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教育-少数民族教育为核心
姓名: 专业: 年级: 学号:
【摘要】多元文化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一种教育改革运动,主张各民族的特色文化应得到足够的尊重和发扬,其目的是使多民族国家内的各个民族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
利,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一种多种文化共同教育。多元文化教育作为西方民族教育的一种理念,旨在强调不同民族学生享有平等受教育机会。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成为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多元文化教育对于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传承、弘扬民族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多元文化教育的视野去思考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问题,可以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不同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多元文化教育 少数民族教育 核心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和目标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各少数民族意识的觉醒,多元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被人们所普遍关注。它以美国黑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争取平等发展的权利和机会为起始,后经参与群体的多样化,如各少数民族、女性主义者、文化不利者、低社会阶级者等弱势群体的支持,其内涵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升华,并演变为一种文化理念、文化运动和文化改革过程。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
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人们文化背景存在着差异性,所以不同文化群体对多元文化教育概念的理解和解释也存在差异性。虽然同称为多元文化教育,但其内容所指有时却相去甚远。班克斯提出:“多元文化教育至少有三层含义:一种理念或一种观点,一个教育改革运动,同时是一个教育改革过程。多元文化教育坚持这样一种理念,即所有学生,不管他们来自何种性别、社会阶层、种族或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应该在学校取得平等的学习机会。”高斯将多元文化教育再定义为:“它使所有‘不同’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这些‘不同’基于种族、民族、性别及阶层(还有残疾和性倾向)的差异。”
在我国,多元文化教育中的“多元”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泛化的“多元”,而是一体化前提下的相对的、非泛化的“多元”,是基于我国以往文化过于划一、集中情况下的“多元”。它强调中华民族的国家主流文化,但也注重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倡导国家文化、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的和谐统一,主张各种文化的平等、尊重、合作和共同发展,是多元一体化的多元文化教育。
(二)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
目前,多元文化教育虽然没有一个统一认同的概念,但它们要达到的目标却基本相似。我国学者在综合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多元文化教育的如下目标:第一,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从其他文化的角度来观察自己民族的文化,并获得最大限度的自我理解。第二,给学生提供文化选择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获得适应本民族文化、主流文化以及全球社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第三,培养学生学习语言、进行阅读及思考、立论等技巧,多元文化教育表明,如果采取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则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运用与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经历、认同、愿望和斗争有直接联系的观点,把学生的学习内容、所研究的问题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将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第四,消除对亚文化和少数民族的歧视,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心理上的压力。第五,多元文化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进行旨在改变整个学校或教育环境的教育改革运动,以达到使来自不同人种、民族、社会集团的学生都能享有教育平等和学术均等的目的。
二、多元文化教育应以少数民族教育为核心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容共存的国家。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有
的民族消失了,但其留下的民族文化却始终影响着后代。这些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都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民族文化的优秀内容能够成为教育的一项内容,对弘扬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重要的保障。中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都蕴涵有丰富的优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们对于塑造人的个性特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多元文化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对于我们重新审视少数民族文化的地位,真正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通过实施多元文化教育,把少数民族文化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中,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在多民族国家中与主体民族文化取得同样的平等地位。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已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要想使少数民族文化真正得到有效的传承,必须在国家的教育法规或教育制度中适当将少数民族文化纳入教学体系中,让少数民族文化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取得一定的地位,将我们现行的单一文化教育体系变为多元文化教育体系。
(二)多元文化教育承认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都有受教育的权力,使得创造少数民族文化的主体能够充分认识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增强其民族意识和多民族国家观念。多元文化教育承认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就能够保证各民族中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都能接受教育,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这对少数民族文化来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多元文化教育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其积极作用,为多民族国家的教育增添新的内容,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提供条件。在多民族国家里将少数民族文化纳入国民教育内容中,对国家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为多民族国家中单一文化教育模式的改革提供思路。
三、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存在问题
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中,由于各民族的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导致了各民族在文化、社会方面存在许多事实上的不平等,表现在教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经济落后,少数民族地区对教育需求日益上涨的愿望难以实现
少数民族地区大都属“老、少、边、穷”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和其它原因,仍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初期,在现代化建设上还处在起步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低。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日益上涨,但由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与内地和全国相比仍然偏低。不少农牧民的孩子因家庭无力支付书学费而辍学、失学,这必然对促进教育的发展、提高民族地区的人口素质、改善民族地区的整体环境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
2、思想观念落后,不能适应体制转换的发展
目前,民族地区教育产业化尚不具备条件,教育经济效益差,社会效益也相对不高,加上当前大中专学校并轨招生,学生自费读书,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就业门路严重缺乏等现实问题,造成部分家庭一时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教育面临急剧滑坡,入学率低等情况。
3、教育整体结构不合理,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办学思想的影响,,民族地区的教育重点一直在基础教育上,至今尚存在着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的单一结构,未能形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另外,长期以来,民族地区教
育只是照搬内地教育模式,忽视了民族教育的民族性,教学内容缺乏地方特色,导致教育结构、人才模式和质量与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不相适应。
(二)应对措施
1、在国家教育法规和制度中将少数民族文化纳入教育体系中,使各族人民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在多民族国家中的地位,形成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对少数民族文化在多民族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明确的规定,促使人们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自觉地履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义务。
2、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各级政府领导要给予充分的思想重视,把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纳入社会整体发展的规划中,必须改变原有的不利于教育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把教育发展当作头等大事。
3、合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必须合理调整小学布局、初中布局、普高布局以及教育结构调整,形成灵活多样的办学体制。同时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加大投入,确保教育经费和资金到位,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向现代化的教育进程迈进。
任何一个民族要生存、要发展、要进步,就必须不断探索,就必须向发达民族和地区学习。民族教育的发展也应如此。因此,在发展民族教育上,必须敢于破除旧观念,敢于革除那些不利于民族教育发展、不利于民族进步的旧模式、老方法,要借鉴和吸收有利于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成果,使民族教育事业更加蓬勃、兴旺。
参考文献:
1、马春花;从多元文化教育的视角看我国少数民族教育问题;2004年9月
2、陈兴贵;多元文化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2005年9月
3、韦黔湘;少数民族地区素质教育探索点滴;2005年
4、毛成才;李怀明;少数民族地区成人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007年02期
多元文化教育-少数民族教育为核心
姓名: 专业: 年级: 学号:
【摘要】多元文化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一种教育改革运动,主张各民族的特色文化应得到足够的尊重和发扬,其目的是使多民族国家内的各个民族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
利,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一种多种文化共同教育。多元文化教育作为西方民族教育的一种理念,旨在强调不同民族学生享有平等受教育机会。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成为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多元文化教育对于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传承、弘扬民族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多元文化教育的视野去思考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问题,可以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不同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多元文化教育 少数民族教育 核心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和目标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各少数民族意识的觉醒,多元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被人们所普遍关注。它以美国黑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争取平等发展的权利和机会为起始,后经参与群体的多样化,如各少数民族、女性主义者、文化不利者、低社会阶级者等弱势群体的支持,其内涵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升华,并演变为一种文化理念、文化运动和文化改革过程。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
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人们文化背景存在着差异性,所以不同文化群体对多元文化教育概念的理解和解释也存在差异性。虽然同称为多元文化教育,但其内容所指有时却相去甚远。班克斯提出:“多元文化教育至少有三层含义:一种理念或一种观点,一个教育改革运动,同时是一个教育改革过程。多元文化教育坚持这样一种理念,即所有学生,不管他们来自何种性别、社会阶层、种族或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应该在学校取得平等的学习机会。”高斯将多元文化教育再定义为:“它使所有‘不同’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这些‘不同’基于种族、民族、性别及阶层(还有残疾和性倾向)的差异。”
在我国,多元文化教育中的“多元”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泛化的“多元”,而是一体化前提下的相对的、非泛化的“多元”,是基于我国以往文化过于划一、集中情况下的“多元”。它强调中华民族的国家主流文化,但也注重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倡导国家文化、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的和谐统一,主张各种文化的平等、尊重、合作和共同发展,是多元一体化的多元文化教育。
(二)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
目前,多元文化教育虽然没有一个统一认同的概念,但它们要达到的目标却基本相似。我国学者在综合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多元文化教育的如下目标:第一,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从其他文化的角度来观察自己民族的文化,并获得最大限度的自我理解。第二,给学生提供文化选择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获得适应本民族文化、主流文化以及全球社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第三,培养学生学习语言、进行阅读及思考、立论等技巧,多元文化教育表明,如果采取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则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运用与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经历、认同、愿望和斗争有直接联系的观点,把学生的学习内容、所研究的问题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将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第四,消除对亚文化和少数民族的歧视,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心理上的压力。第五,多元文化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进行旨在改变整个学校或教育环境的教育改革运动,以达到使来自不同人种、民族、社会集团的学生都能享有教育平等和学术均等的目的。
二、多元文化教育应以少数民族教育为核心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容共存的国家。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有
的民族消失了,但其留下的民族文化却始终影响着后代。这些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都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民族文化的优秀内容能够成为教育的一项内容,对弘扬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重要的保障。中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都蕴涵有丰富的优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们对于塑造人的个性特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多元文化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对于我们重新审视少数民族文化的地位,真正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通过实施多元文化教育,把少数民族文化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中,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在多民族国家中与主体民族文化取得同样的平等地位。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已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要想使少数民族文化真正得到有效的传承,必须在国家的教育法规或教育制度中适当将少数民族文化纳入教学体系中,让少数民族文化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取得一定的地位,将我们现行的单一文化教育体系变为多元文化教育体系。
(二)多元文化教育承认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都有受教育的权力,使得创造少数民族文化的主体能够充分认识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增强其民族意识和多民族国家观念。多元文化教育承认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就能够保证各民族中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都能接受教育,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这对少数民族文化来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多元文化教育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其积极作用,为多民族国家的教育增添新的内容,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提供条件。在多民族国家里将少数民族文化纳入国民教育内容中,对国家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为多民族国家中单一文化教育模式的改革提供思路。
三、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存在问题
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中,由于各民族的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导致了各民族在文化、社会方面存在许多事实上的不平等,表现在教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经济落后,少数民族地区对教育需求日益上涨的愿望难以实现
少数民族地区大都属“老、少、边、穷”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和其它原因,仍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初期,在现代化建设上还处在起步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低。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日益上涨,但由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与内地和全国相比仍然偏低。不少农牧民的孩子因家庭无力支付书学费而辍学、失学,这必然对促进教育的发展、提高民族地区的人口素质、改善民族地区的整体环境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
2、思想观念落后,不能适应体制转换的发展
目前,民族地区教育产业化尚不具备条件,教育经济效益差,社会效益也相对不高,加上当前大中专学校并轨招生,学生自费读书,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就业门路严重缺乏等现实问题,造成部分家庭一时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教育面临急剧滑坡,入学率低等情况。
3、教育整体结构不合理,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办学思想的影响,,民族地区的教育重点一直在基础教育上,至今尚存在着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的单一结构,未能形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另外,长期以来,民族地区教
育只是照搬内地教育模式,忽视了民族教育的民族性,教学内容缺乏地方特色,导致教育结构、人才模式和质量与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不相适应。
(二)应对措施
1、在国家教育法规和制度中将少数民族文化纳入教育体系中,使各族人民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在多民族国家中的地位,形成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对少数民族文化在多民族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明确的规定,促使人们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自觉地履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义务。
2、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各级政府领导要给予充分的思想重视,把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纳入社会整体发展的规划中,必须改变原有的不利于教育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把教育发展当作头等大事。
3、合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必须合理调整小学布局、初中布局、普高布局以及教育结构调整,形成灵活多样的办学体制。同时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加大投入,确保教育经费和资金到位,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向现代化的教育进程迈进。
任何一个民族要生存、要发展、要进步,就必须不断探索,就必须向发达民族和地区学习。民族教育的发展也应如此。因此,在发展民族教育上,必须敢于破除旧观念,敢于革除那些不利于民族教育发展、不利于民族进步的旧模式、老方法,要借鉴和吸收有利于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成果,使民族教育事业更加蓬勃、兴旺。
参考文献:
1、马春花;从多元文化教育的视角看我国少数民族教育问题;2004年9月
2、陈兴贵;多元文化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2005年9月
3、韦黔湘;少数民族地区素质教育探索点滴;2005年
4、毛成才;李怀明;少数民族地区成人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007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