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唐宋云霓话十景

五河有着悠久历史。西汉置虹县,东汉为夏丘,至宋朝始称五河,至今已九百多年。境内遗迹众多,十万年前淮河古菱齿象化石在这里出土,严小姐墓古韵犹存,五河民歌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文化遗存十分丰厚。

五河自然景色壮美。淮、浍、漴、潼、沱五水在此聚汇,营造出别样的皖北水乡景致,湖光山色,鱼翔鹭飞,兼具南北风情,浸润着唐风宋韵,承载着久远的文明。“沱沙落雁”、“漴潼烟柳”、“南浦风荷”……本文作者披典索籍,整理出古时五河十景,犹如颗颗耀眼的明珠,点缀在五河的历史长河中。

沱沙落雁 漴潼烟柳

说到五河,就不能不提沱湖。

沱湖,位于五河城西七里庙,现在是安徽省湿地自然保护区。

唐初的五河在夏集一带建立夏丘,后改夏丘为虹县。这在《嘉靖宿州志》得到佐证。后因兵燹匪患,黄河夺淮,城池被毁,虹县从夏集东移三十公里至沱湖西岸台子山,恢复重建。沱沙落雁景点就形成于此。

每逢秋冬季,大雁成群栖息沱湖河床沙滩,特别是傍晚时分,夕阳如抹,霞雁齐飞,沙遂风走,沙雾氤氲,成为虹县一道耀眼风景。后又因黄河夺淮,虹城被淹没。退水后,只留下台子山一堆孤零零的残垣断壁,见证着城池不幸的历史。

如今,古城不再,沱水长流,沱沙落雁仍为沱湖一景,但见沱湖沱上渔人罢棹、炊烟唤子时,这里水天一色,闲看雁舞,静听流水,倍感惬意至极。

出五河县城向北,即可见一条自西向东缓缓流淌的河流,这就是漴潼河。

古时漴潼河从东北方流向东南,在城东五河口融汇,入淮东流。漴潼河两岸茂林修竹,杨柳吐翠,堤草芦花,蜂飞蝶舞,轻雾缭绕,似一片绿海烟云,充满着自然生态的美。

唐朝诗人李绅在《五河口》一诗写道:“长淮一派青流接,堤草芦花万里秋。烟树苍茫分楚泽,溪云明灭见濠州。望深江汉连天远,思起乡关满眼愁。惆怅路岐真此处,夕阳西没水东流。”

漴潼河是人工河,笔直,坡陡,河两岸堤柳苍茫,褐色、粗大的树干,垂落碧丝,遮挡了纵横的骄阳,沥青铺就的路面上,一直延伸着浓浓的绿意,形成杨柳堆烟之势,一如古时漴潼烟柳,让人心旷神怡。

浮山雪霁 虹城春色

从县城出发,沿五双公路(五河至泗洪双沟镇)东行二十公里就是淮河著名的第三峡浮山。

浮山的来历,传说是明朝开国谋臣刘伯温辅佐朱元璋时,扼杀四方风水,把浮山这条龙赶到淮河边上,拦腰斩断,头部形同一块碧玉浮在淮河水面上,故名浮山。五河人常拿浮山做文章,用浮山民谣出上联“站浮山,观五河,五河五条河,淮浍漴潼沱”续对下联,直到清末才有人借三国故事应对成下联“坐中军,点五将,五将五虎将,关张赵马黄。”堪称绝对。

每年冬季,雪后天晴,满山披雪,放眼望去犹如白色巨龙俯卧淮畔戏水,形成浮山雪霁独特景观,曾吸引白居易、苏东坡、秦观等历代文人墨客,追逐前贤足迹,寻访浮山,吟诗赞美。最著名的当属苏东坡的《濠州七绝·浮山洞》“人言洞府是鳌宫,升降随波与海通。共坐船中那得见,乾坤浮水水浮空。”

如今浮山虽岁月沧桑,但每年都有慕名而来的游客,给浮山增色不少。

离开浮山,有人提议渡淮去天井湖看看。我们沿五双公路原路返回到城关镇杨庵渡口,与潼河隔河相望的便是有着神奇传说的天井湖。

从空中俯瞰,天井湖形如一只成年老虎卧在淮北平原上。因此,天井湖最早的名字叫卧虎湖,因一场地震,卧虎湖和虹县城池一起陷入地下,高岗变沼泽,形成今天一望无际的天井湖。

据传说,震前虹县城池东西长2.2公里,南北宽1.5公里,加上外面的廓城和城壕,总面积达3.3平方公里。城池置于卧虎湖畔雾露之中,幽径曲折雅致,水面波光粼粼,常见城廓楼台之状,宛如海市蜃楼。且每逢春季,湖滨芳草萋萋,野花争艳,鹿逐羊跑,兔走鸟飞,才有虹城春色之美誉。

近年来,天井湖景区经多次修复,通天溪、九龙滩、藏马巷与垂缰井等人文景观重见天日,才有了今日的天井湖AAA级旅游度假区。

屏山叠翠 望淮塔影

五河老县城东南郊,有座翠屏山。当时众水环绕,土地肥沃,苍松翠柏,环绕在丘陵地区是难得一见的一马平川。从堪舆学的角度,明人一眼就看出翠屏山是个风水宝地,适宜人居,所以当时翠屏山居民较多,蛮有山城风光之气派。就因为翠屏山景色怡人,所以虹县县衙从震后的天井湖南迁二十公里至翠屏山下的凤凰岭重建。

当时,虹县县令发动五河口民众数千人和士兵共建新城。城分内外两部分,子城(内城),周五里;廓城(外城),周十里有余,城墙高二丈二尺,壕深二丈,阔三丈,廓城内有马道,宽三丈,设东南西北四门。由于凤凰岭地区属于典型的淮北丘陵,易涝难排,县衙建成不到三年,于唐贞观八年农历七月,遇黄淮大水,虹县县城平地水深七尺,整个县城被水淹没数日。全城居民纷纷背井离乡,逃难求生。洪水过后,虽县城、马道、商铺恢复使用,但失去往日繁荣景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头铺镇金岗村破土建砖窑场,曾挖掘出刻有“虹城”字样的地界碑石一块,这更证实了虹县城史料记载和人们传说是一致的。

今日翠屏山,山去林空,不见当年“西窗夜雨闲听叶,水岸晨烟柳色浓”的园林之美,已成为省级五河县城南工业园区,给游人留下几多怀旧和想象。

不过更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山上那座高18米共5层的镇淮塔。塔为砖瓦结构,塔顶为铁质葫芦形,塔身呈六角形,每层有六角飞檐,每个角尖上系一只铜铃,全塔共三十只铜铃。每当风吹铃响,叮当声振荡频率传到翠屏山下岩石、洞穴,形成共振,悠扬铃声像从岩石和洞穴发出的,越传越远。引起周围老百姓茶余饭后常常登山攀塔看个究竟。

当时流传“翠屏尖一尖,五河出状元”的民谣,人们就把这个塔叫望儿塔。因塔尖形如笔峰,后又改为文笔峰塔。这座塔不仅造型精美,最惹人眼球的是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塔影倒印在淮水中,在涟漪下颤抖着像行走的画舫,从河面上看去,很是唯美。因而,望淮塔影成为百姓眼中一道绝美佳景,让人流连忘返。

遗憾的是,因风吹日晒,

雨雪酸腐,年久失修,此塔

毁于清代早期,旧景不在。

东沟渔唱板桥垂钓

东沟就是现在绕半个

县城的玉带河,过去五河

县城较小,沟处在城东郊外,所以称东沟。

现在县城扩大了,东沟像一条漂浮的玉带包在城中间。东沟河道狭窄,两岸地势平缓,是五河唯一穿过县城顺河街的小河。河与街交汇处有座木板桥,渔民都将船系在桥柱上停泊歇脚,桥下成了天然的渔港码头。平时十里八乡的人们孤帆摇橹,唱着粗犷的渔歌,带着渔获物、农作物以及一些生产生活用具来顺河街交易。鼎盛时期,这里每天过往船只多达数百艘,形成独特的“东沟渔唱”繁忙景象。

横跨在东沟上南北走向的板桥,原来是原木和木板搭建而成,历经沧桑,三毁三修,从木桥变成石桥,桥两边石坡铺就,特别适合垂钓者架竿钓鱼。据说,当年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曾经路过这里小住几日,见河畔垂钓成群,不免钓兴突起,也提竿加入垂钓队伍。一边耐心等鱼儿上钩,一边不无得意地向周围垂钓者夸耀自己的垂钓生活:“老渔翁,一钓竿,靠石坡,傍水湾,扁舟往来无牵绊,注目浮标水中颤。”就因郑板桥到此一游,人们就称这个桥为板桥了。

近年来通过改造,东沟已成为五河县城景观河,石板桥已被钢混结构的斜拉桥所代替。在人们的心目中东沟早已成了五河县城的母亲河,日夜奔流不息。

南浦风荷 西坝农歌

五河城南十公里有个天然湖泊叫郜家湖,面积两万余亩,是五河雪花藕、菱角产地。每到盛夏时节,清澈湖水菱荷相映,绿色满目。湖畔随风飘舞的柳枝,恰似少女缕缕秀发荡漾在碧波之上,一俯一仰,吻起片片荷叶,柔软婉约,风情万种。文人墨客常泛舟湖上,穿行花间,垂鱼钓虾,吟诗诵词,颇有“误入藕花深处”不知去的诗意,解了不少游人之寂寞。

传说江南一位文人,闲游郜家湖时,结识了湖畔一位少女,成为好友。此后,二人鸿雁传书。遗憾的是这位少女后来得了水痘,久治不愈,离开人世。文人再次来到郜家湖时,看到满湖浮莲,又想起了昔日女友,留下了“荷塘浮嫩莲,朗月照舟边。风尘仆仆寻从前,舟移泪满面。旧地故人谁见?信沉了鱼,书绝了雁。”因此,“南浦风荷”景点,成了五河最雅的休闲去处。

由于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土地沙化,泥沙不断注入湖内,湖水面积逐年减小。如今湖尽变良田,成为百姓的耕地,再也看不到往日千古迢迢、万般渺渺的妖娆和婆娑的南浦风情了。

穿过郜家湖,向西南步行十五公里就到了淮河古道西坝,这是五河民歌发祥地。每当农闲时节,三五成群的当地农民就带着乐器聚集到坝上林间,吹弹拉打,唱小戏,扭秧歌,拉农歌,此起彼伏。《摘石榴》、《打猪草》、《四季探郎》等一批著名的五河民歌就是从西坝这烟柳之下飞出淮河两岸的。

如今西坝依旧,源远流长的西坝农歌已汇入五河民歌,唱出了这块古朴的土地,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蜚声中外。

五河有着悠久历史。西汉置虹县,东汉为夏丘,至宋朝始称五河,至今已九百多年。境内遗迹众多,十万年前淮河古菱齿象化石在这里出土,严小姐墓古韵犹存,五河民歌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文化遗存十分丰厚。

五河自然景色壮美。淮、浍、漴、潼、沱五水在此聚汇,营造出别样的皖北水乡景致,湖光山色,鱼翔鹭飞,兼具南北风情,浸润着唐风宋韵,承载着久远的文明。“沱沙落雁”、“漴潼烟柳”、“南浦风荷”……本文作者披典索籍,整理出古时五河十景,犹如颗颗耀眼的明珠,点缀在五河的历史长河中。

沱沙落雁 漴潼烟柳

说到五河,就不能不提沱湖。

沱湖,位于五河城西七里庙,现在是安徽省湿地自然保护区。

唐初的五河在夏集一带建立夏丘,后改夏丘为虹县。这在《嘉靖宿州志》得到佐证。后因兵燹匪患,黄河夺淮,城池被毁,虹县从夏集东移三十公里至沱湖西岸台子山,恢复重建。沱沙落雁景点就形成于此。

每逢秋冬季,大雁成群栖息沱湖河床沙滩,特别是傍晚时分,夕阳如抹,霞雁齐飞,沙遂风走,沙雾氤氲,成为虹县一道耀眼风景。后又因黄河夺淮,虹城被淹没。退水后,只留下台子山一堆孤零零的残垣断壁,见证着城池不幸的历史。

如今,古城不再,沱水长流,沱沙落雁仍为沱湖一景,但见沱湖沱上渔人罢棹、炊烟唤子时,这里水天一色,闲看雁舞,静听流水,倍感惬意至极。

出五河县城向北,即可见一条自西向东缓缓流淌的河流,这就是漴潼河。

古时漴潼河从东北方流向东南,在城东五河口融汇,入淮东流。漴潼河两岸茂林修竹,杨柳吐翠,堤草芦花,蜂飞蝶舞,轻雾缭绕,似一片绿海烟云,充满着自然生态的美。

唐朝诗人李绅在《五河口》一诗写道:“长淮一派青流接,堤草芦花万里秋。烟树苍茫分楚泽,溪云明灭见濠州。望深江汉连天远,思起乡关满眼愁。惆怅路岐真此处,夕阳西没水东流。”

漴潼河是人工河,笔直,坡陡,河两岸堤柳苍茫,褐色、粗大的树干,垂落碧丝,遮挡了纵横的骄阳,沥青铺就的路面上,一直延伸着浓浓的绿意,形成杨柳堆烟之势,一如古时漴潼烟柳,让人心旷神怡。

浮山雪霁 虹城春色

从县城出发,沿五双公路(五河至泗洪双沟镇)东行二十公里就是淮河著名的第三峡浮山。

浮山的来历,传说是明朝开国谋臣刘伯温辅佐朱元璋时,扼杀四方风水,把浮山这条龙赶到淮河边上,拦腰斩断,头部形同一块碧玉浮在淮河水面上,故名浮山。五河人常拿浮山做文章,用浮山民谣出上联“站浮山,观五河,五河五条河,淮浍漴潼沱”续对下联,直到清末才有人借三国故事应对成下联“坐中军,点五将,五将五虎将,关张赵马黄。”堪称绝对。

每年冬季,雪后天晴,满山披雪,放眼望去犹如白色巨龙俯卧淮畔戏水,形成浮山雪霁独特景观,曾吸引白居易、苏东坡、秦观等历代文人墨客,追逐前贤足迹,寻访浮山,吟诗赞美。最著名的当属苏东坡的《濠州七绝·浮山洞》“人言洞府是鳌宫,升降随波与海通。共坐船中那得见,乾坤浮水水浮空。”

如今浮山虽岁月沧桑,但每年都有慕名而来的游客,给浮山增色不少。

离开浮山,有人提议渡淮去天井湖看看。我们沿五双公路原路返回到城关镇杨庵渡口,与潼河隔河相望的便是有着神奇传说的天井湖。

从空中俯瞰,天井湖形如一只成年老虎卧在淮北平原上。因此,天井湖最早的名字叫卧虎湖,因一场地震,卧虎湖和虹县城池一起陷入地下,高岗变沼泽,形成今天一望无际的天井湖。

据传说,震前虹县城池东西长2.2公里,南北宽1.5公里,加上外面的廓城和城壕,总面积达3.3平方公里。城池置于卧虎湖畔雾露之中,幽径曲折雅致,水面波光粼粼,常见城廓楼台之状,宛如海市蜃楼。且每逢春季,湖滨芳草萋萋,野花争艳,鹿逐羊跑,兔走鸟飞,才有虹城春色之美誉。

近年来,天井湖景区经多次修复,通天溪、九龙滩、藏马巷与垂缰井等人文景观重见天日,才有了今日的天井湖AAA级旅游度假区。

屏山叠翠 望淮塔影

五河老县城东南郊,有座翠屏山。当时众水环绕,土地肥沃,苍松翠柏,环绕在丘陵地区是难得一见的一马平川。从堪舆学的角度,明人一眼就看出翠屏山是个风水宝地,适宜人居,所以当时翠屏山居民较多,蛮有山城风光之气派。就因为翠屏山景色怡人,所以虹县县衙从震后的天井湖南迁二十公里至翠屏山下的凤凰岭重建。

当时,虹县县令发动五河口民众数千人和士兵共建新城。城分内外两部分,子城(内城),周五里;廓城(外城),周十里有余,城墙高二丈二尺,壕深二丈,阔三丈,廓城内有马道,宽三丈,设东南西北四门。由于凤凰岭地区属于典型的淮北丘陵,易涝难排,县衙建成不到三年,于唐贞观八年农历七月,遇黄淮大水,虹县县城平地水深七尺,整个县城被水淹没数日。全城居民纷纷背井离乡,逃难求生。洪水过后,虽县城、马道、商铺恢复使用,但失去往日繁荣景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头铺镇金岗村破土建砖窑场,曾挖掘出刻有“虹城”字样的地界碑石一块,这更证实了虹县城史料记载和人们传说是一致的。

今日翠屏山,山去林空,不见当年“西窗夜雨闲听叶,水岸晨烟柳色浓”的园林之美,已成为省级五河县城南工业园区,给游人留下几多怀旧和想象。

不过更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山上那座高18米共5层的镇淮塔。塔为砖瓦结构,塔顶为铁质葫芦形,塔身呈六角形,每层有六角飞檐,每个角尖上系一只铜铃,全塔共三十只铜铃。每当风吹铃响,叮当声振荡频率传到翠屏山下岩石、洞穴,形成共振,悠扬铃声像从岩石和洞穴发出的,越传越远。引起周围老百姓茶余饭后常常登山攀塔看个究竟。

当时流传“翠屏尖一尖,五河出状元”的民谣,人们就把这个塔叫望儿塔。因塔尖形如笔峰,后又改为文笔峰塔。这座塔不仅造型精美,最惹人眼球的是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塔影倒印在淮水中,在涟漪下颤抖着像行走的画舫,从河面上看去,很是唯美。因而,望淮塔影成为百姓眼中一道绝美佳景,让人流连忘返。

遗憾的是,因风吹日晒,

雨雪酸腐,年久失修,此塔

毁于清代早期,旧景不在。

东沟渔唱板桥垂钓

东沟就是现在绕半个

县城的玉带河,过去五河

县城较小,沟处在城东郊外,所以称东沟。

现在县城扩大了,东沟像一条漂浮的玉带包在城中间。东沟河道狭窄,两岸地势平缓,是五河唯一穿过县城顺河街的小河。河与街交汇处有座木板桥,渔民都将船系在桥柱上停泊歇脚,桥下成了天然的渔港码头。平时十里八乡的人们孤帆摇橹,唱着粗犷的渔歌,带着渔获物、农作物以及一些生产生活用具来顺河街交易。鼎盛时期,这里每天过往船只多达数百艘,形成独特的“东沟渔唱”繁忙景象。

横跨在东沟上南北走向的板桥,原来是原木和木板搭建而成,历经沧桑,三毁三修,从木桥变成石桥,桥两边石坡铺就,特别适合垂钓者架竿钓鱼。据说,当年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曾经路过这里小住几日,见河畔垂钓成群,不免钓兴突起,也提竿加入垂钓队伍。一边耐心等鱼儿上钩,一边不无得意地向周围垂钓者夸耀自己的垂钓生活:“老渔翁,一钓竿,靠石坡,傍水湾,扁舟往来无牵绊,注目浮标水中颤。”就因郑板桥到此一游,人们就称这个桥为板桥了。

近年来通过改造,东沟已成为五河县城景观河,石板桥已被钢混结构的斜拉桥所代替。在人们的心目中东沟早已成了五河县城的母亲河,日夜奔流不息。

南浦风荷 西坝农歌

五河城南十公里有个天然湖泊叫郜家湖,面积两万余亩,是五河雪花藕、菱角产地。每到盛夏时节,清澈湖水菱荷相映,绿色满目。湖畔随风飘舞的柳枝,恰似少女缕缕秀发荡漾在碧波之上,一俯一仰,吻起片片荷叶,柔软婉约,风情万种。文人墨客常泛舟湖上,穿行花间,垂鱼钓虾,吟诗诵词,颇有“误入藕花深处”不知去的诗意,解了不少游人之寂寞。

传说江南一位文人,闲游郜家湖时,结识了湖畔一位少女,成为好友。此后,二人鸿雁传书。遗憾的是这位少女后来得了水痘,久治不愈,离开人世。文人再次来到郜家湖时,看到满湖浮莲,又想起了昔日女友,留下了“荷塘浮嫩莲,朗月照舟边。风尘仆仆寻从前,舟移泪满面。旧地故人谁见?信沉了鱼,书绝了雁。”因此,“南浦风荷”景点,成了五河最雅的休闲去处。

由于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土地沙化,泥沙不断注入湖内,湖水面积逐年减小。如今湖尽变良田,成为百姓的耕地,再也看不到往日千古迢迢、万般渺渺的妖娆和婆娑的南浦风情了。

穿过郜家湖,向西南步行十五公里就到了淮河古道西坝,这是五河民歌发祥地。每当农闲时节,三五成群的当地农民就带着乐器聚集到坝上林间,吹弹拉打,唱小戏,扭秧歌,拉农歌,此起彼伏。《摘石榴》、《打猪草》、《四季探郎》等一批著名的五河民歌就是从西坝这烟柳之下飞出淮河两岸的。

如今西坝依旧,源远流长的西坝农歌已汇入五河民歌,唱出了这块古朴的土地,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蜚声中外。


相关内容

  • 历史问答题
  • 历史知识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 C ) A.汉朝 B.三国 C.隋朝 D.唐朝 2.隋炀帝发动的三次战争是对( D ) A.匈奴 B.北魏 C.东突厥 D.高丽 3.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是( C ) A.李渊 B.李建成 C.李世民 D.李元吉 ...

  • 杭州历史大事记
  • 杭州历史大事记................ 杭州历史悠久,自秦时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杭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并产生了被称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 杭州曾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建都地. 杭州古称钱唐.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唐郡, ...

  • 基于市民感受的杭州西湖景区设计研究
  • 摘要:在对杭州西湖景区的实地考察后,发现西湖景区把独特自然景观.地方文脉典故和现代化的城市的改造整合的极具特点,其整体景观设计手法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并且在人口密集的现代大城市的景观设计过程中,寻求了一条提升市民感受与保证城市建设的平衡之路.对其中的一些设计方法和措施进行总结. 关键词:杭州西湖景区: ...

  •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提示:湖指杭州西湖.湖光山色相映,风景绮丽.全诗先写"晴",次写"雨",最后两句结合起来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语赞美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 将西湖喻为美女西施, ...

  • 浙江杭州西湖导游词
  • 来杭州之前,您一定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名言吧!其实,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西湖.千百年来,西湖风景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她的丰姿倩影,令人一见钟情.就连唐朝大诗人白 居易离开杭州时还念念不忘西湖,"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

  • 饮湖上1初晴后雨苏轼
  • 飲湖上1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灩2晴方好3,山色空濛4雨亦奇5.欲把西湖比西子6,淡妝7濃抹8總相宜9. 一 作者簡介 蘇軾(公元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進士.雖與王安石同出歐陽修門下,但政見不同,反對王安石的新黨所推行的 ...

  • 1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杭州市园林文物局 基本概况和主要职能 杭州倚湖而兴.因湖而名.以湖为魂.自唐代以来的1000多年中,西湖一直处在杭州城市的中心位置,与杭州这座城市唇齿相依.与这里的人们水乳交融. Hangzhou became prosperous and famous due to We ...

  • 云霓丰子恺
  • 云霓 丰子恺 这是去年夏天的事. 两个月不下雨.太阳每天晒十五小时.寒暑表中的水银每天爬到百度之上.河底处处向天.池塘成为洼地.野草变作黄色而矗立在灰白色的干土中.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充塞了人间. 室内没有一处地方不热.坐凳子好像坐在铜火炉上.按桌子好像按着了烟囱.洋蜡烛从台上弯下来,弯成磁铁的形 ...

  • [云霓]教案
  • 课 题 云霓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欣赏丰子恺高超的语言造诣 过程与方法 品味形象化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作者个人的创作与民族前途命运的紧密相联的民生思想 教学重点 云霓有什么特殊含义 教学难点 丰子恺散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关键 自主-合作-探究 课 型 讲课 教学方法 反复朗读, 师生讨论 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