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课堂教学反思

近日,有幸和工大附中的周老师一起同上《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的异构课。在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想法。

一、选课题    因为最近正好听了优秀老师准备的公开课,于是考虑,如果是我,我将如何处理这节课。正好本区安排研讨课,对同课异构进行研讨,哪种教学模式更适合该内容的教学,于是选了该课题

二、确定教学目标   定下课题后,我首先仔细研究课标的相关内容和要求,然后阅读教材,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确定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等。

三、查资料    在确定目标后,我查阅各种资料,包括配套的纸质和电子教学参考资料,反复研究多套他人和本人以前的教学设计,确定教学思路。

四、撰写教学设计

在学情分析这一块,我重视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学生生活的实际结合,强调“科学源于生活”的观点,激起学生的学习信心,强调思想情感教育在生物学中的渗透。

在教学准备这一环节上,因为是给外校学生上课,对学生课前准备的布置是由其课任老师提出,我主要进行的是老师准备的这一块。

关于教学环节的设计,我进行了无数次的设想和修改。因为考虑到在外校上课,所以,我将课堂学生实验实施的环节省略,留给学生课后由其课任老师指导执行,把第二课时的内容提到本课时上,所以容量较大。但考虑的学生思维已经启动,所以就一气呵成,将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列举完,课时紧张在所难免。

关于教学流程部分。

首先是导入部分。为了节省时间,在进行语言描述情境后直接导入。同时也考虑到后面的视频和画面较多,所以导入简单化处理。而动物行为的概念比较抽象,特别是动物状态的变化学生难以理解,所以用画面展示,罗列了多种动物的行为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为后面的学习奠定感性基础。

第二,这节课的重点是列举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这部分的教学,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为了生存、繁殖,对环境作出适当的反应而出现各种行为,因此,按照教材处理,先探究身边的小生命蚂蚁的最常见的觅食活动开始。但由于重点是列举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因此我只是根据课件上设置的蚂蚁搬食物的情境指导学生试着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然后播放事先录好的学生实验活动片,引导学生得出:饥饿的蚂蚁有觅食行为;播放图片归纳觅食行为的概念,再引导学生列举其他动物常见的觅食行为。

在学生列举动物的各种觅食行为后,说明在复杂多样的环境中,不仅要觅食,还要有很多类型的行为来应对环境。通过设问:你们还知道动物有哪些常见的行为类型?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填写在教材P61的表格中,然后请个别组列举。在学生列举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指出根据动物行为的意义界定各种动物行为的名称及概念。

最后,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展示课件上的画面,指导学生判断画面上动物正在进行的行为类型,检查教学效果;布置学生思考动物的这些常见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引导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在三维目标的实现上。通过画面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验设计、研讨交流并完善方案,注意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列举动物行为之前,播放图片归纳觅食行为的概念,再引导学生列举其他动物常见的觅食行为。从而激起学生展示自己在生活中获取的知识、帮助他们明白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源自课堂和课本,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及生活中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达到“学习即生活”“生活亦学习”的境界。

在学生列举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指出根据动物行为的意义界定各种动物行为的名称及概念,培养他们提炼科学知识的能力;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保护动物、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意识强化;在列举节律行为时,老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节律”的灌输,指导学生特别要在青春发育期遵循自身的节律性,白天努力、少做“夜猫子”,以保证健康成长(由于内容很多,也就不在“生物钟”知识点上纠缠,只是点到即止);在归纳社群行为特点时,强调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的职责,因此做好自己的事,就是我们对社会的贡献,才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

重视课件设计。课件是很好地教学工具,它不仅能直观形象地展示抽象的科学知识,也能因为精彩的画面和实际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理解知识,展示一些实际教学过程中难以让学生亲自体验、参与的活动等。但如果运用不当,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起到负面影响。因此,课件的设计,我也非常重视。既要画面引人,又要能恰当地表达教学意图还要把教学的重要内容突出出来。因此,我首先构思好版块,然后上网搜集资料,从众多的资料中筛选最合适的;搜寻配套视频,用数码相机拍摄编辑找不到的现成资料。就是画面的是否形象,我要动了很多脑筋、搜了很多图片,才得到这些可能既是学生喜欢的、又不引起学生太多遐想的画面。

近日,有幸和工大附中的周老师一起同上《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的异构课。在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想法。

一、选课题    因为最近正好听了优秀老师准备的公开课,于是考虑,如果是我,我将如何处理这节课。正好本区安排研讨课,对同课异构进行研讨,哪种教学模式更适合该内容的教学,于是选了该课题

二、确定教学目标   定下课题后,我首先仔细研究课标的相关内容和要求,然后阅读教材,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确定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等。

三、查资料    在确定目标后,我查阅各种资料,包括配套的纸质和电子教学参考资料,反复研究多套他人和本人以前的教学设计,确定教学思路。

四、撰写教学设计

在学情分析这一块,我重视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学生生活的实际结合,强调“科学源于生活”的观点,激起学生的学习信心,强调思想情感教育在生物学中的渗透。

在教学准备这一环节上,因为是给外校学生上课,对学生课前准备的布置是由其课任老师提出,我主要进行的是老师准备的这一块。

关于教学环节的设计,我进行了无数次的设想和修改。因为考虑到在外校上课,所以,我将课堂学生实验实施的环节省略,留给学生课后由其课任老师指导执行,把第二课时的内容提到本课时上,所以容量较大。但考虑的学生思维已经启动,所以就一气呵成,将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列举完,课时紧张在所难免。

关于教学流程部分。

首先是导入部分。为了节省时间,在进行语言描述情境后直接导入。同时也考虑到后面的视频和画面较多,所以导入简单化处理。而动物行为的概念比较抽象,特别是动物状态的变化学生难以理解,所以用画面展示,罗列了多种动物的行为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为后面的学习奠定感性基础。

第二,这节课的重点是列举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这部分的教学,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为了生存、繁殖,对环境作出适当的反应而出现各种行为,因此,按照教材处理,先探究身边的小生命蚂蚁的最常见的觅食活动开始。但由于重点是列举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因此我只是根据课件上设置的蚂蚁搬食物的情境指导学生试着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然后播放事先录好的学生实验活动片,引导学生得出:饥饿的蚂蚁有觅食行为;播放图片归纳觅食行为的概念,再引导学生列举其他动物常见的觅食行为。

在学生列举动物的各种觅食行为后,说明在复杂多样的环境中,不仅要觅食,还要有很多类型的行为来应对环境。通过设问:你们还知道动物有哪些常见的行为类型?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填写在教材P61的表格中,然后请个别组列举。在学生列举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指出根据动物行为的意义界定各种动物行为的名称及概念。

最后,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展示课件上的画面,指导学生判断画面上动物正在进行的行为类型,检查教学效果;布置学生思考动物的这些常见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引导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在三维目标的实现上。通过画面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验设计、研讨交流并完善方案,注意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列举动物行为之前,播放图片归纳觅食行为的概念,再引导学生列举其他动物常见的觅食行为。从而激起学生展示自己在生活中获取的知识、帮助他们明白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源自课堂和课本,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及生活中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达到“学习即生活”“生活亦学习”的境界。

在学生列举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指出根据动物行为的意义界定各种动物行为的名称及概念,培养他们提炼科学知识的能力;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保护动物、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意识强化;在列举节律行为时,老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节律”的灌输,指导学生特别要在青春发育期遵循自身的节律性,白天努力、少做“夜猫子”,以保证健康成长(由于内容很多,也就不在“生物钟”知识点上纠缠,只是点到即止);在归纳社群行为特点时,强调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的职责,因此做好自己的事,就是我们对社会的贡献,才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

重视课件设计。课件是很好地教学工具,它不仅能直观形象地展示抽象的科学知识,也能因为精彩的画面和实际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理解知识,展示一些实际教学过程中难以让学生亲自体验、参与的活动等。但如果运用不当,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起到负面影响。因此,课件的设计,我也非常重视。既要画面引人,又要能恰当地表达教学意图还要把教学的重要内容突出出来。因此,我首先构思好版块,然后上网搜集资料,从众多的资料中筛选最合适的;搜寻配套视频,用数码相机拍摄编辑找不到的现成资料。就是画面的是否形象,我要动了很多脑筋、搜了很多图片,才得到这些可能既是学生喜欢的、又不引起学生太多遐想的画面。


相关内容

  •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1
  • §课题: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1)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讲课人: 刘晓军 教学目的 1.知识 (1)举例说明动物的多种行为: (2)举例说明动物行为对其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2.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各种 ...

  •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2
  • §课题: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2)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讲课人: 刘晓军 教学目的 1.知识 (1)举例说明动物的多种行为: (2)举例说明动物行为对其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2.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各种 ...

  • 动物的行为教案)
  • <动物的行为>教案 一.教案背景: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的领域,动物的行为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密切联系,在自然界中的动物每时每刻都要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为了突出动物生存和发展的关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对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有浓 ...

  • 三年级下学期环境教育教案
  • 三年级下学期环境教育教案 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了一.二年级所开设课程的知识,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个别学生环保意识较差,学习兴趣不浓,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他们滞后的原因. 二.全学年教学目标 ...

  • 精神生成_知识教学的深度追求
  • <教学与管理>!""#年!月!"日 精 教 义为前提. 神生成:知识教学的深度追求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杨光海 杨红霞 !%人的存在是一种精神性存在 人的生命是一种双重生命.人有"双重生命":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人的存在也具有双重性: ...

  • 心理学大纲
  •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习与教学的五要素和三过程 五要素 :学生- 学习 ...

  • [空中飞行的动物--昆虫]教学反思
  • <空中飞行的动物--昆虫>教学反思 通过对<空中飞行的动物--昆虫>这节课的讲解,有成功之处,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优点 1. 这节课注重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去完成探究活动.首先布置学生课前去观察探究, 保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一步探究昆虫适于飞行生活结构特点.然后在课堂上引 ...

  • 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共5篇
  • 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一: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 习作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本次习作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练习编动物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学生都爱听童话,爱看童话.童话故事打破了日常生活的局限 ...

  • 教育心理学电子题库
  • 第一讲教师职业心理的发展 一.填空题 1.教室职业生涯发展的三个阶段是: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发展关注阶段. 2.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有:外职业生涯目标 和 内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3.专家型教师成长的规律有:系统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观摩.从事科学研究.自觉教学反思. 4."高原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