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期中考试试卷
(共100分,两个小时)
一、 判断题。(10分)
1、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学习活动。
2、 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本体功能。
3、 遗传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4、 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5、 教育行动取得教育成效是有条件的。
6、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四个方面: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多方面发
展和自由发展。
7、 素质教育不存在应试。
8、 在自由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力图使自己成为一个帮助者和促进
者。
9、 一个班级里,中等生占大多数,是不易被教师忽视的群体。
10、 师生关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正式的、有组织的教学
关系。
答案:1-5 FTFTT 6-10 TFFFT
二、 辨析题。(12分)
1、 教师只要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即可。职业道德的规范性揭示了教
师作为专业人士的特性。(12分)
答案要点:(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分)
(2)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作为职业人员所必须遵守的从业人员道德标准。它具有两个基本要义:一是行业规范性,即教师职业道德有明显的职业范围或特定性,只对从事教师行业的人起调节作用;
二是底线价值,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需要达到的起码的伦理标准。(4分)
(3)但是,仅仅是职业道德的规范性尚不能揭示教师作为专业人士的特性。所以,实现从一般性的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转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2分)
(4)教师专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能够表现教师专业特征的品质观念和行为规范,是体现教师的道德价值、人格品质和道德修养的行为准则。教师专业道德除了涵盖一般的教师职业道德外,还需要体现出专业特征,包括专业自觉意识、专业自律意识和专业自主意识。教师专业自觉、专业自律和专业自主意识构成了教师专业道德的底蕴,教师若缺乏与此相匹配的追求、气质和修养,就不能合乎专业的需要,也无法获得专业生活的意义。(4分)
三、 简答题。(18分)
1、 现代教育有什么特征?(6分)
答案要点: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教育民主理念的确立;教育的多元化;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科学皎月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并进;教育技术不断更新。
2、 学校教育为什么额可以并可能对人,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
起主导作用呢?(6分)
答案要点:(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5)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
3、 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哪些?(6分)
答案要点:(1)高尚的师德修养和博大的人文情怀,这是教师专业精神的重要内涵;(2)渊博的学科知识和宽厚的文化底蕴。教师有了比较渊博的知识,才能头侧地理解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自如地讲授教材;(3)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超的教育能力。
四、 论述题。(34分)
1、 学习教育学有何意义?(6分)
答案要点: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既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起点,也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最终追求。(1)有利于提高我们对教育事业战略地位的认识,热爱教育工作。(2)有利于掌握教育规律,增强教学能力。(3)有助于提高我们高尚的师德修养,自觉为人师表。(4)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其它各门教育学科。
2、 根据教师的领导方式,师生关系可以分为哪几种?每种有什么
特征?(14分)
答案要点:(1)根据教师的领导方式,师生关系分为权威型、自由型和民主型。(2分)(2)在权威型师生关系中,课堂的一切由教师决定,学生没有自由,只是听从教师的命令,教师完全控制学生的行为。(2分)这种师生关系在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责任心方面效果较差,但是当班集体涣散、课堂秩序混乱、人际关系疏离时,教师的权威式能较有效地控制局面,使课堂活动逐步地走上正常运行的轨道。(2分)(3)在自由型师生关系中,教师采取一种不介入的、被动的姿态,仅给学生提供各种材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学生处于放任状态。(2分)这种师生关系容易导致课堂秩序的松散,降低学习效率。但是在学生学习基础较好、自觉性和责任心较强的班级,自由型师生关系亦可能产生积极意义。(2分)(4)在民主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在课堂中以民主的方式教学,重视学生集体的作用,教学计划和决策是全体成员讨论和共同分享的,教师力图使自己成为一个帮助者和促进者,鼓励个人和集体的责任心和参与精神,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客观的表扬和批评。(2分)在民主型师生关系下,学生较能发挥创造性和责任心,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不过学生在学业成绩方面并不比权威型领导方式下学习者成绩更好。(2分)
3、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
盾?(14分)
答案要点:(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涵义(2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选择时所持的一种态度倾向。(2)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争论(3分):个体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实用主义的教育目的。(3)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a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在资本主义初期旧式分工使人的发展片面化,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下,工人“体力和智力的统一、和谐和充分、自由的发展学说。(3分)b.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实际上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社会矛盾的一种体现。(6分) ①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因此,总的来说教育目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而不是截然对立的;②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③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的发展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五、 材料分析题。(26分)
材料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于1966年10月5日共同签署了《教师地位倡议书》,自1994年起,该日被确立为世界教师日。2013年10月,一份题为《2013全球教师地位指数》的报告为第20个世界教师日奉上献礼。中国受访者最相信学生尊师(75%),土耳其、埃及和新加坡处于高位(46%),均值为27%。在95%的国家,人们认为教师应获得比实际收入更高的薪金(高1%到40%),只有在日本、法国和美国,实际收入高于合理收入(高6%到55%)。21国中至少59%的受访者赞成教师薪资与学生成绩挂钩,均值为75%。至于是否表示强烈赞同,埃及(72%)与瑞士(15%)构成反差。
材料二: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
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刘长铭说到: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全社会都期盼的一件事情,但是我这里要谈一个我的观点和想法,就是教育质量的提高绝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共同来配合。我们传统上家长们常常说一句话,见到老师就说“我孩子交给你了”,其实这个观点是不对的,有很多教育是学校无法承担的。在生活过程中的每一个成人,教师、家长等等,他们都担负着教育的角色,而且这个角色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在孩子品格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内心世界的养成这些方面,家长比教师我个人认为起的作用更大。关于教育质量的提高,质量是一个标准的问题,这个质量是指他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还是指人格的发展、性格的发展、体质的发展呢?我想我们今天谈的质量应该是全方位的。我想这不仅仅是一个老师能够完成的。
1、 请结合材料一,谈谈如何提升我国教师地位?(9分)
答案要点:(1)完善教师资格制度。要建立合理、可行的教师专业资格标准,推行教师资格国家考试制度和教师资格注册登记制度,要规范教师资格认定程序,加强教师资格认定管理工作,同时改变教师资格事实上的终身制,是教师资格制度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推进力量和规范手段。(3分)(2)有效监督和保障教师权利的实现。在立法中应明确各种权利得以实现的渠道与途径,以便在执法中有效监督和保障教师权利的实现。(3分)(3)明确中小学教师的公务员身份。将中小学教师定位为“国家工作人员”,有利于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和对教师职业神圣性、公务性、稳定性的保护。(3分)
2、请结合材料二,谈谈正确认识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7分)
答案要点:(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不是万能的。(2分)非理性地夸大学校教育的作用会对人在如何看待自身发展
产生消极作用。其实,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是有限的。人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影响因素很多,学校教育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人的发展也是多方面的,学校教育不可能对人所有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主导作用。(2分)因此,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待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对这种作用寄予不切实际的期望。(2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不能把人的发展中所出现的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学校教育。所以家长所说的“我把孩子都交给你了”,片面夸大了学校教育的作用。(1分)(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不是无条件的。(2分)学校教育主导作用能否实现,实现程度如何,取决于学校教育内外方方面面的条件。(2分)从学校内部来讲,首先取决于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的体现程度;其次,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第三,取决于在教育过程中能否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3分)从学校外部来讲,会搜寻取决于社会影响与学校影响一致性的程度,如果这两种影响严重冲突,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是很难实现的;其次,取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程度,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明显相左,或者家庭教育不能履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至少也是要大打折扣的。(3分)正如材料所说,“在生活过程中的每一个成人,教师、家长等等,他们都担负着教育的角色,而且这个角色是不可替代的”。(1分)
《教育学》期中考试试卷
(共100分,两个小时)
一、 判断题。(10分)
1、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学习活动。
2、 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本体功能。
3、 遗传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4、 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5、 教育行动取得教育成效是有条件的。
6、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四个方面: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多方面发
展和自由发展。
7、 素质教育不存在应试。
8、 在自由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力图使自己成为一个帮助者和促进
者。
9、 一个班级里,中等生占大多数,是不易被教师忽视的群体。
10、 师生关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正式的、有组织的教学
关系。
答案:1-5 FTFTT 6-10 TFFFT
二、 辨析题。(12分)
1、 教师只要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即可。职业道德的规范性揭示了教
师作为专业人士的特性。(12分)
答案要点:(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分)
(2)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作为职业人员所必须遵守的从业人员道德标准。它具有两个基本要义:一是行业规范性,即教师职业道德有明显的职业范围或特定性,只对从事教师行业的人起调节作用;
二是底线价值,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需要达到的起码的伦理标准。(4分)
(3)但是,仅仅是职业道德的规范性尚不能揭示教师作为专业人士的特性。所以,实现从一般性的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转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2分)
(4)教师专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能够表现教师专业特征的品质观念和行为规范,是体现教师的道德价值、人格品质和道德修养的行为准则。教师专业道德除了涵盖一般的教师职业道德外,还需要体现出专业特征,包括专业自觉意识、专业自律意识和专业自主意识。教师专业自觉、专业自律和专业自主意识构成了教师专业道德的底蕴,教师若缺乏与此相匹配的追求、气质和修养,就不能合乎专业的需要,也无法获得专业生活的意义。(4分)
三、 简答题。(18分)
1、 现代教育有什么特征?(6分)
答案要点: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教育民主理念的确立;教育的多元化;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科学皎月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并进;教育技术不断更新。
2、 学校教育为什么额可以并可能对人,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
起主导作用呢?(6分)
答案要点:(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5)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
3、 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哪些?(6分)
答案要点:(1)高尚的师德修养和博大的人文情怀,这是教师专业精神的重要内涵;(2)渊博的学科知识和宽厚的文化底蕴。教师有了比较渊博的知识,才能头侧地理解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自如地讲授教材;(3)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超的教育能力。
四、 论述题。(34分)
1、 学习教育学有何意义?(6分)
答案要点: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既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起点,也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最终追求。(1)有利于提高我们对教育事业战略地位的认识,热爱教育工作。(2)有利于掌握教育规律,增强教学能力。(3)有助于提高我们高尚的师德修养,自觉为人师表。(4)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其它各门教育学科。
2、 根据教师的领导方式,师生关系可以分为哪几种?每种有什么
特征?(14分)
答案要点:(1)根据教师的领导方式,师生关系分为权威型、自由型和民主型。(2分)(2)在权威型师生关系中,课堂的一切由教师决定,学生没有自由,只是听从教师的命令,教师完全控制学生的行为。(2分)这种师生关系在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责任心方面效果较差,但是当班集体涣散、课堂秩序混乱、人际关系疏离时,教师的权威式能较有效地控制局面,使课堂活动逐步地走上正常运行的轨道。(2分)(3)在自由型师生关系中,教师采取一种不介入的、被动的姿态,仅给学生提供各种材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学生处于放任状态。(2分)这种师生关系容易导致课堂秩序的松散,降低学习效率。但是在学生学习基础较好、自觉性和责任心较强的班级,自由型师生关系亦可能产生积极意义。(2分)(4)在民主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在课堂中以民主的方式教学,重视学生集体的作用,教学计划和决策是全体成员讨论和共同分享的,教师力图使自己成为一个帮助者和促进者,鼓励个人和集体的责任心和参与精神,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客观的表扬和批评。(2分)在民主型师生关系下,学生较能发挥创造性和责任心,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不过学生在学业成绩方面并不比权威型领导方式下学习者成绩更好。(2分)
3、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
盾?(14分)
答案要点:(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涵义(2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选择时所持的一种态度倾向。(2)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争论(3分):个体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实用主义的教育目的。(3)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a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在资本主义初期旧式分工使人的发展片面化,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下,工人“体力和智力的统一、和谐和充分、自由的发展学说。(3分)b.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实际上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社会矛盾的一种体现。(6分) ①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因此,总的来说教育目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而不是截然对立的;②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③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的发展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五、 材料分析题。(26分)
材料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于1966年10月5日共同签署了《教师地位倡议书》,自1994年起,该日被确立为世界教师日。2013年10月,一份题为《2013全球教师地位指数》的报告为第20个世界教师日奉上献礼。中国受访者最相信学生尊师(75%),土耳其、埃及和新加坡处于高位(46%),均值为27%。在95%的国家,人们认为教师应获得比实际收入更高的薪金(高1%到40%),只有在日本、法国和美国,实际收入高于合理收入(高6%到55%)。21国中至少59%的受访者赞成教师薪资与学生成绩挂钩,均值为75%。至于是否表示强烈赞同,埃及(72%)与瑞士(15%)构成反差。
材料二: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
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刘长铭说到: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全社会都期盼的一件事情,但是我这里要谈一个我的观点和想法,就是教育质量的提高绝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共同来配合。我们传统上家长们常常说一句话,见到老师就说“我孩子交给你了”,其实这个观点是不对的,有很多教育是学校无法承担的。在生活过程中的每一个成人,教师、家长等等,他们都担负着教育的角色,而且这个角色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在孩子品格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内心世界的养成这些方面,家长比教师我个人认为起的作用更大。关于教育质量的提高,质量是一个标准的问题,这个质量是指他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还是指人格的发展、性格的发展、体质的发展呢?我想我们今天谈的质量应该是全方位的。我想这不仅仅是一个老师能够完成的。
1、 请结合材料一,谈谈如何提升我国教师地位?(9分)
答案要点:(1)完善教师资格制度。要建立合理、可行的教师专业资格标准,推行教师资格国家考试制度和教师资格注册登记制度,要规范教师资格认定程序,加强教师资格认定管理工作,同时改变教师资格事实上的终身制,是教师资格制度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推进力量和规范手段。(3分)(2)有效监督和保障教师权利的实现。在立法中应明确各种权利得以实现的渠道与途径,以便在执法中有效监督和保障教师权利的实现。(3分)(3)明确中小学教师的公务员身份。将中小学教师定位为“国家工作人员”,有利于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和对教师职业神圣性、公务性、稳定性的保护。(3分)
2、请结合材料二,谈谈正确认识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7分)
答案要点:(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不是万能的。(2分)非理性地夸大学校教育的作用会对人在如何看待自身发展
产生消极作用。其实,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是有限的。人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影响因素很多,学校教育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人的发展也是多方面的,学校教育不可能对人所有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主导作用。(2分)因此,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待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对这种作用寄予不切实际的期望。(2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不能把人的发展中所出现的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学校教育。所以家长所说的“我把孩子都交给你了”,片面夸大了学校教育的作用。(1分)(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不是无条件的。(2分)学校教育主导作用能否实现,实现程度如何,取决于学校教育内外方方面面的条件。(2分)从学校内部来讲,首先取决于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的体现程度;其次,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第三,取决于在教育过程中能否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3分)从学校外部来讲,会搜寻取决于社会影响与学校影响一致性的程度,如果这两种影响严重冲突,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是很难实现的;其次,取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程度,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明显相左,或者家庭教育不能履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至少也是要大打折扣的。(3分)正如材料所说,“在生活过程中的每一个成人,教师、家长等等,他们都担负着教育的角色,而且这个角色是不可替代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