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英语思维能力的途径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是根据事实材料,遵循逻辑规律、规则来形成概念,做出判断和进行推理的过程;思维过程是一理性认识的过程。思维能力是指人们采用一定的思维方式对目的材料进行分析、整理、鉴别、消化、综合等加工改造,能动地透过各种现象把握事物内在实质联系,形成新的思想, 获得新的发现,制定出新的决策的能力。所谓思维方式是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等思维工具认识事物、研究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提高思维能力的关键之一是进行思维方式训练。英语思维能力从广义上包括两部分内容, 即英语语言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英语语言能力是英语交际能力的基础。只有两者同时具备, 英语思维能力才开始形成。“语言的本质属性不是交际,而是思维”[1](P.10) 。语言学家认为“我们不能在语言之外进行思维,也不能在思维之外运用语言。”[2],故思维就是人们用语言对所看、所听、所闻、所学、所尝等客观事物进行间接性和概括性地描述、分析、演义与推理,思维不能游离于语言之外,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与物质外壳,语言的使用体现思维的选择和创造。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获得英语思维能力很重要,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英语思维习惯的训练,加强英语思维的培养。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语言技能训练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两者不可偏废。”由此可见,英语思维能力是英语学习者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也可以说是英语学习的终极目标。下面就介绍几种培养英语思维能力的途径。      一、英语思维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语言和思维谁究竟谁支配谁的问题在语言学界已经争论了很长时间了,但是一直没有定论。如果语言与思维之间是语言决定着思维,也就是说是语言支配思维,那么培养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就是可能的;反之,如果是思维决定着使用何种语言,也就是思维起着支配作用,则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就无法培养。美国的语言学家沃尔夫认为语言决定思维。沃尔夫曾说过,人们在作为他们的社会的思想表达介质的特定语言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他们的整个内心世界很大程度是无意识地建立在他们的语言习惯上[3](P184)。沃尔夫还指出,每种语言的语法不只是生成语言的工具,其本身就是思想的塑造者,控制个人的心智活动[4](P.186)。但Yule 却坚持认为,如果人们的思维被语言所决定的话,语言的变化就是根本不可能的[5](P.248)。但如果是思维支配语言,选择语言,而不是语言支配思维,那么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就不能够培养。然而,事实却证明可以用所习得的外语进行思维,只是程度高低的问题。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要做到用英语思维,首先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必须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必须有一定的英语知识积累。      二、英语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      1、充分认识中英思维习惯的差异及其根源   在培养英语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充分认识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通过比较、认识然后顺应这种差异,从而培养思维习惯,加强英语思维能力。由于历史、地域风貌、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等差异,不同各民族间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人际交往和生活方式等亦不相似,文化差异反映在各自的语言上便产生了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在学习和交际中会屡屡出现歧义与误解,语用错误百出。如中国人常用“今年多大了?”来表示对人的关心。但是如果对西方人(这里尤指母语为英语的人)也用这种方式“How old are you ?” 来表达关心等礼节则侵犯了别人的隐私,会造成对方的反感。还如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当西方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flattering me. ”(过奖了)来回应,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有时用“No,No.”(哪里,哪里)来回答,弄得西方人感觉很尴尬。另外,中英两种语言在结构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汉语的句子是以语意为核心构成的,而英语句子是以语法结构为核心构成的。汉语的句子讲究语意完整,句子传神就可以,对句子形式的要求,成分是否完整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要求,甚至一两个词就可以构成句子;然而英语的句子必须以语法结构为核心,在语法结构上表达各种含义,每句话都要有动词并且主句的谓语动词只能有一个,同时对于各种成分的连接方式都有严格的要求不能随心所欲,比之汉语更加讲究结构的严密性,甚至标点的使用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 [6] (P..35)。由于语言思维方面的差异造成了汉语和英语不能对等直接互译,学习时必须注意体会从汉语的语意核心思维方式向英语的语法核心思维转化。只有在清楚了两种语言思维差异的前提下才能构建良好的英语思维模式。   2、文化意识的培养   胡文仲先生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同时发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是文化形成的前提,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语言的丰富和完善。语言教学既然最终以语用为目的,就必然涉及语言文化的教学;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学习是语言学习,当然离不开文化学习。文化学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外语学习者必须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才是真正的外语能力的表现。要想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必须打破单一的民族文化思维定势。美国加州大学的Kramsch 教授指出文化教学应该走出知识灌输的道路, 帮助学习者寻找“第三空间”,即通过两种文化间经常性的“对话”让学生在认识到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突破两种文化的意义解释框架,突破思维定势,不断寻找新意义,从而实现真正的跨文化的理解。英语学习必然离不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在英语学习中必须培养对异国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异同的高度敏感。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根据英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英语理解和英语产出的自觉性”[7] (P. 80)。 海姆斯认为, 交际能力由四个部分组成:形式上的可能性;实施手段上的可能性;语境中的适宜性和现实中的实施情况。形式上的可能性指语言形式的准确性,其余三部分则指具体情景中语言运用的合适性,即语用能力。语用能力可以解释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它可以简化为表达和理解两个方面。为使语言表达得体,语言的使用者就必须学会针对特定的语境、社会和文化因素,灵活合理地使用语言。学生可以通过创造跨文化交际的环境、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和对比分析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差异等途径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摆脱母语的干扰、突破母语思维定势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差异,母语的负迁移也会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给语言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母语干扰英语学习,从初学者开始就在不断发生,Lado 认为,在学习者趋向于运用母语语言形式和意义来进行外语的理解与表达。已知知识自然包括母语知识自然会对外语学习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英语学习的方方面面,出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如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等各个方面。因此,整个外语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减少母语干扰的过程。然而这些干扰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由母语语言习惯培养成的母语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指在人们在思维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思维趋向。黄文贵先生认为,由于思维的惯性作用,人们往往倾向于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对待和衡量新的信息。思维定势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思维的参照系数太少,思维主体长期接受同一信息的频繁刺激造成的[8] (P.5)。母语思维定势是指学习者运用已有的母语思维去套用目的语的一种学习模式,它纯属人类行为的自然倾向。母语思维定势的特征是在两种语言中寻找对应。事实上,由于文化的差异,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文化习惯,两种语言的语言规则绝对对等的现象是极为少见的。因此,在英语和汉语中,并不是所有的词都有绝对的对应词。例如在汉语中我们常常会说“价格便宜”,而英语却不能说“cheap price”。由于母语的定势思维,学习者往往会说出“The price is very cheap.”这样的句子来。(英语的正确表达应是“It is very cheap.”)。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正确掌握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也抑制了英语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要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就必须着力于摆脱母语的干扰和研究如何让他们突破母语思维对他们学习英语的束缚, 在参照、比较、增删当中使语言思维能力得到锻炼。那么,在黄文贵先生看来,要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首先必须不断接纳各种新信息,尤其是与原有知识与经验相反的新信息。这样才能扩大思维的参照系,从而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其次是要灵活应用多种思维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打破单一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   总之,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英语学习者应该充分认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在不断比较、总结和转化的基础上,培养英语文化意识,摆脱母语的干扰,突破母语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努力培养利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从而增强英语学习效果,全面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陕西延安大学外语学院)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是根据事实材料,遵循逻辑规律、规则来形成概念,做出判断和进行推理的过程;思维过程是一理性认识的过程。思维能力是指人们采用一定的思维方式对目的材料进行分析、整理、鉴别、消化、综合等加工改造,能动地透过各种现象把握事物内在实质联系,形成新的思想, 获得新的发现,制定出新的决策的能力。所谓思维方式是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等思维工具认识事物、研究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提高思维能力的关键之一是进行思维方式训练。英语思维能力从广义上包括两部分内容, 即英语语言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英语语言能力是英语交际能力的基础。只有两者同时具备, 英语思维能力才开始形成。“语言的本质属性不是交际,而是思维”[1](P.10) 。语言学家认为“我们不能在语言之外进行思维,也不能在思维之外运用语言。”[2],故思维就是人们用语言对所看、所听、所闻、所学、所尝等客观事物进行间接性和概括性地描述、分析、演义与推理,思维不能游离于语言之外,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与物质外壳,语言的使用体现思维的选择和创造。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获得英语思维能力很重要,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英语思维习惯的训练,加强英语思维的培养。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语言技能训练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两者不可偏废。”由此可见,英语思维能力是英语学习者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也可以说是英语学习的终极目标。下面就介绍几种培养英语思维能力的途径。      一、英语思维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语言和思维谁究竟谁支配谁的问题在语言学界已经争论了很长时间了,但是一直没有定论。如果语言与思维之间是语言决定着思维,也就是说是语言支配思维,那么培养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就是可能的;反之,如果是思维决定着使用何种语言,也就是思维起着支配作用,则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就无法培养。美国的语言学家沃尔夫认为语言决定思维。沃尔夫曾说过,人们在作为他们的社会的思想表达介质的特定语言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他们的整个内心世界很大程度是无意识地建立在他们的语言习惯上[3](P184)。沃尔夫还指出,每种语言的语法不只是生成语言的工具,其本身就是思想的塑造者,控制个人的心智活动[4](P.186)。但Yule 却坚持认为,如果人们的思维被语言所决定的话,语言的变化就是根本不可能的[5](P.248)。但如果是思维支配语言,选择语言,而不是语言支配思维,那么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就不能够培养。然而,事实却证明可以用所习得的外语进行思维,只是程度高低的问题。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要做到用英语思维,首先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必须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必须有一定的英语知识积累。      二、英语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      1、充分认识中英思维习惯的差异及其根源   在培养英语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充分认识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通过比较、认识然后顺应这种差异,从而培养思维习惯,加强英语思维能力。由于历史、地域风貌、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等差异,不同各民族间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人际交往和生活方式等亦不相似,文化差异反映在各自的语言上便产生了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在学习和交际中会屡屡出现歧义与误解,语用错误百出。如中国人常用“今年多大了?”来表示对人的关心。但是如果对西方人(这里尤指母语为英语的人)也用这种方式“How old are you ?” 来表达关心等礼节则侵犯了别人的隐私,会造成对方的反感。还如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当西方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flattering me. ”(过奖了)来回应,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有时用“No,No.”(哪里,哪里)来回答,弄得西方人感觉很尴尬。另外,中英两种语言在结构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汉语的句子是以语意为核心构成的,而英语句子是以语法结构为核心构成的。汉语的句子讲究语意完整,句子传神就可以,对句子形式的要求,成分是否完整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要求,甚至一两个词就可以构成句子;然而英语的句子必须以语法结构为核心,在语法结构上表达各种含义,每句话都要有动词并且主句的谓语动词只能有一个,同时对于各种成分的连接方式都有严格的要求不能随心所欲,比之汉语更加讲究结构的严密性,甚至标点的使用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 [6] (P..35)。由于语言思维方面的差异造成了汉语和英语不能对等直接互译,学习时必须注意体会从汉语的语意核心思维方式向英语的语法核心思维转化。只有在清楚了两种语言思维差异的前提下才能构建良好的英语思维模式。   2、文化意识的培养   胡文仲先生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同时发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是文化形成的前提,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语言的丰富和完善。语言教学既然最终以语用为目的,就必然涉及语言文化的教学;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学习是语言学习,当然离不开文化学习。文化学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外语学习者必须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才是真正的外语能力的表现。要想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必须打破单一的民族文化思维定势。美国加州大学的Kramsch 教授指出文化教学应该走出知识灌输的道路, 帮助学习者寻找“第三空间”,即通过两种文化间经常性的“对话”让学生在认识到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突破两种文化的意义解释框架,突破思维定势,不断寻找新意义,从而实现真正的跨文化的理解。英语学习必然离不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在英语学习中必须培养对异国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异同的高度敏感。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根据英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英语理解和英语产出的自觉性”[7] (P. 80)。 海姆斯认为, 交际能力由四个部分组成:形式上的可能性;实施手段上的可能性;语境中的适宜性和现实中的实施情况。形式上的可能性指语言形式的准确性,其余三部分则指具体情景中语言运用的合适性,即语用能力。语用能力可以解释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它可以简化为表达和理解两个方面。为使语言表达得体,语言的使用者就必须学会针对特定的语境、社会和文化因素,灵活合理地使用语言。学生可以通过创造跨文化交际的环境、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和对比分析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差异等途径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摆脱母语的干扰、突破母语思维定势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差异,母语的负迁移也会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给语言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母语干扰英语学习,从初学者开始就在不断发生,Lado 认为,在学习者趋向于运用母语语言形式和意义来进行外语的理解与表达。已知知识自然包括母语知识自然会对外语学习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英语学习的方方面面,出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如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等各个方面。因此,整个外语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减少母语干扰的过程。然而这些干扰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由母语语言习惯培养成的母语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指在人们在思维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思维趋向。黄文贵先生认为,由于思维的惯性作用,人们往往倾向于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对待和衡量新的信息。思维定势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思维的参照系数太少,思维主体长期接受同一信息的频繁刺激造成的[8] (P.5)。母语思维定势是指学习者运用已有的母语思维去套用目的语的一种学习模式,它纯属人类行为的自然倾向。母语思维定势的特征是在两种语言中寻找对应。事实上,由于文化的差异,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文化习惯,两种语言的语言规则绝对对等的现象是极为少见的。因此,在英语和汉语中,并不是所有的词都有绝对的对应词。例如在汉语中我们常常会说“价格便宜”,而英语却不能说“cheap price”。由于母语的定势思维,学习者往往会说出“The price is very cheap.”这样的句子来。(英语的正确表达应是“It is very cheap.”)。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正确掌握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也抑制了英语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要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就必须着力于摆脱母语的干扰和研究如何让他们突破母语思维对他们学习英语的束缚, 在参照、比较、增删当中使语言思维能力得到锻炼。那么,在黄文贵先生看来,要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首先必须不断接纳各种新信息,尤其是与原有知识与经验相反的新信息。这样才能扩大思维的参照系,从而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其次是要灵活应用多种思维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打破单一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   总之,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英语学习者应该充分认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在不断比较、总结和转化的基础上,培养英语文化意识,摆脱母语的干扰,突破母语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努力培养利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从而增强英语学习效果,全面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陕西延安大学外语学院)


相关内容

  • 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探讨
  • 江苏泰州学院/唐姗姗 [摘要]随着国际人才竞争的愈演愈烈,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整个高等学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目前高校对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现状很不乐观,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地阻碍了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前进步伐.本文中,笔者将从思辨能力的 ...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连动式.兼语式的汉英比较 新教材新特点引发新思考新探索 英语非谓语动词的表层结构与深层意义 高中英语问题式教学初探 ...

  •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策略
  • 摘 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两个关键(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依据这种分类,课堂教学可以从情境.问题和交际三个切入点展开,以"融合"为主线,贯穿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与发展,最终促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英语:核心 ...

  •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报告
  •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报告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建立课题研究的现实基础. 2.文献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 3.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策略&q ...

  •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对英语学科素养的探析
  •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不仅仅是用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要设置更多元的目标,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使学生在英语知识学习之外,得到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的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小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课题,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在教育部2 ...

  • 中国各省市简称
  • 立足"授之以渔" 加强"学法指导" [内容提要]:法国哲学家卡尔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一个合格英语教师不仅要知道让学生学什么,更要知道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学.因此,我们除了熟悉教材的教法,还应精通英语学法,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

  • 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发展趋势与实施途径
  • 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发展趋势与实施途径 沈玲娣 http://www.bdzzxx.com/Article/ShowInfo.asp?InfoID=309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本文论述了当前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特点. ...

  • 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作者:沈琰琰 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 2016年03期 一.统计分析 1.报刊转载排名 2015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英语教与学>(以下简称<小学英语教与学>)共转载论文151篇,被全文转载的报刊有44种.其中<小学教学设计><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

  •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
  •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效果提高策略 韩铭起 摘要院根据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袁从英语口语教学的必要性入手袁分析当前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袁着重探讨口语课上如何让学生开口说英语遥笔者认为袁在现代英语口语教学中袁教师应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袁设置合理的口语交流情境和材料袁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遥这样袁教师在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