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代算法简析

算法设计之迭代法

军人在进攻时常采用交替掩护进攻的方式,若在数轴上的点表示A,B两人的位置,规定在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则是A>B,B>A交替出现。但现在假设军中有一个胆小鬼,同时大家又都很照顾他,每次冲锋都是让他跟在后面,每当前面的人占据一个新的位置,就把位置交给他,然后其他人再往前占领新的位置。也就是A始终在B的前面,A向前迈进,B跟上,A把自己的位置交给B(即执行B = A操作),然后A 再前进占领新的位置,B再跟上……直到占领所有的阵地,前进结束。像这种两个数一前一后逐步向某个位置逼近的方法称之为迭代法。

迭代法也称辗转法,是一种不断用变量的旧值递推新值的过程,跟迭代法相对应的是直接法(或者称为一次解法),即一次性解决问题。迭代算法是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适合做重复性操作的特点,让计算机对一组指令(或一定步骤)进行重复执行,在每次执行这组指令(或这些步骤)时,都从变量的原值推出它的一个新值。

利用迭代算法解决问题,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确定迭代变量。在可以用迭代算法解决的问题中,至少存在一个直接或间接地不断由旧值递推出新值的变量,这个变量就是迭代变量。

二、建立迭代关系式。所谓迭代关系式,指如何从变量的前一个值推出其下一个值的公式(或关系)。迭代关系式的建立是解决迭代问题的关键,通常可以使用递推或倒推的方法来完成。

三、对迭代过程进行控制。在什么时候结束迭代过程?这是编写迭代程序必须考虑的问题。不能让迭代过程无休止地重复执行下去。迭代过程的控制通常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所需的迭代次数是个确定的值,可以计算出来;另一种是所需的迭代次数无法确定。对于前一种情况,可以构建一个固定次数的循环来实现对迭代过程的控制;对于后一种情况,需要进一步分析出用来结束迭代过程的条件。

最经典的迭代算法是欧几里德算法,用于计算两个整数a,b的最大公约数。其计算原理依赖于下面的定理:

定理:gcd(a, b) = gcd(b, a mod b)

证明:a可以表示成a = kb + r,则r = a mod b 。假设d是a,b的一个公约数,则有 d%a==0, d%b==0,而r = a - kb,因此d%r==0 ,因此d是(b, a mod b)的公约数

同理,假设d 是(b, a mod b)的公约数,则 d%b==0 , d%r==0 ,但是a = kb +r ,因此d也是(a,b)的公约数 。

因此(a,b)和(b,a mod b)的公约数是一样的,其最大公约数也必然相等,得证。

欧几里德算法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做的,欧几里德算法又叫辗转相除法,它是一个反复迭代执行,直到余数等于0停止的步骤,这实际上是一个循环结构。其算法用C语言描述为:

int Gcd_2(int a, int b)// 欧几里德算法求a, b的最大公约数

{

if (a

return 0;

int temp;

while (b > 0)  //b总是表示较小的那个数,若不是则交换a,b的值

{

temp = a % b;  //迭代关系式

a = b;  //a是那个胆小鬼,始终跟在b的后面

b = temp;  //b向前冲锋占领新的位置

}

return a;

}

从上面的程序我们可以看到a,b是迭代变量,迭代关系是temp = a % b;  根据迭代关系我们可以由旧值推出新值,然后循环执a = b; b = temp;直到迭代过程结束(余数为0)。在这里a好比那个胆小鬼,总是从b手中接过位置,而b则是那个努力向前冲的先锋。

还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斐波那契数列为:0、1、1、2、3、5、8、13、21、…,即 fib(1)=2; fib(2)=1;  fib(n)=fib(n-1)+fib(n-2) (当n>2时)。

在n>2时,fib(n)总可以由fib(n-1)和fib(n-2)得到,由旧值递推出新值,这是一个典型的迭代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考虑迭代算法。

int Fib(int n) //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

{

if (n

return 0;

if (n == 1 || n == 2)//特殊值,无需迭代

return 1;

int f1 = 1, f2 = 1, fn;//迭代变量

int i;

for(i=3; i

{

fn = f1 + f2; //迭代关系式

f1 = f2;  //f1和f2迭代前进,其中f2在f1的前面

f2 = fn;

}

return fn;

}

有一种迭代方法叫牛顿迭代法,是用于求方程或方程组近似根的一种常用的算法设计方法。设方程为f(x)=0,用某种数学方法导出等价的形式 x(n+1) = g(x(n)) =  x(n)–f(x(n))/f‘(x(n)).然后按以下步骤执行:

(1) 选一个方程的近似根,赋给变量x1;

(2) 将x0的值保存于变量x1,然后计算g(x1),并将结果存于变量x0;

(3) 当x0与x1的差的绝对值还小于指定的精度要求时,重复步骤(2)的计算。

若方程有根,并且用上述方法计算出来的近似根序列收敛,则按上述方法求得的x0就

认为是方程的根。

例1:已知f(x) = cos(x) - x。 x的初值为3.14159/4,用牛顿法求解方程f(x)=0的近似值,要求精确到10E-6。

算法分析:f(x)的Newton代法构造方程为:x(n+1) = xn - (cos(xn)-xn) / (-sin(xn)-1)。

#include

double F1(double x); //要求解的函数

double F2(double x); //要求解的函数的一阶导数函数

double Newton(double x0, double e);//通用Newton迭代子程序

int main()

{

double x0 = 3.14159/4;

double e = 10E-6;

printf("x = %f\n", Newton(x0, e));

getchar();

return 0;

}

double F1(double x) //要求解的函数

{

return  cos(x) - x;

}

double F2(double x) //要求解的函数的一阶导数函数

{

return  -sin(x) - 1;

}

double Newton(double x0, double e)//通用Newton迭代子程序

{

double  x1;

do

{

x1 = x0;

x0 = x1 - F1(x1) / F2(x1);

} while (fabs(x0 - x1) > e);

return x0;   //若返回x0和x1的平均值则更佳

}

例2:用牛顿迭代法求方程x^2 - 5x + 6 = 0,要求精确到10E-6。

算法分析:取x0 = 100; 和 x0 = -100;

f(x)的Newton代法构造方程为: x(n+1) = xn - (xn*xn – 5*xn + 6) / (2*xn - 5)

#include

double F1(double x); //要求解的函数

double F2(double x); //要求解的函数的一阶导数函数

double Newton(double x0, double e);//通用Newton迭代子程序

int main()

{

double x0;

double e = 10E-6;

x0 = 100;

printf("x = %f\n", Newton(x0, e));

x0 = -100;

printf("x = %f\n", Newton(x0, e));

getchar();

return 0;

}

double F1(double x) //要求解的函数

{

return  x * x - 5 * x + 6;

}

double F2(double x) //要求解的函数的一阶导数函数

{

return  2 * x - 5;

}

double Newton(double x0, double e)//通用Newton迭代子程序

{

double  x1;

do {

x1 = x0;

x0 = x1 - F1(x1) / F2(x1);

} while (fabs(x0 - x1) > e);

return (x0 + x1) * 0.5;

}

具体使用迭代法求根时应注意以下两种可能发生的情况:

(1) 如果方程无解,算法求出的近似根序列就不会收敛,迭代过程会变成死循环,因此在使用迭代算法前应先考察方程是否有解,并在程序中对迭代的次数给予限制;

(2) 方程虽然有解,但迭代公式选择不当,或迭代的初始近似根选择不合理,也会导

致迭代失败。选初值时应使:|df(x)/dx|

练习:

1.验证谷角猜想。日本数学家谷角静夫在研究自然数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对于任意一个自然数 n ,若 n 为偶数,则将其除以 2; 若 n 为奇数,则将其乘以 3 ,然后再加 1 。如此经过有限次运算后,总可以得到自然数 1 。人们把谷角静夫的这一发现叫做“谷角猜想”。

要求:编写一个程序,由键盘输入一个自然数 n ,把 n 经过有限次运算后,最终变成自然数 1 的全过程打印出来。

2.阿米巴用简单分裂的方式繁殖,它每分裂一次要用 3 分钟。将若干个阿米巴放在一个盛满营养参液的容器内,45分钟后容器内充满了阿米巴。已知容器最多可以装阿米巴2^20个。试问,开始的时候往容器内放了多少个阿米巴?请编程序算出。

3.五只猴子一起摘了一堆桃子,因为太累了,它们商量决定,先睡一觉再分.一会其中的一只猴子来了,它见别的猴子没来,便将这堆桃子平均分成5份 ,结果多了一个,就将多的这个吃了,并拿走其中的一份.一会儿,第2只猴子来了,他不知道已经有一个同伴来过,还以为自己是第一个到的呢,于是将地上的桃子堆起来,再一次平均分成5份,发现也多了一个,同样吃了这1个,并拿走其中一份.接着来的第3,第4,第5只猴子都是这样做的.......,

根据上面的条件,问这5只猴子至少摘了多少个桃子?第5只猴子走后还剩下多少个桃子?

4. 用牛顿迭代法求方程x^2 = 45, 要求精确到10E-6。

提示:取x0 = -6; 和 x0 = 6;

f(x)的Newton代法构造方程为:   x(n+1) = xn - (xn*xn - 45) / (2*xn)

参考答案:

1.#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n;

puts("input n: ");

scanf("%d", &n);

puts("过程:");

printf("%d -> ", n);

while (n != 1)

{

if (0 == (n&1))

n = n / 2; //迭代关系式

else

n = n * 3 + 1; //迭代关系式

printf("%d -> ", n);

}

printf("\b\b\b\b    \n");//去掉多余的“ -> ”

system("pause");

return 0;

}

2. 算法分析: 根据题意,阿米巴每3分钟分裂一次,那么从开始的时候将阿米巴放入容器里面,到45分钟后充满容器,需要分裂 45/3=15 次。而"容器最多可以装阿米巴2^20个",

即阿米巴分裂15次以后得到的个数是2^20 。题目要求我们计算分裂之前的阿米巴数,不妨使用倒推的方法,从第15次分裂之后的2^20个,倒推出第15次分裂之前(即第14次分裂之后)的个数,再进一步倒推出第13次分裂之后、第12次分裂之后、……第1次分裂之前的个数。 设第1次分裂之前的个数为x0 、第1次分裂之后的个数为x1 、第2次分裂之后的个数为x2 、……

第15次分裂之后的个数为x(15),则有x(14)=x(15)/2,x(13)=x(14)/2,……x(n-1)=x(n)/2 (n >= 1) 因为第15次分裂之后的个数x(15)是已知的,如果定义迭代变量为x ,则可以将上面的倒推公式转换成如下的迭代公式: x=x/2 (x的初值为第15次分裂之后的个数2^20)让这个迭代公式重复执行15次,就可以倒推出第1次分裂之前的阿米巴个数。因为所需的迭代次数是个确定的值,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固定次数的循环来实现对迭代过程的控制。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max = pow(2, 20);

int n = 15;

int i;

int s = max;

for (i=1; i

{

s /= 2;

}

printf("开始的时候往容器内放了%d个阿米巴\n", s);

getchar();

return 0;

}

3. 算法分析:先要找一下第N只猴子和其面前桃子数的关系。如果从第1只开始往第5只找,不好找,但如果思路一变,从第N到第1去,可得出下面的推导式:

第N只猴   第N只猴前桃子数目

6          s6=x, 即最后剩下的桃子数

5          s5=s6*5/4+1

4          s4=s5*5/4+1

3          s3=s4*5/4+1

2          s2=s3*5/4+1

1          s1=s2*5/4+1, 即最初的桃子数

s1即为所求。上面的规律中只要将s1-s5的下标去掉:

s=x

s=s*5/4+1

s=s*5/4+1

s=s*5/4+1

s=s*5/4+1

s=s*5/4+1

很显然,这是一种迭代,所以可以用循环语句加以解决。

综观程序的整体结构,最外是一个循环,因为循环次数不定,可以使用While循环,其结束条件则是找到第一个符合条件的数。为了做出上面while循环的结束条件,还需进一步分析上述规律的特点,要符合题目中的要求,s2-s6五个数必须全部能被4整除,而s1不能被4整除,这个可作为条件。具体实现请参看源程序。

#include

int main(void)

{

int x, s;

int i;

for(x=0; ;x+=4)

{

s = x;

for (i=0; i

{

s = s * 5 / 4 + 1;

if (s % 4)

break;

}

if (i == 4)

break;

}

printf("摘了%d个桃子, 剩下%d个桃子\n", s, x);

getchar();

return 0;

}

4. #include

double F1(double x); //要求解的函数

double F2(double x); //要求解的函数的一阶导数函数

double Newton(double x0, double e);//通用Newton迭代子程序

int main()

{

double x0;

double e = 10E-6;

x0 = -6;

printf("x = %f\n", Newton(x0, e));

x0 = 6;

printf("x = %f\n", Newton(x0, e));

getchar();

return 0;

}

double F1(double x) //要求解的函数

{

return  x * x - 45;

}

double F2(double x) //要求解的函数的一阶导数函数

{

return  2 * x;

}

double Newton(double x0, double e)//通用Newton迭代子程序

{

double  x1;

do

{

x1 = x0;

x0 = x1 - F1(x1) / F2(x1);

} while (fabs(x0 - x1) > e);

return (x0 + x1) * 0.5;

}

算法设计之迭代法

军人在进攻时常采用交替掩护进攻的方式,若在数轴上的点表示A,B两人的位置,规定在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则是A>B,B>A交替出现。但现在假设军中有一个胆小鬼,同时大家又都很照顾他,每次冲锋都是让他跟在后面,每当前面的人占据一个新的位置,就把位置交给他,然后其他人再往前占领新的位置。也就是A始终在B的前面,A向前迈进,B跟上,A把自己的位置交给B(即执行B = A操作),然后A 再前进占领新的位置,B再跟上……直到占领所有的阵地,前进结束。像这种两个数一前一后逐步向某个位置逼近的方法称之为迭代法。

迭代法也称辗转法,是一种不断用变量的旧值递推新值的过程,跟迭代法相对应的是直接法(或者称为一次解法),即一次性解决问题。迭代算法是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适合做重复性操作的特点,让计算机对一组指令(或一定步骤)进行重复执行,在每次执行这组指令(或这些步骤)时,都从变量的原值推出它的一个新值。

利用迭代算法解决问题,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确定迭代变量。在可以用迭代算法解决的问题中,至少存在一个直接或间接地不断由旧值递推出新值的变量,这个变量就是迭代变量。

二、建立迭代关系式。所谓迭代关系式,指如何从变量的前一个值推出其下一个值的公式(或关系)。迭代关系式的建立是解决迭代问题的关键,通常可以使用递推或倒推的方法来完成。

三、对迭代过程进行控制。在什么时候结束迭代过程?这是编写迭代程序必须考虑的问题。不能让迭代过程无休止地重复执行下去。迭代过程的控制通常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所需的迭代次数是个确定的值,可以计算出来;另一种是所需的迭代次数无法确定。对于前一种情况,可以构建一个固定次数的循环来实现对迭代过程的控制;对于后一种情况,需要进一步分析出用来结束迭代过程的条件。

最经典的迭代算法是欧几里德算法,用于计算两个整数a,b的最大公约数。其计算原理依赖于下面的定理:

定理:gcd(a, b) = gcd(b, a mod b)

证明:a可以表示成a = kb + r,则r = a mod b 。假设d是a,b的一个公约数,则有 d%a==0, d%b==0,而r = a - kb,因此d%r==0 ,因此d是(b, a mod b)的公约数

同理,假设d 是(b, a mod b)的公约数,则 d%b==0 , d%r==0 ,但是a = kb +r ,因此d也是(a,b)的公约数 。

因此(a,b)和(b,a mod b)的公约数是一样的,其最大公约数也必然相等,得证。

欧几里德算法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做的,欧几里德算法又叫辗转相除法,它是一个反复迭代执行,直到余数等于0停止的步骤,这实际上是一个循环结构。其算法用C语言描述为:

int Gcd_2(int a, int b)// 欧几里德算法求a, b的最大公约数

{

if (a

return 0;

int temp;

while (b > 0)  //b总是表示较小的那个数,若不是则交换a,b的值

{

temp = a % b;  //迭代关系式

a = b;  //a是那个胆小鬼,始终跟在b的后面

b = temp;  //b向前冲锋占领新的位置

}

return a;

}

从上面的程序我们可以看到a,b是迭代变量,迭代关系是temp = a % b;  根据迭代关系我们可以由旧值推出新值,然后循环执a = b; b = temp;直到迭代过程结束(余数为0)。在这里a好比那个胆小鬼,总是从b手中接过位置,而b则是那个努力向前冲的先锋。

还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斐波那契数列为:0、1、1、2、3、5、8、13、21、…,即 fib(1)=2; fib(2)=1;  fib(n)=fib(n-1)+fib(n-2) (当n>2时)。

在n>2时,fib(n)总可以由fib(n-1)和fib(n-2)得到,由旧值递推出新值,这是一个典型的迭代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考虑迭代算法。

int Fib(int n) //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

{

if (n

return 0;

if (n == 1 || n == 2)//特殊值,无需迭代

return 1;

int f1 = 1, f2 = 1, fn;//迭代变量

int i;

for(i=3; i

{

fn = f1 + f2; //迭代关系式

f1 = f2;  //f1和f2迭代前进,其中f2在f1的前面

f2 = fn;

}

return fn;

}

有一种迭代方法叫牛顿迭代法,是用于求方程或方程组近似根的一种常用的算法设计方法。设方程为f(x)=0,用某种数学方法导出等价的形式 x(n+1) = g(x(n)) =  x(n)–f(x(n))/f‘(x(n)).然后按以下步骤执行:

(1) 选一个方程的近似根,赋给变量x1;

(2) 将x0的值保存于变量x1,然后计算g(x1),并将结果存于变量x0;

(3) 当x0与x1的差的绝对值还小于指定的精度要求时,重复步骤(2)的计算。

若方程有根,并且用上述方法计算出来的近似根序列收敛,则按上述方法求得的x0就

认为是方程的根。

例1:已知f(x) = cos(x) - x。 x的初值为3.14159/4,用牛顿法求解方程f(x)=0的近似值,要求精确到10E-6。

算法分析:f(x)的Newton代法构造方程为:x(n+1) = xn - (cos(xn)-xn) / (-sin(xn)-1)。

#include

double F1(double x); //要求解的函数

double F2(double x); //要求解的函数的一阶导数函数

double Newton(double x0, double e);//通用Newton迭代子程序

int main()

{

double x0 = 3.14159/4;

double e = 10E-6;

printf("x = %f\n", Newton(x0, e));

getchar();

return 0;

}

double F1(double x) //要求解的函数

{

return  cos(x) - x;

}

double F2(double x) //要求解的函数的一阶导数函数

{

return  -sin(x) - 1;

}

double Newton(double x0, double e)//通用Newton迭代子程序

{

double  x1;

do

{

x1 = x0;

x0 = x1 - F1(x1) / F2(x1);

} while (fabs(x0 - x1) > e);

return x0;   //若返回x0和x1的平均值则更佳

}

例2:用牛顿迭代法求方程x^2 - 5x + 6 = 0,要求精确到10E-6。

算法分析:取x0 = 100; 和 x0 = -100;

f(x)的Newton代法构造方程为: x(n+1) = xn - (xn*xn – 5*xn + 6) / (2*xn - 5)

#include

double F1(double x); //要求解的函数

double F2(double x); //要求解的函数的一阶导数函数

double Newton(double x0, double e);//通用Newton迭代子程序

int main()

{

double x0;

double e = 10E-6;

x0 = 100;

printf("x = %f\n", Newton(x0, e));

x0 = -100;

printf("x = %f\n", Newton(x0, e));

getchar();

return 0;

}

double F1(double x) //要求解的函数

{

return  x * x - 5 * x + 6;

}

double F2(double x) //要求解的函数的一阶导数函数

{

return  2 * x - 5;

}

double Newton(double x0, double e)//通用Newton迭代子程序

{

double  x1;

do {

x1 = x0;

x0 = x1 - F1(x1) / F2(x1);

} while (fabs(x0 - x1) > e);

return (x0 + x1) * 0.5;

}

具体使用迭代法求根时应注意以下两种可能发生的情况:

(1) 如果方程无解,算法求出的近似根序列就不会收敛,迭代过程会变成死循环,因此在使用迭代算法前应先考察方程是否有解,并在程序中对迭代的次数给予限制;

(2) 方程虽然有解,但迭代公式选择不当,或迭代的初始近似根选择不合理,也会导

致迭代失败。选初值时应使:|df(x)/dx|

练习:

1.验证谷角猜想。日本数学家谷角静夫在研究自然数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对于任意一个自然数 n ,若 n 为偶数,则将其除以 2; 若 n 为奇数,则将其乘以 3 ,然后再加 1 。如此经过有限次运算后,总可以得到自然数 1 。人们把谷角静夫的这一发现叫做“谷角猜想”。

要求:编写一个程序,由键盘输入一个自然数 n ,把 n 经过有限次运算后,最终变成自然数 1 的全过程打印出来。

2.阿米巴用简单分裂的方式繁殖,它每分裂一次要用 3 分钟。将若干个阿米巴放在一个盛满营养参液的容器内,45分钟后容器内充满了阿米巴。已知容器最多可以装阿米巴2^20个。试问,开始的时候往容器内放了多少个阿米巴?请编程序算出。

3.五只猴子一起摘了一堆桃子,因为太累了,它们商量决定,先睡一觉再分.一会其中的一只猴子来了,它见别的猴子没来,便将这堆桃子平均分成5份 ,结果多了一个,就将多的这个吃了,并拿走其中的一份.一会儿,第2只猴子来了,他不知道已经有一个同伴来过,还以为自己是第一个到的呢,于是将地上的桃子堆起来,再一次平均分成5份,发现也多了一个,同样吃了这1个,并拿走其中一份.接着来的第3,第4,第5只猴子都是这样做的.......,

根据上面的条件,问这5只猴子至少摘了多少个桃子?第5只猴子走后还剩下多少个桃子?

4. 用牛顿迭代法求方程x^2 = 45, 要求精确到10E-6。

提示:取x0 = -6; 和 x0 = 6;

f(x)的Newton代法构造方程为:   x(n+1) = xn - (xn*xn - 45) / (2*xn)

参考答案:

1.#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n;

puts("input n: ");

scanf("%d", &n);

puts("过程:");

printf("%d -> ", n);

while (n != 1)

{

if (0 == (n&1))

n = n / 2; //迭代关系式

else

n = n * 3 + 1; //迭代关系式

printf("%d -> ", n);

}

printf("\b\b\b\b    \n");//去掉多余的“ -> ”

system("pause");

return 0;

}

2. 算法分析: 根据题意,阿米巴每3分钟分裂一次,那么从开始的时候将阿米巴放入容器里面,到45分钟后充满容器,需要分裂 45/3=15 次。而"容器最多可以装阿米巴2^20个",

即阿米巴分裂15次以后得到的个数是2^20 。题目要求我们计算分裂之前的阿米巴数,不妨使用倒推的方法,从第15次分裂之后的2^20个,倒推出第15次分裂之前(即第14次分裂之后)的个数,再进一步倒推出第13次分裂之后、第12次分裂之后、……第1次分裂之前的个数。 设第1次分裂之前的个数为x0 、第1次分裂之后的个数为x1 、第2次分裂之后的个数为x2 、……

第15次分裂之后的个数为x(15),则有x(14)=x(15)/2,x(13)=x(14)/2,……x(n-1)=x(n)/2 (n >= 1) 因为第15次分裂之后的个数x(15)是已知的,如果定义迭代变量为x ,则可以将上面的倒推公式转换成如下的迭代公式: x=x/2 (x的初值为第15次分裂之后的个数2^20)让这个迭代公式重复执行15次,就可以倒推出第1次分裂之前的阿米巴个数。因为所需的迭代次数是个确定的值,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固定次数的循环来实现对迭代过程的控制。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max = pow(2, 20);

int n = 15;

int i;

int s = max;

for (i=1; i

{

s /= 2;

}

printf("开始的时候往容器内放了%d个阿米巴\n", s);

getchar();

return 0;

}

3. 算法分析:先要找一下第N只猴子和其面前桃子数的关系。如果从第1只开始往第5只找,不好找,但如果思路一变,从第N到第1去,可得出下面的推导式:

第N只猴   第N只猴前桃子数目

6          s6=x, 即最后剩下的桃子数

5          s5=s6*5/4+1

4          s4=s5*5/4+1

3          s3=s4*5/4+1

2          s2=s3*5/4+1

1          s1=s2*5/4+1, 即最初的桃子数

s1即为所求。上面的规律中只要将s1-s5的下标去掉:

s=x

s=s*5/4+1

s=s*5/4+1

s=s*5/4+1

s=s*5/4+1

s=s*5/4+1

很显然,这是一种迭代,所以可以用循环语句加以解决。

综观程序的整体结构,最外是一个循环,因为循环次数不定,可以使用While循环,其结束条件则是找到第一个符合条件的数。为了做出上面while循环的结束条件,还需进一步分析上述规律的特点,要符合题目中的要求,s2-s6五个数必须全部能被4整除,而s1不能被4整除,这个可作为条件。具体实现请参看源程序。

#include

int main(void)

{

int x, s;

int i;

for(x=0; ;x+=4)

{

s = x;

for (i=0; i

{

s = s * 5 / 4 + 1;

if (s % 4)

break;

}

if (i == 4)

break;

}

printf("摘了%d个桃子, 剩下%d个桃子\n", s, x);

getchar();

return 0;

}

4. #include

double F1(double x); //要求解的函数

double F2(double x); //要求解的函数的一阶导数函数

double Newton(double x0, double e);//通用Newton迭代子程序

int main()

{

double x0;

double e = 10E-6;

x0 = -6;

printf("x = %f\n", Newton(x0, e));

x0 = 6;

printf("x = %f\n", Newton(x0, e));

getchar();

return 0;

}

double F1(double x) //要求解的函数

{

return  x * x - 45;

}

double F2(double x) //要求解的函数的一阶导数函数

{

return  2 * x;

}

double Newton(double x0, double e)//通用Newton迭代子程序

{

double  x1;

do

{

x1 = x0;

x0 = x1 - F1(x1) / F2(x1);

} while (fabs(x0 - x1) > e);

return (x0 + x1) * 0.5;

}


相关内容

  • 中科大_盲信号处理_第5章2
  • 第五章 盲源抽取 第三.四章讨论的方法是通过批处理算法或自适应算法"一次性"地将所有的源信号分离出来,这种方式可以称为是"并行式的盲源分离". 本章要讨论的盲源抽取是将源信号一个一个地逐次提取出来,即一次只分离出一个源信号,而且每提取出的源信号都不同,或者每提 ...

  • AP聚类算法
  • AP聚类算法 1.分类与聚类 1.1 分类算法简介 分类(classification )是找出描述并区分数据类或概念的模型(或函数),以便能够使用模型预测类标记未知的对象类. 在分类算法中输入的数据,或称训练集(Training Set),是一条条的数据库记录(Record)组成的.每一条记录包含 ...

  • 花朵授粉算法的研究及在测试数据自动生成中的应用_董跃华
  • 第37卷第5期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JournalofJiangx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DOI:10.13265/j.cnki.jxlgdxxb.2016.05.012 Vol.37, No.5Oct. 2016 2016年10月 文章编号:2095-30 ...

  • 线性方程组的迭代解法及收敛分析
  • 河南科技学院 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线性方程组的三种迭代解法 及收敛分析 学生姓名: 韦成州 所在院系: 数学科学学院 所学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 导师姓名: 李巧萍 完成时间: 2015年5月20日 线性方程组的三种迭代解法及收敛分析 摘 要 对于线性方程组的迭代解法,本文重点讨论雅可 ...

  • 数值分析中牛顿迭代法的引入方法探讨
  • 第25卷第5期2010年lO月 天中学刊 JournalofTianzhong .,01.25No.5 oct.20lO 数值分析中牛顿迭代法的引入方法探讨 王霞,张启虎 (郑州轻工业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系,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数值分析中牛顿迭代法是求解非线性方程的基本方法.与一般教材上牛顿 ...

  • 一种用于光束整形的衍射光学元件设计算法_林勇
  • 光 学 学 报第27卷 第9期V ol . 27, No . 9 2007年9月Septembe r , 2007AC TA OPTICA SINICA 文章编号:0253-2239(2007) 09-1682-5 一种用于光束整形的衍射光学元件设计算法 林 勇 胡家升 吴克难 (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与 ...

  • 数值计算-算法的稳定性研究
  • 误差传播与算法稳定性试验报告 <数值计算方法>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08083117 时 间 2010年10月20日星期三 一. 实验目的 体会稳定性在选择算法中的地位,误差扩张的算法是不稳定的,是 我们所不期望的:误差衰减的算法是稳定的,是我们努力寻求的,这是贯穿本课程的目标. ...

  • 求解三对角线性方程组两类并行算法的特点
  •  一、概述   三对角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是许多科学和工程计算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在核物理、流体力学、油藏工程、石油地震数据处理及数值天气预报等许多领域的大规模科学工程和数值处理中都会遇到三对角系统的求解问题。很多三对角线性方程组的算法可以直接推广到求解块三对角及带状线性方程组。由于在理论和实 ...

  • 求解0-1二次规划问题的迭代禁忌搜索算法
  • 计 算 机 工 程 第卷 第1期 38 Computer Engineering V ol.38 No.1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000-3428(2012)01-0140-03 ·人工智能及识别技术·人工智能及识别技术· 2012年1月 January 2012 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