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竞赛研究

邓小平教育思想与浙江教育改革(系列一)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教育理论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全面阐明了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明确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确定了面向2 1 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指导方针。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中,邓小平同志以伟大战略家的眼光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融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之中。他从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全局和中华民族命运的高度重视发展教育。

2 0 年来,在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全党全国人民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我国教育改革逐步展开,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教育提高了国民素质,培养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大量合格的、优秀人才,对国民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全面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邓小平教育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和重要思想保证。他关于“优先发展教育”、“教育的三个面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培养‘四有’新人”、“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教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教育多办实事”、“必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等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乃至今后的教育工作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认真理解和把握邓小平教育思想,对于我校当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三个面向”为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揭示了新时期我国教育的本质要求,它统一于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这一目标,统一于与时俱进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可持续的智力支持这一过程。 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的教育思想清楚地为我们摆正了教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与当今世界格局和未来发展趋势之间的关系,指明了教育在世界大潮中的基本位置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这一战略思想,为我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清晰的前进方向。

2、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培养“四有”新人的思想,提出了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任务。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始终把培养什么样的人放在重要位置,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他反复强调,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坚持学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为我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校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教育多办实事”等思想为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政策性支持。、“必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教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等思想对当前教育发展从组织保障和培养人才的关键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发挥作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注重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关心教师的生活,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事业和培养人才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邓小平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历史的巨人,虽然已溘然长逝,然而他为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所作出的丰功伟绩和他的理论、思想,都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指引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向前迈进!

小学数学竞赛研究

2、怎样处理好数学竞赛的普及和提高之间的关系。

答: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为要处理好数学竞赛的普及与提高之间的关系首先要认真总结经验,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也要总结反面的教训;其次要允许甚至鼓励大家对数学竞赛发表不同的看法,以避免大轰大嗡、大起大落及“一刀切”;最后当发现了缺点时,要冷静分析,划清数学竞赛内含的不合理性与工作中缺点的界线。

向社会宣传,宣传数学竞赛的意义和功能,以消除误解。例如“数学竞赛是中小学生搞的质量小测验”,“这是在选拔天才,冲击了正常教学”,“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搞数学竞赛是教师不务正业”等等说辞,要用事实说明数学竞赛活动的成绩。

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数学竞赛需要分学校、县、市、国家等集训班金字塔式地进行。前三个层次是普及型的,试题应不脱离中小学数学课本范围,面向广大学生和教师。国家级及以后的活动是提高型的,参赛者的面要迅速缩小。数学奥林匹克学校要注意质量要求,管办得少而精。对于参加数学竞赛的学生要严格挑选,不要妨碍他们德、智、体的全面发展。除冬令营和集训班需要少数人集中时间出试题和进行培训工作之外,在不要妨碍学校的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宜鼓励广大数学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数学竞赛活动。总之,数学竞赛的普及部分与提高部分不能对立,要有机结合起来。

对数学竞赛优胜者要继续进行教育和培训。一方面要充分肯定优胜者的成绩并加以鼓励,另一方面也要告诉优胜者,必须戒骄戒躁,谦虚谨慎,要成为一个好数学家或其他方面的专家,还须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不要将竞赛获胜看成是唯一的目的,要看成鼓励前进的鞭策。还要为数学竞赛优胜者创造较好的深入学习的机会,使他们迅速成长。

对数学竞赛活动作出贡献的人员,包括组织者、教练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成绩要充分肯定并给予奖励。在他们的工作考核中,作为提职晋级的依据之一。

3、作为教师,通过数学竞赛辅导可以得到怎样的提高。

答:奥数是一门内容广、难度高、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目标的竞赛性学科,与之相适应的奥数数学辅导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辅导教

师除了要具备数学教学丰富的本体性知识外,还需要掌握大量与奥数相关的条件性知识,使之在知识结构、教学技能等多方面得到提高,辅导教师需要通过灵活地运用教育和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中,广开思路,增强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此激发其内在的潜能,塑造出具有创造性的学生。下面是我就数学竞赛辅导对教师本身的提升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奥数竞赛不仅包括小学的全部知识,还涉及到与之相关的高等数学的部分知识(解析几何、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等),甚至包括平时很少涉及的一些知识,可见要想顺利地进行奥数教学辅导,除了熟悉中小学数学的全部学科知识外,还需了解掌握大量的相关知识内容,并且能够及时了解数学教学领域的最新动态。

由于数学竞赛对于学生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自身应该达到更高的水平,尤其在数学概括能力及数学鉴别能力等方面更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和发展。要提高教师的数学能力,就必须在自学能力和数学教学研究能力方面下功夫。首先,由于奥数牵涉面较广,且多为课堂内容的扩展,知识较超前,必须要求学生不仅学会基础学科知识,还应培养他们独立地获取知识能力。于是,教师只有自己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将方法、学习体会引导给学生,才能更好地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次,由于数学竞赛中所涉题目更新速度快,难度又较高,这就必须要求教师不断收集国内外最新的教学资料,了解数学领域最新的方向及最新变化,并加以整理、研究。一个数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自学、探索和总结,数学教学研究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对参加奥数竞赛的学生进行辅导时,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许多奥数题目,解法复杂,逻辑性很强,不易讲解。有很多题目在解题过程中,学生还会牵涉到一些没有学习过的内容,如果教师表达不完整、条理不清晰,极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觉,无法理解解题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讲题之前,对题目仔细斟酌,详加推敲,再经重新组织、整理,将题目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述出来。因此,对于辅导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也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当然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钻研奥数竞赛题,既提升了自身的数学概括能力与数学鉴别能力,又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中学教育科研的基本程序和选题策略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教学过程中, 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 是让学生巩固知识、锻炼解题能力、检测学习状况的最常用的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增加学生作业量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并且,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死啃课本,死记硬背,学得毫无激情,并且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业量大,效率低下,不堪重负。这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不少学生对此科望而生畏。新的课程改革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就是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自然科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特别是在当今高效减负时代,精心设计的探究性作业不仅能起到复习、巩固知识的作用,还起到提高兴趣,培养能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成为学生从科学走向社会的一座桥梁。随着科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创新意识已深入课堂,深入到科学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伴随着新课程的深人,科学作业的设计也要不断创新,要以批判的眼光继承和发扬传统科学作业的优点,抛弃其难、繁、偏、旧的弊端,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设计接近生活、形式多样、异彩纷呈、学生乐于接受的科学作业。本文就《科学》学科教学中, 作业布置方面发现的问题, 以及如何如何提高本学科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试做简单讨论。

二、 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是实施课程标准的需要。作业的有效与否直接决定课程的目标能否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课题的运作提供了契机。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在课标中指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保持对自然现象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科学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潜能来源于人的生理、心理潜能,特别是来源于脑潜力,学习潜力是能够开发的。课堂教学是学习潜能开发的主渠道。作为教师应努力将脑科学的新成果、认知科学、学习科学、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教学实际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师生共同进行学习潜能开发的探索。科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科学作业,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总结反思

改进。

2、实践意义:

作业实质是巩固的过程是预习和复习的延续 。不要以为听课效率好就可以学的有多好 。学习是生活的需要。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本领去解决实际问题。为了真正掌握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来检验。做作业就是通过独立思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作业有这样的意义: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形成相应的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实教学中,学生作业有时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甚至可能成为加重学生负担的罪魁祸首,学生作业的有效性问题困扰着教学工作。所以本课题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科学作业的有效性,来谈教师在布置作业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科学素养的相关联系,以及学生减负,增进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关系。

三、研究目标

课程标准下初中科学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主要探索提高科学作业有效性的实施途径,以及教师如何去选者题目而不做题海战术。通过研究,探索出作业有效的标准,影响作业有效的因素,促进科学作业有效的方法与策略,从而确保作业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升科学素质,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

四、研究内容

(一)、教师如何选择作业布置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根据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和重点问题并结合学情适当设计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同时培养学生自觉完成任务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2、层次性原则

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分层布置作业,设必做题、选做题和探究题(推荐作业),作业难易适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适合自己难度的作业来巩固和发展原有的知识,各尽所能,各有所得,共同提高。

3、多样性原则

作业的性质和形式要多样化,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相结合,学科作业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综合性原则

要把学科之间、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起丰富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作业布置的要求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要有目的性、针对性,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既要有典型性、启发性、拓展性的作业,也要兼顾理解性、巩固性和应用性的作业,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也要注意学科间的知识联系,建立科学的认知结构。要把着眼点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上。

2、作业的份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要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要以学生的一般水平为标准,作业体现层次化,使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精间作业用量,提高作业效率。常言道“兵不在多而在精”,学生做作业也是如此,教师要在作业选择上多下功夫,尽量选取具有代表性,综合性强的问题。

3、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接近生活接近自然。作业既“新”又“活”。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发挥个人才智的欢乐,变“苦学”为“乐学”。

4、作业布置要有探究性,探究性作业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能力。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能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思考,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科学学科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科学知识,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实际的的解决问题能力。作业布置也要围绕这一教学中心,创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对学生探索积极性。教师要积极思考,不断创新,为提高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努力不懈。

浙派名师·汪培新《三角形的认识》视频教学课程(四年级)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细节看似平常,却蕴涵智慧;看似简单,但孕育思想。在汪培新老师《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中,教师精心打造的教学细节,演绎出了朴实、精彩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使我对这一熟悉的教学内容有了全新的认识。

细节一:找准起点,建构新知

黑板上的图形你认识吗?叫什么?为什么叫三角形呢?你能把这三个角指出来吗?(学生上来指)还有别的原因吗?(因为它有三条边)还有其他原因吗?(它还有三个顶点)教师根据学生讲的分别在三个顶点上标上A 、B 、C 。

所有的教学都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也只有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学习, 才能充分让学生参与。学生在学习认识三角形之前,对三角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汪老师从“这个图形为什么叫三角形”这一问题入手,引发了一段师生对话,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明确了三角形的特征。看似简单的对话,却是将大理念体现在了小细节中,汪老师让学生轻松地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三角形的直观认识进行了整理和归纳,从理性的层面进行了提

升。 细节二:操作体验,完善认识

为什么生活中会有这么多的三角形?(因为三角形不易变形;它会使物体很牢固)教师出示四边形、三角形的木条模型,每组一对,让学生用手拉一拉。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把四边形也变得牢固?(拆掉一根木条,变成三角形。添加一根小棒把这个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这样加一根就真的固定了吗?这一根添在这里行不行呢?(把四边形分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五边形) 五边形会不会变形我们不知道,这只有通过实验才知道,课后你们可去研究一下。现在这个图形会不会变形,我请位同学来试一试就知道了。

以前也听过三角形稳定性的教学,大多数老师都关注了让学生动手体验的过程。然而,有很多教师只是让学生拉一拉,以是否拉得动来体现三角形的稳定性。而汪老师则是通过拉三角形与拉四边形的对比,让每一个小朋友都体会到了四边形容易变形,而三角形比较稳定。而后“你有什么办法把四边形也变得牢固?”这个问题设计得非常好,让学生有进一步运用稳定性的机会,切身体会到了三角形稳定性的用处。“这样加一根就真的是固定了吗?”“这一根添在这里行不行呢?”教师的精心设问进一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生1先说不行后说行,生2佐证四边形分成三角形和五边形,它们都不会变形。教师的反应很快:五边形会不会变形我们不知道,这只有通过实验才知道,现在这个图形会不会变形,我请位同学来试一试就知道了。这一环节的加入,显现了教师的一分精心。正是有了这一细小的环节,才使整堂课更具活力。同时也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猜想需要经过实践来检验。

细节三:动手实践,拓展思维

第三次练习:画一个底3厘米,高2厘米的三角形。刚才我们画出了三角形的高,现在我们反过来根据底和高来画一画三角形。出示要求:画出底是3厘米、高是

2厘米的三角形。想一想你打算怎么画?你能画出多少个?(学生独立画一画)学生展示作品,在几位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后,有位学生的作品非常令人惊讶。一个学生:我先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作为底,然后在离它2厘米的地方画一条平行线,在这条直线上任意点个点,再把这个点与底边的两个端点连起来,就可以画出很多个符合要求的三角形„„ 看来底是3厘米,高是2厘米的三角形能画出无数个。

回绕三角形的高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从易到难步步深入。在课的最后设计了“以一条线段为底和指定长度为高画三角形”的动手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感受图形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不仅画出三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而且还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了规律:在线段AB(底) 的两旁作与距离它2厘米的平行线,平行线上的任意一点与A 、B 的连线,均是符合条件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有无限多个。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知识的升华。看来,学生的潜能真的是无穷的。作为数学教师,值得思考的是应该如何去挖掘学生的潜能。我们的数学课究竟要给学生留下些什么?我想: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渗透远远要比数学知识本身重要的多.

汪培新老师的这一课,让我更深刻理解了这一句话。教学细节,体现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只有关注教学细节,精心打造教学细节,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更自然、更有效!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维视角

《周长》教学课堂诊断

一、现场观察的背景及目的

1、样本

2、教学变量控制

2005年10月17日 下午第二节课,课时计划40分钟,(实际用时40′37″),有8位老师在听课的同时跟随8个四人小组进行观察、记录,基本上可以了解到学生最真实、最全面的反应。

3、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书第五册第41~43页

4、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性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

过程性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测量计算等手段和方法,探索发现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

2、学生通过商量、交流、互指互说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3、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观察目的

(1)借助于课堂教学现场观察技术,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特点,评价得失。实践反思,促进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专业成长。

(2)对教学的时间分配、小组活动、练习配置、语言互动进行专项分析,提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建议,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借助课堂教学的观察,探索“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6、主要观察技术的选择。

(1)全息性课堂教学录像。

(2)逐字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程序表。

(3)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统计。

(4)学生问卷情况统计(学生心理动机、兴趣反馈表)

二、观察结果记录及诊断分析

(一)时间分配

表1: 主要课堂教学行为时间分布

表2:课堂教学过程时间分布

表3 : 周长教学程序

初步结果分析:

从表1、表2、表3中可以看出学生是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自发的进行学习和探究的。通过讨论交流知道周长的含义,在动手实践中学会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进一步建立起周长的表象,发展了空间观念。整堂课基本上能做到师生共

享,共同参与。教学环节用时分配,情景引入、观察思考、理解周长含义用时10′29″,占整节课的25.5%,而测量计算用时29′21″,占72.4%。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点少,学生对图形的概念又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教师比较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学生测量计算,寻求周长不同的计算方法等数学活动中,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也十分重视小组合作,通过创设商量、交流、互指互说等活动形式,让学生有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机会。本节课留给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时间是10′41″ 占25.8%,。

(三)练习设计

本节课的练习有层次、有目的,力求知识得到巩固深化。分为三组,(1)巩固最基本的图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通过1个正方形周长计算,延伸到2个、4个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周长的计算。(3)与生活结合,解决生活中的周长问题。

(四)课堂教学效果调查与分析

课后,对全班学生心理、动机、兴趣作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6:学生心理、动机、兴趣问卷分析

从这张表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是喜欢这节课的,而且大部分学生也喜欢小组合作学习。其中有18位同学认为知识是老师教的,8位学生对小组合作交流兴趣不大,可见目前的小组合作状态仍处于少数人说,而有一部分学生仍处于听、接受的状态,造成他们认为知识是从别人那里习得的,是老师教的,而并不是自己发现的。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注意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发现都能大胆的说出口,特别是一些后进生,可以尝试鼓励小组其他成员多给他们一些说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机会,可能就能帮助他们建立起大胆表达的自信。当然这些想法并不是在一节课中就能落实的,还需要在今后的每一节课中给予关注。

三、课堂教学整体分析 一、灵活的组织和利用教材

“周长的认识”这部分教学内容包括:周长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材共安排了三道例题。在教学时,我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合理灵活地运用教材,注意突破重点和难点:

1、设计三个层次的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周长的含义

先设计让学生理解“图形一周”的活动(让学生观察小动物沿树叶爬行一周);再设计理解“一周长度”的活动(让学生根据不同情境提出问题的方法,理解一周的长度);最后设计理解“封闭图形”的活动(再对比理解什么是封闭图形)。通过对“周长”的含义的理解就比较透彻了。 2、将不同图形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作为重点来教学。

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可利用直接测量、计算的方法,而求叶子的周长却先要用绳子围出一周,再测量绳长,使学生体会由线段和曲线围成的图形测量方法是不一样的。

5、将生活中“周长”的实际应用作为重点来练习。

在设计练习时,我提供了给绘画作品裱框的情境,让孩子们给老师做参谋,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如何购买边框材料不会造成浪费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中,根据学生情况,将理性的设计融入学生的活动中,使整堂课的教学既增加容量又学得轻松,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 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一个焦点。本节课,我可以设计了几个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景:

1、3只小动物沿某个图形的周边走了一遍,由此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3只小动物各走了多少路?再由此数学问题引出周长的概念。

2、怎样求3只小动物所走的路程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在小组里交流、全班交流,得出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不同方法。在交流中,使学生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在这些方法中,是有繁简之分,优劣之分的。

在教学中,无论是“观察发现”还是“联系实际”,都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不仅学习了新的知识,而且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 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本节课合理地运用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使之成为学生理解周长概念的强有力的工具,如在课程的引入过程中,电脑动态演示了七星瓢虫绕叶子走一圈的动画,以激趣和设疑为目的,层层深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强烈求知欲。

又如在拓展练习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动态展示图形的平移及两个正方形拼凑在一起形成长方形的动画演示,形象直观的动画让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与变换有了一个动态的理解,丰富了学生对图形变换的感知和想象,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课堂教学特点分析及思考 1、课堂教学进一步体现了活动化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很早就提出了“以活动促发展”,人的认识不可能单独起源于主体,也不可能单独起源于客体,只能来源于两者的相互作用,即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学习活动中,孩子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孩子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而纵观本节课的教学,“周长”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而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又是在完全理解周长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得出的,更有必要让学生经历概念得出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会清楚、准确地认识。因此教师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体验。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每一个活动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看、想、动、说”的机会,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加深对“周长”的认识。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通过活动的形式,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从被动应付、接受灌输的困境中解放出来,以自主的活动来主动地学习数学。这样的课堂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向传授知识的课堂,而是充满学生活力、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场所。

2、课堂教学进一步体现了合作化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标要求下的新课堂必须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化,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

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巧设合作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之下,教师在本节课中注重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但也从未忽视自己作为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在探究长方形、正方形以及不规则图形周长的计算时,教师给予学生丰富的材料,让学生选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探究,同时,在小组合作探究前,教师明确了小组合作的要求,使学生合作有序,像这样的小组活动教师都参与其中,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全班开展讨论。可以说整节课都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有效的合作中展开,使得学生能在合作交流中得到发展。

3、课堂教学进一步体现了生活化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的确我们的数学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本节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去设计,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力争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在学生已经对“周长”比较了解的基础上组织探究活动,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为美术作品做边框,并引导学生用四个相同的正方形拼出不同的图形,并计算出周长。课的尾声教师还利用在长方形的草坪划出尽可能大的正方形做花坛,求出正方形花坛的周长,初看重复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但实际上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图形是互相联系的。像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会更多地让学生获得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经验,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让我们的数学真正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生活。

四、反思

从上面一些数据的分析,和8位老师反馈的小组合作有效性观察记录来看,以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执教教师对于如何落实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进行了以下反思: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信心;等等。

所以作为老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如果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和算法多样化等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

(二)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而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比如在探究好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虽然有学优生得出求正方形、五角星等图形只要量出一条边长就行了,但教师未给予充分的肯定,直接就让学生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如在这里再安排学生想一想:求正六边形、五角星的周长真的只要量出一条边就够了吗?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活动后,再来合作,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意见,听听别人的想法,整理,找到好的方法,效果会更好,力求每个同学都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也有助于不同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 (三)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虚心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悦纳别人的观点,这对学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四)教师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1.合作学习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

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更常用的是将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交流。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合作学习的结果的汇报,教师在学生讨论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总的情况要就较好的了解,然后请学生来说一说,适时的点评是非常重要的。 (五)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在教

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作学习能力。总体而言,主要应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

1.学会搜集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

2.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同桌说一说,交给学生说的时候的方法,你说我听,然后交换,如果是四人小组交流,例如在复习课中,先请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一想,写一写,在小组交流中,活动建议是,请一位同学先说,其他同学听,发现你和汇报的同学的观点或方法是一样的,可以做上标记,将不同的说一说,然后再一起来分析有没有遗漏的,整理讨论的结果。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参与学生的讨论,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

3.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学会合作交往。由于人的个性的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5.学会团结互助。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6. 学会容纳。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都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人,感受我们的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中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与论文

教师职业倦怠课题

金融希望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职业倦怠一词的英文名称为“burnout" ,原意为“燃烧竭尽”的意思,由Freudenberger 于1974年正式提出使用。用以描述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出现的一系列负面的心理症状。工作的过度紧张会使个体出现疲乏、焦虑、压抑、工作能力下降、甚至身心衰竭,这些就被称之为职业倦怠。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 克丽丝汀·马斯勒认为: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日复一日重复机械的作业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

通常认为职业倦怠包含如下行为特征:个人感觉工作特别累,压力特别大,对工作缺乏冲劲和动力,甚至出现害怕工作的情况;刻意与和工作相关的人和事保持一定的距离,对工作不是很热心和投入,总是很被动地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对自己工作的意义表示怀疑,并且不再关心自己的工作是否有贡献;怀疑自己不能有效地胜任工作,认为自己的工作对社会对组织对他人并没有什么贡献。

专家表示,教师、医护工作者等相关从业人员是职业倦怠症的高发群体,这类助人的职业当助人者将个体的内部资源耗尽而无补充时,就会引发倦怠。中小学教师中,表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的比例约为16%,按这个比例推算,全国就有一百多万中小学教师处于职业倦怠的痛苦之中。杭州市教科所随机对3所中小学教师的心理、职业生活压力、精神卫生等方面进行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有50%的人表示如果有机会会考虑换工作。《教师博览》在一次范围更大的调查中,竟然有85%的教师表示愿意改行。教师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

职业倦怠使教师不再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和进步,影响自身的职业发展,严重的导致失眠、酗酒、药物依赖和自杀,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由此产生了体罚和变形体罚等问题。

2006年9月20日下午,湖南省永州市第十二中一位历史教师,不仅在课堂上用钢筋殴打学生,还亲手把被打得学生从四楼扔了下去。遇害的女生名叫章耀尹,今年只有11岁,伤害章耀尹致死的是班上教历史的男老师,名叫李恒毅,今年28岁。据目击学生讲,章耀尹当时坐在第一排,李恒毅老师拿她的头往桌子上使劲撞,撞了五六下,又往桌子后面撞了五六下,然后章倒在地上,李老师

又用脚踩她的头,踩了两三脚,并从裤子口袋里掏出一根钢筋使劲打章的头,章流了很多血。后来章被打的不动了,老师把她抱起来,说了一句送医务室,然后走到窗子边,打开窗户,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她丢下去了。

2010年4月28日,广东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学发生行凶事件,16名学生和1名教师受伤。据公开信息,凶手名叫陈康炳,系雷州市白沙镇洪富小学公办教师,2006年2月办理病休至今。4月28日当天,陈康炳随外校前来参加公开课的教师混入雷城一小教学楼,15时左右在四年级、五年级4个教室,持刀砍伤15名学生及1名为保护学生而与其搏斗的教师,一名学生逃避时摔伤。

2011年2月24日晚上,金华市外国语学校一语文老师骗出自己的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工具将自己的学生杀害,埋尸后的次日上午,该教师向撕票学生家长敲诈200万元赎金。金华市金东公安分局经过两天的艰苦侦查,成功破获该案。凶手胡某,从金华下属的兰溪市迁至金东区,是金华市外国语学校的老师,担任遇害学生陈某的语文老师。警方初步查明,犯罪嫌疑人胡保平因欠债(坊间传其炒股亏空),经预谋于24日晚8时许,将自己的学生陈某骗至学校附近,用事先准备的工具将其杀害,并于当晚埋尸于学校附近的工地上,然后于次日发短信给受害人母亲实施勒索。

另外,有关教师打手心、跑步、扫厕所等新闻不时传到我们耳边,甚至出现了教师强迫学生喝尿、吃大便、舔屁股、脱光学生衣服罚站等令人发指的事件,使社会大众对教师整个行业都产生了不信任。

二、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一)从外因来看

1、工作时间长,压力大

几乎在所有的中小学,评价一个教师的好坏,就是工作态度和考试成绩。工作态度又被简单地化为“五认真”或“十认真”,考试成绩更是硬杆子。大到学校年度考核,小到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进,哪儿都少不了成绩。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自己的工作一直是被检查着、驱赶着、规范着进行的,好像无论如何也很难让领导满意。这样一种缺乏亲和力与尊重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任谁都要产生压抑感和消极情绪。考试、升学、竞赛每天在考验着教师的神经,评价机制的过分细化使教师长时间处于高压力,高负荷下,教师们疲于应付众多活动:

学科之间,教师之间展开分数竞争,每次考试,生怕学生考不好,惶恐不安,精神紧张,有苦说不出,教师的激情、活力、灵气和创新精神被消磨殆尽。

另外,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个性凸显,变得不那么“顺从”带来的压力,学生获得知识渠道增多,要求教师及时给予指导的压力;社会、家庭强烈要求迅速提高教育质量的压力;教师自身不断要求更新知识、接受继续教育的压力;老师之间竞争的压力以及来自家庭和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压力等。

压力具有双重性。她能把人的潜力激活,把人压的坚强,压的成熟,把浮躁、浅薄压走。当然,压力也有另一面,它把人压的望而生畏,压的希望渺茫,压的只想敷衍了事,压的萎靡不振,压的放弃努力,压的信心消失。过重的压力会导致个人精神崩溃,失去工作信心和动力。

2、教师职业的封闭性

教师所处的教育环境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对封闭,这使得教师与外界丰富多彩的世界缺乏有效的交往。教师工作的环境除了教室就是办公室、家庭,很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教师的工作、生活单调,这使得教师的人生视野受到限制,缺乏与各种人沟通的机会。

再说,教师长期与青少年打交道,长期生活在他们的生活世界中,容易与外界隔离,容易产生孤独感。

3、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说明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长期性。教师不像工人生产零件,也不像建筑师建造高楼大厦,短期内即见成效,教师工作存在明显的后效性。在教师长期的努力下,学生思想、知识技能、态度等才会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可能是外显的,但更多的是内隐的,不容易发现的。教师工作的这种长期性不容易让人产生成就感,自尊和自信则不容易建立和加强,容易使教师对自己职业的价值产生怀疑,进而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失去激情和憧憬。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独特意义的生命体。教育环境是个大系统,包括社会、家庭、学生、教师等等,教师只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因素。显而易见,学生的发展不是光靠教师这一要素就能单独实现的。而教师能够控制和掌握自己外,很难把握其他要素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常常发生事倍功半的结果,降低了教师工作的效能感。

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很多教师感到压力、紧张和倦怠。

4、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家长的理解支持。

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消极应付,很多学生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加之部分教师教学方法的单调、呆板,又加剧了学习的乏味。处在社会转型期的许多家 长家庭教育观念陈腐,对孩子高期望,却又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学校的要求不予配合,导致教师和家长关系的不和谐。

(二)从内因来看

1、教师不良人格因素的存在

有些教师存在着不良人格,如怯懦、自卑、孤僻、狭隘等,在面临压力时,往往不能采用适当的策略加以应付,特别是攻击性、活动性强,协调性差的人格特质个体,竞争意识强、行为急躁,容易发生心理紧张反应,最终导致产生倦怠心理。

2、自身缺乏情绪调节能力

个体由于缺乏情绪调节能力 , 长期使自己的情绪处于灰色区域之中,所谓灰色心理,就是指个体心境长期处于忧郁、沮丧、不快之中。他们有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是情绪不良倾向的一种表现。有的教师做久了, 特别是教同一个年级、同一门学科的,往往觉得每天都在做重复性的工作,没有挑战性,看不到希望,除了重复性的工作以外,从而产生倦怠心理。这类人行动上产生惰性,思想上停滞不前,又缺乏自我调整情绪方法,长此下来,影响了自身专业水准的提高,扼杀了自我职业道德的发挥。

3、对自我过高要求,过高期望

很多教师认为应该在学生、家长甚至社会上保持一个完美的形象,认为这是职业的需要,所以凡事要求自己做到尽善尽美,很在乎他人的评价,可是职业的完美要求和实际做法存在着较大差距,这样的差距容易造成教师社会角色和自然角色之间的冲突。教师为了为人师表,常常无意识中压抑和否定自我的正常欲求以满足职业需要,以致于产生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当自我期望与社会角色要求不相符合时,常常过分压抑自己而处于心理矛盾的冲突之中。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

(一)国内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心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明认为

在教师管理制度方面,各地许多“土政策”严重影响,束缚教师的工作,比如许多经济不发达地区为了减少财政支出,往往要求教师工作量标准,变相控制岗位人数,有的甚至分配“不称职”的考核指标借此让部分教师轮岗。在校规方面,通常九点前不得离校,每期要批改多少作业、要制作多少课件、要达到多少提高率„„所有这些非正工作都占据了教师大量的业余时间。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以及各种各样的考核培训让他们精神紧张,甚至完全崩溃!广东省有位年轻的女教师便是因为精神压力过大,导致精神错乱,常常自言自语:“我们的考试成绩如果不好,为会不会被拉去坐牢?”

管理学生的困难已成为教师压力增大的主要原因。《义务教育法》》《青少年保护法》一方面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师管理手段日益变软的情况下,学生的问题却日益增多,且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具危害性。教师教育起来很难,稍不留神就会犯错误甚至犯法。有位教师坦言:“现在的教师其实很难,一方面普及九年 义务教育 的宝剑在头上悬着,学生犯错老师不能管,只能一遍一遍苦口婆心地说服教育。生怕话一说重了,学生就会瞪眼„我不念了‟果然如此,老师还得低三下四地到学生家中去„请‟。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对教师体罚学生的口诛笔伐,也令教师感到十分尴尬。学生犯了错,老师对学生罚站法扫地,甚至说了几句严厉的话就都成了体罚„„”

教师的待遇近几年有所提高,但是实际收入远未达到“不低于公务员平均水平”。首先,教师的工作负担重,教师的看起来课时量不多但是,相应的备课批改辅导检测管理开会等却让他们的工作量要在番几番。一份调查资料表明,中国中小学教师日平均工作时间9.67 小时,比其他行业超出1.67小时。农村教师日平均工作时间更是达到11小时左右。在工作负担过重的情况下,他们的工资由偏低,往往还不能按时足额发放;而且他们还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缴费。许多贫困地区(不止是贫困地区)教师纷纷离职谋求其他发展,而且 那些留下来的教师就也不一定就能安心工作,如果他们也都心不在焉,那么又会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再也的工作态度!

(二)国外研究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马斯乐等人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1. 情感衰竭 指个体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消失。2. 去个性化 指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3. 个人成就感降低 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和与价值的倾向降低。各种调查资料表明,职业倦怠最易在助人职业中发生,因为从事这类职业的人员过分执着于生活的理想和方式,但又可能无法获得期望的美好,从而产生疲倦和衰竭。教师是经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而且教师的压力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国外的一些学校心理调查表明,中小学教师的“燃烧度”(为职业献身精神,疲劳度)远远超过护士,教师逐渐产生的职业倦怠心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心理生理健康,使其工作士气和激情受到损耗,并成为教师厌教、教育水平难以发挥以及流失的重要影响因素,最终必然带来教育质量的下降和对教师身心的伤害。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讨农村学校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及造成的后果;

2.探讨建立教师倦怠心理疏导释放渠道,设法减低教师的工作倦怠程度,有效促进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本研究拟在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作详细的调查、研究,探讨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原因、结果,揭示其不良影响;同时对建立教师倦怠心理疏导释放渠道,设法减低教师的工作倦怠程度,为教育管理者解决教师队伍质量、紧缺、涣散问题,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研究方法

(一)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0年11月——2010年12月(课题启动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组,分析调研、论证,确定课题计划,制定出课题实施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2011年1月——2011年6月(全面实施研究阶段)

1.进行问卷调查,

2.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与整理,撰写调查分析材料和中期实验报告;

3.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调控措施,并付诸实施;

4.对实施情况进行回访、总结。

第三阶段:2011年7月——2010年11月(深化研究及实验总结阶段)

1.收集研究资料,课题组老师汇报实验成果;

2.撰写结题报告,接受课题鉴定组的终期评估鉴定;

3.总结课题中还存在的困惑和继续探索的方向。

(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方法和思路

本研究采用“调查”、“分析”、“总结”的研究思路:

资料搜集与调查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广泛收集资料。其中包括对教育基本情况、教师生存状况、教师流动意向等的问卷调查和对教师的座谈、讨论,力图对教师的生活、工作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资料分析阶段:对教育局领导进行专访和咨询,结合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对教师外流现象进行解释,尤其是对导致教师外流的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整个研究主要以选定的样本地区(我校及虞宅中小)的教师调查为基础。 此外,因研究需要,还使用了文献法和观察法。

2.研究区域与学校的选择

本研究旨在进行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进行研究,因此,在甄选区域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选择我县农村中小学;其次,教育发展状况基本正常;第三,是以义务教育为主体;第四,研究要具有可操作性。所以除了我校外,还选择了与我校相邻的虞宅小学为研究对象。

五、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研究人员分工

(二)条件分析及经费预算

1.硬件条件

近几年来,上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逐年增大,虽然是山区小学,但我校的硬件条件还是不错的,不但学校有多媒体教室、电脑室,每个办公室也配备了电脑,可供查阅相关资料,为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创造了必要的外部条件。

2.科研经费充裕,有保障

本课题预算经费为10000元。我校以“科研兴校”为指导,狠抓经费落实,所以课题启动后学校将在研究经费上予以全力保障,保证开题论证、中期汇报、结题签订的各项费用及时到位,保证调查实验、资料采集、学习研究、论文结题等各项支出如期支付。

参考文献

1.黄燕 ,《中国教师缺什么》,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2.张伟、吴珊,《工作倦怠袭扰中国》,《中国青年报》,2006年12月5日

3.酌明月,《你有权选择不倦怠》,《中国教育报》,2006年4月8日

邓小平教育思想与浙江教育改革(系列一)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教育理论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全面阐明了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明确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确定了面向2 1 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指导方针。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中,邓小平同志以伟大战略家的眼光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融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之中。他从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全局和中华民族命运的高度重视发展教育。

2 0 年来,在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全党全国人民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我国教育改革逐步展开,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教育提高了国民素质,培养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大量合格的、优秀人才,对国民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全面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邓小平教育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和重要思想保证。他关于“优先发展教育”、“教育的三个面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培养‘四有’新人”、“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教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教育多办实事”、“必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等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乃至今后的教育工作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认真理解和把握邓小平教育思想,对于我校当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三个面向”为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揭示了新时期我国教育的本质要求,它统一于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这一目标,统一于与时俱进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可持续的智力支持这一过程。 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的教育思想清楚地为我们摆正了教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与当今世界格局和未来发展趋势之间的关系,指明了教育在世界大潮中的基本位置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这一战略思想,为我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清晰的前进方向。

2、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培养“四有”新人的思想,提出了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任务。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始终把培养什么样的人放在重要位置,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他反复强调,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坚持学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为我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校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教育多办实事”等思想为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政策性支持。、“必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教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等思想对当前教育发展从组织保障和培养人才的关键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发挥作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注重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关心教师的生活,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事业和培养人才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邓小平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历史的巨人,虽然已溘然长逝,然而他为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所作出的丰功伟绩和他的理论、思想,都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指引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向前迈进!

小学数学竞赛研究

2、怎样处理好数学竞赛的普及和提高之间的关系。

答: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为要处理好数学竞赛的普及与提高之间的关系首先要认真总结经验,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也要总结反面的教训;其次要允许甚至鼓励大家对数学竞赛发表不同的看法,以避免大轰大嗡、大起大落及“一刀切”;最后当发现了缺点时,要冷静分析,划清数学竞赛内含的不合理性与工作中缺点的界线。

向社会宣传,宣传数学竞赛的意义和功能,以消除误解。例如“数学竞赛是中小学生搞的质量小测验”,“这是在选拔天才,冲击了正常教学”,“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搞数学竞赛是教师不务正业”等等说辞,要用事实说明数学竞赛活动的成绩。

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数学竞赛需要分学校、县、市、国家等集训班金字塔式地进行。前三个层次是普及型的,试题应不脱离中小学数学课本范围,面向广大学生和教师。国家级及以后的活动是提高型的,参赛者的面要迅速缩小。数学奥林匹克学校要注意质量要求,管办得少而精。对于参加数学竞赛的学生要严格挑选,不要妨碍他们德、智、体的全面发展。除冬令营和集训班需要少数人集中时间出试题和进行培训工作之外,在不要妨碍学校的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宜鼓励广大数学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数学竞赛活动。总之,数学竞赛的普及部分与提高部分不能对立,要有机结合起来。

对数学竞赛优胜者要继续进行教育和培训。一方面要充分肯定优胜者的成绩并加以鼓励,另一方面也要告诉优胜者,必须戒骄戒躁,谦虚谨慎,要成为一个好数学家或其他方面的专家,还须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不要将竞赛获胜看成是唯一的目的,要看成鼓励前进的鞭策。还要为数学竞赛优胜者创造较好的深入学习的机会,使他们迅速成长。

对数学竞赛活动作出贡献的人员,包括组织者、教练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成绩要充分肯定并给予奖励。在他们的工作考核中,作为提职晋级的依据之一。

3、作为教师,通过数学竞赛辅导可以得到怎样的提高。

答:奥数是一门内容广、难度高、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目标的竞赛性学科,与之相适应的奥数数学辅导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辅导教

师除了要具备数学教学丰富的本体性知识外,还需要掌握大量与奥数相关的条件性知识,使之在知识结构、教学技能等多方面得到提高,辅导教师需要通过灵活地运用教育和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中,广开思路,增强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此激发其内在的潜能,塑造出具有创造性的学生。下面是我就数学竞赛辅导对教师本身的提升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奥数竞赛不仅包括小学的全部知识,还涉及到与之相关的高等数学的部分知识(解析几何、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等),甚至包括平时很少涉及的一些知识,可见要想顺利地进行奥数教学辅导,除了熟悉中小学数学的全部学科知识外,还需了解掌握大量的相关知识内容,并且能够及时了解数学教学领域的最新动态。

由于数学竞赛对于学生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自身应该达到更高的水平,尤其在数学概括能力及数学鉴别能力等方面更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和发展。要提高教师的数学能力,就必须在自学能力和数学教学研究能力方面下功夫。首先,由于奥数牵涉面较广,且多为课堂内容的扩展,知识较超前,必须要求学生不仅学会基础学科知识,还应培养他们独立地获取知识能力。于是,教师只有自己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将方法、学习体会引导给学生,才能更好地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次,由于数学竞赛中所涉题目更新速度快,难度又较高,这就必须要求教师不断收集国内外最新的教学资料,了解数学领域最新的方向及最新变化,并加以整理、研究。一个数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自学、探索和总结,数学教学研究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对参加奥数竞赛的学生进行辅导时,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许多奥数题目,解法复杂,逻辑性很强,不易讲解。有很多题目在解题过程中,学生还会牵涉到一些没有学习过的内容,如果教师表达不完整、条理不清晰,极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觉,无法理解解题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讲题之前,对题目仔细斟酌,详加推敲,再经重新组织、整理,将题目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述出来。因此,对于辅导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也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当然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钻研奥数竞赛题,既提升了自身的数学概括能力与数学鉴别能力,又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中学教育科研的基本程序和选题策略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教学过程中, 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 是让学生巩固知识、锻炼解题能力、检测学习状况的最常用的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增加学生作业量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并且,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死啃课本,死记硬背,学得毫无激情,并且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业量大,效率低下,不堪重负。这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不少学生对此科望而生畏。新的课程改革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就是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自然科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特别是在当今高效减负时代,精心设计的探究性作业不仅能起到复习、巩固知识的作用,还起到提高兴趣,培养能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成为学生从科学走向社会的一座桥梁。随着科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创新意识已深入课堂,深入到科学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伴随着新课程的深人,科学作业的设计也要不断创新,要以批判的眼光继承和发扬传统科学作业的优点,抛弃其难、繁、偏、旧的弊端,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设计接近生活、形式多样、异彩纷呈、学生乐于接受的科学作业。本文就《科学》学科教学中, 作业布置方面发现的问题, 以及如何如何提高本学科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试做简单讨论。

二、 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是实施课程标准的需要。作业的有效与否直接决定课程的目标能否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课题的运作提供了契机。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在课标中指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保持对自然现象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科学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潜能来源于人的生理、心理潜能,特别是来源于脑潜力,学习潜力是能够开发的。课堂教学是学习潜能开发的主渠道。作为教师应努力将脑科学的新成果、认知科学、学习科学、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教学实际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师生共同进行学习潜能开发的探索。科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科学作业,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总结反思

改进。

2、实践意义:

作业实质是巩固的过程是预习和复习的延续 。不要以为听课效率好就可以学的有多好 。学习是生活的需要。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本领去解决实际问题。为了真正掌握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来检验。做作业就是通过独立思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作业有这样的意义: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形成相应的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实教学中,学生作业有时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甚至可能成为加重学生负担的罪魁祸首,学生作业的有效性问题困扰着教学工作。所以本课题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科学作业的有效性,来谈教师在布置作业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科学素养的相关联系,以及学生减负,增进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关系。

三、研究目标

课程标准下初中科学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主要探索提高科学作业有效性的实施途径,以及教师如何去选者题目而不做题海战术。通过研究,探索出作业有效的标准,影响作业有效的因素,促进科学作业有效的方法与策略,从而确保作业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升科学素质,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

四、研究内容

(一)、教师如何选择作业布置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根据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和重点问题并结合学情适当设计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同时培养学生自觉完成任务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2、层次性原则

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分层布置作业,设必做题、选做题和探究题(推荐作业),作业难易适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适合自己难度的作业来巩固和发展原有的知识,各尽所能,各有所得,共同提高。

3、多样性原则

作业的性质和形式要多样化,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相结合,学科作业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综合性原则

要把学科之间、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起丰富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作业布置的要求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要有目的性、针对性,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既要有典型性、启发性、拓展性的作业,也要兼顾理解性、巩固性和应用性的作业,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也要注意学科间的知识联系,建立科学的认知结构。要把着眼点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上。

2、作业的份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要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要以学生的一般水平为标准,作业体现层次化,使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精间作业用量,提高作业效率。常言道“兵不在多而在精”,学生做作业也是如此,教师要在作业选择上多下功夫,尽量选取具有代表性,综合性强的问题。

3、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接近生活接近自然。作业既“新”又“活”。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发挥个人才智的欢乐,变“苦学”为“乐学”。

4、作业布置要有探究性,探究性作业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能力。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能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思考,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科学学科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科学知识,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实际的的解决问题能力。作业布置也要围绕这一教学中心,创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对学生探索积极性。教师要积极思考,不断创新,为提高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努力不懈。

浙派名师·汪培新《三角形的认识》视频教学课程(四年级)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细节看似平常,却蕴涵智慧;看似简单,但孕育思想。在汪培新老师《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中,教师精心打造的教学细节,演绎出了朴实、精彩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使我对这一熟悉的教学内容有了全新的认识。

细节一:找准起点,建构新知

黑板上的图形你认识吗?叫什么?为什么叫三角形呢?你能把这三个角指出来吗?(学生上来指)还有别的原因吗?(因为它有三条边)还有其他原因吗?(它还有三个顶点)教师根据学生讲的分别在三个顶点上标上A 、B 、C 。

所有的教学都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也只有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学习, 才能充分让学生参与。学生在学习认识三角形之前,对三角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汪老师从“这个图形为什么叫三角形”这一问题入手,引发了一段师生对话,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明确了三角形的特征。看似简单的对话,却是将大理念体现在了小细节中,汪老师让学生轻松地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三角形的直观认识进行了整理和归纳,从理性的层面进行了提

升。 细节二:操作体验,完善认识

为什么生活中会有这么多的三角形?(因为三角形不易变形;它会使物体很牢固)教师出示四边形、三角形的木条模型,每组一对,让学生用手拉一拉。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把四边形也变得牢固?(拆掉一根木条,变成三角形。添加一根小棒把这个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这样加一根就真的固定了吗?这一根添在这里行不行呢?(把四边形分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五边形) 五边形会不会变形我们不知道,这只有通过实验才知道,课后你们可去研究一下。现在这个图形会不会变形,我请位同学来试一试就知道了。

以前也听过三角形稳定性的教学,大多数老师都关注了让学生动手体验的过程。然而,有很多教师只是让学生拉一拉,以是否拉得动来体现三角形的稳定性。而汪老师则是通过拉三角形与拉四边形的对比,让每一个小朋友都体会到了四边形容易变形,而三角形比较稳定。而后“你有什么办法把四边形也变得牢固?”这个问题设计得非常好,让学生有进一步运用稳定性的机会,切身体会到了三角形稳定性的用处。“这样加一根就真的是固定了吗?”“这一根添在这里行不行呢?”教师的精心设问进一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生1先说不行后说行,生2佐证四边形分成三角形和五边形,它们都不会变形。教师的反应很快:五边形会不会变形我们不知道,这只有通过实验才知道,现在这个图形会不会变形,我请位同学来试一试就知道了。这一环节的加入,显现了教师的一分精心。正是有了这一细小的环节,才使整堂课更具活力。同时也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猜想需要经过实践来检验。

细节三:动手实践,拓展思维

第三次练习:画一个底3厘米,高2厘米的三角形。刚才我们画出了三角形的高,现在我们反过来根据底和高来画一画三角形。出示要求:画出底是3厘米、高是

2厘米的三角形。想一想你打算怎么画?你能画出多少个?(学生独立画一画)学生展示作品,在几位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后,有位学生的作品非常令人惊讶。一个学生:我先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作为底,然后在离它2厘米的地方画一条平行线,在这条直线上任意点个点,再把这个点与底边的两个端点连起来,就可以画出很多个符合要求的三角形„„ 看来底是3厘米,高是2厘米的三角形能画出无数个。

回绕三角形的高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从易到难步步深入。在课的最后设计了“以一条线段为底和指定长度为高画三角形”的动手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感受图形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不仅画出三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而且还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了规律:在线段AB(底) 的两旁作与距离它2厘米的平行线,平行线上的任意一点与A 、B 的连线,均是符合条件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有无限多个。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知识的升华。看来,学生的潜能真的是无穷的。作为数学教师,值得思考的是应该如何去挖掘学生的潜能。我们的数学课究竟要给学生留下些什么?我想: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渗透远远要比数学知识本身重要的多.

汪培新老师的这一课,让我更深刻理解了这一句话。教学细节,体现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只有关注教学细节,精心打造教学细节,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更自然、更有效!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维视角

《周长》教学课堂诊断

一、现场观察的背景及目的

1、样本

2、教学变量控制

2005年10月17日 下午第二节课,课时计划40分钟,(实际用时40′37″),有8位老师在听课的同时跟随8个四人小组进行观察、记录,基本上可以了解到学生最真实、最全面的反应。

3、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书第五册第41~43页

4、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性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

过程性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测量计算等手段和方法,探索发现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

2、学生通过商量、交流、互指互说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3、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观察目的

(1)借助于课堂教学现场观察技术,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特点,评价得失。实践反思,促进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专业成长。

(2)对教学的时间分配、小组活动、练习配置、语言互动进行专项分析,提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建议,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借助课堂教学的观察,探索“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6、主要观察技术的选择。

(1)全息性课堂教学录像。

(2)逐字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程序表。

(3)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统计。

(4)学生问卷情况统计(学生心理动机、兴趣反馈表)

二、观察结果记录及诊断分析

(一)时间分配

表1: 主要课堂教学行为时间分布

表2:课堂教学过程时间分布

表3 : 周长教学程序

初步结果分析:

从表1、表2、表3中可以看出学生是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自发的进行学习和探究的。通过讨论交流知道周长的含义,在动手实践中学会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进一步建立起周长的表象,发展了空间观念。整堂课基本上能做到师生共

享,共同参与。教学环节用时分配,情景引入、观察思考、理解周长含义用时10′29″,占整节课的25.5%,而测量计算用时29′21″,占72.4%。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点少,学生对图形的概念又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教师比较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学生测量计算,寻求周长不同的计算方法等数学活动中,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也十分重视小组合作,通过创设商量、交流、互指互说等活动形式,让学生有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机会。本节课留给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时间是10′41″ 占25.8%,。

(三)练习设计

本节课的练习有层次、有目的,力求知识得到巩固深化。分为三组,(1)巩固最基本的图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通过1个正方形周长计算,延伸到2个、4个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周长的计算。(3)与生活结合,解决生活中的周长问题。

(四)课堂教学效果调查与分析

课后,对全班学生心理、动机、兴趣作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6:学生心理、动机、兴趣问卷分析

从这张表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是喜欢这节课的,而且大部分学生也喜欢小组合作学习。其中有18位同学认为知识是老师教的,8位学生对小组合作交流兴趣不大,可见目前的小组合作状态仍处于少数人说,而有一部分学生仍处于听、接受的状态,造成他们认为知识是从别人那里习得的,是老师教的,而并不是自己发现的。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注意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发现都能大胆的说出口,特别是一些后进生,可以尝试鼓励小组其他成员多给他们一些说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机会,可能就能帮助他们建立起大胆表达的自信。当然这些想法并不是在一节课中就能落实的,还需要在今后的每一节课中给予关注。

三、课堂教学整体分析 一、灵活的组织和利用教材

“周长的认识”这部分教学内容包括:周长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材共安排了三道例题。在教学时,我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合理灵活地运用教材,注意突破重点和难点:

1、设计三个层次的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周长的含义

先设计让学生理解“图形一周”的活动(让学生观察小动物沿树叶爬行一周);再设计理解“一周长度”的活动(让学生根据不同情境提出问题的方法,理解一周的长度);最后设计理解“封闭图形”的活动(再对比理解什么是封闭图形)。通过对“周长”的含义的理解就比较透彻了。 2、将不同图形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作为重点来教学。

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可利用直接测量、计算的方法,而求叶子的周长却先要用绳子围出一周,再测量绳长,使学生体会由线段和曲线围成的图形测量方法是不一样的。

5、将生活中“周长”的实际应用作为重点来练习。

在设计练习时,我提供了给绘画作品裱框的情境,让孩子们给老师做参谋,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如何购买边框材料不会造成浪费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中,根据学生情况,将理性的设计融入学生的活动中,使整堂课的教学既增加容量又学得轻松,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 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一个焦点。本节课,我可以设计了几个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景:

1、3只小动物沿某个图形的周边走了一遍,由此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3只小动物各走了多少路?再由此数学问题引出周长的概念。

2、怎样求3只小动物所走的路程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在小组里交流、全班交流,得出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不同方法。在交流中,使学生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在这些方法中,是有繁简之分,优劣之分的。

在教学中,无论是“观察发现”还是“联系实际”,都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不仅学习了新的知识,而且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 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本节课合理地运用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使之成为学生理解周长概念的强有力的工具,如在课程的引入过程中,电脑动态演示了七星瓢虫绕叶子走一圈的动画,以激趣和设疑为目的,层层深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强烈求知欲。

又如在拓展练习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动态展示图形的平移及两个正方形拼凑在一起形成长方形的动画演示,形象直观的动画让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与变换有了一个动态的理解,丰富了学生对图形变换的感知和想象,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课堂教学特点分析及思考 1、课堂教学进一步体现了活动化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很早就提出了“以活动促发展”,人的认识不可能单独起源于主体,也不可能单独起源于客体,只能来源于两者的相互作用,即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学习活动中,孩子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孩子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而纵观本节课的教学,“周长”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而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又是在完全理解周长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得出的,更有必要让学生经历概念得出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会清楚、准确地认识。因此教师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体验。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每一个活动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看、想、动、说”的机会,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加深对“周长”的认识。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通过活动的形式,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从被动应付、接受灌输的困境中解放出来,以自主的活动来主动地学习数学。这样的课堂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向传授知识的课堂,而是充满学生活力、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场所。

2、课堂教学进一步体现了合作化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标要求下的新课堂必须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化,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

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巧设合作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之下,教师在本节课中注重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但也从未忽视自己作为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在探究长方形、正方形以及不规则图形周长的计算时,教师给予学生丰富的材料,让学生选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探究,同时,在小组合作探究前,教师明确了小组合作的要求,使学生合作有序,像这样的小组活动教师都参与其中,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全班开展讨论。可以说整节课都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有效的合作中展开,使得学生能在合作交流中得到发展。

3、课堂教学进一步体现了生活化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的确我们的数学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本节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去设计,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力争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在学生已经对“周长”比较了解的基础上组织探究活动,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为美术作品做边框,并引导学生用四个相同的正方形拼出不同的图形,并计算出周长。课的尾声教师还利用在长方形的草坪划出尽可能大的正方形做花坛,求出正方形花坛的周长,初看重复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但实际上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图形是互相联系的。像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会更多地让学生获得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经验,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让我们的数学真正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生活。

四、反思

从上面一些数据的分析,和8位老师反馈的小组合作有效性观察记录来看,以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执教教师对于如何落实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进行了以下反思: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信心;等等。

所以作为老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如果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和算法多样化等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

(二)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而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比如在探究好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虽然有学优生得出求正方形、五角星等图形只要量出一条边长就行了,但教师未给予充分的肯定,直接就让学生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如在这里再安排学生想一想:求正六边形、五角星的周长真的只要量出一条边就够了吗?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活动后,再来合作,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意见,听听别人的想法,整理,找到好的方法,效果会更好,力求每个同学都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也有助于不同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 (三)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虚心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悦纳别人的观点,这对学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四)教师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1.合作学习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

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更常用的是将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交流。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合作学习的结果的汇报,教师在学生讨论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总的情况要就较好的了解,然后请学生来说一说,适时的点评是非常重要的。 (五)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在教

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作学习能力。总体而言,主要应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

1.学会搜集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

2.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同桌说一说,交给学生说的时候的方法,你说我听,然后交换,如果是四人小组交流,例如在复习课中,先请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一想,写一写,在小组交流中,活动建议是,请一位同学先说,其他同学听,发现你和汇报的同学的观点或方法是一样的,可以做上标记,将不同的说一说,然后再一起来分析有没有遗漏的,整理讨论的结果。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参与学生的讨论,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

3.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学会合作交往。由于人的个性的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5.学会团结互助。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6. 学会容纳。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都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人,感受我们的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中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与论文

教师职业倦怠课题

金融希望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职业倦怠一词的英文名称为“burnout" ,原意为“燃烧竭尽”的意思,由Freudenberger 于1974年正式提出使用。用以描述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出现的一系列负面的心理症状。工作的过度紧张会使个体出现疲乏、焦虑、压抑、工作能力下降、甚至身心衰竭,这些就被称之为职业倦怠。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 克丽丝汀·马斯勒认为: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日复一日重复机械的作业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

通常认为职业倦怠包含如下行为特征:个人感觉工作特别累,压力特别大,对工作缺乏冲劲和动力,甚至出现害怕工作的情况;刻意与和工作相关的人和事保持一定的距离,对工作不是很热心和投入,总是很被动地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对自己工作的意义表示怀疑,并且不再关心自己的工作是否有贡献;怀疑自己不能有效地胜任工作,认为自己的工作对社会对组织对他人并没有什么贡献。

专家表示,教师、医护工作者等相关从业人员是职业倦怠症的高发群体,这类助人的职业当助人者将个体的内部资源耗尽而无补充时,就会引发倦怠。中小学教师中,表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的比例约为16%,按这个比例推算,全国就有一百多万中小学教师处于职业倦怠的痛苦之中。杭州市教科所随机对3所中小学教师的心理、职业生活压力、精神卫生等方面进行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有50%的人表示如果有机会会考虑换工作。《教师博览》在一次范围更大的调查中,竟然有85%的教师表示愿意改行。教师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

职业倦怠使教师不再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和进步,影响自身的职业发展,严重的导致失眠、酗酒、药物依赖和自杀,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由此产生了体罚和变形体罚等问题。

2006年9月20日下午,湖南省永州市第十二中一位历史教师,不仅在课堂上用钢筋殴打学生,还亲手把被打得学生从四楼扔了下去。遇害的女生名叫章耀尹,今年只有11岁,伤害章耀尹致死的是班上教历史的男老师,名叫李恒毅,今年28岁。据目击学生讲,章耀尹当时坐在第一排,李恒毅老师拿她的头往桌子上使劲撞,撞了五六下,又往桌子后面撞了五六下,然后章倒在地上,李老师

又用脚踩她的头,踩了两三脚,并从裤子口袋里掏出一根钢筋使劲打章的头,章流了很多血。后来章被打的不动了,老师把她抱起来,说了一句送医务室,然后走到窗子边,打开窗户,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她丢下去了。

2010年4月28日,广东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学发生行凶事件,16名学生和1名教师受伤。据公开信息,凶手名叫陈康炳,系雷州市白沙镇洪富小学公办教师,2006年2月办理病休至今。4月28日当天,陈康炳随外校前来参加公开课的教师混入雷城一小教学楼,15时左右在四年级、五年级4个教室,持刀砍伤15名学生及1名为保护学生而与其搏斗的教师,一名学生逃避时摔伤。

2011年2月24日晚上,金华市外国语学校一语文老师骗出自己的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工具将自己的学生杀害,埋尸后的次日上午,该教师向撕票学生家长敲诈200万元赎金。金华市金东公安分局经过两天的艰苦侦查,成功破获该案。凶手胡某,从金华下属的兰溪市迁至金东区,是金华市外国语学校的老师,担任遇害学生陈某的语文老师。警方初步查明,犯罪嫌疑人胡保平因欠债(坊间传其炒股亏空),经预谋于24日晚8时许,将自己的学生陈某骗至学校附近,用事先准备的工具将其杀害,并于当晚埋尸于学校附近的工地上,然后于次日发短信给受害人母亲实施勒索。

另外,有关教师打手心、跑步、扫厕所等新闻不时传到我们耳边,甚至出现了教师强迫学生喝尿、吃大便、舔屁股、脱光学生衣服罚站等令人发指的事件,使社会大众对教师整个行业都产生了不信任。

二、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一)从外因来看

1、工作时间长,压力大

几乎在所有的中小学,评价一个教师的好坏,就是工作态度和考试成绩。工作态度又被简单地化为“五认真”或“十认真”,考试成绩更是硬杆子。大到学校年度考核,小到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进,哪儿都少不了成绩。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自己的工作一直是被检查着、驱赶着、规范着进行的,好像无论如何也很难让领导满意。这样一种缺乏亲和力与尊重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任谁都要产生压抑感和消极情绪。考试、升学、竞赛每天在考验着教师的神经,评价机制的过分细化使教师长时间处于高压力,高负荷下,教师们疲于应付众多活动:

学科之间,教师之间展开分数竞争,每次考试,生怕学生考不好,惶恐不安,精神紧张,有苦说不出,教师的激情、活力、灵气和创新精神被消磨殆尽。

另外,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个性凸显,变得不那么“顺从”带来的压力,学生获得知识渠道增多,要求教师及时给予指导的压力;社会、家庭强烈要求迅速提高教育质量的压力;教师自身不断要求更新知识、接受继续教育的压力;老师之间竞争的压力以及来自家庭和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压力等。

压力具有双重性。她能把人的潜力激活,把人压的坚强,压的成熟,把浮躁、浅薄压走。当然,压力也有另一面,它把人压的望而生畏,压的希望渺茫,压的只想敷衍了事,压的萎靡不振,压的放弃努力,压的信心消失。过重的压力会导致个人精神崩溃,失去工作信心和动力。

2、教师职业的封闭性

教师所处的教育环境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对封闭,这使得教师与外界丰富多彩的世界缺乏有效的交往。教师工作的环境除了教室就是办公室、家庭,很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教师的工作、生活单调,这使得教师的人生视野受到限制,缺乏与各种人沟通的机会。

再说,教师长期与青少年打交道,长期生活在他们的生活世界中,容易与外界隔离,容易产生孤独感。

3、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说明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长期性。教师不像工人生产零件,也不像建筑师建造高楼大厦,短期内即见成效,教师工作存在明显的后效性。在教师长期的努力下,学生思想、知识技能、态度等才会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可能是外显的,但更多的是内隐的,不容易发现的。教师工作的这种长期性不容易让人产生成就感,自尊和自信则不容易建立和加强,容易使教师对自己职业的价值产生怀疑,进而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失去激情和憧憬。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独特意义的生命体。教育环境是个大系统,包括社会、家庭、学生、教师等等,教师只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因素。显而易见,学生的发展不是光靠教师这一要素就能单独实现的。而教师能够控制和掌握自己外,很难把握其他要素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常常发生事倍功半的结果,降低了教师工作的效能感。

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很多教师感到压力、紧张和倦怠。

4、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家长的理解支持。

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消极应付,很多学生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加之部分教师教学方法的单调、呆板,又加剧了学习的乏味。处在社会转型期的许多家 长家庭教育观念陈腐,对孩子高期望,却又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学校的要求不予配合,导致教师和家长关系的不和谐。

(二)从内因来看

1、教师不良人格因素的存在

有些教师存在着不良人格,如怯懦、自卑、孤僻、狭隘等,在面临压力时,往往不能采用适当的策略加以应付,特别是攻击性、活动性强,协调性差的人格特质个体,竞争意识强、行为急躁,容易发生心理紧张反应,最终导致产生倦怠心理。

2、自身缺乏情绪调节能力

个体由于缺乏情绪调节能力 , 长期使自己的情绪处于灰色区域之中,所谓灰色心理,就是指个体心境长期处于忧郁、沮丧、不快之中。他们有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是情绪不良倾向的一种表现。有的教师做久了, 特别是教同一个年级、同一门学科的,往往觉得每天都在做重复性的工作,没有挑战性,看不到希望,除了重复性的工作以外,从而产生倦怠心理。这类人行动上产生惰性,思想上停滞不前,又缺乏自我调整情绪方法,长此下来,影响了自身专业水准的提高,扼杀了自我职业道德的发挥。

3、对自我过高要求,过高期望

很多教师认为应该在学生、家长甚至社会上保持一个完美的形象,认为这是职业的需要,所以凡事要求自己做到尽善尽美,很在乎他人的评价,可是职业的完美要求和实际做法存在着较大差距,这样的差距容易造成教师社会角色和自然角色之间的冲突。教师为了为人师表,常常无意识中压抑和否定自我的正常欲求以满足职业需要,以致于产生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当自我期望与社会角色要求不相符合时,常常过分压抑自己而处于心理矛盾的冲突之中。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

(一)国内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心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明认为

在教师管理制度方面,各地许多“土政策”严重影响,束缚教师的工作,比如许多经济不发达地区为了减少财政支出,往往要求教师工作量标准,变相控制岗位人数,有的甚至分配“不称职”的考核指标借此让部分教师轮岗。在校规方面,通常九点前不得离校,每期要批改多少作业、要制作多少课件、要达到多少提高率„„所有这些非正工作都占据了教师大量的业余时间。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以及各种各样的考核培训让他们精神紧张,甚至完全崩溃!广东省有位年轻的女教师便是因为精神压力过大,导致精神错乱,常常自言自语:“我们的考试成绩如果不好,为会不会被拉去坐牢?”

管理学生的困难已成为教师压力增大的主要原因。《义务教育法》》《青少年保护法》一方面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师管理手段日益变软的情况下,学生的问题却日益增多,且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具危害性。教师教育起来很难,稍不留神就会犯错误甚至犯法。有位教师坦言:“现在的教师其实很难,一方面普及九年 义务教育 的宝剑在头上悬着,学生犯错老师不能管,只能一遍一遍苦口婆心地说服教育。生怕话一说重了,学生就会瞪眼„我不念了‟果然如此,老师还得低三下四地到学生家中去„请‟。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对教师体罚学生的口诛笔伐,也令教师感到十分尴尬。学生犯了错,老师对学生罚站法扫地,甚至说了几句严厉的话就都成了体罚„„”

教师的待遇近几年有所提高,但是实际收入远未达到“不低于公务员平均水平”。首先,教师的工作负担重,教师的看起来课时量不多但是,相应的备课批改辅导检测管理开会等却让他们的工作量要在番几番。一份调查资料表明,中国中小学教师日平均工作时间9.67 小时,比其他行业超出1.67小时。农村教师日平均工作时间更是达到11小时左右。在工作负担过重的情况下,他们的工资由偏低,往往还不能按时足额发放;而且他们还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缴费。许多贫困地区(不止是贫困地区)教师纷纷离职谋求其他发展,而且 那些留下来的教师就也不一定就能安心工作,如果他们也都心不在焉,那么又会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再也的工作态度!

(二)国外研究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马斯乐等人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1. 情感衰竭 指个体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消失。2. 去个性化 指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3. 个人成就感降低 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和与价值的倾向降低。各种调查资料表明,职业倦怠最易在助人职业中发生,因为从事这类职业的人员过分执着于生活的理想和方式,但又可能无法获得期望的美好,从而产生疲倦和衰竭。教师是经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而且教师的压力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国外的一些学校心理调查表明,中小学教师的“燃烧度”(为职业献身精神,疲劳度)远远超过护士,教师逐渐产生的职业倦怠心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心理生理健康,使其工作士气和激情受到损耗,并成为教师厌教、教育水平难以发挥以及流失的重要影响因素,最终必然带来教育质量的下降和对教师身心的伤害。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讨农村学校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及造成的后果;

2.探讨建立教师倦怠心理疏导释放渠道,设法减低教师的工作倦怠程度,有效促进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本研究拟在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作详细的调查、研究,探讨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原因、结果,揭示其不良影响;同时对建立教师倦怠心理疏导释放渠道,设法减低教师的工作倦怠程度,为教育管理者解决教师队伍质量、紧缺、涣散问题,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研究方法

(一)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0年11月——2010年12月(课题启动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组,分析调研、论证,确定课题计划,制定出课题实施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2011年1月——2011年6月(全面实施研究阶段)

1.进行问卷调查,

2.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与整理,撰写调查分析材料和中期实验报告;

3.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调控措施,并付诸实施;

4.对实施情况进行回访、总结。

第三阶段:2011年7月——2010年11月(深化研究及实验总结阶段)

1.收集研究资料,课题组老师汇报实验成果;

2.撰写结题报告,接受课题鉴定组的终期评估鉴定;

3.总结课题中还存在的困惑和继续探索的方向。

(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方法和思路

本研究采用“调查”、“分析”、“总结”的研究思路:

资料搜集与调查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广泛收集资料。其中包括对教育基本情况、教师生存状况、教师流动意向等的问卷调查和对教师的座谈、讨论,力图对教师的生活、工作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资料分析阶段:对教育局领导进行专访和咨询,结合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对教师外流现象进行解释,尤其是对导致教师外流的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整个研究主要以选定的样本地区(我校及虞宅中小)的教师调查为基础。 此外,因研究需要,还使用了文献法和观察法。

2.研究区域与学校的选择

本研究旨在进行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进行研究,因此,在甄选区域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选择我县农村中小学;其次,教育发展状况基本正常;第三,是以义务教育为主体;第四,研究要具有可操作性。所以除了我校外,还选择了与我校相邻的虞宅小学为研究对象。

五、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研究人员分工

(二)条件分析及经费预算

1.硬件条件

近几年来,上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逐年增大,虽然是山区小学,但我校的硬件条件还是不错的,不但学校有多媒体教室、电脑室,每个办公室也配备了电脑,可供查阅相关资料,为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创造了必要的外部条件。

2.科研经费充裕,有保障

本课题预算经费为10000元。我校以“科研兴校”为指导,狠抓经费落实,所以课题启动后学校将在研究经费上予以全力保障,保证开题论证、中期汇报、结题签订的各项费用及时到位,保证调查实验、资料采集、学习研究、论文结题等各项支出如期支付。

参考文献

1.黄燕 ,《中国教师缺什么》,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2.张伟、吴珊,《工作倦怠袭扰中国》,《中国青年报》,2006年12月5日

3.酌明月,《你有权选择不倦怠》,《中国教育报》,2006年4月8日


相关内容

  • 小学奥数的书大全
  • 学奥数 这里总有一本适合你 奥数图书出版大事记 2000年 <奥数教程>(10种)第一版问世 2001年 <奥数教程>获优秀畅销书奖 2002年 <奥数教程>在香港出版繁体字版和网络版 2002年 <奥数测试>(第一版)出版 2003年 <奥数教 ...

  • 小学数学趣味竞赛的重要意义
  • 小学数学趣味竞赛的重要意义 时间:11.20 地点:语音室 主讲人:朱巧莲 参加人:理科组全体成员 小学数学趣味知识竞赛,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而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另一重要渠道.开展数学趣味知识竞赛,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数学才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具体说来,开展小学数 ...

  • 县教育局教研室第一学期工作要点
  •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xxxx"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xx<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根据省,市教研室和县教育局-年工作思路,围绕&quo ...

  • 数学知识竞赛主持词
  •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建阳市农村远程教育优质课课堂教学比武活动,让我们又一次欢聚在我的第二故乡-----麻沙。麻沙中心小学在全市小学数学教研工作中起到了一个“领头雁”的作用,他多次支持我们全市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这一次又馈余力地支持全市学农村小学数学远程教育优质课课堂教学比武活动。我 ...

  • 在学校工作联谊会上讲话
  •   各位书记、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能有这么一次机会,与狮子口小学招生区划内的各位书记坐在一起向大家汇报我们的工作,共叙亲情与友情,共谋建设和发展。下面,我就狮子口中小学基本情况,过去所作的主要工作,取得的成绩简单的向大家汇报。   一、基本情况   狮子口小学是一所在村小学规模上 ...

  • 2015自主招生报名条件汇总
  • 2.在省级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计算机.信息.作文和创意设计等竞赛中获 奖者; 3. 参加创意性实验.创新性研究或探究性学习并取得一定成果者; 4.在某一方面具有突出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能者,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27 西南大学 1. 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比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 ...

  • 小学数学解题研究课程教学论文
  • 小学数学解题研究课程教学论文 [摘要]对于小学数学中的竞赛题目的处理一方面要立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用近现代数学思想方法来统领问题解决.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对问题进行仔细观察. 观察分析问题是寻求解题方案的关键所在,理性地观察题目的状态和结构,选准问题的突破口,对于提高解题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尤为重 ...

  • 小学部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强化管理 提高质量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在公学校长及学部校长的领导下,继续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要点和学部工作计划,认真落实学校高端办学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教学工作,以打好质量年攻坚战与两项创建工作为目标,强化教学管理,推进课程改革,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做好应对宝安区统一质量检测的准备工作,努力提 ...

  • 小学数学教科研小结
  • 以“展示·交流·提升”为主题,立足于课堂,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培养研究型教师队伍为目标,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师生们共同成长。在为期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数学组可以说是收获多多: 一、有一支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为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奠定基础 由于学校工作的需要。我们数学组有很多老师都是从其它学科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