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系统语法
在系统语法巾,系统的概念是由一条基本的解释性原则构成的,语言被认为是“系统的系统”(system of systems)。系统语法试图建立各种相互关联的系统的网络,从而解释在语言中各种与语义相关的选择。
笼统地讲,系统中存在链锁系统(chain system)和选择系统(choice system): 轴
一个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例如,我们可以在包括过去时和非过去时两个选项的时态系统中进行选择。我们还可以在非过去时这个子系统中进一步进行选择,即选择现在时或是将来时。
过去时
时态{ 现在时
、非过去时{将来时
韩礼德的系统语法与其他语言学家的理论有所不IN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语法十分重视语言的社会学特征。(2)系统语法认为语言是“做事”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知识”的表现形式。它区分了“语言行为潜势‟‟和“实际语言行为”。(3)系统语法非常重视对个别语言以及个别变体的描写。(4)系统语法用“连续体”这一概念来解释众多语言现象(例如:不符合语法的——反常——一不太反常一一不太惯常一符合语法) 。(5)系统语法依靠对各种文本的观察和统计学的手段来验证自己的假设。(6)系统语法把“系统”范畴作为基本范畴。
由于语言现象十分复杂,所以很难进行精确的分析。语言学家试图将语言分成不同范畴以便于分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最终发现这些范畴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一些语言现象可以很容易地被划分到某个范畴中去,但是还有很多语言现象很难判断是属于哪个范畴的。这些范畴的界限十分模糊,而且一个范畴与其他范畴常有重叠之处。研究系统语法的语言学家非常重视语言的这种模糊性,他们认为引人c·渐变,,(cline)的概念有利于更好的描述语言的这种特性。但是,在分析语言现象时,我们必须假设在语言这个渐变体上存在着明确的界点,这样我们才可以把某种语言现象归人某个范畴中去。
一个系统就是一组选择项,即使是特定系统中的项目也有其共同之处,它们
都属于同一语义范畴。比如单数和复数是相互区别的,但是二者都与“数‟‟相关。所有的系统都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1)系统中的选择是互相排斥的。选择了其巾的一个,同时也就排除了选择其他项目的可能性。(2)每个系统都是有限的。我们完全能够确定一个系统的限度,然后说明它所包含的选项的数目。(3)系统中每一个选项的意义取决于系统中其他选项的意义。如果其中一个选项的意义改变了,其他选项的意义也会改变。
系统的互相排斥性和有限性使我们麓够表明一个语义和其他语义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地理解某个表达的意义,我们不仅要知道它是什么意思,而且还要知道它不是什么意思。如果一个新选项进入了一个系统,那么系统中原有的选项的意义就会相应缩减。例如,如果“双数词”这个项目进入到“数”这个系统中,那么原有的“复数,,这个选项的一部分意义就被这个新选项取代了。相反,如果一个选项从系统中移出,那么留下的选项的意义就会相廊扩展。
4·3.1入列条件
在一个系统网络中,出现在箭头左侧的是入列条件,位于右侧的是可选项。这些选项并不是可以随意进入这个系统中,而是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可以成为该系统中的一员。第一,为了对事物进行更为严格的区分,系统中的选择必须有意义重合的部分,即同属于一个语义 ,时态
过去时一√现在时
l? 复数
,陈述
语气系统一J 疑问
l? 第三人称
过去时和现在时能作为一对概念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同属“时态”这个语义场。而复数就不能进入这个系统,复数和单数才构成一个系统。再如,同属语气系统的有陈述和疑问,而第三人称就不属于此系统。第二,一个系统中的选择必须有共同的语法环境。第三.选择必须描写适合系统的正确单位(也就是说,必须说明该单位是小旬还是短语) 。第四,各个系统常常互相提供入列条件。很多情况下,当我们在某一系统中进行选择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在其他系统中已做出的选择。例如,我们在语气系统中进行选择之前,先要在限定性系统
4.3.2精密度阶
精密度阶是表示范畴的区别或详细程度的阶。它是一个连续体,一端是结构和类范畴中的基本等级,另一端是对该等级不能再细分的语法关系。在描写时,精密度是可变化的。我们从最概括的意义人手,然后根据需要逐步将意义进行越来越细致的划分。
在英语中,我们在不同类型的过程、参加者、环境成分中做出选择。这些都是及物性系统中的选项。首先,我们区分出六个过程,如下图:
及物性系统(Transitivity)
物质过程
(Material Process)
心理过程
(Mental Process)
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
(Johnis onthe s0如.)
行为过程(Behavioura[Process)
(John laughed.)
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
„John said it 222“s cold in the r00埘.)
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
(T^8reis㈣t o"tb㈣t .)
然后,我们再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物质过程和两种不同类型的心理过程: ,动作过程(Action Process)
fJohn kicked£^g ball.)
物质过程{事件过程(E。∞t Process)
l (T^P train left∥uP 晰z”“rc5 ago)
,内化过程(Internalized Process)
(』likeit .)
心理过程{々b4E 过N(Exte。nal 。。。d Process‟
l (It puzzled everybody)
这样,及物性系统的精密度阶可以用下图表示:
,动作过程/有意识过程(Intent z。n Pr。ces 。)
』 „无意识过程(s“perventIon Process)
及物性t 物质过程{ ,内化过程』竺耋薹霎:。P 。e 。rce ,p 。t 。i0,n ,P 。。r0。。c 。e ,ss)
』心理过程{ 1认知过程(c。gn 。t 。。。P ,。。ess)
f L 外化过程
L 关系过程
语气系统的精密度阶如下:
,直陈式
』 ,陈述式
』(Declarauve)J„Declarative) f 是否问句(cl。sed Interr。gatlve)
语气{ 7疑问式 1特殊问句(()pe。Inte ,rog atl,e)
f 祈使式
l(Imperallve),排除式(Excluslve Inlperatlve)
„内包式(IncIusive IperativP)
们{先喜耋篆萋当日寸。j 全竺霎常在系统网络中进行有意识的选择。当^ 要篙曩罂是萋孝味享董擎表达的熹夏2苫主霪篓_恐蒙会
菪蒜萋蓁羹霎煮耋≥毁耋妻气系统;j 蒜霎藉纛篙蒜
詈;篡黧薹鬻慧兰苎龋气所基涵磊裂。薹! 罘霎萎茗
蜥喜黧挈苎? 譬兰择的潜在戡这滋舅:极氦! 。一5‟
增嚣銎霎兰黧竺拳之间存醋.体现”菡iz —at“i…)”关。卿对
i 纛慧鬈耋娑竺翌俐蹦‟c淼毒装慨择;掌要
冀霎芽螽竺嘉黧篡音稠的搿姜裂篆鬈
喜≥窘莱篓喜麓篓:甓篓根据体磊荔孟蓄蕊;! 焉罴
喜●船卟多重代码獠鼬一个系磊黼嘉掣芸嚣,詈姜
Ⅸ『 ‟……J/J —J 。示现。々口E
意义
代码_j二
措词
又代码于
语音(或文字)
语义层
、(体现于)
词汇语法层
音系层
要了解句法结构产生的过程,我们必须要考虑系统、功能和句法结构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系统语法中,系统网络主要用来描述功能的三个组成部分,或称三个纯理功能(Metafunctions):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 、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 、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 。每个功能都可表示为一个包含很多子系统的复杂系统,人们进行选择的时候是同时在这三个功能中进行选择。因此,系统语法中包含着功能的成分,功能语法从理论上讲是以系统网络的方式体现的。
4.4功能语法
韩礼德和其他活跃在系统功能阵营的学者一致认为,语言是社会活动的产物。语言之所以是语言,是因为它要发挥一定的功能。换句话说,社会需求决定了语言的结构。因此,韩礼德把研究重点放在r 语法的功能部分,或者说他是用功能的配置(configuration)来解释语法结构。他认为语言的这些功能与分析文本(包括口头和书面的) 密切相关,所以他把功能语法定义为一种“自然”语法,意思是在这种语法里所有现象可以得到解释。
通过对儿童语言发展的观察和研究,韩礼德区分TNR 的不同功能。他发现幼儿在9个月前没有固定的表意模式。在6 9个月间,幼JL9经开始用较一致的表意方式(即用一个声音表达一个意义) ,但还不固定。例如,开始幼儿用一种声音来表示飞机的噪音,后来义改用另一种。他把此阶段称为“语前”(pretinguistic)阶段。从9个月到18个月间,是幼儿发展自己的意义系统的阶段。幼儿在这一阶段的语言系统只有两个层次:意义和表达,没有词汇语法层。系统中的每个成分都是由一个意义和一个声音组成的。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声音并 不是或者不完全是模仿成人语音的结果。II)Iili ;-IIIW 义.RiIIIfl 言的功能来说明,不能
用词汇、语法来解释。幼儿语言有两个特点:系 乎性和功能性。例如,当幼儿发出nananana 的声音时,其意义总是 “我要……”,这就是其语言的系统性;@JL总是出于某种目的才发出 某种声音,比如要别人为他做某事或仅仅为了自得其乐。这就说明, 幼儿发声有其固有的功能。缺乏系统、没有功能的声音不屈于需要研 究的语言范畴。韩礼德认为,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是逐渐掌握语言功 能的过程。学语言就是学习如何表达各种意义。他总结了7种幼儿 谙言的功能:
„¨[具(instrumental)gIll:是幼儿用语言来满足其物质需要,获取物品和服务的功能。例如表示“我要那个东西”A样NNR o
(2)控制(。。9“l8t。ry)-rJJil :是@JLNN-言控制他人行为的功能。他意识到别人是用语言来控制他的行为的,因此他也要语言来控制别人的仃为,如表示“给我点奶”等的意义。
。. L" 互动(…„。‟8。„i。“8I)Iii:是幼儿用语言与周围的人,特别是其父母以及别的对他重要的人进行交际的功能,1111" 你好”,ct 见到你很尚兴“等。
。4) 个人(personal)功能:是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兴趣、好恶等的功能,如“我很高兴”,“我不喜欢那个,,等。
(5)启发(heuristic)功能:是幼儿用语言探索周围的环境、认识世界的功能,如“那是什么?”
(6)想象(imaginative)功能:是幼儿用语言来创造自己的环境的功能,如表达“他是不是要离开我了?”
. (7)告知(i“f。。“atiVe)功能:是幼儿用语言向别人提供信息的功能。那我头疼”,“妈妈出去了”等。
从16个半月开始,幼儿语言开始向成人语言转化。在这个时期,挈儿开始运用成人语言中的词汇和语法。他们的语言功能也更为抽象和复杂。由于成人的语言更为复杂而且要完成很多功能,因此幼儿语言最初的功能范围逐渐缩小为一组高度字符化并且抽象的功能,即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这些纯理功能以“语法,,的形式出现在语言系统的新的层次上。语法系统有一个功能输入和结构输出;它提供了一个机制,可以按成人的需要使不同的功能组合在一句话里。
4.4.1概念功能
概念功能指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 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达。换言之,就是反映客观和主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所涉及的人和物以及与之有关的时间、地点等因素。概念功能作为一种意义潜势是所有语言共有的。
概念功能主要由及物性系统(Transitivity)和语态(Voice) 构成。及物性系统作为表示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在于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种过程,并指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Participant)和环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s)。
例如,John built a new house这句话可以按照功能的组合来分析:动作者(Actor):John
过程(Process):物质过程(Material):创造(Creation):built 目标(Goal):受影响者(A|f'fected):a new house这里的动作者、过程、目标以及它们的子范畴反映丁我们根据以往经验对现象的理解。因此,语言的这一功能就是用概念内容的形式把我们的经验编码。动作者、过程、目标等概念只有当我们假定概念功能是用来满足语言功能的某种理论时才有意义。如果我们要解释小句的结构,在分析过程中使用这些术语也是非常必要的。小句是一个结构单位,我们用它来表达概念意义的某个特定的范围,表达我们的经验过程,表达具体的或是抽象的外部世界,表达我们自身的意识、爱好、所见、所想以及所说等等。
及物性是表现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在于把人们的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种过程,并指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及物性系统包括六个不同的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
4.4.1.1物质过程
物质过程是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一般由动态动词(如beat ,break ,kick)N ::N :示,xJy 怍.9-(Actor,即逻辑上的主语) 和动作的目标(Goal,即逻辑上的直接宾语) 一般由名词或代词来表示。
例如:
(1)My brother broke the vase.
动作者 过程目标
如果一个物质过程既有动作者又有目标,所在小句既可以是主动语态,如
(1)。也可以是被动语态,例如:
(2)The vase was broken by my brother.
目标 过程 动作者
物质过程不但可以表现具体动作,而且也可以反映抽象的行为,例如:
(3)The dean
动作者
cancelled
过程
the department meeting
目标
4.4.1.2 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三种,是分别表示感知(perception)、反应(reaction)、认知(cognition)等心理活动的过程。表示感觉的动词有see ,look 等;表示反应的动词有like ,please 等;表示认知的动词有know , believe,convince 等。心理过程一般有两个参加者。一个是心理活动的主体即感觉者(Sensor),另一个是客体即被感知的现象
(Phenomenon)。如:
(4)John
感觉者
(5)MY sister
感觉者
(6)I
感觉者
Saw
过程
likes
过程
know
现象
the murderer.
现象
the skirt.
现象
that she was absent.
心理过程中的“现象”可以指具体的人或物、抽象的东西以及发生的事件。有时候,“现象”也可能是某个由that 引导的小旬来表示的事实。如: (8)John‟s wife likes 4.4.1.3关系过程
关系过程指的是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的过程。关系过程可以分为归属(Attributive)和识别(Identifying)两类。归属类指某个实体具有哪些属性,或者归于哪种类型。识别类指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是统一的。这两种关系过程各自又可进一步分为内包式(Intensive)、环境式(Circumstantial)和所有式(Possessive)三种。如:
(12)E.E .Cummings is an American poet.(内包)
(13)The film lasted two hours.(环境:时间)
(14)The cat is on the mat.(环境:位置)
(1 5)This bike is John‟s.(所有)
(1 6)My brother has a new ear.(所有)
所有这些形式有以下三个共同之处:(1)它们都含有一个成分表示属性(Attribute),如上面例句中的poet ,two hours,on the mat,John‟s,a new car;(2)都含有属性的载体(Carrier),如E .E .Cummings ,the film,the cat,this bike,my brother;(3)都含有一个表示关系过程的动词,如is ,lasted ,is ,is ,has 。这
三种成分是缺一不可的。
识别类关系过程包括一个识别者(Identifier)和一个被识别者(Identified)。例如:
(1 7)The man‟s name is William Sydney porter
被识别者 过程 识别者
(18)Two times four equals eight
被识别者 过程 识别者
韩礼德指出,在任何一个识别类小句中都有一个实体是标记(Token),一个实体是价值(Value)。标记指的是外表、符号、形式和名称;价值指的是实质、意义、职能和身份。标记和价值总是与识别者和被识别者结合在一起。例如:
(19)John is our monitor
被识别者 过程 识别者
标记 价值
(20)The daughter resembles her mother
被识别者 过程 识别者
标记 价值
韩礼德还指出,如果主语是标记,小句就以主动语态出现,如例(21);如果主语是价值,小句就以被动语态出现,如例(22):
(2 1)The daughter resembles her mother.
(2约The mother is resembled by the daughter.
把例(22)这样的小句分析为被动语态是不会引起任何异议的。①但是,要把例(23)这样的小句也看做被动语态,有人会感到难以接受,因为传统语法是以动词形式来解说语态的,而be 这个动词没有被动形式:
(23)Hamlet is Mr.Johnson .
”Hamlet is been by Mr.Johnson .
但是,从语义上说,Mr .Johnson is Hamlet和Mr .Johnson plays Hamlet 是对应的,因而都是主动的。同理,Hamlet is Mr.Johnson 和
Hamlet is played by Mr.Johnson 对应,都是被动的。
①按乔姆斯基的说法,这种句子是不合格的。不过,韩礼德跟乔姆斯基谈的不是同一个问题。
4.4.1.4行为过程
行为过程指诸如呼吸、咳嗽、叹息、做梦、哭笑等生理活动过程。
常用的动词有breathe ,cough ,sigh ,dream ,laugh ,cry ,watch ,listen 等。行为过程一般只有一个参加者即行为者(Behaver),而且行为者一般是人。
(24) The girl laughed heartily.
行为者 过程 环境成分
(25)The old man sighed for the days of his youth.
行为者 过程 环境成分
行为过程与物质过程和心理过程都有相似之处。例如,行为过程中的行为者和心理过程中的感觉者一样,一般都是有意识的实体。从过程本身来看,行为过程更偏向于物质过程。行为过程与只有一个参加者的物质过程有时是很难区分的,这时就要看某人的活动是否属于与生理有关的行为。行为过程也可以有两个参加者,这时,我们可以把它看做物质过程,如Mary kissed John.
4.4.1.5 言语过程
言语过程是通过讲话交流信息的过程。常用的动词有say ,tell ,talk ,praise ,boast ,describe 等。在这种过程中,参加者有讲话者(Sayer)、受话者(Receiver)和讲话内容(Verbiage)。
“讲话者”不一定是人。试比较例(26)中的We 和例(27)中的My watch.
(26)一We have told you a thousand times to keep quiet while we
are working. 。
(27)My watch says that it is nine—thirty .
“受话者”也可以作为一个参加者出现,例如:
(28)He asked me to write my name.
(29)Tell him to leave a note.
“讲话内容”可能是把某个信息告诉受话者;也可能是要受话者做某事;可能是直接引语,也可能是间接引语;可能是一个小旬,也可能是一个词组。例如
(30)
4.4.1.6存在过程
存在过程是表示有某物存在的过程。常用的动词是be, exist arise等。所有存在过程都有一个存在物(Existent)。例如: (35)Does~life exist on Mars?
包含动词be 的存在过程与关系过程很类似,但是存在过程通常包括一个明确的环境成分表示时间或位置(如上例所示) 。通常情况下,世上任何一种现象(包括动作和事件) 都可以用一个存在过程表达,例如 Is there going to be a storm?和 There was another robbery in the street 。从语义上看,存在过程There was a robbery 和物质过程A robbery took place并没有什么区别。
有一种和天气有关的介于存在过程和物质过程之问的特殊的过程类型,被称作“气象学过程”(Meteorological Processes) ,例如It ’s raining 和 The wind is blowing 。诸如此类天气现象有时候以存在在过程的形式表达, 如 There was a shower 和 There is a storm.有时候以物质过程的形式表达, 如 The wind is blowing 和 The sun is shining
4.4 1.7过程类型小结
英语中的主要过程类型见下表
除上表所列的各种参加者之外,在英语小句中还有其他参加者,
它们可能出现在各种过程中。这些参加者大致可分为两类:受益者(Beneficiary)和范围(Range)。
受益者有两种。一种是领受他人之物的领受者(Recipient),如例(37)中的my sister :
。
另一种是服务的对象即委托者(C1ient),如例(38)中的John :
受益者不仅出现在物质过程中,如例(37)和(38),而且也出现在言语过程和关系过程中。在言语过程中,受益者即受话者(Receiver),如例(39)中的Mary :
在下面的归属类关系过程中,“受”者是him : .
我们要注意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受益者”这个术语。受益者并不一定受益,上例中的him 只能说是“受者”。
“范围”指小句中具体说明某一过程涉及面的部分。它可以出现在物质过程(例41) 、行为过程(例42) 、心理过程(例43) 和言语过程(例44) 中。 . 4.4.2人际功能
语言除了具有表达讲话者的经历和内心活动的功能之外,还具有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对事物的推断、参加社会活动、建立社会关系等功能。这一功能被称作“人际功能”。通过这一功能,讲话者使自己进AN 某一个情景语境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推断,并试图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行为。此功能还表示与情景有关的角色关系,包括交际角色关系,即讲话者或听话者在交际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如提问者与回答者等) 之间的关系。
4.4.2.1语气与剩余部分
人际功能由语气(Mood)和情态(Modality)两个语义系统体现。语气系统表明在某个情景语境中讲话者选择了何种交际角色。如果讲话者选择了祈使语气,这就意味着他将自己置于发号施令的地位,而将受话者置于服从命令的地位。 , 语气由主语(Subject)和限定部分(Finite element) 两部分构成。主语可以由名词、名词短语或小句充当。例如: names here. . .
限定部分包括用来表示时态和情态的助动词和情态动词,属于动词短语的一部分。在上例中,must ,is ,will 都是限定部分。
剩余部分(Residue)指小句中其余的部分,包括三种功能成分:谓语(Predicator)、补语(Complement)、附属语(Adjunct)。英语中各成分的一般顺序是“谓语„补语„状语”。但是,当做状语或补语的成分是问句中的疑问词和陈述句中的有标记主位时,它们都可置于句首。这些部分仍然属于剩余部分。这样,剩余部分就被语气部分截为两
段,如:
4.4.2.2情态与意态
人际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讲话者对自己讲的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所做的判断,或在命令中要求对方承担的义务,或在提议中要表达的个人意愿。这一部分由情态(Modality)系统来实现。
在命题(proposition)中,意义的归一性(polarity)表现为断言和否定。断言表示“这是”;否定表示“这不是”。但在两者之间有两种可能性:(1)不同量值的概率(如possibly ,probably ,certainly) ;(2)不同量值的频率(如sometimes ,usually ,always) 。狭义的情态,或称情态化(Modalization),只指这些不同量值的概率和频率。在英语中,概率和频率都可用三种方式来表达:(1)用动词词组中的限定性情态动词表达,如will ,can ,must 等;(2)用表示概率或频率的情态副词表达,如possibly ,probably ,sometimes ,usually 等;(3)两者并用,如That will probably be John中的 will probably.
在提议(proposal)中,意义的归一性表现为规定和禁止。规定表示“做此事”,禁止表示“不能做此事”。在此,也有两种可能性介于两者之间。哪一种起作用,取决于小句的言语功能是命令(command )还是提供(offer ). 在命令句中,中介量值表示不同程度的义务(obligation )(如allowed to ,supposed to,required to,determined to ). 这些不同量值的义务和意愿称为意态(Modulation)。广义的情态
也包括意态。义务和意愿在英语中可用两种方式来表达:(1)用限定性情态动词来表达,如You should know that与1 will help them;(2)用谓语的延伸部分表达,如you are supposed to know that或I am anxious to help them
4.4.2.3言语功能
韩礼德认为,尽管语言的言语角色千变万化,但它最基本的任务只有两个:给予和求取。在人际交流中,交换物电可以分为两类:物品及服务(goods一&一serVices) 、信息(information)。由此,言语角色和交换物的组合构成了四种主要的言语功能:提供、命令、陈述和提问,如下表:
将两种变项结合起来,除了可以界定以上四种基本的言语功能以外,还产生一套与之相匹配的反应:接受提供、执行命令、认可陈述、回答问题,见下表“言语功能及反应”:
(摘自Halliday ,1 994:69)
其中,只有最后一列的反应必须要求做出实质上的语言反应;其他的可以是
使用语言的,也可以是不用语言的。但在实际生活巾,这四组反应一般都是语言性的,有的可伴有非语言行为。例如:
4.4.3语篇功能
语篇功能是语言巾的机制,可以将任何一段口头或书面的话语组织成连贯统一的篇章。这种机制使实际的言语信息区别于一堆随机排列的句子。尽管两个句子在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方面可能完全相同,但就语篇连贯而言则可能有所不同。
语篇功能满足了语言在运用中的相关性的要求,使实际的情景语境具有语篇机制,这样的情景语境可以将实际的篇章同语法或者词典中孤立的条目区别开来。语篇功能将意义潜势融入语言组织结构之中。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下而两组句子:
(])john saw a handbag in a field.John walked across a field
and picked up a handba9.John took a handbag to a police
station and John handed in a handbag as lost property.
When John handed a handbag as lost property,John went
Home.
„2)John saw a handbag in a field.He walked across the field And picked up the bandbag .He took the bandbag to the police station and handed it in at lost property .When he had done this,he went home.
第二组读起来比第一组更像个统一连贯的篇章。这两组句子在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上基本一致,但在语篇功能上却有所区别。前一组忽略了某些成分的重复出现。后一组则使用定冠词代替那些已出现过的名词前面的不定冠词,并用he 和it 替换其他一些名词,用do this替换其中的短语。诸如此类的连接成分统称为语
篇的衔接。
语篇功能还可以突出强调语篇的某些部分。例如,在Authority I respect,but authoritarianism I deplore这句话中,authority 和authoritarianism 都得到强调突出。它们均作为补语出现,在两个例句中,补语均被置于主语和谓语之前,这个位置对于补语而言是不太多见的,于是读者的注意力就容易集中在这样的成分上。
韩礼德认为,句子是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同步体现的产物。 倒1
语言的社会功能这一概念是理解“语言作为系统‟‟的思想之关键。语言的内部组织方式并非偶然:它体现了语言为服务于人类社会生活而不断演变。每一成分均承担了多个角色并体现在一个或多个结构中。成人语言的结构代表了功能意义潜势;但是,由于语言具有多种社会用途,当所有可供选择的语言选项分类归入几个较大的集合中,由讲话者从中选出某一具体的语言用法时,语法就形成了。这些语言选项的集合,可以根据经验在语法中辨识,它们与语言中一些高度概括的意义范畴相对应。这些范畴对体现语言的社会功能起着本质的作用,因此,它们实为“语言作为系统”这一思想的内在组成部分。
由于语言具有普遍的概念功能,因而可以用于所有涉及经验交流的具体目的和具体语境之中。由于语言具有普遍的人际功能,因此可以用于各种具体形式的个人表达和社会交际。而要使上述两种功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语篇功能。在此前提之下,语言才成为语篇,同时语言也与其自身以及使用的语境相联系。倘若意义里没有语篇成分,那我们根本就不可能使用语言。
沿着这个思路进行解释,我们就需要涉及语言之外的一些关于社会意义的理论。从语言学家的角度来看,这一领域中最重要的工作是由伯恩斯坦(Bernstein)完成的,他关于文化传播和社会变革的理论在这方面是独一无二的。他认为语言作为社会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因素建构于社会意义之中。
以上论述为功能语言观提供了一个考察背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语言的使用;我们关心的是人们如何使用语言和语言如何凶使用而发生变化。在更深层次上讲,我们要关注语言的本质:如果我们使用一个相当抽象的术语来解释“语言使用”这个概念,我们就会发现它给了我们一个观察语言学习方式的视角。通过这一视角,我们将会观察到语言内部的组织方式,并思考语言为什么是语言。
4.3系统语法
在系统语法巾,系统的概念是由一条基本的解释性原则构成的,语言被认为是“系统的系统”(system of systems)。系统语法试图建立各种相互关联的系统的网络,从而解释在语言中各种与语义相关的选择。
笼统地讲,系统中存在链锁系统(chain system)和选择系统(choice system): 轴
一个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例如,我们可以在包括过去时和非过去时两个选项的时态系统中进行选择。我们还可以在非过去时这个子系统中进一步进行选择,即选择现在时或是将来时。
过去时
时态{ 现在时
、非过去时{将来时
韩礼德的系统语法与其他语言学家的理论有所不IN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语法十分重视语言的社会学特征。(2)系统语法认为语言是“做事”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知识”的表现形式。它区分了“语言行为潜势‟‟和“实际语言行为”。(3)系统语法非常重视对个别语言以及个别变体的描写。(4)系统语法用“连续体”这一概念来解释众多语言现象(例如:不符合语法的——反常——一不太反常一一不太惯常一符合语法) 。(5)系统语法依靠对各种文本的观察和统计学的手段来验证自己的假设。(6)系统语法把“系统”范畴作为基本范畴。
由于语言现象十分复杂,所以很难进行精确的分析。语言学家试图将语言分成不同范畴以便于分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最终发现这些范畴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一些语言现象可以很容易地被划分到某个范畴中去,但是还有很多语言现象很难判断是属于哪个范畴的。这些范畴的界限十分模糊,而且一个范畴与其他范畴常有重叠之处。研究系统语法的语言学家非常重视语言的这种模糊性,他们认为引人c·渐变,,(cline)的概念有利于更好的描述语言的这种特性。但是,在分析语言现象时,我们必须假设在语言这个渐变体上存在着明确的界点,这样我们才可以把某种语言现象归人某个范畴中去。
一个系统就是一组选择项,即使是特定系统中的项目也有其共同之处,它们
都属于同一语义范畴。比如单数和复数是相互区别的,但是二者都与“数‟‟相关。所有的系统都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1)系统中的选择是互相排斥的。选择了其巾的一个,同时也就排除了选择其他项目的可能性。(2)每个系统都是有限的。我们完全能够确定一个系统的限度,然后说明它所包含的选项的数目。(3)系统中每一个选项的意义取决于系统中其他选项的意义。如果其中一个选项的意义改变了,其他选项的意义也会改变。
系统的互相排斥性和有限性使我们麓够表明一个语义和其他语义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地理解某个表达的意义,我们不仅要知道它是什么意思,而且还要知道它不是什么意思。如果一个新选项进入了一个系统,那么系统中原有的选项的意义就会相应缩减。例如,如果“双数词”这个项目进入到“数”这个系统中,那么原有的“复数,,这个选项的一部分意义就被这个新选项取代了。相反,如果一个选项从系统中移出,那么留下的选项的意义就会相廊扩展。
4·3.1入列条件
在一个系统网络中,出现在箭头左侧的是入列条件,位于右侧的是可选项。这些选项并不是可以随意进入这个系统中,而是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可以成为该系统中的一员。第一,为了对事物进行更为严格的区分,系统中的选择必须有意义重合的部分,即同属于一个语义 ,时态
过去时一√现在时
l? 复数
,陈述
语气系统一J 疑问
l? 第三人称
过去时和现在时能作为一对概念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同属“时态”这个语义场。而复数就不能进入这个系统,复数和单数才构成一个系统。再如,同属语气系统的有陈述和疑问,而第三人称就不属于此系统。第二,一个系统中的选择必须有共同的语法环境。第三.选择必须描写适合系统的正确单位(也就是说,必须说明该单位是小旬还是短语) 。第四,各个系统常常互相提供入列条件。很多情况下,当我们在某一系统中进行选择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在其他系统中已做出的选择。例如,我们在语气系统中进行选择之前,先要在限定性系统
4.3.2精密度阶
精密度阶是表示范畴的区别或详细程度的阶。它是一个连续体,一端是结构和类范畴中的基本等级,另一端是对该等级不能再细分的语法关系。在描写时,精密度是可变化的。我们从最概括的意义人手,然后根据需要逐步将意义进行越来越细致的划分。
在英语中,我们在不同类型的过程、参加者、环境成分中做出选择。这些都是及物性系统中的选项。首先,我们区分出六个过程,如下图:
及物性系统(Transitivity)
物质过程
(Material Process)
心理过程
(Mental Process)
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
(Johnis onthe s0如.)
行为过程(Behavioura[Process)
(John laughed.)
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
„John said it 222“s cold in the r00埘.)
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
(T^8reis㈣t o"tb㈣t .)
然后,我们再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物质过程和两种不同类型的心理过程: ,动作过程(Action Process)
fJohn kicked£^g ball.)
物质过程{事件过程(E。∞t Process)
l (T^P train left∥uP 晰z”“rc5 ago)
,内化过程(Internalized Process)
(』likeit .)
心理过程{々b4E 过N(Exte。nal 。。。d Process‟
l (It puzzled everybody)
这样,及物性系统的精密度阶可以用下图表示:
,动作过程/有意识过程(Intent z。n Pr。ces 。)
』 „无意识过程(s“perventIon Process)
及物性t 物质过程{ ,内化过程』竺耋薹霎:。P 。e 。rce ,p 。t 。i0,n ,P 。。r0。。c 。e ,ss)
』心理过程{ 1认知过程(c。gn 。t 。。。P ,。。ess)
f L 外化过程
L 关系过程
语气系统的精密度阶如下:
,直陈式
』 ,陈述式
』(Declarauve)J„Declarative) f 是否问句(cl。sed Interr。gatlve)
语气{ 7疑问式 1特殊问句(()pe。Inte ,rog atl,e)
f 祈使式
l(Imperallve),排除式(Excluslve Inlperatlve)
„内包式(IncIusive IperativP)
们{先喜耋篆萋当日寸。j 全竺霎常在系统网络中进行有意识的选择。当^ 要篙曩罂是萋孝味享董擎表达的熹夏2苫主霪篓_恐蒙会
菪蒜萋蓁羹霎煮耋≥毁耋妻气系统;j 蒜霎藉纛篙蒜
詈;篡黧薹鬻慧兰苎龋气所基涵磊裂。薹! 罘霎萎茗
蜥喜黧挈苎? 譬兰择的潜在戡这滋舅:极氦! 。一5‟
增嚣銎霎兰黧竺拳之间存醋.体现”菡iz —at“i…)”关。卿对
i 纛慧鬈耋娑竺翌俐蹦‟c淼毒装慨择;掌要
冀霎芽螽竺嘉黧篡音稠的搿姜裂篆鬈
喜≥窘莱篓喜麓篓:甓篓根据体磊荔孟蓄蕊;! 焉罴
喜●船卟多重代码獠鼬一个系磊黼嘉掣芸嚣,詈姜
Ⅸ『 ‟……J/J —J 。示现。々口E
意义
代码_j二
措词
又代码于
语音(或文字)
语义层
、(体现于)
词汇语法层
音系层
要了解句法结构产生的过程,我们必须要考虑系统、功能和句法结构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系统语法中,系统网络主要用来描述功能的三个组成部分,或称三个纯理功能(Metafunctions):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 、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 、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 。每个功能都可表示为一个包含很多子系统的复杂系统,人们进行选择的时候是同时在这三个功能中进行选择。因此,系统语法中包含着功能的成分,功能语法从理论上讲是以系统网络的方式体现的。
4.4功能语法
韩礼德和其他活跃在系统功能阵营的学者一致认为,语言是社会活动的产物。语言之所以是语言,是因为它要发挥一定的功能。换句话说,社会需求决定了语言的结构。因此,韩礼德把研究重点放在r 语法的功能部分,或者说他是用功能的配置(configuration)来解释语法结构。他认为语言的这些功能与分析文本(包括口头和书面的) 密切相关,所以他把功能语法定义为一种“自然”语法,意思是在这种语法里所有现象可以得到解释。
通过对儿童语言发展的观察和研究,韩礼德区分TNR 的不同功能。他发现幼儿在9个月前没有固定的表意模式。在6 9个月间,幼JL9经开始用较一致的表意方式(即用一个声音表达一个意义) ,但还不固定。例如,开始幼儿用一种声音来表示飞机的噪音,后来义改用另一种。他把此阶段称为“语前”(pretinguistic)阶段。从9个月到18个月间,是幼儿发展自己的意义系统的阶段。幼儿在这一阶段的语言系统只有两个层次:意义和表达,没有词汇语法层。系统中的每个成分都是由一个意义和一个声音组成的。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声音并 不是或者不完全是模仿成人语音的结果。II)Iili ;-IIIW 义.RiIIIfl 言的功能来说明,不能
用词汇、语法来解释。幼儿语言有两个特点:系 乎性和功能性。例如,当幼儿发出nananana 的声音时,其意义总是 “我要……”,这就是其语言的系统性;@JL总是出于某种目的才发出 某种声音,比如要别人为他做某事或仅仅为了自得其乐。这就说明, 幼儿发声有其固有的功能。缺乏系统、没有功能的声音不屈于需要研 究的语言范畴。韩礼德认为,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是逐渐掌握语言功 能的过程。学语言就是学习如何表达各种意义。他总结了7种幼儿 谙言的功能:
„¨[具(instrumental)gIll:是幼儿用语言来满足其物质需要,获取物品和服务的功能。例如表示“我要那个东西”A样NNR o
(2)控制(。。9“l8t。ry)-rJJil :是@JLNN-言控制他人行为的功能。他意识到别人是用语言来控制他的行为的,因此他也要语言来控制别人的仃为,如表示“给我点奶”等的意义。
。. L" 互动(…„。‟8。„i。“8I)Iii:是幼儿用语言与周围的人,特别是其父母以及别的对他重要的人进行交际的功能,1111" 你好”,ct 见到你很尚兴“等。
。4) 个人(personal)功能:是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兴趣、好恶等的功能,如“我很高兴”,“我不喜欢那个,,等。
(5)启发(heuristic)功能:是幼儿用语言探索周围的环境、认识世界的功能,如“那是什么?”
(6)想象(imaginative)功能:是幼儿用语言来创造自己的环境的功能,如表达“他是不是要离开我了?”
. (7)告知(i“f。。“atiVe)功能:是幼儿用语言向别人提供信息的功能。那我头疼”,“妈妈出去了”等。
从16个半月开始,幼儿语言开始向成人语言转化。在这个时期,挈儿开始运用成人语言中的词汇和语法。他们的语言功能也更为抽象和复杂。由于成人的语言更为复杂而且要完成很多功能,因此幼儿语言最初的功能范围逐渐缩小为一组高度字符化并且抽象的功能,即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这些纯理功能以“语法,,的形式出现在语言系统的新的层次上。语法系统有一个功能输入和结构输出;它提供了一个机制,可以按成人的需要使不同的功能组合在一句话里。
4.4.1概念功能
概念功能指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 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达。换言之,就是反映客观和主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所涉及的人和物以及与之有关的时间、地点等因素。概念功能作为一种意义潜势是所有语言共有的。
概念功能主要由及物性系统(Transitivity)和语态(Voice) 构成。及物性系统作为表示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在于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种过程,并指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Participant)和环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s)。
例如,John built a new house这句话可以按照功能的组合来分析:动作者(Actor):John
过程(Process):物质过程(Material):创造(Creation):built 目标(Goal):受影响者(A|f'fected):a new house这里的动作者、过程、目标以及它们的子范畴反映丁我们根据以往经验对现象的理解。因此,语言的这一功能就是用概念内容的形式把我们的经验编码。动作者、过程、目标等概念只有当我们假定概念功能是用来满足语言功能的某种理论时才有意义。如果我们要解释小句的结构,在分析过程中使用这些术语也是非常必要的。小句是一个结构单位,我们用它来表达概念意义的某个特定的范围,表达我们的经验过程,表达具体的或是抽象的外部世界,表达我们自身的意识、爱好、所见、所想以及所说等等。
及物性是表现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在于把人们的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种过程,并指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及物性系统包括六个不同的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
4.4.1.1物质过程
物质过程是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一般由动态动词(如beat ,break ,kick)N ::N :示,xJy 怍.9-(Actor,即逻辑上的主语) 和动作的目标(Goal,即逻辑上的直接宾语) 一般由名词或代词来表示。
例如:
(1)My brother broke the vase.
动作者 过程目标
如果一个物质过程既有动作者又有目标,所在小句既可以是主动语态,如
(1)。也可以是被动语态,例如:
(2)The vase was broken by my brother.
目标 过程 动作者
物质过程不但可以表现具体动作,而且也可以反映抽象的行为,例如:
(3)The dean
动作者
cancelled
过程
the department meeting
目标
4.4.1.2 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三种,是分别表示感知(perception)、反应(reaction)、认知(cognition)等心理活动的过程。表示感觉的动词有see ,look 等;表示反应的动词有like ,please 等;表示认知的动词有know , believe,convince 等。心理过程一般有两个参加者。一个是心理活动的主体即感觉者(Sensor),另一个是客体即被感知的现象
(Phenomenon)。如:
(4)John
感觉者
(5)MY sister
感觉者
(6)I
感觉者
Saw
过程
likes
过程
know
现象
the murderer.
现象
the skirt.
现象
that she was absent.
心理过程中的“现象”可以指具体的人或物、抽象的东西以及发生的事件。有时候,“现象”也可能是某个由that 引导的小旬来表示的事实。如: (8)John‟s wife likes 4.4.1.3关系过程
关系过程指的是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的过程。关系过程可以分为归属(Attributive)和识别(Identifying)两类。归属类指某个实体具有哪些属性,或者归于哪种类型。识别类指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是统一的。这两种关系过程各自又可进一步分为内包式(Intensive)、环境式(Circumstantial)和所有式(Possessive)三种。如:
(12)E.E .Cummings is an American poet.(内包)
(13)The film lasted two hours.(环境:时间)
(14)The cat is on the mat.(环境:位置)
(1 5)This bike is John‟s.(所有)
(1 6)My brother has a new ear.(所有)
所有这些形式有以下三个共同之处:(1)它们都含有一个成分表示属性(Attribute),如上面例句中的poet ,two hours,on the mat,John‟s,a new car;(2)都含有属性的载体(Carrier),如E .E .Cummings ,the film,the cat,this bike,my brother;(3)都含有一个表示关系过程的动词,如is ,lasted ,is ,is ,has 。这
三种成分是缺一不可的。
识别类关系过程包括一个识别者(Identifier)和一个被识别者(Identified)。例如:
(1 7)The man‟s name is William Sydney porter
被识别者 过程 识别者
(18)Two times four equals eight
被识别者 过程 识别者
韩礼德指出,在任何一个识别类小句中都有一个实体是标记(Token),一个实体是价值(Value)。标记指的是外表、符号、形式和名称;价值指的是实质、意义、职能和身份。标记和价值总是与识别者和被识别者结合在一起。例如:
(19)John is our monitor
被识别者 过程 识别者
标记 价值
(20)The daughter resembles her mother
被识别者 过程 识别者
标记 价值
韩礼德还指出,如果主语是标记,小句就以主动语态出现,如例(21);如果主语是价值,小句就以被动语态出现,如例(22):
(2 1)The daughter resembles her mother.
(2约The mother is resembled by the daughter.
把例(22)这样的小句分析为被动语态是不会引起任何异议的。①但是,要把例(23)这样的小句也看做被动语态,有人会感到难以接受,因为传统语法是以动词形式来解说语态的,而be 这个动词没有被动形式:
(23)Hamlet is Mr.Johnson .
”Hamlet is been by Mr.Johnson .
但是,从语义上说,Mr .Johnson is Hamlet和Mr .Johnson plays Hamlet 是对应的,因而都是主动的。同理,Hamlet is Mr.Johnson 和
Hamlet is played by Mr.Johnson 对应,都是被动的。
①按乔姆斯基的说法,这种句子是不合格的。不过,韩礼德跟乔姆斯基谈的不是同一个问题。
4.4.1.4行为过程
行为过程指诸如呼吸、咳嗽、叹息、做梦、哭笑等生理活动过程。
常用的动词有breathe ,cough ,sigh ,dream ,laugh ,cry ,watch ,listen 等。行为过程一般只有一个参加者即行为者(Behaver),而且行为者一般是人。
(24) The girl laughed heartily.
行为者 过程 环境成分
(25)The old man sighed for the days of his youth.
行为者 过程 环境成分
行为过程与物质过程和心理过程都有相似之处。例如,行为过程中的行为者和心理过程中的感觉者一样,一般都是有意识的实体。从过程本身来看,行为过程更偏向于物质过程。行为过程与只有一个参加者的物质过程有时是很难区分的,这时就要看某人的活动是否属于与生理有关的行为。行为过程也可以有两个参加者,这时,我们可以把它看做物质过程,如Mary kissed John.
4.4.1.5 言语过程
言语过程是通过讲话交流信息的过程。常用的动词有say ,tell ,talk ,praise ,boast ,describe 等。在这种过程中,参加者有讲话者(Sayer)、受话者(Receiver)和讲话内容(Verbiage)。
“讲话者”不一定是人。试比较例(26)中的We 和例(27)中的My watch.
(26)一We have told you a thousand times to keep quiet while we
are working. 。
(27)My watch says that it is nine—thirty .
“受话者”也可以作为一个参加者出现,例如:
(28)He asked me to write my name.
(29)Tell him to leave a note.
“讲话内容”可能是把某个信息告诉受话者;也可能是要受话者做某事;可能是直接引语,也可能是间接引语;可能是一个小旬,也可能是一个词组。例如
(30)
4.4.1.6存在过程
存在过程是表示有某物存在的过程。常用的动词是be, exist arise等。所有存在过程都有一个存在物(Existent)。例如: (35)Does~life exist on Mars?
包含动词be 的存在过程与关系过程很类似,但是存在过程通常包括一个明确的环境成分表示时间或位置(如上例所示) 。通常情况下,世上任何一种现象(包括动作和事件) 都可以用一个存在过程表达,例如 Is there going to be a storm?和 There was another robbery in the street 。从语义上看,存在过程There was a robbery 和物质过程A robbery took place并没有什么区别。
有一种和天气有关的介于存在过程和物质过程之问的特殊的过程类型,被称作“气象学过程”(Meteorological Processes) ,例如It ’s raining 和 The wind is blowing 。诸如此类天气现象有时候以存在在过程的形式表达, 如 There was a shower 和 There is a storm.有时候以物质过程的形式表达, 如 The wind is blowing 和 The sun is shining
4.4 1.7过程类型小结
英语中的主要过程类型见下表
除上表所列的各种参加者之外,在英语小句中还有其他参加者,
它们可能出现在各种过程中。这些参加者大致可分为两类:受益者(Beneficiary)和范围(Range)。
受益者有两种。一种是领受他人之物的领受者(Recipient),如例(37)中的my sister :
。
另一种是服务的对象即委托者(C1ient),如例(38)中的John :
受益者不仅出现在物质过程中,如例(37)和(38),而且也出现在言语过程和关系过程中。在言语过程中,受益者即受话者(Receiver),如例(39)中的Mary :
在下面的归属类关系过程中,“受”者是him : .
我们要注意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受益者”这个术语。受益者并不一定受益,上例中的him 只能说是“受者”。
“范围”指小句中具体说明某一过程涉及面的部分。它可以出现在物质过程(例41) 、行为过程(例42) 、心理过程(例43) 和言语过程(例44) 中。 . 4.4.2人际功能
语言除了具有表达讲话者的经历和内心活动的功能之外,还具有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对事物的推断、参加社会活动、建立社会关系等功能。这一功能被称作“人际功能”。通过这一功能,讲话者使自己进AN 某一个情景语境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推断,并试图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行为。此功能还表示与情景有关的角色关系,包括交际角色关系,即讲话者或听话者在交际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如提问者与回答者等) 之间的关系。
4.4.2.1语气与剩余部分
人际功能由语气(Mood)和情态(Modality)两个语义系统体现。语气系统表明在某个情景语境中讲话者选择了何种交际角色。如果讲话者选择了祈使语气,这就意味着他将自己置于发号施令的地位,而将受话者置于服从命令的地位。 , 语气由主语(Subject)和限定部分(Finite element) 两部分构成。主语可以由名词、名词短语或小句充当。例如: names here. . .
限定部分包括用来表示时态和情态的助动词和情态动词,属于动词短语的一部分。在上例中,must ,is ,will 都是限定部分。
剩余部分(Residue)指小句中其余的部分,包括三种功能成分:谓语(Predicator)、补语(Complement)、附属语(Adjunct)。英语中各成分的一般顺序是“谓语„补语„状语”。但是,当做状语或补语的成分是问句中的疑问词和陈述句中的有标记主位时,它们都可置于句首。这些部分仍然属于剩余部分。这样,剩余部分就被语气部分截为两
段,如:
4.4.2.2情态与意态
人际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讲话者对自己讲的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所做的判断,或在命令中要求对方承担的义务,或在提议中要表达的个人意愿。这一部分由情态(Modality)系统来实现。
在命题(proposition)中,意义的归一性(polarity)表现为断言和否定。断言表示“这是”;否定表示“这不是”。但在两者之间有两种可能性:(1)不同量值的概率(如possibly ,probably ,certainly) ;(2)不同量值的频率(如sometimes ,usually ,always) 。狭义的情态,或称情态化(Modalization),只指这些不同量值的概率和频率。在英语中,概率和频率都可用三种方式来表达:(1)用动词词组中的限定性情态动词表达,如will ,can ,must 等;(2)用表示概率或频率的情态副词表达,如possibly ,probably ,sometimes ,usually 等;(3)两者并用,如That will probably be John中的 will probably.
在提议(proposal)中,意义的归一性表现为规定和禁止。规定表示“做此事”,禁止表示“不能做此事”。在此,也有两种可能性介于两者之间。哪一种起作用,取决于小句的言语功能是命令(command )还是提供(offer ). 在命令句中,中介量值表示不同程度的义务(obligation )(如allowed to ,supposed to,required to,determined to ). 这些不同量值的义务和意愿称为意态(Modulation)。广义的情态
也包括意态。义务和意愿在英语中可用两种方式来表达:(1)用限定性情态动词来表达,如You should know that与1 will help them;(2)用谓语的延伸部分表达,如you are supposed to know that或I am anxious to help them
4.4.2.3言语功能
韩礼德认为,尽管语言的言语角色千变万化,但它最基本的任务只有两个:给予和求取。在人际交流中,交换物电可以分为两类:物品及服务(goods一&一serVices) 、信息(information)。由此,言语角色和交换物的组合构成了四种主要的言语功能:提供、命令、陈述和提问,如下表:
将两种变项结合起来,除了可以界定以上四种基本的言语功能以外,还产生一套与之相匹配的反应:接受提供、执行命令、认可陈述、回答问题,见下表“言语功能及反应”:
(摘自Halliday ,1 994:69)
其中,只有最后一列的反应必须要求做出实质上的语言反应;其他的可以是
使用语言的,也可以是不用语言的。但在实际生活巾,这四组反应一般都是语言性的,有的可伴有非语言行为。例如:
4.4.3语篇功能
语篇功能是语言巾的机制,可以将任何一段口头或书面的话语组织成连贯统一的篇章。这种机制使实际的言语信息区别于一堆随机排列的句子。尽管两个句子在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方面可能完全相同,但就语篇连贯而言则可能有所不同。
语篇功能满足了语言在运用中的相关性的要求,使实际的情景语境具有语篇机制,这样的情景语境可以将实际的篇章同语法或者词典中孤立的条目区别开来。语篇功能将意义潜势融入语言组织结构之中。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下而两组句子:
(])john saw a handbag in a field.John walked across a field
and picked up a handba9.John took a handbag to a police
station and John handed in a handbag as lost property.
When John handed a handbag as lost property,John went
Home.
„2)John saw a handbag in a field.He walked across the field And picked up the bandbag .He took the bandbag to the police station and handed it in at lost property .When he had done this,he went home.
第二组读起来比第一组更像个统一连贯的篇章。这两组句子在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上基本一致,但在语篇功能上却有所区别。前一组忽略了某些成分的重复出现。后一组则使用定冠词代替那些已出现过的名词前面的不定冠词,并用he 和it 替换其他一些名词,用do this替换其中的短语。诸如此类的连接成分统称为语
篇的衔接。
语篇功能还可以突出强调语篇的某些部分。例如,在Authority I respect,but authoritarianism I deplore这句话中,authority 和authoritarianism 都得到强调突出。它们均作为补语出现,在两个例句中,补语均被置于主语和谓语之前,这个位置对于补语而言是不太多见的,于是读者的注意力就容易集中在这样的成分上。
韩礼德认为,句子是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同步体现的产物。 倒1
语言的社会功能这一概念是理解“语言作为系统‟‟的思想之关键。语言的内部组织方式并非偶然:它体现了语言为服务于人类社会生活而不断演变。每一成分均承担了多个角色并体现在一个或多个结构中。成人语言的结构代表了功能意义潜势;但是,由于语言具有多种社会用途,当所有可供选择的语言选项分类归入几个较大的集合中,由讲话者从中选出某一具体的语言用法时,语法就形成了。这些语言选项的集合,可以根据经验在语法中辨识,它们与语言中一些高度概括的意义范畴相对应。这些范畴对体现语言的社会功能起着本质的作用,因此,它们实为“语言作为系统”这一思想的内在组成部分。
由于语言具有普遍的概念功能,因而可以用于所有涉及经验交流的具体目的和具体语境之中。由于语言具有普遍的人际功能,因此可以用于各种具体形式的个人表达和社会交际。而要使上述两种功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语篇功能。在此前提之下,语言才成为语篇,同时语言也与其自身以及使用的语境相联系。倘若意义里没有语篇成分,那我们根本就不可能使用语言。
沿着这个思路进行解释,我们就需要涉及语言之外的一些关于社会意义的理论。从语言学家的角度来看,这一领域中最重要的工作是由伯恩斯坦(Bernstein)完成的,他关于文化传播和社会变革的理论在这方面是独一无二的。他认为语言作为社会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因素建构于社会意义之中。
以上论述为功能语言观提供了一个考察背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语言的使用;我们关心的是人们如何使用语言和语言如何凶使用而发生变化。在更深层次上讲,我们要关注语言的本质:如果我们使用一个相当抽象的术语来解释“语言使用”这个概念,我们就会发现它给了我们一个观察语言学习方式的视角。通过这一视角,我们将会观察到语言内部的组织方式,并思考语言为什么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