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演变历程

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演变历程

目录

概述 ............................................................................................................................................. 2 1.1维也纳古典乐派简介 ......................................................................................................... 2 1.2浪漫主义乐派简介 ............................................................................................................. 3 1.3由维也纳古典乐派向浪漫主义乐派演变过程 ................................................................. 3 1.4贝多芬音乐创作的三个阶段与其风格演变概览 ............................................................. 3 1.4.1第一阶段(1792-1800年)-----继承 ........................................................................... 3 1.4.2第二阶段(1800-1815年)-----从和谐向崇高的美学风格转变 ............................... 4 1.4.3第三阶段(1815-1825年)-----结构的探索 ............................................................... 4 2.浅析贝多芬的第一、第五、第六、第九交响曲 ........................................................................ 4 2.0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演变概述 ............................................................................................. 4 2.1第一交响曲 ......................................................................................................................... 4 2.1.1音乐分析 .................................................................................................................. 4 2.1.2风格分析 .................................................................................................................. 5 2.2第五交响曲 ......................................................................................................................... 5 2.2.1音乐分析 .................................................................................................................. 5 2.2.2风格分析 .................................................................................................................. 6 2.3第九交响曲 ......................................................................................................................... 7 2.3.1音乐分析 .................................................................................................................. 7 2.3.2风格分析 ...........................................................................................................

8小结 ...............................................................................................................................................

1.概述

1.1维也纳古典乐派简介

维也纳古典乐派,是指1730年——1820年间的欧洲主流音乐。流派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杰出代表,由于他们都是在维也纳度过自己的创作成熟时期,因此被人们称作“维也纳古典乐派”。其音乐作品被称为古典主义音乐18世纪50年代以后,欧洲音乐文化中心维也纳汇集了多种音乐艺术风格,这些不同的音乐风格对维也纳各阶层音乐爱好者的审美趣味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样的音乐氛围中,古典乐派逐渐形成。维也纳古典乐派艺术上承接“文艺复兴”以来的积极成果,同时汲取德、奥、意、法、英各国先辈的创作经验,写出了形式

严谨、内容深刻的各种器乐和声乐作品,成为后世音乐的典范。其代表人物就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维也纳古典主义的作曲家们所追求的,概括说来就是一种体现于观念上的自由与体现在形式上的秩序的有机结合。

与浪漫主义音乐相比,古典主义音乐家们把自己的创作视为传统的一部分,不强调其艺术个性的张扬,不把自己的个性和个人的生活体验作为艺术创作的主要素材与动力,坚持对艺术创作的控制与戒律,发觉表达理性和精巧技艺的无穷潜力,发挥对理想的美的想象力,要求作品整体形势秩序稳定,并具有比例和谐的性质。

1.2浪漫主义乐派简介

伴随着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失败,人们对自由、平等的理想王国的追求化为泡影,对现实不满和失望的情绪与日俱增。古典主义中的秩序与均衡不再被人奉为圭臬,而对主观情感的崇尚、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种种幻想逐渐广为接受,成为浪漫主义思潮的成因。浪漫主义音乐形成与19世界20年代,是以韦伯的歌剧和舒伯特的乐曲为最初标志。

与维也纳古典主义相比,浪漫主义倾向于把音乐看作是自我表现的手段,提倡采用具有个性的表达方式。浪漫主义者是用心灵来领悟整个世界的,他们所推崇的是个人情感的最大限度释放,于是,艺术又一次倾向于狄奥尼索斯的“炽情主义”。浪漫主义音乐彻底解放了作曲家的个性,也彻底解放了音乐义素的表现空间,音乐创作不再是一种应酬与责任,而是在灵感的召唤下的神圣使命,一切都发自于心灵又归于心灵,只有从作曲家灵魂深处倾泻出来的音乐才能感人至深,这时的人们普遍认为,音乐艺术应该表现心灵中复杂多变的情感和自我的信念、意志甚至是对世界的认识,传达难以名状的对自我感受和对大自然神秘的体验。

1.3由维也纳古典乐派向浪漫主义乐派演变过程

可以说,音乐艺术从维也纳古典乐派向浪漫主义乐派流变的过程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音乐艺术本身正是在当时欧洲民众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接受程度的变化和一代代大师不断摸索中逐渐从追求秩序与均衡的古典主义向个性充分表达的浪漫主义演变的。

在音乐的历史中,我们很难为不同风格音乐的演变划出明确的界限。贝多芬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休止符,在音乐中已经逐渐出现了浪漫主义的萌芽,而舒伯特、舒曼也是在继承前人艺术形式的基础上不断摸索,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

因而,研究音乐艺术从维也纳古典乐派向浪漫主义乐派流变的过程就不能机械的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家,或许,分析一个艺术家在不同创作时期中的音乐艺术风格更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流变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不过,这一时期的艺术家难以计数,鉴于本文篇幅,仅选择贝多芬这一维也纳古典乐派末期的艺术家作为个例,分析这位音乐巨匠在古典主义音乐氛围中其浪漫主义萌芽是如何产生的。

1.4贝多芬音乐创作的三个阶段与其风格演变概览 1.4.1第一阶段(1792-1800年)-----继承 在这一阶段中,贝多芬尊重海顿和莫扎特在创作中所形成的艺术风格,继承了他们的创作技法,写出了一些带有世俗性质的流畅辉煌的音乐。比如他的《第一交响曲》,是按照古典主义的结构和原则写成的,唯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在于用快速的谐谑曲取代了原来庄重的小步舞曲。在谐谑曲中,作曲家的艺术追求可以得到自由的实现,其中洋溢的欢乐之情和近乎狂热的情绪与他前辈的那种有些循规蹈矩的艺术风格产生的一定的距离。

1.4..2第二阶段(1800-1815年)--从和谐向崇高的美学风格转变

在这一阶段中,贝多芬已进入了创作的成熟期,他逐渐冲破了海顿、莫扎特在传统创作技巧方面的约束,在作品中大胆地实现了结构的宏大比例、音响上的强烈对比、戏剧化的尖锐冲突等艺术追求,使音乐进行常常出现唐突意外的效果。这一阶段,贝多芬已不再热衷于那些表面上的严肃或快乐的世俗歌曲了,但与此同时,即使他在一心致力于把感情表现得最紧张、最激烈的时候,他也没有发展到置音乐结构比例不顾的地步。比如《第五交响曲》,尽管音乐中已经传达出强烈的情感但交响曲的整体构架仍然是“古典”的,依然保持着工整和对称的结构。

1.4.3第三阶段(1815-1825年)-----结构的探索

在这一阶段,贝多芬开始着手对音乐的结构进行改变。他逐步放弃了古典主义作品过于注重均衡的原则,采用了更为灵活、更复杂并富于变化的形式。这种打破古典主义对称、平衡的古典主义音乐的结构原则的做法却产生的作曲家所需要的艺术效果,实现了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最初转变。

2.浅析贝多芬的第一、第五、第六、第九交响曲 2.0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演变概述

正如上面所述,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在他创作的三个阶段逐步由较为纯粹的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进行初步的探索。分析这三个阶段的作品将有助于我们具体地了解这种演变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受限于篇幅,本文只能选取他整个创作生命中出现在第一阶段中的《第一交响曲》、第二阶段中的《第五交响曲》、第三阶段中的《第九交响曲》作为代表,管中窥豹,浅析流变过程。

这三部交响曲都极具代表性,充分体现在贝多芬在他创作的三个阶段中的音乐风格与特点。但是,作为一个多产的作曲家,无论选取哪些作品,贝多芬的音乐风格都不能简单地被归纳和总结。因而,本文选取的这三部交响曲,仅能作为分析的个例出现,限于笔者水平,如有以偏概全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2.1第一交响曲 2.1.1音乐分析

《第一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初期的作品。显然,他受到了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无论是内容还是结构上都具有海顿和莫扎特的许多交响乐特性。尽管如此,《第一交响曲》在形式上和细节上都显露着贝多芬的独创力。

第二乐章中,贝多芬展现出了他的急躁与幽默。乐章开始时,小提琴单独地奏出一段动

人的旋律,优美地表达出一种沉思的幽默,从这个旋律发展下去,中提琴、大提琴和木管乐器相继奏出,响亮而可爱的音响混杂起来。之后,第二个旋律突然出现,接着是一个更加明亮的乐句和小号轻柔而持续吹奏的音。这时候,定音鼓一直很低微的进行伴奏,从不间断。这个乐章中的许多突然的转调、令人惊奇的大调和小调的对比仿佛尖锐地刻画出阳光和阴影的效果,把贝多芬那变化莫测的幽默和他对那让人惊异的对比的偏爱完全地反映出来。 第三乐章中,贝多芬把惯常的小步舞曲改变成了谐谑曲。虽然这个乐章也是三拍子,但它是快速的、光辉明亮的,反映出一种快活的幽默。他没有小步舞曲那种故意造作出来的尊贵和威严,也少有小步舞曲的高雅,但它充满的生命的活力。在这个乐章中有许多突然的转调,近乎恶作剧的瞬间休止,还用乐器的音色做成有趣的对比以及愉快而急促的节奏,让人们感到一种轻松和惬意。

2.1.2风格分析

可以看出,《第一交响曲》基本上保持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一贯风格,尽管其中有一些专属于贝多芬的闪光点,但整个交响曲无可置疑的秉承了古典乐派的均衡与对称。

《第一交响曲》整体风格沿袭了前辈海顿、莫扎特的很多东西,有些评论家甚至感觉其中些许节奏正是莫扎特在以前某部作品中使用过的。该曲给人幽默通俗的第一感觉,而又略带一些舞蹈性,韵味上接近莫扎特、海顿时期的交响曲。不过,在《第一交响曲》的某些旋律段中,贝多芬也展现出了自己不同凡响的一面,只是这种独创的态度显得还不够开放,而过于拘谨,与贝多芬以后的那些名作又似乎有着较大的区别。

2.2第五交响曲 2.2.1音乐分析

《第五交响曲》或许是贝多芬最出名的交响曲了,整首曲子凝聚着强烈的力量。曲子中,贝多芬那种有如神一般却带有人性的愤怒、时而发射出的温暖与柔和,执坳顽劣而略带粗鲁的幽默,宏大的勇气都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强有力的表达,贝多芬展现出人类心灵上的苦难和得胜的希望,同时,这一切地表达都是在理性的指引下,激情四射却不显芜杂,感情沛然但不会过激,贝多芬在他的“自我抑制”下这样宏壮地表现了自我。

第一乐章,一开始就是震撼人心的四个音符,表现的是“命运的敲门声”。所有的弦乐器和单簧管像钟一样将主题推了出来,在这个主题伸展的时候,全部管弦乐又猛烈地再将它复述一遍。可以说,一开始,贝多芬就给听众无与伦比的震撼。在这个乐章中,所有的温文尔雅都被开头的四个音符组成的乐句不断的猛击而溃散,第二主题的温柔优雅的抗议被扭曲了形状,进而终于因为耗尽力量而消失了。贝多芬在这些和弦中,把管弦乐的最大力量宽松下来,这种松弛看起来似乎仅仅是因为力量已经耗尽了的缘故。接着双簧管用它孤苦含泪的声音发出了一声可怜的悲鸣,但是这个凄惨的声音却惹起了一个在写乐器上狂暴而急骤进行的新的急流,之后,猛烈的弦乐器再回转回来,如狂风骤雨般一扫而过。

在这个乐章里裹挟的痛苦之猛烈,使任何音乐所不能比拟的,它通过粗暴的诉说表达出展示的挫败却用不能被征服的人生态度。

第二乐章,以优雅而可爱的旋律开头,在低音提琴柔和的伴奏中,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 了他们的旋律,表达出稳静而不被扰乱的乐思。接着,一个新的更加阴沉的乐思由单簧管奏了出来,在这里,四个重音的“命运的敲门声”再次出现。管弦乐迅速渐强,引出一个直爽而有力的抗议。接着,从低音提琴发出的一个狰狞猛击的音上达到了顶点。

呈现在这个乐章的情绪状态整体上是相当稳定的,第一乐章那些不安定、焦急和奔放的热情在这里完全地消失了,只有在快要结束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爆发,它似乎暗示着这残酷和猛烈的命运并没有死去,只是在睡觉而已。

第三乐章,从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最低弦的阴影里,偷偷地出现了一个神秘的、恶兆般的暗示性的表露。这个表露是一种预兆,它的呈现并不扰乱高音域的弦乐器或木管乐器温雅的试探性问答。圆号用它傲慢的声音带出了这个暗示性的宣告,差不多是同时,整个管弦乐卷入了这个大胆的表露中。这是一个命运召唤的前奏,四个音的乐句再次呈现,让人们不禁思索命运最终将会得胜还是被征服。接着,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一阵笑声,仿佛要说明人生本来就是滑稽和痛苦的,我们无法躲避,只能一笑置之。所以无论结果如何,我们一定要保持笑容。之后,贝多芬把所有的管弦乐都投入进来,直到最后所有的管弦乐器都服从地共同发展出一个兴高采烈的高潮时,贝多芬再把它拉了下来,这些弦乐器和木管乐器曲意逢迎而又胆怯的做了圆号大胆宣告的应声,贝多芬把全部的管弦乐和成为一种震颤的声音。那些曾经在高的音域里摇摇欲坠的弦乐器的有力的乐句已经消失了,它把逐渐增强的力量和信心,投进低音部幽暗的音域里去。小号和圆号的光辉也已经消失,一切都变成恐怖和神秘。之后,几乎是一片寂静。但寂静中,我们能听到弦乐器衰弱的深呼吸轻轻的持续着,它和定音鼓的跳动成为对比。不过,很快它就改变了,它变成口吃时的讷讷而言,它更快地来到了,但仍然是神

秘的像是还在远处一样,让人们感到将有一种巨大的变化来临。忽然有一个非常华美的“渐强”出现,最后,仿佛从整个管弦乐队中出现了一种金黄色的音的光辉。这个特别的过板,运用持续十分长久的最弱奏,似乎产生了催眠的魔力,跳动的鼓声所造成的地位的雷鸣和弦乐器那如同夏日里划过天空的闪电一样奇妙的闪耀。铜管乐器突然的爆发所预示的,像是不可能加以抑制的对胜利的欢呼。这些,共同造成了崇高有力的动人效果,具有感人心肺的力量。

第四乐章,爆发出了贝多芬全部的情感。低音大号让声音更加深邃,短笛为声音镀上一层光辉。这里呈现的欢乐看起来几乎是狂乱的,接在前面的音乐的幽默、询问和交谈之后而呈现的,是一种绝对无拘无束的志气高扬。

2.2.2风格分析

在这一阶段,贝多芬逐渐摆脱了前人的种种束缚,不再像前人那样重视交响曲的严肃或者快乐,而将精力放在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之上,并期望让音乐在强有力的表达下可以升华到一种崇高的境界。不同于之前贝多芬对古典主义中均衡和谐的追求,西方美学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崇高”成为了贝多芬表达的着力点,将优雅用真诚替代,将彬彬有礼置换成了激情倾诉。这正是浪漫主义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可以说,贝多芬在思想上的这一转变正是浪漫主义音乐萌芽的产生。

2.3第九交响曲 2.3.1音乐分析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曲,该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而谱曲的,后来成为该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主题。这一交响曲,被公认为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是其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

第一乐章,这里面有一种挣扎的、不满的、神秘的纷乱和不安的感觉,贝多芬好像是在摸索一些能够完全用来表现他自己的言词。旋律的断片被弦乐器急急地抢走,忽然,这些断片飞聚在一起,十分神秘的像一个打碎了的雕塑品的碎片一样,整个管弦乐勇敢地奏出这个乐章大胆而欢快的主题来。这个乐章里有一种高高扬起的、雄伟的欢乐,这种欢乐是不同于《第五交响曲》中的顽强的痛苦的。这是一种生活的欢乐,而非生活的悲剧。除开木管乐器偶然奏出一段短歌的时候,那些推动的力量是暂时地停止发展以外,这个乐章的力量几乎是从来没有一次减退的时候。一切都是充满着力量。

第二乐章,先有一个简短的引子出现,然后,主题就由小提琴尖锐地演奏出来。各种弦乐器、圆号、木管乐器、低音提琴都加入进来,把这个轻快而狂欢的主题反复表述,用不断增强的乐句建立一个个高潮来。定音鼓用一种有力的节奏,重新恢复交响曲的活力。为了旋律的对比,这里还有一个小主题,带有一种宗教上的气质。不过,当这个小主题被快速度地奏出来的时候,却又像一个被唱歪了样子的圣歌的调子一样。如果第一乐章暗示着成熟的主观的欢乐和强健的成年力量,那么我们可以猜想这个第二乐章所代表的便是世俗的快乐的无止的循环。

第三乐章,有单簧管、双簧管和弦乐器咏唱出引子来,然后,在小提琴的如丝的乐音中,乐章的主题美妙地呈现出来,这个乐章提示着许多感觉的巧妙地混合:自满自足、热情的渴望。第一主题的那种稳静不久就改变了,接着来的是另外一个变幻了节奏、调子和情绪的主题,这个主题由小提琴和中提琴更深沉更热切的引述出来。这个乐章裹挟的也许是和平的欢乐,或者是得到保证和神圣的爱的欢乐。在这个乐章行将结束的时候,静静的气氛有点被铜管乐器的延长的声音所扰乱,但小号所吹出的长音再度消退,进入到弦乐器震颤的声音里去,于是木管乐器、圆号又恢复了它们的快活和美丽了。

第四乐章,音乐在这里到达了最高点,贝多芬更进一步,将人声引入了交响乐。乐章开始,一个狂暴的不谐和的号叫从管弦乐里爆发出来,一连串先是下行然后又往上升的和弦神经质而焦急地被赶了出来。低音提琴的过板像是对管弦乐器发布的命令,之后,所有的管弦乐器都领会了低音提琴的命令,这些乐器的不谐和再次出现了,但是有了一个休止。在低音提琴再三恳请之后,管弦乐在前面的主题的题材中,概略地探索着一个最后的宣告,这个宣告是要足以表现那即将到来的狂热与兴奋的。整个分为逐渐强烈,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有一种难得的远远的柔和的声音,这种声音在他高高扬起的欢乐中渐次增强,这正是贝多芬探索的宣告,它渐次增强,直到它勇敢的直接诉说出来为止。之后,其他弦乐器也奏着这个欢乐的旋律,然后是整个管弦乐。在开始的那几个小节里的不谐和再度出现那些焦急地和弦也跟着来了,但是,现在有一个权威的声音在诉说着,这个声音并不时管弦乐队的任何一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而是由人声合唱交织而成,之后就主要是合唱了,本文暂不进行分析。

2.3.2风格分析

在这一阶段,贝多芬继续表达着他强烈的感情。此时贝多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不同于古典主义的这种表达情感的观念,他已经逐步放弃了古典主义作品结构中过于强调公正与对称的原则,开始对音乐结构如何表达自我进行新的探索。比如在《第九交响曲》的慢板乐章中,尽管贝多芬仍沿用古典主义旋律的整体形式,但通过在乐句的句读之间插入应答句的手法来产生变化,这些应答句干扰了八小节或十六小节旋律的连贯性,同样也使音乐具有了动力性发展的特征。

3.小结

通过对于贝多芬《第一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大致整理出贝多芬在音乐风格上从维也纳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演变的脉络。大体上说,在这三个阶段中,他在第一阶段成功地继承了维也纳古典主义的精华,熟练掌握了但是传统的作曲技法;在第二阶段改变了对交响乐之美的追求,从维也纳古典主义中对和谐之美的探索专向了对崇高感的营造之中,更加注重内心感受的倾诉与抒发,是从观念上向浪漫主义音乐靠拢;在第三阶段,他开始着手改变交响乐的结构,打破维也纳古典主义中对称与均衡的结构范式,用复杂多变和不再对称的形式恰当的展现主题,可以说是进行了初步的浪漫主义音乐理论和技法的探索。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三部交响曲仅仅是贝多芬浩如烟海的作品中比较有特点的示例。我们在分析贝多芬音乐风格变化是并不能以偏概全,认为贝多芬在这三个阶段的所有作品都一致地表现出上述分析中的特点。比如他的《第六交响曲》似乎就比《第五交响曲》更靠近维也纳古典主义的风格。所以,我们在试图了解贝多芬在从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演变的大致历程时,也应该知道探索的道路是曲折而反复的,因而,笔者只能借三部交响曲粗略地勾勒出大致趋势。

参考文献:

1、 朱秋华:西方音乐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罗曼·罗兰:贝多芬:伟大的创造性年代---从《英雄》到《热情》,北京:三联出版社,1997年

3、龙本裕造:贝多芬及其独创性研究,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

4、沃康恩:贝多芬九大交响曲解说,北京:万乐书店,1951年

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演变历程

目录

概述 ............................................................................................................................................. 2 1.1维也纳古典乐派简介 ......................................................................................................... 2 1.2浪漫主义乐派简介 ............................................................................................................. 3 1.3由维也纳古典乐派向浪漫主义乐派演变过程 ................................................................. 3 1.4贝多芬音乐创作的三个阶段与其风格演变概览 ............................................................. 3 1.4.1第一阶段(1792-1800年)-----继承 ........................................................................... 3 1.4.2第二阶段(1800-1815年)-----从和谐向崇高的美学风格转变 ............................... 4 1.4.3第三阶段(1815-1825年)-----结构的探索 ............................................................... 4 2.浅析贝多芬的第一、第五、第六、第九交响曲 ........................................................................ 4 2.0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演变概述 ............................................................................................. 4 2.1第一交响曲 ......................................................................................................................... 4 2.1.1音乐分析 .................................................................................................................. 4 2.1.2风格分析 .................................................................................................................. 5 2.2第五交响曲 ......................................................................................................................... 5 2.2.1音乐分析 .................................................................................................................. 5 2.2.2风格分析 .................................................................................................................. 6 2.3第九交响曲 ......................................................................................................................... 7 2.3.1音乐分析 .................................................................................................................. 7 2.3.2风格分析 ...........................................................................................................

8小结 ...............................................................................................................................................

1.概述

1.1维也纳古典乐派简介

维也纳古典乐派,是指1730年——1820年间的欧洲主流音乐。流派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杰出代表,由于他们都是在维也纳度过自己的创作成熟时期,因此被人们称作“维也纳古典乐派”。其音乐作品被称为古典主义音乐18世纪50年代以后,欧洲音乐文化中心维也纳汇集了多种音乐艺术风格,这些不同的音乐风格对维也纳各阶层音乐爱好者的审美趣味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样的音乐氛围中,古典乐派逐渐形成。维也纳古典乐派艺术上承接“文艺复兴”以来的积极成果,同时汲取德、奥、意、法、英各国先辈的创作经验,写出了形式

严谨、内容深刻的各种器乐和声乐作品,成为后世音乐的典范。其代表人物就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维也纳古典主义的作曲家们所追求的,概括说来就是一种体现于观念上的自由与体现在形式上的秩序的有机结合。

与浪漫主义音乐相比,古典主义音乐家们把自己的创作视为传统的一部分,不强调其艺术个性的张扬,不把自己的个性和个人的生活体验作为艺术创作的主要素材与动力,坚持对艺术创作的控制与戒律,发觉表达理性和精巧技艺的无穷潜力,发挥对理想的美的想象力,要求作品整体形势秩序稳定,并具有比例和谐的性质。

1.2浪漫主义乐派简介

伴随着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失败,人们对自由、平等的理想王国的追求化为泡影,对现实不满和失望的情绪与日俱增。古典主义中的秩序与均衡不再被人奉为圭臬,而对主观情感的崇尚、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种种幻想逐渐广为接受,成为浪漫主义思潮的成因。浪漫主义音乐形成与19世界20年代,是以韦伯的歌剧和舒伯特的乐曲为最初标志。

与维也纳古典主义相比,浪漫主义倾向于把音乐看作是自我表现的手段,提倡采用具有个性的表达方式。浪漫主义者是用心灵来领悟整个世界的,他们所推崇的是个人情感的最大限度释放,于是,艺术又一次倾向于狄奥尼索斯的“炽情主义”。浪漫主义音乐彻底解放了作曲家的个性,也彻底解放了音乐义素的表现空间,音乐创作不再是一种应酬与责任,而是在灵感的召唤下的神圣使命,一切都发自于心灵又归于心灵,只有从作曲家灵魂深处倾泻出来的音乐才能感人至深,这时的人们普遍认为,音乐艺术应该表现心灵中复杂多变的情感和自我的信念、意志甚至是对世界的认识,传达难以名状的对自我感受和对大自然神秘的体验。

1.3由维也纳古典乐派向浪漫主义乐派演变过程

可以说,音乐艺术从维也纳古典乐派向浪漫主义乐派流变的过程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音乐艺术本身正是在当时欧洲民众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接受程度的变化和一代代大师不断摸索中逐渐从追求秩序与均衡的古典主义向个性充分表达的浪漫主义演变的。

在音乐的历史中,我们很难为不同风格音乐的演变划出明确的界限。贝多芬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休止符,在音乐中已经逐渐出现了浪漫主义的萌芽,而舒伯特、舒曼也是在继承前人艺术形式的基础上不断摸索,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

因而,研究音乐艺术从维也纳古典乐派向浪漫主义乐派流变的过程就不能机械的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家,或许,分析一个艺术家在不同创作时期中的音乐艺术风格更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流变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不过,这一时期的艺术家难以计数,鉴于本文篇幅,仅选择贝多芬这一维也纳古典乐派末期的艺术家作为个例,分析这位音乐巨匠在古典主义音乐氛围中其浪漫主义萌芽是如何产生的。

1.4贝多芬音乐创作的三个阶段与其风格演变概览 1.4.1第一阶段(1792-1800年)-----继承 在这一阶段中,贝多芬尊重海顿和莫扎特在创作中所形成的艺术风格,继承了他们的创作技法,写出了一些带有世俗性质的流畅辉煌的音乐。比如他的《第一交响曲》,是按照古典主义的结构和原则写成的,唯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在于用快速的谐谑曲取代了原来庄重的小步舞曲。在谐谑曲中,作曲家的艺术追求可以得到自由的实现,其中洋溢的欢乐之情和近乎狂热的情绪与他前辈的那种有些循规蹈矩的艺术风格产生的一定的距离。

1.4..2第二阶段(1800-1815年)--从和谐向崇高的美学风格转变

在这一阶段中,贝多芬已进入了创作的成熟期,他逐渐冲破了海顿、莫扎特在传统创作技巧方面的约束,在作品中大胆地实现了结构的宏大比例、音响上的强烈对比、戏剧化的尖锐冲突等艺术追求,使音乐进行常常出现唐突意外的效果。这一阶段,贝多芬已不再热衷于那些表面上的严肃或快乐的世俗歌曲了,但与此同时,即使他在一心致力于把感情表现得最紧张、最激烈的时候,他也没有发展到置音乐结构比例不顾的地步。比如《第五交响曲》,尽管音乐中已经传达出强烈的情感但交响曲的整体构架仍然是“古典”的,依然保持着工整和对称的结构。

1.4.3第三阶段(1815-1825年)-----结构的探索

在这一阶段,贝多芬开始着手对音乐的结构进行改变。他逐步放弃了古典主义作品过于注重均衡的原则,采用了更为灵活、更复杂并富于变化的形式。这种打破古典主义对称、平衡的古典主义音乐的结构原则的做法却产生的作曲家所需要的艺术效果,实现了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最初转变。

2.浅析贝多芬的第一、第五、第六、第九交响曲 2.0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演变概述

正如上面所述,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在他创作的三个阶段逐步由较为纯粹的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进行初步的探索。分析这三个阶段的作品将有助于我们具体地了解这种演变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受限于篇幅,本文只能选取他整个创作生命中出现在第一阶段中的《第一交响曲》、第二阶段中的《第五交响曲》、第三阶段中的《第九交响曲》作为代表,管中窥豹,浅析流变过程。

这三部交响曲都极具代表性,充分体现在贝多芬在他创作的三个阶段中的音乐风格与特点。但是,作为一个多产的作曲家,无论选取哪些作品,贝多芬的音乐风格都不能简单地被归纳和总结。因而,本文选取的这三部交响曲,仅能作为分析的个例出现,限于笔者水平,如有以偏概全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2.1第一交响曲 2.1.1音乐分析

《第一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初期的作品。显然,他受到了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无论是内容还是结构上都具有海顿和莫扎特的许多交响乐特性。尽管如此,《第一交响曲》在形式上和细节上都显露着贝多芬的独创力。

第二乐章中,贝多芬展现出了他的急躁与幽默。乐章开始时,小提琴单独地奏出一段动

人的旋律,优美地表达出一种沉思的幽默,从这个旋律发展下去,中提琴、大提琴和木管乐器相继奏出,响亮而可爱的音响混杂起来。之后,第二个旋律突然出现,接着是一个更加明亮的乐句和小号轻柔而持续吹奏的音。这时候,定音鼓一直很低微的进行伴奏,从不间断。这个乐章中的许多突然的转调、令人惊奇的大调和小调的对比仿佛尖锐地刻画出阳光和阴影的效果,把贝多芬那变化莫测的幽默和他对那让人惊异的对比的偏爱完全地反映出来。 第三乐章中,贝多芬把惯常的小步舞曲改变成了谐谑曲。虽然这个乐章也是三拍子,但它是快速的、光辉明亮的,反映出一种快活的幽默。他没有小步舞曲那种故意造作出来的尊贵和威严,也少有小步舞曲的高雅,但它充满的生命的活力。在这个乐章中有许多突然的转调,近乎恶作剧的瞬间休止,还用乐器的音色做成有趣的对比以及愉快而急促的节奏,让人们感到一种轻松和惬意。

2.1.2风格分析

可以看出,《第一交响曲》基本上保持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一贯风格,尽管其中有一些专属于贝多芬的闪光点,但整个交响曲无可置疑的秉承了古典乐派的均衡与对称。

《第一交响曲》整体风格沿袭了前辈海顿、莫扎特的很多东西,有些评论家甚至感觉其中些许节奏正是莫扎特在以前某部作品中使用过的。该曲给人幽默通俗的第一感觉,而又略带一些舞蹈性,韵味上接近莫扎特、海顿时期的交响曲。不过,在《第一交响曲》的某些旋律段中,贝多芬也展现出了自己不同凡响的一面,只是这种独创的态度显得还不够开放,而过于拘谨,与贝多芬以后的那些名作又似乎有着较大的区别。

2.2第五交响曲 2.2.1音乐分析

《第五交响曲》或许是贝多芬最出名的交响曲了,整首曲子凝聚着强烈的力量。曲子中,贝多芬那种有如神一般却带有人性的愤怒、时而发射出的温暖与柔和,执坳顽劣而略带粗鲁的幽默,宏大的勇气都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强有力的表达,贝多芬展现出人类心灵上的苦难和得胜的希望,同时,这一切地表达都是在理性的指引下,激情四射却不显芜杂,感情沛然但不会过激,贝多芬在他的“自我抑制”下这样宏壮地表现了自我。

第一乐章,一开始就是震撼人心的四个音符,表现的是“命运的敲门声”。所有的弦乐器和单簧管像钟一样将主题推了出来,在这个主题伸展的时候,全部管弦乐又猛烈地再将它复述一遍。可以说,一开始,贝多芬就给听众无与伦比的震撼。在这个乐章中,所有的温文尔雅都被开头的四个音符组成的乐句不断的猛击而溃散,第二主题的温柔优雅的抗议被扭曲了形状,进而终于因为耗尽力量而消失了。贝多芬在这些和弦中,把管弦乐的最大力量宽松下来,这种松弛看起来似乎仅仅是因为力量已经耗尽了的缘故。接着双簧管用它孤苦含泪的声音发出了一声可怜的悲鸣,但是这个凄惨的声音却惹起了一个在写乐器上狂暴而急骤进行的新的急流,之后,猛烈的弦乐器再回转回来,如狂风骤雨般一扫而过。

在这个乐章里裹挟的痛苦之猛烈,使任何音乐所不能比拟的,它通过粗暴的诉说表达出展示的挫败却用不能被征服的人生态度。

第二乐章,以优雅而可爱的旋律开头,在低音提琴柔和的伴奏中,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 了他们的旋律,表达出稳静而不被扰乱的乐思。接着,一个新的更加阴沉的乐思由单簧管奏了出来,在这里,四个重音的“命运的敲门声”再次出现。管弦乐迅速渐强,引出一个直爽而有力的抗议。接着,从低音提琴发出的一个狰狞猛击的音上达到了顶点。

呈现在这个乐章的情绪状态整体上是相当稳定的,第一乐章那些不安定、焦急和奔放的热情在这里完全地消失了,只有在快要结束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爆发,它似乎暗示着这残酷和猛烈的命运并没有死去,只是在睡觉而已。

第三乐章,从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最低弦的阴影里,偷偷地出现了一个神秘的、恶兆般的暗示性的表露。这个表露是一种预兆,它的呈现并不扰乱高音域的弦乐器或木管乐器温雅的试探性问答。圆号用它傲慢的声音带出了这个暗示性的宣告,差不多是同时,整个管弦乐卷入了这个大胆的表露中。这是一个命运召唤的前奏,四个音的乐句再次呈现,让人们不禁思索命运最终将会得胜还是被征服。接着,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一阵笑声,仿佛要说明人生本来就是滑稽和痛苦的,我们无法躲避,只能一笑置之。所以无论结果如何,我们一定要保持笑容。之后,贝多芬把所有的管弦乐都投入进来,直到最后所有的管弦乐器都服从地共同发展出一个兴高采烈的高潮时,贝多芬再把它拉了下来,这些弦乐器和木管乐器曲意逢迎而又胆怯的做了圆号大胆宣告的应声,贝多芬把全部的管弦乐和成为一种震颤的声音。那些曾经在高的音域里摇摇欲坠的弦乐器的有力的乐句已经消失了,它把逐渐增强的力量和信心,投进低音部幽暗的音域里去。小号和圆号的光辉也已经消失,一切都变成恐怖和神秘。之后,几乎是一片寂静。但寂静中,我们能听到弦乐器衰弱的深呼吸轻轻的持续着,它和定音鼓的跳动成为对比。不过,很快它就改变了,它变成口吃时的讷讷而言,它更快地来到了,但仍然是神

秘的像是还在远处一样,让人们感到将有一种巨大的变化来临。忽然有一个非常华美的“渐强”出现,最后,仿佛从整个管弦乐队中出现了一种金黄色的音的光辉。这个特别的过板,运用持续十分长久的最弱奏,似乎产生了催眠的魔力,跳动的鼓声所造成的地位的雷鸣和弦乐器那如同夏日里划过天空的闪电一样奇妙的闪耀。铜管乐器突然的爆发所预示的,像是不可能加以抑制的对胜利的欢呼。这些,共同造成了崇高有力的动人效果,具有感人心肺的力量。

第四乐章,爆发出了贝多芬全部的情感。低音大号让声音更加深邃,短笛为声音镀上一层光辉。这里呈现的欢乐看起来几乎是狂乱的,接在前面的音乐的幽默、询问和交谈之后而呈现的,是一种绝对无拘无束的志气高扬。

2.2.2风格分析

在这一阶段,贝多芬逐渐摆脱了前人的种种束缚,不再像前人那样重视交响曲的严肃或者快乐,而将精力放在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之上,并期望让音乐在强有力的表达下可以升华到一种崇高的境界。不同于之前贝多芬对古典主义中均衡和谐的追求,西方美学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崇高”成为了贝多芬表达的着力点,将优雅用真诚替代,将彬彬有礼置换成了激情倾诉。这正是浪漫主义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可以说,贝多芬在思想上的这一转变正是浪漫主义音乐萌芽的产生。

2.3第九交响曲 2.3.1音乐分析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曲,该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而谱曲的,后来成为该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主题。这一交响曲,被公认为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是其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

第一乐章,这里面有一种挣扎的、不满的、神秘的纷乱和不安的感觉,贝多芬好像是在摸索一些能够完全用来表现他自己的言词。旋律的断片被弦乐器急急地抢走,忽然,这些断片飞聚在一起,十分神秘的像一个打碎了的雕塑品的碎片一样,整个管弦乐勇敢地奏出这个乐章大胆而欢快的主题来。这个乐章里有一种高高扬起的、雄伟的欢乐,这种欢乐是不同于《第五交响曲》中的顽强的痛苦的。这是一种生活的欢乐,而非生活的悲剧。除开木管乐器偶然奏出一段短歌的时候,那些推动的力量是暂时地停止发展以外,这个乐章的力量几乎是从来没有一次减退的时候。一切都是充满着力量。

第二乐章,先有一个简短的引子出现,然后,主题就由小提琴尖锐地演奏出来。各种弦乐器、圆号、木管乐器、低音提琴都加入进来,把这个轻快而狂欢的主题反复表述,用不断增强的乐句建立一个个高潮来。定音鼓用一种有力的节奏,重新恢复交响曲的活力。为了旋律的对比,这里还有一个小主题,带有一种宗教上的气质。不过,当这个小主题被快速度地奏出来的时候,却又像一个被唱歪了样子的圣歌的调子一样。如果第一乐章暗示着成熟的主观的欢乐和强健的成年力量,那么我们可以猜想这个第二乐章所代表的便是世俗的快乐的无止的循环。

第三乐章,有单簧管、双簧管和弦乐器咏唱出引子来,然后,在小提琴的如丝的乐音中,乐章的主题美妙地呈现出来,这个乐章提示着许多感觉的巧妙地混合:自满自足、热情的渴望。第一主题的那种稳静不久就改变了,接着来的是另外一个变幻了节奏、调子和情绪的主题,这个主题由小提琴和中提琴更深沉更热切的引述出来。这个乐章裹挟的也许是和平的欢乐,或者是得到保证和神圣的爱的欢乐。在这个乐章行将结束的时候,静静的气氛有点被铜管乐器的延长的声音所扰乱,但小号所吹出的长音再度消退,进入到弦乐器震颤的声音里去,于是木管乐器、圆号又恢复了它们的快活和美丽了。

第四乐章,音乐在这里到达了最高点,贝多芬更进一步,将人声引入了交响乐。乐章开始,一个狂暴的不谐和的号叫从管弦乐里爆发出来,一连串先是下行然后又往上升的和弦神经质而焦急地被赶了出来。低音提琴的过板像是对管弦乐器发布的命令,之后,所有的管弦乐器都领会了低音提琴的命令,这些乐器的不谐和再次出现了,但是有了一个休止。在低音提琴再三恳请之后,管弦乐在前面的主题的题材中,概略地探索着一个最后的宣告,这个宣告是要足以表现那即将到来的狂热与兴奋的。整个分为逐渐强烈,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有一种难得的远远的柔和的声音,这种声音在他高高扬起的欢乐中渐次增强,这正是贝多芬探索的宣告,它渐次增强,直到它勇敢的直接诉说出来为止。之后,其他弦乐器也奏着这个欢乐的旋律,然后是整个管弦乐。在开始的那几个小节里的不谐和再度出现那些焦急地和弦也跟着来了,但是,现在有一个权威的声音在诉说着,这个声音并不时管弦乐队的任何一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而是由人声合唱交织而成,之后就主要是合唱了,本文暂不进行分析。

2.3.2风格分析

在这一阶段,贝多芬继续表达着他强烈的感情。此时贝多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不同于古典主义的这种表达情感的观念,他已经逐步放弃了古典主义作品结构中过于强调公正与对称的原则,开始对音乐结构如何表达自我进行新的探索。比如在《第九交响曲》的慢板乐章中,尽管贝多芬仍沿用古典主义旋律的整体形式,但通过在乐句的句读之间插入应答句的手法来产生变化,这些应答句干扰了八小节或十六小节旋律的连贯性,同样也使音乐具有了动力性发展的特征。

3.小结

通过对于贝多芬《第一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大致整理出贝多芬在音乐风格上从维也纳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演变的脉络。大体上说,在这三个阶段中,他在第一阶段成功地继承了维也纳古典主义的精华,熟练掌握了但是传统的作曲技法;在第二阶段改变了对交响乐之美的追求,从维也纳古典主义中对和谐之美的探索专向了对崇高感的营造之中,更加注重内心感受的倾诉与抒发,是从观念上向浪漫主义音乐靠拢;在第三阶段,他开始着手改变交响乐的结构,打破维也纳古典主义中对称与均衡的结构范式,用复杂多变和不再对称的形式恰当的展现主题,可以说是进行了初步的浪漫主义音乐理论和技法的探索。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三部交响曲仅仅是贝多芬浩如烟海的作品中比较有特点的示例。我们在分析贝多芬音乐风格变化是并不能以偏概全,认为贝多芬在这三个阶段的所有作品都一致地表现出上述分析中的特点。比如他的《第六交响曲》似乎就比《第五交响曲》更靠近维也纳古典主义的风格。所以,我们在试图了解贝多芬在从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演变的大致历程时,也应该知道探索的道路是曲折而反复的,因而,笔者只能借三部交响曲粗略地勾勒出大致趋势。

参考文献:

1、 朱秋华:西方音乐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罗曼·罗兰:贝多芬:伟大的创造性年代---从《英雄》到《热情》,北京:三联出版社,1997年

3、龙本裕造:贝多芬及其独创性研究,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

4、沃康恩:贝多芬九大交响曲解说,北京:万乐书店,1951年


相关内容

  • 现代城市理论演变
  • 摘 要 了解西方城市规划学的演变历史,是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成功经验并 避免失误的捷径之一.本文通过对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汇总和梳理, 将西方城 市规划学的演变历史划分为5个阶段, 试图构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城市规划理 论的发展框架.以便我国能从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变的过程中能更好的借 鉴.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分析
  • 1 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 必修一 政治文明史 第二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核心考点: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自汉至元皇权的日益加强.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本讲内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 ...

  • 法国象征主义艺术运动鼎盛期
  • 法国象征主义艺术运动鼎盛期 □ 冉利强 内容摘要:19世纪90年代是法国象征主义艺术运动的鼎盛期,此时的规模.艺术理论.画家的艺术活动和象征主义的肖像画和风景画 的显著出现,以及国内外交流等各个侧面都表明了象征主义艺术运动的黄金时代的到来.研究象征主义艺术运动的鼎盛期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 ...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体系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结构] 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 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 ...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打印)
  •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结构] 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 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 ...

  •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 <读书报告-> 引言:这次读书报告,我选择了著名的美学名著<美的历程>.在经过了十几天对本书孜孜不倦的阅读后,我无尽感慨,作者李泽厚在30年前写的这本书居然能如此唤起我的共鸣,现在我只希望用详细的报告向老师和同学们讲述一下这本书的精妙之处. 一.内容概述: <美的历程& ...

  •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训
  •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教训 专业班级: 遥感科学与技术 指导老师: 陈洁 学号: 20133350 姓名: 易乐安 日期: 2015年9月25日 目 录 1.前言 ...................................................................... ...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梦涵义的历史演变
  • 2014年第5期 2014 NO.5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Socialism Sum NO.76 总第76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梦涵义的历史演变 梁诸英 (安庆师范学院 人文与社会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

  •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国共两党的关系发展历程高考历史岳麓版
  •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四:国共两党的发展历程及两党关系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专题复习四:国共两党的发展历程及两党关系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 国民党的建立.发展及其性质的变化:国民党"一大":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及其评价:国民党政治纲领的演变及其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