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由于我国仅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经济发展主要是靠扩张推动,经济效益不高,资源消耗大,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三高一低”企业比比皆是,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恶化明显。文章就环境现状及严重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环境污染;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三高一低;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4-0072-02      1环境现状   据《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7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56.7亿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81.8万吨,氨氮排放量为132.3万吨;2007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468.1万吨,烟尘排放量为986.3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699.0万吨。   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在监测的26个湖中,重度富营养的2个,占7.7%;中度富营养的3个,占11.5%;轻度富营养的9个,占34.6%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水质略有下降。近海大部分海域为清洁,远海海域水质保持良好。全国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比例为62.8%,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三类为11.8%,上升3.8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为25.4%,上升1.1个百分点。   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但部分城市污染仍较重;全国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但酸雨污染仍较重。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占2.4%,二级标准的占58.1%,三级标准的占36.1%,劣于三级标准的占3.4%。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占72.0%,劣于三级标准的占2.2%。污染较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青海省、新疆自治区、宁夏自治区、浙江省、四川省等市。   全国72.0%的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处于好或较好水平,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处于好或较好水平的占75.2%。全国58.6%的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为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处于好或较好水平的占92.9%。城市各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84.7%,夜间达标率为64.1%。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75767万吨,比上年增加16.0%;排放量为1197万吨,比上年减少8.1%;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079万吨,排放量为736吨,综合利用量、贮存量、处置量分别为650万吨、154万吨、346万吨。   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状态,核设施、核技术利用活动周围环境辐射水平为正常环境水平;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总体情况较好,除个别大功率发射设施局部环境综合场强略超国家标准外,其它电磁辐射设施设备周围电磁辐射水平满足国家标准。   近年来,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健全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85%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绝大多数自然遗迹、85%的野生动植物种群、65%以上的高等植物群落,特别是大熊猫、朱鹮、亚洲象、扬子鳄、珙桐、苏铁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都在各类保护区内得到保护和恢复。由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口增长,使植物资源消耗速度过高过快,濒危物种数量急剧上升,约有4000~5000种高等植物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占我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平均   水平。   湿地生物多样性:我国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除苔原湿地外,其余类型均有分布。现有100公顷以上的28类湿地总面积3848万公顷(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其中,天然湿地3620万公顷,包括滨海湿地594万公顷,河流湿地820万公顷,湖泊湿地835万公顷,沼泽湿地1370万公顷。   自然保护区:新建1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已建立2531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188万公顷。全国森林面积17490.9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全国拥有各类草原近4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41.7%。   2加强环境保护的对策   2.1加强环境理论研究,正确认识和处理环保与发展的关系   2.1.1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环保的辨证关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良好的环境是高质量生活的必要条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悖于经济发展的初衷。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反过来会制约经济的发展,甚至制约一些产业的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其次,环境问题是发展带来的也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加以解决。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与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进步程度密切相关,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才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2.1.2要进一步加强环境理论研究   由于环境科学历史不长且是边缘学科,所以,目前世界上环境理论发展日新月异,必须不断学习和研究,才能与时俱进。如:环境经济学有个著名“库兹涅茨环境曲线”理论,其核心就是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环境质量状况,经济发展初期,环境质量可能随经济增长而不断下降恶化,但到一定拐点时,环境质量又有可能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步改善。据统计,美国出现拐点的时候为人均GDP1万美元,一些国家出现拐点的时候为人均GDP6千美元。而我国,据有关专家分析,若吸取发达国家的发展教训,走新工业化道路,可能在人均GDP3千美元时就出现拐点。我们一定要研究好、把握住环境问题的规律,吸取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开创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争取拐点尽早出现,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   2.2完善环保立法,创新环保体制,加强环保执行力   完善环保立法完善我国生态环境立法主要应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生态环境立法的价值合理性——确立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环境基本法的立法目的。由于在《环保法》立法时可持续发展尚未为国人所普遍认同,故未能成为《环保法》的立法目的。在全国环境污染及自然资源破坏日趋严重的今天,及时修正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法的立法目的,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使生态环境立法紧跟国际步伐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二是生态环境立法的工具合理性——整合现行环境资源立法。长期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立法一直受到非理性思路的影响,其后果表现为在立法时容易就一时一事做出规定,缺乏深厚的理论基础以及体系化的通盘考虑和综合平衡,所立之法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如体系不完善、法律规定操作性不强、法律条文之间互相冲突等种种问题,严重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和实施的效果,对造成实践中的执法困境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三是注重生态环境立法的现实性,使所立之法具有可操作性,实践中能够顺利实施。   创新环保体制:进入21世纪,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等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之下,体制改革更成为了目前中国环境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一是适应经济社会需要,建立多元化管理体制;二是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进行跨区域垂直监管;三是贯彻公众参与原则,积极发展非政府组织;四是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实现环境管理法制化;五是高度重视基层管理,加强县乡级机构建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构建绿色和谐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黄诗婷,女,广东省茂名市环境信息技术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管理。   (责任编辑:赵秀娟)   

  摘要:由于我国仅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经济发展主要是靠扩张推动,经济效益不高,资源消耗大,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三高一低”企业比比皆是,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恶化明显。文章就环境现状及严重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环境污染;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三高一低;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4-0072-02      1环境现状   据《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7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56.7亿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81.8万吨,氨氮排放量为132.3万吨;2007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468.1万吨,烟尘排放量为986.3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699.0万吨。   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在监测的26个湖中,重度富营养的2个,占7.7%;中度富营养的3个,占11.5%;轻度富营养的9个,占34.6%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水质略有下降。近海大部分海域为清洁,远海海域水质保持良好。全国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比例为62.8%,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三类为11.8%,上升3.8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为25.4%,上升1.1个百分点。   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但部分城市污染仍较重;全国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但酸雨污染仍较重。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占2.4%,二级标准的占58.1%,三级标准的占36.1%,劣于三级标准的占3.4%。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占72.0%,劣于三级标准的占2.2%。污染较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青海省、新疆自治区、宁夏自治区、浙江省、四川省等市。   全国72.0%的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处于好或较好水平,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处于好或较好水平的占75.2%。全国58.6%的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为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处于好或较好水平的占92.9%。城市各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84.7%,夜间达标率为64.1%。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75767万吨,比上年增加16.0%;排放量为1197万吨,比上年减少8.1%;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079万吨,排放量为736吨,综合利用量、贮存量、处置量分别为650万吨、154万吨、346万吨。   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状态,核设施、核技术利用活动周围环境辐射水平为正常环境水平;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总体情况较好,除个别大功率发射设施局部环境综合场强略超国家标准外,其它电磁辐射设施设备周围电磁辐射水平满足国家标准。   近年来,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健全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85%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绝大多数自然遗迹、85%的野生动植物种群、65%以上的高等植物群落,特别是大熊猫、朱鹮、亚洲象、扬子鳄、珙桐、苏铁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都在各类保护区内得到保护和恢复。由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口增长,使植物资源消耗速度过高过快,濒危物种数量急剧上升,约有4000~5000种高等植物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占我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平均   水平。   湿地生物多样性:我国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除苔原湿地外,其余类型均有分布。现有100公顷以上的28类湿地总面积3848万公顷(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其中,天然湿地3620万公顷,包括滨海湿地594万公顷,河流湿地820万公顷,湖泊湿地835万公顷,沼泽湿地1370万公顷。   自然保护区:新建1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已建立2531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188万公顷。全国森林面积17490.9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全国拥有各类草原近4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41.7%。   2加强环境保护的对策   2.1加强环境理论研究,正确认识和处理环保与发展的关系   2.1.1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环保的辨证关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良好的环境是高质量生活的必要条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悖于经济发展的初衷。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反过来会制约经济的发展,甚至制约一些产业的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其次,环境问题是发展带来的也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加以解决。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与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进步程度密切相关,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才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2.1.2要进一步加强环境理论研究   由于环境科学历史不长且是边缘学科,所以,目前世界上环境理论发展日新月异,必须不断学习和研究,才能与时俱进。如:环境经济学有个著名“库兹涅茨环境曲线”理论,其核心就是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环境质量状况,经济发展初期,环境质量可能随经济增长而不断下降恶化,但到一定拐点时,环境质量又有可能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步改善。据统计,美国出现拐点的时候为人均GDP1万美元,一些国家出现拐点的时候为人均GDP6千美元。而我国,据有关专家分析,若吸取发达国家的发展教训,走新工业化道路,可能在人均GDP3千美元时就出现拐点。我们一定要研究好、把握住环境问题的规律,吸取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开创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争取拐点尽早出现,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   2.2完善环保立法,创新环保体制,加强环保执行力   完善环保立法完善我国生态环境立法主要应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生态环境立法的价值合理性——确立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环境基本法的立法目的。由于在《环保法》立法时可持续发展尚未为国人所普遍认同,故未能成为《环保法》的立法目的。在全国环境污染及自然资源破坏日趋严重的今天,及时修正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法的立法目的,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使生态环境立法紧跟国际步伐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二是生态环境立法的工具合理性——整合现行环境资源立法。长期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立法一直受到非理性思路的影响,其后果表现为在立法时容易就一时一事做出规定,缺乏深厚的理论基础以及体系化的通盘考虑和综合平衡,所立之法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如体系不完善、法律规定操作性不强、法律条文之间互相冲突等种种问题,严重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和实施的效果,对造成实践中的执法困境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三是注重生态环境立法的现实性,使所立之法具有可操作性,实践中能够顺利实施。   创新环保体制:进入21世纪,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等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之下,体制改革更成为了目前中国环境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一是适应经济社会需要,建立多元化管理体制;二是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进行跨区域垂直监管;三是贯彻公众参与原则,积极发展非政府组织;四是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实现环境管理法制化;五是高度重视基层管理,加强县乡级机构建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构建绿色和谐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黄诗婷,女,广东省茂名市环境信息技术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管理。   (责任编辑:赵秀娟)   


相关内容

  • 旅游酒店专业论文题目
  • 旅游酒店专业论文题目 1.促销在旅游业中的灵活运用 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设想 3.论焦作市在旅游开发中的定位 4.论旅游目的地品牌战略 5.门票管理对景区管理的意义 6.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7.关于焦作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8.游客行为对旅游景点(区)的影响研究 9.深化解说内涵,提高导 ...

  • 环境生态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环境生态毕业论文选题(1152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 ...

  • 电子商务论文题目
  • 电子商务论文题目汇总(参考) 电子货币的风险与研究 浅析电子商务在中国酒店业的应用 浅探网络品牌的误区 浅谈网上书店的顾客忠诚度 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其风险防范 计算机行业中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 电子商务下零售业顾客忠诚的建立 中国网络营销市场的发展及前景分析 国内三大门户网站的现状分析和发展研究 国内专 ...

  • 财务管理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2013届财务管理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1. 财务策略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2. 对管理层收购相关问题的思考 3. 浅析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 4. 浅谈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协调 5. 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的再思考 6. 代理人理论与财务监督问题探讨 7.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筹资的 ...

  • 2015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推荐选题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2015届毕业论文推荐选题 刘立平 01.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2.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03.中俄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4.中韩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5.中印经贸关系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6.中国与拉美经贸关系现状.问题 ...

  • 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 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拓展第三方物流的方法及途径 2.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的整合策略 3.供应链企业成本分析 4.利用电子商务整合供应链的方法及措施 5.供应链中实现信息共享的难点及解决措施 6.食品供应链安全管理研究--以X 食品供应链为例 7.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及应用 8.城市冷链物流发 ...

  • 金融和金融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金融和金融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学生可根据以下毕业论文的参考选题范围拟定论文题目,题目不必与下列题目完全相同,但应注意选题不要超越金融学科的范围. 1. 从中外银行竞争力比较看中资银行竞争策略的选择 2. 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退出机制 3.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4. 论我国上 ...

  •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选题
  •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库 1. 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个案分析 2. 论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公共导向 3. 全球化语境中的公共物品概念解释 4. 公共物品中的技术构成分析 5. 论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技术理念 6. 城市环境管理政策的实证研究 7. 电子政务规划设计的实证分析 8. 基层电子政 ...

  • 经济生活文摘
  • 期刊简介: <经济生活文摘>杂志是由中国经济 报刊协会主管主办的.中英文双语半 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505/F,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5535.以 权威性.科学性.实效性.准确性. 可读性为办刊方针:办刊宗旨:展示 国家发展成就,关注百姓生活状态. 栏目设置: & ...

  •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2)
  • 1.论旅游策划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2.试论当今酒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得"与"失" 3.××××××酒店经营状况的调查报告 4.××××××旅行社经营状况的调查报告 5.对×××××景区经营状况的反思 6.××××××省(或市.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