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理疗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康复理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 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在操作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如刮痧油、冷开水、香油或中药提取浓缩液等)后,操作者手持刮痧板(或光滑的硬币、铜勺柄、瓷碗、药匙、有机玻璃纽扣),在施术部位按一定的力度刮拭,直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

(2)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从内向外刮拭。

(3)刮痧关键在于力度与速度的掌握和控制。“重而不板,轻而不浮”是力度的要求。刮拭操作时,要不停地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情况。“快而不滑,慢而不滞”是速度的要求。

(4)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2)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4)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5)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6)刮痧板一定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二)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暴露须拔罐部位(选择肌肉较为丰满、平整处)。

(2)用闪火器(镊子、血管钳或细铁丝制作)夹取95%酒精棉球,点燃。

(3)一手持罐,罐口向下,另一手持燃有酒精棉球之闪火器,迅速伸入罐内闪火立即退出,同时将罐叩按在所选部位上。

(4)待罐内皮肤隆起并呈红紫现象,留置5~15分钟。

(5)起罐时,一手按住罐口皮肤,另一手扶住罐体,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即可脱落。

(6)拔罐后除留罐外,尚可在火罐吸着后,立即拔下,再闪火再吸、再拔,反复多次称闪罐;若待火罐吸着后,一手扶住罐体,用力上下左右慢慢来回推动,称走罐,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若患处皮肤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再行拔罐,留置10分钟后,起罐消毒皮肤,称刺血拔罐。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使病人保持舒适位置,拔罐部位须平整,肌肉较丰满处。骨骼突出、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拔罐前应仔细检查罐口是否光滑,罐体有无裂痕,以免损伤皮肤,或中途罐体破裂、漏气。

(3)根据需拔罐的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拔罐动作需稳、准、快,点燃之棉球切勿烧烤罐口,以免烫伤皮肤。

(4)留罐期间,应为病人加盖衣被以免受凉。并应观察罐内皮肤隆起程度及皮色变化,即要防止吸力不够,火罐脱落,影响疗效,又要避免因拔罐时间过长、吸力过大而出现较大水泡。

(5)拔出脓、血者,应用无菌棉球清洗干净,并覆盖无菌纱布,若局部出现较大水泡,则以无菌针头刺破水泡下缘,抽出渗出液,涂以龙胆紫。必要时覆盖无菌纱布,防止感染。 (6)凡高热抽搐、癫狂、出现疾病、皮肤过敏、溃烂处、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三)灸法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程:

(1)准备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冬季注意保暖。

(3)根据病情,实施相应的灸法。临床常用的灸法有: 温和灸:点燃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3厘米左右处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壮,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隔姜灸:施术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根据病情放上鲜姜片一片(事先将鲜姜片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上至艾炷,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或患者感到灼痛时,则更换新炷再灸,一般灸3-7壮,达到灸处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

(4)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艾条的距离,防止烧伤。艾炷燃烧时,应注意观察,防止艾灰脱落,以免灼伤皮肤或烧坏衣物等。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身体不适。

(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烧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6)施灸完毕后,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内,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体位,酌情开窗通风。

2.注意事项:

(1)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2)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 ,均不宜施灸。 (3)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4)熄灭后的艾条(炷),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

(四)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

(2)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3)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4)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角刺入,称

(5)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6)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2.注意事项

(1)过饥、过饱、醉酒、劳累过度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身体过于虚弱的患者,手法不宜过强,并尽量选用卧位。

(2)孕妇腹部、腰骶部和一些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不宜针刺;月经期间如不是为了调经,也不宜针刺。

(3)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部腧穴一般不宜针刺。此外,小儿不能合作,一般采用速刺不留针。

(4)避开血管针刺,防止出血,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的部位,不宜针刺。

(6)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等部位,应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严格按要求操作,以免发生事故。

(五)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1. 操作规范:

推拿疗法是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传统方法。具有扶正驱邪、健脾和胃、散寒止痛、疏筋活络、导滞消积等功效。

操作手法 介绍临床最常用的八种手法

(1)滚法:术者右手四指并拢微屈,拇指自然略外展,以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掌指关节处接触推拿部位,以腕关节的连续外旋动作行推拿治疗。本法着力深透,多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满部位。

(2)推法:术者手掌贴于推拿部位上,以掌根、大鱼际、小鱼际为着力点,作直线单向摩擦,或回旋动作,亦可双手同时向两边分向推动。本法适用于身体各部。

(3)一指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贴于推拿部位或穴位,通过腕部摆动或拇指屈伸作有节律的运动。本法要求操作时使病人有透热感或传导感,运用于人体各个部位。

(4)拿法:用拇指指腹及食指、中指指腹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相对,拿捍推拿部位的肌肉、筋膜,作提起、放下的活动,动作要求和缓,用力须由轻到重。本法适用于颈项、肩背、腹部和四肢等处。

(5)按法:用拇指、掌面或肘部在推拿部位按压。根据着力部位不同,轻重不一,可分按、点、压不同手法,统称按法。此法要求用力要稳,轻重适宜。适用于人体各部位。

(6)摩法:以术者的掌面或手指指腹,贴于推拿部位,以前臂带动手掌作环形移动。此法要求动作快而有节奏,每分钟保持在80~120次,使肌肤深层有感应,体表无不适感。多适用于胸腹部。

(7)揉法:以术者手掌的大鱼际或掌根、拇指指腹,着力于推拿部位,以腕关节或拇指掌指关节作回旋动作,要求用力适度,缓急均匀,适用于全身各部。

(8)捻法: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相对捻动推拿部位。要求用力均匀,捻动灵活、缓和。本法多适用于四肢小关节。

2.注意事项:

(1)推拿前术者要审证求因,明确诊断,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排除推拿禁忌证。

(2)推拿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全身反应,一旦出现头晕、心慌、胸闷、四肢冷汗、脉细数等现象,应立即停止推拿,采取休息、饮水等对症措施。

(3)急性软组织损伤,局部疼痛肿胀较甚,瘀血甚者,宜选择远端穴位进行操作,当病情缓解后,再进行局部操作。

(4)为了避免推拿时过度刺激施术部位暴露的皮肤,可以选用一些皮肤润滑剂,如爽身粉、推拿按摩膏、凡士林油等,推拿时涂在施术部位的皮肤上,然后进行推拿。

(5)保持一定的室温和清洁肃静的环境,既不可过冷,也不可过热,以防患者感冒和影响推拿的效果。

(6)患者过于饥饿、饱胀、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推拿。

(7)以下情况禁止推拿:局部皮肤破损、溃疡、感染、烧伤、烫伤、骨折、结核、肿瘤、出血、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开放性的软组织损伤;妇女月经期,

孕妇的腹部、腰部、髋部;诊断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或伴有脊髓症状者;年老体弱、病重、精神病者、酒后神志不清者;诊断不明确的疾病。

(六)微波理疗仪操作规程

1.微波理疗仪原理

(1)是将产生的微波通过理疗头输出到待理疗的组织。由于微波能直接穿透到待组织的内部,引起组织内的水分子离等高速旋转和振荡,从而产生大量热量,其基本机理是通过提升人体局部组织的温度。使该组织内的血管扩张,继而打通毛细血管,提高血液灌注。

(2) 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和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具有消炎、消肿、除痛和修复损伤细胞功能的作用。在微波热效应的基础上。由于血液的改善,人体细胞能得到充分的营养物质供应,使细胞的新陈代谢大大加强。因此,促进了细胞功能和形态的恢复,同时促进新肉芽的生长,微波已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后伤口的愈合的理疗上。

2.

(1 。

(2)将理疗头对准患者伤口上方约2cm处。

(3)将仪器调节至理疗模式 时间、功率的调节遵医嘱执行 按下启动键即可。

3.注意事项:

(1 不能用微波理疗头直接照射眼睛。

(2)不能照射睾丸。

(3)不能照射孕妇腹部。

(4)对热敏感者慎用 。

(5)不能将微波理疗头对准其它电器 。

(6)植有金属部件的组织不能直接照射。

(7)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要远离于工作状态的微波治疗仪。

(七)中药熏蒸机操作规程

1.中药熏蒸原理:

中药熏蒸疗法又称“汽浴疗法”,是利用药物加水煮沸后所产生的药蒸汽熏蒸患处,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可以起到疏通气血,活血化瘀,祛风寒湿邪的功效,是一种有效的外治方法。中药熏蒸通过热、药双重作用而起效,温热作用能疏松腠理,开发汗孔,活血通经,松弛痉挛的肌筋。

中药熏蒸疗法根据熏蒸的部位,可分为全身熏蒸疗法和局部熏蒸疗法。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针对不同疾病不同分型辨证论治,应配制相应不同的中药,以4~8味为宜。 熏蒸治疗过程中,热与中药这一对治疗因子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机体从而产生协同和增效作用。热是一种物理因子,热疗属物理疗法的范畴。熏蒸过程的热效应是由源源不断的热药蒸汽以对流和传导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体。而中药治疗效应或是由熏蒸药物中逸出的中药粒子作用于体表直接产生杀虫、杀菌、消炎、止痒、治痛等作用;或是经透皮吸收进入人体,通过激动组织细胞的受体或参与调节新陈代谢水平等生化过程发挥药疗作用。中药熏蒸过程中,丰富的热能和对症药物持续作用于人体,便出现一系列生理、药理效应。其疗效颇佳,目前已在中医临床广泛使用。

2.规范操作

(1

(2)打开熏蒸机门,可以看到中药煮蒸器,旋开盖子,可以放入中药包,适当旋紧盖子,完成加中药包。

(3)将仪器调节,时间、温度的调节遵医嘱执行 按下启动键即可。

(4

)旋紧盖子的方法,先轻轻的旋紧,等有蒸汽出来时,在适当旋紧,没有蒸完全冷却才能打开

2.中医熏蒸疗法主要适应症有:

(1)精神科疾病:中风、(偏)头痛、睡眠障碍、抑郁症、焦虑症。

(2)骨科疾病:肩周炎、网球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增生性骨关节病、骨折迟愈等。

(3)妇科疾病:盆腔炎、附件炎、痛经等。

(4)皮肤科疾病:湿疹、荨麻疹、牛皮癣、痤疮等。

(5)外科疾病:痔疮、前列腺炎等。

此外,熏蒸疗法还非常适合慢性疲劳综合征、亚健康人群。

3.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1)中医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胸闷、气促、心跳加快等不适。水温以38℃~42℃为宜,严防汗出虚脱或头晕,若有不适立即停止熏蒸。治疗过程中应嘱患者适当饮水

(2)孕妇及月经期妇女的腹部熏蒸治疗;

(3)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凝血机制障碍等)。

(4)开放性创口、感染性病灶慎用。

(5)严禁使用过敏药物进行熏蒸治疗。

(6)意识不清或使用部位感觉障碍者、10岁以下患者使用时应注意监护

中医康复理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 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在操作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如刮痧油、冷开水、香油或中药提取浓缩液等)后,操作者手持刮痧板(或光滑的硬币、铜勺柄、瓷碗、药匙、有机玻璃纽扣),在施术部位按一定的力度刮拭,直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

(2)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从内向外刮拭。

(3)刮痧关键在于力度与速度的掌握和控制。“重而不板,轻而不浮”是力度的要求。刮拭操作时,要不停地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情况。“快而不滑,慢而不滞”是速度的要求。

(4)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2)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4)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5)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6)刮痧板一定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二)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暴露须拔罐部位(选择肌肉较为丰满、平整处)。

(2)用闪火器(镊子、血管钳或细铁丝制作)夹取95%酒精棉球,点燃。

(3)一手持罐,罐口向下,另一手持燃有酒精棉球之闪火器,迅速伸入罐内闪火立即退出,同时将罐叩按在所选部位上。

(4)待罐内皮肤隆起并呈红紫现象,留置5~15分钟。

(5)起罐时,一手按住罐口皮肤,另一手扶住罐体,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即可脱落。

(6)拔罐后除留罐外,尚可在火罐吸着后,立即拔下,再闪火再吸、再拔,反复多次称闪罐;若待火罐吸着后,一手扶住罐体,用力上下左右慢慢来回推动,称走罐,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若患处皮肤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再行拔罐,留置10分钟后,起罐消毒皮肤,称刺血拔罐。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使病人保持舒适位置,拔罐部位须平整,肌肉较丰满处。骨骼突出、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拔罐前应仔细检查罐口是否光滑,罐体有无裂痕,以免损伤皮肤,或中途罐体破裂、漏气。

(3)根据需拔罐的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拔罐动作需稳、准、快,点燃之棉球切勿烧烤罐口,以免烫伤皮肤。

(4)留罐期间,应为病人加盖衣被以免受凉。并应观察罐内皮肤隆起程度及皮色变化,即要防止吸力不够,火罐脱落,影响疗效,又要避免因拔罐时间过长、吸力过大而出现较大水泡。

(5)拔出脓、血者,应用无菌棉球清洗干净,并覆盖无菌纱布,若局部出现较大水泡,则以无菌针头刺破水泡下缘,抽出渗出液,涂以龙胆紫。必要时覆盖无菌纱布,防止感染。 (6)凡高热抽搐、癫狂、出现疾病、皮肤过敏、溃烂处、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三)灸法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程:

(1)准备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冬季注意保暖。

(3)根据病情,实施相应的灸法。临床常用的灸法有: 温和灸:点燃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3厘米左右处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壮,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隔姜灸:施术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根据病情放上鲜姜片一片(事先将鲜姜片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上至艾炷,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或患者感到灼痛时,则更换新炷再灸,一般灸3-7壮,达到灸处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

(4)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艾条的距离,防止烧伤。艾炷燃烧时,应注意观察,防止艾灰脱落,以免灼伤皮肤或烧坏衣物等。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身体不适。

(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烧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6)施灸完毕后,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内,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体位,酌情开窗通风。

2.注意事项:

(1)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2)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 ,均不宜施灸。 (3)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4)熄灭后的艾条(炷),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

(四)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

(2)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3)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4)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角刺入,称

(5)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6)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2.注意事项

(1)过饥、过饱、醉酒、劳累过度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身体过于虚弱的患者,手法不宜过强,并尽量选用卧位。

(2)孕妇腹部、腰骶部和一些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不宜针刺;月经期间如不是为了调经,也不宜针刺。

(3)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部腧穴一般不宜针刺。此外,小儿不能合作,一般采用速刺不留针。

(4)避开血管针刺,防止出血,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的部位,不宜针刺。

(6)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等部位,应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严格按要求操作,以免发生事故。

(五)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1. 操作规范:

推拿疗法是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传统方法。具有扶正驱邪、健脾和胃、散寒止痛、疏筋活络、导滞消积等功效。

操作手法 介绍临床最常用的八种手法

(1)滚法:术者右手四指并拢微屈,拇指自然略外展,以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掌指关节处接触推拿部位,以腕关节的连续外旋动作行推拿治疗。本法着力深透,多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满部位。

(2)推法:术者手掌贴于推拿部位上,以掌根、大鱼际、小鱼际为着力点,作直线单向摩擦,或回旋动作,亦可双手同时向两边分向推动。本法适用于身体各部。

(3)一指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贴于推拿部位或穴位,通过腕部摆动或拇指屈伸作有节律的运动。本法要求操作时使病人有透热感或传导感,运用于人体各个部位。

(4)拿法:用拇指指腹及食指、中指指腹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相对,拿捍推拿部位的肌肉、筋膜,作提起、放下的活动,动作要求和缓,用力须由轻到重。本法适用于颈项、肩背、腹部和四肢等处。

(5)按法:用拇指、掌面或肘部在推拿部位按压。根据着力部位不同,轻重不一,可分按、点、压不同手法,统称按法。此法要求用力要稳,轻重适宜。适用于人体各部位。

(6)摩法:以术者的掌面或手指指腹,贴于推拿部位,以前臂带动手掌作环形移动。此法要求动作快而有节奏,每分钟保持在80~120次,使肌肤深层有感应,体表无不适感。多适用于胸腹部。

(7)揉法:以术者手掌的大鱼际或掌根、拇指指腹,着力于推拿部位,以腕关节或拇指掌指关节作回旋动作,要求用力适度,缓急均匀,适用于全身各部。

(8)捻法: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相对捻动推拿部位。要求用力均匀,捻动灵活、缓和。本法多适用于四肢小关节。

2.注意事项:

(1)推拿前术者要审证求因,明确诊断,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排除推拿禁忌证。

(2)推拿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全身反应,一旦出现头晕、心慌、胸闷、四肢冷汗、脉细数等现象,应立即停止推拿,采取休息、饮水等对症措施。

(3)急性软组织损伤,局部疼痛肿胀较甚,瘀血甚者,宜选择远端穴位进行操作,当病情缓解后,再进行局部操作。

(4)为了避免推拿时过度刺激施术部位暴露的皮肤,可以选用一些皮肤润滑剂,如爽身粉、推拿按摩膏、凡士林油等,推拿时涂在施术部位的皮肤上,然后进行推拿。

(5)保持一定的室温和清洁肃静的环境,既不可过冷,也不可过热,以防患者感冒和影响推拿的效果。

(6)患者过于饥饿、饱胀、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推拿。

(7)以下情况禁止推拿:局部皮肤破损、溃疡、感染、烧伤、烫伤、骨折、结核、肿瘤、出血、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开放性的软组织损伤;妇女月经期,

孕妇的腹部、腰部、髋部;诊断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或伴有脊髓症状者;年老体弱、病重、精神病者、酒后神志不清者;诊断不明确的疾病。

(六)微波理疗仪操作规程

1.微波理疗仪原理

(1)是将产生的微波通过理疗头输出到待理疗的组织。由于微波能直接穿透到待组织的内部,引起组织内的水分子离等高速旋转和振荡,从而产生大量热量,其基本机理是通过提升人体局部组织的温度。使该组织内的血管扩张,继而打通毛细血管,提高血液灌注。

(2) 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和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具有消炎、消肿、除痛和修复损伤细胞功能的作用。在微波热效应的基础上。由于血液的改善,人体细胞能得到充分的营养物质供应,使细胞的新陈代谢大大加强。因此,促进了细胞功能和形态的恢复,同时促进新肉芽的生长,微波已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后伤口的愈合的理疗上。

2.

(1 。

(2)将理疗头对准患者伤口上方约2cm处。

(3)将仪器调节至理疗模式 时间、功率的调节遵医嘱执行 按下启动键即可。

3.注意事项:

(1 不能用微波理疗头直接照射眼睛。

(2)不能照射睾丸。

(3)不能照射孕妇腹部。

(4)对热敏感者慎用 。

(5)不能将微波理疗头对准其它电器 。

(6)植有金属部件的组织不能直接照射。

(7)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要远离于工作状态的微波治疗仪。

(七)中药熏蒸机操作规程

1.中药熏蒸原理:

中药熏蒸疗法又称“汽浴疗法”,是利用药物加水煮沸后所产生的药蒸汽熏蒸患处,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可以起到疏通气血,活血化瘀,祛风寒湿邪的功效,是一种有效的外治方法。中药熏蒸通过热、药双重作用而起效,温热作用能疏松腠理,开发汗孔,活血通经,松弛痉挛的肌筋。

中药熏蒸疗法根据熏蒸的部位,可分为全身熏蒸疗法和局部熏蒸疗法。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针对不同疾病不同分型辨证论治,应配制相应不同的中药,以4~8味为宜。 熏蒸治疗过程中,热与中药这一对治疗因子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机体从而产生协同和增效作用。热是一种物理因子,热疗属物理疗法的范畴。熏蒸过程的热效应是由源源不断的热药蒸汽以对流和传导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体。而中药治疗效应或是由熏蒸药物中逸出的中药粒子作用于体表直接产生杀虫、杀菌、消炎、止痒、治痛等作用;或是经透皮吸收进入人体,通过激动组织细胞的受体或参与调节新陈代谢水平等生化过程发挥药疗作用。中药熏蒸过程中,丰富的热能和对症药物持续作用于人体,便出现一系列生理、药理效应。其疗效颇佳,目前已在中医临床广泛使用。

2.规范操作

(1

(2)打开熏蒸机门,可以看到中药煮蒸器,旋开盖子,可以放入中药包,适当旋紧盖子,完成加中药包。

(3)将仪器调节,时间、温度的调节遵医嘱执行 按下启动键即可。

(4

)旋紧盖子的方法,先轻轻的旋紧,等有蒸汽出来时,在适当旋紧,没有蒸完全冷却才能打开

2.中医熏蒸疗法主要适应症有:

(1)精神科疾病:中风、(偏)头痛、睡眠障碍、抑郁症、焦虑症。

(2)骨科疾病:肩周炎、网球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增生性骨关节病、骨折迟愈等。

(3)妇科疾病:盆腔炎、附件炎、痛经等。

(4)皮肤科疾病:湿疹、荨麻疹、牛皮癣、痤疮等。

(5)外科疾病:痔疮、前列腺炎等。

此外,熏蒸疗法还非常适合慢性疲劳综合征、亚健康人群。

3.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1)中医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胸闷、气促、心跳加快等不适。水温以38℃~42℃为宜,严防汗出虚脱或头晕,若有不适立即停止熏蒸。治疗过程中应嘱患者适当饮水

(2)孕妇及月经期妇女的腹部熏蒸治疗;

(3)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凝血机制障碍等)。

(4)开放性创口、感染性病灶慎用。

(5)严禁使用过敏药物进行熏蒸治疗。

(6)意识不清或使用部位感觉障碍者、10岁以下患者使用时应注意监护


相关内容

  • 中医药管理制度目录
  • 中医药管理制度目录 1.中医科工作制度 2.中药库管理制度 3.中医针灸.理疗.康复室工作制度 中医科工作制度 一.中医科应以继承.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学遗产为宗旨,积极搞好门诊工作. 二.中医科患者的入院.出院.饮食.护理均由中医决定.诊断.治疗以中医方法为主,必要时可请西医协助. 三.中医可 ...

  •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及后遗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_毕学琦
  • ·1968· 辽宁中医杂志2014年第41卷第9期 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14.09.074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及后遗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毕学琦,熊琴,许平 (成都市双流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四川成都610200) 摘要:目的:针刺运动疗法是临床中医治疗脑 ...

  • 四川针灸推拿培训学校招生简章
  • 四川省天康职业培训学校隶属于四川省反射医学协会,是国家授权开展中医推拿按摩.理疗.经络美容.针.灸等专业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并颁发证书的专业机构(川社民00033号).是卫生部人事司反射疗法师专业培训.鉴定在西南地区的唯一机构.学校办学经验丰富.现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12名,其中获医学博士学位教师就有 ...

  • 甘肃省财政厅
  • 甘肃省财政厅 文件 甘肃省卫生厅 甘财社„2010‟171号 甘肃省财政厅 甘肃省卫生厅 关于下达2010年中央补助地方中医药部门 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通知 市.州财政局.卫生局,省直管县财政局.卫生局,省中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根据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下达2010年中医药部门 ...

  • 中心卫生院院长三年来述职述廉报告
  • 本人自1月开始担任中心卫生院院长职务,任职的三年来,在卫生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街道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院班子和广大职工的支持和努力下,紧紧围绕院长任期目标和卫生院中心工作,认真履行院长职责,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下面我就三年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卫生院是农村卫生服务 ...

  • 医学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 医学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来源:创新医学网www.yixue360.com) 臂丛神经规范化康复治疗 周俊明 徐晓君 张沈煜 赵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手功能康复部 上海 200000) 摘要:著名手外科专家顾玉东院士提出"手术与康复的结合才是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手 ...

  • 康复科制度
  • 康复科制度 目 录 第一章 工作规范 1 一.门诊规范 1 二.病房规范 1 (一)查房制度和内容要求 (二)医嘱制度 (三)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四)疑难病历讨论 三.会诊 第二章 工作制度 一.科室质量管理制度 (一)门诊工作制度 (二)病房工作制度 (三)治疗室工作制度 二.安全防护制度 三.差 ...

  • 缺血性中风中医诊疗方案
  •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样稿 缺血性中风(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1年5月到2011年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 ...

  • 中医学院学习心得体会
  • 海门市中医院岗前培训心得 本人在参加了七天多的医院岗前培训,认真汲取了多位院长和主 任的指导教育后,获益良多.短暂的培训虽然结束了,可是在培训过程中获得的心得体会却 深深地影响了我,特别是对敬畏生命,关爱病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医者仁心,作为医务工 作者就必须以为患者服务为己任,从点滴做起,使之融入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