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案例:古诗苑漫步

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案例

古诗苑漫步

策划者:湖北省武穴市梅川中学 胡瑞珍

项目创意:开辟语文教材的新视角

感受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提高写作编辑和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项目名称:古诗苑漫步

时间范围:2011年5月1日—5月21日(约三周时间)

参加人员:八(七)班全体学生 语文教师、音乐教师二人

主要活动:查找资料、整理编辑、总结交流等。

[过程描述]

诗歌,是最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优秀的诗歌作品,往往包含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悠远的意境,精练优美的语言,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心灵受到感染。中学生正值十四、五岁,是人生的花季,他们开始关心社会,渴望了解生活,积累人生经验,而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对加强学生的情感熏陶非常合适,他们可以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语言美。可以说,诗歌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

今年5月份为迎接即将举行的一次观摩课,我决定开展“古诗苑漫步”活动,让学生遨游诗苑,去感受古诗的丰富内涵,并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

在纷纷行动之时候,我把这次活动分四个小组,分别为“书画组”、“辑诗组”、“演诗组”、“吟诗组”,学生根据自己个人特长及爱好选择参与某小组,确立小组成员,定出小组组长。

围绕“古诗苑漫步”这一主题,我让学生有选择性的完成下列活动,其中(A)题为必做题,(B)题为选做题。总共时间为三周,三周后全班总结交流,并进行评比活动。布置的具体题目如下:

(A)每人选录1—2篇自己最喜欢的诗歌,有感情地朗读(或者吟唱)。(可以是诗,也可以是词、曲,尽量选一些脍炙人口,大家喜闻乐道的名篇。)

(A)每人完成一个诗词记录本,要求分门别类辑录,给每一首诗作题解(说明作者及朝代即可)、内容简介、对最欣赏的句子作点评,并画好封面,给自己的专辑起一个好听而又有新意的名字。

(B)画一幅画,体现诗句的意境,在左上部分用行楷(或草书)写出相应的诗句,在左下角写下你们的名字和创作时间。

(B)谱一首曲,可以用你最熟悉、喜欢的某一曲谱重新用古诗作为歌词填上,古诗新曲、流行翻唱也是很有趣味的。

(B)编一段舞蹈,根据某一首诗的意境自编(或找音乐教师辅导)一段舞蹈,有条件可以配上好听的乐曲。

(B)写一幅条幅,擅长书法的同学可以把你喜欢的古诗写成书法条幅作品,横幅、竖幅均行。

(B)有表演专长的学生,还可以把诗词改成课本剧、小品的形式来体现诗词的文化内涵。

(B)编写有关诗词的相声,展示口才与表演才能。

--------

为了让大家明确任务,顺利进行,我又强调了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1、 要广泛搜集资料,所选用的诗词不要局限于某一人某一朝代某一题材,应该

兼顾到作家、朝代、题材、风格等的多样性,还要注意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

篇目。

2、 对于有关作家介绍或诗词内容简介的有关书籍,还可以通过网络查询。

3、 自愿表演的小组要充分利用好五一节假日、周末及其他课余时间,小组内要

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每天要有进展。

4、 对于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可以广泛地寻求帮助,如老师家长等。

5、 学习小组内资源要共享,每周开一次碰头会,每个同学要为小组出谋划策,

各个小组长要协调好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

就这样,古诗苑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了。同学们纷纷行动,在家里找,想亲戚借,到书店买,不几天,大家的桌面上出现了不少大部头的书,像《唐诗三百首》、《唐诗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辞典》、《元曲鉴赏》等,一时间,小小的教室简直成了一个诗的海洋。课内课外他们吟的、唱的、品的、画的、演的都是诗。我把这几周的语文自习课全部留给他们自由支配,还特意邀请音乐老师花了几节课教学生唱诗,如岳飞的《满江红》、王维的《渭城曲》、李煜的《虞美人》、李叔同的《送别》等,学生对诗的热情更是增加不少。

在活动的筹备中,同学们都在精心挑选、细心品读,用情表演、创作。可以感受到,教室内外处处是诗情画意的春天。看到他们乐此不疲的样子,真是令人欣慰。

范展同学、夏宇同学都爱好书法,前一个喜欢硬笔书法,后一个长于毛笔,他们都从家里拿来宣纸,一个劲地练写诗词,并不时向书法老师请教章法。

董秋丹同学擅长表演,她接组长任务后,打了两个夜班,编写了诗剧《赠汪伦》,并物色了几个合适人选自编自导了起来,自己扮李兄(李白),程锰同学扮汪贤弟(汪伦),徐水婵扮李白的书童,周欢负责旁白。在诗剧中,她们还别具匠心地为送别的情境插上一段很有离情别绪的音乐 ,并配上伴唱。我抽空去看了几次,尽管全是几个女生排演,但她们女扮男装,言行举止洒脱,还真有几分诗人风范呢!

夏超群同学与洪祈文同学一起以“春诗”为话题,编写了相声“春之踪迹”,在试演中,他们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无不体现了他们的睿智。

更值得一观、耐人寻味的是辑诗小组同学的小诗本彩页封面,五彩斑斓,已经隽永。或临摹古代山水画,寥寥几笔,大意渲染,颇有几分古色古香;或精笔细工,人物形象、花鸟虫鱼能明察秋毫,尽显笔底的神韵。再在此基础之上,在封页的右上角或中间题上几个行草作为题目,便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程锰的《秋之声》、洪祈文的《风花雪月》、朱俊的《山水风光》、胡影的《夏之韵》、邹松的《花影》,题材丰富,并各有特色。

舞蹈小组的刘静、王婷、饶亚婷同学,选择了李叔同的《送别》,这首词,意境凄美。“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那次她们在试听曲子的时候就无法抑制住情绪,一曲未终,已是潸然泪下。在她们用深情的吟唱、优美的舞姿表现这首词时,其情景俨然一幅古道热肠的送别图了。

三周后,精彩的综合性学习课“古诗苑漫步”展示在课堂上,当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时,许多老师惊叹,因为同学们的创造力真叫人难以估量,往往在他们想象之外。

一、由四个小组的主持人及老师出场致开幕词。

主持人甲:在我国古老的文化里,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一古诗词艺术。

主持人乙:从古风、唐诗到宋词继而到元曲,它们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涵,博大精

深的思想,深邃优美的意境,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精髓。

主持人丙:诗能陶冶人的性情。它如一首悠扬的歌,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憩息,如一杯醇香的酒,让人回味无穷。

主持人丁:诗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能够振起我们想象的翅膀,能够激发我们生活的热情。

师:中国是诗的国度。在三千年诗史上,可谓是名家辈出。有忠心耿耿、坚贞不屈的屈原;有弃官归隐、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源明;还有追寻理想、豪情满怀的李白;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杜甫;更有词风婉约、独步词坛、冠绝一时的女词人李清照-------他们才华横溢,睥睨前世,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合: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走进这诗情画意,轻动空灵的世界,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吧。

二、四个主持人逐一调动展示小组成果。

(一) 书画小组

*在黑板左边展示绘画作品,主持人让下面同学据画猜诗名,并背诗。(有《黄鹤楼》、《游园不值》、《山行》、《乐游原》、《柳》、《渔歌子》、《枫桥夜泊》等。)

*在黑板右边展示书法作品(名诗名句),欣赏书法作品,自评互评再是师评。 (有夏宇的“明月几时有,把九问青天”的草书,有范展写的李白的《行路难》的楷书硬笔,还有王渭写的李清照的《武陵春》的扇子形状的书法作品等。)

(二) 演诗小组

*以董秋丹同学为首的诗剧《赠汪伦》,动情的表演和设置的凄美的氛围感染了在场的所有师生。

*以刘静同学为首的舞蹈《送别》,也是情真意切,为大家展示了一个杨柳依依、离情别意的春天。

(三)辑诗小组

*先是辑诗小组同学自己介绍诗本,他们有的从题材上分为“春夏秋冬”、“风花雪月”、“离情别绪”、“山水风光”、、“名胜古迹”;有的从主题上分为“边塞诗”、“哲理诗”、“送别诗”的。尤为出色的张哲同学,他不但做好了封面、简介、评点,还为诗集写了“前言”和“编后记”。

*接着是辑诗小组的诗本展览,同学们下位参观浏览,并对每个辑诗本打分评判,最后汇总作总评。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30名。

*再是将自己的辑诗本拿与听课的老师交流,让他翻看、评价并签字,与他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有的老师签上“饱读诗书,终身受益”;有的老师诗兴大发,即诗一首,再加上苍劲的笔法,当场给学生印象颇深。

(四)吟诗小组

这一组是采用男女擂台赛的形式进行的。

*男生组先唱了岳飞的《满江红》、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曹植的《七步诗》等;

*女生也不甘示弱,唱了李叔同的《送别》、李之仪的《卜算子》、王维的《渭城曲》、李商隐的《无题》等。

有几个爱好音乐的同学,如张娜、张琴等还演唱了自己谱曲的古诗呢!以唱代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配乐朗诵更是不在话下,男女同学纷纷踊跃登台,几乎不分胜负。朗读形式也是多样化,有单人诵、双人诵、集体诵,朗读题材课内外不限,大多来自课外,让人听来大饱耳福。课堂上,全班师生如沐春风。

三 、四主持人及老师致结束语。

主持人甲:在诗词的品味中,我们懂得了语文和生活息息相关;

主持人乙:在诗词的遨游中,我们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主持人丙:在诗词的漫步中,我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诗词的独特的理解;

支持人丁:在诗词的畅想中,我们发现了语文世界里有一块美的花园,让我们留恋往返;

师: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韵,领略了多姿多彩的诗歌艺术,了解了明星璀璨的大家名人,浏览了醒世鉴人的名篇佳句。 合: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感悟诗词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吧。

四、齐唱李叔同的《送别》结束。

[案例分析]

上面所描述的是湖北省武穴市梅川中学开展的综合性活动之一,是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尝试。那天公开课一结束,有一位本地颇有权威的老师对这节课给了经典的点评:课新、气宏、情浓、心动。很显然,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是成功的。

一是本次活动的选题内蕴丰富,实用性强,而且便于实践参与,有很大的拓展和延伸性,可塑性大。选题《古诗苑漫步》是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有教材中的耳熟能详的古诗词作为基础,另一方面社会上又有大量的有关古诗词的资料可供搜寻,可以说确定这样的选题有较强的可行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别开生面的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对中华诗词文化有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不仅获得了相关的知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而且提高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

二是在这次活动的始末,老师几乎退居幕后,最多只是充当一个出色的导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成为活动中的主角,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活动中展示才华,各得其所。就是在公开课上,老师也是一个兼职的主持人,仅出现在开场个结束中,自始至终学生是主人,台上台下是学生互动。这节课,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是突现了四个学生主持人的风采,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吟唱组”的主持人董秋丹同学,她语感好,普通话流利,态度自然亲和,而且会随机应变,所以台上她能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当当得到许多老师的称赞。可以说,这节课,她的光芒完全可以把老师遮住,在老师之上。我始终信奉,让孩子们干他们自己的喜欢做的事,一定会创造出奇迹。

三是这次活动突破了古诗词鉴赏的旧方式,使学生在享受中学习了诗歌知识,并使各方面能力有有所提高。在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信息的搜集和处理,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诗歌的注解和朗诵,诗歌的绘画和书法以及撰文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特别是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这些对他们继续发展以至终身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四是这次活动能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特点。这次活动的整个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筹划、自己完成、自己展示、自己总结的,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学生的个性特征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在这次活动中全面展示了学生的才华,培养了学生的才艺。

当然,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仍然有一些应该改进的地方,如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对于古风的涉猎不多。还有在这次展示课上,没有留给学生充分自由发言的机会,没有让学生好好总结这次活动的得失,不利于信息的反馈。还有由于组与组之间的协作没有加强,题材的重复的现象也出现了。

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案例

古诗苑漫步

策划者:湖北省武穴市梅川中学 胡瑞珍

项目创意:开辟语文教材的新视角

感受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提高写作编辑和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项目名称:古诗苑漫步

时间范围:2011年5月1日—5月21日(约三周时间)

参加人员:八(七)班全体学生 语文教师、音乐教师二人

主要活动:查找资料、整理编辑、总结交流等。

[过程描述]

诗歌,是最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优秀的诗歌作品,往往包含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悠远的意境,精练优美的语言,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心灵受到感染。中学生正值十四、五岁,是人生的花季,他们开始关心社会,渴望了解生活,积累人生经验,而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对加强学生的情感熏陶非常合适,他们可以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语言美。可以说,诗歌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

今年5月份为迎接即将举行的一次观摩课,我决定开展“古诗苑漫步”活动,让学生遨游诗苑,去感受古诗的丰富内涵,并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

在纷纷行动之时候,我把这次活动分四个小组,分别为“书画组”、“辑诗组”、“演诗组”、“吟诗组”,学生根据自己个人特长及爱好选择参与某小组,确立小组成员,定出小组组长。

围绕“古诗苑漫步”这一主题,我让学生有选择性的完成下列活动,其中(A)题为必做题,(B)题为选做题。总共时间为三周,三周后全班总结交流,并进行评比活动。布置的具体题目如下:

(A)每人选录1—2篇自己最喜欢的诗歌,有感情地朗读(或者吟唱)。(可以是诗,也可以是词、曲,尽量选一些脍炙人口,大家喜闻乐道的名篇。)

(A)每人完成一个诗词记录本,要求分门别类辑录,给每一首诗作题解(说明作者及朝代即可)、内容简介、对最欣赏的句子作点评,并画好封面,给自己的专辑起一个好听而又有新意的名字。

(B)画一幅画,体现诗句的意境,在左上部分用行楷(或草书)写出相应的诗句,在左下角写下你们的名字和创作时间。

(B)谱一首曲,可以用你最熟悉、喜欢的某一曲谱重新用古诗作为歌词填上,古诗新曲、流行翻唱也是很有趣味的。

(B)编一段舞蹈,根据某一首诗的意境自编(或找音乐教师辅导)一段舞蹈,有条件可以配上好听的乐曲。

(B)写一幅条幅,擅长书法的同学可以把你喜欢的古诗写成书法条幅作品,横幅、竖幅均行。

(B)有表演专长的学生,还可以把诗词改成课本剧、小品的形式来体现诗词的文化内涵。

(B)编写有关诗词的相声,展示口才与表演才能。

--------

为了让大家明确任务,顺利进行,我又强调了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1、 要广泛搜集资料,所选用的诗词不要局限于某一人某一朝代某一题材,应该

兼顾到作家、朝代、题材、风格等的多样性,还要注意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

篇目。

2、 对于有关作家介绍或诗词内容简介的有关书籍,还可以通过网络查询。

3、 自愿表演的小组要充分利用好五一节假日、周末及其他课余时间,小组内要

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每天要有进展。

4、 对于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可以广泛地寻求帮助,如老师家长等。

5、 学习小组内资源要共享,每周开一次碰头会,每个同学要为小组出谋划策,

各个小组长要协调好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

就这样,古诗苑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了。同学们纷纷行动,在家里找,想亲戚借,到书店买,不几天,大家的桌面上出现了不少大部头的书,像《唐诗三百首》、《唐诗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辞典》、《元曲鉴赏》等,一时间,小小的教室简直成了一个诗的海洋。课内课外他们吟的、唱的、品的、画的、演的都是诗。我把这几周的语文自习课全部留给他们自由支配,还特意邀请音乐老师花了几节课教学生唱诗,如岳飞的《满江红》、王维的《渭城曲》、李煜的《虞美人》、李叔同的《送别》等,学生对诗的热情更是增加不少。

在活动的筹备中,同学们都在精心挑选、细心品读,用情表演、创作。可以感受到,教室内外处处是诗情画意的春天。看到他们乐此不疲的样子,真是令人欣慰。

范展同学、夏宇同学都爱好书法,前一个喜欢硬笔书法,后一个长于毛笔,他们都从家里拿来宣纸,一个劲地练写诗词,并不时向书法老师请教章法。

董秋丹同学擅长表演,她接组长任务后,打了两个夜班,编写了诗剧《赠汪伦》,并物色了几个合适人选自编自导了起来,自己扮李兄(李白),程锰同学扮汪贤弟(汪伦),徐水婵扮李白的书童,周欢负责旁白。在诗剧中,她们还别具匠心地为送别的情境插上一段很有离情别绪的音乐 ,并配上伴唱。我抽空去看了几次,尽管全是几个女生排演,但她们女扮男装,言行举止洒脱,还真有几分诗人风范呢!

夏超群同学与洪祈文同学一起以“春诗”为话题,编写了相声“春之踪迹”,在试演中,他们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无不体现了他们的睿智。

更值得一观、耐人寻味的是辑诗小组同学的小诗本彩页封面,五彩斑斓,已经隽永。或临摹古代山水画,寥寥几笔,大意渲染,颇有几分古色古香;或精笔细工,人物形象、花鸟虫鱼能明察秋毫,尽显笔底的神韵。再在此基础之上,在封页的右上角或中间题上几个行草作为题目,便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程锰的《秋之声》、洪祈文的《风花雪月》、朱俊的《山水风光》、胡影的《夏之韵》、邹松的《花影》,题材丰富,并各有特色。

舞蹈小组的刘静、王婷、饶亚婷同学,选择了李叔同的《送别》,这首词,意境凄美。“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那次她们在试听曲子的时候就无法抑制住情绪,一曲未终,已是潸然泪下。在她们用深情的吟唱、优美的舞姿表现这首词时,其情景俨然一幅古道热肠的送别图了。

三周后,精彩的综合性学习课“古诗苑漫步”展示在课堂上,当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时,许多老师惊叹,因为同学们的创造力真叫人难以估量,往往在他们想象之外。

一、由四个小组的主持人及老师出场致开幕词。

主持人甲:在我国古老的文化里,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一古诗词艺术。

主持人乙:从古风、唐诗到宋词继而到元曲,它们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涵,博大精

深的思想,深邃优美的意境,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精髓。

主持人丙:诗能陶冶人的性情。它如一首悠扬的歌,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憩息,如一杯醇香的酒,让人回味无穷。

主持人丁:诗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能够振起我们想象的翅膀,能够激发我们生活的热情。

师:中国是诗的国度。在三千年诗史上,可谓是名家辈出。有忠心耿耿、坚贞不屈的屈原;有弃官归隐、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源明;还有追寻理想、豪情满怀的李白;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杜甫;更有词风婉约、独步词坛、冠绝一时的女词人李清照-------他们才华横溢,睥睨前世,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合: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走进这诗情画意,轻动空灵的世界,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吧。

二、四个主持人逐一调动展示小组成果。

(一) 书画小组

*在黑板左边展示绘画作品,主持人让下面同学据画猜诗名,并背诗。(有《黄鹤楼》、《游园不值》、《山行》、《乐游原》、《柳》、《渔歌子》、《枫桥夜泊》等。)

*在黑板右边展示书法作品(名诗名句),欣赏书法作品,自评互评再是师评。 (有夏宇的“明月几时有,把九问青天”的草书,有范展写的李白的《行路难》的楷书硬笔,还有王渭写的李清照的《武陵春》的扇子形状的书法作品等。)

(二) 演诗小组

*以董秋丹同学为首的诗剧《赠汪伦》,动情的表演和设置的凄美的氛围感染了在场的所有师生。

*以刘静同学为首的舞蹈《送别》,也是情真意切,为大家展示了一个杨柳依依、离情别意的春天。

(三)辑诗小组

*先是辑诗小组同学自己介绍诗本,他们有的从题材上分为“春夏秋冬”、“风花雪月”、“离情别绪”、“山水风光”、、“名胜古迹”;有的从主题上分为“边塞诗”、“哲理诗”、“送别诗”的。尤为出色的张哲同学,他不但做好了封面、简介、评点,还为诗集写了“前言”和“编后记”。

*接着是辑诗小组的诗本展览,同学们下位参观浏览,并对每个辑诗本打分评判,最后汇总作总评。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30名。

*再是将自己的辑诗本拿与听课的老师交流,让他翻看、评价并签字,与他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有的老师签上“饱读诗书,终身受益”;有的老师诗兴大发,即诗一首,再加上苍劲的笔法,当场给学生印象颇深。

(四)吟诗小组

这一组是采用男女擂台赛的形式进行的。

*男生组先唱了岳飞的《满江红》、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曹植的《七步诗》等;

*女生也不甘示弱,唱了李叔同的《送别》、李之仪的《卜算子》、王维的《渭城曲》、李商隐的《无题》等。

有几个爱好音乐的同学,如张娜、张琴等还演唱了自己谱曲的古诗呢!以唱代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配乐朗诵更是不在话下,男女同学纷纷踊跃登台,几乎不分胜负。朗读形式也是多样化,有单人诵、双人诵、集体诵,朗读题材课内外不限,大多来自课外,让人听来大饱耳福。课堂上,全班师生如沐春风。

三 、四主持人及老师致结束语。

主持人甲:在诗词的品味中,我们懂得了语文和生活息息相关;

主持人乙:在诗词的遨游中,我们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主持人丙:在诗词的漫步中,我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诗词的独特的理解;

支持人丁:在诗词的畅想中,我们发现了语文世界里有一块美的花园,让我们留恋往返;

师: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韵,领略了多姿多彩的诗歌艺术,了解了明星璀璨的大家名人,浏览了醒世鉴人的名篇佳句。 合: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感悟诗词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吧。

四、齐唱李叔同的《送别》结束。

[案例分析]

上面所描述的是湖北省武穴市梅川中学开展的综合性活动之一,是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尝试。那天公开课一结束,有一位本地颇有权威的老师对这节课给了经典的点评:课新、气宏、情浓、心动。很显然,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是成功的。

一是本次活动的选题内蕴丰富,实用性强,而且便于实践参与,有很大的拓展和延伸性,可塑性大。选题《古诗苑漫步》是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有教材中的耳熟能详的古诗词作为基础,另一方面社会上又有大量的有关古诗词的资料可供搜寻,可以说确定这样的选题有较强的可行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别开生面的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对中华诗词文化有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不仅获得了相关的知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而且提高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

二是在这次活动的始末,老师几乎退居幕后,最多只是充当一个出色的导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成为活动中的主角,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活动中展示才华,各得其所。就是在公开课上,老师也是一个兼职的主持人,仅出现在开场个结束中,自始至终学生是主人,台上台下是学生互动。这节课,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是突现了四个学生主持人的风采,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吟唱组”的主持人董秋丹同学,她语感好,普通话流利,态度自然亲和,而且会随机应变,所以台上她能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当当得到许多老师的称赞。可以说,这节课,她的光芒完全可以把老师遮住,在老师之上。我始终信奉,让孩子们干他们自己的喜欢做的事,一定会创造出奇迹。

三是这次活动突破了古诗词鉴赏的旧方式,使学生在享受中学习了诗歌知识,并使各方面能力有有所提高。在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信息的搜集和处理,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诗歌的注解和朗诵,诗歌的绘画和书法以及撰文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特别是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这些对他们继续发展以至终身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四是这次活动能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特点。这次活动的整个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筹划、自己完成、自己展示、自己总结的,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学生的个性特征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在这次活动中全面展示了学生的才华,培养了学生的才艺。

当然,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仍然有一些应该改进的地方,如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对于古风的涉猎不多。还有在这次展示课上,没有留给学生充分自由发言的机会,没有让学生好好总结这次活动的得失,不利于信息的反馈。还有由于组与组之间的协作没有加强,题材的重复的现象也出现了。


相关内容

  •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活动目标 1.感受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2.提高写作编辑和口语交际能力. 3.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活动重点 1.诗歌赏析. 2.写作编辑. 活动设想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宝典.了解中华诗词,就可以了解民族的文化历史:欣赏中华诗词 ...

  • 2012-2013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忙忙碌碌,一个学期的工作又临近了尾声。我在本学期担任八(3)、八(4)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以下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 ...

  • 初中语文八年级教学工作总结
  •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贯彻义务教育理念,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认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积极倡导自主.合 ...

  • 古诗苑漫步1
  • 伊敏第二学校八年(下)语文导学案 课题 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 课型 新授课 一.情境导入( 3′) 课前背诵: 温故知新: 导 言: 主备人:郭艳旭 校对人:崔文友 郭东芹 审批人: 四.展示交流( 15′) 学生活动与要求:能顺畅朗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辅助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 ...

  • 关于初中语文古诗文诵读策略的研究
  • 关于初中语文古诗文诵读策略的研究 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 由兰陵二中赵金玲主持的课题<兰陵二中经典古诗文诵读策略的研究>,该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兰陵中学的全体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开展古诗文诵读,有哪些形式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依据及意义. 中央对中学生诵读文化经典有明确要求.中央&l ...

  • 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总结
  • 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本校课程 <词园漫步>教学总结 王口镇中学 2016年7月 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本校课程 <词园漫步>教学总结 宋词诵读是我校的一项特色.古诗词是华夏文明的瑰宝,是连绵千里不断的烽垛,是璀璨的中华文明的瑰宝,是历史的丰碑! 诵读古诗文对 ...

  • 语文综合实践 说课稿
  • "漫步唐诗 齿留余香"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漫步唐诗,齿留余香"诗歌朗诵会>,本次说课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 .活动方案设计.活动调控.活动评价.活动反思等五个方面进行.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

  •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班级分析: 八年级下学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学期,学生们在前三个学期系统地学习了语文各方面的常识,本学期侧重点在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侧重于阅读能力的培训,为初三做好准备。 一、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组织单元,且均出自大家名家之手。《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一段人生思想转变 ...

  • 2011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岁月匆匆,时光飞逝,新年刚过,我们又迎来2012---2013学年下学期.为了带领学生学好八年级下册语文,实现教学质量的新突破,圆满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特制订本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 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认真研究学习余映潮和李镇西两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