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市六中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初二物理
2013年9月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
1.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这使
我们体会到了( )
A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传播是能量传播
2.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
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
A .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3.自然界中经常发生物态变化现象,下列情况中是由于液化引起的是 ( )
A. 河岸边冰雪消融 B.森林里白雾弥漫
C .水结成冰 D. 湿衣服上的水变干
4.以下做法中是用来减缓蒸发现象产生的是 ( )
A. 将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B.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四周扫开
C.蔬菜用塑料袋装好后放入冰箱 D. 洗头后,用大功率电吹风吹头发
5.如图所示,小明同学三次测得液体的温度分别是32℃、30℃和33℃,则测量该液体的温度值正确的方法是的是
( )
A. 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 都不对
6.右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
A .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
B .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
C .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
D .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7.下列实例不是应用超声波的是 ( )
A.外科医生不开刀就能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
B .商店里用声波焊接器对塑料袋进行封口
C.医生用B 超为孕妇做常规检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
D.医生用听诊器听内脏的声音
8.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一般比液体中的声速大
B.声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中考、高考期间要求学校周围噪声大的单位停工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从环保角度看,噪声一定是由物体无
规则振动产生
9.如图所示,描述晶体凝固的图像是
( )
10.春天早晨,河面上飘动着一层薄薄的雾气.雾气产生的物态变化过程( )
A. 河水先蒸发为水蒸气后凝固为小水滴
B.河水先蒸发为水蒸气后液化成小水滴
C.河水先汽化为水蒸气后熔化为小水滴
D.河水经过蒸发形成水蒸气
11.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②夏天,自来水水管“出汗”
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 ④秋天,湿的衣服晒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 .晶体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C .各种晶体的熔点都相同
D .非晶体在凝固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
13.室温20℃时,将酒精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温
度计示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是
( )
14.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
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他 ( )
A. 只能验证猜想1
B. 只能验证猜想2
C. 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
D. 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
15.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中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
对烧杯底部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
试管中的冰 ( )
A.一点都没熔化
B.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C.也熔化一部分
D.全部熔化
16.已知液态的二氧化碳、氧和氮在l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78℃、-183℃和-196℃,如果在1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降温的方法从空气中提取这
些物质,则首先液化而分离出 ( )
A.氧 B.氮 C.二氧化碳 D.它们同时液化,无法分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
17.出炉的钢水在浇铸模里变成钢锭是__________现象;放在碟子里的棒冰变
成了糖水是__________现象.
18.人们在岸上行走的脚步声,主要是通过_______和_______传给水中的鱼,
把鱼吓跑.
19.有一物体正在振动,其每分钟振动900次,则这种物体振动是频率是
______Hz,此声音_______(填“能”或“不能”) 被人耳听到,因为人耳能
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在__ ____.
20.向一个暖水瓶里灌水,注意听暖水瓶里空气柱发出的声音,实验证明,随
着空气柱由长变短,空气柱发出的音调越来越________.
21.现代城市在主要街道上装有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装置显示的示数为
50.62,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__,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
示屏上的数据将会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22.声音的特性有三个要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声音的
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有关,________越高,音调越______.
2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
24.如图所示,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有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
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uai(2)”“mi(3)”“fa(4)”4个音阶,
则与这4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甲 乙 丙 丁
25.某人站在桥上,从桥面向河中扔下一石,见落石水花开始计时,经0.04 s
听到落石击水声,则桥高出水面______m.
26、发送宇宙飞船的运载火箭,在火箭发射台的下方有一个水池,让火焰喷到
水池中,这是利用水汽化时要 ,使周围温度不致太高 。
27、下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它的熔点是_________℃,熔化过程是
_________热过程(填“吸”或“放”) 。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28、某晶体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试分析:
(1)这是熔化图像还是凝固图像? (2)这种晶体的熔点是多少?
(3)这种物质液态时是什么名称? (4)固液共存的时间有分钟?
29.如图所示是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的原理图.伽利略温度
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特性工作的.A 、B 两点是将该温度计插入32℃的
温水中及水温冷却至28℃时的液面高度.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特性可知:
A 点的温度是_______,B 点的温度是_________.
三、探究实验题(每空1分,图像2分,共24分)
30.如下图所示的是安装在同一轴上的三个发声齿轮.轴可以在外加动力下匀
速转动,用硬纸片放在齿边可以发声.
(1)用这套装置可以完成的实验是:验证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与
________的关系.
(2)若轴的转速不变,则当硬纸片放在__________齿轮上时,齿轮发声的音
调最低.
(3)由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振动得___________,音调就越高.
31.上课时,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某个小组的实验装置及读数方法如图:
(1)如图,他们实验中的错误是 、 。
(2)实验中他们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 过程如图(甲)(乙),则图中 是沸腾前的情况, 是水沸腾后的情况。
②由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水在沸腾过程中,要继续 热,但温
度 。各种液体在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液体
的 。
③下列根据表中数据做出加热过程中“温度—时间”图象中,
(4)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很多“白气”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方温度 ,水蒸气较多,所以看到
的“白气”并不明显,停止加热后,水面上方的温度 ,大量水蒸气
遇冷 成小水珠,就是
我们看到的“白气”。
32、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
小明通过描点画出图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 应在___________℃左右.
(2)根据图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先_________后__________
(3)如果让你对一杯热牛奶冷却,有两种方法:
a. 先冷却5分钟,再放入一勺冷牛奶; b.先放入一勺冷牛奶,再冷却5分钟 你将选择______________。
33.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图甲是 (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
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热量。
四、阅读与思考(每空1分,共8分)
34.在学习吉他的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4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______。
35. 如图所示,“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性质制成的。为完成实验,表中
(2___ ___。
五、计算题(36题5分,共5分)
36.2007年12月22日上午,位于海面下几十米深处的“南海一号” 商船被打捞浮出海面,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的又一突破. “南海一号”商船长约30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如图所示。
很早以前,我国考古队员就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制成了一种装置安装在船上,用它发出的超声波对“南海一号”沉船进行了细致的探测。
(1)题中所指探测装置的名称是什么?
(2)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如果探测装置发出的信号后, 从发出到遇到沉船,再到接受返回信号所花时间是0.024s ,则沉船在海面 下多深处?(注:该小题必须有必要的运算过程)
(3)该装置能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1A , 2C, 3B, 4C, 5C, 6C, 7D, 8C, 9C, 10B
11C , 12B, 13D, 14A, 15A, 16C
二、17、凝固,熔化 18 地面 ,水
19、 15,不能,20-20000HZ 20、高
21、分贝(dB ) ,变大
22、响度,音调,音色,频率,频率,高
23、340m/s 24、丙,乙,甲,丁
25、13.6 26、吸热
27、48,吸
28、(1)凝固,(2)0℃,(3)水,(4)4分钟
29、32℃,28℃
三、30、(1)频率(振动的快慢) (2)、A (3)、越快
31、(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的底部,
度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齐平
(2)乙,甲
(3)、6,98 ,吸,保持不变,沸点,图略
(4)、高,低,液化
32、(1)、22
(2)、快,慢
(3)、a
33、(1)、冰,52
(2)、吸收
四、34、(1)、A ,B
(2)、A ,C
(3)、[C,D ]0.76
35、(1)、热胀冷缩,水银
(2)、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
五、36、 (1)声呐
(2)1500 X 0.024/2 =18m
(3)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2013-2014学年市六中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初二物理
2013年9月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
1.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这使
我们体会到了( )
A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传播是能量传播
2.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
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
A .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3.自然界中经常发生物态变化现象,下列情况中是由于液化引起的是 ( )
A. 河岸边冰雪消融 B.森林里白雾弥漫
C .水结成冰 D. 湿衣服上的水变干
4.以下做法中是用来减缓蒸发现象产生的是 ( )
A. 将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B.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四周扫开
C.蔬菜用塑料袋装好后放入冰箱 D. 洗头后,用大功率电吹风吹头发
5.如图所示,小明同学三次测得液体的温度分别是32℃、30℃和33℃,则测量该液体的温度值正确的方法是的是
( )
A. 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 都不对
6.右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
A .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
B .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
C .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
D .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7.下列实例不是应用超声波的是 ( )
A.外科医生不开刀就能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
B .商店里用声波焊接器对塑料袋进行封口
C.医生用B 超为孕妇做常规检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
D.医生用听诊器听内脏的声音
8.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一般比液体中的声速大
B.声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中考、高考期间要求学校周围噪声大的单位停工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从环保角度看,噪声一定是由物体无
规则振动产生
9.如图所示,描述晶体凝固的图像是
( )
10.春天早晨,河面上飘动着一层薄薄的雾气.雾气产生的物态变化过程( )
A. 河水先蒸发为水蒸气后凝固为小水滴
B.河水先蒸发为水蒸气后液化成小水滴
C.河水先汽化为水蒸气后熔化为小水滴
D.河水经过蒸发形成水蒸气
11.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②夏天,自来水水管“出汗”
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 ④秋天,湿的衣服晒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 .晶体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C .各种晶体的熔点都相同
D .非晶体在凝固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
13.室温20℃时,将酒精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温
度计示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是
( )
14.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
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他 ( )
A. 只能验证猜想1
B. 只能验证猜想2
C. 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
D. 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
15.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中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
对烧杯底部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
试管中的冰 ( )
A.一点都没熔化
B.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C.也熔化一部分
D.全部熔化
16.已知液态的二氧化碳、氧和氮在l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78℃、-183℃和-196℃,如果在1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降温的方法从空气中提取这
些物质,则首先液化而分离出 ( )
A.氧 B.氮 C.二氧化碳 D.它们同时液化,无法分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
17.出炉的钢水在浇铸模里变成钢锭是__________现象;放在碟子里的棒冰变
成了糖水是__________现象.
18.人们在岸上行走的脚步声,主要是通过_______和_______传给水中的鱼,
把鱼吓跑.
19.有一物体正在振动,其每分钟振动900次,则这种物体振动是频率是
______Hz,此声音_______(填“能”或“不能”) 被人耳听到,因为人耳能
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在__ ____.
20.向一个暖水瓶里灌水,注意听暖水瓶里空气柱发出的声音,实验证明,随
着空气柱由长变短,空气柱发出的音调越来越________.
21.现代城市在主要街道上装有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装置显示的示数为
50.62,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__,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
示屏上的数据将会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22.声音的特性有三个要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声音的
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有关,________越高,音调越______.
2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
24.如图所示,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有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
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uai(2)”“mi(3)”“fa(4)”4个音阶,
则与这4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甲 乙 丙 丁
25.某人站在桥上,从桥面向河中扔下一石,见落石水花开始计时,经0.04 s
听到落石击水声,则桥高出水面______m.
26、发送宇宙飞船的运载火箭,在火箭发射台的下方有一个水池,让火焰喷到
水池中,这是利用水汽化时要 ,使周围温度不致太高 。
27、下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它的熔点是_________℃,熔化过程是
_________热过程(填“吸”或“放”) 。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28、某晶体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试分析:
(1)这是熔化图像还是凝固图像? (2)这种晶体的熔点是多少?
(3)这种物质液态时是什么名称? (4)固液共存的时间有分钟?
29.如图所示是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的原理图.伽利略温度
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特性工作的.A 、B 两点是将该温度计插入32℃的
温水中及水温冷却至28℃时的液面高度.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特性可知:
A 点的温度是_______,B 点的温度是_________.
三、探究实验题(每空1分,图像2分,共24分)
30.如下图所示的是安装在同一轴上的三个发声齿轮.轴可以在外加动力下匀
速转动,用硬纸片放在齿边可以发声.
(1)用这套装置可以完成的实验是:验证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与
________的关系.
(2)若轴的转速不变,则当硬纸片放在__________齿轮上时,齿轮发声的音
调最低.
(3)由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振动得___________,音调就越高.
31.上课时,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某个小组的实验装置及读数方法如图:
(1)如图,他们实验中的错误是 、 。
(2)实验中他们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 过程如图(甲)(乙),则图中 是沸腾前的情况, 是水沸腾后的情况。
②由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水在沸腾过程中,要继续 热,但温
度 。各种液体在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液体
的 。
③下列根据表中数据做出加热过程中“温度—时间”图象中,
(4)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很多“白气”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方温度 ,水蒸气较多,所以看到
的“白气”并不明显,停止加热后,水面上方的温度 ,大量水蒸气
遇冷 成小水珠,就是
我们看到的“白气”。
32、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
小明通过描点画出图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 应在___________℃左右.
(2)根据图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先_________后__________
(3)如果让你对一杯热牛奶冷却,有两种方法:
a. 先冷却5分钟,再放入一勺冷牛奶; b.先放入一勺冷牛奶,再冷却5分钟 你将选择______________。
33.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图甲是 (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
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热量。
四、阅读与思考(每空1分,共8分)
34.在学习吉他的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4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______。
35. 如图所示,“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性质制成的。为完成实验,表中
(2___ ___。
五、计算题(36题5分,共5分)
36.2007年12月22日上午,位于海面下几十米深处的“南海一号” 商船被打捞浮出海面,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的又一突破. “南海一号”商船长约30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如图所示。
很早以前,我国考古队员就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制成了一种装置安装在船上,用它发出的超声波对“南海一号”沉船进行了细致的探测。
(1)题中所指探测装置的名称是什么?
(2)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如果探测装置发出的信号后, 从发出到遇到沉船,再到接受返回信号所花时间是0.024s ,则沉船在海面 下多深处?(注:该小题必须有必要的运算过程)
(3)该装置能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1A , 2C, 3B, 4C, 5C, 6C, 7D, 8C, 9C, 10B
11C , 12B, 13D, 14A, 15A, 16C
二、17、凝固,熔化 18 地面 ,水
19、 15,不能,20-20000HZ 20、高
21、分贝(dB ) ,变大
22、响度,音调,音色,频率,频率,高
23、340m/s 24、丙,乙,甲,丁
25、13.6 26、吸热
27、48,吸
28、(1)凝固,(2)0℃,(3)水,(4)4分钟
29、32℃,28℃
三、30、(1)频率(振动的快慢) (2)、A (3)、越快
31、(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的底部,
度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齐平
(2)乙,甲
(3)、6,98 ,吸,保持不变,沸点,图略
(4)、高,低,液化
32、(1)、22
(2)、快,慢
(3)、a
33、(1)、冰,52
(2)、吸收
四、34、(1)、A ,B
(2)、A ,C
(3)、[C,D ]0.76
35、(1)、热胀冷缩,水银
(2)、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
五、36、 (1)声呐
(2)1500 X 0.024/2 =18m
(3)不能,真空不能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