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方式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方式

作者:杜丽娜

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4年第17期

摘 要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各种有利的教育契机,灵活运用赏识性评价、民主性评价、辩论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071-01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倡导:“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力,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情景捕捉各种有利的教育契机,将课堂评价变成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从而使语文课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赏识性评价——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活动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阅读的热情,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依据各类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赏识激励,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和指导,发现自身长处,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达到利用自身优势促进发展的教学目的。如在教学《长城》时,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后进行交流反馈,有个学生说:“我搜集到了关于长城的一个民间故事:孟姜女哭倒了长城,发现丈夫的尸体躺在城墙里。这和课文中说的„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相吻合,从这些我知道了长城是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换来的,这说明长城来之不易。”听到这里,我很欣喜,说:“你运用课外知识既理解了课文的难点,又教给我们一种阅读方法,真棒!”这样的评价,不仅使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教学中,教师只要恰如其分地赏识他们,就能使其产生“我能行”的欲望,从而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

二、民主型评价——发展鉴赏能力

民主型评价,即教师在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时给予适当的点拨、启迪,让学生从中获取评价的信息,然后在共同交流中发现不同事物间的联系,学会正确地看待问题,使其鉴赏能力得以锻炼和发展。

如教学《古井》时,一位学生由古井联想到了太阳。我带头向他鼓掌,并反问学生:“你们觉着他的联想有道理吗?说说自己的理由。”一位学生回答到:“他的联想很有道理,因为太阳每天都把自己的光和热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大地,这和古井默默无闻、不求回报的品质是一

致的。”为了使学生领会这种学习方式,我进一步明确道:“在联系中学习语文,这种方法值得学习。”民主型评价在师与生、生与生中间构筑了交流的平台,给学生创造了再次反思的时间,创造了生生互动的时机,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得以碰撞。这样的评价既激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又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主动发展。

三、辩论型评价——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上,跌宕起伏的教学高潮往往是教师抓住有利时机指导学生进行辩论而形成的。辩论能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双方的争辩中锻炼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最终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再如《长城》一课,要求学生在读完课文后说说自己对长城产生了怎样的看法。有的学生说:“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我敬仰它。”有的学生说:“长城是世界之最,我为我们有这样的古代建筑而骄傲。”有一个学生却却这样说:“我爱长城,但我也恨长城。因为当时修长城是为了战争,而且有那么多人惨死在工地上,所以它也象征着残酷。”为了让学生有更充分的认识,我们可以运用辩论的形式,将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随后,有的学生反驳到:“当时是因为有了战争才修筑长城的,所以,我们恨的应该是战争。”还有的学生说:“今天,我们的伟大长城是在向人类发出警告:不要再发生战争了,人类应该和平相处。”就这样,学生在阐述、倾听、思考、评价的过程中拓宽了认识,锻炼了思维,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延缓性评价——培养探究习惯

新课程的理念认为,课堂教学应是问题不断生成的教学,在课堂阅读时产生的疑问会促使学生到课外更广阔的天地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延缓性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不做评判,鼓励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如在学习《放风筝》时,有的学生从图上看到风筝线是弯的,就产生了疑问。于是,我就把这作为一个课题,要求学生通过查资料弄清楚其中的奥秘。结果有个学生上网查询知道了:除了绳子两头有风筝和人手的拉力外,绳子本身也有重量。再加上地球对它的吸引力,所以绳子就成弯的了。试想,如果我们不去理睬或乱加评说,这也许成了一个谜,同时也会泯灭学生探究的欲望。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我们就要给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和学习方法,运用延缓性评价,引导学生到实践中观察,用事实说话,进而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其中的奥秘。

(责任编辑 易 凡)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方式

作者:杜丽娜

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4年第17期

摘 要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各种有利的教育契机,灵活运用赏识性评价、民主性评价、辩论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071-01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倡导:“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力,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情景捕捉各种有利的教育契机,将课堂评价变成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从而使语文课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赏识性评价——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活动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阅读的热情,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依据各类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赏识激励,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和指导,发现自身长处,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达到利用自身优势促进发展的教学目的。如在教学《长城》时,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后进行交流反馈,有个学生说:“我搜集到了关于长城的一个民间故事:孟姜女哭倒了长城,发现丈夫的尸体躺在城墙里。这和课文中说的„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相吻合,从这些我知道了长城是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换来的,这说明长城来之不易。”听到这里,我很欣喜,说:“你运用课外知识既理解了课文的难点,又教给我们一种阅读方法,真棒!”这样的评价,不仅使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教学中,教师只要恰如其分地赏识他们,就能使其产生“我能行”的欲望,从而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

二、民主型评价——发展鉴赏能力

民主型评价,即教师在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时给予适当的点拨、启迪,让学生从中获取评价的信息,然后在共同交流中发现不同事物间的联系,学会正确地看待问题,使其鉴赏能力得以锻炼和发展。

如教学《古井》时,一位学生由古井联想到了太阳。我带头向他鼓掌,并反问学生:“你们觉着他的联想有道理吗?说说自己的理由。”一位学生回答到:“他的联想很有道理,因为太阳每天都把自己的光和热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大地,这和古井默默无闻、不求回报的品质是一

致的。”为了使学生领会这种学习方式,我进一步明确道:“在联系中学习语文,这种方法值得学习。”民主型评价在师与生、生与生中间构筑了交流的平台,给学生创造了再次反思的时间,创造了生生互动的时机,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得以碰撞。这样的评价既激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又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主动发展。

三、辩论型评价——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上,跌宕起伏的教学高潮往往是教师抓住有利时机指导学生进行辩论而形成的。辩论能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双方的争辩中锻炼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最终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再如《长城》一课,要求学生在读完课文后说说自己对长城产生了怎样的看法。有的学生说:“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我敬仰它。”有的学生说:“长城是世界之最,我为我们有这样的古代建筑而骄傲。”有一个学生却却这样说:“我爱长城,但我也恨长城。因为当时修长城是为了战争,而且有那么多人惨死在工地上,所以它也象征着残酷。”为了让学生有更充分的认识,我们可以运用辩论的形式,将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随后,有的学生反驳到:“当时是因为有了战争才修筑长城的,所以,我们恨的应该是战争。”还有的学生说:“今天,我们的伟大长城是在向人类发出警告:不要再发生战争了,人类应该和平相处。”就这样,学生在阐述、倾听、思考、评价的过程中拓宽了认识,锻炼了思维,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延缓性评价——培养探究习惯

新课程的理念认为,课堂教学应是问题不断生成的教学,在课堂阅读时产生的疑问会促使学生到课外更广阔的天地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延缓性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不做评判,鼓励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如在学习《放风筝》时,有的学生从图上看到风筝线是弯的,就产生了疑问。于是,我就把这作为一个课题,要求学生通过查资料弄清楚其中的奥秘。结果有个学生上网查询知道了:除了绳子两头有风筝和人手的拉力外,绳子本身也有重量。再加上地球对它的吸引力,所以绳子就成弯的了。试想,如果我们不去理睬或乱加评说,这也许成了一个谜,同时也会泯灭学生探究的欲望。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我们就要给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和学习方法,运用延缓性评价,引导学生到实践中观察,用事实说话,进而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其中的奥秘。

(责任编辑 易 凡)


相关内容

  • 探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
  •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而学习评价能够更好地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堂的基本理念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新的规定,也使很多语文教学评价理念走进课堂,使教学评价成为语文课堂教 ...

  • 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实践研究实验方案
  • <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实践研究>实验方案 课题组 一.课题背景 当前我省小学语文考试主要存在的问题:语文考试偏重基础知识的考察,把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作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指标,事实上造成误导--学语文即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抓语基即落实语文的工具性:语文考试与语文课程改革不相适应,客观上制约了 ...

  • 例谈小学语文"有效学习评价"
  • 例谈小学语文"有效学习评价" 一位教育学者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在于学生离开学校多年后仍能保持和影响他的思维和行为的那些东西.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面对的对象不论在年龄结构上.知识结构上.还是社会阅历上都具有其特殊性.小学语文教学,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个人的体 ...

  • 小学语文老师应具备的知识
  • 小学语文教师应拥有的知识 作者: 陆燕文 (小学语文 广西扶绥县小学语文三班 ) 评论数/ 浏览数: 2 / 71 发表日期: 2011-11-05 20:30:02 小学语文教师应拥有的知识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我想,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老师,尤其是一名语文老师,那一桶水是远远 ...

  • 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的建议
  • 摘 要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教好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新的知识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即时评价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和全面发展,教师必须对课堂中的即时评价给予高度重视,改变传统的错误评价方式,合理恰当地进行即时评价. 关 ...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 摘要:听.说.读.写是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这其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与学生的成长关系密切,学生阅读能力不仅影响到学生之后的语文学习,甚至会影响到他们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促进阅读教学,并且尽可能提高其教学的时效性.本文从四个方 ...

  •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改计划
  •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改计划 一.基本目标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要立足于促进低年级学生喜欢学习语文的兴趣,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思维品质,培养健康情感和健全人格.我们通过课程改革,致力于建设比较开放而高效.富有活力且具有我校特色的小学语文课程体系.具体地说,二年级的小 ...

  • 小学生语文发展性评价与检测实验研究课题经验
  • "小学生语文发展性评价与检测实验研究"课题,旨在贯彻和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建立健全语文学科课程评价体系,推动小学语文学科改革.xx年我们教研室和6所学校参与了这一课题实验.我们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努力建构体现现代评价理念.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新的评价 ...

  • 小学语文教学论
  • 1:[论述题] 案例分析题: 1.阅读下列两位教师的教学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教师甲教<燕子>一课的实录片断: 老师:现在请大家读第四小节,这小节有几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这一节有三句话,主要写了燕子停在电线上. 老师:对,主要写了燕子停在电线上休息,这种样子课文中说像什么? 学 ...

  •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与资料
  •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与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决定课程地位的因素是(C ) A课程内容 B课程结构 C课程性质 D课程管理 2.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约占总课时的( B ) A18%-20% B20% -22% C23%-25% D26% 3.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来设计,这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