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阁历史街区现状调查与保护对策

1 天心阁历史街区概况

1.1 历史沿革

天心阁雄踞长沙城南古城墙垣之上,既是长沙的历史见证,又是古城长沙的缩影。“天心阁”一名始自清乾隆年间。据星象观点,认为地脉隆起,为文运昌隆之祥兆,于是在城楼建“天心”与“文昌”二阁以应之。后因只留存“天心”一块匾额,于是称之为“天心阁”。相传建阁位置极为考究,天心阁主阁遥对北斗七星之尾星(又称长沙星,这就是长沙有星城之说的由来),明崇祯年间就是观星相、祭天神的“灵台”。天心阁始建年代尚有争议,但明末俞仪已有《天心阁眺望》的诗,说明明末已有此阁。重修天心阁是1777年(清乾隆四十二年),距今也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民国初年,拆除了古城墙,修建了环城马路,天心阁及城垣一段因其历史地位得以保留。

白沙井位于长沙城南的回龙山下西侧,天心阁东南方约一公里处,自古以来为江南名泉之一。泉水从井底汩汩涌出,清澈透明,甘甜可口,四季不断。白沙古井始凿于何时,已无法考证出来。明以前的长沙地方史志俱已散佚,所剩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 刊印的《长沙府志》。民谣称:“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自明清以来,长沙人民世世代代饮用此水,前来取水者络驿不绝,即使西城区、北城区一带的居民也挑桶而来开国领袖毛泽东在诗词中说:“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沙水、长沙水指的都是白沙井之水。白沙泉水,水质纯清,泡茶色味殊绝,酿酒芳香醇厚,煎药、熬汤皆极佳,而且无论冬夏、泉眼不溢,

泉井里经常保持同样多的水量,随舀随长,永不枯竭。至今许多居民仍不辞远劳,来这里取水以作饮用。

1.2 街道空间

天心阁历史文化街区为湖南省长沙市湘江东岸天心区古城区,紧邻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和南门口。街区北起天心阁,南至白沙路。主要街巷有天心街、白沙街、里仁坡、六十码头、冯家湾、燕子岭、社坛街等。天心阁、古城墙、白沙井、福王墓、妙高峰和湖南第一师范为主要名胜。因天心阁而得名的路有天心路、天心街、天心巷、天心里和天心游路。因白沙井而得名的路有白沙路、白沙井街、白沙街、白沙巷、白沙岭、白沙里和白沙游路。

1.3 重大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

天心阁旧为“昭勋亭”, 地势是城区最高处, 是历代的嘹望、报火警的地方, 为兵家必据之地。1852年(太平天国时期),西王萧朝贵率部下攻打长沙时,殉难于天心阁城楼下;1911年广州起义前夕,孙中山、黄兴在日本派遣同盟会会员回湖南组织同盟会机关,其秘密机关一度设在天心阁内;1930年7月,彭德怀率领工农红军攻入长沙,也曾在天心阁向部队作过重要报告;1938年“文夕大火”烧毁了整个古阁, 后于1983年再建, 保持了主阁原貌。

2 天心阁历史街区保护现状

2.1 天心阁历史街区文化内涵

(1)长沙天心阁历史街区是以古城墙、古阁楼为主体的历史文化景

点。虽然经过烧毁,几次重建,却在长沙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它的兴毁与古长沙的盛衰紧密相连,它将古长沙的历史变迁都深刻地留存下来,成为古长沙的标志性建筑,永久的历史文化遗产。

(2)长沙天心阁历史街区文化内涵的另一个层面,是历史古迹与历代文人的诗词题记交相辉映。明代俞仪《天心阁远眺》中写道:“楼高浑似踏虚空,四面云山屏障同。指点潭州好风景,万家烟雨画图中。”毛泽东主席与同学蔡和森畅游天心阁街区所吟的“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的绝妙佳联至今也仍被广为传颂。

(3)长沙天心阁的人文气息。古天心阁还包含了许多的风景,著名的有“高阁插云”、“麓屏耸翠”、“疏树含烟”、“池塘夕照”四景。同时它还是城南书院的故址,即今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校址。天心公园内还有始建于1946年,为纪念长沙三次抗日大会战中的阵亡烈士的崇烈门牌楼。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天心阁文化景观更加丰富,自然的环境与人文的气息相互交融,留存了具有价值的历史文化。

2.2 天心阁历史街区价值

(1)历史文化价值。长沙天心阁是古长沙的一座城楼,也是长沙仅存的古城标志,位于长沙市中心地区东南角。它以“极目千里,瞰阁万家”的气势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赞咏,并成为古城长沙百年历史发展的见证。另外,白沙井位于长沙城南的回龙山下西侧,天心阁东南方约一公里处,自古以来为江南名泉之一。 1950年,市人民政府为保护古井,特拨款维修古井,建立石栏,铺砌地面,使白沙古井成为

长沙解放后最早得到修复的名胜古迹。

(2)环境生态价值。古天心阁作为城区最高地势,高阁凌空,气势非凡,成为登高望远之处。远延伸至岳麓山,使它拥有一片绿色的天然背景,衬映得更加雄伟。天心公园占地面积约3万余㎡,园内景点林立,如大型“历史文化名人刻画廊”、“《太平军魂》巨型群雕”、入胜亭、崇烈门牌楼等,绿树成荫,花木扶疏,亭阁错落,大小曲径贯通于翠竹名花之中。

(3)经济旅游价值。长沙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独具一格的古建筑、古园林、古寺庙、古河道等。不论是名胜古迹还是革命胜地都特色鲜明。因此,天心阁历史街区中的天心阁作为古长沙的唯一标志建筑,成为城市传统风貌的“活标本”。在城市发展对文化景观的冲击下,为避免“千城一面”的现代化进程,以天心阁的历史地位与文化景观特色来引导旅游业的发展,以点带面构建旅游产业体系,与长沙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紧密联系。

2.3 重要建筑

(1)月城,又称瓮城或子城,是筑在城门外用来屏蔽城门的小城,其目的是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力量。

(2)太平军魂石雕,再现了1852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攻打长沙城的战斗情景。它以西王萧朝贵身先士卒骑马挥剑,不幸中弹罹难的历史为背景,生动再现了太平天国将士们前仆后继、顽强奋战的精神。

(3)崇烈亭,此亭前身为午炮亭、国耻纪念亭。1929年,为纪念济

南“五三惨案”遇难同胞,拆除午炮,改建为国耻纪念亭,该亭后毁于“文夕大火”。1946年,为纪念抗日战争“长沙会战”中 阵亡的将士,当时的湖南省政府在国耻纪念亭的原址建十六柱斗拱、八角歇山顶亭一座,名曰“崇烈亭”。

(4)崇烈门,始建于1946年,是为了抗日战争时期长沙三次会战中阵亡的将士,由蒋介石、陈诚、张治中等人带头捐款修建的,为牌坊式建筑崇烈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现崇烈门为2006年参照老照片在原址恢复重建的。

(5)崇烈塔,又名白塔,始建于1946年,系抗日纪念性建筑,塔基为六边形,塔身为圆盘和圆柱构成,圆柱上端顶着一个圆球,寓意地球,球面刻有中国地图,球的上方昂首屹立一头石狮,石狮明眸远望,寓意着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民族气节。

(6)逸响亭,此亭位于景区杜鹃山下,为八方单檐琉璃构筑。柱联有“绕亭绿树生新籁;隔叶黄鹂共好音。”故为众多业余戏曲爱好者所雅集,击板行腔,遥吟俯畅,逸兴遄飞,其乐融融。

3 天心阁历史街区的保护设想及措施

3.1 保护设想

1

天心阁历史街区位于天心区,面积1136平方公里,北起人民路,东南至白沙路,西止楚湘街,为长沙旧城区主要历史文物保护区,重点保护城南天心阁和妙高峰两处制高点,远期恢复城南十景,规划天

心阁、白沙井、妙高峰和西湖桥民俗风情园,形成城南旅游观光区。(

2

向西延至湘江沿岸,保护滨临湘江的景观特色,确定观览视廊,

搞好滨江绿化,保护灵官渡至河西牌楼口的相对轴线。

3

①天心街片。主要为天心阁与白沙井之间的街区,

主要街道有天心街、

4

①天心阁:扩建公园面积,

重建城南书院标志性建筑和唐柳宗元作记

②白沙井

:

③妙高峰和第一师范:逐步恢复卷云亭、潇湘一览亭等景观。 ④福王墓

:

⑤蔡道宪墓:辟为城南旅游线路中的一个景点,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⑥朱张渡口:

建议重建渡亭。恢复朱张渡——橘子洲头——牌楼口往

⑦妙高峰南村名人寓所:曾有6位名人在此居住, 可辟为名人纪念馆。

3.2 保护措施

(1)保护建筑空间类型和建筑形式, 突出古长沙的风貌与特色。在对天心阁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实施之前, 很多居民拆除了旧房, 在原址

修建新房子。这对天心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对保护工作提出一定的难度。因此, 政府应该禁止新建与保护建筑相矛盾的项目, 严格控制周边建筑的高度、风格和色彩, 统一历史风貌, 保护重要的视线走廊和整体景观格局。

(2)加强政府的正确导向, 倡导保护意识。天心阁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要加强政府方面的宣传, 以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保护为契机, 统一思想, 保护古长沙, 保护古城墙, 防止文化的流失。提倡“让市民走进身边的历史”,将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社区更新相联系, 加强公众对于城市文化景观的关注。

(3)文脉的保护与延续。在保护工作中, 一定要尊重历史, 尊重文化, 在保护天心阁历史街区优秀的人文景观特色的基础上, 可对历史纪念地树碑或设置雕塑、标志等不同措施, 延续历史文脉。建议恢复“高阁插云”、“麓屏耸翠”、“疏树含烟”、“池塘夕照”等景点, 挖掘深刻的文化景观特色。

1 天心阁历史街区概况

1.1 历史沿革

天心阁雄踞长沙城南古城墙垣之上,既是长沙的历史见证,又是古城长沙的缩影。“天心阁”一名始自清乾隆年间。据星象观点,认为地脉隆起,为文运昌隆之祥兆,于是在城楼建“天心”与“文昌”二阁以应之。后因只留存“天心”一块匾额,于是称之为“天心阁”。相传建阁位置极为考究,天心阁主阁遥对北斗七星之尾星(又称长沙星,这就是长沙有星城之说的由来),明崇祯年间就是观星相、祭天神的“灵台”。天心阁始建年代尚有争议,但明末俞仪已有《天心阁眺望》的诗,说明明末已有此阁。重修天心阁是1777年(清乾隆四十二年),距今也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民国初年,拆除了古城墙,修建了环城马路,天心阁及城垣一段因其历史地位得以保留。

白沙井位于长沙城南的回龙山下西侧,天心阁东南方约一公里处,自古以来为江南名泉之一。泉水从井底汩汩涌出,清澈透明,甘甜可口,四季不断。白沙古井始凿于何时,已无法考证出来。明以前的长沙地方史志俱已散佚,所剩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 刊印的《长沙府志》。民谣称:“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自明清以来,长沙人民世世代代饮用此水,前来取水者络驿不绝,即使西城区、北城区一带的居民也挑桶而来开国领袖毛泽东在诗词中说:“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沙水、长沙水指的都是白沙井之水。白沙泉水,水质纯清,泡茶色味殊绝,酿酒芳香醇厚,煎药、熬汤皆极佳,而且无论冬夏、泉眼不溢,

泉井里经常保持同样多的水量,随舀随长,永不枯竭。至今许多居民仍不辞远劳,来这里取水以作饮用。

1.2 街道空间

天心阁历史文化街区为湖南省长沙市湘江东岸天心区古城区,紧邻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和南门口。街区北起天心阁,南至白沙路。主要街巷有天心街、白沙街、里仁坡、六十码头、冯家湾、燕子岭、社坛街等。天心阁、古城墙、白沙井、福王墓、妙高峰和湖南第一师范为主要名胜。因天心阁而得名的路有天心路、天心街、天心巷、天心里和天心游路。因白沙井而得名的路有白沙路、白沙井街、白沙街、白沙巷、白沙岭、白沙里和白沙游路。

1.3 重大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

天心阁旧为“昭勋亭”, 地势是城区最高处, 是历代的嘹望、报火警的地方, 为兵家必据之地。1852年(太平天国时期),西王萧朝贵率部下攻打长沙时,殉难于天心阁城楼下;1911年广州起义前夕,孙中山、黄兴在日本派遣同盟会会员回湖南组织同盟会机关,其秘密机关一度设在天心阁内;1930年7月,彭德怀率领工农红军攻入长沙,也曾在天心阁向部队作过重要报告;1938年“文夕大火”烧毁了整个古阁, 后于1983年再建, 保持了主阁原貌。

2 天心阁历史街区保护现状

2.1 天心阁历史街区文化内涵

(1)长沙天心阁历史街区是以古城墙、古阁楼为主体的历史文化景

点。虽然经过烧毁,几次重建,却在长沙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它的兴毁与古长沙的盛衰紧密相连,它将古长沙的历史变迁都深刻地留存下来,成为古长沙的标志性建筑,永久的历史文化遗产。

(2)长沙天心阁历史街区文化内涵的另一个层面,是历史古迹与历代文人的诗词题记交相辉映。明代俞仪《天心阁远眺》中写道:“楼高浑似踏虚空,四面云山屏障同。指点潭州好风景,万家烟雨画图中。”毛泽东主席与同学蔡和森畅游天心阁街区所吟的“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的绝妙佳联至今也仍被广为传颂。

(3)长沙天心阁的人文气息。古天心阁还包含了许多的风景,著名的有“高阁插云”、“麓屏耸翠”、“疏树含烟”、“池塘夕照”四景。同时它还是城南书院的故址,即今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校址。天心公园内还有始建于1946年,为纪念长沙三次抗日大会战中的阵亡烈士的崇烈门牌楼。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天心阁文化景观更加丰富,自然的环境与人文的气息相互交融,留存了具有价值的历史文化。

2.2 天心阁历史街区价值

(1)历史文化价值。长沙天心阁是古长沙的一座城楼,也是长沙仅存的古城标志,位于长沙市中心地区东南角。它以“极目千里,瞰阁万家”的气势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赞咏,并成为古城长沙百年历史发展的见证。另外,白沙井位于长沙城南的回龙山下西侧,天心阁东南方约一公里处,自古以来为江南名泉之一。 1950年,市人民政府为保护古井,特拨款维修古井,建立石栏,铺砌地面,使白沙古井成为

长沙解放后最早得到修复的名胜古迹。

(2)环境生态价值。古天心阁作为城区最高地势,高阁凌空,气势非凡,成为登高望远之处。远延伸至岳麓山,使它拥有一片绿色的天然背景,衬映得更加雄伟。天心公园占地面积约3万余㎡,园内景点林立,如大型“历史文化名人刻画廊”、“《太平军魂》巨型群雕”、入胜亭、崇烈门牌楼等,绿树成荫,花木扶疏,亭阁错落,大小曲径贯通于翠竹名花之中。

(3)经济旅游价值。长沙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独具一格的古建筑、古园林、古寺庙、古河道等。不论是名胜古迹还是革命胜地都特色鲜明。因此,天心阁历史街区中的天心阁作为古长沙的唯一标志建筑,成为城市传统风貌的“活标本”。在城市发展对文化景观的冲击下,为避免“千城一面”的现代化进程,以天心阁的历史地位与文化景观特色来引导旅游业的发展,以点带面构建旅游产业体系,与长沙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紧密联系。

2.3 重要建筑

(1)月城,又称瓮城或子城,是筑在城门外用来屏蔽城门的小城,其目的是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力量。

(2)太平军魂石雕,再现了1852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攻打长沙城的战斗情景。它以西王萧朝贵身先士卒骑马挥剑,不幸中弹罹难的历史为背景,生动再现了太平天国将士们前仆后继、顽强奋战的精神。

(3)崇烈亭,此亭前身为午炮亭、国耻纪念亭。1929年,为纪念济

南“五三惨案”遇难同胞,拆除午炮,改建为国耻纪念亭,该亭后毁于“文夕大火”。1946年,为纪念抗日战争“长沙会战”中 阵亡的将士,当时的湖南省政府在国耻纪念亭的原址建十六柱斗拱、八角歇山顶亭一座,名曰“崇烈亭”。

(4)崇烈门,始建于1946年,是为了抗日战争时期长沙三次会战中阵亡的将士,由蒋介石、陈诚、张治中等人带头捐款修建的,为牌坊式建筑崇烈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现崇烈门为2006年参照老照片在原址恢复重建的。

(5)崇烈塔,又名白塔,始建于1946年,系抗日纪念性建筑,塔基为六边形,塔身为圆盘和圆柱构成,圆柱上端顶着一个圆球,寓意地球,球面刻有中国地图,球的上方昂首屹立一头石狮,石狮明眸远望,寓意着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民族气节。

(6)逸响亭,此亭位于景区杜鹃山下,为八方单檐琉璃构筑。柱联有“绕亭绿树生新籁;隔叶黄鹂共好音。”故为众多业余戏曲爱好者所雅集,击板行腔,遥吟俯畅,逸兴遄飞,其乐融融。

3 天心阁历史街区的保护设想及措施

3.1 保护设想

1

天心阁历史街区位于天心区,面积1136平方公里,北起人民路,东南至白沙路,西止楚湘街,为长沙旧城区主要历史文物保护区,重点保护城南天心阁和妙高峰两处制高点,远期恢复城南十景,规划天

心阁、白沙井、妙高峰和西湖桥民俗风情园,形成城南旅游观光区。(

2

向西延至湘江沿岸,保护滨临湘江的景观特色,确定观览视廊,

搞好滨江绿化,保护灵官渡至河西牌楼口的相对轴线。

3

①天心街片。主要为天心阁与白沙井之间的街区,

主要街道有天心街、

4

①天心阁:扩建公园面积,

重建城南书院标志性建筑和唐柳宗元作记

②白沙井

:

③妙高峰和第一师范:逐步恢复卷云亭、潇湘一览亭等景观。 ④福王墓

:

⑤蔡道宪墓:辟为城南旅游线路中的一个景点,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⑥朱张渡口:

建议重建渡亭。恢复朱张渡——橘子洲头——牌楼口往

⑦妙高峰南村名人寓所:曾有6位名人在此居住, 可辟为名人纪念馆。

3.2 保护措施

(1)保护建筑空间类型和建筑形式, 突出古长沙的风貌与特色。在对天心阁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实施之前, 很多居民拆除了旧房, 在原址

修建新房子。这对天心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对保护工作提出一定的难度。因此, 政府应该禁止新建与保护建筑相矛盾的项目, 严格控制周边建筑的高度、风格和色彩, 统一历史风貌, 保护重要的视线走廊和整体景观格局。

(2)加强政府的正确导向, 倡导保护意识。天心阁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要加强政府方面的宣传, 以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保护为契机, 统一思想, 保护古长沙, 保护古城墙, 防止文化的流失。提倡“让市民走进身边的历史”,将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社区更新相联系, 加强公众对于城市文化景观的关注。

(3)文脉的保护与延续。在保护工作中, 一定要尊重历史, 尊重文化, 在保护天心阁历史街区优秀的人文景观特色的基础上, 可对历史纪念地树碑或设置雕塑、标志等不同措施, 延续历史文脉。建议恢复“高阁插云”、“麓屏耸翠”、“疏树含烟”、“池塘夕照”等景点, 挖掘深刻的文化景观特色。


相关内容

  • 邯郸的历史文化廊道和风貌街区保护现状与对策
  • 在今年第六个世界文化遗产日到来前夕,长达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正式进入申遗程序.这是北京市名城保护由点到面到线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北京市保护古都历史文化廊道的一次有益尝试,它表明北京的名城保护已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和高度. 现存的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是元朝重臣刘秉忠在规划设计元大都时确定的,历 ...

  • 无锡市惠山古镇旅游开发模式及对策研究
  • 摘 要:古镇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优美独特的自然景观一直深受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惠山古镇作为无锡五大历史街区建设工程之一,它承担着无锡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重任.本文从无锡市惠山古镇旅游开发现状的研究入手,探讨开发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从而对其后续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探索最适合其发展的旅游开发路径 ...

  • 街区案例研究
  • 附录4:相似案例介绍 1 广州上下九商业街区 1)项目相似度关键词 地域性关键词:岭南.旧城中心区 时间性关键词:民国,清末 功能性关键词:商业街.传统居住区 类型性关键词:骑楼街.新旧建筑混杂,传统街巷. 2)项目位置 上下九商业街地处广州市荔湾区北城区中部,是广州三大传统商业中心之一,周边地段为 ...

  • 城市规划设计规划编制技术规定和收费标准
  • 2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3 第二章 城镇体系规划„„„„„„„„„3 第三章 城市总体规划„„„„„„„„„5 第四章 村镇规划„„„„„„„„„„„6 第五章 城市分区规划„„„„„„„„„14 第六章 专项规划„„„„„„„„„„„16 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

  • 西安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报告
  • 关于古城西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调查 社会调查时间:2013年7月14日--2013年8月30日 社会调查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调查对象及范围:全市范围内的历史文化遗产古迹 调查主题:针对古城西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文化价值的传承等方面问题 调查人员:你猜等 关于古城西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

  • 文化传承和历史文化保护
  • 文化传承和历史文化保护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很多历史文化遗产的存在都或多或少地遭遇到了一定的威胁,如何在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就城镇化与文化遗产:南京老城历史街区的现状:夫子庙的"伪文化":评事街的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做了阐述. 关 ...

  •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 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的通知 建城[2010]80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规划委员会,天津.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规划局: 为了指导各城市做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我部制定了<城市综合 ...

  • 上里古镇规划文本说明书
  • 前 言 1982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提出:历史文化名城(镇)应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在1986年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审批中,又对历史文化名城规定了核定原则:目前是否还保存有较丰富完好的文物古迹和具有重大的历 ...

  • 杭州商业街区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 杭州商业街区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题 目:杭州商业街区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学 院:班 级:任课教师: 工商管理学院 营销1002 李颖灏 2012年10月 目录 一.概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