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登顶般的艰难跋涉

  编者按  “永恒的召唤,共同的命题”。3月以来,全国各大媒体纷纷刊发学习雷锋、在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的相关报道,图文并重、形式多样、各具特色。这些报道对新时期怎样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新形势下典型报道如何赢得青年读者及主题报道的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报道和深刻阐释。《永恒的召唤一雷锋精神世纪交响曲》是其中具有代表性和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一篇。  《永恒的召唤——雷锋精神世纪交响曲》终于播发了,它就如同当前举国弘扬雷锋精神的壮阔交响中,那只拔地而起、声遏云霄的小号,在社会上引起极大震撼、反响、热议,受到李长春、刘云山同志的高度评价。  而我内心所经历的风暴,却是在这篇稿子诞生之前、如同登顶一般的艰难跋涉中。  2011年12月初的一天,我走进新华社社长李从军同志的办公室。  从军同志放下案头的工作对我说:“我正在思考准备写一篇关于雷锋精神的稿子。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学习雷锋要常态化,雷锋精神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定要抓住。”  从军同志继续着他的思路:“我们的稿子要从一个更深刻更广阔的角度回答雷锋精神,要从人为什么活着入手,让读到稿子的人有发自心灵的触动。”  他站起来,望向窗外。  “19世纪末,画家高更站在塔希提岛,在落日的余辉中,面对浩淼大海,发出一连串的追问: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到哪里去?  这是人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问,讲雷锋精神,就要解决这个问题。”  那一刻,我被强烈地震撼了。我从没想过,关于雷锋精神可以有如此深刻的思考,有如此拨动人心的力量。  从军同志这番话的意境,成为后来稿子的序曲,它奠定了整个稿子的灵魂坐标。  跟从军同志登顶的序幕,就这样拉开了。  山就在那里  很快,赵承、肖春飞全部到位,再一次来到从军同志的办公室,讨论稿子的总体构架。  从军同志很兴奋:“这篇稿子主题非常重大。明年3月S日,主席为雷锋题词半个世纪,中央还要颁发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通知,这是我们开始没有想到的。原来想搞这篇稿子,但没有想到有这么大的举动。这样一下子,报道成为重大主题、重大新闻热点,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个选题的重大就突出出来了。”  他继续说:“自从决定搞这个稿子,就觉得给自己出了一道难题,在我们面前横跨着一座难以跨越的山峰。但是,追求精品的过程,就是不断攀升、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我有个习惯,一旦直接进入这种状态之后,就经常萦绕挥之不能去,昨天晚上半夜醒来,再也睡不着觉,早上,脸也没洗,花了两个小时把提纲写出来了。”  接下去,从军同志详尽讲了他的提纲。  从主题到结构,再到每一章的要义,这个暂定为“雷锋精神随想曲”的提纲,虽然还没有明确成为交响曲的格式,但已充分展示出一部交响乐的元素,其每一章所表达的精神内涵,则已完全是后来稿子的雏形。  从军同志在采访和写作上都给我们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有一段话,我印象很深。  他说:“可以有各种手法。更多带有哲理性的审视,有时要平视,有时又要把自己放在最底层,只要文意不断,始终回到这个点上,最终不妨用一些文学的咏叹。  这篇稿子要在新闻创作上有一种重大的突破,成为反映雷锋精神的精神史和雷锋精神的大百科全书,不仅要从中学到思想而且要学到知识。”  几天后,当我们又一次走进从军同志的办公室,他递给我们当天的一份《参考消息》,上面登载了意大利“协和”号游轮触礁侧翻后,船长争先逃命的丑闻。  从军同志说:“这是我们稿子中一个绝妙素材。它再次凸显雷锋精神的世界意义。”  在这次讨论中,从军同志明确了用交响乐的形式来写这篇稿子的突破性创新。他说:“这篇稿子的内容与交响乐的形式极度吻合,浑然天成。”  他讲,稿子要有第一主题、第二主题,要有变奏,有各种和声,之间要有不断的穿插、对比、呼应,有海浪滔天,有山涧溪流……  记得我们三个人都听得目瞪口呆,完全不懂交响乐的我们,当时很难理解从军同志构想的内涵。我感觉自己被一个目标强烈吸引着,但又很茫然。就像面前矗立起一座山峰,我知道它很高很高,令人向往,但是它太高了,直插云霄,我看不见山的顶峰。  无论我见或不见,山峰就在那里。攀登是唯一的选择。而由此也注定了,这是一次艰难曲折而痛苦的攀登。  采访的新境界  首先是艰苦的采访。  寒冬腊月,肖春飞几乎把行程最远、最偏僻艰苦的采访地域全部揽给了自己,赵承去了冰天雪地的辽宁,我去了南方。  这中间,在北京的日子,从军同志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亲自带我们采访了司占杰、田星两个年轻人,采访了报告文学家何建明。  2月,从军同志又带我们去了湖南,采访雷锋的家乡望城和湖南郴州宜章县长策乡一位大山护林员、雷锋精神的传人刘真茂。  从军同志对下基层采访情有独衷,他曾自豪地告诉我们,他有一个号码为00001的新华社记者证。真正跟他下到基层,才懂得,这个记者证对于他,所具有的内涵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象征,而是身体力行的典范。  我们从北京乘机到达长沙时,已是下午4点多,当地同志安排先去宾馆休息。从军同志却执意直奔长沙街头的药店采访,为另外一篇商业诚信的稿子搜集素材,采访一直持续到万家灯火。  第二天一早,我们从长沙乘商铁前往郴州,到达郴州后直接坐汽车往宜章县赶,在宜章简单午餐,继续上路,在崎岖的山路上又颠簸3个多小时,终于到达长策乡。  山区的早春寒意料峭,从军同志坐在乡政府没有腰气、四面透风的简陋会议室里,却把一屋子前来接受采访的干部群众的情绪带动得热火朝天。无论放牛人、护林员。还是不善言辞的刘真茂本人,部争先恐后地打开了话匣子。集体采访后,从军同志又带着我们对刘真茂进行了单独采访,及至采访结束,刘真茂老人拉着从军同志的手,已是难舍难分。

  编者按  “永恒的召唤,共同的命题”。3月以来,全国各大媒体纷纷刊发学习雷锋、在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的相关报道,图文并重、形式多样、各具特色。这些报道对新时期怎样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新形势下典型报道如何赢得青年读者及主题报道的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报道和深刻阐释。《永恒的召唤一雷锋精神世纪交响曲》是其中具有代表性和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一篇。  《永恒的召唤——雷锋精神世纪交响曲》终于播发了,它就如同当前举国弘扬雷锋精神的壮阔交响中,那只拔地而起、声遏云霄的小号,在社会上引起极大震撼、反响、热议,受到李长春、刘云山同志的高度评价。  而我内心所经历的风暴,却是在这篇稿子诞生之前、如同登顶一般的艰难跋涉中。  2011年12月初的一天,我走进新华社社长李从军同志的办公室。  从军同志放下案头的工作对我说:“我正在思考准备写一篇关于雷锋精神的稿子。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学习雷锋要常态化,雷锋精神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定要抓住。”  从军同志继续着他的思路:“我们的稿子要从一个更深刻更广阔的角度回答雷锋精神,要从人为什么活着入手,让读到稿子的人有发自心灵的触动。”  他站起来,望向窗外。  “19世纪末,画家高更站在塔希提岛,在落日的余辉中,面对浩淼大海,发出一连串的追问: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到哪里去?  这是人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问,讲雷锋精神,就要解决这个问题。”  那一刻,我被强烈地震撼了。我从没想过,关于雷锋精神可以有如此深刻的思考,有如此拨动人心的力量。  从军同志这番话的意境,成为后来稿子的序曲,它奠定了整个稿子的灵魂坐标。  跟从军同志登顶的序幕,就这样拉开了。  山就在那里  很快,赵承、肖春飞全部到位,再一次来到从军同志的办公室,讨论稿子的总体构架。  从军同志很兴奋:“这篇稿子主题非常重大。明年3月S日,主席为雷锋题词半个世纪,中央还要颁发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通知,这是我们开始没有想到的。原来想搞这篇稿子,但没有想到有这么大的举动。这样一下子,报道成为重大主题、重大新闻热点,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个选题的重大就突出出来了。”  他继续说:“自从决定搞这个稿子,就觉得给自己出了一道难题,在我们面前横跨着一座难以跨越的山峰。但是,追求精品的过程,就是不断攀升、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我有个习惯,一旦直接进入这种状态之后,就经常萦绕挥之不能去,昨天晚上半夜醒来,再也睡不着觉,早上,脸也没洗,花了两个小时把提纲写出来了。”  接下去,从军同志详尽讲了他的提纲。  从主题到结构,再到每一章的要义,这个暂定为“雷锋精神随想曲”的提纲,虽然还没有明确成为交响曲的格式,但已充分展示出一部交响乐的元素,其每一章所表达的精神内涵,则已完全是后来稿子的雏形。  从军同志在采访和写作上都给我们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有一段话,我印象很深。  他说:“可以有各种手法。更多带有哲理性的审视,有时要平视,有时又要把自己放在最底层,只要文意不断,始终回到这个点上,最终不妨用一些文学的咏叹。  这篇稿子要在新闻创作上有一种重大的突破,成为反映雷锋精神的精神史和雷锋精神的大百科全书,不仅要从中学到思想而且要学到知识。”  几天后,当我们又一次走进从军同志的办公室,他递给我们当天的一份《参考消息》,上面登载了意大利“协和”号游轮触礁侧翻后,船长争先逃命的丑闻。  从军同志说:“这是我们稿子中一个绝妙素材。它再次凸显雷锋精神的世界意义。”  在这次讨论中,从军同志明确了用交响乐的形式来写这篇稿子的突破性创新。他说:“这篇稿子的内容与交响乐的形式极度吻合,浑然天成。”  他讲,稿子要有第一主题、第二主题,要有变奏,有各种和声,之间要有不断的穿插、对比、呼应,有海浪滔天,有山涧溪流……  记得我们三个人都听得目瞪口呆,完全不懂交响乐的我们,当时很难理解从军同志构想的内涵。我感觉自己被一个目标强烈吸引着,但又很茫然。就像面前矗立起一座山峰,我知道它很高很高,令人向往,但是它太高了,直插云霄,我看不见山的顶峰。  无论我见或不见,山峰就在那里。攀登是唯一的选择。而由此也注定了,这是一次艰难曲折而痛苦的攀登。  采访的新境界  首先是艰苦的采访。  寒冬腊月,肖春飞几乎把行程最远、最偏僻艰苦的采访地域全部揽给了自己,赵承去了冰天雪地的辽宁,我去了南方。  这中间,在北京的日子,从军同志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亲自带我们采访了司占杰、田星两个年轻人,采访了报告文学家何建明。  2月,从军同志又带我们去了湖南,采访雷锋的家乡望城和湖南郴州宜章县长策乡一位大山护林员、雷锋精神的传人刘真茂。  从军同志对下基层采访情有独衷,他曾自豪地告诉我们,他有一个号码为00001的新华社记者证。真正跟他下到基层,才懂得,这个记者证对于他,所具有的内涵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象征,而是身体力行的典范。  我们从北京乘机到达长沙时,已是下午4点多,当地同志安排先去宾馆休息。从军同志却执意直奔长沙街头的药店采访,为另外一篇商业诚信的稿子搜集素材,采访一直持续到万家灯火。  第二天一早,我们从长沙乘商铁前往郴州,到达郴州后直接坐汽车往宜章县赶,在宜章简单午餐,继续上路,在崎岖的山路上又颠簸3个多小时,终于到达长策乡。  山区的早春寒意料峭,从军同志坐在乡政府没有腰气、四面透风的简陋会议室里,却把一屋子前来接受采访的干部群众的情绪带动得热火朝天。无论放牛人、护林员。还是不善言辞的刘真茂本人,部争先恐后地打开了话匣子。集体采访后,从军同志又带着我们对刘真茂进行了单独采访,及至采访结束,刘真茂老人拉着从军同志的手,已是难舍难分。


相关内容

  • [长城]读后感
  • 读了这篇文章我就更加了解我国的万里长城了,我不再满足画家笔下眩目的画面,我不再满足荧光屏上瞬间即逝的那雄奇的身影,我很希望能够再一次登上巍峨的长城,再一次看见它蜿蜒的身躯. 我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我知道"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歌曲,我知道<天下第一关 ...

  • [优秀作文]探险家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 探险,又是一种冒险.探险,既是对人类未知的探寻,又是对自身的挑战.探险家们上天入地,走南闯北,为我们打开了自然界一扇有一扇紧密的窗户,让我们知道了世界上的许多秘密. 探险家就是我们的探路者,在那条未知的道路上,留下一串串人类的足迹,虽然每一部都看起来是那么的渺小,但是对人类来说那每一脚步却都是一大步 ...

  • 公司**年年终工作总结报告
  • 2006年,在龙佳企业的领导下,我们以林董事长2005年年终总结重要讲话为指导,认真贯彻龙佳企业工作方针和各项工作部署,紧紧围绕着建设自身的网络发展与企业上网工程,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努力抓好各项工作发展及龙佳企业上网工程建设.注重发挥龙佳企业的宣传核心作用,保证企业的各项宣传任务在第一时 ...

  • 漳州龙佳科技有限公司2006年年终工作总结报告
  • 2006年,在龙佳企业的领导下,我们以林董事长2005年年终总结重要讲话为指导,认真贯彻龙佳企业工作方针和各项工作部署,紧紧围绕着建设自身的网络发展与企业上网工程,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努力抓好各项工作发展及龙佳企业上网工程建设。注重发挥龙佳企业的宣传核心作用,保证企业的各项宣传任务在第一时 ...

  • 一句话新闻和标题答案
  • 压缩语段 1.给下面一则新闻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 华裔作曲家谭盾在国际古典音乐领域中以其融合各文化元素的交响乐.歌剧和多媒体创作而独树一帜,为电影<卧虎藏龙>而作的原创音乐更是他的一部成功佳作.在连续获得比利时佛兰德原创音乐奖.美国洛杉矶影评人大奖和台湾金马奖后,近日该作 ...

  • 艰难的跋涉
  • 摘 要:萧红与萧军.端木蕻良的纠葛将这个天才女作家推向悲剧的巅峰,本文旨在通过这段旧事看萧红的宿命和挣扎. 关键词:萧红:情感:命运 作者简介:许妍,女,生于1981年,讲师,就职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5- ...

  • 迟子建散文[泥泞]阅读答案
  • 泥 泞(意志篇) 迟子建 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绒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 ...

  • 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的主要武器
  • 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的主要武器 2008-11-15 19:27阅读:1,357 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的主要武器 X 诺曼底登陆位置图 ★诺曼底登陆战役 性质: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登陆大战 时间:1944年6月6日-1944年7月24日 地点:法国诺曼底 行动代号:霸王 对抗方:德国军队VS盟军 盟军主要武器: ...

  • 通信公司优秀党员先进事迹
  • 通信公司优秀党员先进事迹 他叫***,199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员。1983年参加工作,从1999年***公司正式成立的6年多来,他一直从事***分公司网络部工程班电源工程主管,在这二千多个日日夜夜里,他恪守职业道德,遵守岗位职责,对工作认真、踏实、积极、主动。将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