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1962年的中印边界冲突,但当时军中广泛流传的这个笑话,还是值得再回味一下:
中国军队对印自卫反击太过顺利,结果一队中国士兵打得兴起,收不住脚了,一路打过去。
突然一个士兵不敢往前走了,目瞪口呆地说:
“妈呀,前面怎么就没有山了,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
有个士兵问指导员,“我们是不是打出印度了,打到美国了”。
指导员一挺肚子骄傲地说,“知道啥?前面就是印度次大陆了,再往前你就掉印度洋里了”。
这场一边倒的战争缘起于一条不为中国人承认的边界线——麦克马洪线。
1913年,有个叫贝利的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从印度进入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对藏东南的地理风物进行详细的考察加探险,还由此写出了一本旅游随笔《无护照西藏之行》。现在这本书还被去西藏探险的人奉为经典。
其实,贝利所谓的探险写书只是幌子,贝利的真实目的是了解藏东南的地理资料,以便他根据种族和地理情况在地图上对中印边界进行“修改”。而此行动的幕后主使者由英印政府(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政府)外交大臣麦克马洪爵士。
英国人认为一直由中国政府管辖的喜马拉雅山南坡一带,使英国控制的印度失去了缓冲区,是一个威胁,他们需要向北推进。
贝利探险半年,回到印度,把获得的第一手地理资料交给了麦克马洪。麦克马洪即在喜马拉雅南坡划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红线,以他的名字命名为“麦克马洪线”。
这条英国人制造的中印边界线,把印度东北边界一下子从喜马拉雅山山脚,推到了喜马拉雅山的山脊,向北推移了一百多公里,9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被划到了印度一方。
英国人也知道,这条边界线是非法的,当时的北洋政府根本不会答应。于是,麦克马洪与西藏代表私下交易,用5000支枪、50万发子弹,支持西藏“独立”等条件,诱使西藏地方政府承认了麦克马洪线。
这条麦克马洪线,中国的历届政府从来没有承认过。北洋政府不承认,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不承认,新中国就更不承认。
但是,称为印度独立之父的尼赫鲁,依仗其在国际上左右逢源的地位,既有美国支持,也有苏联支持,不但继承了英国殖民者留下的外交政策,也继承了英国人的领土野心,甚至胃口比英国还大!尼赫鲁捡定了英国人的“洋落”!
表面上,尼赫鲁是新中国的好朋友,可这个近邻整天想的却是侵占朋友的土地。从1951年起,印度军队在中国解放西藏前后,在东段大举向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全面推进,陆续侵占了约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接着在中段侵占2000平方公里,随后,是西段阿克赛钦地区(印度与中国新疆接壤地区)3.3万平方公里。
一共12.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福建省的面积。
然而,尼赫鲁1954年访华时,毛泽东主席还对他表示:“朋友之间有时也有分歧,有时也吵架,甚至吵到面红耳赤,但是这种吵架与我们同杜勒斯(时任美国务卿)的吵架,是有性质上的不同的。”
很显然,劝告和忍让是没有作用的。1959年3月,达赖集团逃到印度后,尼赫鲁给周恩来写了封信,正式提出:
这1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要了。
尼赫鲁公开提出了领土要求。对这个反目成仇的“朋友”,毛泽东主席在会见东德访华团时曾经说:
“是半个人、半个鬼,不是整个的鬼。不能无限制地对他让步。他已骂了我们一个多月了。”
不让步的毛泽东未见动作,尼赫鲁却先动手了。印度军队甚至开始越过麦克马洪线,在线北建立哨所,还时不时地向中国哨所开火挑衅。
即便是这样,毛泽东主席还是建议实行隔离政策,双方各自从实际控制线(区域与麦克马洪线基本相同)后撤20公里。
尼赫鲁不同意,毛泽东主席下令中国部队单方面后撤20公里。
紧接着,中央军委又规定在实际控制线30公里内不开枪,不巡逻,不平叛,不打猎,不打靶,不演习,不爆破。对前来挑衅的入侵印军,先警告劝阻。无效时,方能依照国际惯例解除其武装,再发还武器,让其离去。
中国政府的一再忍让,让尼赫鲁做出一个错误判断:中国人不敢打,因为中国除了“虚声恫吓”外,没有更大的反应。
于是,尼赫鲁的印度军队在“麦克马洪线”以北的据点越建越多,达到100多个,最近的据点,甚至会出现中印哨兵鼻子对鼻子眼对眼的情况。
面对尼赫鲁的步步紧逼,毛泽东终于忍无可忍了,他说:
“我们一直忍着,尼赫鲁把刀架在我们头上,我们也忍了。现在他要把刀往下砍,我们就不能忍了。……我们不能让步,一让步,相当于福建省那么大的地方就要让他们侵占去。尼赫鲁既然伸进头来非要我们打他,我们再不打就不够朋友喽,礼尚往来嘛。”
1962年10月10日上午,印军正式向中国边防部队发起进攻,尼赫鲁扬言一个星期内把中国军队从入侵地区(实际是中国领土)“清除掉”。
几天后,中南海颐年堂,毛泽东站在巨幅地图前,一只手夹着烟,一只手指着印军据点大手劈了一下,对着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说:“扫了它!”
毛泽东告诉张国华,“这一仗,我们不打则已,打,就要打出威风,起码要保持30年的和平。”
10月20日早晨7点,印军发起了更大规模的进攻。也就是在这一天,中国边防部队从东西两线开始了猛烈还击。
不到3天,在东西两条战线解放军都双双告捷。印度的王牌军第7旅就全军覆没,旅长达尔维准将被活捉。
在东线,由于解放军推进速度太快,甚至一度出现混乱。解放军某部9连副班长庞国兴,就是在追击中和主力部队失散了,结果,他找到另外两个互不相识的战士组成一个战斗小组,他当组长,另外两个是组员。凭着2支56式冲锋枪和2支半自动步枪,深入印军纵深7.5公里三个人占领了印军两个炮兵阵地,缴获7门87.6毫米加农榴弹炮。
就这样,解放军一路狂追,一直打过了喜马拉雅山脉,离新德里只有300多公里,吓得印度在新德里大街上的公园里挖起了工事,大量市民逃离市区,各国驻外机构纷纷撤离。
在西线,印度派出了一支名为“杰克连队”的精锐部队进入了战场。周恩来在对毛泽东的汇报中提到“杰克连队”,当时毛泽东主席问:
“杰克连队是干嘛的?”
周恩来总理说:“是一支由英国帮助建立,印度人组成,参加过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两次世界大战的老牌部队。”
毛泽东主席听后蹭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说了四个字“百年国耻!”
过了一会儿,在西藏军分区上报的材料中,毛泽东用红铅笔写下了“杰克连队,务必全歼”的批示。结果,很嚣张的“杰克连队”全军覆没,连旗子都被解放军缴获了。
印度军队完全抵挡不了解放军的反击,所有的交火几乎都是一战即溃。
尼赫鲁坐不住了,印度全民皆兵,甚至包括妇女儿童都开始了军事训练。尼赫鲁四处求援,甚至寄希望于台湾的蒋介石能开辟第二战场来帮助印度,可蒋介石的回应却是:虽说做梦都想“反攻大陆”,但西藏是中国领土,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
就在尼赫鲁到处寻找援兵的时候,一直胜利推进的中国军队突然停火不打了,并回撤到麦克马洪线以北。
此时,尼赫鲁才意识到,中国出兵不是要侵占印度领土,而是对它进行的一次惩罚。
在总共30多天的边境冲突中,解放军以伤亡2000多人的较小代价,共歼灭印军准将以下8900多人。
("战场档案"还原最真实的战争现场,探讨人与天、人与地、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规律。情场如战场、商场如战场、官场如战场、人生如战场,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zhandangan,长按可复制)
大家都知道1962年的中印边界冲突,但当时军中广泛流传的这个笑话,还是值得再回味一下:
中国军队对印自卫反击太过顺利,结果一队中国士兵打得兴起,收不住脚了,一路打过去。
突然一个士兵不敢往前走了,目瞪口呆地说:
“妈呀,前面怎么就没有山了,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
有个士兵问指导员,“我们是不是打出印度了,打到美国了”。
指导员一挺肚子骄傲地说,“知道啥?前面就是印度次大陆了,再往前你就掉印度洋里了”。
这场一边倒的战争缘起于一条不为中国人承认的边界线——麦克马洪线。
1913年,有个叫贝利的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从印度进入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对藏东南的地理风物进行详细的考察加探险,还由此写出了一本旅游随笔《无护照西藏之行》。现在这本书还被去西藏探险的人奉为经典。
其实,贝利所谓的探险写书只是幌子,贝利的真实目的是了解藏东南的地理资料,以便他根据种族和地理情况在地图上对中印边界进行“修改”。而此行动的幕后主使者由英印政府(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政府)外交大臣麦克马洪爵士。
英国人认为一直由中国政府管辖的喜马拉雅山南坡一带,使英国控制的印度失去了缓冲区,是一个威胁,他们需要向北推进。
贝利探险半年,回到印度,把获得的第一手地理资料交给了麦克马洪。麦克马洪即在喜马拉雅南坡划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红线,以他的名字命名为“麦克马洪线”。
这条英国人制造的中印边界线,把印度东北边界一下子从喜马拉雅山山脚,推到了喜马拉雅山的山脊,向北推移了一百多公里,9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被划到了印度一方。
英国人也知道,这条边界线是非法的,当时的北洋政府根本不会答应。于是,麦克马洪与西藏代表私下交易,用5000支枪、50万发子弹,支持西藏“独立”等条件,诱使西藏地方政府承认了麦克马洪线。
这条麦克马洪线,中国的历届政府从来没有承认过。北洋政府不承认,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不承认,新中国就更不承认。
但是,称为印度独立之父的尼赫鲁,依仗其在国际上左右逢源的地位,既有美国支持,也有苏联支持,不但继承了英国殖民者留下的外交政策,也继承了英国人的领土野心,甚至胃口比英国还大!尼赫鲁捡定了英国人的“洋落”!
表面上,尼赫鲁是新中国的好朋友,可这个近邻整天想的却是侵占朋友的土地。从1951年起,印度军队在中国解放西藏前后,在东段大举向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全面推进,陆续侵占了约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接着在中段侵占2000平方公里,随后,是西段阿克赛钦地区(印度与中国新疆接壤地区)3.3万平方公里。
一共12.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福建省的面积。
然而,尼赫鲁1954年访华时,毛泽东主席还对他表示:“朋友之间有时也有分歧,有时也吵架,甚至吵到面红耳赤,但是这种吵架与我们同杜勒斯(时任美国务卿)的吵架,是有性质上的不同的。”
很显然,劝告和忍让是没有作用的。1959年3月,达赖集团逃到印度后,尼赫鲁给周恩来写了封信,正式提出:
这1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要了。
尼赫鲁公开提出了领土要求。对这个反目成仇的“朋友”,毛泽东主席在会见东德访华团时曾经说:
“是半个人、半个鬼,不是整个的鬼。不能无限制地对他让步。他已骂了我们一个多月了。”
不让步的毛泽东未见动作,尼赫鲁却先动手了。印度军队甚至开始越过麦克马洪线,在线北建立哨所,还时不时地向中国哨所开火挑衅。
即便是这样,毛泽东主席还是建议实行隔离政策,双方各自从实际控制线(区域与麦克马洪线基本相同)后撤20公里。
尼赫鲁不同意,毛泽东主席下令中国部队单方面后撤20公里。
紧接着,中央军委又规定在实际控制线30公里内不开枪,不巡逻,不平叛,不打猎,不打靶,不演习,不爆破。对前来挑衅的入侵印军,先警告劝阻。无效时,方能依照国际惯例解除其武装,再发还武器,让其离去。
中国政府的一再忍让,让尼赫鲁做出一个错误判断:中国人不敢打,因为中国除了“虚声恫吓”外,没有更大的反应。
于是,尼赫鲁的印度军队在“麦克马洪线”以北的据点越建越多,达到100多个,最近的据点,甚至会出现中印哨兵鼻子对鼻子眼对眼的情况。
面对尼赫鲁的步步紧逼,毛泽东终于忍无可忍了,他说:
“我们一直忍着,尼赫鲁把刀架在我们头上,我们也忍了。现在他要把刀往下砍,我们就不能忍了。……我们不能让步,一让步,相当于福建省那么大的地方就要让他们侵占去。尼赫鲁既然伸进头来非要我们打他,我们再不打就不够朋友喽,礼尚往来嘛。”
1962年10月10日上午,印军正式向中国边防部队发起进攻,尼赫鲁扬言一个星期内把中国军队从入侵地区(实际是中国领土)“清除掉”。
几天后,中南海颐年堂,毛泽东站在巨幅地图前,一只手夹着烟,一只手指着印军据点大手劈了一下,对着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说:“扫了它!”
毛泽东告诉张国华,“这一仗,我们不打则已,打,就要打出威风,起码要保持30年的和平。”
10月20日早晨7点,印军发起了更大规模的进攻。也就是在这一天,中国边防部队从东西两线开始了猛烈还击。
不到3天,在东西两条战线解放军都双双告捷。印度的王牌军第7旅就全军覆没,旅长达尔维准将被活捉。
在东线,由于解放军推进速度太快,甚至一度出现混乱。解放军某部9连副班长庞国兴,就是在追击中和主力部队失散了,结果,他找到另外两个互不相识的战士组成一个战斗小组,他当组长,另外两个是组员。凭着2支56式冲锋枪和2支半自动步枪,深入印军纵深7.5公里三个人占领了印军两个炮兵阵地,缴获7门87.6毫米加农榴弹炮。
就这样,解放军一路狂追,一直打过了喜马拉雅山脉,离新德里只有300多公里,吓得印度在新德里大街上的公园里挖起了工事,大量市民逃离市区,各国驻外机构纷纷撤离。
在西线,印度派出了一支名为“杰克连队”的精锐部队进入了战场。周恩来在对毛泽东的汇报中提到“杰克连队”,当时毛泽东主席问:
“杰克连队是干嘛的?”
周恩来总理说:“是一支由英国帮助建立,印度人组成,参加过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两次世界大战的老牌部队。”
毛泽东主席听后蹭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说了四个字“百年国耻!”
过了一会儿,在西藏军分区上报的材料中,毛泽东用红铅笔写下了“杰克连队,务必全歼”的批示。结果,很嚣张的“杰克连队”全军覆没,连旗子都被解放军缴获了。
印度军队完全抵挡不了解放军的反击,所有的交火几乎都是一战即溃。
尼赫鲁坐不住了,印度全民皆兵,甚至包括妇女儿童都开始了军事训练。尼赫鲁四处求援,甚至寄希望于台湾的蒋介石能开辟第二战场来帮助印度,可蒋介石的回应却是:虽说做梦都想“反攻大陆”,但西藏是中国领土,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
就在尼赫鲁到处寻找援兵的时候,一直胜利推进的中国军队突然停火不打了,并回撤到麦克马洪线以北。
此时,尼赫鲁才意识到,中国出兵不是要侵占印度领土,而是对它进行的一次惩罚。
在总共30多天的边境冲突中,解放军以伤亡2000多人的较小代价,共歼灭印军准将以下8900多人。
("战场档案"还原最真实的战争现场,探讨人与天、人与地、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规律。情场如战场、商场如战场、官场如战场、人生如战场,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zhandangan,长按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