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病害综合防治的意义
摘要:系统的阐述了药物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意义,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提出现在防治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字:药用植物;病害;综合防治
正文:中药产业作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最重要的民族产业之一。在全球天然药物市场快速增长的现状下, 促进我国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日益重要。近十年来, 在中药现代化的推动下,中药工业及相关产业迅速发展, 逐渐形成了大中药产业, 它涉及中药农业、中药商业、中药保健品、中药食品、中药兽药、中药美容、中药制药设备等相关产业。截至2009 年年底, 总产值已达7000 亿元, 并具有促进工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具有科技含量和知识产权的系列品种[1]。同时栽培中药可以解决一大部分农民的经济问题,使他们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中药病害是中药种植过程中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化学药剂的大范围或超标使用使中药的质量严重下降,同时农药残留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中药材是人们用来防病、治病、保健的特殊商品。中药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有些药用植物如人参、西洋参、金银花、枸杞等病虫害发生频繁,过量施用农药,不但使中药材中农药残留超过FAO,WHO或我国规定的允许标准,直接损害人体健康[2];而且研究表明,某些药用植物施用农药不当,使其有效成分降低。所以现就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中药病害综合防治的现实意义。
1、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社会意义
药材质量低劣是影响中药现代化的“瓶颈”,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应从规范化种植(养殖)入手。中药材生产必须向布局区域化、生产规范化、产品无公害化、经营产业化方向发展。国家药监局于2002 年6 月正式颁布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AP)。在医药行业“十五”规划中,国家将推广GAP 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3]
丰富的中药资源为中药材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国土地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错综复杂,气候条件多样,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天然植物药资源,其种类之多,藏量之大,为世界之冠。我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据我国第三次中药材资源调查,目前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种类为12807 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 种,药用动物1581 种,药用矿物80 种。中国药典2000 版收载中药材532 种。仅对320 种常用植物类药材的统计,总蕴臧量就达850 万吨左右。全国药材种植面积超过580 万亩,药材生产基地600 多个,常年栽培的药材达200 余种。
我国中药种植数量庞大,从事中药相关行业的人员众多,而作为中药行业基础的中草药栽培行业更是容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为他们的创富提供了条件,所以提高中药材质量和产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病虫害防治则是药用植物种植中关乎药材产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许多重要药用植物的根、块根和鳞茎等地下部分,既是药用植物营养成分积累的部位,又是药用部位。这些地下部分极易遭受土壤
中的病原菌的为害,导致药材品质下降甚至死亡。由于地下部分病害发病原因复杂,防治十分困难,因而损失惨重,历来是植物病害中的难点,而这一问题在药用植物中尤其突出。几乎所有的以地下部分入药的药用植物都存在严重的地下部分病害,其中以真菌病害为主,也有细菌和线虫病害。在生产上较为突出的例子如人参锈腐病和根腐病、贝母腐烂病、白术根腐病、附子白绢病、当归根腐病等。
无性繁殖材料是病害初侵染的重要来源许多重要的药用植物采用无性繁殖,如地黄、贝母、元胡等。有些是种子育苗后用种苗扩大种植,如人参、当归等。这些种苗不仅用于主产区,还常被引种到新产区。由于这些繁殖材料基本都是药用植物的根、块根、鳞茎等地下部分,本身常常受到严重的病害侵染,所以它们是病害的重要侵染来源。如牡丹分根栽植时,不剔除带有根结线虫的根段,致使根结线虫病发生严重。
这些种种,都对我国药用植物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2、药用植物病害防治的经济意义
重要行业具有促进工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具有科技含量和知识产权的系列品种。促进贫困地区脱贫, 推动农民就地致富, 绿化荒山野岭, 改善生态环境, 以及较长的产业链适宜安排大量的就业人员等综合效益, 符合战略新兴产业的基本特征。
但是在中药种植过程中,种植方式落后,药材质量参差不齐,药材产量不稳定,病害频发,对药材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重视
和解决好药用植物的病害防治是药用植物种植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药用植物栽培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历史形成的地道药材。地道药材是由气候、土壤、人们的栽培习惯等因素形成的,其特点就是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药材的品种、质量、栽培方法都相对比较稳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适应于该地区环境条件及相应寄主的病原、虫源必然逐年积累,往往严重为害这地道药材。例如东北地区人参锈腐病,这种病原菌是森林土壤习居的真菌,它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与人参的完全吻合,因此成了东北人参的重要病害,是老参地利用的重要障碍。但在北京地区农田种植人参的情况下,锈腐病的严重性被根腐病所代替,因为平原地区农田土壤中的根腐菌占据优势。又如云南三七的根腐病,浙江白术的术蛀虫,山茱萸的蛀果蛾、宁夏枸杞的蚜虫、负泥虫等。
同时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对天然药物的需求,药用植物被由野生种经驯化后变成人工栽培种集约化、规模化种植,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植物本身抗性的丧失以及病虫害的大量传播蔓延。据有关资料统计,一般病虫害可以减产20%~30%,严重者达到50%,甚至还有绝收的现象,病虫害的发生已成为药用植物发展的瓶颈。对药材的经济效益产生着巨大的威胁。
2、药用植物病害防治的生态意义
如今药用植物在种植过程中病害的防治方式最主要使用的是还是使用化学药剂,但是很多人在施用化学制剂的过程中不注意用量,存在施用高毒农药,过量施用,长期施用等问题,这不仅仅会对药用
植物的防治带来巨大的隐患,很容易使病原物产生抗药性,使原来的化学药剂失效或增大施用剂量;同时药用植物中农药残留也会是一个巨大的安全问题,药用植物本来是用来治病救人的,由于农药的残留,反而会损害人体的健康,这样就得不偿失了。长期使用农药也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巨大的伤害。
所以在药用植物生产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绿色可持续的原则,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环境和生产安全的药材。
中药材中根及根茎类药约占60%,如西洋参、人参、贝母、黄连等,土壤病害严重,目前并无好的防治方法。由于土壤的吸附作用,往往需要大剂量的向土中灌、撒农药才能凑效,这样不但直接降低中药材的质量,而且污染土壤,并通过流水等自然界的循环,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1988年从有机质丰富的吉林省人参产区土壤中分离到多个木霉菌株,并从中筛选出对立枯病丝核菌有强拮抗作用的优良菌株,田间试验结果用木霉麸皮制剂处理表土,防治效果达60%以上,每年早春参苗出土前结合田间松土,施用次即可[4]。室内抑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作为普遍存在并具有丰富资源的拮抗微生物,木霉在药用植物病害,尤其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据报道哈茨木霉至少对1829属种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5]。
绿色中药材是指无污染、安全、优质的中药材[6]。生产绿色中药材我们认为应立足于植物自身的保健,这是“绿色植物”的植保基础。采用抗病、抗虫品种,优良种苗,提高栽培管理水平,注意调整植物
体营养等,这些措施不仅能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改善其品质,而且有助于增强其抗病虫的能力。
在生产中应该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来提高药材质量,主要的措施有:
1、以自然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招引和培殖天敌,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植物与昆虫、植物与微生物长期共同生活,互相适应、演变、分化,在这一协调进化过程中,植物的次生物质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可利用植物性杀虫、杀菌剂进行开发利用。
2、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合理使用农药,把农药使用量压低到最低水平,使中药材及其加工品中的农药残留量低于FAO,WHO或我国规定的允许标准。
在药用植物的病害防治过程中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展持续农业,持续农业(susstainable agriculture)是当代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成功地管理各种资源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人类需求,而同时保持或提高环境质量和保护自然资源是持续农业的基本内容。其核心是在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同时,保护环境,保持资源的永续利用[7]。从各个方面提高药用植物病害防治的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伯礼 . 扶持和促进大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 , 2010
[2]Proctor R.Ginseng:Industry,Botany,and Culture.
Horticultural Reviews, 1987,9:87.
[3]李根 . 关于中药产业及生产技术的分析 . 魅力中国 ,2010,1
[4]丁万隆,程惠珍,陈君 . 应用木霉制剂防治几种药用植物病害的研究 . 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24
[5] 徐同,钟静萍,李德葆 . 木霉对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 植物病理学报,1993(1):63.
[6] 程惠珍,丁万隆,陈君 . 生物防治技术在绿色中药材生产中的应用 . 中国中药杂志 , 2003
[7] 黄大日方. 病虫害防治生物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世界农业, 1991 , 4:37.
药用植物病害综合防治的意义
摘要:系统的阐述了药物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意义,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提出现在防治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字:药用植物;病害;综合防治
正文:中药产业作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最重要的民族产业之一。在全球天然药物市场快速增长的现状下, 促进我国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日益重要。近十年来, 在中药现代化的推动下,中药工业及相关产业迅速发展, 逐渐形成了大中药产业, 它涉及中药农业、中药商业、中药保健品、中药食品、中药兽药、中药美容、中药制药设备等相关产业。截至2009 年年底, 总产值已达7000 亿元, 并具有促进工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具有科技含量和知识产权的系列品种[1]。同时栽培中药可以解决一大部分农民的经济问题,使他们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中药病害是中药种植过程中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化学药剂的大范围或超标使用使中药的质量严重下降,同时农药残留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中药材是人们用来防病、治病、保健的特殊商品。中药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有些药用植物如人参、西洋参、金银花、枸杞等病虫害发生频繁,过量施用农药,不但使中药材中农药残留超过FAO,WHO或我国规定的允许标准,直接损害人体健康[2];而且研究表明,某些药用植物施用农药不当,使其有效成分降低。所以现就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中药病害综合防治的现实意义。
1、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社会意义
药材质量低劣是影响中药现代化的“瓶颈”,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应从规范化种植(养殖)入手。中药材生产必须向布局区域化、生产规范化、产品无公害化、经营产业化方向发展。国家药监局于2002 年6 月正式颁布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AP)。在医药行业“十五”规划中,国家将推广GAP 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3]
丰富的中药资源为中药材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国土地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错综复杂,气候条件多样,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天然植物药资源,其种类之多,藏量之大,为世界之冠。我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据我国第三次中药材资源调查,目前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种类为12807 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 种,药用动物1581 种,药用矿物80 种。中国药典2000 版收载中药材532 种。仅对320 种常用植物类药材的统计,总蕴臧量就达850 万吨左右。全国药材种植面积超过580 万亩,药材生产基地600 多个,常年栽培的药材达200 余种。
我国中药种植数量庞大,从事中药相关行业的人员众多,而作为中药行业基础的中草药栽培行业更是容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为他们的创富提供了条件,所以提高中药材质量和产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病虫害防治则是药用植物种植中关乎药材产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许多重要药用植物的根、块根和鳞茎等地下部分,既是药用植物营养成分积累的部位,又是药用部位。这些地下部分极易遭受土壤
中的病原菌的为害,导致药材品质下降甚至死亡。由于地下部分病害发病原因复杂,防治十分困难,因而损失惨重,历来是植物病害中的难点,而这一问题在药用植物中尤其突出。几乎所有的以地下部分入药的药用植物都存在严重的地下部分病害,其中以真菌病害为主,也有细菌和线虫病害。在生产上较为突出的例子如人参锈腐病和根腐病、贝母腐烂病、白术根腐病、附子白绢病、当归根腐病等。
无性繁殖材料是病害初侵染的重要来源许多重要的药用植物采用无性繁殖,如地黄、贝母、元胡等。有些是种子育苗后用种苗扩大种植,如人参、当归等。这些种苗不仅用于主产区,还常被引种到新产区。由于这些繁殖材料基本都是药用植物的根、块根、鳞茎等地下部分,本身常常受到严重的病害侵染,所以它们是病害的重要侵染来源。如牡丹分根栽植时,不剔除带有根结线虫的根段,致使根结线虫病发生严重。
这些种种,都对我国药用植物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2、药用植物病害防治的经济意义
重要行业具有促进工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具有科技含量和知识产权的系列品种。促进贫困地区脱贫, 推动农民就地致富, 绿化荒山野岭, 改善生态环境, 以及较长的产业链适宜安排大量的就业人员等综合效益, 符合战略新兴产业的基本特征。
但是在中药种植过程中,种植方式落后,药材质量参差不齐,药材产量不稳定,病害频发,对药材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重视
和解决好药用植物的病害防治是药用植物种植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药用植物栽培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历史形成的地道药材。地道药材是由气候、土壤、人们的栽培习惯等因素形成的,其特点就是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药材的品种、质量、栽培方法都相对比较稳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适应于该地区环境条件及相应寄主的病原、虫源必然逐年积累,往往严重为害这地道药材。例如东北地区人参锈腐病,这种病原菌是森林土壤习居的真菌,它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与人参的完全吻合,因此成了东北人参的重要病害,是老参地利用的重要障碍。但在北京地区农田种植人参的情况下,锈腐病的严重性被根腐病所代替,因为平原地区农田土壤中的根腐菌占据优势。又如云南三七的根腐病,浙江白术的术蛀虫,山茱萸的蛀果蛾、宁夏枸杞的蚜虫、负泥虫等。
同时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对天然药物的需求,药用植物被由野生种经驯化后变成人工栽培种集约化、规模化种植,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植物本身抗性的丧失以及病虫害的大量传播蔓延。据有关资料统计,一般病虫害可以减产20%~30%,严重者达到50%,甚至还有绝收的现象,病虫害的发生已成为药用植物发展的瓶颈。对药材的经济效益产生着巨大的威胁。
2、药用植物病害防治的生态意义
如今药用植物在种植过程中病害的防治方式最主要使用的是还是使用化学药剂,但是很多人在施用化学制剂的过程中不注意用量,存在施用高毒农药,过量施用,长期施用等问题,这不仅仅会对药用
植物的防治带来巨大的隐患,很容易使病原物产生抗药性,使原来的化学药剂失效或增大施用剂量;同时药用植物中农药残留也会是一个巨大的安全问题,药用植物本来是用来治病救人的,由于农药的残留,反而会损害人体的健康,这样就得不偿失了。长期使用农药也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巨大的伤害。
所以在药用植物生产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绿色可持续的原则,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环境和生产安全的药材。
中药材中根及根茎类药约占60%,如西洋参、人参、贝母、黄连等,土壤病害严重,目前并无好的防治方法。由于土壤的吸附作用,往往需要大剂量的向土中灌、撒农药才能凑效,这样不但直接降低中药材的质量,而且污染土壤,并通过流水等自然界的循环,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1988年从有机质丰富的吉林省人参产区土壤中分离到多个木霉菌株,并从中筛选出对立枯病丝核菌有强拮抗作用的优良菌株,田间试验结果用木霉麸皮制剂处理表土,防治效果达60%以上,每年早春参苗出土前结合田间松土,施用次即可[4]。室内抑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作为普遍存在并具有丰富资源的拮抗微生物,木霉在药用植物病害,尤其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据报道哈茨木霉至少对1829属种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5]。
绿色中药材是指无污染、安全、优质的中药材[6]。生产绿色中药材我们认为应立足于植物自身的保健,这是“绿色植物”的植保基础。采用抗病、抗虫品种,优良种苗,提高栽培管理水平,注意调整植物
体营养等,这些措施不仅能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改善其品质,而且有助于增强其抗病虫的能力。
在生产中应该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来提高药材质量,主要的措施有:
1、以自然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招引和培殖天敌,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植物与昆虫、植物与微生物长期共同生活,互相适应、演变、分化,在这一协调进化过程中,植物的次生物质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可利用植物性杀虫、杀菌剂进行开发利用。
2、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合理使用农药,把农药使用量压低到最低水平,使中药材及其加工品中的农药残留量低于FAO,WHO或我国规定的允许标准。
在药用植物的病害防治过程中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展持续农业,持续农业(susstainable agriculture)是当代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成功地管理各种资源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人类需求,而同时保持或提高环境质量和保护自然资源是持续农业的基本内容。其核心是在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同时,保护环境,保持资源的永续利用[7]。从各个方面提高药用植物病害防治的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伯礼 . 扶持和促进大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 , 2010
[2]Proctor R.Ginseng:Industry,Botany,and Culture.
Horticultural Reviews, 1987,9:87.
[3]李根 . 关于中药产业及生产技术的分析 . 魅力中国 ,2010,1
[4]丁万隆,程惠珍,陈君 . 应用木霉制剂防治几种药用植物病害的研究 . 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24
[5] 徐同,钟静萍,李德葆 . 木霉对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 植物病理学报,1993(1):63.
[6] 程惠珍,丁万隆,陈君 . 生物防治技术在绿色中药材生产中的应用 . 中国中药杂志 , 2003
[7] 黄大日方. 病虫害防治生物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世界农业, 1991 , 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