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全媒体时代报纸的生存优势

新闻战线 《新闻战线》概况杂志简介 杂志荣誉 广告刊例 资料检索 杂志订阅 联系我们 日 报周 报杂 志 往期回顾 分类检索

返回目录全媒体时代报纸的生存优势

王 辉 《 新闻战线 》(2012年第7期)

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之下,报纸仍然保持着自身独有的生存优势。现在世界各地报纸每天的读者群仍然很庞大,根据世界报业协会(World Association

of Newspapers and News Publishers)发表的《2011年世界报业趋势》(World Press Trends

2011)的报告,从2006年以来,全球发行的收费日报种类增长了12.3%,达到14,853种。2008年全球报纸每日平均发行量达5.4亿份,2008年以后减少了3.9%,但是亚洲报纸每日的发行量在2006年到2010年却增加了15%,最近几年更增长了5%。全球报纸的读者仍然是互联网用户的两倍。虽然最近的经济和市场困难,报纸仍然是赢利的行业,全球报业公司的赢利基本在5%~20%之间。①

过去的几十年中,报纸其实已经成功地应对了其他新媒体包括电台、电视和网络电视等的竞争,而仍然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之中。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报纸继续生存要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这些优势也是报纸未来发展的立足点。

权威性、真实性及深度性是内在根据

权威性。“白纸黑字才能作数”的传统认识,使报纸媒体相对其他电视、广播等信息载体在读者心中更有权威性。报纸因其在社会中所起的历史作用,具有充当最值得信任媒体的资格。报社发布的新闻信息更容易成为读者判断某一事物和决定某一行为的材料依据。报纸长期以来树立的社会影响力和公证客观报道的社会形象,使它仍然得到多数人的信任。报纸的这种权威性也是报纸自身长期实践的结果,是一种经过实践检验的权威性。

在媒体竞争中,受到信任的媒体依然具有优势。这方面的优势无论在互联网兴起的今天,还是在未来可能更多形式的新媒体技术冲击下都不会改变。新媒体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媒体,至少是目前看来,传统媒体彻底消失的趋势并不明朗。2008年11月广州日报报道了传媒大亨默多克在澳大利亚的一次演讲,他说,“与报业‘悲观论’看法不同,我相信报纸发展还将再创新的高峰。在未来的21世纪,民众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获取信息,一旦读者陷入信息渠道竞争的‘沼泽’,他们就会回归传统:只获取值得信任的信息,这正是过去以来报纸的伟大使命,权威性必将使报纸在未来更强大。”

真实性。《现代汉语词典》对报纸的定义是:“以国内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散页的定期出版物,如日报、晚报等。”根据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报纸

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新闻传播向大众传递信息。就发布新闻和分享新闻的速度而言,报纸无法与电子媒体相比,但是新闻的终极目标是真实性,而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报纸有着极大的优势。报纸长期以来形成的新闻的严谨和准确,报纸的原创能力的优势,使得报纸在内容上比其他的新媒体更加得到读者的信任,很多新媒体使用的都还是报纸的内容,这也使报纸的真实性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互联网的劣势在于缺乏可信性,有些网络舆论成为谣言的发源地,以致现在互联网上的新浪微博、人民微博等,都开始实行“身份认证”制度。这些其实正是读者对真实性的探寻的表现。

深阅读性。报纸与新兴媒体相比,更适合深度阅读,引发读者思考。互联网每天都有海量的新闻和信息,读者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信息的筛选。报纸的版面虽然有限,但是报纸有很大的的内容优势,它的长项在于深度分析和报道,而深度报道生成报纸的思想性。报纸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深度分析、背后真相的探寻、新闻人物的深度挖掘、对新闻事件历史长度的拓展等,给读者看待新闻事件以独特的视角,为读者提供价值判断,进而形成自己的影响力。党报媒体更是长期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具有专业素养的新闻人才,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可以使他们对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加工和整理,把简单的信息变成有深度的新闻,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报纸还以有深度的报道和言论引领着舆论,成为“意见领袖”,如人民日报的《社论》、《人民论坛》、《今日谈》等品牌栏目都是极具深度的栏目,为读者提供价值判断,吸引着大量固定的读者。

资源优势是生存之外在基础

专业人才优势。在长期的时间中,报纸的从业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新闻业的规律有很深的理解。报纸的灵魂是记者,记者在职业道德和媒体体制的约束之下,实践着对新闻准确性与真实性的要求。在多媒体时代,记者的作用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菲利普·迈耶所说,报纸“应当找到事实并将其刊印出来,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按照能够使读者愿意花力气去接受的方式,对事实进行加工处理”。②如果在20世纪50年代时情况就是如此,那么在新世纪信息资源丰富的环境下这一点就更加重要。

社会资源优势。报社作为传统媒体,在社会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掌握着很多新媒体所没有的公共关系资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新闻网络。报纸不但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还可以通过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来取得巨大的社会影响,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报纸的舆论

监督功能,是政府和大众赋予的权力。很多国家都有法律规定记者有权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保证报纸履行着“无冕之王”的社会使命。

广告商优势。对广告商来说,报纸仍然是其投入广告的主要选择。一般认为报纸的读者受教育程度更高,在社会上更有影响力,更容易成为广告商产品的客户。报纸广告从去年更是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11年报纸广告的前九个月同比增长15.3%,可以预见,2011年的中国报纸广告实现两位数地增长。在数字的背后,是中国报纸广告行业的变革和前行。”③

阅读传统是生存之根本优势

读者的阅读传统。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崇尚读书,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载入史册”更是大多数人的愿望。报纸与其他新媒体相比较,有更加悠久的历史。从这一点来说,电视的图像、互联网的动画等等都不可能替代文字。文字是人传承文化所凝练出的形式,阅读纸上文字更是最容易被接收的阅读传统,这一点是纸媒的根本优势。读报不只是获得新闻和信息,也是获得知识的一种身心体验,每天从报箱中取回当天的报纸,阅读当天的新闻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文化行为,它给人以“仪式感”,这是中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看报文化。

读者的阅读习惯。伴随着报纸成长的一代人,对报纸有着很深的依赖性。虽然报纸的阅读率在近几年呈现出下滑的态势,“报纸阅读率近4年来除2009年低于60%以外,其他年份均在60%以上。”

④这些数据说明,传统的纸质报纸并没有因为数字化阅读的兴起而退出人们的生活,而是在人们的阅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正如著名学者喻国明所说:“中国报业尽管受到新型媒体的冲击,但通过对我国报业生命周期的分析,可以看出它正处于震荡期末期和成熟期初期,还有着相当长的生命历程和极大的发展空间。”⑤在多媒体时代,报纸要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情况下,积极应对挑战,创新求变。

(作者单位:沈阳日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之下,报纸仍然保持着自身独有的生存优势。现在世界各地报纸每天的读者群仍然很庞大,根据世界报业协会(World Association

of Newspapers and News Publishers)发表的《2011年世界报业趋势》(World Press Trends

2011)的报告,从2006年以来,全球发行的收费日报种类增长了12.3%,达到14,853种。2008年全球报纸每日平均发行量达5.4亿份,2008年以后减少了3.9%,但是亚洲报纸每日的发行量在2006年到2010年却增加了15%,最近几年更增长了5%。全球报纸的读者仍然是互联网用户的两倍。虽然最近的

经济和市场困难,报纸仍然是赢利的行业,全球报业公司的赢利基本在5%~20%之间。①

过去的几十年中,报纸其实已经成功地应对了其他新媒体包括电台、电视和网络电视等的竞争,而仍然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之中。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报纸继续生存要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这些优势也是报纸未来发展的立足点。

权威性、真实性及深度性是内在根据

权威性。“白纸黑字才能作数”的传统认识,使报纸媒体相对其他电视、广播等信息载体在读者心中更有权威性。报纸因其在社会中所起的历史作用,具有充当最值得信任媒体的资格。报社发布的新闻信息更容易成为读者判断某一事物和决定某一行为的材料依据。报纸长期以来树立的社会影响力和公证客观报道的社会形象,使它仍然得到多数人的信任。报纸的这种权威性也是报纸自身长期实践的结果,是一种经过实践检验的权威性。

在媒体竞争中,受到信任的媒体依然具有优势。这方面的优势无论在互联网兴起的今天,还是在未来可能更多形式的新媒体技术冲击下都不会改变。新媒体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媒体,至少是目前看来,传统媒体彻底消失的趋势并不明朗。2008年11月广州日报报道了传媒大亨默多克在澳大利亚的一次演讲,他说,“与报业‘悲观论’看法不同,我相信报纸发展还将再创新的高峰。在未来的21世纪,民众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获取信息,一旦读者陷入信息渠道竞争的‘沼泽’,他们就会回归传统:只获取值得信任的信息,这正是过去以来报纸的伟大使命,权威性必将使报纸在未来更强大。”

真实性。《现代汉语词典》对报纸的定义是:“以国内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散页的定期出版物,如日报、晚报等。”根据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报纸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新闻传播向大众传递信息。就发布新闻和分享新闻的速度而言,报纸无法与电子媒体相比,但是新闻的终极目标是真实性,而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报纸有着极大的优势。报纸长期以来形成的新闻的严谨和准确,报纸的原创能力的优势,使得报纸在内容上比其他的新媒体更加得到读者的信任,很多新媒体使用的都还是报纸的内容,这也使报纸的真实性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互联网的劣势在于缺乏可信性,有些网络舆论成为谣言的发源地,以致现在互联网上的新浪微博、人民微博等,都开始实行“身份认证”制度。这些其实正是读者对真实性的探寻的表现。

深阅读性。报纸与新兴媒体相比,更适合深度阅读,引发读者思考。互联网每天都有海量的新闻和信息,读者往往需要

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信息的筛选。报纸的版面虽然有限,但是报纸有很大的的内容优势,它的长项在于深度分析和报道,而深度报道生成报纸的思想性。报纸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深度分析、背后真相的探寻、新闻人物的深度挖掘、对新闻事件历史长度的拓展等,给读者看待新闻事件以独特的视角,为读者提供价值判断,进而形成自己的影响力。党报媒体更是长期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具有专业素养的新闻人才,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可以使他们对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加工和整理,把简单的信息变成有深度的新闻,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报纸还以有深度的报道和言论引领着舆论,成为“意见领袖”,如人民日报的《社论》、《人民论坛》、《今日谈》等品牌栏目都是极具深度的栏目,为读者提供价值判断,吸引着大量固定的读者。

资源优势是生存之外在基础

专业人才优势。在长期的时间中,报纸的从业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新闻业的规律有很深的理解。报纸的灵魂是记者,记者在职业道德和媒体体制的约束之下,实践着对新闻准确性与真实性的要求。在多媒体时代,记者的作用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菲利普·迈耶所说,报纸“应当找到事实并将其刊印出来,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按照能够使读者愿意花力气去接受的方式,对事实进行加工处理”。②如果在20世纪50年代时情况就是如此,那么在新世纪信息资源丰富的环境下这一点就更加重要。

社会资源优势。报社作为传统媒体,在社会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掌握着很多新媒体所没有的公共关系资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新闻网络。报纸不但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还可以通过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来取得巨大的社会影响,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报纸的舆论监督功能,是政府和大众赋予的权力。很多国家都有法律规定记者有权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保证报纸履行着“无冕之王”的社会使命。

广告商优势。对广告商来说,报纸仍然是其投入广告的主要选择。一般认为报纸的读者受教育程度更高,在社会上更有影响力,更容易成为广告商产品的客户。报纸广告从去年更是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11年报纸广告的前九个月同比增长15.3%,可以预见,2011年的中国报纸广告实现两位数地增长。在数字的背后,是中国报纸广告行业的变革和前行。”③

阅读传统是生存之根本优势

读者的阅读传统。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崇尚读书,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载入史册”更是大多数人的愿望。报纸与其他新媒体相比较,有更加悠久的

历史。从这一点来说,电视的图像、互联网的动画等等都不可能替代文字。文字是人传承文化所凝练出的形式,阅读纸上文字更是最容易被接收的阅读传统,这一点是纸媒的根本优势。读报不只是获得新闻和信息,也是获得知识的一种身心体验,每天从报箱中取回当天的报纸,阅读当天的新闻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文化行为,它给人以“仪式感”,这是中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看报文化。

读者的阅读习惯。伴随着报纸成长的一代人,对报纸有着很深的依赖性。虽然报纸的阅读率在近几年呈现出下滑的态势,“报纸阅读率近4年来除2009年低于60%以外,其他年份均在60%以上。”

④这些数据说明,传统的纸质报纸并没有因为数字化阅读的兴起而退出人们的生活,而是在人们的阅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正如著名学者喻国明所说:“中国报业尽管受到新型媒体的冲击,但通过对我国报业生命周期的分析,可以看出它正处于震荡期末期和成熟期初期,还有着相当长的生命历程和极大的发展空间。”⑤在多媒体时代,报纸要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情况下,积极应对挑战,创新求变。

(作者单位:沈阳日报)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1997-200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环球时报

京华时报

国际金融报

证券时报

中国能源报

生命时报

健康时报

讽刺与幽默

市场报

新闻战线

大地

环球人物

人民论坛

人民文摘

中国经济周刊

新安全

信息导刊·中国债券

汽车族

中国报业

民生周刊

京华周刊

[***********][***********][***********][***********][***********][***********][***********][***********][***********][***********]

[**************]

日一二三四五六

1

十一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关闭

内修外治:打造政府的媒介形象

地方媒体网站:现状与未来

全媒体时代报纸的生存优势

网络求助的结构性缺位

一小时阅读圈:社区新闻新战略

少儿电视新闻——引导认知,快乐益智

新闻战线 《新闻战线》概况杂志简介 杂志荣誉 广告刊例 资料检索 杂志订阅 联系我们 日 报周 报杂 志 往期回顾 分类检索

返回目录全媒体时代报纸的生存优势

王 辉 《 新闻战线 》(2012年第7期)

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之下,报纸仍然保持着自身独有的生存优势。现在世界各地报纸每天的读者群仍然很庞大,根据世界报业协会(World Association

of Newspapers and News Publishers)发表的《2011年世界报业趋势》(World Press Trends

2011)的报告,从2006年以来,全球发行的收费日报种类增长了12.3%,达到14,853种。2008年全球报纸每日平均发行量达5.4亿份,2008年以后减少了3.9%,但是亚洲报纸每日的发行量在2006年到2010年却增加了15%,最近几年更增长了5%。全球报纸的读者仍然是互联网用户的两倍。虽然最近的经济和市场困难,报纸仍然是赢利的行业,全球报业公司的赢利基本在5%~20%之间。①

过去的几十年中,报纸其实已经成功地应对了其他新媒体包括电台、电视和网络电视等的竞争,而仍然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之中。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报纸继续生存要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这些优势也是报纸未来发展的立足点。

权威性、真实性及深度性是内在根据

权威性。“白纸黑字才能作数”的传统认识,使报纸媒体相对其他电视、广播等信息载体在读者心中更有权威性。报纸因其在社会中所起的历史作用,具有充当最值得信任媒体的资格。报社发布的新闻信息更容易成为读者判断某一事物和决定某一行为的材料依据。报纸长期以来树立的社会影响力和公证客观报道的社会形象,使它仍然得到多数人的信任。报纸的这种权威性也是报纸自身长期实践的结果,是一种经过实践检验的权威性。

在媒体竞争中,受到信任的媒体依然具有优势。这方面的优势无论在互联网兴起的今天,还是在未来可能更多形式的新媒体技术冲击下都不会改变。新媒体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媒体,至少是目前看来,传统媒体彻底消失的趋势并不明朗。2008年11月广州日报报道了传媒大亨默多克在澳大利亚的一次演讲,他说,“与报业‘悲观论’看法不同,我相信报纸发展还将再创新的高峰。在未来的21世纪,民众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获取信息,一旦读者陷入信息渠道竞争的‘沼泽’,他们就会回归传统:只获取值得信任的信息,这正是过去以来报纸的伟大使命,权威性必将使报纸在未来更强大。”

真实性。《现代汉语词典》对报纸的定义是:“以国内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散页的定期出版物,如日报、晚报等。”根据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报纸

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新闻传播向大众传递信息。就发布新闻和分享新闻的速度而言,报纸无法与电子媒体相比,但是新闻的终极目标是真实性,而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报纸有着极大的优势。报纸长期以来形成的新闻的严谨和准确,报纸的原创能力的优势,使得报纸在内容上比其他的新媒体更加得到读者的信任,很多新媒体使用的都还是报纸的内容,这也使报纸的真实性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互联网的劣势在于缺乏可信性,有些网络舆论成为谣言的发源地,以致现在互联网上的新浪微博、人民微博等,都开始实行“身份认证”制度。这些其实正是读者对真实性的探寻的表现。

深阅读性。报纸与新兴媒体相比,更适合深度阅读,引发读者思考。互联网每天都有海量的新闻和信息,读者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信息的筛选。报纸的版面虽然有限,但是报纸有很大的的内容优势,它的长项在于深度分析和报道,而深度报道生成报纸的思想性。报纸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深度分析、背后真相的探寻、新闻人物的深度挖掘、对新闻事件历史长度的拓展等,给读者看待新闻事件以独特的视角,为读者提供价值判断,进而形成自己的影响力。党报媒体更是长期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具有专业素养的新闻人才,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可以使他们对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加工和整理,把简单的信息变成有深度的新闻,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报纸还以有深度的报道和言论引领着舆论,成为“意见领袖”,如人民日报的《社论》、《人民论坛》、《今日谈》等品牌栏目都是极具深度的栏目,为读者提供价值判断,吸引着大量固定的读者。

资源优势是生存之外在基础

专业人才优势。在长期的时间中,报纸的从业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新闻业的规律有很深的理解。报纸的灵魂是记者,记者在职业道德和媒体体制的约束之下,实践着对新闻准确性与真实性的要求。在多媒体时代,记者的作用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菲利普·迈耶所说,报纸“应当找到事实并将其刊印出来,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按照能够使读者愿意花力气去接受的方式,对事实进行加工处理”。②如果在20世纪50年代时情况就是如此,那么在新世纪信息资源丰富的环境下这一点就更加重要。

社会资源优势。报社作为传统媒体,在社会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掌握着很多新媒体所没有的公共关系资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新闻网络。报纸不但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还可以通过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来取得巨大的社会影响,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报纸的舆论

监督功能,是政府和大众赋予的权力。很多国家都有法律规定记者有权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保证报纸履行着“无冕之王”的社会使命。

广告商优势。对广告商来说,报纸仍然是其投入广告的主要选择。一般认为报纸的读者受教育程度更高,在社会上更有影响力,更容易成为广告商产品的客户。报纸广告从去年更是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11年报纸广告的前九个月同比增长15.3%,可以预见,2011年的中国报纸广告实现两位数地增长。在数字的背后,是中国报纸广告行业的变革和前行。”③

阅读传统是生存之根本优势

读者的阅读传统。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崇尚读书,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载入史册”更是大多数人的愿望。报纸与其他新媒体相比较,有更加悠久的历史。从这一点来说,电视的图像、互联网的动画等等都不可能替代文字。文字是人传承文化所凝练出的形式,阅读纸上文字更是最容易被接收的阅读传统,这一点是纸媒的根本优势。读报不只是获得新闻和信息,也是获得知识的一种身心体验,每天从报箱中取回当天的报纸,阅读当天的新闻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文化行为,它给人以“仪式感”,这是中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看报文化。

读者的阅读习惯。伴随着报纸成长的一代人,对报纸有着很深的依赖性。虽然报纸的阅读率在近几年呈现出下滑的态势,“报纸阅读率近4年来除2009年低于60%以外,其他年份均在60%以上。”

④这些数据说明,传统的纸质报纸并没有因为数字化阅读的兴起而退出人们的生活,而是在人们的阅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正如著名学者喻国明所说:“中国报业尽管受到新型媒体的冲击,但通过对我国报业生命周期的分析,可以看出它正处于震荡期末期和成熟期初期,还有着相当长的生命历程和极大的发展空间。”⑤在多媒体时代,报纸要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情况下,积极应对挑战,创新求变。

(作者单位:沈阳日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之下,报纸仍然保持着自身独有的生存优势。现在世界各地报纸每天的读者群仍然很庞大,根据世界报业协会(World Association

of Newspapers and News Publishers)发表的《2011年世界报业趋势》(World Press Trends

2011)的报告,从2006年以来,全球发行的收费日报种类增长了12.3%,达到14,853种。2008年全球报纸每日平均发行量达5.4亿份,2008年以后减少了3.9%,但是亚洲报纸每日的发行量在2006年到2010年却增加了15%,最近几年更增长了5%。全球报纸的读者仍然是互联网用户的两倍。虽然最近的

经济和市场困难,报纸仍然是赢利的行业,全球报业公司的赢利基本在5%~20%之间。①

过去的几十年中,报纸其实已经成功地应对了其他新媒体包括电台、电视和网络电视等的竞争,而仍然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之中。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报纸继续生存要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这些优势也是报纸未来发展的立足点。

权威性、真实性及深度性是内在根据

权威性。“白纸黑字才能作数”的传统认识,使报纸媒体相对其他电视、广播等信息载体在读者心中更有权威性。报纸因其在社会中所起的历史作用,具有充当最值得信任媒体的资格。报社发布的新闻信息更容易成为读者判断某一事物和决定某一行为的材料依据。报纸长期以来树立的社会影响力和公证客观报道的社会形象,使它仍然得到多数人的信任。报纸的这种权威性也是报纸自身长期实践的结果,是一种经过实践检验的权威性。

在媒体竞争中,受到信任的媒体依然具有优势。这方面的优势无论在互联网兴起的今天,还是在未来可能更多形式的新媒体技术冲击下都不会改变。新媒体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媒体,至少是目前看来,传统媒体彻底消失的趋势并不明朗。2008年11月广州日报报道了传媒大亨默多克在澳大利亚的一次演讲,他说,“与报业‘悲观论’看法不同,我相信报纸发展还将再创新的高峰。在未来的21世纪,民众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获取信息,一旦读者陷入信息渠道竞争的‘沼泽’,他们就会回归传统:只获取值得信任的信息,这正是过去以来报纸的伟大使命,权威性必将使报纸在未来更强大。”

真实性。《现代汉语词典》对报纸的定义是:“以国内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散页的定期出版物,如日报、晚报等。”根据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报纸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新闻传播向大众传递信息。就发布新闻和分享新闻的速度而言,报纸无法与电子媒体相比,但是新闻的终极目标是真实性,而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报纸有着极大的优势。报纸长期以来形成的新闻的严谨和准确,报纸的原创能力的优势,使得报纸在内容上比其他的新媒体更加得到读者的信任,很多新媒体使用的都还是报纸的内容,这也使报纸的真实性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互联网的劣势在于缺乏可信性,有些网络舆论成为谣言的发源地,以致现在互联网上的新浪微博、人民微博等,都开始实行“身份认证”制度。这些其实正是读者对真实性的探寻的表现。

深阅读性。报纸与新兴媒体相比,更适合深度阅读,引发读者思考。互联网每天都有海量的新闻和信息,读者往往需要

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信息的筛选。报纸的版面虽然有限,但是报纸有很大的的内容优势,它的长项在于深度分析和报道,而深度报道生成报纸的思想性。报纸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深度分析、背后真相的探寻、新闻人物的深度挖掘、对新闻事件历史长度的拓展等,给读者看待新闻事件以独特的视角,为读者提供价值判断,进而形成自己的影响力。党报媒体更是长期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具有专业素养的新闻人才,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可以使他们对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加工和整理,把简单的信息变成有深度的新闻,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报纸还以有深度的报道和言论引领着舆论,成为“意见领袖”,如人民日报的《社论》、《人民论坛》、《今日谈》等品牌栏目都是极具深度的栏目,为读者提供价值判断,吸引着大量固定的读者。

资源优势是生存之外在基础

专业人才优势。在长期的时间中,报纸的从业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新闻业的规律有很深的理解。报纸的灵魂是记者,记者在职业道德和媒体体制的约束之下,实践着对新闻准确性与真实性的要求。在多媒体时代,记者的作用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菲利普·迈耶所说,报纸“应当找到事实并将其刊印出来,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按照能够使读者愿意花力气去接受的方式,对事实进行加工处理”。②如果在20世纪50年代时情况就是如此,那么在新世纪信息资源丰富的环境下这一点就更加重要。

社会资源优势。报社作为传统媒体,在社会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掌握着很多新媒体所没有的公共关系资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新闻网络。报纸不但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还可以通过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来取得巨大的社会影响,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报纸的舆论监督功能,是政府和大众赋予的权力。很多国家都有法律规定记者有权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保证报纸履行着“无冕之王”的社会使命。

广告商优势。对广告商来说,报纸仍然是其投入广告的主要选择。一般认为报纸的读者受教育程度更高,在社会上更有影响力,更容易成为广告商产品的客户。报纸广告从去年更是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11年报纸广告的前九个月同比增长15.3%,可以预见,2011年的中国报纸广告实现两位数地增长。在数字的背后,是中国报纸广告行业的变革和前行。”③

阅读传统是生存之根本优势

读者的阅读传统。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崇尚读书,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载入史册”更是大多数人的愿望。报纸与其他新媒体相比较,有更加悠久的

历史。从这一点来说,电视的图像、互联网的动画等等都不可能替代文字。文字是人传承文化所凝练出的形式,阅读纸上文字更是最容易被接收的阅读传统,这一点是纸媒的根本优势。读报不只是获得新闻和信息,也是获得知识的一种身心体验,每天从报箱中取回当天的报纸,阅读当天的新闻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文化行为,它给人以“仪式感”,这是中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看报文化。

读者的阅读习惯。伴随着报纸成长的一代人,对报纸有着很深的依赖性。虽然报纸的阅读率在近几年呈现出下滑的态势,“报纸阅读率近4年来除2009年低于60%以外,其他年份均在60%以上。”

④这些数据说明,传统的纸质报纸并没有因为数字化阅读的兴起而退出人们的生活,而是在人们的阅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正如著名学者喻国明所说:“中国报业尽管受到新型媒体的冲击,但通过对我国报业生命周期的分析,可以看出它正处于震荡期末期和成熟期初期,还有着相当长的生命历程和极大的发展空间。”⑤在多媒体时代,报纸要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情况下,积极应对挑战,创新求变。

(作者单位:沈阳日报)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1997-200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环球时报

京华时报

国际金融报

证券时报

中国能源报

生命时报

健康时报

讽刺与幽默

市场报

新闻战线

大地

环球人物

人民论坛

人民文摘

中国经济周刊

新安全

信息导刊·中国债券

汽车族

中国报业

民生周刊

京华周刊

[***********][***********][***********][***********][***********][***********][***********][***********][***********][***********]

[**************]

日一二三四五六

1

十一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关闭

内修外治:打造政府的媒介形象

地方媒体网站:现状与未来

全媒体时代报纸的生存优势

网络求助的结构性缺位

一小时阅读圈:社区新闻新战略

少儿电视新闻——引导认知,快乐益智


相关内容

  • 网络媒体的强势发展与传统媒体的生存机遇
  • 摘要:近几年,网络媒体迅速发展,受众群体数量迅速增加.网络媒体凭借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全球性.及时性.多媒体形式传播的优越性,获得了强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观念,拓展了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受众数量,增强了传播效果.本文研究了网络媒体强势发展带给传统媒体的冲击,以及传统媒体 ...

  • 自媒体冲击下的传统纸质媒体生存与应对发展
  • 摘 要:面对具备实时.高效.病毒传播等特点的微博类社会化媒体,人们将越来越多的时间消耗在微博上,这必然在蚕食着传统媒体的领地.然而,新媒体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纸质媒体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关键词:自媒体:微博:报纸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4 ...

  •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 传统纸媒如何生存
  •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 传统纸媒如何生存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一直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像杂志一样的传统媒体该如何应对传媒生态的改变呢? 面对互联网迅猛汹涌的信息传播势头,作为传统的纸质媒体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与困境,尤其是专业性很强的财经类 ...

  • 碎片化时代的传媒生存
  • 碎片化时代如何经营传媒?纸质媒体是否还会拥有未来?如果不能回答这两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那么,一家媒体无论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报刊,还是本世纪崛起的新型传媒,必定无法解决自身的生存课题,自然就更遑论发展了.这是细细品读强莹主编的<上海传媒发展报告(2012)>之后,并不轻松的强烈感受. 图书市 ...

  •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简介
  • 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简介 董广安,女,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青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传播学科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专家.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报纸系统新闻奖评委.河南省报纸质量综合测评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第四届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河南炎黄文 ...

  • 网络时代的时政期刊
  • 作者:李小平 出版广角 2000年10期 以"第四媒体"为主导的网络时代已经悄然来临.2000年伊始,以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两大公司的世纪性合并为突出标志,全球媒体业脱胎换骨的时机开始走向成熟.在这样的形势面前,作为周期上具有出版特征而内容上又具有新闻属性的时事政治类期刊,必将面临 ...

  • 新时代.新媒体.新校园
  • 新时代.新校园.新媒体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主席 张丽娜 尊敬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各位老师.黑龙江省各高校媒体代表: 受大会主办方委托,我代表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向此次黑龙江省高校校园媒体发展论坛做关于黑龙江校媒发展建设的报告. 一.加强团队合作 1.从校园媒体的自身认识谈加强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大学教 ...

  • 中国传媒大学2014[新闻传播史论]考试大纲
  •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新闻传播史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初试科目<新闻传播史论>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新闻史.新闻理论.广播电视史论.新媒体概论和传播学概论等五个知识领域. 新闻史考核内容包括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要求考生熟悉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整体脉络,熟 ...

  • 当代纸媒新闻的优势与发展方向
  • 摘  要:随着信息化发展速度的增快,各类新兴新闻传播媒介的出现,传统的纸媒受到极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群选择微博.微信等途径获取信息,相比较这些具备高效率的新闻传播途径,传统纸媒的地位逐步下滑,许多的报社杂志社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向没落,但是纸质媒体会消失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它有自己的优势以及发展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