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研究论文

语文特级教师对我的影响

2014年9月11日,我开始教育实习。和我同一批次的实习生都很羡慕我,因为我的指导老师足够优秀。在跟随他实习的这两个月里,我能够清晰的感受到自己在他的潜移默化下所产生的点点滴滴的变化,无论是是教育还是教学方面,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方式方法方法。他言传身教,让初入教师这个行业的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定义和要求: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我要在教育教学过程培养良好的个人职业习惯。

(一)勤奋

勤奋是成为一位优秀语文教师的首要品质。我们都知道,成长是向着同一个方向连续攀登、不断超越的过程,必经“艰难困苦”,方能“玉汝于成”。

“寒亭的灯光我是一辈子也忘记不了的。我曾在灯光下背默民国期间出版的《辞海》上的词条„„我曾在灯光下写出一篇篇关于经典课文的评论„„大约写了两米来高的稿纸。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为自己当时的浸润化的写作而感到庆幸。当时是没有什么功利之想的,我只感到,一铺开稿纸就找到了生命飞翔的天空。夏天,屋子里没有空调,也没有电扇,我赤膊上阵,桌下一桶凉水,两脚插入其中,脖上披着湿毛巾,一座椅两架蚊烟,门窗紧闭,一切都在静寂之中,只有我思考的轮子在咔嚓咔嚓地响着„„” 读过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著名特级教师陈军回忆经历的著作《灯光赋》我对他的勤奋敬业精神深感敬佩。

勤奋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基石。 “立体教学”的创始人孙春成老师说:“暑假,天气炎热,我则脖挂湿毛巾,身着短裤衩,反锁房门,挥汗笔耕,寒假大年初一下午就返校工作了”;特级教师孙汉洲卧病期间吊针一挂就是半天,“却利用挂水时间阅读教学资料。;特级教师李震进修期间为了争得读书的时间,让管理员下班后把他锁在图书馆中„„

他们中很多人文凭起点并不高,程翔、韩军、陈军老师是师专毕业,李卫东、蔡明等是中师出身,而高万祥、徐敏南等老师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后来才做代课教师;很多人并非最初就有幸进入名校执教,蔡明老师毕业进的是苏北一所高考

年年“剃光头”的乡中;还有的教育探索起步并不早,赵谦翔老师45岁才开始教改探索。是不懈的追求成就了他们的今天,在他们的人生舞台上,镌刻得最清晰的脚印就是勤奋。

(二)阅读

大部分语文教师不读书,这是不争的现实。这里的“书”,既不是课本、教参和习题集,也不是为文凭的应考书。如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应当阅读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

我指导老师爱书如命,据他自己说: “我近乎苛刻地规定着自己每天的阅读量和写作量,起初极不适应,自己经常和自己打架,后来竟磨合得非常默契,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单是2005上半年就读完了季羡林、冯友兰、李泽厚、周国平、沈致远、朱永新、肖川、海德格尔等人的十几本书。”人都是有惰性的,关键就看你怎么克服它。

优秀教师都有读书情结。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文史哲样样爱看,唯独不爱看教参书”;以勤奋著称的清华附中特级教师、首都师大兼职硕士生导师赵谦翔说他“所能做的只是笨鸟先飞,一个劲地飞,硬背《古文观止》,死扣《说文解字》,穷翻《辞源》、《辞海》,朝朝暮暮沉浸在古今诗文的鉴赏里”;张家港高级中学校长、名师高万祥的书房“陈列着人类古今中外文明的思想精华,宛如一个拥有百万精兵的将军,而他的每一个‘士兵’,几乎都是人类的思想大师”。

综观名师们的读书历程,我认为,读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更重要的,它能使你思想常新,激情常在,不至于被世俗琐事所湮没,而能永葆一种新生的热望,战斗的姿态,这种精神建设的动力是任何金钱权力都无法给予的。

读书是语文教育的温床。

(三)写作

如果一位教师自己不爱写作,他的学生会爱写作吗?“语文教师应当热爱写作”,这是南京市首批教授级特级教师、南京师大附中王栋生老师的原话,也是千千万万名师的心声。

王老师一直爱写作,到中学工作后写过近百万字的教学杂记和工作随笔。他从1988年开始给报社写专栏杂文,十几年间发表了杂文随笔近两千篇,出过4本

书,其中《中国人的人生观》与《中国人的用人术》出了台湾版,又被译成韩文,在汉城出版。他说,这些都是当初没想到的。他还说:“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杂文家,我是语文教师,写作仅仅是我的习惯而已。我喜欢写作,是因为我觉得每次写作都是一次发现,一次创造。同样,在我的作文教学中,我也把这种发现与创造的乐趣告诉学生。写作没有占用我多少时间,却给我的教学带来许多新的思路。因为毕竟写作需要发现,需要思想,需要锤炼语言,而这些正构成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

“读”是“写”之源泉,“写”是“读”之升华,读写结合,成长的步履才会稳健。写作,应该成为语文老师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四)反思

现在教育界都在提倡做学者型教师,做反思型教师。什么是反思?下面这个故事诠释得非常好:

“同样两个大学毕业生分到学校工作,同样兢兢业业地上班;三年后,其中一个无甚进步,最多就是所教学生考上了高一级学校,而另一位教师却硕果累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前者每一天的兢兢业业都是盲目而麻木地工作,他表面上工作了三年,其实只工作了一天,因为他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后者则的的确确工作了三年,他每一天都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在工作。这就是我说的反思型教师。所谓反思,不仅仅是思考,更是一种教育的状态,就是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具体的说,即: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

李老师自身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从他刚参加工作带的“未来班”的教育浪漫主义尝试,到后来实施班级管理民主化的教育现实主义探索,再到后来提出“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观踏上教育理想主义航程,二十多年的漫长征程,他扎扎实实地实践着“四个不停”,成就斐然。

当然,“反思”二字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素养方面,“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更要重视要加强个人修养。

有个性、有才能的年轻人很容易恃才傲物,容不得异见,听不进批评。自塞了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的渠道,就等于延长了成长的道路,做人不成功,事业也难有大成。青年人有主见是完全应该的。坚持主见和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二者之

间并不矛盾。一个人真正的成功,不能单单是专业技术上的成功,还必须在做人上成功,一个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全面发展。教师在语文教学上取得成绩,与前辈的教导和同辈人的帮助分不开。当认识到自己这种能力欠缺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借助外部条件来提高自己,以增强自觉意识。我们常教育学生要谦虚,要勤学好问,但千万不要忘了我们自身,不要成了“于其身也,则耻师也”者之流,有必要再把先贤的名言温习一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非常感谢这两个月的实习时光,感谢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我一边看一边学一边反思,受益匪浅。我深知教师的个人成长是场长跑,须要有“韧”的精神 ,我知其难,亦决定要迎难而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语文特级教师对我的影响

2014年9月11日,我开始教育实习。和我同一批次的实习生都很羡慕我,因为我的指导老师足够优秀。在跟随他实习的这两个月里,我能够清晰的感受到自己在他的潜移默化下所产生的点点滴滴的变化,无论是是教育还是教学方面,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方式方法方法。他言传身教,让初入教师这个行业的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定义和要求: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我要在教育教学过程培养良好的个人职业习惯。

(一)勤奋

勤奋是成为一位优秀语文教师的首要品质。我们都知道,成长是向着同一个方向连续攀登、不断超越的过程,必经“艰难困苦”,方能“玉汝于成”。

“寒亭的灯光我是一辈子也忘记不了的。我曾在灯光下背默民国期间出版的《辞海》上的词条„„我曾在灯光下写出一篇篇关于经典课文的评论„„大约写了两米来高的稿纸。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为自己当时的浸润化的写作而感到庆幸。当时是没有什么功利之想的,我只感到,一铺开稿纸就找到了生命飞翔的天空。夏天,屋子里没有空调,也没有电扇,我赤膊上阵,桌下一桶凉水,两脚插入其中,脖上披着湿毛巾,一座椅两架蚊烟,门窗紧闭,一切都在静寂之中,只有我思考的轮子在咔嚓咔嚓地响着„„” 读过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著名特级教师陈军回忆经历的著作《灯光赋》我对他的勤奋敬业精神深感敬佩。

勤奋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基石。 “立体教学”的创始人孙春成老师说:“暑假,天气炎热,我则脖挂湿毛巾,身着短裤衩,反锁房门,挥汗笔耕,寒假大年初一下午就返校工作了”;特级教师孙汉洲卧病期间吊针一挂就是半天,“却利用挂水时间阅读教学资料。;特级教师李震进修期间为了争得读书的时间,让管理员下班后把他锁在图书馆中„„

他们中很多人文凭起点并不高,程翔、韩军、陈军老师是师专毕业,李卫东、蔡明等是中师出身,而高万祥、徐敏南等老师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后来才做代课教师;很多人并非最初就有幸进入名校执教,蔡明老师毕业进的是苏北一所高考

年年“剃光头”的乡中;还有的教育探索起步并不早,赵谦翔老师45岁才开始教改探索。是不懈的追求成就了他们的今天,在他们的人生舞台上,镌刻得最清晰的脚印就是勤奋。

(二)阅读

大部分语文教师不读书,这是不争的现实。这里的“书”,既不是课本、教参和习题集,也不是为文凭的应考书。如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应当阅读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

我指导老师爱书如命,据他自己说: “我近乎苛刻地规定着自己每天的阅读量和写作量,起初极不适应,自己经常和自己打架,后来竟磨合得非常默契,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单是2005上半年就读完了季羡林、冯友兰、李泽厚、周国平、沈致远、朱永新、肖川、海德格尔等人的十几本书。”人都是有惰性的,关键就看你怎么克服它。

优秀教师都有读书情结。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文史哲样样爱看,唯独不爱看教参书”;以勤奋著称的清华附中特级教师、首都师大兼职硕士生导师赵谦翔说他“所能做的只是笨鸟先飞,一个劲地飞,硬背《古文观止》,死扣《说文解字》,穷翻《辞源》、《辞海》,朝朝暮暮沉浸在古今诗文的鉴赏里”;张家港高级中学校长、名师高万祥的书房“陈列着人类古今中外文明的思想精华,宛如一个拥有百万精兵的将军,而他的每一个‘士兵’,几乎都是人类的思想大师”。

综观名师们的读书历程,我认为,读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更重要的,它能使你思想常新,激情常在,不至于被世俗琐事所湮没,而能永葆一种新生的热望,战斗的姿态,这种精神建设的动力是任何金钱权力都无法给予的。

读书是语文教育的温床。

(三)写作

如果一位教师自己不爱写作,他的学生会爱写作吗?“语文教师应当热爱写作”,这是南京市首批教授级特级教师、南京师大附中王栋生老师的原话,也是千千万万名师的心声。

王老师一直爱写作,到中学工作后写过近百万字的教学杂记和工作随笔。他从1988年开始给报社写专栏杂文,十几年间发表了杂文随笔近两千篇,出过4本

书,其中《中国人的人生观》与《中国人的用人术》出了台湾版,又被译成韩文,在汉城出版。他说,这些都是当初没想到的。他还说:“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杂文家,我是语文教师,写作仅仅是我的习惯而已。我喜欢写作,是因为我觉得每次写作都是一次发现,一次创造。同样,在我的作文教学中,我也把这种发现与创造的乐趣告诉学生。写作没有占用我多少时间,却给我的教学带来许多新的思路。因为毕竟写作需要发现,需要思想,需要锤炼语言,而这些正构成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

“读”是“写”之源泉,“写”是“读”之升华,读写结合,成长的步履才会稳健。写作,应该成为语文老师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四)反思

现在教育界都在提倡做学者型教师,做反思型教师。什么是反思?下面这个故事诠释得非常好:

“同样两个大学毕业生分到学校工作,同样兢兢业业地上班;三年后,其中一个无甚进步,最多就是所教学生考上了高一级学校,而另一位教师却硕果累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前者每一天的兢兢业业都是盲目而麻木地工作,他表面上工作了三年,其实只工作了一天,因为他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后者则的的确确工作了三年,他每一天都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在工作。这就是我说的反思型教师。所谓反思,不仅仅是思考,更是一种教育的状态,就是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具体的说,即: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

李老师自身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从他刚参加工作带的“未来班”的教育浪漫主义尝试,到后来实施班级管理民主化的教育现实主义探索,再到后来提出“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观踏上教育理想主义航程,二十多年的漫长征程,他扎扎实实地实践着“四个不停”,成就斐然。

当然,“反思”二字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素养方面,“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更要重视要加强个人修养。

有个性、有才能的年轻人很容易恃才傲物,容不得异见,听不进批评。自塞了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的渠道,就等于延长了成长的道路,做人不成功,事业也难有大成。青年人有主见是完全应该的。坚持主见和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二者之

间并不矛盾。一个人真正的成功,不能单单是专业技术上的成功,还必须在做人上成功,一个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全面发展。教师在语文教学上取得成绩,与前辈的教导和同辈人的帮助分不开。当认识到自己这种能力欠缺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借助外部条件来提高自己,以增强自觉意识。我们常教育学生要谦虚,要勤学好问,但千万不要忘了我们自身,不要成了“于其身也,则耻师也”者之流,有必要再把先贤的名言温习一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非常感谢这两个月的实习时光,感谢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我一边看一边学一边反思,受益匪浅。我深知教师的个人成长是场长跑,须要有“韧”的精神 ,我知其难,亦决定要迎难而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关内容

  • 语文特级教师名录
  •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名录 北 京 宁鸿彬 北京第八十中学.1936年生,北京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65年毕业(进修)于北京电视大学中文系.1986年评为特级教师.现任北京市普教系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委员,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顾德希 ...

  • 和语文界教育名家面对面
  • 和语文界教育名家面对面 语文组 马红光 今年暑期,中国教育学会在吉林通化隆重召开"中学泰斗长白行暨全国首届基础语文教育高峰论坛".专家云集,盛况空前.我极有幸与组内两位老师作为代表前往观摩,近距离领略到语文界权威的大家风范,聆听了享誉盛名的语文界名家的真诚感言,观摩到久违了的名师 ...

  • 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发展中心
  • 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发展中心 川教学发[2009]018号 关于举办"全国名师成都行·小学语文高效教学优质课研讨会"的 通 知 为帮助区县(市)"名师工程"的深入推进, 解读高效教学规律,创建语文优质课堂,并广泛交流省内外同行们的经验,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 ...

  • 特级教师获奖感言4篇
  • 从事教育事业,只有自己的内心始终燃烧着深沉的挚爱,才能创造出卓越的教育果实.爱是一切的源泉.从事教育事业,只有把自己锻造出严于律己.甘于奉献的人格品质,才能开拓出一片坚实的教育园地.行动是一切的基础.--- 太原市实验中学副校长 刘凤兰以高尚的师德,精湛的师能,服务每一位学生.--- 太原五中教师 ...

  • 特级教师评审推荐材料
  • 一、个人基本情况 王钦平,男,1957年出生,祖籍温岭市淋川镇。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任省一级重点中学——温岭市新河中学校长,台州市、温岭市人大代表,中国管理科学院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管理咨询师,台州学院人文与社会学院客座教授,台州中语会副会长,台州市、温岭市继续教育讲师团教师,浙江省高 ...

  • 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情况介绍
  • 附件3: 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情况介绍 [实训基地一] 上海市理科德育研究实训基地 1.专家简介 基地以何晓文和张大同两位老师为领衔主持人. 何晓文,华师大二附中特级校长 张大同,华师大二附中特级教师 2.培养目标 通过"理科德育研究"实训基地.中学理科德育.理科德育 ...

  • 我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看法
  • 作者:张定远 人民教育 1998年09期 一 最近一些人对语文教学.语文教材和考试等问题提出尖锐批评.我认为有些意见提得很中肯,值得重视和深思,今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进.有些批评却有失偏颇,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有的批评不大负责任,令人不敢苟同.究竟如何看待20年来语文教学的成败得失呢?我认为应 ...

  • 连云港市中小学"三级研训"发展规划
  • 连教办„2010‟24号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教师专业发展行动 引领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教育局,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各直属中小学: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连云港市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纲要(2010-2020年)>推进要求,有效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 ...

  • 乐天知命不断完善
  • 常有人问,"什么是特级?"我总是笑嘻嘻地回答:"'特级',就是特别着急干活."这是玩笑话,也是我十几年"特级生涯"的真实写照.当年北京市政府评选特级教师的比例是千分之一,当我有幸成为这"凤毛麟角"时,便得到了很多人的高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