的交火几乎都是一战即溃。

尼赫鲁坐不住了,印度全民皆兵,甚至包括妇女儿童都开始了军事训练。尼赫鲁四处求援,甚至寄希望于台湾的蒋介石能开辟第二战场来帮助印度,可蒋介石的回应却是:虽说做梦都想“反攻大陆”,但西藏是中国领土,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

就在尼赫鲁到处寻找援兵的时候,一直胜利推进的中国军队突然停火不打了,并回撤到麦克马洪线以北。

此时,尼赫鲁才意识到,中国出兵不是要侵占印度领土,而是对它进行的一次惩罚。

在总共30多天的边境冲突中,解放军以伤亡2000多人的较小代价,共歼灭印军准将以下8900多人。

("战场档案"还原最真实的战争现场,探讨人与天、人与地、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规律。情场如战场、商场如战场、官场如战场、人生如战场,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zhandangan,长按可复制)


相关内容

  • 略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历史地位
  • 1999年8月第20卷第4期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ofJiangxiInstituteofEducation(SocialSciences) Aug.1999Vol.20No.4 略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历史地位 杨泽明 (江西九江教育学院,江西九江332000) [摘要]文 ...

  • 2011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 中国近现代史1.洋务运动 洋务派(领导阶级,属于地主阶级)的形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出现洋务派,他们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1861 ...

  • 世界近代史大事记(详细版)
  • 世界近代史大事记(详细版)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称为"扩张的时代". 15世纪以前,东方香料.珠宝.丝绸等先由波斯人.阿拉伯人.东罗马人运到地中海东岸,再转运到欧洲其他地方.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15世纪晚期,葡 ...

  •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称为"扩张的时代". 15世纪以前,东方的香料.珠宝.丝绸等先由波斯人.阿拉伯人.东罗马人运到地中海东岸,再转运到欧洲其他地方.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15世纪晚期,葡萄牙和西 ...

  • 中国战场:最顽强的抵抗,最惨痛的牺牲
  • 在反法西斯同盟国中,中国实力最弱.受援最少.牺牲最大.战斗时间最长.中国战场就像一块吸铁石,牢牢吸住了日军主力,使其走向崩溃.这直接影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成败. "中国人仍在坚持战斗" 1942年1月4日,拂晓,长沙城笼罩在大雪之中.信号弹在城市东南郊升起,染红了黑漆漆的天际线 ...

  • 近代史上列强对华的宗教侵略
  • 近代史上列强对华的宗教侵略 (作者:苦竹)原创于: 2012-11-27 马克思早在1843年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近代宗教是压制殖民地的工具". 近代史上,洋毒药(鸦片).洋枪炮.洋宗教,是列强侵华的三大工具. 一.西方宗教势力乘机大举侵华 [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公元2世纪 ...

  •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4_(7)
  •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 一.写出中国朝代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口岸,后来,只开放广州一处(广州十三行)管理对外贸易. 作用.但是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

  •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部分课后习题
  • 一.简析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南京条约>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1842年8月29日中英双方在停泊在南京江面英船康华丽号上签署的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条约. 内容: 1 广厦福宁上五口通商,准许英国人居住贸易. 2 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3 割地,割香 ...

  • 专题6对外开放闭关锁国
  • 专题六 对外开放 闭关锁国 中国人民素以友好交往.和平共处著称于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是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条件,是对外开放的保障.近代中国的落后与闭关政策,导致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主题一 古代中国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