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要抓住特征(下)

  注意事项:   具体写作中,要注意区别景物各自不同的特征。即不仅要区别物种的差别,还要注意地域和时令的不同。正如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具有朦胧之美,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是清、静而悲凉的,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是优美的……   此外,要突出感情倾向。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和艺术境界永远是写景文的追求。清代著名的画家和诗人郑板桥在赠给一位巡抚的《风竹图》上题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风景只因有了人的参与才能成为景物。   范文导航:   太姥山(节选)   □黄文山   在天地之间,太姥山是寂寞的。满山的石头,寂寞得听得到彼此的心跳。   一亿年前,当这群石头从海底缓缓升起,就注定了它们一生的命运。它们甚至来不及转动一下身躯,变更一下姿势,就这么被永久地留在世间,用它们赤裸的背脊,造型成一座万古不变的山峰。   不变的只是太姥山的石头。对它们来说,每一声悦耳的鸟叫,每一朵多彩的行云,每一棵萌发的草芽,每一个兴奋的游人,都是新鲜的。   太姥山的石头是寂寞的。它们望着山谷里的野花,开得那样热烈,那样绚丽,绿烟红雾,揽尽了一山风流。然而,不过几夕秋声,就凋零殆尽。其实,热闹也罢,辉煌也罢,都是短暂的,只有寂寞如石头才能这样持久。   太姥山的石头是寂寞的。它们望着远方的海,海也是寂寞的。听不到涛声,看不见帆影。晴天,闪几道透明的蓝光;阴天,升一层迷蒙的海气。山,越来越高,海越来越远。除了寂寞,还有什么能填补这无尽想望的每一寸空间?偶尔,一颗孤单的种子落到石头的心窝,它们便会用自己的每一滴血液滋养着它,那岩隙间虬曲多姿的小树,则是石头的又一种生命形式,是它们潜藏的热情,诱发的希望。当小树终于枯萎,它们便重归宁静,默默地等待另一颗种子的降临。   和石头一样寂寞的还有山南山北那一座座或兴或废的寺院。国兴寺,是一座建于晚唐而毁于宋的古刹,即便是废墟,也美得让人怦然心动。尽管早失去翘脊飞檐的宏伟气势,也不复有描龙绘凤的天花藻井,但一行行紧密无间的玄晶础石,依然执著地把亭亭玉柱举向天穹,去拥抱那本属于它的一份蓝天白云。对它来说,灿烂的日子实在太过短暂了,而磨难却漫漫无期。它的每一根石柱都在风雨中站了整整八百年,它的每一道横梁也都在泥土中躺了整整八百年。不知道,后人为什么不愿意再修复这座曾是太姥山三十六座寺院中规模最大的庙宇?为什么留一座美丽的废墟给历史,留一段隽永的寂寞在人间?如同殿前侵阶的野草,带着萋萋的雨意,蔓延到游人的心头。   在天地之间,太姥山是寂寞的。寂寞使它的石头生命永恒。   (选自《旅枕无尘》,有删改)   技法借鉴   这篇文章主要是写太姥山的,文中的风景清静淡远,很好地写出了太姥山的特点。文章有以下几点可供我们写作时借鉴:   1.文章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由远及近,层层渲染了太姥山石头的特点。   2.文章情景交融。“太姥山的石头是寂寞的”,既是写景,又是在写人生,形象从容地诉说着作者的人生感悟。   3.文章写景虚实结合,既有真实的景物,也有作者的联想和想象中的虚景。   4.文章抓住太姥山寂寞的特点,从多个角度进行描绘,很好地写出了太姥山的特点。   学生走笔:   梅   □王 敏   漫步在庭院中,明月的清辉洒在大地上。那透着银光的清辉,湿润而干净,给了天地一份恬静之美。   庭外,几朵梅花傲然屹立在低垂的枝头。北风吹来,我不禁抖了抖身子。望向那几朵梅,北风愈烈,花瓣愈翘,好似与北风杠上了一般,不愿屈服在这强风之下。   都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是不错的。在这个雪花纷飞、北风刺骨的冬夜,没有春季的百花争艳,没有夏季的昆虫躁鸣,没有秋季的稻谷报喜,有的只是满眼的白,满身的冷,满心的悲。唯有枝头那几朵寒梅为冬日增添了几分姿色与活力。试想,若是世间没有了生机与活力,那景象是多么的可怕啊!想来,掌管自然的仙人恐怕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在这沉寂的冬日投下几朵冬日的使者――梅,让它们默默地在这个季节御风散香,让冬日生出几分活力来。   深呼一口气,湿冷的泥土带着雪的味道中又夹杂着几缕清香,不浓不淡,足以沁人心脾,可谓真正地体会到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情境了。   抚摩花瓣,冰凉柔软却有股韧劲,一如它坚强刚劲的冲劲儿,给人以启迪:顽强。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夜晚是恍惚的,冬日的夜晚更显朦胧。屋舍零星的灯光通过窗口洒到屋外。照亮了梅清健挺拔的身姿,也照亮了我的眼眸。梅无需比雪的美丽,它在北风中的刚韧就丝毫不逊于雪。   这个冬日有花未眠,给了我们美的启迪。   相似对比   相似度:百分之七十五。   这篇作文与相关作文比较有三“巧”:一是巧引名句,既扣文题,又恰当地表现出梅花飘香背后的诗意与哲理;二是饱含情感,把自己的志趣和对梅花的赞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三是运用想象,起到突破时间和空间束缚的作用,不仅主旨鲜明,而且也使内涵丰富,富有空灵感。与《太姥山》一文相似,该文同样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虚实结合的笔法,且两篇文章都情景交融,在写景的同时,都向我们阐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注意事项:   具体写作中,要注意区别景物各自不同的特征。即不仅要区别物种的差别,还要注意地域和时令的不同。正如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具有朦胧之美,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是清、静而悲凉的,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是优美的……   此外,要突出感情倾向。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和艺术境界永远是写景文的追求。清代著名的画家和诗人郑板桥在赠给一位巡抚的《风竹图》上题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风景只因有了人的参与才能成为景物。   范文导航:   太姥山(节选)   □黄文山   在天地之间,太姥山是寂寞的。满山的石头,寂寞得听得到彼此的心跳。   一亿年前,当这群石头从海底缓缓升起,就注定了它们一生的命运。它们甚至来不及转动一下身躯,变更一下姿势,就这么被永久地留在世间,用它们赤裸的背脊,造型成一座万古不变的山峰。   不变的只是太姥山的石头。对它们来说,每一声悦耳的鸟叫,每一朵多彩的行云,每一棵萌发的草芽,每一个兴奋的游人,都是新鲜的。   太姥山的石头是寂寞的。它们望着山谷里的野花,开得那样热烈,那样绚丽,绿烟红雾,揽尽了一山风流。然而,不过几夕秋声,就凋零殆尽。其实,热闹也罢,辉煌也罢,都是短暂的,只有寂寞如石头才能这样持久。   太姥山的石头是寂寞的。它们望着远方的海,海也是寂寞的。听不到涛声,看不见帆影。晴天,闪几道透明的蓝光;阴天,升一层迷蒙的海气。山,越来越高,海越来越远。除了寂寞,还有什么能填补这无尽想望的每一寸空间?偶尔,一颗孤单的种子落到石头的心窝,它们便会用自己的每一滴血液滋养着它,那岩隙间虬曲多姿的小树,则是石头的又一种生命形式,是它们潜藏的热情,诱发的希望。当小树终于枯萎,它们便重归宁静,默默地等待另一颗种子的降临。   和石头一样寂寞的还有山南山北那一座座或兴或废的寺院。国兴寺,是一座建于晚唐而毁于宋的古刹,即便是废墟,也美得让人怦然心动。尽管早失去翘脊飞檐的宏伟气势,也不复有描龙绘凤的天花藻井,但一行行紧密无间的玄晶础石,依然执著地把亭亭玉柱举向天穹,去拥抱那本属于它的一份蓝天白云。对它来说,灿烂的日子实在太过短暂了,而磨难却漫漫无期。它的每一根石柱都在风雨中站了整整八百年,它的每一道横梁也都在泥土中躺了整整八百年。不知道,后人为什么不愿意再修复这座曾是太姥山三十六座寺院中规模最大的庙宇?为什么留一座美丽的废墟给历史,留一段隽永的寂寞在人间?如同殿前侵阶的野草,带着萋萋的雨意,蔓延到游人的心头。   在天地之间,太姥山是寂寞的。寂寞使它的石头生命永恒。   (选自《旅枕无尘》,有删改)   技法借鉴   这篇文章主要是写太姥山的,文中的风景清静淡远,很好地写出了太姥山的特点。文章有以下几点可供我们写作时借鉴:   1.文章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由远及近,层层渲染了太姥山石头的特点。   2.文章情景交融。“太姥山的石头是寂寞的”,既是写景,又是在写人生,形象从容地诉说着作者的人生感悟。   3.文章写景虚实结合,既有真实的景物,也有作者的联想和想象中的虚景。   4.文章抓住太姥山寂寞的特点,从多个角度进行描绘,很好地写出了太姥山的特点。   学生走笔:   梅   □王 敏   漫步在庭院中,明月的清辉洒在大地上。那透着银光的清辉,湿润而干净,给了天地一份恬静之美。   庭外,几朵梅花傲然屹立在低垂的枝头。北风吹来,我不禁抖了抖身子。望向那几朵梅,北风愈烈,花瓣愈翘,好似与北风杠上了一般,不愿屈服在这强风之下。   都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是不错的。在这个雪花纷飞、北风刺骨的冬夜,没有春季的百花争艳,没有夏季的昆虫躁鸣,没有秋季的稻谷报喜,有的只是满眼的白,满身的冷,满心的悲。唯有枝头那几朵寒梅为冬日增添了几分姿色与活力。试想,若是世间没有了生机与活力,那景象是多么的可怕啊!想来,掌管自然的仙人恐怕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在这沉寂的冬日投下几朵冬日的使者――梅,让它们默默地在这个季节御风散香,让冬日生出几分活力来。   深呼一口气,湿冷的泥土带着雪的味道中又夹杂着几缕清香,不浓不淡,足以沁人心脾,可谓真正地体会到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情境了。   抚摩花瓣,冰凉柔软却有股韧劲,一如它坚强刚劲的冲劲儿,给人以启迪:顽强。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夜晚是恍惚的,冬日的夜晚更显朦胧。屋舍零星的灯光通过窗口洒到屋外。照亮了梅清健挺拔的身姿,也照亮了我的眼眸。梅无需比雪的美丽,它在北风中的刚韧就丝毫不逊于雪。   这个冬日有花未眠,给了我们美的启迪。   相似对比   相似度:百分之七十五。   这篇作文与相关作文比较有三“巧”:一是巧引名句,既扣文题,又恰当地表现出梅花飘香背后的诗意与哲理;二是饱含情感,把自己的志趣和对梅花的赞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三是运用想象,起到突破时间和空间束缚的作用,不仅主旨鲜明,而且也使内涵丰富,富有空灵感。与《太姥山》一文相似,该文同样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虚实结合的笔法,且两篇文章都情景交融,在写景的同时,都向我们阐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相关内容

  • 写出景物的特征作文教案
  • 写出景物的特征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并掌握景物描写的要领: 2.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写景抒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第二课时写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自然景物一旦被技术高明的画师摹入画面,被独具慧眼的摄影师摄入镜头, 就形成了"框中之景",&q ...

  • 小学作文辅导写景类
  • 如何写游记作文 同学们在习作中经常要描写景物,有的片断练习要写景物:春游.秋游等各种游记要写景物:有的命题习作也要求描写景物.但有的同学在平时的习作中,遇到景物描写时,往往一写到春天就是"春光明媚,百花齐放,鸟语花香":一写到鲜花总是"张开了笑脸,风一吹,像翩翩起舞的蝴 ...

  • 景物描写的方法
  • 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归纳写景的技巧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写景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 提问:写作文都能写些什么啊? 2. 呈现 1.立足于观察 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尤其对于写景作文,离开了细致准确的观察,是绝对写不好的. 观察必须确立好立足点.立足点可以是固定的 ( 空间方位 ) ,也可 ...

  • 小学生写景作文教案(1)
  • 讲评课 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执教教师:胡老师 教学目标: 1.在听.说.读.写.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参与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写景能力 教学重点:归纳写景的技巧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引入:同学们,有位诗人说过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qu ...

  • 小学生写景作文教学技巧
  • 小学写景作文辅导技巧 渣渡中心学校 曹青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风光.建筑物.动物.植物等事物的描写,所描写的景物在文章里占重要位置,这是写景记叙文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主要区别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有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背景介绍.环境描写,但它们在文章中不是主要内容,是为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 ...

  • 写景作文的技巧和方法(精选)
  • 写景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 (一)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参与意识 二.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写景能力 三.教学重点:归纳写景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层次:六年级上第一单元的作文练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有位诗人说:"一花一世界,一鸟 ...

  • 写景的技巧开头结尾
  • 写景的技巧 1.描写某一自然环境的特征. 2.刻画某一自然景物的情态.作文 3.描绘某一地域风貌的状况. 4.展示某一季节时令的风采. 5.记录游览名胜古迹的经历. 6.展现观察人文景观的过程. [知识累积] 写景文是指以描写有代表性的自然现象.自然环境等为主的文章. 自然现象.自然环境通常指季节与 ...

  • 描写一处景物
  • 描写一处景物 一.教学目标 1.写一处景,注意抓住景物静态和动态的特点,题目自拟. 2.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 二.教学重.难点 1.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 2.要注意发挥联想.想象,把自己的感情写出来. 三.教学过程 1.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有那些美丽的景物呢? 学生各抒己见回答 ...

  • 小学生作文的写作技巧
  • 小学生作文的写作技巧 步骤/方法 1.移步换形法 [特点] 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描写建筑物,可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对建筑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描写.同一个建筑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因此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首先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使读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筑物形象是从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