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发展型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 来源:贵州日报 | 发布日期:2012-12-25 ]

何友谊

党的十八大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凭借文化的独特性和内聚力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丧失了独特性和内聚力,就丧失了立身之基和发展之力。本文所言之文化自觉主要指我们在建设发展型文化过程中的觉悟和觉醒,是七星关区文化自信心增强的一种反应。文化自信是指我们在建设发展型文化过程中,必须使文化多元共处、自主创新、和谐发展,还原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魅力,充分肯定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价值。我们之所以强调文化的“精神家园”属性,是因为文化中有民族的记忆,更有民族的生命。文化的积淀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这个民族能自立于其他民族的“基因身份证”。

发展型文化离不开发展型党组织主体理性的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赋予“文化自觉”这个概念的含义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拥有自身文化结构的群体,其文化自觉首先表现在对自身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改造的主动性和自主能力上。就毕节试验区文化的自觉精神而言,集中体现在中共毕节市委率领全市人民建设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的重大战略中。

当前,毕节试验区正处于加速发展、加快转型的新起点,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总体上讲,既有中央领导、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关心和帮助,又有中央、省、市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锻炼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党员干部队伍。这支队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迈向新征程,推动新跨越,积极探索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和新途径,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超前的工作思路,创新的工作举措,充分把各种机遇和有利条件转化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强大动力,为建成“更加富裕、更加和谐、更加美丽”的新毕节,奔向全面小康备足了条件。

毕节试验区精神高地,是24年来毕节试验区人民深化“三大主题”、践行“同心”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鲜活经验和精神力量,是具有统领性、引领性的精神文化层面的生动写照。“海雀实践”、“迤那精神”、“力帆速度”、“水西和谐”、“同心工程”等一个个案例,不仅丰富了毕节试验区精神高地的内涵,更重要的是成为鼓舞毕节试验区干部、群众在艰苦条件下冲出贫困桎梏的精神力量。所以,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现状看,都需要对发展型文化的自觉与自信作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

增强发展型文化的自觉和自信,示范引领显得必要而且必需。七星关区作为毕节试验区的首善之区,以发展型文化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成为当务之急。以开展“五讲五比”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创先争优活动成果为契机,围绕着发展,搞好学习、服务和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特别是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把主要精力放在抓落实、求实效、促发展上,通过创建“六型机关”和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服务方法,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发展、引领发展的能力,在实现跨越发展中当好示范、做好榜样。这就需要文化支撑。

增强发展型文化的自觉和自信,要从高度审视文化建设。七星关区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文运盛,根基虽厚,但要认识到文化建设是艰巨而长远的事业,需扎扎实实地努力、一点一滴地积累,不是空喊口号所能奏效的。文化建设要树立真心诚意。文化与诚意相因果,有诚意则文化存,无诚意则文化亡。建设文化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堕入实用主义。我们会以文化为用,但我们同时更把文化本身当成目的。面对资本主义社会文化被过度商品化、肤浅化和空壳化的现实,我们要格外强调文化的神圣性。一些大国的主流学者完全从国际政治、从巩固霸权的角度去主张文化,乃是对文化的歪曲与亵渎,殊非正路。我们当因此而生出警惕之心、自强之心,但同时又不对其盲目追随。文化建设的规律往往是“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如果一味地把文化当成工具来利用,就会从本质上破坏文化,从长远来看文化就会衰败;只有对文化怀有健全的心态,把文化真正当文化对待,才能有文化的健康发展,才能真正增强软实力。包括对外来的文化渗透、文化挑战,我们也不能仅仅着眼于对某一种思想、某一种观点的斗争,还要着眼于文化整体上的竞争,着眼于我们自身文化的繁荣、丰富与整体优势。

增强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关键是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力。在网络全民化的大背景下,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文化并参与到文化建设之中,这是史无前例的新形势,应特别爱护大众的文化参与并善加引导。知识分子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一个有志于文化建设的地区要格外尊重、珍惜自己的知识分子。应充分信赖、依靠知识分子,充分理解精神劳动的特殊性,以文化的方式去应对文化的问题,避免行政化的简单粗暴。在文化建设中,我们要能够得人、容人,在建设毕节试验区精神高地的旗帜下凝聚全区的文化力量,大力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围绕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挖掘七星关区传统文化、打造大南山苗族文化和大屯三官寨彝族文化等特色文化、推介红色文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等多个层面入手,推动文化与城镇建设、旅游业、群众文体活动、群众日常生活等深度融合,全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综上所述,发展型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提升到区域发展的战略层面,就不能把目光向下,只盯住眼前和自身的局部利益,而必须有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不仅要有发展意识,还要有文化意识。毕节试验区作为全国探索边远贫困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试验田、作为全人类探索喀斯特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战场,要站在更高的层面去理解沉淀和提炼发展型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发展在人们的意识形态里成为一种习惯。总结这种习惯,使之成为一种可以被推广普及的方法。成为习惯的过程就是增强文化自觉的过程。通过发展意识的普及,使发展能力成为人的本能,从而增强发展自信。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一个地区发展型文化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作者为中共毕节市七星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 来源:贵州日报 | 发布日期:2012-12-25 ]

何友谊

党的十八大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凭借文化的独特性和内聚力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丧失了独特性和内聚力,就丧失了立身之基和发展之力。本文所言之文化自觉主要指我们在建设发展型文化过程中的觉悟和觉醒,是七星关区文化自信心增强的一种反应。文化自信是指我们在建设发展型文化过程中,必须使文化多元共处、自主创新、和谐发展,还原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魅力,充分肯定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价值。我们之所以强调文化的“精神家园”属性,是因为文化中有民族的记忆,更有民族的生命。文化的积淀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这个民族能自立于其他民族的“基因身份证”。

发展型文化离不开发展型党组织主体理性的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赋予“文化自觉”这个概念的含义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拥有自身文化结构的群体,其文化自觉首先表现在对自身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改造的主动性和自主能力上。就毕节试验区文化的自觉精神而言,集中体现在中共毕节市委率领全市人民建设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的重大战略中。

当前,毕节试验区正处于加速发展、加快转型的新起点,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总体上讲,既有中央领导、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关心和帮助,又有中央、省、市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锻炼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党员干部队伍。这支队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迈向新征程,推动新跨越,积极探索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和新途径,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超前的工作思路,创新的工作举措,充分把各种机遇和有利条件转化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强大动力,为建成“更加富裕、更加和谐、更加美丽”的新毕节,奔向全面小康备足了条件。

毕节试验区精神高地,是24年来毕节试验区人民深化“三大主题”、践行“同心”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鲜活经验和精神力量,是具有统领性、引领性的精神文化层面的生动写照。“海雀实践”、“迤那精神”、“力帆速度”、“水西和谐”、“同心工程”等一个个案例,不仅丰富了毕节试验区精神高地的内涵,更重要的是成为鼓舞毕节试验区干部、群众在艰苦条件下冲出贫困桎梏的精神力量。所以,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现状看,都需要对发展型文化的自觉与自信作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

增强发展型文化的自觉和自信,示范引领显得必要而且必需。七星关区作为毕节试验区的首善之区,以发展型文化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成为当务之急。以开展“五讲五比”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创先争优活动成果为契机,围绕着发展,搞好学习、服务和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特别是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把主要精力放在抓落实、求实效、促发展上,通过创建“六型机关”和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服务方法,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发展、引领发展的能力,在实现跨越发展中当好示范、做好榜样。这就需要文化支撑。

增强发展型文化的自觉和自信,要从高度审视文化建设。七星关区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文运盛,根基虽厚,但要认识到文化建设是艰巨而长远的事业,需扎扎实实地努力、一点一滴地积累,不是空喊口号所能奏效的。文化建设要树立真心诚意。文化与诚意相因果,有诚意则文化存,无诚意则文化亡。建设文化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堕入实用主义。我们会以文化为用,但我们同时更把文化本身当成目的。面对资本主义社会文化被过度商品化、肤浅化和空壳化的现实,我们要格外强调文化的神圣性。一些大国的主流学者完全从国际政治、从巩固霸权的角度去主张文化,乃是对文化的歪曲与亵渎,殊非正路。我们当因此而生出警惕之心、自强之心,但同时又不对其盲目追随。文化建设的规律往往是“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如果一味地把文化当成工具来利用,就会从本质上破坏文化,从长远来看文化就会衰败;只有对文化怀有健全的心态,把文化真正当文化对待,才能有文化的健康发展,才能真正增强软实力。包括对外来的文化渗透、文化挑战,我们也不能仅仅着眼于对某一种思想、某一种观点的斗争,还要着眼于文化整体上的竞争,着眼于我们自身文化的繁荣、丰富与整体优势。

增强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关键是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力。在网络全民化的大背景下,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文化并参与到文化建设之中,这是史无前例的新形势,应特别爱护大众的文化参与并善加引导。知识分子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一个有志于文化建设的地区要格外尊重、珍惜自己的知识分子。应充分信赖、依靠知识分子,充分理解精神劳动的特殊性,以文化的方式去应对文化的问题,避免行政化的简单粗暴。在文化建设中,我们要能够得人、容人,在建设毕节试验区精神高地的旗帜下凝聚全区的文化力量,大力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围绕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挖掘七星关区传统文化、打造大南山苗族文化和大屯三官寨彝族文化等特色文化、推介红色文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等多个层面入手,推动文化与城镇建设、旅游业、群众文体活动、群众日常生活等深度融合,全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综上所述,发展型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提升到区域发展的战略层面,就不能把目光向下,只盯住眼前和自身的局部利益,而必须有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不仅要有发展意识,还要有文化意识。毕节试验区作为全国探索边远贫困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试验田、作为全人类探索喀斯特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战场,要站在更高的层面去理解沉淀和提炼发展型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发展在人们的意识形态里成为一种习惯。总结这种习惯,使之成为一种可以被推广普及的方法。成为习惯的过程就是增强文化自觉的过程。通过发展意识的普及,使发展能力成为人的本能,从而增强发展自信。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一个地区发展型文化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作者为中共毕节市七星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相关内容

  • 培育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繁荣发展
  • 推进松桃文化发展繁荣,培育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握文化自强的发展力,以文化之力引领县城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大团结大进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建设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标志着我们党的文化自觉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文化自信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文化自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在吹响建设社会 ...

  • 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 提高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 2011-10-16 07:56:30 来源: 北京日报(北京) 转发到微博 (28) 有641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了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在首都建设具有重大国际影响 ...

  • 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 提高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自强 2012年03月16日09:22 来源:<求是>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文化是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实力的有力支撑.青海文化资源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发展文化的基础良好.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青海要着力提高文化自觉,增强 ...

  •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 培 养 高 度 的 文 化 自 觉 和 文 化 自 信 的 意 义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人是要寻求进步的, 这个进步又不单单指经济上的, 更重要的是素质上的素质,由哪些方面组成呢 ?我想最直接的应该是文化吧, 一个有文化的人和一个文化稍低的人, 在社会上受到的待遇显而易见.那我们在学习文化感受文化的 ...

  • 浅论文化自觉与自信
  •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13亿中国人民的梦,也是世界华人的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应该是文化的复兴. 文化是什么?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的复兴,来自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高校不仅要传承文化,更要创造文化.没有文化自觉与自信,谈何创造文化. 一.关于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一种过 ...

  • 2015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知识点
  •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1.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原因(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P87 (1)"喜"的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喜"的表现:①能够满足人们日 ...

  • 党课辅导材料八
  • 党课辅导材料八: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二) 讲课时间:2011年11月24日 主 讲 人:洪金泉 参加人员:全体党员 学习地点:村委会二楼党员活动室 学习内容:书写"中国史诗"新篇章 2011年的北京,让权威受访专家感觉到类似1942年延安的气息.在其看来,日前在京召开的中共十七届 ...

  • 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心得体会
  • 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心得体会 邓天碧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并提,显示了习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也表明我们的中国特色社 ...

  • 申论范文:文化自信是强大的精神力量
  • 文化自信是强大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