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华南理工[人文素质修养]作业

提高应对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对策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推动着以网络为运作平台的新兴媒体迅速崛起, 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环境和传播方式, 其发展速度和社会影响力令传统媒体难以望其项背, 已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舆论阵地。有调查显示, 微信以57.1%的得票率成为大众获取新闻的第一媒体, 新媒体不仅人多势众, 影响力巨大, 其自由、开放的程度也是前所未有, 舆论关系人心相背, 是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企业竞争的重要资源, 面对当今新媒体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随意自由性大、难以管理的局面, 如何有效引导舆论、传递真相、凝聚力量是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

网络舆论作为网上意识形态的重要表现形式,已经渗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程度,大大小小的各类网络论坛数不胜数。几乎每条受网民关注的话题后面都有跟帖,热门新闻的跟帖甚至高达几百万条。由于网络传播的自由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使得各个层面的社会群体拥有了某种话语权,以往在传统新闻媒体上无法实现的个人表达自由和议论自由得到了空前的释放,无论是国内或国际发生的重大事件,任何人只要进入网络便可以畅所欲言,都可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成为议论的“集散地”,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种舆论力量。因此,如何来正确研究判断网络舆论,加强网上舆论引导,牢牢把握网络舆论主动权,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而又现实的课题。

互联网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因此,发端于网络上的舆论有着区别于传统舆论的自身特性。首先,表现在意见主体上自由而分散。目前,网站并不强求网民在发表意见时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和明确的身份认证,因此无论是谁,不管你有什么样的政治背景,信仰何种宗教文化,都可以在网上上发布信息、展开讨论、表达意见,而不必对所发布的信息和言论承担责任。其次,表现在传播渠道上多元而共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提高,网站提供给网民发表意见的渠道越来越多,论坛、BBS 、贴吧、新闻留言、博客、网络杂志等,网络舆论的传播不再是单一渠道的传播,而是多种渠道共生合力的新型业态。第三,表现在网络内容上散乱而复杂。互联网内容包罗万象,网络的自由性、网民的个性化给了各种文化类型、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准则、首先规范生存的空间,而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传统“把关人”作用削弱,网络舆论理智与非理智混杂,建设性与破坏性交织,话题五花八门但又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网络无界,言论有德。网络舆论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于推进我国的民主进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产生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成了敌对分子和别有用心者借题发挥、混淆视听、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重要手段。其积极方面体现在:一是网络舆论开辟了民众诉求的新通道。民意反映的集约性、普遍性、可视性在网络舆论得到最为显明的反应。与传统媒体舆论相比,网络舆论在真实、直接、及时反映民意方面更具有。各大网站的留言板、BBS 论坛成为表达民意、体现观点,形成网络舆论的重要场所。网民的留言被放大成一种观点后,经过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交互影响,马上会提升出代表民意的观点与呼声。二是网络舆论成为了社会监督的新手段。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从来没有像网络舆论这样明显。网络舆论在形成以后马上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力,并施加于决策和决策者。特别是在一些重大事件、与民众休戚相关的决策上,网民关注的越多,质疑的声音越大,越容易形成强有力的网上舆论压力。迫于这种压力,与事件相关的领导和部门不得不正视这种声音,并最终有效促使问题的解决。与此同时,由于广大网民的关注,也使得解决问题的各项流程更加透明化。三是网络舆论拓展了把握民意的新途径。对于以往依靠传统方式了解群众利益表达与访求的政府部

门而言,网络实现了官与民的”零距离“接触,建立了一种崭新的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的重要途径。因为网络传播为群众表达民意、参与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提供了新的舆论平台,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景象。而且越来越多的政府领导开始真正走进网络,就热门话题与网友互动聊天、平等交流,或开通博客,体察民情,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其消极方面体现在:一是情绪性发泄比较明显。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民展带来了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再加上社会风险的加大、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原有的价值体系受到强烈的冲击,人们的心理结构失衡,紧张、焦虑、困惑、不满等社会情绪浮动。由于公众对现实的不满增多,又缺乏适当的排解渠道,而网络开放性、虚拟性的技术特性则给情绪性舆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传播空间,于是得以在网络中大量传播。二是虚假性信息比较突出。网络中既有真实的信息,又有捉摸不定的网络谣言,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虚假信息在网络空间中迅速传播,经过网络的放大效应,其危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网络虚假信息丧失了网络舆论应有的信息功能,使公众难以辨别周围世界,容易引发社会动荡,不利于社会和谐。三是随意性言论比较普普遍。这是网络上随处可见的现象。网络的匿名性及隐藏性使网民对于他人的随意攻击和谩骂成为一种可能,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发布,更有赤裸裸的人身谩骂。而在很多论坛里,对于他人的不负责任的攻击也是屡见不鲜,这种攻击都是以骂人和损人为主,而不是以探讨问题、研究问题的心态来写文章,多是极端的人身污蔑与攻击,随意性特征最为明显。

网络有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应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下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才能在加强网络信息服务中理顺公众情绪,在同人民群众的网络互动中形成社会共识,在强化网络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中体现正确导向。

一是建立网上舆情研判机制。网上舆论热点的出现是有规律的,也是能够预测和把握的。凡是网上出现热点敏感问题,首先是有突发事件发生,然后由媒体介入,才有了网络的放大和二次传播。因此,建立健全网上舆情的搜集、报送、分析研判机制很有必要,这样才能确保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网络舆情汇集报送分析工作,为领导和部门第一时间掌握民情、果断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应该及时防范和杜绝一些网络炒作事件,强化对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

二是提升网络舆论回应能力。政府上网是政府参与网络舆论、提升回应力的最好形式。网上反映的往往是人民群众迫切关心的问题,应该及时予以回应,满足群众的知情权。政府上网,设立网上发言人,可以了解民情动向,发布行政政策,征求网民意见,鼓励网民献计献策。同时,还可以就重大事件、重要决策、重点项目举行网上在线发布活动,为网民解疑释惑,接受网民咨询。本着问计于民、借力于民、置身于民的原则,定期举办网络视频直播节目,主动设置议题,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针对网民关心的问题及时地给予回应,逐步引导网上舆论朝着客观、理性、成熟的方向发展。

三是培养网络论坛”意见领袖”。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意见领袖”的作用不可忽视,他们对网络传媒的忠诚度和接触量远远高于一般人。现在许多知名的网站和论坛都培养了大量的意见领袖,他们根据网站或论坛的开版宗旨确立并保持该版的主题和风格,及时删除与该版内容无关或违反网站有关规定的议论,并经常发表与该版内容相关的文章,回答其他网民提出的问题。而网站则将他们权威的、有的议论置于网站的突出位置,来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引导主流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他们实际上已经成为网络媒体舆论引导的一支主力军。因此我们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对网上“意见领袖”的引导,把他们积极组织起来,加大政策激励,加强信息发布和引导工作中的协议,确保信息的畅通,使这些“意见领袖”成为网络舆论引导的有效补充。

四是借助传统媒体放大引导。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是网络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所在。应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舆论主导地位,使网络舆论能够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

体加以概括和集中报道,对其舆论导向进行必要控制,端正网络舆论的发展方向,这样做不仅能正确的引导好舆论,同时还可以产生网络舆论迅速“放大”的效果。

五是改进网络舆论把关方式。从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来看,网络传播处处布满了“把关人”,如网络记者、网络编辑、网站论坛的管理者等等。但是基于媒体的新特点,“把关人”引导网络舆论的方式需要进一点改进,要从过去的“严把关”转变为现在的“巧指路”,从过去决定人们“看什么”到现在教人们“怎么看”,从过去以“堵”为主,即把守好进入网络媒体的“入口”,对错误的舆论采取堵塞和封杀的方式,到现在的以“导”为主,即立足于平等对话和协商,与网民进行互动的心灵交流,在充分尊重人们言论自由、允许各种不同观点和意见发表的同时进行积极的疏导。只有这样才符合网络媒体的特点,才能更有效的“把好关”,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六是大力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要加大控制网络舆论的力度、网站立法的强度,制定关于散布不良言论惩戒措施,对网络舆论引导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进行法律惩治,培养一批网络执法人员。同时,坚持政府监督、行业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督促网站规范办网,加强自我约束,落实社会责任。加强网络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相关法规建设,强化行业自律,认真履行职能,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强化网络舆论引导的效果。加强网络首先文明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建立健全网络道德规范,引导网络从业人员和广大网民增加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自觉抵制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风,真正使互联网成为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

提高应对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对策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推动着以网络为运作平台的新兴媒体迅速崛起, 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环境和传播方式, 其发展速度和社会影响力令传统媒体难以望其项背, 已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舆论阵地。有调查显示, 微信以57.1%的得票率成为大众获取新闻的第一媒体, 新媒体不仅人多势众, 影响力巨大, 其自由、开放的程度也是前所未有, 舆论关系人心相背, 是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企业竞争的重要资源, 面对当今新媒体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随意自由性大、难以管理的局面, 如何有效引导舆论、传递真相、凝聚力量是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

网络舆论作为网上意识形态的重要表现形式,已经渗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程度,大大小小的各类网络论坛数不胜数。几乎每条受网民关注的话题后面都有跟帖,热门新闻的跟帖甚至高达几百万条。由于网络传播的自由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使得各个层面的社会群体拥有了某种话语权,以往在传统新闻媒体上无法实现的个人表达自由和议论自由得到了空前的释放,无论是国内或国际发生的重大事件,任何人只要进入网络便可以畅所欲言,都可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成为议论的“集散地”,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种舆论力量。因此,如何来正确研究判断网络舆论,加强网上舆论引导,牢牢把握网络舆论主动权,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而又现实的课题。

互联网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因此,发端于网络上的舆论有着区别于传统舆论的自身特性。首先,表现在意见主体上自由而分散。目前,网站并不强求网民在发表意见时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和明确的身份认证,因此无论是谁,不管你有什么样的政治背景,信仰何种宗教文化,都可以在网上上发布信息、展开讨论、表达意见,而不必对所发布的信息和言论承担责任。其次,表现在传播渠道上多元而共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提高,网站提供给网民发表意见的渠道越来越多,论坛、BBS 、贴吧、新闻留言、博客、网络杂志等,网络舆论的传播不再是单一渠道的传播,而是多种渠道共生合力的新型业态。第三,表现在网络内容上散乱而复杂。互联网内容包罗万象,网络的自由性、网民的个性化给了各种文化类型、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准则、首先规范生存的空间,而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传统“把关人”作用削弱,网络舆论理智与非理智混杂,建设性与破坏性交织,话题五花八门但又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网络无界,言论有德。网络舆论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于推进我国的民主进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产生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成了敌对分子和别有用心者借题发挥、混淆视听、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重要手段。其积极方面体现在:一是网络舆论开辟了民众诉求的新通道。民意反映的集约性、普遍性、可视性在网络舆论得到最为显明的反应。与传统媒体舆论相比,网络舆论在真实、直接、及时反映民意方面更具有。各大网站的留言板、BBS 论坛成为表达民意、体现观点,形成网络舆论的重要场所。网民的留言被放大成一种观点后,经过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交互影响,马上会提升出代表民意的观点与呼声。二是网络舆论成为了社会监督的新手段。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从来没有像网络舆论这样明显。网络舆论在形成以后马上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力,并施加于决策和决策者。特别是在一些重大事件、与民众休戚相关的决策上,网民关注的越多,质疑的声音越大,越容易形成强有力的网上舆论压力。迫于这种压力,与事件相关的领导和部门不得不正视这种声音,并最终有效促使问题的解决。与此同时,由于广大网民的关注,也使得解决问题的各项流程更加透明化。三是网络舆论拓展了把握民意的新途径。对于以往依靠传统方式了解群众利益表达与访求的政府部

门而言,网络实现了官与民的”零距离“接触,建立了一种崭新的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的重要途径。因为网络传播为群众表达民意、参与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提供了新的舆论平台,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景象。而且越来越多的政府领导开始真正走进网络,就热门话题与网友互动聊天、平等交流,或开通博客,体察民情,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其消极方面体现在:一是情绪性发泄比较明显。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民展带来了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再加上社会风险的加大、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原有的价值体系受到强烈的冲击,人们的心理结构失衡,紧张、焦虑、困惑、不满等社会情绪浮动。由于公众对现实的不满增多,又缺乏适当的排解渠道,而网络开放性、虚拟性的技术特性则给情绪性舆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传播空间,于是得以在网络中大量传播。二是虚假性信息比较突出。网络中既有真实的信息,又有捉摸不定的网络谣言,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虚假信息在网络空间中迅速传播,经过网络的放大效应,其危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网络虚假信息丧失了网络舆论应有的信息功能,使公众难以辨别周围世界,容易引发社会动荡,不利于社会和谐。三是随意性言论比较普普遍。这是网络上随处可见的现象。网络的匿名性及隐藏性使网民对于他人的随意攻击和谩骂成为一种可能,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发布,更有赤裸裸的人身谩骂。而在很多论坛里,对于他人的不负责任的攻击也是屡见不鲜,这种攻击都是以骂人和损人为主,而不是以探讨问题、研究问题的心态来写文章,多是极端的人身污蔑与攻击,随意性特征最为明显。

网络有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应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下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才能在加强网络信息服务中理顺公众情绪,在同人民群众的网络互动中形成社会共识,在强化网络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中体现正确导向。

一是建立网上舆情研判机制。网上舆论热点的出现是有规律的,也是能够预测和把握的。凡是网上出现热点敏感问题,首先是有突发事件发生,然后由媒体介入,才有了网络的放大和二次传播。因此,建立健全网上舆情的搜集、报送、分析研判机制很有必要,这样才能确保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网络舆情汇集报送分析工作,为领导和部门第一时间掌握民情、果断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应该及时防范和杜绝一些网络炒作事件,强化对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

二是提升网络舆论回应能力。政府上网是政府参与网络舆论、提升回应力的最好形式。网上反映的往往是人民群众迫切关心的问题,应该及时予以回应,满足群众的知情权。政府上网,设立网上发言人,可以了解民情动向,发布行政政策,征求网民意见,鼓励网民献计献策。同时,还可以就重大事件、重要决策、重点项目举行网上在线发布活动,为网民解疑释惑,接受网民咨询。本着问计于民、借力于民、置身于民的原则,定期举办网络视频直播节目,主动设置议题,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针对网民关心的问题及时地给予回应,逐步引导网上舆论朝着客观、理性、成熟的方向发展。

三是培养网络论坛”意见领袖”。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意见领袖”的作用不可忽视,他们对网络传媒的忠诚度和接触量远远高于一般人。现在许多知名的网站和论坛都培养了大量的意见领袖,他们根据网站或论坛的开版宗旨确立并保持该版的主题和风格,及时删除与该版内容无关或违反网站有关规定的议论,并经常发表与该版内容相关的文章,回答其他网民提出的问题。而网站则将他们权威的、有的议论置于网站的突出位置,来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引导主流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他们实际上已经成为网络媒体舆论引导的一支主力军。因此我们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对网上“意见领袖”的引导,把他们积极组织起来,加大政策激励,加强信息发布和引导工作中的协议,确保信息的畅通,使这些“意见领袖”成为网络舆论引导的有效补充。

四是借助传统媒体放大引导。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是网络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所在。应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舆论主导地位,使网络舆论能够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

体加以概括和集中报道,对其舆论导向进行必要控制,端正网络舆论的发展方向,这样做不仅能正确的引导好舆论,同时还可以产生网络舆论迅速“放大”的效果。

五是改进网络舆论把关方式。从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来看,网络传播处处布满了“把关人”,如网络记者、网络编辑、网站论坛的管理者等等。但是基于媒体的新特点,“把关人”引导网络舆论的方式需要进一点改进,要从过去的“严把关”转变为现在的“巧指路”,从过去决定人们“看什么”到现在教人们“怎么看”,从过去以“堵”为主,即把守好进入网络媒体的“入口”,对错误的舆论采取堵塞和封杀的方式,到现在的以“导”为主,即立足于平等对话和协商,与网民进行互动的心灵交流,在充分尊重人们言论自由、允许各种不同观点和意见发表的同时进行积极的疏导。只有这样才符合网络媒体的特点,才能更有效的“把好关”,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六是大力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要加大控制网络舆论的力度、网站立法的强度,制定关于散布不良言论惩戒措施,对网络舆论引导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进行法律惩治,培养一批网络执法人员。同时,坚持政府监督、行业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督促网站规范办网,加强自我约束,落实社会责任。加强网络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相关法规建设,强化行业自律,认真履行职能,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强化网络舆论引导的效果。加强网络首先文明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建立健全网络道德规范,引导网络从业人员和广大网民增加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自觉抵制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风,真正使互联网成为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


相关内容

  • 华南理工大学选修课选课通知
  • 选修课选课通知,有兴趣的同学就选,成绩不及格会记录在 成绩单上的. 关于加强本科生选修课管理的若干规定 选修课(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重要补充,旨在启发思维.拓宽知识面.提高素质.加强修养.为进一步提高选修课的教学质量,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依据<华南理工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 ...

  • 华南理工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作业(2016)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作业(总分100分)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第一题:选择题(30分) 1. 在工程上,岩石是按什么进行分类( D ). A. 成因和风化程度C. 成因B. 坚固性和成因D. 坚固性和风化程度 2. 土体具有压缩性的主要原因是( B ) . A .主要是由土颗粒的压缩引起的 ...

  • 中国本科哪家强?2016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出炉!
  • 高考结束后,考生和家长们开始准备填报志愿,那么哪些学校专业性最强?家门口的那个大学最厉害的专业是哪科呢? 2016年6月14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公布了2016年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2016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是针对中国大学本科专业的综合实力.办学水 ...

  • 2011广东招聘
  • 2011年广东校园招聘宣讲会大全,包括时间.地点.企业,童...分享 首次分享者:大牙 已被分享30次 评论(0) 复制链接 分享 转载 举报 2011.09.20(周二)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逸夫人文馆报告厅 德州仪器 19:00 德州仪器校园招聘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南校区A4-204报告厅 百 ...

  • 2016年广东省大学排行榜
  • 广东省经济发达,能在广东读书也是很多高三学子的理想之地,对于2016年广东省的大学排名想必大家也是非常关心的!为此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6年广东省各大高校的最新排名情况!哪些高校的综合实力更强呢?一起看看吧! 2016广东省最佳大学排行榜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城市 全国排名 分类排名 20 ...

  • 关于华南理工大学全日制本科生通选课学分要求说明
  • 关于华南理工大学全日制本科生通选课学分要求说明 一.2005级.2006级.2007级通选课学分要求 1.北校区各学院学生通选课学分要求按<关于修订2005级本科综合培养计划的通知>(华南工教[2005]031号)执行,即: (1)理工科专业学生至少修读10个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 ...

  • 华南理工大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校历
  • 华南理工大学 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校历 日 期 周 次 星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1 7 8 9 10 11 12 13 年 月 9月 2 14 15 16 17 18 19 20 2015 年 10 月 3 21 22 23 24 25 26 27 ...

  • 建筑学专业对数学要求并不是很高
  • 建筑学专业排名 第一档(三博全): 1.东南大学 2.清华大学 3.天津大学 4.同济大学 5.华南理工大学 6.哈尔滨工业大学 7.重庆大学 8.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老八校) 国家重点学科分布: 建筑历史与理论 东南大学 第二档(有一个博士点或三硕全 9.华中科技大学 10.浙江大学 11.湖南大学 ...

  • 优秀共青团员申请书2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2013-2014学年度"优秀共青团员"申报表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优秀共青团员先进总结 尊敬的团组织: 我是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汽车工程学院2011级车辆工程专业***班的学生***,我现向团组织申请成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