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公共空间角度看待高架桥下部空间利用
肖开名,
苏剑呜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摘要:城市高架桥下部空间作为城市新空问的一种,对市民生活、城市交通、城市景观有较强的影响作用。文章从桥下空间具有城市公共空间属性的角度,去认识桥下空间的特点与制约因素,并提出今后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的适应原则和对策措施。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城市街道;高架桥下部空间中图分类号:TU984.113;F2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781(2011)03-0314—03
1城市高架下部空间的形成与特点
城市街道是城市生活中人们最熟悉的城市公共空间,也是鬏响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缓解城市越来越大的交通压力,在城市建设中城市高架桥在许多城市竞相出现[1]。
原本的平面交通转化为立体的形式,从空间中上下分开,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从而提高了对机动车承载能力,对城市机动车拥堵状况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桥下空间的使用不能影响到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这是保证城市通行最根本的要求。这就要求桥下空间的使用功能必须合理地组织人流以及车流,并根据在桥下交通量的大小采用不同的利用方式[2|。2.1.2噪音
由于桥下空间地处交通量较大的桥面以下,机动车带来噪音的污染,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桥下空间利用的可能范围。因此桥下应结合不同的利用方式进行相应的防噪音设施建设,设置对静音要求不高的活动场所。
2.1.3
同时,也形成了新的城市空间——高架桥下部空间。
如果说高架桥上部是作为机动车快速交通功能的载体,其下部空间则可以认为是更接近大多数市民的生活的较慢速公共空间,更能体现城市公共空间“公共”的特性,是城市生活中较为活跃的部分。然而,目前我国高架桥多数的桥下空间更像是高架桥所带来
空气
汽车尾气的排放使得桥下空间的空气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长期吸入汽车尾气将损害人们的身体健
康。如果不能形成较封闭的空间,隔离被污染的空
气,则需要桥下有良好的空气流通,使新鲜空气得以快速注人。2.1.4光线
由于受到高架桥桥面以及桥墩的遮挡,高架桥下部空间往往光线比较昏暗,这就限制了一些要求照度比较高的使用功能,虽然可以借助人工照明加以补充,但是将大大提高城市生活的运营成本。同时没有自然光的照射,对道路绿化有一定的影响,在植物选择上有较大限制。
2.1.5
的附属品——未经精心设计组织的消极空间,桥下空
间的利用方式单一,缺乏生机与活力,未能很好地融人市民的公共生活当中。
2城市高架桥下部空间利用的矛盾
现代城市高架桥已经迅速发展起来,只有从现状出发,对桥下空间的性质和特点以及他在城市生活中的定位有详尽的了解,找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才能进行改善,更好地加以利用。
2.1
高架桥下部空间利用的制约条件交通条件
空间形态
2.1.1
桥下空间的形态大多是由桥面本身决定的,要满足桥下道路交通等功能,其空间形态具有窄长线性的
高架桥下部空间是与道路关系最为密切的部分,
收稿日期:2011-03-01
作者简介:肖开名(1985一),女,河北行唐人,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生;
苏剑鸣(1970一),男,安徽全椒人,日本东北大学博士,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
314
t工程与建设》2011年第25卷第3期
万方数据
特点,对使用功能的空间适应性有很大限制,以小型系列空间性质的功能为主,难以形成较大规模的整体空间。
2.、2城市生活对高架桥下部空间使用的要求2.2.1交通便利
高架桥本身对于城市的作用在于增加车行空间,减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创造一种高速的交通方式。然而,车辆总是要融入地面生活,在两者相互交叉的地方,交通流线是比较复杂的,因此桥下空间应保证高架出入口处交通的畅通,否则上下高架的拥堵将弱化高架桥的快速交通功能嘲。
2.2.2融入周边生活
高架桥本身对城市生活尤其是对商业氛围有很大的影响,由于视觉上的遮挡,割裂了道路两边城市功能的相互沟通,所以在桥下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拉近道路两边的距离,创造一种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突出人的需要,人的使用,以及人的感受。这就要求桥下空间中包含丰富的活动场所,满足不同市民需’求;空间尺度宜人,有亲和力;利用周围景色和活动,提供有趣的观察机会;基础设施完善,方便城市生活。
3现有城市高架下部空间的利用现状
3.1绿化类
高架桥下桥墩支撑部分作为车道分界线,设置条形绿化带,这是现有高架桥下部空间最广泛的一种利用方式,通常种植一种或搭配几种喜阴植物,用以改善道路空气质量以及美化景观。由于桥下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条件较为苛刻,人工管理需求较大,部分植物叶面积灰严重,生长状况较差[43。3.2停车场类
处于商业中心或交通量较大区域,由于停车压力较大,在交通和空间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在高架桥路面以下设置室外停车场,分为汽车销售以及公共停车两类,提高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缓解停车压力。在许多城市中心区已逐渐被大家接受,是一种越来越广泛的利用方式。3.3市政设施类
市政设施如变电箱等,形体较大,手工艺条件制约,外观单一且具有一定危险性。配合沿道路埋设的综合管线,在人群不易到达的地方设置变电箱等各种市政配套设施,既减轻对道路景观影响,同时安置在道路隔离
万方数据
带绿地中央,减少了与行人接触,避免发生危险。3.4娱乐休闲类
由于城市用地El趋紧张,桥下空间也有一部分被用以休闲交往等。这种空间使用方式较少,大多配合居民区设置休闲步道及绿化小品景观,部分设置体育健身器材等。由于娱乐休闲活动多属自发行为,对环境要求较高,因此需要桥下设施资金投入较大,目前并没有被大规模采用。3.5商业类
高架桥下商业类使用多与周围商业氛围相联系,
作为商业广场的延伸或市民便利商品零售点。如桥
下作为停车场同时配备汽车修理以及清洗美容等附加功能,增加经济效益。但部分个人私自搭建违规摊点,除影响城市道路景观外,也妨碍城市交通。
4城市的高架桥下部空间综合利用方式
4.1街道对城市公共生活的价值
简・雅各布斯说过: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看上去很有意思,那这个城市也会显得很有意思;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看上去很单调乏味,那么这个城市也会非常单调乏味。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元素,现代城市街道的“道”味越来越浓,“街”昧越来越淡。即使无法排除交通功能,街道在任何时候都既是道路,又是场所。街道除了是城市的自然构成元素之外,还是一种社会因素。因此,从城市宜居性的角度,研究街道“街”的场所功能与“道”的交通功能的统一,研究街道公共空间和街道所在社区的融合应当是当今城市街道公共空间探讨的重要议题[5]。
高架桥就是随着城市发展出现的一种街道形式,由高架桥形成的城市公共空间则是桥下空间,桥下空间与周边城市,与市民生活的融合就直接体现出高架桥作为“街”的场所功能在城市中的作用。4.2高架桥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高架桥本身就是一种强调交通功能的“道”空间,对于城市生活的改善往往局限于交通方面,甚至只是对于机动车中的私家车及出租车部分有较大改善,而对于公共交通则便利性不大,以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高架桥为例,现在仅有两路公交车经由高架桥,实现快速交通,大多数公交站点还是设置在桥下。
然而城市不仅仅是为了交通,更不是仅仅为了城市中小部分私车一族更加便利的交通,而是大部分市民在城市中的生活[6]。在积极研究城市高架桥对机
《工程与建设》2011年第25卷第3期
315
动车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多种交通方式的共4.4.3市政设施类
生协作性,在其下部空间营造一种整体性的城市公共
空间,使桥上与桥下形成两种不同性质的交通体系,让城市有尽可能多的交通方式,用各种速度和承载量,满足不同的功能和目的。4.3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特征
城市公共空间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街
除现有的电力设施外,提供公共卫生间、电话亭、取款机、手机加油站等便民设施,同时设置休息座椅,
有部分公交站也可设置在桥下,应考虑人员步行的安全与便利性。4.4.4娱乐休闲类
’娱乐休闲空间的设置需要较高水平的城市公共空间质量,多设置于高架道路交叉口周边的大型绿地,需要周边有较多的居住人员聚集,可建设城市广
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根据
居民的生活需求,在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消闲、观光游览、节日集会及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城市公共空间的广义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
场或休闲公园,其中建筑与小品应符合人的尺度,有
利于人与人的交流。这是高架桥下部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体现得最为明显的利用方式。不同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法,可以营造出丰富多彩的交往空间。4.4.5城市景观类
对城市高架桥下部空间构筑物的色彩进行控制,利用色彩的冷暖,依据公共空间活动的要求,拉近或延长桥体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强桥下空间对人的吸引力。这同时也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因素。
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公共空间在功能上是
被城市居民使用的一种空间形式。
城市公共空间总的发展趋势是功能多样化、形态多元化,只有适应于不同使用需求的多样性,才能为
使用者提供多种选择的机会。各类公共空间承载着
诸如交通、交往、休憩、散步、观赏、健身、娱乐、餐饮、展示、教化、节庆等多种功能。多种人群,多种活动,多种事件,多种故事的汇聚生成了场所的活力,这就
5结束语
对于高架桥下部空间这种新型城市公共空间,应该以公共性的要求根据现实各种条件对其个性化地充分利用,让高架桥对城市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弱,让桥下的空间重新回归于城市公共生活,让城市多样化的交通与形象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牛帅,李青宁.城市高架桥特点及分类EJ].山西建筑,2008,34
(10):3—4.
是公共空间的魅力所在[7]。
4.4高架桥下部的城市公共空间
对应高架桥下部空间现有的利用方式,结合公共空间在城市生活中应具备的公共效应,提出综合利用桥下空间,为城市生活增添活力。对于那些由于交通上有视线通透要求的地段,应优先考虑交通安全,避免设置较复杂的功能设置。4.4.1绿化类
对于现有利用最广泛的绿化利用方式,对于不同地段,进行多样化栽植,除了原有的景观效应,还可以发挥植物的遮挡噪音和粉尘,诱导视线,界定空间等的作用。尽可能改善植物栽培土壤品质,以减少人工维护,并发展立体绿化等形式,让不同种类的植物能
E2]薛彦波.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的限制与挑战[J].URBAN
RONMENTDESIGN,2008(3):29—31.
ENVI—
[3]陈叶龙.国外公共空间建设的经验与借鉴[J].北京规划建设,
2010(3):99—102.
[4]李少帅,潘晓东,蒋宏,等.城市高架桥下停车场设置及交通影
响分析E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6):
1124—1126.
够在高架桥下部空间获得活力,减少人力投入,创造
城市中的自然景观。4.4.2停车类
对于停车位紧张地段,可设置露天停车场地,但必须选择规模适宜的空间,在桥下交通量不大、不会影响城市交通的位置设置出入口,合理组织车辆通行、停车流线、人员行走范围,保证车行与人行的安全与通畅旧J。
316《工程与建设》2011年第25卷第3期
[52伍学进.城市宜居性短街道与小街区公共空间研究EJ].北京规
划建设,2010(3):89~91.
E6]贾贤盛,郭雪斌,康俊涛.城市高架桥下社会停车场设置及交通
影响分析[J].湖南交通科技,2009,35(1):149--152.
ET]张小勇.巴黎城市公共空间改造[J].北京规划建设,2010(3);
105—109.
[8]戴显荣,饶传坤,肖卫星.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研究——以杭州市
主城区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36(6):723--728.
万方数据
从城市公共空间角度看待高架桥下部空间利用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肖开名, 苏剑鸣, XIAO Kai-ming, SU Jian-ming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工程与建设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2011,25(3)
参考文献(8条)
1. 牛帅. 李青宁 城市高架桥特点及分类[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8(10)
2. 薛彦波 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的限制与挑战[期刊论文]-URBAN ENVIRONMENT DESIGN 2008(03)3. 陈叶龙 国外公共空间建设的经验与借鉴[期刊论文]-北京规划建设 2010(03)
4. 李少帅. 潘晓东. 蒋宏 城市高架桥下停车场设置及交通影响分析[期刊论文]-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6)
5. 伍学进 城市宜居性短街道与小街区公共空间研究[期刊论文]-北京规划建设 2010(03)
6. 贾贤盛. 郭雪斌. 康俊涛 城市高架桥下社会停车场设置及交通影响分析[期刊论文]-湖南交通科技 2009(01)7. 张小勇 巴黎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期刊论文]-北京规划建设 2010(03)
8. 戴显荣. 饶传坤. 肖卫星 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研究--以杭州市主城区为例[期刊论文]-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9(06)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 赵军. 马韩江. ZHAO Jun. MA Han-jiang 高架桥景观的发展与探索[期刊论文]-中国市政工程2009(1)2. 关学瑞. 蔡平. 王杰青. 赖丁红. 程永华. 李凌. GUAN Xue-rui. CAI Ping. WANG Jie-qing. LAI Ding-hong. CHENG Yong-hua . LI Ling 国内高架桥绿化及研究现状[期刊论文]-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2)
3. 李先耀. 吴健乐. 陈翰兵. Li Xianyao. Wu Jianle. Chen Hanbing 梅溪河~西港高架桥工程绿化景观设计[期刊论文]-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3)
4. 王淑芬. 任杰 高架轨道交通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初探[期刊论文]-中国勘察设计2011(2)5. 梁艳. 陈艾荣. 罗晓瑜. 阮欣 城市轨道交通桥梁景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会议论文]-20056. 陈诚. 邢忠. Chencheng . Xingzhong 重庆市滨江高架桥下部空间城市景观设计初探[期刊论文]-南方建筑2006,7(8)
7. 杨丰波 高架桥绿化景观研究——济南市北园高架桥绿化景观分析[学位论文]2010
8. 孙全欣. 冯旭杰. 甘恬甜. SUN Quan-xin. FENG Xu-jie. GAN Tian-tian 城市立交桥下空间资源利用的方法研究[期刊论文]-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1,11(z1)
9. 邓飞 城市高架桥主导下的开放空间设计初探[学位论文]2008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csjyda201103009.aspx
从城市公共空间角度看待高架桥下部空间利用
肖开名,
苏剑呜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摘要:城市高架桥下部空间作为城市新空问的一种,对市民生活、城市交通、城市景观有较强的影响作用。文章从桥下空间具有城市公共空间属性的角度,去认识桥下空间的特点与制约因素,并提出今后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的适应原则和对策措施。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城市街道;高架桥下部空间中图分类号:TU984.113;F2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781(2011)03-0314—03
1城市高架下部空间的形成与特点
城市街道是城市生活中人们最熟悉的城市公共空间,也是鬏响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缓解城市越来越大的交通压力,在城市建设中城市高架桥在许多城市竞相出现[1]。
原本的平面交通转化为立体的形式,从空间中上下分开,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从而提高了对机动车承载能力,对城市机动车拥堵状况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桥下空间的使用不能影响到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这是保证城市通行最根本的要求。这就要求桥下空间的使用功能必须合理地组织人流以及车流,并根据在桥下交通量的大小采用不同的利用方式[2|。2.1.2噪音
由于桥下空间地处交通量较大的桥面以下,机动车带来噪音的污染,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桥下空间利用的可能范围。因此桥下应结合不同的利用方式进行相应的防噪音设施建设,设置对静音要求不高的活动场所。
2.1.3
同时,也形成了新的城市空间——高架桥下部空间。
如果说高架桥上部是作为机动车快速交通功能的载体,其下部空间则可以认为是更接近大多数市民的生活的较慢速公共空间,更能体现城市公共空间“公共”的特性,是城市生活中较为活跃的部分。然而,目前我国高架桥多数的桥下空间更像是高架桥所带来
空气
汽车尾气的排放使得桥下空间的空气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长期吸入汽车尾气将损害人们的身体健
康。如果不能形成较封闭的空间,隔离被污染的空
气,则需要桥下有良好的空气流通,使新鲜空气得以快速注人。2.1.4光线
由于受到高架桥桥面以及桥墩的遮挡,高架桥下部空间往往光线比较昏暗,这就限制了一些要求照度比较高的使用功能,虽然可以借助人工照明加以补充,但是将大大提高城市生活的运营成本。同时没有自然光的照射,对道路绿化有一定的影响,在植物选择上有较大限制。
2.1.5
的附属品——未经精心设计组织的消极空间,桥下空
间的利用方式单一,缺乏生机与活力,未能很好地融人市民的公共生活当中。
2城市高架桥下部空间利用的矛盾
现代城市高架桥已经迅速发展起来,只有从现状出发,对桥下空间的性质和特点以及他在城市生活中的定位有详尽的了解,找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才能进行改善,更好地加以利用。
2.1
高架桥下部空间利用的制约条件交通条件
空间形态
2.1.1
桥下空间的形态大多是由桥面本身决定的,要满足桥下道路交通等功能,其空间形态具有窄长线性的
高架桥下部空间是与道路关系最为密切的部分,
收稿日期:2011-03-01
作者简介:肖开名(1985一),女,河北行唐人,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生;
苏剑鸣(1970一),男,安徽全椒人,日本东北大学博士,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
314
t工程与建设》2011年第25卷第3期
万方数据
特点,对使用功能的空间适应性有很大限制,以小型系列空间性质的功能为主,难以形成较大规模的整体空间。
2.、2城市生活对高架桥下部空间使用的要求2.2.1交通便利
高架桥本身对于城市的作用在于增加车行空间,减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创造一种高速的交通方式。然而,车辆总是要融入地面生活,在两者相互交叉的地方,交通流线是比较复杂的,因此桥下空间应保证高架出入口处交通的畅通,否则上下高架的拥堵将弱化高架桥的快速交通功能嘲。
2.2.2融入周边生活
高架桥本身对城市生活尤其是对商业氛围有很大的影响,由于视觉上的遮挡,割裂了道路两边城市功能的相互沟通,所以在桥下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拉近道路两边的距离,创造一种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突出人的需要,人的使用,以及人的感受。这就要求桥下空间中包含丰富的活动场所,满足不同市民需’求;空间尺度宜人,有亲和力;利用周围景色和活动,提供有趣的观察机会;基础设施完善,方便城市生活。
3现有城市高架下部空间的利用现状
3.1绿化类
高架桥下桥墩支撑部分作为车道分界线,设置条形绿化带,这是现有高架桥下部空间最广泛的一种利用方式,通常种植一种或搭配几种喜阴植物,用以改善道路空气质量以及美化景观。由于桥下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条件较为苛刻,人工管理需求较大,部分植物叶面积灰严重,生长状况较差[43。3.2停车场类
处于商业中心或交通量较大区域,由于停车压力较大,在交通和空间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在高架桥路面以下设置室外停车场,分为汽车销售以及公共停车两类,提高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缓解停车压力。在许多城市中心区已逐渐被大家接受,是一种越来越广泛的利用方式。3.3市政设施类
市政设施如变电箱等,形体较大,手工艺条件制约,外观单一且具有一定危险性。配合沿道路埋设的综合管线,在人群不易到达的地方设置变电箱等各种市政配套设施,既减轻对道路景观影响,同时安置在道路隔离
万方数据
带绿地中央,减少了与行人接触,避免发生危险。3.4娱乐休闲类
由于城市用地El趋紧张,桥下空间也有一部分被用以休闲交往等。这种空间使用方式较少,大多配合居民区设置休闲步道及绿化小品景观,部分设置体育健身器材等。由于娱乐休闲活动多属自发行为,对环境要求较高,因此需要桥下设施资金投入较大,目前并没有被大规模采用。3.5商业类
高架桥下商业类使用多与周围商业氛围相联系,
作为商业广场的延伸或市民便利商品零售点。如桥
下作为停车场同时配备汽车修理以及清洗美容等附加功能,增加经济效益。但部分个人私自搭建违规摊点,除影响城市道路景观外,也妨碍城市交通。
4城市的高架桥下部空间综合利用方式
4.1街道对城市公共生活的价值
简・雅各布斯说过: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看上去很有意思,那这个城市也会显得很有意思;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看上去很单调乏味,那么这个城市也会非常单调乏味。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元素,现代城市街道的“道”味越来越浓,“街”昧越来越淡。即使无法排除交通功能,街道在任何时候都既是道路,又是场所。街道除了是城市的自然构成元素之外,还是一种社会因素。因此,从城市宜居性的角度,研究街道“街”的场所功能与“道”的交通功能的统一,研究街道公共空间和街道所在社区的融合应当是当今城市街道公共空间探讨的重要议题[5]。
高架桥就是随着城市发展出现的一种街道形式,由高架桥形成的城市公共空间则是桥下空间,桥下空间与周边城市,与市民生活的融合就直接体现出高架桥作为“街”的场所功能在城市中的作用。4.2高架桥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高架桥本身就是一种强调交通功能的“道”空间,对于城市生活的改善往往局限于交通方面,甚至只是对于机动车中的私家车及出租车部分有较大改善,而对于公共交通则便利性不大,以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高架桥为例,现在仅有两路公交车经由高架桥,实现快速交通,大多数公交站点还是设置在桥下。
然而城市不仅仅是为了交通,更不是仅仅为了城市中小部分私车一族更加便利的交通,而是大部分市民在城市中的生活[6]。在积极研究城市高架桥对机
《工程与建设》2011年第25卷第3期
315
动车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多种交通方式的共4.4.3市政设施类
生协作性,在其下部空间营造一种整体性的城市公共
空间,使桥上与桥下形成两种不同性质的交通体系,让城市有尽可能多的交通方式,用各种速度和承载量,满足不同的功能和目的。4.3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特征
城市公共空间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街
除现有的电力设施外,提供公共卫生间、电话亭、取款机、手机加油站等便民设施,同时设置休息座椅,
有部分公交站也可设置在桥下,应考虑人员步行的安全与便利性。4.4.4娱乐休闲类
’娱乐休闲空间的设置需要较高水平的城市公共空间质量,多设置于高架道路交叉口周边的大型绿地,需要周边有较多的居住人员聚集,可建设城市广
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根据
居民的生活需求,在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消闲、观光游览、节日集会及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城市公共空间的广义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
场或休闲公园,其中建筑与小品应符合人的尺度,有
利于人与人的交流。这是高架桥下部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体现得最为明显的利用方式。不同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法,可以营造出丰富多彩的交往空间。4.4.5城市景观类
对城市高架桥下部空间构筑物的色彩进行控制,利用色彩的冷暖,依据公共空间活动的要求,拉近或延长桥体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强桥下空间对人的吸引力。这同时也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因素。
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公共空间在功能上是
被城市居民使用的一种空间形式。
城市公共空间总的发展趋势是功能多样化、形态多元化,只有适应于不同使用需求的多样性,才能为
使用者提供多种选择的机会。各类公共空间承载着
诸如交通、交往、休憩、散步、观赏、健身、娱乐、餐饮、展示、教化、节庆等多种功能。多种人群,多种活动,多种事件,多种故事的汇聚生成了场所的活力,这就
5结束语
对于高架桥下部空间这种新型城市公共空间,应该以公共性的要求根据现实各种条件对其个性化地充分利用,让高架桥对城市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弱,让桥下的空间重新回归于城市公共生活,让城市多样化的交通与形象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牛帅,李青宁.城市高架桥特点及分类EJ].山西建筑,2008,34
(10):3—4.
是公共空间的魅力所在[7]。
4.4高架桥下部的城市公共空间
对应高架桥下部空间现有的利用方式,结合公共空间在城市生活中应具备的公共效应,提出综合利用桥下空间,为城市生活增添活力。对于那些由于交通上有视线通透要求的地段,应优先考虑交通安全,避免设置较复杂的功能设置。4.4.1绿化类
对于现有利用最广泛的绿化利用方式,对于不同地段,进行多样化栽植,除了原有的景观效应,还可以发挥植物的遮挡噪音和粉尘,诱导视线,界定空间等的作用。尽可能改善植物栽培土壤品质,以减少人工维护,并发展立体绿化等形式,让不同种类的植物能
E2]薛彦波.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的限制与挑战[J].URBAN
RONMENTDESIGN,2008(3):29—31.
ENVI—
[3]陈叶龙.国外公共空间建设的经验与借鉴[J].北京规划建设,
2010(3):99—102.
[4]李少帅,潘晓东,蒋宏,等.城市高架桥下停车场设置及交通影
响分析E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6):
1124—1126.
够在高架桥下部空间获得活力,减少人力投入,创造
城市中的自然景观。4.4.2停车类
对于停车位紧张地段,可设置露天停车场地,但必须选择规模适宜的空间,在桥下交通量不大、不会影响城市交通的位置设置出入口,合理组织车辆通行、停车流线、人员行走范围,保证车行与人行的安全与通畅旧J。
316《工程与建设》2011年第25卷第3期
[52伍学进.城市宜居性短街道与小街区公共空间研究EJ].北京规
划建设,2010(3):89~91.
E6]贾贤盛,郭雪斌,康俊涛.城市高架桥下社会停车场设置及交通
影响分析[J].湖南交通科技,2009,35(1):149--152.
ET]张小勇.巴黎城市公共空间改造[J].北京规划建设,2010(3);
105—109.
[8]戴显荣,饶传坤,肖卫星.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研究——以杭州市
主城区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36(6):723--728.
万方数据
从城市公共空间角度看待高架桥下部空间利用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肖开名, 苏剑鸣, XIAO Kai-ming, SU Jian-ming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工程与建设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2011,25(3)
参考文献(8条)
1. 牛帅. 李青宁 城市高架桥特点及分类[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8(10)
2. 薛彦波 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的限制与挑战[期刊论文]-URBAN ENVIRONMENT DESIGN 2008(03)3. 陈叶龙 国外公共空间建设的经验与借鉴[期刊论文]-北京规划建设 2010(03)
4. 李少帅. 潘晓东. 蒋宏 城市高架桥下停车场设置及交通影响分析[期刊论文]-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6)
5. 伍学进 城市宜居性短街道与小街区公共空间研究[期刊论文]-北京规划建设 2010(03)
6. 贾贤盛. 郭雪斌. 康俊涛 城市高架桥下社会停车场设置及交通影响分析[期刊论文]-湖南交通科技 2009(01)7. 张小勇 巴黎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期刊论文]-北京规划建设 2010(03)
8. 戴显荣. 饶传坤. 肖卫星 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研究--以杭州市主城区为例[期刊论文]-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9(06)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 赵军. 马韩江. ZHAO Jun. MA Han-jiang 高架桥景观的发展与探索[期刊论文]-中国市政工程2009(1)2. 关学瑞. 蔡平. 王杰青. 赖丁红. 程永华. 李凌. GUAN Xue-rui. CAI Ping. WANG Jie-qing. LAI Ding-hong. CHENG Yong-hua . LI Ling 国内高架桥绿化及研究现状[期刊论文]-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2)
3. 李先耀. 吴健乐. 陈翰兵. Li Xianyao. Wu Jianle. Chen Hanbing 梅溪河~西港高架桥工程绿化景观设计[期刊论文]-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3)
4. 王淑芬. 任杰 高架轨道交通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初探[期刊论文]-中国勘察设计2011(2)5. 梁艳. 陈艾荣. 罗晓瑜. 阮欣 城市轨道交通桥梁景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会议论文]-20056. 陈诚. 邢忠. Chencheng . Xingzhong 重庆市滨江高架桥下部空间城市景观设计初探[期刊论文]-南方建筑2006,7(8)
7. 杨丰波 高架桥绿化景观研究——济南市北园高架桥绿化景观分析[学位论文]2010
8. 孙全欣. 冯旭杰. 甘恬甜. SUN Quan-xin. FENG Xu-jie. GAN Tian-tian 城市立交桥下空间资源利用的方法研究[期刊论文]-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1,11(z1)
9. 邓飞 城市高架桥主导下的开放空间设计初探[学位论文]2008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csjyda20110300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