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我们知道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我们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第一次明确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二十四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今年5月4号,习近平在北大的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在当代中国我们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为什么我们不在进行理论上的争论,因为它是一个实践问题。经过反复征求意见,习近平讲综合各方面的认识,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我下面围绕三个层面做分析。
(一)建设什么样的国家
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大家要深刻的体会这句话,我们中华民族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是什么,就是到2050年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切利益都得围绕这个利益来展开,任何利益都不能损害这个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判断一切行为的最高准则。36年以后,我们要是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们核心价值观第一个层面的要求。
首先富强的中国要建成,中国GDP到2050年应该占全球的三分之一,而且是高质量的三分之一,重新回到世界经济的制高点,我们知道世界上曾经有很多的国家,占到世界三分之一的GDP,古罗马最繁荣昌盛的时候,达到了三分之一,中国盛唐的时候,GDP占全球三分之一,英国19世纪GDP占全球的三分之一,美国在1999年的时候,GDP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中国要想成为富强的国家,到2050年我们的GDP总量要占全球三分之一。第二,民主的中国要建成。到2050年,中国肯定要搞普选,邓小平同志在1986年就反复的讲,中国到下个世纪中叶就要搞普选,这个普选,一般不是指基层,甚至不是中层,我想应该是高层普选。第三,文明的中国要建成,就是文化强国要建立起来。当代中国的思想在世界上有巨大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比翼齐飞的过程,比翼齐飞也就意味着实现中国梦一定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人们的精神风貌昂然向上。第四,和谐的中国,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我相信到
2050年我们要建成这样的国家。这是建设什么样国家的第一个方面。
第二,推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建设,当前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比如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国,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设法治中国,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中国,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建立活力中国和平安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美丽中国,推进党的制度改革建设廉洁中国,这几个中国的建设实际上是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的建设奠定基础。十八届三中全会做了很多的部署,实际上就已经为2020甚至为更长远的目标奠定基础了。习近平强调,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文明大国就是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第二,展示东方大国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第三,展示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做出贡献、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最后要展示一个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这就要求我们建设一个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国,建设一个拥有人类美丽生活的东方大国,建设一个引领时代发展负责任的大国,建设一个具有昂然向上风貌的社会主义大国。
(二)建设什么社会
第一,自由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通讯自由,通讯秘密受法律的保护等等。我们要实现努力实现宪法所规定的这些自由,不论是和谐社会也好,或者我们一般社会建设来讲,就要实现宪法所规定的自由权利。
第二,平等社会。社会主义平等跟资本主义平等是有区别的,资本主义强调的是机会平等,社会主义的平等应该是形式平等和事实平等的统一,也就是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的相对统一,也就是强调做蛋糕和切蛋糕相协调的问题。建设平等社会要求我们要做大量的工作,比如说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作风,这就是建设平等社会的要求。 第三,公正社会。社会主义的公正就是公平正义,他要超过资本主义的形式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机制追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生机勃勃的价值源泉。建设公正社会,就要让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无论法律建设还是制度建设一定要体现公平正义出来。
第四,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有很多要求,犯法之人必然受到法律制裁,守法之人必然受到法律保护,这是一个要求。再一个任何人无权行私情,不能用家法代替国法,而且人人都有法律意识,人人都按照法律的要求去行事,每个人都有法律意识在里边,也就是把法律变成一种信仰,把法律作为一种敬畏,把法律逐渐内化于心,成为一种信仰的
东西。没有信仰的支持,法律体系毫无意义,不能指望全部都是通过外部惩罚,来让法律得到执行,更多的是让人自觉的遵守。
(三)培育什么样的公民
首先,爱国的公民。列宁就讲了,什么是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以来固定下来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刻的感情,他是一种感情的表达。美国总统肯尼迪也讲了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俄罗斯每五年就要专门颁布爱国主义教育国家纲要,引导人们坚定热爱祖国,建设国家的决心信心,法国中小学都开始了爱国主义的课程,法国作家杜德的一篇弘扬爱国主义的《最后一课》,更是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篇章。那么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在中华民族长期生产实践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并逐渐转化为人民维护国家利益忠于祖国的坚定信念,成为整个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回顾历史,历代仁人志士,尊崇的就是一种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精神。像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于谦的“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的壮志豪情,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境界,有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风亮节,有邓世昌的”大丈夫为国而死,死得其所”的慷慨悲壮,民族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东西要传承。邓小平讲我们国家的每个人,包括娃娃都要有爱国主义的精神,有民族自尊心,这和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密切相关的。
第二,敬业的公民。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我们叫干一行爱一行。这要求培养自己的职业警觉,所谓职业警觉就是从事某一职业的专门化能力,职业警觉要求我们能够准确的把握和预见未来发展的动向,及时的抓住即将到来的千载难逢的机遇。政治家最重要的是抓国家的机遇,抓国家的大机遇,我们中央领导这么多年抓了这么多的机遇,这些人的职业敏感程度非常的高,苏联解体东欧巨变这么大的危机,我们把它转化为搞市场经济的战略机遇。其次,要敬业,努力为社会为他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要通过自己热爱职业能够为社会为他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最后,要奉献社会,要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有益的产品和服务,这都是敬业的价值观的要求。杜邦公司为什么现在是世界上最长寿的企业,一百六七十年的历史,从一八零几年就开始建设,到现在,世界上最长久的一个公司。很重要的是它有一整套自己企业的价值观,比如说它要求人格正直,品德高尚,要求公正待人,这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敬业包括的内容很多,不光是热爱自己的职业,要做出贡献,另外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第三,诚信的公民。要讲信用,讲信誉,信守承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个诚信的社会里,人活的不那么累。我们中国人很累,就是中国人很多都不诚信,我们教育孩子出去千万不要听陌生人的话,千万别跟陌生人说话,我们父母叮嘱我们的孩子就是对任何人都要有防备之心,这个戒心太重了。很显然如果真要建设一个诚信的社会,每个人都能够自觉讲信用、讲诚信,中国人不至于活的这么累,很多的
社会问题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现在中央提出来要讲诚信,包括新体系的建设,包括各方面的努力,包括精神文明的建设,都是在努力想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是很麻烦的。
第四,友善的公民。友善的内容其实也很多,包括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同事之间的团结互助等,强调共同理想,团聚精神。不像现在有些价值观上讲到的,说你要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甚至有人说你要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他去找鞋去吧,我要成功一定搞死你,在这种背景下谁也好不了。确实得有一个友善的氛围,在公民层面上也有很多、很具体的要求,很显然现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非常清晰的。这是第二个问题。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我们知道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我们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第一次明确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二十四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今年5月4号,习近平在北大的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在当代中国我们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为什么我们不在进行理论上的争论,因为它是一个实践问题。经过反复征求意见,习近平讲综合各方面的认识,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我下面围绕三个层面做分析。
(一)建设什么样的国家
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大家要深刻的体会这句话,我们中华民族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是什么,就是到2050年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切利益都得围绕这个利益来展开,任何利益都不能损害这个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判断一切行为的最高准则。36年以后,我们要是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们核心价值观第一个层面的要求。
首先富强的中国要建成,中国GDP到2050年应该占全球的三分之一,而且是高质量的三分之一,重新回到世界经济的制高点,我们知道世界上曾经有很多的国家,占到世界三分之一的GDP,古罗马最繁荣昌盛的时候,达到了三分之一,中国盛唐的时候,GDP占全球三分之一,英国19世纪GDP占全球的三分之一,美国在1999年的时候,GDP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中国要想成为富强的国家,到2050年我们的GDP总量要占全球三分之一。第二,民主的中国要建成。到2050年,中国肯定要搞普选,邓小平同志在1986年就反复的讲,中国到下个世纪中叶就要搞普选,这个普选,一般不是指基层,甚至不是中层,我想应该是高层普选。第三,文明的中国要建成,就是文化强国要建立起来。当代中国的思想在世界上有巨大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比翼齐飞的过程,比翼齐飞也就意味着实现中国梦一定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人们的精神风貌昂然向上。第四,和谐的中国,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我相信到
2050年我们要建成这样的国家。这是建设什么样国家的第一个方面。
第二,推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建设,当前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比如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国,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设法治中国,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中国,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建立活力中国和平安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美丽中国,推进党的制度改革建设廉洁中国,这几个中国的建设实际上是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的建设奠定基础。十八届三中全会做了很多的部署,实际上就已经为2020甚至为更长远的目标奠定基础了。习近平强调,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文明大国就是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第二,展示东方大国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第三,展示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做出贡献、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最后要展示一个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这就要求我们建设一个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国,建设一个拥有人类美丽生活的东方大国,建设一个引领时代发展负责任的大国,建设一个具有昂然向上风貌的社会主义大国。
(二)建设什么社会
第一,自由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通讯自由,通讯秘密受法律的保护等等。我们要实现努力实现宪法所规定的这些自由,不论是和谐社会也好,或者我们一般社会建设来讲,就要实现宪法所规定的自由权利。
第二,平等社会。社会主义平等跟资本主义平等是有区别的,资本主义强调的是机会平等,社会主义的平等应该是形式平等和事实平等的统一,也就是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的相对统一,也就是强调做蛋糕和切蛋糕相协调的问题。建设平等社会要求我们要做大量的工作,比如说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作风,这就是建设平等社会的要求。 第三,公正社会。社会主义的公正就是公平正义,他要超过资本主义的形式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机制追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生机勃勃的价值源泉。建设公正社会,就要让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无论法律建设还是制度建设一定要体现公平正义出来。
第四,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有很多要求,犯法之人必然受到法律制裁,守法之人必然受到法律保护,这是一个要求。再一个任何人无权行私情,不能用家法代替国法,而且人人都有法律意识,人人都按照法律的要求去行事,每个人都有法律意识在里边,也就是把法律变成一种信仰,把法律作为一种敬畏,把法律逐渐内化于心,成为一种信仰的
东西。没有信仰的支持,法律体系毫无意义,不能指望全部都是通过外部惩罚,来让法律得到执行,更多的是让人自觉的遵守。
(三)培育什么样的公民
首先,爱国的公民。列宁就讲了,什么是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以来固定下来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刻的感情,他是一种感情的表达。美国总统肯尼迪也讲了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俄罗斯每五年就要专门颁布爱国主义教育国家纲要,引导人们坚定热爱祖国,建设国家的决心信心,法国中小学都开始了爱国主义的课程,法国作家杜德的一篇弘扬爱国主义的《最后一课》,更是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篇章。那么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在中华民族长期生产实践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并逐渐转化为人民维护国家利益忠于祖国的坚定信念,成为整个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回顾历史,历代仁人志士,尊崇的就是一种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精神。像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于谦的“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的壮志豪情,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境界,有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风亮节,有邓世昌的”大丈夫为国而死,死得其所”的慷慨悲壮,民族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东西要传承。邓小平讲我们国家的每个人,包括娃娃都要有爱国主义的精神,有民族自尊心,这和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密切相关的。
第二,敬业的公民。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我们叫干一行爱一行。这要求培养自己的职业警觉,所谓职业警觉就是从事某一职业的专门化能力,职业警觉要求我们能够准确的把握和预见未来发展的动向,及时的抓住即将到来的千载难逢的机遇。政治家最重要的是抓国家的机遇,抓国家的大机遇,我们中央领导这么多年抓了这么多的机遇,这些人的职业敏感程度非常的高,苏联解体东欧巨变这么大的危机,我们把它转化为搞市场经济的战略机遇。其次,要敬业,努力为社会为他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要通过自己热爱职业能够为社会为他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最后,要奉献社会,要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有益的产品和服务,这都是敬业的价值观的要求。杜邦公司为什么现在是世界上最长寿的企业,一百六七十年的历史,从一八零几年就开始建设,到现在,世界上最长久的一个公司。很重要的是它有一整套自己企业的价值观,比如说它要求人格正直,品德高尚,要求公正待人,这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敬业包括的内容很多,不光是热爱自己的职业,要做出贡献,另外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第三,诚信的公民。要讲信用,讲信誉,信守承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个诚信的社会里,人活的不那么累。我们中国人很累,就是中国人很多都不诚信,我们教育孩子出去千万不要听陌生人的话,千万别跟陌生人说话,我们父母叮嘱我们的孩子就是对任何人都要有防备之心,这个戒心太重了。很显然如果真要建设一个诚信的社会,每个人都能够自觉讲信用、讲诚信,中国人不至于活的这么累,很多的
社会问题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现在中央提出来要讲诚信,包括新体系的建设,包括各方面的努力,包括精神文明的建设,都是在努力想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是很麻烦的。
第四,友善的公民。友善的内容其实也很多,包括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同事之间的团结互助等,强调共同理想,团聚精神。不像现在有些价值观上讲到的,说你要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甚至有人说你要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他去找鞋去吧,我要成功一定搞死你,在这种背景下谁也好不了。确实得有一个友善的氛围,在公民层面上也有很多、很具体的要求,很显然现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非常清晰的。这是第二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