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丽的记忆]
□ 田青
在中国所有的地名里,“杨柳青”可能是最美丽、最有诗情画意的名字了。只要听到这名字,你便满目青翠,似乎嗅到了柳叶的清香,看到了柳条的婀娜,便会想到“杨柳依依”之类的清辞丽句。没有辜负这个极富画面感和色彩感的名字,杨柳青,是中国木板年画的重镇。在中国,提到杨柳青,人们就会想到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在天津西郊,借运河漕运之利而富庶;木板年画,是中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普通民众的喜爱而传衍至今。这个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已经近乎绝迹的木板年画,不但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发明,而且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中起过重大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印刷术是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之一。目前已知人类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金刚经扉页上精美的佛像。假如说文字印刷的意义主要是传播思想、理念、概念的话,那么,图画的印刷,则在传播思想、理念、概念的同时,还更多地传播着美,滋养着人们的眼睛,装点着人们的生活。现代人的眼睛是可怜的,生活在大城市的现代人不但生活在水泥丛中,难得享受大自然无比丰富的自然色彩;而且整天被商业广告包围,放眼望去,满眼几乎都是充满机心和诱惑的色彩。而木板年画,则是单纯而可爱的,它决不招摇,更不会造成视觉的污染,它只是在一个民族最快乐的节日里给人们审美的愉悦。
现代人也无法想象木板年画在传统文化与我们祖先生活中的影响和地位。应该说,它不仅仅是艺
术,不仅仅是美的创造,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担负着传播文化、教化民众、普及历史知识的任务。不
ARTS CRITICISM 9
FEELINGS感觉:冬天的感怀
知道有多少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下层民众,一代又一代,就是在观赏诸如《二十四孝》、《桃园三结义》年画的同时,感受了我们的民族精神、伦理道德和活在人们心里的历史。尤为难得的是,这个教化过程,不但如春雨润物,细腻无声,而且,是轻松、愉悦、生动、美丽的。
贴年画,更是愉快的过程,它和祭祖、放鞭炮、挂春联、穿新衣、吃年夜饭、领压岁钱一起,构成了传统春节的永恒记忆,也包涵着我们民族与自然斗争的勇气、智慧,对宇宙及社会的深刻认识以及我们世代共享的、彼此认同的快乐。
今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颁布了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与杨柳青木板年画都名列其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确定的称谓,它包括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并逐渐精炼、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既有物质形态的“有形”文化遗产,如文物、典籍;又有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文学,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等。而这些文化遗产一旦形成并被一个民族代代传承,他们就成了这个民族身份的基因和“身份证”,成为这个民族的整体记忆。正是由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我们”才不同于“别人”!
我们举办这样的展览,就是希望借这样的机会提醒大家:不要忘记我们祖先传下的这份宝贵遗产。这份遗产也不仅仅属于我们,它还属于我们的万代子孙。我们只有保管权,没有按我们的浅见肆意改变它的权利。
所有参观这个展览的人,都会在这里重新邂逅一个美丽的记忆,重新领略一种逝去的生活,重新品尝祖先用天才和创造性为我们留下的视觉盛宴。
杨柳青,一个美丽的名字。
杨柳青木板年画,中国人的美丽记忆。
□ 此文是作者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澳门文化局主办的《杨柳青木板年画展》(澳门,2007年1月18日)所写的前言
[一个美丽的记忆]
□ 田青
在中国所有的地名里,“杨柳青”可能是最美丽、最有诗情画意的名字了。只要听到这名字,你便满目青翠,似乎嗅到了柳叶的清香,看到了柳条的婀娜,便会想到“杨柳依依”之类的清辞丽句。没有辜负这个极富画面感和色彩感的名字,杨柳青,是中国木板年画的重镇。在中国,提到杨柳青,人们就会想到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在天津西郊,借运河漕运之利而富庶;木板年画,是中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普通民众的喜爱而传衍至今。这个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已经近乎绝迹的木板年画,不但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发明,而且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中起过重大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印刷术是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之一。目前已知人类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金刚经扉页上精美的佛像。假如说文字印刷的意义主要是传播思想、理念、概念的话,那么,图画的印刷,则在传播思想、理念、概念的同时,还更多地传播着美,滋养着人们的眼睛,装点着人们的生活。现代人的眼睛是可怜的,生活在大城市的现代人不但生活在水泥丛中,难得享受大自然无比丰富的自然色彩;而且整天被商业广告包围,放眼望去,满眼几乎都是充满机心和诱惑的色彩。而木板年画,则是单纯而可爱的,它决不招摇,更不会造成视觉的污染,它只是在一个民族最快乐的节日里给人们审美的愉悦。
现代人也无法想象木板年画在传统文化与我们祖先生活中的影响和地位。应该说,它不仅仅是艺
术,不仅仅是美的创造,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担负着传播文化、教化民众、普及历史知识的任务。不
ARTS CRITICISM 9
FEELINGS感觉:冬天的感怀
知道有多少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下层民众,一代又一代,就是在观赏诸如《二十四孝》、《桃园三结义》年画的同时,感受了我们的民族精神、伦理道德和活在人们心里的历史。尤为难得的是,这个教化过程,不但如春雨润物,细腻无声,而且,是轻松、愉悦、生动、美丽的。
贴年画,更是愉快的过程,它和祭祖、放鞭炮、挂春联、穿新衣、吃年夜饭、领压岁钱一起,构成了传统春节的永恒记忆,也包涵着我们民族与自然斗争的勇气、智慧,对宇宙及社会的深刻认识以及我们世代共享的、彼此认同的快乐。
今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颁布了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与杨柳青木板年画都名列其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确定的称谓,它包括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并逐渐精炼、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既有物质形态的“有形”文化遗产,如文物、典籍;又有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文学,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等。而这些文化遗产一旦形成并被一个民族代代传承,他们就成了这个民族身份的基因和“身份证”,成为这个民族的整体记忆。正是由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我们”才不同于“别人”!
我们举办这样的展览,就是希望借这样的机会提醒大家:不要忘记我们祖先传下的这份宝贵遗产。这份遗产也不仅仅属于我们,它还属于我们的万代子孙。我们只有保管权,没有按我们的浅见肆意改变它的权利。
所有参观这个展览的人,都会在这里重新邂逅一个美丽的记忆,重新领略一种逝去的生活,重新品尝祖先用天才和创造性为我们留下的视觉盛宴。
杨柳青,一个美丽的名字。
杨柳青木板年画,中国人的美丽记忆。
□ 此文是作者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澳门文化局主办的《杨柳青木板年画展》(澳门,2007年1月18日)所写的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