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l ogy  2007, 26(6) :961-966

             

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陈 香

33

3

(莆田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 福建莆田351100)

摘 要 应用GI S 技术, 采用灾害风险指数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对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进

行评估及区划。结果表明:性最高值分布在东部的福州、厦门、泉州、、龙岩、南平等地级市辖区, 、厦门、同安, , 、三明、南平等地级市; (即风险度>01126) 集中分、、福州和宁德沿海地区。福建省台风灾害风。

 ; 风险指数; 风险评估; 风险区划. 中图分类号 P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7) 06-0961-06R isk a ssess m en t and zona ti on of typhoon d is a sters i n Fuji a n Prov i n ce . CHEN Xiang (D e 2part m ent of Environm ent and L ife Science, Putian U niversity, Putian 351100, Fujian, China ) . Chinese Journa l of Ecology , 2007, 26(6) :961-966.

Abstract:W ith the aid of GI S techniques and by using disaster risk index and weighted comp re 2hensive assess ment methods, the risk assess ment and zonati on of typhoon disasters in Fujian Pr ovince were worked out .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axi m um values of hazard danger were distributed al ong the eastern coast of Fujian Pr ovince, and the most vulnerable areas included Fuzhou, Xia men, Quanzhou, Zhanzhou, Putian and coastal area of N ingde in eastern Fujian, and urban districts of San m ing City, Longyan City and Nanp ing City in western Fujian . The val 2ues of disasters p reventi on and reducti on capability had a scattered distributi on, with the highest mainly in Zhanzhou, Xia men and Tong ’an in s outhern Fujian and coastal areas of Quanzhou, Putian and Fuzhou in central Fujian, and dis persed in Longyan, Sanm ing and Nanp ing in western Fujian . The highest values of typhoon disaster risk (i . e . risk degree >01126) were mainly f ound at the coastal areas of Zhangzhou, Xia men, Quanzhou, Putian, Fuzhou and N ingde . The risk assess ment and z onati on of typhoon disasters could p r 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ustain 2able devel opment and disasters p reventi on decisi on 2making of Fujian Pr ovince . Key words:ty phoon disaster syste m; risk index; risk assess ment; risk z onati on .

1 引 言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是指通过风险分析的手段或观察外表法, 对尚未发生的自然灾害之致灾因子强

度、潜在受灾程度, 进行评定和估计, 是风险分析技术在自然灾害学中的应用(黄崇福, 2005) 。孙绍骋(2001) 认为, 自然灾害风险是对灾害风险区不同强

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D0540006) 和莆田市科技基金资助项目(2005S09) 。33通讯作者E 2mail:lbrcx2@21cn. com 收稿日期:2006212208  接受日期:2007203205

度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定量和评

估。目前, 国内外都非常关注自然灾害风险评估, 也取得较大进展。有些学者提出了城市灾害风险评价的两极模型, 并对城市地震灾害进行评价, 同时还提出了应用信息矩阵和信息分配等数学方法提取地震烈度和震级关系, 对地震灾害进行评价(黄崇福和史培军, 1995; 黄崇福和白海玲, 2000; 黄崇福, 2006) ; 部分学者从灾害系统角度对评价体系进行探讨(仪垂祥和史培军, 1995; 周寅康, 1995) 。目前对洪水灾害系统风险评估研究比较成体系(万庆,

962                          生态学杂志 第26卷 第6期

 

1999; 周成虎, 2000; 向万胜和李卫红, 2001) ; 对台风1994) , 它是综合考虑各个因子对总体对象的影响

灾害则侧重从大风和暴雨等致灾因子进行统计分析

与评价(丁燕和史培军, 2002; 欧进萍, 2002) 。可见, 对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主要集中在地震和洪水方面, 而对台风灾害的风险评估从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较多, 很少从灾害系统角度, 构建一个集成化的指数, 结合具体区域进行分析评价。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 靠近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地(西北太平洋) , 是台风灾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伍荣生, 1999) 。根据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资料, 台风灾害每年给福建造成近百人死亡和25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是福建省危害最大、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 , , 对福, 既可以补充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区划的完整性, 也可为福建省经济持续发展和防灾减灾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和GI S 技术, 构建台风灾害系统和台风灾害风险的形成原理, 建立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指标和模型, 提出用台风灾害风险指数法和综合加权评价法对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进行评估, 并编制了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区划图。

程度, 把各个具体指标的优劣综合起来, 用一个数量化指标加以集中表示整个评价对象的优劣, 计算公式为:

n

V j =

W ∑

i =1

i

・D ij (2)

式中:V j 是评价因子的总值; W i 是指标i 的权重; D ij 是对于因子j 的指标i 的归一化值; n 是评价指标个数。

由于地理信息系统(GI S ) 在空间数据的分析和管理上具有强大的优势, 风、, 。本(1, GI S, 利用因子分析法。

3 台风灾害风险评价指数的建立过程

311 台风灾害系统模式的构建

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史培军, 2002) , 台风灾害系统是由台风产生和移动路径及登陆地区孕灾环境、台风致灾因子和登陆地区承灾体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灾害系统(图2) 。

  根据灾害学基本理论, 地球表层的孕灾环境对灾害系统的复杂程度、强度、灾情程度以及灾害系统的群聚与群发特征起着决定性作用(史培军, 1991) 。台风孕灾环境主要受台风产生和登陆地区的气候条件、移动路径和登陆地区地理条件、台风登陆地区水文条件、土壤条件和植被条件等共同影响的, 各影响因素又分为若干个子因子。这些环境条件与台风配合, 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强或减弱台风致灾因子及次生灾害, 直接影响灾情。

台风灾害致灾因子主要指台风本身携带的大风、暴雨和风暴潮等因子, 它们的强度、频率和影响范围等是台风灾害产生的先决条件和原动力。台风灾害承灾体主要包括台风影响地区人口、农作物、工矿企业、水利设施系统和交通通讯生命线系统等, 这些指标同样包含若干个下一级因子, 它们的数量与质量组合(脆弱性强度) 是台风成灾的主要原因和重要因素。

台风灾害灾情是台风灾害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相互综合作用的产物, 主要包括人类生命伤亡、工农业生产系统受损、水利设施破坏和交通通讯等生命线工程受损等。灾情大小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

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台风灾害系统风险评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需要多种方法综合应用。首先, 台风灾害系统风险评

估本文采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Davids on &La m 2ber, 2001) , 因为在台风灾害风险形成过程中, 致灾因子危险性(VH ) 、孕灾环境稳定性(VE ) 、承灾体脆弱性(VS ) 和防灾减灾能力(VR ) 4个因子缺一不可, 是它们综合作用的结果。台风灾害系统风险指数数学公式为:

台风灾害风险度=稳定性(VE ) ×危险性(VH )

(1) ×脆弱性(VS ) ×防灾减灾能力(VR )

其次, 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指标的选取和权重计算, 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 ) 求指标权重(王以彭等, 1999) , 它是根据两两要素相对重要性的比较构建判断矩阵, 综合确定各要素的权重, 以确定不同指标对同一因子的相对重要性。第三, 台风灾害稳定性、危险性、脆弱性和防灾能力等各要素指数的计算则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WCA ) (张继权和魏民,

陈 香等: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963

图1 F i

g . 1 R t technology fram e of reg i ona l typhoon d is

a ster system

图2 台风灾害系统模式

F i g . 2 M ode of typhoon d is a ster syste m

图3 台风灾害系统风险形成原理

F i g . 3 R isk for ma ti on theory of typhoon d is a ster syste m

312 台风灾害系统风险的形成原理

313 台风灾害系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量

根据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同时

考虑资料的详尽程度和易取得性, 构建了台风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图4) 。指标权重的确定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 ) 中的两两要素相对重要性的比较法构建判断矩阵, 笔者咨询17位专家, 并请专家对所选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 构建判断矩阵求算、确定各要素的权重(图4) 。

为了消除各指标的量纲差异, 对每一个指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公式为:

D IJ =D ij /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形成理论(黄崇福, 2005) 和构建的台风灾害系统模式, 台风灾害系统风险的形成原理见图3。由图3可知, 台风灾害系统的风险是由稳定性、危险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部分共同形成的。稳定性表示台风形成或影响区域环境要素及其变化特征, 但对特定区域特定时段可以不考虑稳定性的影响;

危险性表示引起台风灾害的致灾因子强度及概率特征; 脆弱性表示受灾区整个社会经济系统易于遭受台风威胁和损失的性质和状态; 防灾减灾能力指受灾区在遭受台风灾害袭击后的恢复能力。

∑D

i

式中:D IJ 是J 县第I 个指标的归一化值; D ij 是j

县第

964                          生态学杂志 第26卷 第6期

 

图4 区域台风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F i g . 4 R isk a ssess m en t i n d i ces and the i r we i ghts of reg i ona l typhoon d a i 个指标值;

∑D 全部县第

i

i 314 (1) , , 利用加权综合评价法(WCA ) 式(2) , 建立台风灾害风险指数模型, 计算公式为:

W H W S W R

I T DR =(VH ) (VS ) ((1-VR ) )

n

(3)

(4)

V (H, S, R ) =

W ∑

i =1

i

・D ij

式中:I T DR 为台风灾害风险指数, 用于表示台风灾害风险程度, 其值越大, 则台风灾害风险程度越大;

VH 、VS 、VR 的值是表示根据式(4) 加权综合法计算的台风灾害危险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各因子指数, 因为对于特定区域特定的时段, 稳定性可以不考虑; W i 为各评价指标因子的权重, D ij 为j 县各指标i 对应的归一化值。在模型中, 根据致灾因子的危险性(WH ) 、承灾体的脆弱性(W S ) 和防灾减灾能力(WR ) 3个因子对台风灾害风险的影响程度大小, 分别赋予权重014、0135和0125。

4 福建台风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411 数据来源

本文台风灾害数据主要采用福建省气象台提供的福建省灾害性气象年鉴(1980—1986年) 和福建省气候影响评价(1987—2005年) , 以县域为单位, 建立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 包括大风等级与频次、降水等级与频次和台风灾害损失指标等; 社会经济系统数据主要采用福建省统计年鉴资料(1978—2005年) , 同样建立了福建省社会经济指标数据库,

包括人口、工农业产值、G DP 、作物种植面积、财政收

40个左右底层指标数

412 福建省台风灾害危险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

福建台风灾害风险评估应该遵循台风灾害系统理论与台风灾害风险形成原理, 应用GI S 技术, 分别对形成台风灾害风险的因子要素———危险性、脆弱性和防灾能力进行评估。危险性评估主要是评价福建省在特定时间遭受台风致灾因子如大风、暴雨和风暴潮的强度及概率分布, 属于风险识别和风险估计, 危险性值越大, 则越容易遭受台风灾害威胁, 风险度也越大; 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属于承灾体易损性分析范畴, 是指遭受台风灾害袭击时, 承灾体易于遭受台风致灾因子的破坏、伤害的特性以及各种承灾体对台风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恢复台风灾害的能力大小, 脆弱性值越大, 说明承灾体越脆弱, 抵御台风灾害能力越小, 风险度越大; 防灾能力值越大, 说明承灾体遭受台风灾害袭击后恢复能力越强, 风险度越小。

根据式(4) 和图4指标体系及权重, 采用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资料, 应用GI S 技术, 以县域为单位编制了福建省台风灾害危险性分布图(图5) ; 同样, 根据图4的评价指标及权重和式(4) 的评价模型, 采用福建省社会经济指标数据库资料, 以县域为单位, 选择2005年(台风灾害严重年份) 对福建省台风灾害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进行评估, 并应用GI S 技术, 编制了福建省台风灾害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分布图(图5) 。图5表明, 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因子的分布有3个特点:1) 致灾因子危险性最大值分布在福建省东部沿海, 这些地区靠近台风源地, 受台风影响大, 最低值分布在西部的三

同安, 闽中的泉州沿海以及莆田与福州沿海地区, 另外还零散分布在福建中西部的龙岩、三明和南平等

局部县市, 这些地区经济发达, 人均剩余额高, 防御灾害的能力和水平较高。413 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区划

根据台风灾害系统风险指数模型式(3) , 计算了福建省各县域台风灾害系统的风险度, 应用GI S 技术, 编制了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区划图(图6) , 并对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各因子3个特点:1) 厦门、同安, , , 应该成为福建; 2) 台风灾害风险次高值成片分布在整个东部沿海除最高值以外的地区, 这些地区靠近台风源地, 台风灾害危险性大, 又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 经济相对发达, 承灾体脆弱性较大, 加上防灾建设未跟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 所以台风灾害风险较大; 3) 广大的中西部地区, 由于远离台风源, 又有闽中的戴云山脉阻挡, 人口相对较少, 经济相对落后, 所以台风灾害的风险度最小, 但这些地区大多数是山地, 台风暴雨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所以, 应该加强防范台风次生灾害的发生。

图5 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因子分布

F i g . 5 D istr i buti on of typhoon d is a ster r isk factors of Fu 2ji a n Prov i n ce

明、龙岩和南平等市, 风险性从东南向西北减小; 2) 承灾体脆弱性最高值分布在东部的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和宁德沿海以及中部的三明、龙岩、南平等地级市辖区, 这些地区人口密集, 经济发达, 人地矛盾突出, 易于遭受台风灾害的破坏和损失, 而最低值分布在闽中的戴云山区和闽西武夷山区等人口较少, 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3) 防灾减灾能力的分布比较分散, 最高值主要分布在闽南的漳州、厦门、

图6 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区划

F i g . 6 Zona ti on of typhoon d is a ster r isk i n Fuji a n Prov i n ce

5 结 语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 构建了台风灾害系统模式和台风灾害风险形成原理。依据所构件的台风灾害系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采用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资料和

黄崇福. 2006. 自然灾害分析的信息矩阵方法. 自然灾害学

报, 15(1) :1-10. 欧进萍, 段忠东, 常 亮. 2002. 中国东南沿海重点城市台

风危险性分析. 自然灾害学报, 11(4) :9-17.

史培军. 1991. 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南京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 , (自然灾害研究专辑) :37-41.

史培军. 2002. 三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自然灾害学

报, 11(3) :1-9.

孙绍骋. 2001. 灾害评估研究内容与方法探讨. 地理科学进

展, 20(2) :122-130. 万 庆. 1999. 洪水灾害系统分析与评估. 北京:科学出版

社:39-52.

王以彭, , 刘立元. . . , 19(4) :377. .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李卫红. 2001. 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与防

灾减灾对策. 生态学杂志, 20(2) :48-51.

仪垂祥, 史培军. 1995. 自然灾害系统模型Ⅰ:理论部分. 自

然灾害学报, 4(3) :6-8. 张继权, 魏 民. 1994. 加权综合评分法在区域玉米生产水

平综合评价与等级分区中的应用. 经济地理, 14(5) :19-21. 周成虎, 万 庆, 黄诗峰. 2000. 基于GI S 的洪水灾害风险

区划研究. 地理科学, 55(1) :15-24.

周寅康. 1995. 自然灾害风险评价初步研究. 自然灾害学报,

4(1) :6-11.

Davids on RA, Lamber K B. 2001. Comparing the hurricane dis 2

aster risk of U. S . coastal counties . N atural Hazards Re 2vie w , 8:132-142. 作者简介 陈 香, 女, 1965年生, 副教授。主要从事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研究, 发表论文14篇。E 2mail:lbrcx2@21cn . com 责任编辑 刘丽娟

福建省社会经济数据库资料(选择台风灾害特别严

重年份2005年数据) , 以县域为单位, 对福建省台风灾害系统风险进行评估并编制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区划图(图6) 。福建东部沿海地区因靠近台风源地, 台风灾害危险性最大; 东部沿海城市以及西部的地级市辖区因地势低平、人口密集、人地矛盾激化等原因导致承受台风灾害能力最低, 承灾体的脆弱性最高; 闽南“金三角”、闽中的泉州、莆田和福州等局部县市、闽西局部地级市因经济发达、人均剩余额高、防灾设施齐全等原因防灾减灾能力最高。综合考虑台风灾害系统各因子指数编制的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区划图最高值集中分布在福建省东部沿海的漳州、厦门、泉州、莆田、, , 区划的完整性减灾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但鉴于资料限制, 对福建省各地台风灾害风险的变化趋势以及考虑环境稳定度后的台风灾害风险区划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

丁 燕, 史培军. 2002. 台风灾害的模糊风险评估模型. 自然

灾害学报, 11(1) :34-43.

黄崇福, 白海玲. 2000. 模糊直方图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灾害

风险分析中的应用. 工程数学学报, 17(2) :71-76. 黄崇福, 史培军. 1995. 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价的数学模型.

自然灾害学报, 4(2) :6-8.

黄崇福. 2005. 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与实践. 北京:科学

出版社:5-6.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l ogy  2007, 26(6) :961-966

             

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陈 香

33

3

(莆田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 福建莆田351100)

摘 要 应用GI S 技术, 采用灾害风险指数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对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进

行评估及区划。结果表明:性最高值分布在东部的福州、厦门、泉州、、龙岩、南平等地级市辖区, 、厦门、同安, , 、三明、南平等地级市; (即风险度>01126) 集中分、、福州和宁德沿海地区。福建省台风灾害风。

 ; 风险指数; 风险评估; 风险区划. 中图分类号 P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7) 06-0961-06R isk a ssess m en t and zona ti on of typhoon d is a sters i n Fuji a n Prov i n ce . CHEN Xiang (D e 2part m ent of Environm ent and L ife Science, Putian U niversity, Putian 351100, Fujian, China ) . Chinese Journa l of Ecology , 2007, 26(6) :961-966.

Abstract:W ith the aid of GI S techniques and by using disaster risk index and weighted comp re 2hensive assess ment methods, the risk assess ment and zonati on of typhoon disasters in Fujian Pr ovince were worked out .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axi m um values of hazard danger were distributed al ong the eastern coast of Fujian Pr ovince, and the most vulnerable areas included Fuzhou, Xia men, Quanzhou, Zhanzhou, Putian and coastal area of N ingde in eastern Fujian, and urban districts of San m ing City, Longyan City and Nanp ing City in western Fujian . The val 2ues of disasters p reventi on and reducti on capability had a scattered distributi on, with the highest mainly in Zhanzhou, Xia men and Tong ’an in s outhern Fujian and coastal areas of Quanzhou, Putian and Fuzhou in central Fujian, and dis persed in Longyan, Sanm ing and Nanp ing in western Fujian . The highest values of typhoon disaster risk (i . e . risk degree >01126) were mainly f ound at the coastal areas of Zhangzhou, Xia men, Quanzhou, Putian, Fuzhou and N ingde . The risk assess ment and z onati on of typhoon disasters could p r 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ustain 2able devel opment and disasters p reventi on decisi on 2making of Fujian Pr ovince . Key words:ty phoon disaster syste m; risk index; risk assess ment; risk z onati on .

1 引 言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是指通过风险分析的手段或观察外表法, 对尚未发生的自然灾害之致灾因子强

度、潜在受灾程度, 进行评定和估计, 是风险分析技术在自然灾害学中的应用(黄崇福, 2005) 。孙绍骋(2001) 认为, 自然灾害风险是对灾害风险区不同强

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D0540006) 和莆田市科技基金资助项目(2005S09) 。33通讯作者E 2mail:lbrcx2@21cn. com 收稿日期:2006212208  接受日期:2007203205

度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定量和评

估。目前, 国内外都非常关注自然灾害风险评估, 也取得较大进展。有些学者提出了城市灾害风险评价的两极模型, 并对城市地震灾害进行评价, 同时还提出了应用信息矩阵和信息分配等数学方法提取地震烈度和震级关系, 对地震灾害进行评价(黄崇福和史培军, 1995; 黄崇福和白海玲, 2000; 黄崇福, 2006) ; 部分学者从灾害系统角度对评价体系进行探讨(仪垂祥和史培军, 1995; 周寅康, 1995) 。目前对洪水灾害系统风险评估研究比较成体系(万庆,

962                          生态学杂志 第26卷 第6期

 

1999; 周成虎, 2000; 向万胜和李卫红, 2001) ; 对台风1994) , 它是综合考虑各个因子对总体对象的影响

灾害则侧重从大风和暴雨等致灾因子进行统计分析

与评价(丁燕和史培军, 2002; 欧进萍, 2002) 。可见, 对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主要集中在地震和洪水方面, 而对台风灾害的风险评估从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较多, 很少从灾害系统角度, 构建一个集成化的指数, 结合具体区域进行分析评价。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 靠近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地(西北太平洋) , 是台风灾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伍荣生, 1999) 。根据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资料, 台风灾害每年给福建造成近百人死亡和25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是福建省危害最大、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 , , 对福, 既可以补充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区划的完整性, 也可为福建省经济持续发展和防灾减灾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和GI S 技术, 构建台风灾害系统和台风灾害风险的形成原理, 建立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指标和模型, 提出用台风灾害风险指数法和综合加权评价法对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进行评估, 并编制了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区划图。

程度, 把各个具体指标的优劣综合起来, 用一个数量化指标加以集中表示整个评价对象的优劣, 计算公式为:

n

V j =

W ∑

i =1

i

・D ij (2)

式中:V j 是评价因子的总值; W i 是指标i 的权重; D ij 是对于因子j 的指标i 的归一化值; n 是评价指标个数。

由于地理信息系统(GI S ) 在空间数据的分析和管理上具有强大的优势, 风、, 。本(1, GI S, 利用因子分析法。

3 台风灾害风险评价指数的建立过程

311 台风灾害系统模式的构建

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史培军, 2002) , 台风灾害系统是由台风产生和移动路径及登陆地区孕灾环境、台风致灾因子和登陆地区承灾体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灾害系统(图2) 。

  根据灾害学基本理论, 地球表层的孕灾环境对灾害系统的复杂程度、强度、灾情程度以及灾害系统的群聚与群发特征起着决定性作用(史培军, 1991) 。台风孕灾环境主要受台风产生和登陆地区的气候条件、移动路径和登陆地区地理条件、台风登陆地区水文条件、土壤条件和植被条件等共同影响的, 各影响因素又分为若干个子因子。这些环境条件与台风配合, 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强或减弱台风致灾因子及次生灾害, 直接影响灾情。

台风灾害致灾因子主要指台风本身携带的大风、暴雨和风暴潮等因子, 它们的强度、频率和影响范围等是台风灾害产生的先决条件和原动力。台风灾害承灾体主要包括台风影响地区人口、农作物、工矿企业、水利设施系统和交通通讯生命线系统等, 这些指标同样包含若干个下一级因子, 它们的数量与质量组合(脆弱性强度) 是台风成灾的主要原因和重要因素。

台风灾害灾情是台风灾害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相互综合作用的产物, 主要包括人类生命伤亡、工农业生产系统受损、水利设施破坏和交通通讯等生命线工程受损等。灾情大小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

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台风灾害系统风险评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需要多种方法综合应用。首先, 台风灾害系统风险评

估本文采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Davids on &La m 2ber, 2001) , 因为在台风灾害风险形成过程中, 致灾因子危险性(VH ) 、孕灾环境稳定性(VE ) 、承灾体脆弱性(VS ) 和防灾减灾能力(VR ) 4个因子缺一不可, 是它们综合作用的结果。台风灾害系统风险指数数学公式为:

台风灾害风险度=稳定性(VE ) ×危险性(VH )

(1) ×脆弱性(VS ) ×防灾减灾能力(VR )

其次, 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指标的选取和权重计算, 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 ) 求指标权重(王以彭等, 1999) , 它是根据两两要素相对重要性的比较构建判断矩阵, 综合确定各要素的权重, 以确定不同指标对同一因子的相对重要性。第三, 台风灾害稳定性、危险性、脆弱性和防灾能力等各要素指数的计算则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WCA ) (张继权和魏民,

陈 香等: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963

图1 F i

g . 1 R t technology fram e of reg i ona l typhoon d is

a ster system

图2 台风灾害系统模式

F i g . 2 M ode of typhoon d is a ster syste m

图3 台风灾害系统风险形成原理

F i g . 3 R isk for ma ti on theory of typhoon d is a ster syste m

312 台风灾害系统风险的形成原理

313 台风灾害系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量

根据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同时

考虑资料的详尽程度和易取得性, 构建了台风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图4) 。指标权重的确定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 ) 中的两两要素相对重要性的比较法构建判断矩阵, 笔者咨询17位专家, 并请专家对所选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 构建判断矩阵求算、确定各要素的权重(图4) 。

为了消除各指标的量纲差异, 对每一个指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公式为:

D IJ =D ij /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形成理论(黄崇福, 2005) 和构建的台风灾害系统模式, 台风灾害系统风险的形成原理见图3。由图3可知, 台风灾害系统的风险是由稳定性、危险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部分共同形成的。稳定性表示台风形成或影响区域环境要素及其变化特征, 但对特定区域特定时段可以不考虑稳定性的影响;

危险性表示引起台风灾害的致灾因子强度及概率特征; 脆弱性表示受灾区整个社会经济系统易于遭受台风威胁和损失的性质和状态; 防灾减灾能力指受灾区在遭受台风灾害袭击后的恢复能力。

∑D

i

式中:D IJ 是J 县第I 个指标的归一化值; D ij 是j

县第

964                          生态学杂志 第26卷 第6期

 

图4 区域台风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F i g . 4 R isk a ssess m en t i n d i ces and the i r we i ghts of reg i ona l typhoon d a i 个指标值;

∑D 全部县第

i

i 314 (1) , , 利用加权综合评价法(WCA ) 式(2) , 建立台风灾害风险指数模型, 计算公式为:

W H W S W R

I T DR =(VH ) (VS ) ((1-VR ) )

n

(3)

(4)

V (H, S, R ) =

W ∑

i =1

i

・D ij

式中:I T DR 为台风灾害风险指数, 用于表示台风灾害风险程度, 其值越大, 则台风灾害风险程度越大;

VH 、VS 、VR 的值是表示根据式(4) 加权综合法计算的台风灾害危险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各因子指数, 因为对于特定区域特定的时段, 稳定性可以不考虑; W i 为各评价指标因子的权重, D ij 为j 县各指标i 对应的归一化值。在模型中, 根据致灾因子的危险性(WH ) 、承灾体的脆弱性(W S ) 和防灾减灾能力(WR ) 3个因子对台风灾害风险的影响程度大小, 分别赋予权重014、0135和0125。

4 福建台风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411 数据来源

本文台风灾害数据主要采用福建省气象台提供的福建省灾害性气象年鉴(1980—1986年) 和福建省气候影响评价(1987—2005年) , 以县域为单位, 建立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 包括大风等级与频次、降水等级与频次和台风灾害损失指标等; 社会经济系统数据主要采用福建省统计年鉴资料(1978—2005年) , 同样建立了福建省社会经济指标数据库,

包括人口、工农业产值、G DP 、作物种植面积、财政收

40个左右底层指标数

412 福建省台风灾害危险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

福建台风灾害风险评估应该遵循台风灾害系统理论与台风灾害风险形成原理, 应用GI S 技术, 分别对形成台风灾害风险的因子要素———危险性、脆弱性和防灾能力进行评估。危险性评估主要是评价福建省在特定时间遭受台风致灾因子如大风、暴雨和风暴潮的强度及概率分布, 属于风险识别和风险估计, 危险性值越大, 则越容易遭受台风灾害威胁, 风险度也越大; 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属于承灾体易损性分析范畴, 是指遭受台风灾害袭击时, 承灾体易于遭受台风致灾因子的破坏、伤害的特性以及各种承灾体对台风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恢复台风灾害的能力大小, 脆弱性值越大, 说明承灾体越脆弱, 抵御台风灾害能力越小, 风险度越大; 防灾能力值越大, 说明承灾体遭受台风灾害袭击后恢复能力越强, 风险度越小。

根据式(4) 和图4指标体系及权重, 采用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资料, 应用GI S 技术, 以县域为单位编制了福建省台风灾害危险性分布图(图5) ; 同样, 根据图4的评价指标及权重和式(4) 的评价模型, 采用福建省社会经济指标数据库资料, 以县域为单位, 选择2005年(台风灾害严重年份) 对福建省台风灾害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进行评估, 并应用GI S 技术, 编制了福建省台风灾害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分布图(图5) 。图5表明, 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因子的分布有3个特点:1) 致灾因子危险性最大值分布在福建省东部沿海, 这些地区靠近台风源地, 受台风影响大, 最低值分布在西部的三

同安, 闽中的泉州沿海以及莆田与福州沿海地区, 另外还零散分布在福建中西部的龙岩、三明和南平等

局部县市, 这些地区经济发达, 人均剩余额高, 防御灾害的能力和水平较高。413 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区划

根据台风灾害系统风险指数模型式(3) , 计算了福建省各县域台风灾害系统的风险度, 应用GI S 技术, 编制了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区划图(图6) , 并对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各因子3个特点:1) 厦门、同安, , , 应该成为福建; 2) 台风灾害风险次高值成片分布在整个东部沿海除最高值以外的地区, 这些地区靠近台风源地, 台风灾害危险性大, 又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 经济相对发达, 承灾体脆弱性较大, 加上防灾建设未跟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 所以台风灾害风险较大; 3) 广大的中西部地区, 由于远离台风源, 又有闽中的戴云山脉阻挡, 人口相对较少, 经济相对落后, 所以台风灾害的风险度最小, 但这些地区大多数是山地, 台风暴雨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所以, 应该加强防范台风次生灾害的发生。

图5 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因子分布

F i g . 5 D istr i buti on of typhoon d is a ster r isk factors of Fu 2ji a n Prov i n ce

明、龙岩和南平等市, 风险性从东南向西北减小; 2) 承灾体脆弱性最高值分布在东部的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和宁德沿海以及中部的三明、龙岩、南平等地级市辖区, 这些地区人口密集, 经济发达, 人地矛盾突出, 易于遭受台风灾害的破坏和损失, 而最低值分布在闽中的戴云山区和闽西武夷山区等人口较少, 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3) 防灾减灾能力的分布比较分散, 最高值主要分布在闽南的漳州、厦门、

图6 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区划

F i g . 6 Zona ti on of typhoon d is a ster r isk i n Fuji a n Prov i n ce

5 结 语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 构建了台风灾害系统模式和台风灾害风险形成原理。依据所构件的台风灾害系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采用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资料和

黄崇福. 2006. 自然灾害分析的信息矩阵方法. 自然灾害学

报, 15(1) :1-10. 欧进萍, 段忠东, 常 亮. 2002. 中国东南沿海重点城市台

风危险性分析. 自然灾害学报, 11(4) :9-17.

史培军. 1991. 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南京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 , (自然灾害研究专辑) :37-41.

史培军. 2002. 三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自然灾害学

报, 11(3) :1-9.

孙绍骋. 2001. 灾害评估研究内容与方法探讨. 地理科学进

展, 20(2) :122-130. 万 庆. 1999. 洪水灾害系统分析与评估. 北京:科学出版

社:39-52.

王以彭, , 刘立元. . . , 19(4) :377. .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李卫红. 2001. 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与防

灾减灾对策. 生态学杂志, 20(2) :48-51.

仪垂祥, 史培军. 1995. 自然灾害系统模型Ⅰ:理论部分. 自

然灾害学报, 4(3) :6-8. 张继权, 魏 民. 1994. 加权综合评分法在区域玉米生产水

平综合评价与等级分区中的应用. 经济地理, 14(5) :19-21. 周成虎, 万 庆, 黄诗峰. 2000. 基于GI S 的洪水灾害风险

区划研究. 地理科学, 55(1) :15-24.

周寅康. 1995. 自然灾害风险评价初步研究. 自然灾害学报,

4(1) :6-11.

Davids on RA, Lamber K B. 2001. Comparing the hurricane dis 2

aster risk of U. S . coastal counties . N atural Hazards Re 2vie w , 8:132-142. 作者简介 陈 香, 女, 1965年生, 副教授。主要从事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研究, 发表论文14篇。E 2mail:lbrcx2@21cn . com 责任编辑 刘丽娟

福建省社会经济数据库资料(选择台风灾害特别严

重年份2005年数据) , 以县域为单位, 对福建省台风灾害系统风险进行评估并编制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区划图(图6) 。福建东部沿海地区因靠近台风源地, 台风灾害危险性最大; 东部沿海城市以及西部的地级市辖区因地势低平、人口密集、人地矛盾激化等原因导致承受台风灾害能力最低, 承灾体的脆弱性最高; 闽南“金三角”、闽中的泉州、莆田和福州等局部县市、闽西局部地级市因经济发达、人均剩余额高、防灾设施齐全等原因防灾减灾能力最高。综合考虑台风灾害系统各因子指数编制的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区划图最高值集中分布在福建省东部沿海的漳州、厦门、泉州、莆田、, , 区划的完整性减灾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但鉴于资料限制, 对福建省各地台风灾害风险的变化趋势以及考虑环境稳定度后的台风灾害风险区划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

丁 燕, 史培军. 2002. 台风灾害的模糊风险评估模型. 自然

灾害学报, 11(1) :34-43.

黄崇福, 白海玲. 2000. 模糊直方图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灾害

风险分析中的应用. 工程数学学报, 17(2) :71-76. 黄崇福, 史培军. 1995. 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价的数学模型.

自然灾害学报, 4(2) :6-8.

黄崇福. 2005. 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与实践. 北京:科学

出版社:5-6.


相关内容

  • 福建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_陈香
  • 第14卷第4期2007年8月水土保持研究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 nserv atio n Vo l . 14 No . 4A ug . , 2007 福建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 陈 香 1, 2 *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北京 100 ...

  • 台风灾害及其对福建的影响
  • 台风灾害及其对福建的影响 资环1112 2011543040 纪敏敏 摘要:台风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论文将介绍什么是台风.台风的结构.台风是怎么形成的.台风带来的灾害.如何预防台风采取防范措施.台风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台风对福建的社会.经济.林业.农业的影响. 关键词:自然灾害.台风. ...

  • 061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策略中的综合安全探析
  •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策略中的综合安全探析 --以海口市五公祠保护规划为例 夏 青 张又天 [摘要]我国目前有数以万计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然而,这 些文保单位也存在因旅游热负担过重.或资金不足损毁严重.或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等方面的威胁.近年来,我国有很多重要文物因地震. ...

  • 南通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 南通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2011―2020) 南通市气象局 二〇一三年五月 目 录 前言----------------------.1 (一) 目的和意义----------------2 (二) 编制依据----------------3 (三) 适用范围-----------------3 ...

  • 气象发展规划(2011-2015年)
  • 气象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来源: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8日 气象发展规划(2011 - 2015年)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前 言 "十一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指导下,广大气象工作者奋发努力,气象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 ...

  • 灾害地理学论文
  • 灾害地理学课程论文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中国沿海城市自然灾害的研究 摘要:本论文从研究中国沿海城市的自然灾害的特点.危险性与破坏性,并讨论了城市减灾系统工程有关内容和防灾减灾的措施,深刻了解中国沿海自然灾害为 更好地解决减小灾害所带来的人身安全,经济财产的损失.文中提到的城市减灾系统 ...

  • 环境地质学论文
  • 福建省海湾围填海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拥有海洋国土面积13.6万km2,海岸线总长3324km.沿岸分布125个海湾,面积500m2以上的岛屿1546个.其中,主要有沙埕港.三沙湾.闽江口.福清湾及海坛峡.兴化湾.湄洲湾.泉州湾.深泸湾.厦门湾.旧镇湾.东山湾.诏安湾等13个主要 ...

  • 推进两个转变
  • 推进两个转变 全力加强防汛抗旱工作 --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 2007年1月23日 同志们: 在全国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刻,我们在广州召开2007年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就是要认真总结2006年防汛抗旱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稳步推进防汛抗 ...

  •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说课稿
  •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说课稿 高二地理 郭靖 课程标准 1.理解自然灾害点位含义,分析中国在世界自然灾害带中的位置. 2.理解自然灾害种类多样的原因,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的表现和特征. 3.理解我国成灾人口多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掌握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区和农业灾情的地域分布. 4.掌握我国6个灾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