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专题二练习测试试卷

必修二专题一二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当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技术耕作的场景时,我们知道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A.神话传说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 D.唐朝时期 2.“市”突破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在

A.秦朝 B. 六朝 C. 唐朝 D.宋朝

3. “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4.与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特点相符的有①以个体小农为经营主体 ②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经营目的③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 D.①②③ 5.大大提高冶铁效率,反映我国古代冶铁水平领先世界的发明是 A.水排 B.铁铧犁 C.筒车 D.耧车

6.瓷器可分为青瓷、青白瓷和白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 A.青瓷、青白瓷 B.青白瓷、白瓷 C.白瓷、青瓷 D.青瓷、白瓷 7. 下列关于明清时期“海禁”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之一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其实行的主要根源 C.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殖民势力的入侵 D.禁止中外一切交流 8.春秋战国时,我国农业动力方面发生了一场革命,这指的是

A.铁器的使用 B.牛耕的出现 C.铁犁的使用 D.新型灌溉工具的出现 9.中国获得“丝国”的美称,始于

A.商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10.以下项目中不属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特点的是

A.以家庭为基本的生产单位 B.主要采用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耕作技术产生了多次革命性的进步 11.右图是一种冶铁鼓风工具的示意图。发明此一工具的是 A.战国 李冰 B.战国 郑国 C.东汉 杜诗 D.东汉 崔寔 12.下列诗句中反映了唐朝手工业生产情况的是 A.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C.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D.药圃茶园为产业,野糜林鹤是交游

13.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

14.《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说明汉代江南的经济状况是①人烟稀少②耕作技术落后③商品交换不发达④贫富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矛斋也可怜。”诗中的“越窑”和“大邑”分别以生产什么瓷器出名?

分化的程度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15.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足”即产品富足 B带有封建性和落后性

C生产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 D生产的目的首先是满足自我消费 16.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

①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 ②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③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④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17.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A、是中国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 B、与西方国家侵略无关 C、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D、摧残了资本主义萌芽

18.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②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④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9.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城市,这主要是因为 A、该地区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 B、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促使封建自然经济瓦解较早 C、清政府扶植沿海企业 D、康有为等维新派的宣传推动

20.中国近代民族企业举步维艰,但是中国民族企业像一颗小树在夹缝中还是逐渐生长。以下关于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荣氏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织公司的共同点有① 它们都采用机器生产②都是近代中外合资企业③ 都是洋务运动的直接产物④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 2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 C.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 D.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22.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经济领域的一件大事,时间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3.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

A、粤商和徽商 B、徽商和晋商 C、闽商和粤商 D、台商和港商

24.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他总结的“张裕”创业史中写道:“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张弼士的“初志”应是 A、推翻满清政府 B、支持革命事业 C、打造中华第一品牌 A、千呼万唤始出来 C、忽如一夜春风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D、无可奈何花落去

D、实业救国

2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最恰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①自然经济 ②民族工业 ③洋务企业 ④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7.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 A、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B、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D、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28.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但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却把这一发展称之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的社会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B.中国民族工业结构不合理 C.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的混战状态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29.我国近代著名的烟草企业“ 红金龙”香烟盒上写着:“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苊矣。” 由此可以看出 ①争尝异味乃人之普遍心理 ②反映了民族资本家爱国精 ③为追求利润而不惜欺骗国人 ④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的侵略 A、①② B、 ②③ C、②④ D、 ①③ 30、一个考古队发现了一个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这个遗址里不可能出现的物件是 A、残留的绢片 B、陶碗 C、小件铜器 D、棉布

31、明朝时,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于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 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 B、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国家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 D、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32、唐朝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所反映的实质是

A、杜绝在乡村以及边远地区设市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惟一场所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治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33、唐人姚合《庄居野行》诗: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反映了唐朝时 A、民间经商热的状况 B、商人经商的艰苦性 C、商运发达的现象 D、商业利润之多 34、明清时期,经济领域里“凡置产业,自当田地为主”的现象,产生的最突出的后果是 A、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B、农民购买力低,缩小商品销售市场 C、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D、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使自由劳动力缺乏 二.非选择题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将所

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窥伺我何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2分)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目的有何区别?(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时期推行这种海外贸易政策的根本原因?(2分)

(4)请简要分析上述政策的消极后果?(4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三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四 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以上材料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二说明了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哪些特点? (2分)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 ?(2分)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答案,归纳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处境。(2分)造成这种处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5)近代民族工业的上述特点和处境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如何?(2分)它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有何影响?(2分)举一例说明。(2分)

专题一:

30.(1)铁犁牛耕(2分)

(2)重农抑商政策。(2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3分) (3)认为工商皆本。(2分)

(4)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分) (5)丝织业、冶金业、制瓷业。(3分)

31.(1)特点: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2分) (2)民族企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2分) (3)民族企业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2分)

(4)处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和束缚;(2分)原因: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 (2分)

(5)政治态度:既有反抗的要求,又有妥协性和依赖性;(2分)影响:他们一方面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推动中国近代民主运动的发展,但同时这些运动总是不彻底的。(2分)例如,戊戌变法运动(或辛亥革命)。(2分)

必修二专题一二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当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技术耕作的场景时,我们知道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A.神话传说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 D.唐朝时期 2.“市”突破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在

A.秦朝 B. 六朝 C. 唐朝 D.宋朝

3. “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4.与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特点相符的有①以个体小农为经营主体 ②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经营目的③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 D.①②③ 5.大大提高冶铁效率,反映我国古代冶铁水平领先世界的发明是 A.水排 B.铁铧犁 C.筒车 D.耧车

6.瓷器可分为青瓷、青白瓷和白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 A.青瓷、青白瓷 B.青白瓷、白瓷 C.白瓷、青瓷 D.青瓷、白瓷 7. 下列关于明清时期“海禁”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之一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其实行的主要根源 C.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殖民势力的入侵 D.禁止中外一切交流 8.春秋战国时,我国农业动力方面发生了一场革命,这指的是

A.铁器的使用 B.牛耕的出现 C.铁犁的使用 D.新型灌溉工具的出现 9.中国获得“丝国”的美称,始于

A.商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10.以下项目中不属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特点的是

A.以家庭为基本的生产单位 B.主要采用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耕作技术产生了多次革命性的进步 11.右图是一种冶铁鼓风工具的示意图。发明此一工具的是 A.战国 李冰 B.战国 郑国 C.东汉 杜诗 D.东汉 崔寔 12.下列诗句中反映了唐朝手工业生产情况的是 A.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C.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D.药圃茶园为产业,野糜林鹤是交游

13.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

14.《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说明汉代江南的经济状况是①人烟稀少②耕作技术落后③商品交换不发达④贫富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矛斋也可怜。”诗中的“越窑”和“大邑”分别以生产什么瓷器出名?

分化的程度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15.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足”即产品富足 B带有封建性和落后性

C生产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 D生产的目的首先是满足自我消费 16.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

①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 ②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③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④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17.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A、是中国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 B、与西方国家侵略无关 C、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D、摧残了资本主义萌芽

18.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②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④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9.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城市,这主要是因为 A、该地区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 B、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促使封建自然经济瓦解较早 C、清政府扶植沿海企业 D、康有为等维新派的宣传推动

20.中国近代民族企业举步维艰,但是中国民族企业像一颗小树在夹缝中还是逐渐生长。以下关于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荣氏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织公司的共同点有① 它们都采用机器生产②都是近代中外合资企业③ 都是洋务运动的直接产物④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 2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 C.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 D.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22.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经济领域的一件大事,时间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3.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

A、粤商和徽商 B、徽商和晋商 C、闽商和粤商 D、台商和港商

24.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他总结的“张裕”创业史中写道:“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张弼士的“初志”应是 A、推翻满清政府 B、支持革命事业 C、打造中华第一品牌 A、千呼万唤始出来 C、忽如一夜春风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D、无可奈何花落去

D、实业救国

2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最恰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①自然经济 ②民族工业 ③洋务企业 ④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7.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 A、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B、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D、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28.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但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却把这一发展称之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的社会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B.中国民族工业结构不合理 C.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的混战状态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29.我国近代著名的烟草企业“ 红金龙”香烟盒上写着:“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苊矣。” 由此可以看出 ①争尝异味乃人之普遍心理 ②反映了民族资本家爱国精 ③为追求利润而不惜欺骗国人 ④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的侵略 A、①② B、 ②③ C、②④ D、 ①③ 30、一个考古队发现了一个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这个遗址里不可能出现的物件是 A、残留的绢片 B、陶碗 C、小件铜器 D、棉布

31、明朝时,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于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 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 B、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国家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 D、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32、唐朝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所反映的实质是

A、杜绝在乡村以及边远地区设市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惟一场所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治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33、唐人姚合《庄居野行》诗: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反映了唐朝时 A、民间经商热的状况 B、商人经商的艰苦性 C、商运发达的现象 D、商业利润之多 34、明清时期,经济领域里“凡置产业,自当田地为主”的现象,产生的最突出的后果是 A、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B、农民购买力低,缩小商品销售市场 C、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D、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使自由劳动力缺乏 二.非选择题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将所

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窥伺我何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2分)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目的有何区别?(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时期推行这种海外贸易政策的根本原因?(2分)

(4)请简要分析上述政策的消极后果?(4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三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四 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以上材料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二说明了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哪些特点? (2分)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 ?(2分)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答案,归纳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处境。(2分)造成这种处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5)近代民族工业的上述特点和处境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如何?(2分)它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有何影响?(2分)举一例说明。(2分)

专题一:

30.(1)铁犁牛耕(2分)

(2)重农抑商政策。(2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3分) (3)认为工商皆本。(2分)

(4)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分) (5)丝织业、冶金业、制瓷业。(3分)

31.(1)特点: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2分) (2)民族企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2分) (3)民族企业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2分)

(4)处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和束缚;(2分)原因: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 (2分)

(5)政治态度:既有反抗的要求,又有妥协性和依赖性;(2分)影响:他们一方面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推动中国近代民主运动的发展,但同时这些运动总是不彻底的。(2分)例如,戊戌变法运动(或辛亥革命)。(2分)


相关内容

  • 高考备考第二次研讨会发言稿
  • 防城港市2012年高考备考第二次研讨会发言稿 防城中学历史备考组 一.学情分析 目前,我校文科报考人数240人.高一入学时,本届学生490多人,有一半多的学生为择校生,高二文理分科时,这一半多的择校生当中,有多半又报读文科,造成240名的文科考生中,就有近140名学生是择校生.择校生都是些基础差,考 ...

  • 高二生物备课组计划
  • 来源:www.0s.net.cn 作者:日记 读后感 周记 时间:2014-01-25 14:48 WiseMedia 高二生物备课组计划 第一篇:高二生物备课组 为提高我校生物教学水平,贯彻执行教务处和教研室制定的各项措施和教改,特制订本学期高二生物备课组教学,主要任务是: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根 ...

  •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22日-30日:每天一套试卷,两次小楷. 31日-8日:每天一套试卷,一次作文. 9日-17日:每天一套试卷,两次小楷. 注:所发试题均标注好日期,按顺序完成即可. 第一时段 22日:练习一,积累训练.综合小测. 23日:练习二,积累训练.综合小测.练字本工整抄写必修三<寡 ...

  • 2011-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我们常说,科教兴国,教育的兴衰维系国家的兴衰!根据现在江苏省的高考要求,历史学科在高考中同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既分工又合作,保质保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将来的高考打好基础.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整合,使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不 ...

  • 第二学期高一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我们常说,科教兴国,教育的兴衰维系国家的兴衰!根据现在江苏省的高考要求,历史学科在高考中同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既分工又合作,保质保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将来的高考打好基础.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整合,使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不 ...

  • 高三高考备考方案
  • 卓尼县藏族中学2015届高三年级备考方案 高三教学工作是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关系到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责任重大.全体高三年级教师责无旁贷,要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以实干.真干.苦干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去,争取最大限度的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社会满意.高三年级是高 ...

  • 高中教务处工作计划(共9篇)
  • 篇一:高中教务处工作计划 新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领导.教师都要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都要遵循教学规律,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增强质量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围绕"培养有现代教养的中学生"的主课题,培养"有理想. ...

  • 高中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 高中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高一年级教学指导意见 学生刚上高中,对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方法等都不熟悉,老师必须要注意初高中的衔接,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辨证性和周密性.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基础知识:落实课文中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 ...

  • 秋季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 理组成员践行新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实效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教研能力为重点,认真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组织好学校公开课并进行认真地评课与学习,加快培养本组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在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方面取得较大的提高。积极进行师德大讨论,身正为范学高为师,从思想上更加坚定地沿着教师的成长方面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