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化对媒体影响力格局的影响

作者:林振辉

中国记者 2007年09期

  手机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沟通和信息传播方式。“手机不仅仅是一种通信工具,也是一种媒体”的观点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同。在2006年由路透社发起的广告及媒体峰会上,包括世界五大广告行销集团之一的法国哈瓦斯公司和贝恩咨询公司在内的诸多传媒业大亨一致认为,手机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后的全球第五大媒体已是大势所趋①。

  笔者赞同手机是一种媒体的观点,然而将手机作为“第五媒体”,很可能大大低估了手机的影响力,体现不出手机在媒体中应有的地位。本文试图提出一个新的观点:从影响力的维度来看,手机或将是第一媒体。论证这个观点就要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手机是一种媒体;第二,手机或将是影响力第一的媒体。

  手机的媒体化发展趋势

  手机的概念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手机自诞生以来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而这种演变是基于网络技术不断革命之上的。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为手机的“变相”提供了强力支撑。

  首先,回顾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历程。

  最先出现的移动通信网络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即模拟通信系统。在这一阶段,满足语音沟通的需求是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手机唯一的使命就是打电话,并且仅限于本地的移动语音通话。由于终端成本和话费高昂,手机在当时的普及率很低,还远谈不上是一种大众媒体。

  GSM网络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开启了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的时代。从1G到2G在技术上是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革命性变革。虽然这一技术解决的核心问题仍然是语音,但GSM网络为移动低速数据通信提供了可能,短信(SMS)应运而生。随着终端和话费的大幅降低,移动电话得到广泛普及,并开始取代固定电话成为人们最常用的通信方式。

  

  在2G的发展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被称作2.5代的阶段,这就是GPRS技术的时代。在GPRS技术中,语音传送和语音业务方式维持不变,但手机在语音信道之外有了专用的数据信道,使手机在数据通信速率上获得较大幅度的提高,就像从普通公路升级到一级公路。这时的移动网络已经开始接近于ISDN的速率,但在终端方面与ISDN相比,具有更普及和更便捷的优势。

  最新到来的网络发展阶段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与GPRS技术不同,采用3G技术的手机有了专用的高速数据信道,数据通信速率就像从一级公路变为高速公路一样进一步大幅提升,可以满足多媒体信息的迅速传输,手机终端也得以成为“个人多媒体终端”。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革命,手机开始了不断“变相”的过程。首先是短信功能的出现,改变了人们“手机仅仅是用来打电话”的观念。手机短信真正实现了个人即时通信功能,适用于信息量小、安全性高的信息传播,并产生了完整的互联网模式。在交互性、实时性和安全性方面,手机甚至比互联网表现还要好,可以进行更为有效的用户管理和业务管理,是个安全、可管理的互联网。过去互联网无法实现的价值,现在在短信上可以获得实现。

  第二,“无线应用协议”(WAP)的产生,将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连接到一起,使手机拥有了自己的上网浏览器。手机的功能也因而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从语音通信工具变为信息网络终端。以前只在计算机上可以进行的信息访问,手机通过WAP也能实现。

  第三,GPRS使手机进一步成为互联网终端。在GPRS下,手机有了专用的数据通道,手机能直接接入互联网并浏览信息。带着体积小巧的手机,就等于把互联网随时随身携带。

  第四,KJAVA软件使手机拥有了软件开发平台,为多媒体业务在手机本地的应用留下了充足的发展空间。通过KJAVA平台,手机提供服务的种类更加丰富、也更能吸引客户,带动了对网络带宽需求的提高。同时,KJAVA也拉动了手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对企业移动办公的应用有很大的开发前景。

  第五,彩信(MMS)功能的出现,实现了从单一文本信息传播到多媒体信息传播的升级,使手机成为多媒体传输终端。互联网上声情并茂的多媒体业务同样可以在手机上实现,手机信息内容的开发空间进一步扩大。由于手机用户身份的固定和商业模式的开发,在互联网时代十分头疼的数字版权(DRM)的保护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

  

  第六,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成为宽带多媒体传输终端。由于3G技术提供的高速传输网络,互联网服务将变得随手可得、触手可及。多媒体互动业务的实时性将得到满足,流媒体业务会有很好的开发环境,人们的沟通方式也将随之发生从可闻到可视的本质变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3G网络为手机电视业务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来自网络技术的突破将使媒体产业面临更大的变革。

  此外,手机的收编能力也随技术的进步不断提高。现在的手机已经可以囊括手表、计算器、照相机、摄像机、游戏机、收音机、MP3、扫描仪、电子钱包、信用卡、PDA、移动硬盘等功能,3G后还将涵盖计算机和电视的功能。小巧、便捷、自由、功能全面的特点使手机已经成为人们身体的一部分,并很可能进一步取代其他日常工具,成为唯一必须携带的用品。这为手机成为人们使用最多的媒体工具奠定了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基础。

  纵观手机的“变相”历程,短信的出现使手机有了第一媒体(报纸)的功能;彩信的出现使手机更全面地接近第一媒体,并有了第二媒体(广播)的功能;手机电视的出现将使手机有了影响力更大的第三媒体(电视)的功能;WAP和宽带网络使手机有了第四媒体(互联网)的功能。在这些功能逐渐完备的基础上,手机的“媒体”地位也逐渐得以体现,已经开始通过手机报、手机博客、手机播客、手机视频、手机网站等形式展开了大范围的商用。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和气象灾害预警等方面,有关部门选择的第一信息发布方式已经越来越多的是手机。手机成为承载信息的载体这一点,已越来越成为不争的事实。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手机演变的过程,就是朝向媒体化不断发展的过程。手机不仅在功能上已经具备了媒体应有的潜质,而且在实际中也已开始发挥了媒体的作用。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认为,手机是一种媒体。

  媒体实力评价维度探讨

  如果接受手机正在媒体化、手机就是一种媒体的观点,那么手机这种新媒体在各个媒体中的地位又是怎样的?首先来看现有的排列方式,各种媒体是这样排列的:

  第一媒体:报纸

  第二媒体:广播

  第三媒体:电视

  第四媒体:互联网

  第五媒体:手机②

  这种方法实际上是按各媒体的出现时间排列的。在笔者看来,这种按出现时间论资排辈的方式既不合理也不科学,因为它既无法体现不同媒体的真正实力,也无法凸显各个媒体的应有地位。即使这种排列已经深入人心,我们也有必要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澄清。笔者认为,由于媒体的特性,其实力最终靠其影响力决定,所以“影响力”应当作为媒体实力排名的科学依据。决定媒体影响力的可以分为5个因素,按英文首字母组合,我们可以简称为CRISP模型:

  1.覆盖面(Coverage):媒体覆盖地域的大小、受众群体的大小以及覆盖时间的长短。

  2.丰富性(Richness):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丰富程度。

  3.互动性(Interactiveness):受众的参与程度。

  4.时效性(Speediness):信息到达的时间和时延的长短。

  5.准确性(Preciseness):目标受众的命中程度。

  根据这5个因素,可以把各种媒体的影响力做如下比较:

  报纸是最早出现的媒体,但在各项排名中较低。受运输条件和成本所限,报纸的覆盖面在各种媒体中最窄。由于只能涵盖文字和图片,在丰富性上不尽如人意。虽然具有一定的互动性,但报纸无法做到其他媒体那样的即时互动。在时效性方面,由于报纸往往只能刊登前一天发生的新闻,在各种媒体中表现最差。最后,在准确性上,由于报纸采取的是大面积传播的模式,无法针对具体消费者做个性化的精准传播。

  以无线电技术为基础的广播在覆盖面上有所突破,但在丰富性上只有语音一种表达方式,与报纸相当。在时效性方面虽然较报纸有大幅度提高,但仍不能做到每次在第一时间、从第一现场发送消息。在互动性上,借助通信技术,广播可以实现与用户的即时互动,但互动的容量(即接进来的听众电话数量)非常有限。在准确性上,广播与报纸类似,也无法做到精准营销。

  在当今世界,电视的覆盖面甚至超过了互联网,时效性也较强,丰富性尤其出众,但在互动方面显然无法与互联网和手机媲美,在准确性上也与广播一样,无法对受众进行精确细分。

  由于受计算机终端的普及程度所限,互联网在覆盖面上还无法达到电视的水平,但在互动性上大大超过传统媒体。由于发布信息人员可以是直接当事人或目击者,而不需要等到专业新闻队伍赶到现场,所以在时效性方面,互联网也超过广播和电视。在准确性上,虽然Google等网站根据用户搜索关键词的频率和内容,已经可以知道用户在想什么,并且借助cookie等技术手段,在个性化方面较传统媒体有所提高,但仍然无法获知用户的真实身份,也无法对客户进行非常精确的点对点传播。

  作为最新出现的媒体,手机不但在多个方面涵盖了以往媒体的功能和内容,在多数指标上也优于传统媒体和互联网。③ 在覆盖面上,手机已经可以实现全球漫游,在覆盖的地域面积上最广;同时,全球目前已有超过12亿的手机用户,是所有报纸读者的两倍多,使用手机短信的人也已远远超过使用e-mail的人,覆盖的受众群体最大;由于手机是人们随时携带的工具,在覆盖的时间上也最长。在时效性上,手机也高于互联网,不需要等到坐在计算机前才能获知信息,而是可以随时随地把信息随手掌握。在互动性上,也只有手机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互动。准确性方面,手机也最具优势:手机号码和用户是相对固定的,从而可以建立起用户的数据库,准确细分客户;同时,手机也是唯一可以实现随时点对点信息传播的媒体。当然,受屏幕大小和网络速度等因素的限制,手机在丰富性上还无法达到电视和互联网的水平;受使用习惯和媒体资源整合进度的影响,手机目前还没有发挥出真正的威力。但随着3G技术的应用,随着人们新的使用习惯和消费习惯的建立,手机将不但在丰富性上有较大提高,而且会逐渐成为真正的影响力第一的媒体。

  总之,通过这番比较,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结论:按实力排名,手机或将是各种媒体中影响力第一的媒体。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手机媒体并不会完全取代传统媒体,因为手机媒体本身并不能凭空存在,而是需要成熟的传统媒体提供内容,由手机媒体通过新的技术手段进行更有效的传播。因此,未来媒体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新老媒体进行融合,媒体产业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并因此产生新的产业链。例如现在的手机报,就是传统报纸和手机媒体进行融合的成果。随着3G技术的应用,手机电视将给媒体格局带来更大的冲击。

  因此,手机媒体的诞生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果传统媒体能抓住机遇,与新媒体进行有效的融合和商业模式的开发,就能够与新媒体实现合作共赢;而如果传统媒体看不到这个趋势,没有去主动适应新的产业链条,那么,机遇也极可能变成不得不应对的挑战。

  注释:

  ①参见“手机成为第五媒体引来热钱投资”,《每日经济新闻》,见http://www.cww.net.cn/zhuanti/dwmt/Article.asp? Id=39749。

  ②一些观点把“手机短信”称为第五媒体,这种观点需要澄清。短信、彩信、手机电视等手机所具有的功能,都仅仅是手机媒体在传播上的一种表现形式。刘华曾这样对比:“我们说报纸是媒体,但不会说承载报纸内容的介质纸张和手段印刷就是媒体,同理,我们说手机是媒体,但并非说承载手机媒体内容的短信功能就是媒体。”(见刘华:《手机媒体化的现实问题与前景展望》,http://news.chinabyte.com/498/1800498.shtml)笔者认为,应该用“手机”这种宽泛的提法(既涵盖了手机的各种功能,也包括在此功能基础上整合的各类内容资源)而不是“手机短信”来指称这种新媒体,是“手机媒体化”而不仅仅是“手机短信媒体化”。

  ③美国著名媒体学者莱文森曾对互联网与手机的关系有过精辟的论述:“从长远来看,互联网可以被认为是手机的副手。”见[美]保罗·莱文森:《手机:挡不住的呼唤》,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页。

作者:林振辉

中国记者 2007年09期

  手机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沟通和信息传播方式。“手机不仅仅是一种通信工具,也是一种媒体”的观点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同。在2006年由路透社发起的广告及媒体峰会上,包括世界五大广告行销集团之一的法国哈瓦斯公司和贝恩咨询公司在内的诸多传媒业大亨一致认为,手机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后的全球第五大媒体已是大势所趋①。

  笔者赞同手机是一种媒体的观点,然而将手机作为“第五媒体”,很可能大大低估了手机的影响力,体现不出手机在媒体中应有的地位。本文试图提出一个新的观点:从影响力的维度来看,手机或将是第一媒体。论证这个观点就要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手机是一种媒体;第二,手机或将是影响力第一的媒体。

  手机的媒体化发展趋势

  手机的概念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手机自诞生以来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而这种演变是基于网络技术不断革命之上的。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为手机的“变相”提供了强力支撑。

  首先,回顾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历程。

  最先出现的移动通信网络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即模拟通信系统。在这一阶段,满足语音沟通的需求是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手机唯一的使命就是打电话,并且仅限于本地的移动语音通话。由于终端成本和话费高昂,手机在当时的普及率很低,还远谈不上是一种大众媒体。

  GSM网络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开启了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的时代。从1G到2G在技术上是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革命性变革。虽然这一技术解决的核心问题仍然是语音,但GSM网络为移动低速数据通信提供了可能,短信(SMS)应运而生。随着终端和话费的大幅降低,移动电话得到广泛普及,并开始取代固定电话成为人们最常用的通信方式。

  

  在2G的发展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被称作2.5代的阶段,这就是GPRS技术的时代。在GPRS技术中,语音传送和语音业务方式维持不变,但手机在语音信道之外有了专用的数据信道,使手机在数据通信速率上获得较大幅度的提高,就像从普通公路升级到一级公路。这时的移动网络已经开始接近于ISDN的速率,但在终端方面与ISDN相比,具有更普及和更便捷的优势。

  最新到来的网络发展阶段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与GPRS技术不同,采用3G技术的手机有了专用的高速数据信道,数据通信速率就像从一级公路变为高速公路一样进一步大幅提升,可以满足多媒体信息的迅速传输,手机终端也得以成为“个人多媒体终端”。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革命,手机开始了不断“变相”的过程。首先是短信功能的出现,改变了人们“手机仅仅是用来打电话”的观念。手机短信真正实现了个人即时通信功能,适用于信息量小、安全性高的信息传播,并产生了完整的互联网模式。在交互性、实时性和安全性方面,手机甚至比互联网表现还要好,可以进行更为有效的用户管理和业务管理,是个安全、可管理的互联网。过去互联网无法实现的价值,现在在短信上可以获得实现。

  第二,“无线应用协议”(WAP)的产生,将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连接到一起,使手机拥有了自己的上网浏览器。手机的功能也因而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从语音通信工具变为信息网络终端。以前只在计算机上可以进行的信息访问,手机通过WAP也能实现。

  第三,GPRS使手机进一步成为互联网终端。在GPRS下,手机有了专用的数据通道,手机能直接接入互联网并浏览信息。带着体积小巧的手机,就等于把互联网随时随身携带。

  第四,KJAVA软件使手机拥有了软件开发平台,为多媒体业务在手机本地的应用留下了充足的发展空间。通过KJAVA平台,手机提供服务的种类更加丰富、也更能吸引客户,带动了对网络带宽需求的提高。同时,KJAVA也拉动了手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对企业移动办公的应用有很大的开发前景。

  第五,彩信(MMS)功能的出现,实现了从单一文本信息传播到多媒体信息传播的升级,使手机成为多媒体传输终端。互联网上声情并茂的多媒体业务同样可以在手机上实现,手机信息内容的开发空间进一步扩大。由于手机用户身份的固定和商业模式的开发,在互联网时代十分头疼的数字版权(DRM)的保护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

  

  第六,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成为宽带多媒体传输终端。由于3G技术提供的高速传输网络,互联网服务将变得随手可得、触手可及。多媒体互动业务的实时性将得到满足,流媒体业务会有很好的开发环境,人们的沟通方式也将随之发生从可闻到可视的本质变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3G网络为手机电视业务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来自网络技术的突破将使媒体产业面临更大的变革。

  此外,手机的收编能力也随技术的进步不断提高。现在的手机已经可以囊括手表、计算器、照相机、摄像机、游戏机、收音机、MP3、扫描仪、电子钱包、信用卡、PDA、移动硬盘等功能,3G后还将涵盖计算机和电视的功能。小巧、便捷、自由、功能全面的特点使手机已经成为人们身体的一部分,并很可能进一步取代其他日常工具,成为唯一必须携带的用品。这为手机成为人们使用最多的媒体工具奠定了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基础。

  纵观手机的“变相”历程,短信的出现使手机有了第一媒体(报纸)的功能;彩信的出现使手机更全面地接近第一媒体,并有了第二媒体(广播)的功能;手机电视的出现将使手机有了影响力更大的第三媒体(电视)的功能;WAP和宽带网络使手机有了第四媒体(互联网)的功能。在这些功能逐渐完备的基础上,手机的“媒体”地位也逐渐得以体现,已经开始通过手机报、手机博客、手机播客、手机视频、手机网站等形式展开了大范围的商用。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和气象灾害预警等方面,有关部门选择的第一信息发布方式已经越来越多的是手机。手机成为承载信息的载体这一点,已越来越成为不争的事实。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手机演变的过程,就是朝向媒体化不断发展的过程。手机不仅在功能上已经具备了媒体应有的潜质,而且在实际中也已开始发挥了媒体的作用。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认为,手机是一种媒体。

  媒体实力评价维度探讨

  如果接受手机正在媒体化、手机就是一种媒体的观点,那么手机这种新媒体在各个媒体中的地位又是怎样的?首先来看现有的排列方式,各种媒体是这样排列的:

  第一媒体:报纸

  第二媒体:广播

  第三媒体:电视

  第四媒体:互联网

  第五媒体:手机②

  这种方法实际上是按各媒体的出现时间排列的。在笔者看来,这种按出现时间论资排辈的方式既不合理也不科学,因为它既无法体现不同媒体的真正实力,也无法凸显各个媒体的应有地位。即使这种排列已经深入人心,我们也有必要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澄清。笔者认为,由于媒体的特性,其实力最终靠其影响力决定,所以“影响力”应当作为媒体实力排名的科学依据。决定媒体影响力的可以分为5个因素,按英文首字母组合,我们可以简称为CRISP模型:

  1.覆盖面(Coverage):媒体覆盖地域的大小、受众群体的大小以及覆盖时间的长短。

  2.丰富性(Richness):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丰富程度。

  3.互动性(Interactiveness):受众的参与程度。

  4.时效性(Speediness):信息到达的时间和时延的长短。

  5.准确性(Preciseness):目标受众的命中程度。

  根据这5个因素,可以把各种媒体的影响力做如下比较:

  报纸是最早出现的媒体,但在各项排名中较低。受运输条件和成本所限,报纸的覆盖面在各种媒体中最窄。由于只能涵盖文字和图片,在丰富性上不尽如人意。虽然具有一定的互动性,但报纸无法做到其他媒体那样的即时互动。在时效性方面,由于报纸往往只能刊登前一天发生的新闻,在各种媒体中表现最差。最后,在准确性上,由于报纸采取的是大面积传播的模式,无法针对具体消费者做个性化的精准传播。

  以无线电技术为基础的广播在覆盖面上有所突破,但在丰富性上只有语音一种表达方式,与报纸相当。在时效性方面虽然较报纸有大幅度提高,但仍不能做到每次在第一时间、从第一现场发送消息。在互动性上,借助通信技术,广播可以实现与用户的即时互动,但互动的容量(即接进来的听众电话数量)非常有限。在准确性上,广播与报纸类似,也无法做到精准营销。

  在当今世界,电视的覆盖面甚至超过了互联网,时效性也较强,丰富性尤其出众,但在互动方面显然无法与互联网和手机媲美,在准确性上也与广播一样,无法对受众进行精确细分。

  由于受计算机终端的普及程度所限,互联网在覆盖面上还无法达到电视的水平,但在互动性上大大超过传统媒体。由于发布信息人员可以是直接当事人或目击者,而不需要等到专业新闻队伍赶到现场,所以在时效性方面,互联网也超过广播和电视。在准确性上,虽然Google等网站根据用户搜索关键词的频率和内容,已经可以知道用户在想什么,并且借助cookie等技术手段,在个性化方面较传统媒体有所提高,但仍然无法获知用户的真实身份,也无法对客户进行非常精确的点对点传播。

  作为最新出现的媒体,手机不但在多个方面涵盖了以往媒体的功能和内容,在多数指标上也优于传统媒体和互联网。③ 在覆盖面上,手机已经可以实现全球漫游,在覆盖的地域面积上最广;同时,全球目前已有超过12亿的手机用户,是所有报纸读者的两倍多,使用手机短信的人也已远远超过使用e-mail的人,覆盖的受众群体最大;由于手机是人们随时携带的工具,在覆盖的时间上也最长。在时效性上,手机也高于互联网,不需要等到坐在计算机前才能获知信息,而是可以随时随地把信息随手掌握。在互动性上,也只有手机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互动。准确性方面,手机也最具优势:手机号码和用户是相对固定的,从而可以建立起用户的数据库,准确细分客户;同时,手机也是唯一可以实现随时点对点信息传播的媒体。当然,受屏幕大小和网络速度等因素的限制,手机在丰富性上还无法达到电视和互联网的水平;受使用习惯和媒体资源整合进度的影响,手机目前还没有发挥出真正的威力。但随着3G技术的应用,随着人们新的使用习惯和消费习惯的建立,手机将不但在丰富性上有较大提高,而且会逐渐成为真正的影响力第一的媒体。

  总之,通过这番比较,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结论:按实力排名,手机或将是各种媒体中影响力第一的媒体。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手机媒体并不会完全取代传统媒体,因为手机媒体本身并不能凭空存在,而是需要成熟的传统媒体提供内容,由手机媒体通过新的技术手段进行更有效的传播。因此,未来媒体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新老媒体进行融合,媒体产业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并因此产生新的产业链。例如现在的手机报,就是传统报纸和手机媒体进行融合的成果。随着3G技术的应用,手机电视将给媒体格局带来更大的冲击。

  因此,手机媒体的诞生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果传统媒体能抓住机遇,与新媒体进行有效的融合和商业模式的开发,就能够与新媒体实现合作共赢;而如果传统媒体看不到这个趋势,没有去主动适应新的产业链条,那么,机遇也极可能变成不得不应对的挑战。

  注释:

  ①参见“手机成为第五媒体引来热钱投资”,《每日经济新闻》,见http://www.cww.net.cn/zhuanti/dwmt/Article.asp? Id=39749。

  ②一些观点把“手机短信”称为第五媒体,这种观点需要澄清。短信、彩信、手机电视等手机所具有的功能,都仅仅是手机媒体在传播上的一种表现形式。刘华曾这样对比:“我们说报纸是媒体,但不会说承载报纸内容的介质纸张和手段印刷就是媒体,同理,我们说手机是媒体,但并非说承载手机媒体内容的短信功能就是媒体。”(见刘华:《手机媒体化的现实问题与前景展望》,http://news.chinabyte.com/498/1800498.shtml)笔者认为,应该用“手机”这种宽泛的提法(既涵盖了手机的各种功能,也包括在此功能基础上整合的各类内容资源)而不是“手机短信”来指称这种新媒体,是“手机媒体化”而不仅仅是“手机短信媒体化”。

  ③美国著名媒体学者莱文森曾对互联网与手机的关系有过精辟的论述:“从长远来看,互联网可以被认为是手机的副手。”见[美]保罗·莱文森:《手机:挡不住的呼唤》,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页。


相关内容

  • 2015年传媒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 全球及中国传媒项目可行性分析与发展趋 势预测报告(2015版) 报告编号:158617A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 ...

  • 2016-2022年中国新媒体市场调查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中国行业研究报告咨询系列 ●基本信息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2016-2022年中国新媒体市场调查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是博研咨询依托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

  • 中国新媒体行业调研分析行业报告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手机报在我国兴起的原因与发展历程
  • 传媒观察传媒观察 XINWEN AIHAOZHE 2010·2(下半月) 手机报在我国兴起的原因与发展历程 □李宗诚 摘要:手机报作为一种新媒体在我国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迄今为止,手机报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酝酿期(2000年-2003年).发轫期(2004年).井喷期(2005 ...

  • 2014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_崔保国
  • 特别策划 Special Plan 2014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文/崔保国 何丹嵋 互联网时代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渠道与方式,重塑信息内容框架,重新分配话语权,进而改变传媒产业规模与结构,以及诸多关联产业的生存逻辑和运行规律,甚至对政治与社会结构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仿若南美洲一只蝴蝶的振翅,终引 ...

  • 2013中国书业高端预测之--新媒体新概念
  • 2013中国书业高端预测之--新媒体新概念 2013-1-10 [作者] 晓雪 王晓妍 [单位] 中国图书商报 [摘要] 2012年的中国新媒体行业呈现出大开大合的状态,团购网站如过山车,移动互联网圈地运动来势凶猛,电商则是一副断腕求生的阵势,网络对传统行业开始真正的实质性渗透,云计算.大数据等一批 ...

  • 论扩大公民参与的非制度条件
  • 摘要:对于扩大公民参与的外在条件,学界关注较多的是制度保障.然而依据我国的现实及发展趋势,非制度条件中的空间.组织和信息这三大载体对扩大公民参与也有重要影响.其中,空间载体是公共领域的扩展,组织栽体是社会自组织的勃兴,信息载体是新媒体的力量.目前这三大载体在我国都有了较大发展,公民参与必将不断向广度 ...

  • 当代大学生如何运用网络新媒体
  • 当代大学生如何运用网络新媒体 摘要:网络媒体的出现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作为一种新型媒体, 对它丰富的信息资源表现出极大热诚的人群, 主要是一批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崇尚进步.紧跟现代文明的当代知识青年.网络媒体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文化.经济等领域的变革, 成为当今人类共同关注的热点.尽管网络 ...

  • 国家领导人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观点
  • 相关领导人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观点 中国经济时报: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即通过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科学运用先进传播技术,增强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