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一)(导论—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B; 2、A ; 3、C; 4、C; 5、B;
6、C; 7、C; 8、B; 9、C; 10、A;
11、C; 12、C; 13、B; 14、C; 15、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CD ; 2、AD; 3、ABC; 4、ABCD; 5、ABC;
6、ABD; 7、ABC; 8、ABC; 9、CD; 10、ABC;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P4-4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提出了理论创新的要求;
(2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提供了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
(3)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提供了理论成果真理性的有力证明。
2、为什么说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与时俱进,关键在于创新?—P23-24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会衰亡。
3、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4、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注重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2)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3)不仅要发展生产力,而且要解放生产力。革命和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地位?
论述:(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创造性发展和理论上的升华。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特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以
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和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共同的思想基础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思想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条道路和理论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表达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目标追求,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是引领、激励我们团结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我们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认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具有党的指导思想地位,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2、论述我国当今是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论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8)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这些情况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一)(导论—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B; 2、A ; 3、C; 4、C; 5、B;
6、C; 7、C; 8、B; 9、C; 10、A;
11、C; 12、C; 13、B; 14、C; 15、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CD ; 2、AD; 3、ABC; 4、ABCD; 5、ABC;
6、ABD; 7、ABC; 8、ABC; 9、CD; 10、ABC;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P4-4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提出了理论创新的要求;
(2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提供了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
(3)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提供了理论成果真理性的有力证明。
2、为什么说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与时俱进,关键在于创新?—P23-24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会衰亡。
3、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4、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注重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2)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3)不仅要发展生产力,而且要解放生产力。革命和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地位?
论述:(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创造性发展和理论上的升华。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特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以
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和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共同的思想基础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思想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条道路和理论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表达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目标追求,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是引领、激励我们团结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我们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认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具有党的指导思想地位,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2、论述我国当今是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论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8)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这些情况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