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自由语境下的媒体与司法关系研究

言论自由语境下的媒体与司法关系研究

作者:李天全 发布时间:2013-09-22 15:25:35

言论自由语境下的媒体与司法关系研究

[内容摘要] 媒体与司法机构同为社会公器,并且各自实现其社会重要价值。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当今的媒体功能越来越完善,其性质正在迅速发生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职能就是对司法的报道和干预,所表现的―民意‖性质进一步加强,因此,当今媒体变成了反映―真实民意‖的积极力量。一方面是―剧场化‖的司法模式,一方面是―公开化‖的媒体形式,二者之间的价值冲突和内在关系必然成为现下热门话题,本文试图从―民意‖角度出发对媒体与司法关系作一论述。

[关键词] 言论自由;司法独立;价值冲突;司法公正;实质正义

当今全球进入了一个媒体异常活跃的时代,也进入了一个司法介入社会关系越来越强有力的时代。 而无论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媒体与司法之间总是存在着极为复杂的关系,体现为言论自由与司法独立即―民意公开化‖与―司法剧场化‖这两种基本价值的冲突。

一、媒体与司法的价值冲突之因——权利与权力的较量

对于媒体与司法的冲突原因,国内司法界和学术界多有研究,诸如制度层面和二者特征规律等,笔者认为这只是二者关系表面表征,其问题实质为―民意自由权利‖与―国家司法权力‖的较量。

司法机关是典型的法律适用机关,而不是民意代表机关,其主要职责就是适用法律、服从于法律,严格在法律范围内行事,因此司法行为带有明显的―剧场化‖色彩。而媒体具有极强的―民意‖倾向性,虽然我国大多数媒体后面都有一个大的权力机构,媒介成为行政权力的触角,没有完全脱离这种刚性力量的干预,媒体很大程度上表达的就是党和政府的声音,媒体的―官方化‖角色依然明显,但是,其―民意‖代表角色正在逐渐加强。从备受关注的1997年至1998年―张金柱撞人案‖到2000年至2003年的―刘涌黑社会案‖再到2006年至2008年的―许霆恶意取款案‖,媒体介入的力度越来越强,所表现出来的―民意‖声音也越来越强。 我国的言论自由,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言论、出版自由。在媒体活动和新闻从业人员行为中的体现,表现为广大从业人员依法享有的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等工作,发表新闻作品从事新闻活动不受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和自由。司法独立的含义是指司法机关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独立地行使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等国家司法权而不受他人干涉的权利。我国《宪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从价值根源上,司法机关独立地行使司法权具有―剧场化‖色彩," 不受任何干涉" 当然也就包括了排除媒体的干扰。而媒体追求言论自由,代表―民意‖的特性又对司法独立具有必然的侵犯性,尤其是在我国媒体充当了重大社会问题包括重大案件的舆论监督的重要载体,更加要求媒体必须对司法活动给予极大的关注。这是―民意权利‖的表现。司法独立要求排除一切可能的干扰因素包括媒体,这是―国家权力‖的表现,因此两者必然在价值层面上存在着冲突。媒体与司法的价值冲突就演变为―民意自由权利‖与―国家司法权力‖的价值冲突了。

二、我国媒体与司法关系的现状分析

有人认为:―从我国现实情况看,舆论监督危害审判权的情况是非常罕见的,甚至几乎没有多大的可能,因为我国没有实行陪审团制度,如果要影响判决的公正,其前提是影响了法官的看法,使法官有先入为主的思想,而现实中传媒的报道对法官的直接影响是微不足道的,远远达不到影响司法公正的程度。‖ 笔者认为:媒体的报道已经足以影响法官的判决。上面的例子就足以印证——媒体不管是出于―民意‖还是出于―私心‖,其广泛持续深入的报道,将案件的影响力不断放大,使之深入受众之心。这种―过分‖的渲染式报道使案件当事人成为―众矢之的‖,大有变法官自由裁量为广大群众的―舆论裁判‖之势。在这种情况下,法官自由裁量恐怕大打折扣,多少都要考虑下广大群众的―民意‖了。

(一) 媒体过度关注司法引发―媒体审判‖

媒体并非总是公正的,它有着自身的利益需求。无论是公立媒体还是私立媒体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利益,不可能完全代表社会公平正义,这也是为什么我国会出现甲地问题被乙地媒体曝光,乙地问题在甲地见报的现象了。每当问题出现,就会引来媒体的过度关注,通常表现为过早的定罪名、

下结论等,将一个法律问题变为道德问题、社会问题。这样报道的后果是直接干扰司法部门办案,影响司法公正,俨然成了―媒体审判‖。

(二)媒体关注司法实质正义

司法的终极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司法人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始终要遵循的原则。因此,案件中的一方即使再有理,但若是不能证明自己有理,也有可能输掉官司,得不到实质上的公平。这与我们司法过程追求形式公平不无关系,程序上的合法必然成为案件结果的先决条件。媒体关注的却不仅仅是程序上的形式正义,它更加关注―谁对谁错‖即实质正义,这也是为什么媒体都对案件结果关心甚至提前猜测结果的原因了。

(三)司法机构限制媒体干预司法

虽然我国一直没有出台媒体与司法关系的规则,但是,2006年9月12日在法院系统内部的宣传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领导向外界高调宣布若干―禁令‖,以此为法院新闻发布定下基调。这些规定包括:法官未经批准不得接受采访,媒体不得超越司法程序进行预测性报道,重大案件新闻发布会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口径,等等。 三年后,上述做法被修正。2009年5月11日出版的《人民法院报》,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2009年度工作实施方案,其中表示要加强与媒体的联系沟通,完善新闻发布制度,主动向媒体提供新闻线索,及时应对负面舆论炒作。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司法机构从最初对媒体报道司法的严格禁止到逐渐公开和接纳媒体的报道,实属是一大进步。应对媒体的―负面报道‖需要司法机构的智慧,更加需要制度的约束。媒体与司法的关系正朝着良性互动方向发展。

三、我国确立媒体与司法关系的规则选择即制度重构

大陆法系国家(地区)是成文法国家(地区),实行的是职权主义诉讼,法官是由精英化的团队组成的,舆论对他们的影响远远低于英美法系的国家(地区),因此在处理媒体与司法关系的过程中,这些国家(地区)采取的是较为宽松的态度。 我国法律主要沿袭和采用大陆法系国家(地区)的法律,属于大陆法系。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中和谐司法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应有题中之义。有效推进和谐司法建设,搞好媒体与司法的关系至关重要。

(一)、坚持推进―言论自由‖,确保媒体自由报道的权利。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广大民众是国家的主人,理所当然享有言论的自由。媒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单元,代表更广泛的―民意‖,其受众之多、影响力之大、范围之广是任何单个公民和机构所不能比的,因此,媒体的―言论自由‖更需要小心呵护,更需要政府和法律的支持。我们必须坚持推进―言论自由‖,确保媒体自由报道的权利。

(二)、建立司法公开与媒体监督规则,确保媒体监督权利。

从国际司法规则看,规定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部分离婚案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等可以不公开审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意‖的要求,这种限制有必要降到最低,并以适当形式予以公开,满足民众―知情权‖。鉴于案件在审理过程中的程序特殊性,庭前审查、诉讼记录和证据及审判录像可以延期公开。媒体可以适时跟进报道,对其进行监督。

(三)、鼓励司法机关向媒体提供信息,确保媒体知情权利。

《马德里准则》在―附录:实施的策略‖中指出:―法官应当接受处理媒体事务的规定。应当鼓励法官提供牵涉到公共事务的案件的判决书的简写本或者以其他形式向媒体提供信息。尽管对于法官回答媒体的问题可以通过立法作出合理的规定,但法官不应当被禁止回答公众和媒体提出的与司法有关的问题。上述规定可以就法官与媒体交流的方式作出规定。‖也就是说,我们是可以就司法和媒体关系确定若干规则,以此规范二者在―权利‖与―权力‖冲突时的协调机制。我们应当建立和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来实现《马德里准则》这一规定。司法机关应当及时公布社会热点案件,与公众和媒体保持信息畅通,接受人民群众和媒体的监督。

(四)、建立健全媒体与司法的冲突协调机制。

由于媒体代表的是―民意‖,表达的是民权,司法代表的―法意‖表达的是国家司法权,二者有时会发生冲突。国际准则早就考虑到了信息公开是否会由于立法和解释立法等原因导致掌握信息的人有巨大的自由裁量权,所以设想了通过程序救济实现信息的公开。 《亚特兰大知情权宣言》要求国家―对法律的实施进行定期监测和报告‖,―由立法和主要审查机构对执法和守法进行审查‖。

我国在建立媒体和司法冲突协调机制上,应当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立法明确媒体报道的范围和方式,对哪些案件可以报道以及报道的范围都要进行明确的规定;二是对于限制媒体报道的情况必须在立法中载明。如果需要,可以为了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而对媒体报道加以限制。三是对媒体进行限制报道时必须说明理由和法律依据,并不得采取专断和歧视,即不能滥用限制规则。四是对于媒体的报道不能附加指向性的意见,即不能干涉媒体自由报道的权利。五是实时与媒体进行信息沟通,了解和掌握媒体关心的信息,并及时交换意见,主动接受监督。

(五)、鼓励媒体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规则,对司法尊重。

媒体都有自身特殊的利益,有时为了取得较大的收益不得不对事实加以―粉饰‖,以获得―轰动效应‖。《马德里准则》在―附录:实施的策略‖还指出:―司法权力与言论自由、特殊人群(特别是未成年人和其他需要提供特殊保护的人)的权利之间的平衡,是非常难以取得的。所以对于与此相关的个人或者群体,必然采用下列的一种或多种方法加以应对:立法解决,媒体协商,媒体联合会,还可以由媒体内部制定媒体职业道德准则。‖除了立法对媒体限制外,媒体内部的自我约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我们要鼓励媒体通过行业自律规则,完善报道方式和渠道,尊重行业规则,尊重当事人,尊重司法。

四、结语

言论自由和司法独立是民主社会两个重要的价值。媒体与司法关系是民主社会重要的关系。言论自由和司法独立都是正义的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样是社会主义和谐司法不可缺少的部分。一方面媒体对司法的报道满足的民众的知情权即顺应的―民意‖,另一方面,媒体的报道又可能影响司法公正,干扰和谐司法建设。如何梳理这种复杂的关系,是司法界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笔者主张在顺应―民意‖的基础上,将―言论自由‖之―权利‖与―司法独立‖之―权力‖有机结合,司法主动向媒体公开,接受监督,同时,加强媒体行业自律,合法报道,尊重司法。确保二者相得益彰,共同实现司法的应然价值。如何既充分实现言论自由,发挥媒体对司法的监督作用,又有效避免媒体过分干预司法,影响司法公正,实现司法独立、公正、权威,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王雄. 新闻舆论研究[M].新华出版社,2002.

2. 高立燕, 王胜娜, 王晓明. 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J].法制与社会,2009(3).

3. 李启凡, 崔旬, 高湘华. 浅析情感因素对司法活动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

4. 高一飞. 媒体与司法关系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5. 怀效锋主编. 法院与媒体[M].法律出版社,2006.

6. [英]萨利–斯皮尔伯利. 媒体法[M].周文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言论自由语境下的媒体与司法关系研究

作者:李天全 发布时间:2013-09-22 15:25:35

言论自由语境下的媒体与司法关系研究

[内容摘要] 媒体与司法机构同为社会公器,并且各自实现其社会重要价值。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当今的媒体功能越来越完善,其性质正在迅速发生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职能就是对司法的报道和干预,所表现的―民意‖性质进一步加强,因此,当今媒体变成了反映―真实民意‖的积极力量。一方面是―剧场化‖的司法模式,一方面是―公开化‖的媒体形式,二者之间的价值冲突和内在关系必然成为现下热门话题,本文试图从―民意‖角度出发对媒体与司法关系作一论述。

[关键词] 言论自由;司法独立;价值冲突;司法公正;实质正义

当今全球进入了一个媒体异常活跃的时代,也进入了一个司法介入社会关系越来越强有力的时代。 而无论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媒体与司法之间总是存在着极为复杂的关系,体现为言论自由与司法独立即―民意公开化‖与―司法剧场化‖这两种基本价值的冲突。

一、媒体与司法的价值冲突之因——权利与权力的较量

对于媒体与司法的冲突原因,国内司法界和学术界多有研究,诸如制度层面和二者特征规律等,笔者认为这只是二者关系表面表征,其问题实质为―民意自由权利‖与―国家司法权力‖的较量。

司法机关是典型的法律适用机关,而不是民意代表机关,其主要职责就是适用法律、服从于法律,严格在法律范围内行事,因此司法行为带有明显的―剧场化‖色彩。而媒体具有极强的―民意‖倾向性,虽然我国大多数媒体后面都有一个大的权力机构,媒介成为行政权力的触角,没有完全脱离这种刚性力量的干预,媒体很大程度上表达的就是党和政府的声音,媒体的―官方化‖角色依然明显,但是,其―民意‖代表角色正在逐渐加强。从备受关注的1997年至1998年―张金柱撞人案‖到2000年至2003年的―刘涌黑社会案‖再到2006年至2008年的―许霆恶意取款案‖,媒体介入的力度越来越强,所表现出来的―民意‖声音也越来越强。 我国的言论自由,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言论、出版自由。在媒体活动和新闻从业人员行为中的体现,表现为广大从业人员依法享有的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等工作,发表新闻作品从事新闻活动不受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和自由。司法独立的含义是指司法机关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独立地行使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等国家司法权而不受他人干涉的权利。我国《宪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从价值根源上,司法机关独立地行使司法权具有―剧场化‖色彩," 不受任何干涉" 当然也就包括了排除媒体的干扰。而媒体追求言论自由,代表―民意‖的特性又对司法独立具有必然的侵犯性,尤其是在我国媒体充当了重大社会问题包括重大案件的舆论监督的重要载体,更加要求媒体必须对司法活动给予极大的关注。这是―民意权利‖的表现。司法独立要求排除一切可能的干扰因素包括媒体,这是―国家权力‖的表现,因此两者必然在价值层面上存在着冲突。媒体与司法的价值冲突就演变为―民意自由权利‖与―国家司法权力‖的价值冲突了。

二、我国媒体与司法关系的现状分析

有人认为:―从我国现实情况看,舆论监督危害审判权的情况是非常罕见的,甚至几乎没有多大的可能,因为我国没有实行陪审团制度,如果要影响判决的公正,其前提是影响了法官的看法,使法官有先入为主的思想,而现实中传媒的报道对法官的直接影响是微不足道的,远远达不到影响司法公正的程度。‖ 笔者认为:媒体的报道已经足以影响法官的判决。上面的例子就足以印证——媒体不管是出于―民意‖还是出于―私心‖,其广泛持续深入的报道,将案件的影响力不断放大,使之深入受众之心。这种―过分‖的渲染式报道使案件当事人成为―众矢之的‖,大有变法官自由裁量为广大群众的―舆论裁判‖之势。在这种情况下,法官自由裁量恐怕大打折扣,多少都要考虑下广大群众的―民意‖了。

(一) 媒体过度关注司法引发―媒体审判‖

媒体并非总是公正的,它有着自身的利益需求。无论是公立媒体还是私立媒体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利益,不可能完全代表社会公平正义,这也是为什么我国会出现甲地问题被乙地媒体曝光,乙地问题在甲地见报的现象了。每当问题出现,就会引来媒体的过度关注,通常表现为过早的定罪名、

下结论等,将一个法律问题变为道德问题、社会问题。这样报道的后果是直接干扰司法部门办案,影响司法公正,俨然成了―媒体审判‖。

(二)媒体关注司法实质正义

司法的终极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司法人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始终要遵循的原则。因此,案件中的一方即使再有理,但若是不能证明自己有理,也有可能输掉官司,得不到实质上的公平。这与我们司法过程追求形式公平不无关系,程序上的合法必然成为案件结果的先决条件。媒体关注的却不仅仅是程序上的形式正义,它更加关注―谁对谁错‖即实质正义,这也是为什么媒体都对案件结果关心甚至提前猜测结果的原因了。

(三)司法机构限制媒体干预司法

虽然我国一直没有出台媒体与司法关系的规则,但是,2006年9月12日在法院系统内部的宣传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领导向外界高调宣布若干―禁令‖,以此为法院新闻发布定下基调。这些规定包括:法官未经批准不得接受采访,媒体不得超越司法程序进行预测性报道,重大案件新闻发布会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口径,等等。 三年后,上述做法被修正。2009年5月11日出版的《人民法院报》,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2009年度工作实施方案,其中表示要加强与媒体的联系沟通,完善新闻发布制度,主动向媒体提供新闻线索,及时应对负面舆论炒作。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司法机构从最初对媒体报道司法的严格禁止到逐渐公开和接纳媒体的报道,实属是一大进步。应对媒体的―负面报道‖需要司法机构的智慧,更加需要制度的约束。媒体与司法的关系正朝着良性互动方向发展。

三、我国确立媒体与司法关系的规则选择即制度重构

大陆法系国家(地区)是成文法国家(地区),实行的是职权主义诉讼,法官是由精英化的团队组成的,舆论对他们的影响远远低于英美法系的国家(地区),因此在处理媒体与司法关系的过程中,这些国家(地区)采取的是较为宽松的态度。 我国法律主要沿袭和采用大陆法系国家(地区)的法律,属于大陆法系。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中和谐司法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应有题中之义。有效推进和谐司法建设,搞好媒体与司法的关系至关重要。

(一)、坚持推进―言论自由‖,确保媒体自由报道的权利。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广大民众是国家的主人,理所当然享有言论的自由。媒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单元,代表更广泛的―民意‖,其受众之多、影响力之大、范围之广是任何单个公民和机构所不能比的,因此,媒体的―言论自由‖更需要小心呵护,更需要政府和法律的支持。我们必须坚持推进―言论自由‖,确保媒体自由报道的权利。

(二)、建立司法公开与媒体监督规则,确保媒体监督权利。

从国际司法规则看,规定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部分离婚案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等可以不公开审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意‖的要求,这种限制有必要降到最低,并以适当形式予以公开,满足民众―知情权‖。鉴于案件在审理过程中的程序特殊性,庭前审查、诉讼记录和证据及审判录像可以延期公开。媒体可以适时跟进报道,对其进行监督。

(三)、鼓励司法机关向媒体提供信息,确保媒体知情权利。

《马德里准则》在―附录:实施的策略‖中指出:―法官应当接受处理媒体事务的规定。应当鼓励法官提供牵涉到公共事务的案件的判决书的简写本或者以其他形式向媒体提供信息。尽管对于法官回答媒体的问题可以通过立法作出合理的规定,但法官不应当被禁止回答公众和媒体提出的与司法有关的问题。上述规定可以就法官与媒体交流的方式作出规定。‖也就是说,我们是可以就司法和媒体关系确定若干规则,以此规范二者在―权利‖与―权力‖冲突时的协调机制。我们应当建立和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来实现《马德里准则》这一规定。司法机关应当及时公布社会热点案件,与公众和媒体保持信息畅通,接受人民群众和媒体的监督。

(四)、建立健全媒体与司法的冲突协调机制。

由于媒体代表的是―民意‖,表达的是民权,司法代表的―法意‖表达的是国家司法权,二者有时会发生冲突。国际准则早就考虑到了信息公开是否会由于立法和解释立法等原因导致掌握信息的人有巨大的自由裁量权,所以设想了通过程序救济实现信息的公开。 《亚特兰大知情权宣言》要求国家―对法律的实施进行定期监测和报告‖,―由立法和主要审查机构对执法和守法进行审查‖。

我国在建立媒体和司法冲突协调机制上,应当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立法明确媒体报道的范围和方式,对哪些案件可以报道以及报道的范围都要进行明确的规定;二是对于限制媒体报道的情况必须在立法中载明。如果需要,可以为了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而对媒体报道加以限制。三是对媒体进行限制报道时必须说明理由和法律依据,并不得采取专断和歧视,即不能滥用限制规则。四是对于媒体的报道不能附加指向性的意见,即不能干涉媒体自由报道的权利。五是实时与媒体进行信息沟通,了解和掌握媒体关心的信息,并及时交换意见,主动接受监督。

(五)、鼓励媒体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规则,对司法尊重。

媒体都有自身特殊的利益,有时为了取得较大的收益不得不对事实加以―粉饰‖,以获得―轰动效应‖。《马德里准则》在―附录:实施的策略‖还指出:―司法权力与言论自由、特殊人群(特别是未成年人和其他需要提供特殊保护的人)的权利之间的平衡,是非常难以取得的。所以对于与此相关的个人或者群体,必然采用下列的一种或多种方法加以应对:立法解决,媒体协商,媒体联合会,还可以由媒体内部制定媒体职业道德准则。‖除了立法对媒体限制外,媒体内部的自我约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我们要鼓励媒体通过行业自律规则,完善报道方式和渠道,尊重行业规则,尊重当事人,尊重司法。

四、结语

言论自由和司法独立是民主社会两个重要的价值。媒体与司法关系是民主社会重要的关系。言论自由和司法独立都是正义的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样是社会主义和谐司法不可缺少的部分。一方面媒体对司法的报道满足的民众的知情权即顺应的―民意‖,另一方面,媒体的报道又可能影响司法公正,干扰和谐司法建设。如何梳理这种复杂的关系,是司法界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笔者主张在顺应―民意‖的基础上,将―言论自由‖之―权利‖与―司法独立‖之―权力‖有机结合,司法主动向媒体公开,接受监督,同时,加强媒体行业自律,合法报道,尊重司法。确保二者相得益彰,共同实现司法的应然价值。如何既充分实现言论自由,发挥媒体对司法的监督作用,又有效避免媒体过分干预司法,影响司法公正,实现司法独立、公正、权威,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王雄. 新闻舆论研究[M].新华出版社,2002.

2. 高立燕, 王胜娜, 王晓明. 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J].法制与社会,2009(3).

3. 李启凡, 崔旬, 高湘华. 浅析情感因素对司法活动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

4. 高一飞. 媒体与司法关系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5. 怀效锋主编. 法院与媒体[M].法律出版社,2006.

6. [英]萨利–斯皮尔伯利. 媒体法[M].周文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相关内容

  • 自媒体时代与司法关系辨析
  •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题目: 自媒体时代的传媒与司法关系辨析 学 号: 姓 名: 专 业: 指导教师: 指导成绩:_______________ 答辩成绩:_______________ 综合成绩:_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 ...

  • 网络新闻论文选题题库
  • 新闻学(网络方向)论文选题 1 论执政能力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2 正面报道的网络传播效果研究 3 我国新闻网络传播研究 5 手机信息传播效果研究 6 论西方"新闻自由"的双重标准 7 论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协调发展 8 论我国新闻传播报道"三贴近"原则 10 网络 ...

  • 经济转型中的中国反垄断法
  • 作者:刘光华 甘肃社会科学 2006年12期 [中图分类号]DF41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637(2006)04-0024-05 近年来在竞争法领域中,随着研究的深入,"经济转型中的中国反垄断法"这个主题的提出①,应该讲,既是多年理论研讨与积淀的结果,同时 ...

  • 浅论司法公信力
  • 浅论司法公信力的构建 在现代社会中,法治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司法也已经成为人们诉诸于公正的最后保障.进而司法的信用就成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根基,一个社会如果失去了司法公信力,那么这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就会土崩瓦解.因此,为了构建法治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深刻分析司法公信力低下的原因,采取有力的措施,加 ...

  • 名誉权纠纷典型案例 5 则|天同码134
  • 让法官更懂律师 让律师更懂法官 投稿邮箱 : [email protected] 陈枝辉 北京天同律师事务所 导读:天同码,是北京天同律师事务所借鉴英美判例法国家的钥匙码编码方式,收集.梳理和提炼司法判例的裁判规则,进而形成中国钥匙码的案例编码体系.经与天同诉讼圈商定,审判研究每周独家推送全新天同码 ...

  • 新闻传播学类学年论文.毕业论文选题参考方...
  • 新闻传播学类学年论文.毕业论文选题参考方向-更新版 新闻学 一.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方面 1.中国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娱乐化倾向)与规制 2.新闻炒作的道德思考 3.有偿新闻在中国当下的具体表现及其治理 4.论当下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 5.论新闻自由与个人隐私(隐私权.知情权和采访权的冲突与平衡) ...

  • 话语分析与新媒体研究_李战子
  • 话语分析与新媒体研究 李战子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南京210039) 提要本文选取新媒体研究中与话语分析有关的领域,从互联网话语的语类多样性.网络民 舆情分析的关注点对话语分析的启示等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本文认为以功能语言学意话语的特点. 为框架的话语分析能够为新媒体研究中所关注的话语提供系统而精微 ...

  • 韩国国家安全与表达自由案例研究
  • 作者:高中刘道远 时代法学 2006年01期 韩国权威主义政治格局形成于朴正熙.全斗焕到卢泰愚执政时期.该发展模式推动了韩国经济高速发展,实现了韩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但同时却又蕴蓄着诸多矛盾与危机.(注:详见杨光铮.变迁与走向:韩国权威主义的嬗变[J].当代韩国,1998,秋季号,27.) 在意识形态 ...

  • 中国制定"反就业歧视法"问题分析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制定"反就业歧视法"问题分析 曹义孙徐航 摘 要: 现实生活中,价值多元和生活方式多元的存在导致了在就业.教育和公共领 域中各种各样的社会歧视现象不断出现.从身高到基因的歧视现象不断演进的社会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就业歧视案件数量的巨大增长,给中国的司法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