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6教案 动手做做看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
力上,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
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本文的文章情节简单,却富于情趣;语言平实,却给人以启迪。妈妈对伊琳
娜说:“你动手做做看!”朗志万告诫孩子们:“要动手做做看。”几个小朋友
在听了朗志万提的奇怪的问题后,是不是动手做做以后再回答的呢?我们的学生
当时又是怎样想的呢?朗志万到底“哄骗”小朋友没有呢?伊琳娜听懂了朗志
万的话后为什么高兴地笑了?听懂了朗志万的话后伊琳娜会说什么呢?这一课
会带给孩子很多启迪,在学习时,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结合自己的
实际入情入境,激起学生的兴奋点。伊琳娜想到的,我们的学生想到了吗?让学
生多动手动脑,在实践中学习语言,并训练学生读好对话,培养语感。在对学生
进行正确价值观引导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课后“说说写写”中学习伙伴的话,是为了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学会思
考,把读、思、说、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时,可以在读中思考,想好再说,
说后再写;也可以在读中思考,想好就写,写完再说。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学、交流识字方法、复现、辨析指导等,会认10个生字,会写9
个字。
2. 通过观察插图、角色体验、语言品读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理解“科学的话,也不定都是对的”的含义,
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 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
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理解“科学的话,也
不定都是对的”的含义,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1. 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
2. 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挂图、杯子、金鱼、智慧树、智慧果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外拓展:
一杯装满水的杯子里,放一枚硬币进去,水不会溢出来,要放好几枚才会溢出来,
这是为什么?
一杯装着满满水的杯子,往水杯里放几枚一元的硬币,水才能漫出来,是因为水
的表面张力促使其相互间收缩在一起。而其张力大于玻璃杯和水之间的吸引力,
所以水开始不会流出来。但是当投入的硬币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水分子之间的张
力已经无法支撑玻璃杯和水之间的吸引力或者是水自身的重力, 这时候水就会流
出来。
14 邮票齿孔的故事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位发明家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
一个人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被撕开。
他就想把那个人的动作变成机器的动作,让所有的邮票都能很容易地被撕开。通
过不断研究,他终于发明了邮票打孔机。这篇课文不仅告诉了我们带齿孔邮票的
发明经过,还告诉了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本篇课文中出现了两个人,我们可以抓住课文描写那个用别针刺邮票的人一系列
动作的句子感悟他的善于动脑和动手;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大胆想象阿切尔被那
个人的行为所吸引后的想法以及研究发明打孔机的过程来感悟他善于观察事物、思考研究、发明创造的优秀品质,揭示课文所寓含的道理。最后我们可以住抓住文中“立即”、“直到现在”、“仍然”来感悟这一发明的重大价值。另外文中还有较多表示数量的词语,如一家酒馆等,可以让学生积累并运用。课后还有一个介绍邮票知识的资料袋,可作适当扩展,让学生知道一些关于邮票的知识,还可培养集邮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了解一些关于邮票的知识,积累运用表示数量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3.初步学会能抓住重点词句和想象补白来感悟人物的品质、课文的真谛。 教学重点
认识文中13个生字,书写12个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课前准备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实物投影仪、简单的PPT 课件。
学生:集邮册,搜集一些关于邮票常识的文字资料,一张画着多张无齿孔邮票的白纸。
教学时间 两课时
15 画 风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本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还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乐说。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身边人的姓名及已掌握的识字方法,会认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通过抓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探究文中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从而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创作画风。
3. 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感受大自然中事物随风而动的特点,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同时提高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大自然中风动的现象,做小风车,收集几张画出风的图片。
老师:小黑板或幻灯片,生字卡片,一幅画有房子、太阳、大树、鸟的画(参照课本插图)。
教学时间:2课时
16 充气雨衣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略读课文,主要讲小林细心观察生活,勤于动脑动手发明
充气雨衣的事,情节清晰。但识字任务较重,共要认识14个生字,有些字存在
识记难点,如“旋”、“囊”等。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必须将识字教学放在显
要的位子。要注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让学生借助拼音和上下文自主识字,
并安排生动有趣的读书和巩固识字的活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默读速度快的优势
读书,引导学生在默读中识字,在默读中感悟。教学中需把握的一个主方向——
这是一篇语文教学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应竭力突出语文性。
另外,教材中为我们提供了两幅色彩鲜艳的插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起
来,让学生
来观察对比,帮助课文内容的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识记和多次复现,能正确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
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通过朗读、比较、摘抄,积累“优美、旋转、称赞、徐徐张开、渐渐模糊、
五颜六色“等词语。
教学重点:一是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二是读准字音,流利地读文。
教学难点:通过交流小林“看、想、做”的内容,学生深刻感悟到“小林爱思考”
和“勤实
践”的好品质。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语文园地四
教材分析
《学习园地四》有四大部分组成。
一. 我的发现:这一项训练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进一步体验祖国语言
的丰富和发现的乐趣,积累词语。其中包括两大组词语,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组
词语的两个字都相同,只是交换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组“奶牛、牛奶、蜜蜂、
蜂蜜、水池、池水”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因为颠倒了字的顺序,所以表达的
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组的第一竖行“图画、牙刷、山上”是表示事物名称或地理
位置的词,交换了字的位置“画图、刷牙、上山”就变成了表示动作的词。
二. 日积月累:这一部分包括“读读认认”、“我会填”和“我会读”三项内容。其中“读读认认”教学重点是认识“肤、胆、姓、厕、毕、斧、驾、警”八个生字,积累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我会填”是选择近义词“发明、发现”和“优美、美丽”的填空练习。“我会读”是阅读《鲁班造伞》这篇短文,目的是让学生增加阅读量,积累语言,激发动手创造的欲望。
三. 口语交际:这次训练是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是对本组专题的扩展和延伸。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交际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与人协作的能力。
四. 展示台:这次展示台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邮票、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名言。其实这只是一个范例,教学时应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才能。还可以结合口语交际活动办个“小制作展览”,给学生创造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搭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他们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使他们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识记,能发现相同的两个字调换顺序后组成的词,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2. 通过“加一加”和游戏识字等方法,能自主根据形声字特点进行识字。多次复现积累运用词语。
3. 通过自主阅读,能自己读懂小故事《鲁班造伞》,明白“留意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小事,勤干思考,会增长许多智慧”的道理。
4. 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初步练习用“先„„接着„„再„„然后„„最后”说话
5. 通过展示邮票、名言、书法作品、小制作等,使同学们互相学习,乐于展示。 教学重点
认字、口语交际、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近义词词义的区分,练习用“先„„接着„„再„„最后”说话。
课前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13---16教案 动手做做看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
力上,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
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本文的文章情节简单,却富于情趣;语言平实,却给人以启迪。妈妈对伊琳
娜说:“你动手做做看!”朗志万告诫孩子们:“要动手做做看。”几个小朋友
在听了朗志万提的奇怪的问题后,是不是动手做做以后再回答的呢?我们的学生
当时又是怎样想的呢?朗志万到底“哄骗”小朋友没有呢?伊琳娜听懂了朗志
万的话后为什么高兴地笑了?听懂了朗志万的话后伊琳娜会说什么呢?这一课
会带给孩子很多启迪,在学习时,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结合自己的
实际入情入境,激起学生的兴奋点。伊琳娜想到的,我们的学生想到了吗?让学
生多动手动脑,在实践中学习语言,并训练学生读好对话,培养语感。在对学生
进行正确价值观引导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课后“说说写写”中学习伙伴的话,是为了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学会思
考,把读、思、说、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时,可以在读中思考,想好再说,
说后再写;也可以在读中思考,想好就写,写完再说。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学、交流识字方法、复现、辨析指导等,会认10个生字,会写9
个字。
2. 通过观察插图、角色体验、语言品读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理解“科学的话,也不定都是对的”的含义,
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 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
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理解“科学的话,也
不定都是对的”的含义,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1. 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
2. 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挂图、杯子、金鱼、智慧树、智慧果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外拓展:
一杯装满水的杯子里,放一枚硬币进去,水不会溢出来,要放好几枚才会溢出来,
这是为什么?
一杯装着满满水的杯子,往水杯里放几枚一元的硬币,水才能漫出来,是因为水
的表面张力促使其相互间收缩在一起。而其张力大于玻璃杯和水之间的吸引力,
所以水开始不会流出来。但是当投入的硬币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水分子之间的张
力已经无法支撑玻璃杯和水之间的吸引力或者是水自身的重力, 这时候水就会流
出来。
14 邮票齿孔的故事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位发明家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
一个人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被撕开。
他就想把那个人的动作变成机器的动作,让所有的邮票都能很容易地被撕开。通
过不断研究,他终于发明了邮票打孔机。这篇课文不仅告诉了我们带齿孔邮票的
发明经过,还告诉了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本篇课文中出现了两个人,我们可以抓住课文描写那个用别针刺邮票的人一系列
动作的句子感悟他的善于动脑和动手;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大胆想象阿切尔被那
个人的行为所吸引后的想法以及研究发明打孔机的过程来感悟他善于观察事物、思考研究、发明创造的优秀品质,揭示课文所寓含的道理。最后我们可以住抓住文中“立即”、“直到现在”、“仍然”来感悟这一发明的重大价值。另外文中还有较多表示数量的词语,如一家酒馆等,可以让学生积累并运用。课后还有一个介绍邮票知识的资料袋,可作适当扩展,让学生知道一些关于邮票的知识,还可培养集邮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了解一些关于邮票的知识,积累运用表示数量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3.初步学会能抓住重点词句和想象补白来感悟人物的品质、课文的真谛。 教学重点
认识文中13个生字,书写12个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课前准备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实物投影仪、简单的PPT 课件。
学生:集邮册,搜集一些关于邮票常识的文字资料,一张画着多张无齿孔邮票的白纸。
教学时间 两课时
15 画 风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本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还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乐说。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身边人的姓名及已掌握的识字方法,会认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通过抓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探究文中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从而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创作画风。
3. 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感受大自然中事物随风而动的特点,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同时提高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大自然中风动的现象,做小风车,收集几张画出风的图片。
老师:小黑板或幻灯片,生字卡片,一幅画有房子、太阳、大树、鸟的画(参照课本插图)。
教学时间:2课时
16 充气雨衣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略读课文,主要讲小林细心观察生活,勤于动脑动手发明
充气雨衣的事,情节清晰。但识字任务较重,共要认识14个生字,有些字存在
识记难点,如“旋”、“囊”等。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必须将识字教学放在显
要的位子。要注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让学生借助拼音和上下文自主识字,
并安排生动有趣的读书和巩固识字的活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默读速度快的优势
读书,引导学生在默读中识字,在默读中感悟。教学中需把握的一个主方向——
这是一篇语文教学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应竭力突出语文性。
另外,教材中为我们提供了两幅色彩鲜艳的插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起
来,让学生
来观察对比,帮助课文内容的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识记和多次复现,能正确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
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通过朗读、比较、摘抄,积累“优美、旋转、称赞、徐徐张开、渐渐模糊、
五颜六色“等词语。
教学重点:一是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二是读准字音,流利地读文。
教学难点:通过交流小林“看、想、做”的内容,学生深刻感悟到“小林爱思考”
和“勤实
践”的好品质。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语文园地四
教材分析
《学习园地四》有四大部分组成。
一. 我的发现:这一项训练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进一步体验祖国语言
的丰富和发现的乐趣,积累词语。其中包括两大组词语,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组
词语的两个字都相同,只是交换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组“奶牛、牛奶、蜜蜂、
蜂蜜、水池、池水”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因为颠倒了字的顺序,所以表达的
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组的第一竖行“图画、牙刷、山上”是表示事物名称或地理
位置的词,交换了字的位置“画图、刷牙、上山”就变成了表示动作的词。
二. 日积月累:这一部分包括“读读认认”、“我会填”和“我会读”三项内容。其中“读读认认”教学重点是认识“肤、胆、姓、厕、毕、斧、驾、警”八个生字,积累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我会填”是选择近义词“发明、发现”和“优美、美丽”的填空练习。“我会读”是阅读《鲁班造伞》这篇短文,目的是让学生增加阅读量,积累语言,激发动手创造的欲望。
三. 口语交际:这次训练是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是对本组专题的扩展和延伸。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交际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与人协作的能力。
四. 展示台:这次展示台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邮票、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名言。其实这只是一个范例,教学时应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才能。还可以结合口语交际活动办个“小制作展览”,给学生创造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搭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他们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使他们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识记,能发现相同的两个字调换顺序后组成的词,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2. 通过“加一加”和游戏识字等方法,能自主根据形声字特点进行识字。多次复现积累运用词语。
3. 通过自主阅读,能自己读懂小故事《鲁班造伞》,明白“留意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小事,勤干思考,会增长许多智慧”的道理。
4. 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初步练习用“先„„接着„„再„„然后„„最后”说话
5. 通过展示邮票、名言、书法作品、小制作等,使同学们互相学习,乐于展示。 教学重点
认字、口语交际、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近义词词义的区分,练习用“先„„接着„„再„„最后”说话。
课前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