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部教育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直以来,西部的发展相对东部都极其缓慢,尤其是教育,更是受到多方关注,我们国家也不断倡导学生及社会的力量去帮助西部。我们此次支教采用家访的形式,通过和村民聊天,关于限制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发展的原因,得出如下几个调查报告结论:

一:社会环境问题
一个地方教育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跟当地的经济背景,文化背景,交通地理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被调查的垭垅村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孩子们一般上完初中就不在上学,而是出去打工,一方面是因为学习不好,没考上,一方面是当地教育质量较差,还有就是,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一般家庭的负担都比较重,当地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都在外打工,一些初中都没有上的孩子在外打工回来,盖了新房子,很是让一些家庭羡慕,一些孩子就认为上完初中也是出去打工,上完小学也是打工,同样是打工,早出去,可以早点改变家庭现状,所以就辍学了。

几乎所有家庭都是支持孩子继续上学,考不上孩子才只好去打工,因为很多村民都在外打工,也意识到文化水平的重要性,所以比过去更支持孩子教育。

从这可以看出,大部分家庭意识到文化程度与自身经济情况关系很大,考大学成为山区孩子走出山区,改变人生的最好出路。

然而,不可否认,由于山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部分山区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这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的入学率。90%以上的家庭,孩子没有继续读书的原因是孩子没有考上,很少一部分家庭选择“经济原因”,很少一部分是因为“孩子自己不愿读书了”。有很多感人的例子,有的家庭孩子多,就哥哥或者姐姐辍学打工供弟弟妹妹。有一个家庭是家里农活太多,孩子想上学但是不能去上学,有的是因为爸爸去世,为了支撑家庭,孩子辍学出去打工,还有因为心理压力太大,一学习就头疼而被迫放弃上学。

虽然村里经济比较落后,村民的文化水平也不高,但大多数人都能意识到孩子上学的重要性,并全力为孩子受教育创造条件。
总的来说,从社会环境问题这一方面看,要想改善山区基础教育现状,首先得发展好经济,同时得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提高教师素质,逐步改变对教育的落后的看法,让村民们切实体会到教育的益处;其次是增加对山区教育的投资,改善山区基础教育条件,减轻村民的负担,,保障农村学生受教育的基本权利。(这点村里做的很好,还免费给孩子提供一顿午餐,学费也只是交十八块钱)

二:学校和老师现状问题

调查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当然就离不开研究学校和老师。研究学校的“办校历史、学校声誉、班子队伍状况、管理现状”,然后才能根据学校现状找出学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教师的“学力结构、学习氛围、责任感、教学实力”是学校教育改革成功的保证,因此也要对其进行调查。

当地教育是很薄弱,教师不够用,所以村里只开了一三五年级,老师也是现学先教,甚至有些老师还不是很负责任,熬时间等着调走,所以使当地孩子基础教育很差,尤其是数学和语文的写作和拼音。在整个织金县都采取的是奖惩制度,教学成绩突出的老师给予现金奖励,教学成绩差的教师给予现金惩罚,垭垅和猓猡是当地基础教育最差的两个村子,教育局每年几乎都不拨钱给这两个地方,钱都给了镇上的学校建校舍,建食堂等等,加强学校基础建设去了,这样导致了好的更好,差的更差,村里的好学生有的就去镇上上学了,这样使教师的教学成绩更难以提高,所以每年都得被罚,老师的教学积极性都不高,甚至有的就是熬时间等待被调走。

学校的围墙是去年新建的,学校是两层楼一共六个教室,一间已改成食堂,一间放杂物,一间改为图书馆兼活动室,所以剩下三间教室,教学楼外观看起来还可以,里面的桌子都很破旧,学校也只是外观尚可罢了。

没有的年级,孩子们都得去别的村上学,步行要一个小时。一般家里的爸爸妈妈都在外打工,所以孩子没有家长管教,很少有在家主动学习的,村民的文化不高,所以即使爸妈在家的,也无法辅导学生学习,给予学习上的指导与帮助,能做的也只是督促学习,所以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得不到纠正。

当然,学校不免还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学校的资金不足,教学设施待完善,师资流失比较严重,学生失学率不能忽视等。村里的教育还需校长和教师们以及村委会继续努力改善。

三:学生素质问题
一个地方的教育成效如何,和培养的学生素质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渴望得到关注,他们是极其缺爱的。有一个例子是这样的,两个孩子让另一个孩子哭,用哭声引我们这些支教的老师下来,那个女孩不哭,两个女孩就用钉子扎她,将她弄哭了。由此可以看出,孩子是再想一切办法来吸引老师的关注,甚至用一些不好的方法。

心理素质方面,大部分学生显得都比较差,他们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成绩不好不知道怎么改变,心理有困惑不知道怎么去努力解决,意志不够坚定,面对困难往往不知道怎么解决,家庭和学习的压力让他们时常感到焦虑。有些孩子还存在攀比现象,自大,骄傲,喜欢炫耀,有些孩子还不懂得尊重人,孩子们不知道谦让,经常因为抢玩的东西大打出手。孩子们打架现象也比较常见,这些都需要老师耐心的去引导,通过让学生喜欢老师,来带动孩子向好的一面发展。

对于“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这方面,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学习压力很大,创新能力不够高,甚至有一小部分的同学抱怨他们所学的知识对他们没有多少用处。我想,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老师应当花一定的时间与同学对人生、社会、国家、责任等方面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进一步的理解,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各方面得到提高。

四:反思
不可否认,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山区基础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改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又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的发展。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看到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孩子们的要求很简单,只要老师用心对待孩子,孩子就会喜欢你,通过让孩子喜欢老师来影响孩子,改变孩子的缺点和不足,都说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所以在教学的态度上一定不可马虎,切实提高村里教师教学态度,对基础教育的提高会有莫大的帮助。

通过反思,找到山区基础教育存在的不足,经过总结和创新实践,我想这些问题以后会慢慢得到妥当的解决。 也希望我们的支教能多帮助到孩子们一点,同时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支教吸引更多人来关注西部,支援西部。

一直以来,西部的发展相对东部都极其缓慢,尤其是教育,更是受到多方关注,我们国家也不断倡导学生及社会的力量去帮助西部。我们此次支教采用家访的形式,通过和村民聊天,关于限制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发展的原因,得出如下几个调查报告结论:

一:社会环境问题
一个地方教育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跟当地的经济背景,文化背景,交通地理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被调查的垭垅村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孩子们一般上完初中就不在上学,而是出去打工,一方面是因为学习不好,没考上,一方面是当地教育质量较差,还有就是,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一般家庭的负担都比较重,当地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都在外打工,一些初中都没有上的孩子在外打工回来,盖了新房子,很是让一些家庭羡慕,一些孩子就认为上完初中也是出去打工,上完小学也是打工,同样是打工,早出去,可以早点改变家庭现状,所以就辍学了。

几乎所有家庭都是支持孩子继续上学,考不上孩子才只好去打工,因为很多村民都在外打工,也意识到文化水平的重要性,所以比过去更支持孩子教育。

从这可以看出,大部分家庭意识到文化程度与自身经济情况关系很大,考大学成为山区孩子走出山区,改变人生的最好出路。

然而,不可否认,由于山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部分山区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这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的入学率。90%以上的家庭,孩子没有继续读书的原因是孩子没有考上,很少一部分家庭选择“经济原因”,很少一部分是因为“孩子自己不愿读书了”。有很多感人的例子,有的家庭孩子多,就哥哥或者姐姐辍学打工供弟弟妹妹。有一个家庭是家里农活太多,孩子想上学但是不能去上学,有的是因为爸爸去世,为了支撑家庭,孩子辍学出去打工,还有因为心理压力太大,一学习就头疼而被迫放弃上学。

虽然村里经济比较落后,村民的文化水平也不高,但大多数人都能意识到孩子上学的重要性,并全力为孩子受教育创造条件。
总的来说,从社会环境问题这一方面看,要想改善山区基础教育现状,首先得发展好经济,同时得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提高教师素质,逐步改变对教育的落后的看法,让村民们切实体会到教育的益处;其次是增加对山区教育的投资,改善山区基础教育条件,减轻村民的负担,,保障农村学生受教育的基本权利。(这点村里做的很好,还免费给孩子提供一顿午餐,学费也只是交十八块钱)

二:学校和老师现状问题

调查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当然就离不开研究学校和老师。研究学校的“办校历史、学校声誉、班子队伍状况、管理现状”,然后才能根据学校现状找出学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教师的“学力结构、学习氛围、责任感、教学实力”是学校教育改革成功的保证,因此也要对其进行调查。

当地教育是很薄弱,教师不够用,所以村里只开了一三五年级,老师也是现学先教,甚至有些老师还不是很负责任,熬时间等着调走,所以使当地孩子基础教育很差,尤其是数学和语文的写作和拼音。在整个织金县都采取的是奖惩制度,教学成绩突出的老师给予现金奖励,教学成绩差的教师给予现金惩罚,垭垅和猓猡是当地基础教育最差的两个村子,教育局每年几乎都不拨钱给这两个地方,钱都给了镇上的学校建校舍,建食堂等等,加强学校基础建设去了,这样导致了好的更好,差的更差,村里的好学生有的就去镇上上学了,这样使教师的教学成绩更难以提高,所以每年都得被罚,老师的教学积极性都不高,甚至有的就是熬时间等待被调走。

学校的围墙是去年新建的,学校是两层楼一共六个教室,一间已改成食堂,一间放杂物,一间改为图书馆兼活动室,所以剩下三间教室,教学楼外观看起来还可以,里面的桌子都很破旧,学校也只是外观尚可罢了。

没有的年级,孩子们都得去别的村上学,步行要一个小时。一般家里的爸爸妈妈都在外打工,所以孩子没有家长管教,很少有在家主动学习的,村民的文化不高,所以即使爸妈在家的,也无法辅导学生学习,给予学习上的指导与帮助,能做的也只是督促学习,所以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得不到纠正。

当然,学校不免还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学校的资金不足,教学设施待完善,师资流失比较严重,学生失学率不能忽视等。村里的教育还需校长和教师们以及村委会继续努力改善。

三:学生素质问题
一个地方的教育成效如何,和培养的学生素质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渴望得到关注,他们是极其缺爱的。有一个例子是这样的,两个孩子让另一个孩子哭,用哭声引我们这些支教的老师下来,那个女孩不哭,两个女孩就用钉子扎她,将她弄哭了。由此可以看出,孩子是再想一切办法来吸引老师的关注,甚至用一些不好的方法。

心理素质方面,大部分学生显得都比较差,他们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成绩不好不知道怎么改变,心理有困惑不知道怎么去努力解决,意志不够坚定,面对困难往往不知道怎么解决,家庭和学习的压力让他们时常感到焦虑。有些孩子还存在攀比现象,自大,骄傲,喜欢炫耀,有些孩子还不懂得尊重人,孩子们不知道谦让,经常因为抢玩的东西大打出手。孩子们打架现象也比较常见,这些都需要老师耐心的去引导,通过让学生喜欢老师,来带动孩子向好的一面发展。

对于“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这方面,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学习压力很大,创新能力不够高,甚至有一小部分的同学抱怨他们所学的知识对他们没有多少用处。我想,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老师应当花一定的时间与同学对人生、社会、国家、责任等方面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进一步的理解,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各方面得到提高。

四:反思
不可否认,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山区基础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改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又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的发展。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看到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孩子们的要求很简单,只要老师用心对待孩子,孩子就会喜欢你,通过让孩子喜欢老师来影响孩子,改变孩子的缺点和不足,都说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所以在教学的态度上一定不可马虎,切实提高村里教师教学态度,对基础教育的提高会有莫大的帮助。

通过反思,找到山区基础教育存在的不足,经过总结和创新实践,我想这些问题以后会慢慢得到妥当的解决。 也希望我们的支教能多帮助到孩子们一点,同时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支教吸引更多人来关注西部,支援西部。


相关内容

  • 西部大开发的开发平台建设
  • 作者:孙守增 西部论坛 2000年10期 一.前言 西部地区从行政区划看系指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西藏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西部地区土地面积约54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56%:总人口2.85亿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23%,为我国少数族主要聚居区.西部地区 ...

  • 教育部部长周济谈高考改革(实录)
  • 教育部部长周济今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高考是一个很好的制度, 我们还要继续加强这个制度,并不断改革.改进 国新办副主任王国庆主持本次发布会,教育部部长周济.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就<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有关情况共同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10 ...

  • 研究生支教团
  • 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 目录 简介 研究生支教团大事记 领导人回信 刘延东 胡锦涛 编辑本段简介 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是由团中央.教育部联合组织实施的青年志愿服者扶贫接力计划全国示范项目.它采取公开招募的方式,每年在全国部分重点高校中招募一定数量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 ...

  • 关于西部大学生创业就业环境的问卷调查
  • 关于西部大学生创业就业环境的问卷调查 尊敬的先生(女士): 您好!大学生创业是我国创业群体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生力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促进力量.为了更好地创设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我们特开展此次调查,请您基于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进行填写.问卷很短,感谢您的大力支持! ****** ...

  • 西部大开发政策
  • 西部大开发政策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重大战略部署.四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奋发 ...

  • 西部贫困文化解析
  • 西部贫困文化解析 摘要 本论文主要针对我国西部地区贫困文化问题进行初步研究,在对贫困及其贫困文化这两个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西部地区贫困文化的具体表现和特征,通过不同角度探讨其形成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同时,根据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要的论述了西部贫困文化对本地区及其当地居民 ...

  • 关于西部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探(1)
  • 关于西部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探 作者:俞峰 来源:<科学教育导刊>2014年第01期 [摘要]西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某方面或多方面能力较弱的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又产生了一些新型的大学生弱势群体,其中因"经济贫困"而引发心理问题的"双困生 ...

  •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基本情况介绍
  •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基本情况介绍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自2003年实施以来,在各级党政的关心支持下,全区各级项目办.团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不断拓宽了服务领域,推进了城乡统筹发展,促进了农村牧区基层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探索了一条通过志愿服务配臵人才资源的新途径, 在高校毕业生中唱响了 ...

  • 两基知识宣传资料(1)
  • 两基知识宣传资料 1.什么叫"两基"? 答: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西部地区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两基"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