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王昭君

文/煮酒君

王昭君,中国历史上的传奇女子,《汉书·元帝纪》载,“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后汉书》中王昭君记载得要更详细一些,但也仅仅把她的形象刻画得更真实一些,使她有血有肉,于历史而言,她是一个对汉朝、匈奴两国和平、友好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女子,但,仅此而已。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王昭君的形象,已经不是汉朝的那个悲苦的远嫁他方的女子形象。两千年来,王昭君的故事经过人们不断的修饰拔高,渲染、升华和逐步的神化,她在我们的心目中,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家和个人的命运,而是一种感情,这种感情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已经成为我们所独有的文化。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身世凄苦的王昭君是如何进化成千古流芳的奇女子的。

昭君字“嫱”,是汉代南群人,以良家子被选入掖庭。掖庭,汉初时称“永巷”,在皇宫做些杂物,地位自然是不高的。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汉朝,汉帝赐予他五个宫女。据《后汉书》记载,昭君入皇宫数年,难以得见汉帝圣驾,自以为无出头之日,忧愤于心,听到汉帝对呼韩邪赐予的消息,自请入胡。到了呼韩邪要离开汉朝廷的时候,皇帝召五女上殿,这才知道王嫱姿容甚佳,但因为已经答应了赐婚,只得做罢,王昭君由此嫁入匈奴,为呼韩邪生二子。匈奴制,女子夫死则嫁予丈夫的兄弟或儿子(非女子亲生),单于死后,王昭君畏惧胡风,向汉朝请求回归中原,但汉成帝责令其“从胡俗”,于是王昭君又嫁给了单于的儿子。自幼受到中原文化熏陶的王昭君自然难以接受这种野蛮的风俗,抑郁而终。

相对于《汉书》中三言两语的记载,《后汉书》的记载就太过详细了些,这里面有多少是虚构的成分,只能待考古工作者发扬出新的证据,暂时我们还不得而知,不过从这里,我们便可以见一些历史人物向文化形象的转变的端倪了。

出塞一事中,共有五位女子前往胡地。依现代的观点来看,能从众多的宫女之中脱颖而出,相貌自是不差——汉朝是当时的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出嫁的女子若长得不好看,那也拿不出手,若不表现出对匈奴的尊重,说不定还能挑起战火。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出嫁匈奴的都应该是五个绝色美人,那王昭君是怎样从五人中被人们选中来承载这千年的感情的呢?这大概要从她的出身来考虑:王昭君入胡之前在宫中地位低下,有着代表底层人民的先天优势,更能承载人们的美好愿望。在人们为王昭君所编造的故事当中,她为人们带来了和平、安宁、幸福和希望,就算当今还流传着她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民间传说之中的王昭君的故事。

《望月楼》一文将王昭君赞美成仙女下凡:通过描述昭君的母亲梦月入怀生下昭君,凸显她与不同凡人之处;又通过昭君“对月”理妆、弹琴、唱歌、读书及绘画等,赞其嫦娥下凡。但这些与平民百姓来讲,还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人们更看重的是勤劳的品德,这也被附会到了她的身上:天下大旱,王昭君看到田地龟裂,庄稼枯死,就带领着她的姐妹开井,但开井极为困难,很快就只剩下她一个人还在坚持,以心诚最终感动了上天,上天派下七位仙女相助,终于开出了井,人们感谢王昭君对开井的努力和付出,名之“娘娘井”。

儒学被古人尊为正统,对古代中国人有着极大的影响——无论贫富贵贱。儒家推崇的忠孝及三从四德“正统”的“美德”,自然也被安在了王昭君的身上:相传宝坪村有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因儿子三顺常年戍边,时时以泪洗面,把眼睛哭瞎了,王昭君得知后,亲自前往照顾老妇人,端茶送水,无微不至。这是尽着妻子的职能,是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以上的这些,虽然有天仙下凡相助脱离现实,但都是从与广大劳动人们休戚相关的事情出发演化出来的,王昭君的形象如此高大,当然不是照顾个老妇人便能得来的,我们来看看人们从想象中对她形象的拔高。

《昭君渡》中为王昭君塑造了侠女的形象,主要讲述了王昭君惩恶扬善的故事:宝坪河中有巨蟒,时不时的危害过往的百姓,王昭君于是祷告以求佛爷,但武当山上下来的和尚没有听从佛爷的吩咐,死在了巨蟒口中,王昭君大怒,亲自出手击杀恶蟒,并取其琵琶入水以为渡船。《稀荒垭》中,王昭君利用鲁员外迷信鬼神诈他,使民女西花得以不交租而租地。这两个故事,一个体现着昭君的“力”,另一个体现“慧”,虽然仍是劳动人民的美女梦想,但已经脱离了实际,是对王昭君形象的拔高。其实与这类故事相称的还有很多,如《白鹤茶》虚构出王昭君培育出“白鹤茶”的故事,《三熟地》中将三季三熟的土地归功于王昭君邀请天神做法等等,这些故事通过不可思议的想象,将王昭君刻画成了发展生产力的领路人。

而神化的形象,更多的在于平息战争。《昭君坟》中讲善良的人走近昭君坟会受到昭君的庇佑,而恶人过来会受到来自她的惩罚,这就已经通于幽府了。更不可思议的想象,在于她对汉朝与匈奴和平的贡献,《琵琶桥》中描写中,汉帝和藩王是天宫里的好兄弟,但坠落凡尘后大起冲突,不日就要民不聊生,而王昭君就是玉皇大帝派下凡间来平息干戈的天使。其实不只是古代,就连近代,也产生了很多描述王昭君形象的传说和故事,这其中,以《金马驹》颇具代表性。

文/煮酒君

王昭君,中国历史上的传奇女子,《汉书·元帝纪》载,“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后汉书》中王昭君记载得要更详细一些,但也仅仅把她的形象刻画得更真实一些,使她有血有肉,于历史而言,她是一个对汉朝、匈奴两国和平、友好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女子,但,仅此而已。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王昭君的形象,已经不是汉朝的那个悲苦的远嫁他方的女子形象。两千年来,王昭君的故事经过人们不断的修饰拔高,渲染、升华和逐步的神化,她在我们的心目中,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家和个人的命运,而是一种感情,这种感情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已经成为我们所独有的文化。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身世凄苦的王昭君是如何进化成千古流芳的奇女子的。

昭君字“嫱”,是汉代南群人,以良家子被选入掖庭。掖庭,汉初时称“永巷”,在皇宫做些杂物,地位自然是不高的。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汉朝,汉帝赐予他五个宫女。据《后汉书》记载,昭君入皇宫数年,难以得见汉帝圣驾,自以为无出头之日,忧愤于心,听到汉帝对呼韩邪赐予的消息,自请入胡。到了呼韩邪要离开汉朝廷的时候,皇帝召五女上殿,这才知道王嫱姿容甚佳,但因为已经答应了赐婚,只得做罢,王昭君由此嫁入匈奴,为呼韩邪生二子。匈奴制,女子夫死则嫁予丈夫的兄弟或儿子(非女子亲生),单于死后,王昭君畏惧胡风,向汉朝请求回归中原,但汉成帝责令其“从胡俗”,于是王昭君又嫁给了单于的儿子。自幼受到中原文化熏陶的王昭君自然难以接受这种野蛮的风俗,抑郁而终。

相对于《汉书》中三言两语的记载,《后汉书》的记载就太过详细了些,这里面有多少是虚构的成分,只能待考古工作者发扬出新的证据,暂时我们还不得而知,不过从这里,我们便可以见一些历史人物向文化形象的转变的端倪了。

出塞一事中,共有五位女子前往胡地。依现代的观点来看,能从众多的宫女之中脱颖而出,相貌自是不差——汉朝是当时的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出嫁的女子若长得不好看,那也拿不出手,若不表现出对匈奴的尊重,说不定还能挑起战火。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出嫁匈奴的都应该是五个绝色美人,那王昭君是怎样从五人中被人们选中来承载这千年的感情的呢?这大概要从她的出身来考虑:王昭君入胡之前在宫中地位低下,有着代表底层人民的先天优势,更能承载人们的美好愿望。在人们为王昭君所编造的故事当中,她为人们带来了和平、安宁、幸福和希望,就算当今还流传着她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民间传说之中的王昭君的故事。

《望月楼》一文将王昭君赞美成仙女下凡:通过描述昭君的母亲梦月入怀生下昭君,凸显她与不同凡人之处;又通过昭君“对月”理妆、弹琴、唱歌、读书及绘画等,赞其嫦娥下凡。但这些与平民百姓来讲,还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人们更看重的是勤劳的品德,这也被附会到了她的身上:天下大旱,王昭君看到田地龟裂,庄稼枯死,就带领着她的姐妹开井,但开井极为困难,很快就只剩下她一个人还在坚持,以心诚最终感动了上天,上天派下七位仙女相助,终于开出了井,人们感谢王昭君对开井的努力和付出,名之“娘娘井”。

儒学被古人尊为正统,对古代中国人有着极大的影响——无论贫富贵贱。儒家推崇的忠孝及三从四德“正统”的“美德”,自然也被安在了王昭君的身上:相传宝坪村有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因儿子三顺常年戍边,时时以泪洗面,把眼睛哭瞎了,王昭君得知后,亲自前往照顾老妇人,端茶送水,无微不至。这是尽着妻子的职能,是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以上的这些,虽然有天仙下凡相助脱离现实,但都是从与广大劳动人们休戚相关的事情出发演化出来的,王昭君的形象如此高大,当然不是照顾个老妇人便能得来的,我们来看看人们从想象中对她形象的拔高。

《昭君渡》中为王昭君塑造了侠女的形象,主要讲述了王昭君惩恶扬善的故事:宝坪河中有巨蟒,时不时的危害过往的百姓,王昭君于是祷告以求佛爷,但武当山上下来的和尚没有听从佛爷的吩咐,死在了巨蟒口中,王昭君大怒,亲自出手击杀恶蟒,并取其琵琶入水以为渡船。《稀荒垭》中,王昭君利用鲁员外迷信鬼神诈他,使民女西花得以不交租而租地。这两个故事,一个体现着昭君的“力”,另一个体现“慧”,虽然仍是劳动人民的美女梦想,但已经脱离了实际,是对王昭君形象的拔高。其实与这类故事相称的还有很多,如《白鹤茶》虚构出王昭君培育出“白鹤茶”的故事,《三熟地》中将三季三熟的土地归功于王昭君邀请天神做法等等,这些故事通过不可思议的想象,将王昭君刻画成了发展生产力的领路人。

而神化的形象,更多的在于平息战争。《昭君坟》中讲善良的人走近昭君坟会受到昭君的庇佑,而恶人过来会受到来自她的惩罚,这就已经通于幽府了。更不可思议的想象,在于她对汉朝与匈奴和平的贡献,《琵琶桥》中描写中,汉帝和藩王是天宫里的好兄弟,但坠落凡尘后大起冲突,不日就要民不聊生,而王昭君就是玉皇大帝派下凡间来平息干戈的天使。其实不只是古代,就连近代,也产生了很多描述王昭君形象的传说和故事,这其中,以《金马驹》颇具代表性。


相关内容

  • 陌生化的[汉宫秋]
  • "陌生化效果"(verfemdungs effekt,或译"间离效果")是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重要概念.大多数时候,人们把它当作一种表演方法,即演员在表演时与所演的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不是化于角色之中),使观众能保持一种清醒的批判态度(而不是与剧中人物发生共鸣 ...

  • 活在"怨诗"中的王昭君
  • 中国人说美女,往往用"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来形容.其实,"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对中国四大美女的极端赞美."闭月"指貂蝉夜晚焚香时,明月见了觉得比不上貂蝉美貌,所以拉起了面纱:"羞花 ...

  • 唐宋诗词中王昭君形象
  • 论唐宋诗词中的王昭君形象 [摘 要] 昭君出塞的故事在唐宋诗词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梳理了昭君出塞故事的发展历程,着重讨论了唐宋诗词中的王昭君形象,从多角度的体现了昭君的两个主要形象悲剧形象和勇敢坚强敢于追求的妇女形象,同时还探讨了唐宋文人在塑造昭君形象中的差异. [关键词] 王昭君 悲剧 爱国 ...

  • 毕业论文 昭君出塞
  • 山东农业大学 毕 业 论 文 题目:浅析艺术歌曲<昭君出塞>艺术特色及演唱处理 学 院: 专业班级: 届 次: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目 录 摘要 ............................................................... ...

  • 两种真诚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两种真诚 王 正 创作应当首先听命于谁?是应首先听命于领导,还是听命于读者和自己的心灵? 原中国文联主席曹禺先生曾有过深深的失落.他在后半生本应写出超越原有水平的作品,登上新的高峰,然而竟没有.平心而论,当时领导曹禺先生的领导,是真诚地叫他写好的.比如写<王昭君 ...

  • 新昭君出塞
  • 昭君出塞 演员表(按出场顺序) 旁白: 赵文妍 老师:陈巧巧 小A:张道理 小B:张梦怡 小C:李伟 小D:黄渊远 秀女1:黄百合 秀女2:钱戴元蕾 毛延寿:马成 毛延寿的徒弟:洪晓飞 昭君:薛玲霖 公主:贺晨贇 秋菊:丁雯佳 皇上:刘婕雯 公公: 安森 第一幕:教室(老师,小A,小B,小C,小D) ...

  • 精校WORD版古典诗词鉴赏:纳兰容若[蝶恋花·出塞]赏析
  • 古典诗词鉴赏:纳兰容若<蝶恋花·出塞>赏析 蝶恋花·出塞 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译文] 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 ...

  • 配角的异质性体现
  • <三个叛逆的女性>配角的异质性体现 * 唐敏† (四川音乐学院 成都 610021) 内容摘要:郭沫若戏剧配角的设置与同期别的作家很不一样,既有中国古代戏剧的影子,又受西方现代话剧的影响.在郭沫若的设置下,配角不再仅仅是主角的陪衬,而体现出了许多异质性.郭沫若这种特殊的配角设置方法,在早 ...

  • 解读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 解读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问世间情为何物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 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 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