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 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位论文标准
一、制定依据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二、制订原则
1、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英语教育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要有明确的英语教师职业背景,具有英语教育实际应用价值。
2、专业学位论文应反映英语教育专业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三、论文总体安排要求
1、开题
第2学期期末,即6月底至7月初开题答辩。
2、论文撰写和答辩
论文撰写开始时间为9月,2月底完成初稿;3月修改;4月上旬提交定稿。5月中下旬论文答辩。
四、论文标准
1、硕士学位论文格式指南(见附录)
2、论文类型
可以选择偏学术类的论文模式,如:教学课题研究。
建议选择偏实践类形式的学位论文模式,包括1)教学实验;2)行动研究;3)调查研究;4)课程实践模式探讨;5)个案研究;6)教材分析或开发;7)学案设计;8)课件或学习平台设计;9)语言教学测试与评估;10)教学观察。
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位硕士论文模式建议:
1. 教学实验:
a) 应当有稳定的教学时间保证和相应的教学条件,一般要有不少于5周的连续教学时间; b) 教学实验可以是完整课堂教学实验,也可以是课程的某个知识模块(英语的语音、语法、词汇、语义知识)与技能模块(听、说、读、写技能)
c) 教学实验应该体现现阶段与学科教学发展相一致的创新教学模式或者是针对特定群体的学习问题而设立的教学实验
d) 实施完成后应该有对方学校指导老师、同行和教学班级学生的反馈信息记录,不能只是流水帐式的过程记录。
2. 行动研究:
a) 应当有稳定的教学时间保证和相应的教学条件,一般要有不少于6周的连续教学时间; b) 选题源于教学中感兴趣的问题,或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或教学中存在但难以界定的问题; c) 行动研究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初步调查→重新确认问题→行动方案设计→实施计划→重新调整计划→搜集数据→教学反思→写出报告
d) 行动研究方法包括:教学日志、课堂教学观察、问卷、访谈、文件信息分析等。
3. 调查研究:
a) 指对于外语教学现状或者外语教学某个层面的状况调查与分析,必须体现学科特点,不
能是那种笼统的师资调查、学生成绩调查、学生家庭背景调查;
b) 调查范围包括:课程设立与执行方案、课程教学实施过程、课程教学评估、课程资源特
点、社会需求对课程教学的影响、政策导向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c) 调研报告最终不是一堆材料的简单罗列,而是具有充分描述、梳理和分析,并提出建议
的报告;
4. 课程实践模式:
a) 外语课程教学已有的模式评价(语法翻译法、直接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合作学
习等等),评价教学实践模式重在对现有的实践进行反思;
b) 尝试创立新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应该有一定的实践检验条件和检验记录;
c) 课程教学模式研究的论文最终要有对该教学模式的客观分析和使用对象和所在学校的
鉴定意见;
d) 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势和欠缺的分析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教育、心理、语言学科的相关
思想支撑,不能成为简单的报告和自我欣赏式的评价;
5. 个案研究:
a) 指语言教学案例描述与分析;
b) 案例范围包括:某个教师完整的教学过程(一个学期)、某个班级完整的学习过程(一
个学期)、某个选定的群体的语言学习经历、某个个体(出色的语言学习者或问题突出的学习者)案例、某个教学模块(听力、词汇教学模块等)执行案例的特点;
c) 个案研究的论文要有完整的案例描述和第一手记录资料(视频或日志),有客观的分析
和结论;
d) 单独的学生在单独的课堂上的表现不适合作为学位论文的选材(如某个学生在某节课上
的表现,某个学生某次考试的失败分析等)
6. 教材分析或开发:
a) 对现阶段使用的教材作多层面的描述和分析(如语言材料的来源、风格、体式、语篇构
造、编排、切分处理、教学模块的对应设计、练习设计、活动设计建议等方面) b) 教材的认知难度、语言典型程度、文化信息量分析
c) 教材实施效果分析(教师与学生对教材的认可度研究)
d) 教材配套资源分析
e) 教材语言类型与学生掌握后运用状况对比分析(该条目符合本学科的重点课题:语言输
入与产出的关联性)
7. 学案设计:
a) 教材和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对学习者的要求与设计思路的对应性;
b) 学案的使用时间和内容分解方案;
c) 学案对教材的补充与优化作用分析;
d) 学案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能的促进作用分析(本学科最近新课题:the effect of
learne’s worksheet on the route and rate of L2 learning
e) 学案设计要保证一定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至少要有一个完整的教学使用周期(5周,
考虑到学生实习时的有效时间暂定5周。)
8.
a)
b)
c)
d)
e)
f)
9.
a)
b)
c)
d)
e)
f)
g)
10.
a)
b)
c)
d)
e)
f) 课件或学习平台设计: 课件/平台的课程使用范围、时间和对象 课件/平台的设计理念 课件/平台的更新与管理模式 需要说明课件/平台对教与学的促进作用 未直接使用的课件/平台要有详细的步骤说明和分析 直接使用过的课件/平台要有用户单位或使用者的反馈意见 语言教学测试与评估: 对现有的测试模式进行信度与效度评估 不推荐作静态的测试模式评估 建议对不同测试模式与评估进行对比 建议设立更有针对性的测试模式和评估指标体系 试卷表面内容的简单描述不能成为研究内容 如果有考生的局部或小群体得分数据,建议用定量手段进行分析 要防止把得分简单地看成教学成效的指标或学生进步的指标 教学观察: 观察主要是课堂事件观察 教师行动和教师话语是课堂观察的主要对象 学生的课堂表现也是课堂观察的重要素材 观察要有详细的条目、项目和相应的描述 观察结果要有客观描述和分析结论 观察对象的总有效时间不能低于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和教学周期(一个教学单元的完整
过程,一门课程或者模块的完整过程),单独一堂课不适合作为观察内容;
g) 教学观察和记录要征得所在学校的当事者同意,且不能影响被观察对象的自尊,观察结
果一律不向第三方公布,不作任何与论文研究无关之用。
五、论文模式模板
1、教学课题研究模板
I. Introduction 10%
II. Literature Review 5 -10%
III. Methodology 15-20%
IV. Discussion 50-60%
V. Conclusion 10-15%
一、引言(要简明扼要)
1.提出研究的问题
2.介绍研究的背景
3.指出研究的目的
4.说明研究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综述
1. 研究现状述评(就此课题,国内外有哪些人做了哪些研究? )
2. 研究理论基础
3.研究重点
4. 研究难点
5. 创新之处
三、课题研究方法
1. 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
2.仪器设备的应用
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
4.操作程序与方法
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
6.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
四、研究结果及其讨论(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一、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
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如图、表)
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
3.分析结果
4. 讨论
五、结论(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逻辑性强)
1. 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2. 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 本研究成果的价值
4. 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5.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2、 行动研究报告
模板(1)
Proposal 课题的提出
Procedures 研究步骤和过程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 实施过程和实际效果
Data analysis 数据分析
Reflections and implications 反思与启示
模板(2)
I Introduction 10 %
Introducing the topic
Background
Purpose(s): restating or innovation
II Theoretical Background 10%
III Methodology (Action research cycle) 20-30%
Participants
Problems and Hypothesis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Problems identified
Planning action
Implementation of plan
Plan revision and further actions
Evaluation
IV Reporting and reflections
V Conclusion
3、调研报告
模版(1)
Introduction
Methods and Material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模版(2) 40-50% 10%
Outline of a Survey / an Empirical Study Repor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and Purpose
'Background’
To introduce the topic of the project
To note any information already available
To explain why you are interested in the project
To state the purpose of the project
Chapter 2 The Hypothesis or Question
To state your hypothesis or question explicitly
To explain how you derived that hypothesis
To explain how it connects to previous research
Chapter 3 Materials and Methods
To list the materials you used in your project
To describe the procedure that you used to perform the project
To clarify why you performed your study in that particular way
If you have a photo or diagram of your project, this is a good place to include it.
Chapter 4 Data and Results
Data and Results are not the same thing.
Data refers to the actual numbers or other information you obtained in your project. Data can be presented in tables or charts, if appropriate.
The Results section is where the data is manipulated or the hypothesis is tested. Sometimes the analysis will yield tables, graphs, or charts, too.
Chapter 5 Conclusion
The Conclusion focuses on the Hypothesis or Question as it compares to the Data and Results.
What was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Was the hypothesis supported (keep in mind a hypothesis cannot be proved, only disproved)?
What did you find out from the experiment?
Answer these questions first.
Then, depending on your answers, you may wish to explain ways in which the project might be improved or introduce new questions that have come up as a result of the project.
This section is judged not only by what you were able to conclude, but also by your recognition of areas where you could not draw valid conclusions based on your data.
To consider whether the data you obtained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o explore the implications of your finding
To judge the potential limitations of your experimental design
4、案例分析模板
I. Introduction 10 %
II. Theoretical Background 5 -10%
III. Methodology 15-20%
IV. Discussion 50-60%
V. Conclusion 10-15%
案例研究的框架:
1. 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2. 与此问题直接相关的研究背景是什么?
3. 同类问题业已研究的发现、结论、不足是什么?
4. (你)所设立的研究目的是什么?--
a) 重复证明?重复讨论?
基于他人的不足?
b) 旨在有所发现?
5. 案例的范围是什么?
a) 一个人?一群人?
b) 一个现象?一连串同类现象?
c) 一组典型事例?
d) 一系列特征?
e) 一个比较完整的过程?
f) 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实验?
6. 案例描写与分析的合适术语,防止简单的个人经验总结或者某些现象的表面表述;
7. 案例分析的深层次问题与相关因素;
8. 研究者如何获取案例表现出来的特征?--
a) 受试的自我报告(口头报告或者个人日记)?
b) 常规观察记录?观察手段是什么?观察周期有多长?
c) 是否进行测试?测试的依据是什么?测试结果怎样?测试结果如何评价?
案例研究的主要目的有:
1. 事实描述
2. 过程评价
3. 原因及因素分析
4. 个体变异分析
5. 教学干预效果评价
6. 对教学干预提供依据
六、建议论文研究话题
1、外语教学软件的使用评价(如Rosetta Stone等)
2、基础英语教育资源网站建设、使用和评价
3、英语学习者话语分析
4、英语教师案例分析
5、校本教学电子资源建设
6、互动式电子白板教学研究
7、优质课案例对比、综合分析
8、教师同课异构观察与分析
9、基础英语测试资源建设、使用、评价
10、学期教学包设计
11、歌曲、游戏、词典教学案例设计
12、英语基础教育试卷分析
13、安徽省高考英语口试调研报告(或某地区)
14、课堂话语分析
15、英语作业设计
16、课标历史发展研究
17、安徽省三套高中英语教材的对比研究
18、中学英语教师反思活动和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
19、中学英语阅读推荐书目研究
20、中学英语电影教学设计
21、中学英语教研组活动研究
22、观察课堂内师生互动
23、教师的教学方法
24、学生的学法
25、学生的课外学习内容和方法
26、课堂评估方法
27、试卷分析
28、作业布置和评阅
29、学生非智力因素如态度、兴趣、动机等的调查
30、学生学习风格调查
31、教师教学风格调查
32、学生的学习困难调查
33、教师教学困难调查
.。。。。。。。
安徽师范大学 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位论文标准
一、制定依据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二、制订原则
1、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英语教育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要有明确的英语教师职业背景,具有英语教育实际应用价值。
2、专业学位论文应反映英语教育专业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三、论文总体安排要求
1、开题
第2学期期末,即6月底至7月初开题答辩。
2、论文撰写和答辩
论文撰写开始时间为9月,2月底完成初稿;3月修改;4月上旬提交定稿。5月中下旬论文答辩。
四、论文标准
1、硕士学位论文格式指南(见附录)
2、论文类型
可以选择偏学术类的论文模式,如:教学课题研究。
建议选择偏实践类形式的学位论文模式,包括1)教学实验;2)行动研究;3)调查研究;4)课程实践模式探讨;5)个案研究;6)教材分析或开发;7)学案设计;8)课件或学习平台设计;9)语言教学测试与评估;10)教学观察。
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位硕士论文模式建议:
1. 教学实验:
a) 应当有稳定的教学时间保证和相应的教学条件,一般要有不少于5周的连续教学时间; b) 教学实验可以是完整课堂教学实验,也可以是课程的某个知识模块(英语的语音、语法、词汇、语义知识)与技能模块(听、说、读、写技能)
c) 教学实验应该体现现阶段与学科教学发展相一致的创新教学模式或者是针对特定群体的学习问题而设立的教学实验
d) 实施完成后应该有对方学校指导老师、同行和教学班级学生的反馈信息记录,不能只是流水帐式的过程记录。
2. 行动研究:
a) 应当有稳定的教学时间保证和相应的教学条件,一般要有不少于6周的连续教学时间; b) 选题源于教学中感兴趣的问题,或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或教学中存在但难以界定的问题; c) 行动研究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初步调查→重新确认问题→行动方案设计→实施计划→重新调整计划→搜集数据→教学反思→写出报告
d) 行动研究方法包括:教学日志、课堂教学观察、问卷、访谈、文件信息分析等。
3. 调查研究:
a) 指对于外语教学现状或者外语教学某个层面的状况调查与分析,必须体现学科特点,不
能是那种笼统的师资调查、学生成绩调查、学生家庭背景调查;
b) 调查范围包括:课程设立与执行方案、课程教学实施过程、课程教学评估、课程资源特
点、社会需求对课程教学的影响、政策导向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c) 调研报告最终不是一堆材料的简单罗列,而是具有充分描述、梳理和分析,并提出建议
的报告;
4. 课程实践模式:
a) 外语课程教学已有的模式评价(语法翻译法、直接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合作学
习等等),评价教学实践模式重在对现有的实践进行反思;
b) 尝试创立新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应该有一定的实践检验条件和检验记录;
c) 课程教学模式研究的论文最终要有对该教学模式的客观分析和使用对象和所在学校的
鉴定意见;
d) 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势和欠缺的分析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教育、心理、语言学科的相关
思想支撑,不能成为简单的报告和自我欣赏式的评价;
5. 个案研究:
a) 指语言教学案例描述与分析;
b) 案例范围包括:某个教师完整的教学过程(一个学期)、某个班级完整的学习过程(一
个学期)、某个选定的群体的语言学习经历、某个个体(出色的语言学习者或问题突出的学习者)案例、某个教学模块(听力、词汇教学模块等)执行案例的特点;
c) 个案研究的论文要有完整的案例描述和第一手记录资料(视频或日志),有客观的分析
和结论;
d) 单独的学生在单独的课堂上的表现不适合作为学位论文的选材(如某个学生在某节课上
的表现,某个学生某次考试的失败分析等)
6. 教材分析或开发:
a) 对现阶段使用的教材作多层面的描述和分析(如语言材料的来源、风格、体式、语篇构
造、编排、切分处理、教学模块的对应设计、练习设计、活动设计建议等方面) b) 教材的认知难度、语言典型程度、文化信息量分析
c) 教材实施效果分析(教师与学生对教材的认可度研究)
d) 教材配套资源分析
e) 教材语言类型与学生掌握后运用状况对比分析(该条目符合本学科的重点课题:语言输
入与产出的关联性)
7. 学案设计:
a) 教材和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对学习者的要求与设计思路的对应性;
b) 学案的使用时间和内容分解方案;
c) 学案对教材的补充与优化作用分析;
d) 学案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能的促进作用分析(本学科最近新课题:the effect of
learne’s worksheet on the route and rate of L2 learning
e) 学案设计要保证一定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至少要有一个完整的教学使用周期(5周,
考虑到学生实习时的有效时间暂定5周。)
8.
a)
b)
c)
d)
e)
f)
9.
a)
b)
c)
d)
e)
f)
g)
10.
a)
b)
c)
d)
e)
f) 课件或学习平台设计: 课件/平台的课程使用范围、时间和对象 课件/平台的设计理念 课件/平台的更新与管理模式 需要说明课件/平台对教与学的促进作用 未直接使用的课件/平台要有详细的步骤说明和分析 直接使用过的课件/平台要有用户单位或使用者的反馈意见 语言教学测试与评估: 对现有的测试模式进行信度与效度评估 不推荐作静态的测试模式评估 建议对不同测试模式与评估进行对比 建议设立更有针对性的测试模式和评估指标体系 试卷表面内容的简单描述不能成为研究内容 如果有考生的局部或小群体得分数据,建议用定量手段进行分析 要防止把得分简单地看成教学成效的指标或学生进步的指标 教学观察: 观察主要是课堂事件观察 教师行动和教师话语是课堂观察的主要对象 学生的课堂表现也是课堂观察的重要素材 观察要有详细的条目、项目和相应的描述 观察结果要有客观描述和分析结论 观察对象的总有效时间不能低于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和教学周期(一个教学单元的完整
过程,一门课程或者模块的完整过程),单独一堂课不适合作为观察内容;
g) 教学观察和记录要征得所在学校的当事者同意,且不能影响被观察对象的自尊,观察结
果一律不向第三方公布,不作任何与论文研究无关之用。
五、论文模式模板
1、教学课题研究模板
I. Introduction 10%
II. Literature Review 5 -10%
III. Methodology 15-20%
IV. Discussion 50-60%
V. Conclusion 10-15%
一、引言(要简明扼要)
1.提出研究的问题
2.介绍研究的背景
3.指出研究的目的
4.说明研究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综述
1. 研究现状述评(就此课题,国内外有哪些人做了哪些研究? )
2. 研究理论基础
3.研究重点
4. 研究难点
5. 创新之处
三、课题研究方法
1. 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
2.仪器设备的应用
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
4.操作程序与方法
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
6.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
四、研究结果及其讨论(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一、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
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如图、表)
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
3.分析结果
4. 讨论
五、结论(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逻辑性强)
1. 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2. 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 本研究成果的价值
4. 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5.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2、 行动研究报告
模板(1)
Proposal 课题的提出
Procedures 研究步骤和过程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 实施过程和实际效果
Data analysis 数据分析
Reflections and implications 反思与启示
模板(2)
I Introduction 10 %
Introducing the topic
Background
Purpose(s): restating or innovation
II Theoretical Background 10%
III Methodology (Action research cycle) 20-30%
Participants
Problems and Hypothesis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Problems identified
Planning action
Implementation of plan
Plan revision and further actions
Evaluation
IV Reporting and reflections
V Conclusion
3、调研报告
模版(1)
Introduction
Methods and Material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模版(2) 40-50% 10%
Outline of a Survey / an Empirical Study Repor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and Purpose
'Background’
To introduce the topic of the project
To note any information already available
To explain why you are interested in the project
To state the purpose of the project
Chapter 2 The Hypothesis or Question
To state your hypothesis or question explicitly
To explain how you derived that hypothesis
To explain how it connects to previous research
Chapter 3 Materials and Methods
To list the materials you used in your project
To describe the procedure that you used to perform the project
To clarify why you performed your study in that particular way
If you have a photo or diagram of your project, this is a good place to include it.
Chapter 4 Data and Results
Data and Results are not the same thing.
Data refers to the actual numbers or other information you obtained in your project. Data can be presented in tables or charts, if appropriate.
The Results section is where the data is manipulated or the hypothesis is tested. Sometimes the analysis will yield tables, graphs, or charts, too.
Chapter 5 Conclusion
The Conclusion focuses on the Hypothesis or Question as it compares to the Data and Results.
What was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Was the hypothesis supported (keep in mind a hypothesis cannot be proved, only disproved)?
What did you find out from the experiment?
Answer these questions first.
Then, depending on your answers, you may wish to explain ways in which the project might be improved or introduce new questions that have come up as a result of the project.
This section is judged not only by what you were able to conclude, but also by your recognition of areas where you could not draw valid conclusions based on your data.
To consider whether the data you obtained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o explore the implications of your finding
To judge the potential limitations of your experimental design
4、案例分析模板
I. Introduction 10 %
II. Theoretical Background 5 -10%
III. Methodology 15-20%
IV. Discussion 50-60%
V. Conclusion 10-15%
案例研究的框架:
1. 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2. 与此问题直接相关的研究背景是什么?
3. 同类问题业已研究的发现、结论、不足是什么?
4. (你)所设立的研究目的是什么?--
a) 重复证明?重复讨论?
基于他人的不足?
b) 旨在有所发现?
5. 案例的范围是什么?
a) 一个人?一群人?
b) 一个现象?一连串同类现象?
c) 一组典型事例?
d) 一系列特征?
e) 一个比较完整的过程?
f) 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实验?
6. 案例描写与分析的合适术语,防止简单的个人经验总结或者某些现象的表面表述;
7. 案例分析的深层次问题与相关因素;
8. 研究者如何获取案例表现出来的特征?--
a) 受试的自我报告(口头报告或者个人日记)?
b) 常规观察记录?观察手段是什么?观察周期有多长?
c) 是否进行测试?测试的依据是什么?测试结果怎样?测试结果如何评价?
案例研究的主要目的有:
1. 事实描述
2. 过程评价
3. 原因及因素分析
4. 个体变异分析
5. 教学干预效果评价
6. 对教学干预提供依据
六、建议论文研究话题
1、外语教学软件的使用评价(如Rosetta Stone等)
2、基础英语教育资源网站建设、使用和评价
3、英语学习者话语分析
4、英语教师案例分析
5、校本教学电子资源建设
6、互动式电子白板教学研究
7、优质课案例对比、综合分析
8、教师同课异构观察与分析
9、基础英语测试资源建设、使用、评价
10、学期教学包设计
11、歌曲、游戏、词典教学案例设计
12、英语基础教育试卷分析
13、安徽省高考英语口试调研报告(或某地区)
14、课堂话语分析
15、英语作业设计
16、课标历史发展研究
17、安徽省三套高中英语教材的对比研究
18、中学英语教师反思活动和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
19、中学英语阅读推荐书目研究
20、中学英语电影教学设计
21、中学英语教研组活动研究
22、观察课堂内师生互动
23、教师的教学方法
24、学生的学法
25、学生的课外学习内容和方法
26、课堂评估方法
27、试卷分析
28、作业布置和评阅
29、学生非智力因素如态度、兴趣、动机等的调查
30、学生学习风格调查
31、教师教学风格调查
32、学生的学习困难调查
33、教师教学困难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