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大学生就业难"现象

www.XINHUANET.com   2013年05月31日 15:16:31  来源: 新华网  收看帮助  播放器下载

【字号:大 中 小】【背景色

】【评论】

3

进入5月,毕业生求职高峰时段已过大半,多地高校毕业生还在为“饭碗”苦苦寻觅。

根据近日召开的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会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4月,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28.24%,其中研究生签约率36.59%,本科生签约率26.6%。上海、广东等省市的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也不足三成。

经济增长趋缓,多达699万名毕业生的规模使得结构性矛盾依旧十分突出,重重压力之下,各方对毕业生就业难背后所存在的体制、制度、观念上的深层原因再次给予高度关注。

女生、非重点高校、基础学科三大群体就业问题突出

“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上,不同群体的就业难度不尽一致。一般来说,受性别、年龄、学历、专业、户籍、院校等限制因素困扰,女生、非重点高校、基础学科三大群体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主任、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肖鸣政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一位应届毕业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因为专业等原因,我只能被动地被选而不是主动地去择业。”由于供需不对等,文科生择业方向普遍扎堆。“另外,对我不利的因素还包括就业中的隐形歧视,比如性别、地域、年龄歧视。 ”

当前正就职于北京一家私人工作室的应届毕业生侯涛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他的本科就读于一所不错的211院校,硕士选择去英国留学。尽管自身条件不错,但回国后的求职经历还是颇费周折。“要是你的专业不对口,根本没有面试机会,比如我的专业是电视编导,如果投广告、公关之类的,就很少有让我去面试的。”侯涛告诉本报记者,专业限制给他的就业选择带来了不少困难。

“在我们看来,大城市机会也许更公平些,如果不是大城市,多数情况下会出现‘人情关系超过学历’的现象。个人关系成了就业 ‘敲门砖’。 ”天津外国语大学的一位日语专业应届毕业生对本报记者说,有时候并不是没有参与择业的机会,而是在最后录取的时候,往往都会出现机会不均等的情况。

近年来,IT类、经济、管理、金融等专业相当火爆,历史、哲学、数学等传统基础学科却乏人问津。

“社会公平首先应是机会公平,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平等机会给予他们的不只是一次面试机会,更重要的是给他们继续接受竞争的信心和勇气。”肖鸣政认为,目前,我国高校学科设置与市场脱节,无法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相适应。由于课程开设成本较低,许多文科、社科类专业过度膨胀,而有着较大市场需求的工科则由于实验成本、设备成本高而开设较少,这就直接导致了文科毕业生的供大于求。

据记者了解,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出 《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规定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院校门槛”等问题开始得到教育部的正式回应。

职业生涯的规划、引导是大学教育应有的题中之义

侯涛告诉本报记者,“在英国,他们在大学期间会拥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去行业内实践。而且,大学课程的设置本身就和业内工作接轨,能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现在,很多企业对培养零起点的职场新鲜人,依然缺乏勇气和耐心,‘经验’两字是对刚走出校门的社会人最高的门槛,也常常让我们感到无能为力。 ”

肖鸣政也指出,在教学方式上,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缺乏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许多学校划分专业过细,培养出来的一些毕业生知识面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

他认为,大学教育有别于职业教育,并不该仅关注一个学生的就业,而更多应该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手段等影响学生的人格培养和素质养成。此外,融入职业生涯的规划、引导也必须是大学教育应有的题中之义。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应届毕业生们还认为,回顾求职历程,没有一个系统、长远的职业规划也是导致后期求职坎坷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学生在临近毕业或者已经毕业后,对自己的职场规划依然不清晰。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自己都不清楚。糊里糊涂地求职,必然也导致择业现状的不尽人意。 ”

而对于衡量一份好工作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多数应届毕业生给出的答案是,并不完全局限于限于薪酬和激励制度。而有效率的工作环境、有发展的工作前景、有意义的工作内容则更被关注。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来说,从事的工作内容和过程能够带来精神满足感显得非常重要。

“虽然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国家、高校、大学生个人等各层面的人力资源开发没有主动与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客观要求相适应。 ”肖鸣政建议,加快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发挥市场公平、平等竞争的优势,纠正因我国市场不完全、不灵活和非道德性造成的市场失灵。同时,积极完善就业立法以及相应的诉讼制度和劳动监察,从司法角度加强对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的保障。(文字稿来源:新华网)

www.XINHUANET.com   2013年05月31日 15:16:31  来源: 新华网  收看帮助  播放器下载

【字号:大 中 小】【背景色

】【评论】

3

进入5月,毕业生求职高峰时段已过大半,多地高校毕业生还在为“饭碗”苦苦寻觅。

根据近日召开的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会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4月,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28.24%,其中研究生签约率36.59%,本科生签约率26.6%。上海、广东等省市的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也不足三成。

经济增长趋缓,多达699万名毕业生的规模使得结构性矛盾依旧十分突出,重重压力之下,各方对毕业生就业难背后所存在的体制、制度、观念上的深层原因再次给予高度关注。

女生、非重点高校、基础学科三大群体就业问题突出

“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上,不同群体的就业难度不尽一致。一般来说,受性别、年龄、学历、专业、户籍、院校等限制因素困扰,女生、非重点高校、基础学科三大群体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主任、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肖鸣政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一位应届毕业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因为专业等原因,我只能被动地被选而不是主动地去择业。”由于供需不对等,文科生择业方向普遍扎堆。“另外,对我不利的因素还包括就业中的隐形歧视,比如性别、地域、年龄歧视。 ”

当前正就职于北京一家私人工作室的应届毕业生侯涛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他的本科就读于一所不错的211院校,硕士选择去英国留学。尽管自身条件不错,但回国后的求职经历还是颇费周折。“要是你的专业不对口,根本没有面试机会,比如我的专业是电视编导,如果投广告、公关之类的,就很少有让我去面试的。”侯涛告诉本报记者,专业限制给他的就业选择带来了不少困难。

“在我们看来,大城市机会也许更公平些,如果不是大城市,多数情况下会出现‘人情关系超过学历’的现象。个人关系成了就业 ‘敲门砖’。 ”天津外国语大学的一位日语专业应届毕业生对本报记者说,有时候并不是没有参与择业的机会,而是在最后录取的时候,往往都会出现机会不均等的情况。

近年来,IT类、经济、管理、金融等专业相当火爆,历史、哲学、数学等传统基础学科却乏人问津。

“社会公平首先应是机会公平,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平等机会给予他们的不只是一次面试机会,更重要的是给他们继续接受竞争的信心和勇气。”肖鸣政认为,目前,我国高校学科设置与市场脱节,无法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相适应。由于课程开设成本较低,许多文科、社科类专业过度膨胀,而有着较大市场需求的工科则由于实验成本、设备成本高而开设较少,这就直接导致了文科毕业生的供大于求。

据记者了解,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出 《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规定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院校门槛”等问题开始得到教育部的正式回应。

职业生涯的规划、引导是大学教育应有的题中之义

侯涛告诉本报记者,“在英国,他们在大学期间会拥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去行业内实践。而且,大学课程的设置本身就和业内工作接轨,能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现在,很多企业对培养零起点的职场新鲜人,依然缺乏勇气和耐心,‘经验’两字是对刚走出校门的社会人最高的门槛,也常常让我们感到无能为力。 ”

肖鸣政也指出,在教学方式上,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缺乏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许多学校划分专业过细,培养出来的一些毕业生知识面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

他认为,大学教育有别于职业教育,并不该仅关注一个学生的就业,而更多应该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手段等影响学生的人格培养和素质养成。此外,融入职业生涯的规划、引导也必须是大学教育应有的题中之义。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应届毕业生们还认为,回顾求职历程,没有一个系统、长远的职业规划也是导致后期求职坎坷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学生在临近毕业或者已经毕业后,对自己的职场规划依然不清晰。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自己都不清楚。糊里糊涂地求职,必然也导致择业现状的不尽人意。 ”

而对于衡量一份好工作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多数应届毕业生给出的答案是,并不完全局限于限于薪酬和激励制度。而有效率的工作环境、有发展的工作前景、有意义的工作内容则更被关注。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来说,从事的工作内容和过程能够带来精神满足感显得非常重要。

“虽然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国家、高校、大学生个人等各层面的人力资源开发没有主动与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客观要求相适应。 ”肖鸣政建议,加快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发挥市场公平、平等竞争的优势,纠正因我国市场不完全、不灵活和非道德性造成的市场失灵。同时,积极完善就业立法以及相应的诉讼制度和劳动监察,从司法角度加强对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的保障。(文字稿来源:新华网)


相关内容

  • 用教育投资的观点透视新"读书无用论"现象
  • 用教育投资的观点透视新"读书无用论"现象 [摘要]随着"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农村随着新一轮"就业难"现象的出现,"新读书无用论"又在抬头.本文用教育投资的观点,透析了"新读 ...

  •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课后答案
  •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析课后答案 1. 开设透视当代中国社会问题是为了预先将大学生的大学生活与 社会生活 接轨 2. <现代化的陷进>是 何清涟 的著作 3. 中国教育对社会问题的态度是 忽视 4. 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形容不正确的是 进步缓慢 5. 杨达才被称为"表哥" ...

  • 2013年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德育考试大纲
  • 2013 年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大纲 德 育 本考试大纲依据教育部 2009 年 1 月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 教学大纲>,以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中等职业教 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6 月第 ...

  • 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
  • 附件1: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 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 教职成[2008]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国 ...

  • 从马加爵事件透视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 成都理工大学 从马加爵事件透视当代大学生法 律意识现状 姓名:涂潇 学号:[1**********]5 在高考扩招后,大学生激增,全民素质也随着逐步提高.毫无疑问,在中国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可以映射出法制贯彻的效果.法律意识是一种较为宽泛的社会意识表现形式,对 ...

  • 对弃考事件的教育反思
  • 第8卷第6期2009年11月 JOURNALOF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TAIYUANNORMALI烈ⅣERSnY(SocialScienceEdition) V01.8Nov. No.62009 [教育学] 对"弃考事件"的教育反思 张艳霞,王小丁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 ...

  • 印度人口增长透视
  • 光明日报/2010年/7月/11日/第008版 世界周刊 印度人口增长透视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戎 印度是目前经济发展最快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之一,最近19年来,印度经济始终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正在创造"印度奇迹",但人口过快增长始终是影响印度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 人口普查紧锣密 ...

  • 热点透视:中国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先破应试藩篱
  • 发布日期:2011-01-28 2010年DI创新思维全球赛上,中国派出了23支代表队200多名中小学生参赛,最好的一支参赛队成绩仅为第六名.带队老师感叹:很多中国学生把时间花在应对考试解题上,鲜有时间接受思维能力的训练. 宇宙救险.搜神一族.旋风无影--这些稀奇古怪的名字,不是童话小说,也不是卡通 ...

  • 社会热点透视论文
  • 社会热点透视论文 1.<地沟油事件> 2.<马加爵事件分析> 3.<学术腐败问题> 4.<关于拆迁问题> 11 营 本 2 朱 美 慧 [1**********] 地沟油事件 我国是人口大国,自然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国民生活中最关心的问题.近年来,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