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如何开展劳务输出的

我们是如何开展劳务输出工作的

铁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005年1月22日)

铁力市地处小兴安岭余脉与松嫩平原过度地带,下辖七个乡(镇),境内有四个森工企业局和一个农场,总人口38.2万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农业不很发达,近年来,可采林木资源渐趋枯竭,多方面的原因使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给就业再就业和社会稳定及致富奔小康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铁力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劳务经济,实现富余劳动力跨地区转移就业作为脱贫致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有关部门齐心合力抓落实,2004年,我市的劳务输出工作打开了新局面,在劳动力市场基础建设、劳务信息采集、劳动者择业观念转变、就业再就业培训、劳务输出人员权益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特别是同省报业集团的劳务合作,给了我们以很多收益和启迪。2004年,我市共向外有序组织劳务输出2515人。其他各类自发劳务输出人员近万人。

一、领导重视,切实把劳务输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2004年初,铁力市委、市政府为扎实有效的抓好劳务输出工作,先后召开了铁力市常委扩大会议和铁力政府常务扩大会议,研究、部署铁力市劳务输出工作。要求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负起劳务输出的主要责任,组织、人事、民政、农委、群团组织、各乡镇及各企业主管部门要给予积极的配合。下达了全年劳务输出2500人的工作计划并把这一指标分解到各乡镇、社区,作为年终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劳动保障部门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年初,研究制定了《铁力市劳务输出工作方案》,对我市的劳务输出工作做出了全面的安排布署,成立以劳动保障局局长为组长的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目标,落实了一名主管局长专门抓就业工作,就业局全力开展此项工作。

为保证把劳务输出切实抓出成效,我们把那些业务素质好,工作热情高的同志调整到就业局,并重点为铁力市职业所充实了力量。铁力市职业介绍所原来只有一名工作人员,联系了用工单位找不到求职人员,来了求职人员又找不到用工单位,即使劳动用工双方碰到了一起,由于各方面职介工作不够到位也很难有几次能够介绍成功。为此,我们为职业介绍所又充实了3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切实解决了人手少难以开展工作的尴尬局面。

二、保障资金,切实加大劳务输出基础建设工作

要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就必须搞好基础建设,而基础建设又往往受资金的制约,所以,我们在资金上给予了充分的保障。

一是投资40多万元改造了劳动力市场。2004年2月,我们派专人到伊春市就业局就劳动力市场建设改造问题作了请示,伊春市就业局和铁力市委、市政府对此项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严格按照伊春市就业局明确的各项标准和铁力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投资40.5万元,建起了设备先进、功能完备、服务快捷的劳动力市场。该市场拥有同时可容纳50多人求职的劳动用工洽谈室;建立了配有电子大屏幕、电子触摸屏、电视、影碟机等先进设备的信息超市;可提供求职登记、用工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培训申请、鉴定申请、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关系代理等全方位、周密细致的“一站式“服务大厅。

二是投资100余万元建立了再就业培训中心。我市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110万元在铁力市中心繁华地段购买了一处300多平方米的楼房,建立了铁力市再就业培训中心。中心内设有可同时开设两个专业培训的教室,并购买了投影仪、电视机、影碟机等先进的电教设备。

三是将就业局聘用的负责劳务输出的工作人员所需经费纳入市财政予以保障。就业局把一名具有先进教学经验、善于管理的工作人员调到再就业培训中心,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并在社会上公开招聘、择优录用了三名优秀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组织招生和培训工作。

四是在我市的乡镇投入资金,聘用能力强、素质好的20名下岗职工,依托市职业介绍所,成立了4个职业介绍所接待站,使我市的职介机构延伸到了乡镇和社区。

三、攻坚克难,以与省报业集团劳务合作为代表的劳务输出工作取得实效

我们在做了大量周到细致的准备工作的同时,也积极与外埠用工单位取得联系,广泛的收集用工信息。特别是与黑龙江省报业集团的劳务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铁力市委、市政府领导对省报业集团将在我市招用流动报业发行人工作高度重视,组成了专门的考察组前往省城,经与省报业集团领导多次磋商,达成了初步的协议,省报业集团指定我市为“蓝天行动”劳务输出基地。2004年,我们先后三次,向省报业集团输出流动报业发行人近400人。这些务工人员由省报业集团免费提供食宿,他们现在每月最低的收入都在千元左右,有58名优秀的报刊发行人员月工资在1200元以上,最高的每月可达3000多元。涌现出了许多外出务工成功的典型,其中:张泽军因出色的组织才能,已被报业集团聘为站长,董永强、王明雨等十几名同志被发行站聘为小队长。我市市委市政府为让他们在外面闯出致富之路,翟庆波市长04年夏,亲率劳动、人事、民政、宣传等单位和部门的领导,杀猪到哈市各报刊发行站慰问,劳动部门定期派就业局领导和工作人员到各站了解外出务工人员工作、生活情况,对他们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我们还与我省信誉度较高的哈尔滨市顾达人力资源中心确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他们向哈尔滨市黑天鹅休闲娱乐中心、光宇集团、正大集团、北光竹木机械厂等多家哈市大型企业输送了500余名务工人员。

同时,通过我们的努力,还与大庆、绥芬河、广东、深圳、北京等多家省内外的用工单位确立了长期的劳务合作关系。2004年,我们共向外劳务输出各类务工人员2515人,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也维护了我市的社会稳定,形成了多方受益的良好局面。

通过有效开展劳务输出工作,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可以多方面受益。一是缓解了当地就业压力,由于当地的就业岗位少,求职人员多,很好地解决了这一供求矛盾;二是提高我市下岗失业人员收入的重要途径,通过外出务工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有了工作岗位,生活得到了保障,同时,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还可把一些好信息、好观念带回来,影响到有外出务工愿望又没有勇敢出去的劳动力的思想和观念,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劳务输出氛围。

四、以人为本、努力打开劳务输出工作的新局面

无论从劳务输出工作的对象来讲,还是从抓劳务输出工作的队伍建设来讲,关键都是做人的工作。思想观念通了,则一通百通。坚持以人为本,在转移劳动者择业观念上下功夫,在克服畏难情绪,调动好劳务输出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方面做文章,我们都有比较深的体会和感受。

一是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切实转变劳动者的择业观念。我们在做劳务输出工作中发现,广大求职人员普遍存在外面的用工单位劳动强度大,干完活也不一定能得到工资,外面的消费水平高,在外面挣1000元不如在家挣500元,打工永远也不算有工作等观念。为此,我们在铁力市电视台开辟了再就业专栏,向全市广泛发布用工信息,讲解就业政策;利用农场、王杨大集人员密集的特点,印制了2万张宣传单,到这两个大集进行免费发放,并现场开展求职登记与他们讲解就业政策,解答问题;组织工作人员利用节假日深入村屯到农民家中向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把市职业介绍所的职能、地点、联系电话印在1000套汽车椅套上,在全市的公交车上进行免费发放;把市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情况,通过精心设计印制了2万盒精制火柴,在全省各大酒店、饭店进行免费发放。通过以上宣传渠道积极构建全方位、全覆盖的宣传阵式,力争使广大求职人员心动,产生外出打工的愿望和动机。

二是必须建立激励机制,切实调动从事劳务输出有关部门、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年初,铁力市委、市政府在制定各部门工作目标考核方案时,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下达到了全市各乡镇、各部门,并明确了一票否决制。同时,建立了劳务输出激励机制,对成功输出1名下岗失业人员(应签订一年期以上劳动合同)的职业介绍人,无论是誰,都会得到80元的职业介绍补贴。这样,既明确了责任,也充分的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是必须加大工作合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劳务输出工作只靠劳动保障部门或只靠职业介绍部门开展,是很难做强做大的。待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人事部门掌握的比较详细,待分配的退伍军人民政部门较熟悉,针对这两个群体的特点,我们通过与人事、民政部门协调,三个部门对这两部分人员进行职业介绍培训,培训的目的是既让他们转变观念,不等不靠政府,有相当的就业岗位就走出去,又动员他们把职业介绍当作一项职业,成为专门的介绍人。为此,我市还决定对在职业介绍中表现突出的,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召用时优先考虑,通过这一政策调动这部分人共输出100余人。组织部门、群团组织、各乡镇在劳务输出工作中也都从不同的角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齐抓共管使我市的劳务输出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四是必须切实保护好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当前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追求效益,确实存在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问题。为此,我们一方面要求用工单位,在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后,必须在15日之内,以书面的形式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劳务输出人员比较密集的哈尔滨市,设立了一名专职劳务输出后期跟踪服务人员,定期到各用工单位进行走访,了解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状况,及时地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五是必须抓好典型宣传,用典型引路。为了彻底打消求职人员的顾虑,转变择业观念。我们把用工单位提供的优良工作环境,良好的福利待遇,务工人员的突出成绩,获取的丰厚回报等典型事迹制成光盘在电视台进行了多次的宣传报道。市政府还从财政出资,在春节到来之际对优秀外出务工的60名典型进行了奖励,并对这一举措向全社会广泛宣传,营造外出务工致富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在我们召开劳动用工洽谈会期间,还请回这些优秀的务工人员进行现身说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地带动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六是必须抓好培训与输出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据我们了解,现在大多数用人单位都缺少管理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也只有这些人才能拿到高薪。为此,我们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定单式培训。在为省报业集团输送流动报业发行人时,我们集中7天时间,对经过面试合格的人员进行了业务、礼仪方面的培训。同时,我们依托我市现有的11个再就业培训基地所开设的计算机、美容美发、服装裁剪、电焊、烹饪、家政服务、皮装护理、保健按摩、酒店服务员、导游员等专业,对每个用工单位所招用的人员都做了必要的培训,而且把礼仪培训作为劳务输出人员的必修课,以此努力打造铁力劳务输出品牌。今年,我们将充分发挥我局新建的就业再就业培训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对各用工单位和求职者的培训给以更广泛的、全面的培训,争取做到有需求就开展的目标。

虽然我市的劳务输出工作打开了良好的局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特别是针对我市就业再就业的需要,还是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加强探索和实践,力争我市的劳务输出工作再上新台阶,特别是与省报业集团的合作,还要有更大的突破。

我们是如何开展劳务输出工作的

铁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005年1月22日)

铁力市地处小兴安岭余脉与松嫩平原过度地带,下辖七个乡(镇),境内有四个森工企业局和一个农场,总人口38.2万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农业不很发达,近年来,可采林木资源渐趋枯竭,多方面的原因使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给就业再就业和社会稳定及致富奔小康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铁力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劳务经济,实现富余劳动力跨地区转移就业作为脱贫致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有关部门齐心合力抓落实,2004年,我市的劳务输出工作打开了新局面,在劳动力市场基础建设、劳务信息采集、劳动者择业观念转变、就业再就业培训、劳务输出人员权益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特别是同省报业集团的劳务合作,给了我们以很多收益和启迪。2004年,我市共向外有序组织劳务输出2515人。其他各类自发劳务输出人员近万人。

一、领导重视,切实把劳务输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2004年初,铁力市委、市政府为扎实有效的抓好劳务输出工作,先后召开了铁力市常委扩大会议和铁力政府常务扩大会议,研究、部署铁力市劳务输出工作。要求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负起劳务输出的主要责任,组织、人事、民政、农委、群团组织、各乡镇及各企业主管部门要给予积极的配合。下达了全年劳务输出2500人的工作计划并把这一指标分解到各乡镇、社区,作为年终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劳动保障部门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年初,研究制定了《铁力市劳务输出工作方案》,对我市的劳务输出工作做出了全面的安排布署,成立以劳动保障局局长为组长的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目标,落实了一名主管局长专门抓就业工作,就业局全力开展此项工作。

为保证把劳务输出切实抓出成效,我们把那些业务素质好,工作热情高的同志调整到就业局,并重点为铁力市职业所充实了力量。铁力市职业介绍所原来只有一名工作人员,联系了用工单位找不到求职人员,来了求职人员又找不到用工单位,即使劳动用工双方碰到了一起,由于各方面职介工作不够到位也很难有几次能够介绍成功。为此,我们为职业介绍所又充实了3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切实解决了人手少难以开展工作的尴尬局面。

二、保障资金,切实加大劳务输出基础建设工作

要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就必须搞好基础建设,而基础建设又往往受资金的制约,所以,我们在资金上给予了充分的保障。

一是投资40多万元改造了劳动力市场。2004年2月,我们派专人到伊春市就业局就劳动力市场建设改造问题作了请示,伊春市就业局和铁力市委、市政府对此项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严格按照伊春市就业局明确的各项标准和铁力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投资40.5万元,建起了设备先进、功能完备、服务快捷的劳动力市场。该市场拥有同时可容纳50多人求职的劳动用工洽谈室;建立了配有电子大屏幕、电子触摸屏、电视、影碟机等先进设备的信息超市;可提供求职登记、用工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培训申请、鉴定申请、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关系代理等全方位、周密细致的“一站式“服务大厅。

二是投资100余万元建立了再就业培训中心。我市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110万元在铁力市中心繁华地段购买了一处300多平方米的楼房,建立了铁力市再就业培训中心。中心内设有可同时开设两个专业培训的教室,并购买了投影仪、电视机、影碟机等先进的电教设备。

三是将就业局聘用的负责劳务输出的工作人员所需经费纳入市财政予以保障。就业局把一名具有先进教学经验、善于管理的工作人员调到再就业培训中心,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并在社会上公开招聘、择优录用了三名优秀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组织招生和培训工作。

四是在我市的乡镇投入资金,聘用能力强、素质好的20名下岗职工,依托市职业介绍所,成立了4个职业介绍所接待站,使我市的职介机构延伸到了乡镇和社区。

三、攻坚克难,以与省报业集团劳务合作为代表的劳务输出工作取得实效

我们在做了大量周到细致的准备工作的同时,也积极与外埠用工单位取得联系,广泛的收集用工信息。特别是与黑龙江省报业集团的劳务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铁力市委、市政府领导对省报业集团将在我市招用流动报业发行人工作高度重视,组成了专门的考察组前往省城,经与省报业集团领导多次磋商,达成了初步的协议,省报业集团指定我市为“蓝天行动”劳务输出基地。2004年,我们先后三次,向省报业集团输出流动报业发行人近400人。这些务工人员由省报业集团免费提供食宿,他们现在每月最低的收入都在千元左右,有58名优秀的报刊发行人员月工资在1200元以上,最高的每月可达3000多元。涌现出了许多外出务工成功的典型,其中:张泽军因出色的组织才能,已被报业集团聘为站长,董永强、王明雨等十几名同志被发行站聘为小队长。我市市委市政府为让他们在外面闯出致富之路,翟庆波市长04年夏,亲率劳动、人事、民政、宣传等单位和部门的领导,杀猪到哈市各报刊发行站慰问,劳动部门定期派就业局领导和工作人员到各站了解外出务工人员工作、生活情况,对他们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我们还与我省信誉度较高的哈尔滨市顾达人力资源中心确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他们向哈尔滨市黑天鹅休闲娱乐中心、光宇集团、正大集团、北光竹木机械厂等多家哈市大型企业输送了500余名务工人员。

同时,通过我们的努力,还与大庆、绥芬河、广东、深圳、北京等多家省内外的用工单位确立了长期的劳务合作关系。2004年,我们共向外劳务输出各类务工人员2515人,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也维护了我市的社会稳定,形成了多方受益的良好局面。

通过有效开展劳务输出工作,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可以多方面受益。一是缓解了当地就业压力,由于当地的就业岗位少,求职人员多,很好地解决了这一供求矛盾;二是提高我市下岗失业人员收入的重要途径,通过外出务工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有了工作岗位,生活得到了保障,同时,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还可把一些好信息、好观念带回来,影响到有外出务工愿望又没有勇敢出去的劳动力的思想和观念,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劳务输出氛围。

四、以人为本、努力打开劳务输出工作的新局面

无论从劳务输出工作的对象来讲,还是从抓劳务输出工作的队伍建设来讲,关键都是做人的工作。思想观念通了,则一通百通。坚持以人为本,在转移劳动者择业观念上下功夫,在克服畏难情绪,调动好劳务输出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方面做文章,我们都有比较深的体会和感受。

一是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切实转变劳动者的择业观念。我们在做劳务输出工作中发现,广大求职人员普遍存在外面的用工单位劳动强度大,干完活也不一定能得到工资,外面的消费水平高,在外面挣1000元不如在家挣500元,打工永远也不算有工作等观念。为此,我们在铁力市电视台开辟了再就业专栏,向全市广泛发布用工信息,讲解就业政策;利用农场、王杨大集人员密集的特点,印制了2万张宣传单,到这两个大集进行免费发放,并现场开展求职登记与他们讲解就业政策,解答问题;组织工作人员利用节假日深入村屯到农民家中向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把市职业介绍所的职能、地点、联系电话印在1000套汽车椅套上,在全市的公交车上进行免费发放;把市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情况,通过精心设计印制了2万盒精制火柴,在全省各大酒店、饭店进行免费发放。通过以上宣传渠道积极构建全方位、全覆盖的宣传阵式,力争使广大求职人员心动,产生外出打工的愿望和动机。

二是必须建立激励机制,切实调动从事劳务输出有关部门、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年初,铁力市委、市政府在制定各部门工作目标考核方案时,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下达到了全市各乡镇、各部门,并明确了一票否决制。同时,建立了劳务输出激励机制,对成功输出1名下岗失业人员(应签订一年期以上劳动合同)的职业介绍人,无论是誰,都会得到80元的职业介绍补贴。这样,既明确了责任,也充分的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是必须加大工作合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劳务输出工作只靠劳动保障部门或只靠职业介绍部门开展,是很难做强做大的。待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人事部门掌握的比较详细,待分配的退伍军人民政部门较熟悉,针对这两个群体的特点,我们通过与人事、民政部门协调,三个部门对这两部分人员进行职业介绍培训,培训的目的是既让他们转变观念,不等不靠政府,有相当的就业岗位就走出去,又动员他们把职业介绍当作一项职业,成为专门的介绍人。为此,我市还决定对在职业介绍中表现突出的,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召用时优先考虑,通过这一政策调动这部分人共输出100余人。组织部门、群团组织、各乡镇在劳务输出工作中也都从不同的角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齐抓共管使我市的劳务输出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四是必须切实保护好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当前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追求效益,确实存在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问题。为此,我们一方面要求用工单位,在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后,必须在15日之内,以书面的形式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劳务输出人员比较密集的哈尔滨市,设立了一名专职劳务输出后期跟踪服务人员,定期到各用工单位进行走访,了解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状况,及时地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五是必须抓好典型宣传,用典型引路。为了彻底打消求职人员的顾虑,转变择业观念。我们把用工单位提供的优良工作环境,良好的福利待遇,务工人员的突出成绩,获取的丰厚回报等典型事迹制成光盘在电视台进行了多次的宣传报道。市政府还从财政出资,在春节到来之际对优秀外出务工的60名典型进行了奖励,并对这一举措向全社会广泛宣传,营造外出务工致富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在我们召开劳动用工洽谈会期间,还请回这些优秀的务工人员进行现身说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地带动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六是必须抓好培训与输出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据我们了解,现在大多数用人单位都缺少管理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也只有这些人才能拿到高薪。为此,我们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定单式培训。在为省报业集团输送流动报业发行人时,我们集中7天时间,对经过面试合格的人员进行了业务、礼仪方面的培训。同时,我们依托我市现有的11个再就业培训基地所开设的计算机、美容美发、服装裁剪、电焊、烹饪、家政服务、皮装护理、保健按摩、酒店服务员、导游员等专业,对每个用工单位所招用的人员都做了必要的培训,而且把礼仪培训作为劳务输出人员的必修课,以此努力打造铁力劳务输出品牌。今年,我们将充分发挥我局新建的就业再就业培训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对各用工单位和求职者的培训给以更广泛的、全面的培训,争取做到有需求就开展的目标。

虽然我市的劳务输出工作打开了良好的局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特别是针对我市就业再就业的需要,还是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加强探索和实践,力争我市的劳务输出工作再上新台阶,特别是与省报业集团的合作,还要有更大的突破。


相关内容

  • 实施"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工 作 汇 报
  • 平顶山地处中原腹地,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全市现有人口480万,以煤.钢.电等基础工业为主.团省委实施"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动员会后,平顶山团市委结合本地实际,本着"为政府排忧解难,为青年提供方便"的思想,精心组织,充分利用团组织的网络优势,积极服 ...

  • 2012年尖格朗村村支部书记述职材料2
  • 2012年上半年尖格朗村村支部书记述职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要感谢县镇领导对我的关心和精心安排,给了挂职锻炼的机会,让我有了良好的做事平台.现将我近期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几个月以来,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与博峪乡尖格朗村委会的同志们一道,认真贯彻方针政策,深入一 ...

  • 维护职工队伍稳定?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 维护职工队伍稳定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2009-04-14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季烂漫)安庆石化劳务公司根据上级党委的统一安排,党政班子认真抓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落实,在劳务公司全体党员中加以正确引导,及时而又全面安排好活动的各项内容.学习调研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

  • 创新的全球新秩序
  • 创新的全球新秩序 在 2015年度全球创新1000强研究中,思略特(Strategy&,普华永道战略咨询业务部门)分析了全球各企业研发资金的流向,发现自 2008年度调研首次指出研发的全球化趋势以来,企业显著地加快了在世界各地布局创新的步伐.目前的格局充分反映出地域上的变化,即企业着手在海外 ...

  •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先进事迹汇报材料
  • 田卫华同志刚来红寺堡时分到了扶贫办,主要工作是协同扶贫办其他两位同志搞项目验收工作,以及扶贫项目数据库的录入工作.当初刚来工作的时候心里还真没底,因为他觉得自己并非农学专业,不知道能不能适应这里相关的工作环境.第一天工作的时候,单位的什么也没有给他安排,只是让他先熟悉一下环境.同事们也都有各自的工作 ...

  • 乡镇共青团工作
  • ××乡位于*县南部,全乡共有××个村委,××个自然村,××个村民小组,××户,××××人。全乡共有共青团支部××个、团员××名。 根据多年从事共青团工作的经验,我认为新时期团委工作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完善制度为基础,落实制度为措施,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突出团队组织的服务功能。 1、根据全 ...

  •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 摘 要:翻转课堂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语言输入供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输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对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绩效具有极大潜力.但大学英语翻转课堂该如何设计和开展,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本文汇报一项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践.问卷和访谈显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到学生高度认可,翻转课堂设计带来 ...

  • 浅谈"我的安全责任"
  • 浅谈"我的安全责任" (线网分公司 顾宝卿)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社会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实践证明,安全是我们生活的永恒主题,也是我们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离开安全,企业就谈不上效益,更谈不上和谐.发展.去年胶州路11·15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不仅 ...

  • 妇女工作半年总结
  • 今年,全市妇女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妇联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工作中心,以加强妇联组织能力建设为主线,以提高妇女素质、加强妇女发展为主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抓维权,协调推动抓建设,改革创新抓脱贫”的工作思路,在努力构建***社会中,发挥了积极的“桥梁纽带”作用,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