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明:文化有没有吸引力,市场说了算

  在当今自由、开放的国际市场中,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文化产品的输出和消费也变得越来越全球化。虽然近年来我们在文化发展战略上“走出去”的呼声很高,但文化的交流和文化产品的消费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如何在国际市场上增加我们文化的吸引力,进而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需要遵循普遍的市场规律和游戏规则。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主编张晓明,和本刊分享了他的独到观点。

  《创意世界》:近些年我国在文化发展战略方面,“文化走出去”频频被提及,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张晓明:“文化走出去”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两三年提出来的。但在我看来,“文化走出去”是单向性的表达,一种比较虚的说法。文化更多强调的应该是平等交流,与其说你要用自己的文化去占领别人的市场,不如说提高自身的文化软实力,提升自身文化对别人的吸引力。因为文化的交流并不是单向的,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既是其他文化的接受者,也是影响其他文化的输出者。如果仅仅强调文化走出去,实际上是文化贸易领域的“重商主义”政策。

  《创意世界》:那么,文化的软实力或者说文化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晓明:它可以分几个层次:最低的层次就是你的文化产品在国外有人消费,把别人变成你的消费者;第二个层次就是成为国外文化市场的投资者,你的文化投资在国外有很好的回报;最高层次当然是你的文化价值观得到别人的认可,大家都仰慕和喜欢你的文化内容。

  《创意世界》:近年来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的总体情况如何?

  张晓明:为了鼓励文化贸易的发展和繁荣,近些年国家也出台了不少相关的鼓励政策措施。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这些年增长速度非常快,在全世界非常受瞩目。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08创意经济》和《2010创意经济》提供的数字,中国的文化产品在全世界的市场占比非常高,2005年是19%,2008年是21%。

  《创意世界》:真的很高啊!

  张晓明:是的。我们出口的文化产品主要包括新媒体产品、设计类产品、工艺品、艺术品、以及出版和广电传媒产品等。总的来说,出版、广电等核心的文化产品我们占的比重非常低,但是我们的设计类产品、工艺品和艺术品占的比重非常高,其中工艺品在国际市场占的比例更是达到40%。近年来新媒体、游戏等占的比例也相当高。

  《创意世界》:也就是说我们强的还是文化产品的制造力?

  张晓明:在文化产品的制造方面,中国确实是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中心。如前所述,按照联合国贸发会议出的《2010创意经济》中的数据,按照传统的有形货物贸易统计数据计算,国际市场上5个制成的文化产品,其中1个就是从中国装船运出去的。我们的生产制造能力是全世界最大的。当然这些产品不都是我们创造的,外国可以把设计图样通过网络发过来,我们把它们制造成产品后“出口”。因此,虽然从文化贸易统计数据看我们是顺差,但是我们的版权贸易是逆差,而现代化先进国家都是版权出口大国。从文化产品的制造到文化产品的创造,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创意世界》:您如何看待国际市场对中国文化产品的需求?

  张晓明:国外对中国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肯定是有的。要不好莱坞干嘛老拍跟中国题材相关的片子呢?关键是我们自己做出来的产品质量太低,人家不要啊,满足不了国外市场的需求。

  《创意世界》:那怎样才能满足国外市场的需求?

  张晓明:首先你得让别人接触到你的文化产品之后能够产生共鸣。现在是信息开放的时代,大家对普世价值观的追求,对时尚和审美的看法,其实基本都是一样的。比如李安拍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谁不喜欢看?所以,别老说中国特色,别老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尽管全球化给多样性的民族文化以更多传播的机会,但是普世价值观才是走出去的第一要义,否则别人怎么能够接受你的东西呢?

  《创意世界》:难道文化的差异性不是产品的吸引力所在吗?

  张晓明:这就看你如何理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了。在文化多样性的时代,好莱坞覆盖的实际上是一个大众消费市场。所谓大众消费产品,是内涵比较稀薄的东西,它里面所蕴含的特性最少。而好莱坞就是要覆盖全世界所有不同文化的消费市场,它的目的性很强。所以,你非要讲“文化走出去”的话,就面临“怎么走”的问题:内容怎么解决?你是要做普遍的人性?还是要做中国的特殊伦理?首先做哪块?在我看来,你要让人家接受你,就得先做普遍人性,你非要先搞所谓的中国特色文化,别人肯定不接受。

  《创意世界》:非常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反倒不走俏?

  张晓明:我们可以把国际的文化市场作类别细分,一方面学习好莱坞,把普世的价值观披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外衣,去面向世界市场,把它做成大众的文化消费品;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做一些非常民族化、非常中国化的东西,满足小众市场的需求。但是所有文化产品都有折扣。文化贸易最大的问题就是文化折扣,因为文化存在差异性,别人可能只能理解五分。所以,我觉得应该有相关的文化战略去管理和协调这些问题。

  《创意世界》:在您看来我们在国际市场上比较获得认可的文化产品有哪些?

  张晓明:最典型的就是莫言的作品了。早年根据莫言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红高粱》就成功走进了国际市场,去年莫言又获得世界文学的最高奖项――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作品源于本土,有很好的故事,但是它的表达方式和传播的价值观又有共鸣性,表现的形式又跟国际上流行的文学潮流有关。它是小说,也可以是剧本,还可以是电影,可以变成多种消费形态。这才是典型的可以“走出去”的东西。

  《创意世界》:但光有一个莫言显然不够啊。我们的文化产品创造力和吸引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张晓明: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市场不够开放,不存在真正的竞争。很多文化企业被国家保护得太好了,做不出什么真正的好东西。说白了还是我们的文化体制改革不彻底,把它们全推到市场去竞争,是生是死,由市场说了算,谁还会去生产烂东西啊?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些市场机制本身的建设问题,另外文化管理也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比如电影的分级为什么不可以做呢?文化投资本来就是一个高风险投资,市场和经济的风险已经很大了,不能让创作者的政治风险变得那么不可预期。

  《创意世界》:说说解决办法吧。

  张晓明:中国拥有最好的文化市场,这是一个全世界罕见的人口规模极大、语言文化高度统一、消费收入不断增长的市场,这样的市场竞争不出好东西,谁都别埋怨。第一,不能埋怨说中国老百姓没需求;第二,不能埋怨我们没有文化资源,我们有5000多年的文化历史。剩下的问题就显而易见了。我觉得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对市场的干预要合理,包括对本土文化的支持要合理,凡是干预过度的市场,都出不来好东西。所以,我们想在国际市场一争高下,首先在国内要有很好的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有很好的自由表达的环境,有了这样的环境你才能首先在国内市场胜出,在中国市场胜出的东西,拿去国际市场上基本也没有问题。

  在当今自由、开放的国际市场中,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文化产品的输出和消费也变得越来越全球化。虽然近年来我们在文化发展战略上“走出去”的呼声很高,但文化的交流和文化产品的消费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如何在国际市场上增加我们文化的吸引力,进而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需要遵循普遍的市场规律和游戏规则。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主编张晓明,和本刊分享了他的独到观点。

  《创意世界》:近些年我国在文化发展战略方面,“文化走出去”频频被提及,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张晓明:“文化走出去”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两三年提出来的。但在我看来,“文化走出去”是单向性的表达,一种比较虚的说法。文化更多强调的应该是平等交流,与其说你要用自己的文化去占领别人的市场,不如说提高自身的文化软实力,提升自身文化对别人的吸引力。因为文化的交流并不是单向的,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既是其他文化的接受者,也是影响其他文化的输出者。如果仅仅强调文化走出去,实际上是文化贸易领域的“重商主义”政策。

  《创意世界》:那么,文化的软实力或者说文化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晓明:它可以分几个层次:最低的层次就是你的文化产品在国外有人消费,把别人变成你的消费者;第二个层次就是成为国外文化市场的投资者,你的文化投资在国外有很好的回报;最高层次当然是你的文化价值观得到别人的认可,大家都仰慕和喜欢你的文化内容。

  《创意世界》:近年来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的总体情况如何?

  张晓明:为了鼓励文化贸易的发展和繁荣,近些年国家也出台了不少相关的鼓励政策措施。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这些年增长速度非常快,在全世界非常受瞩目。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08创意经济》和《2010创意经济》提供的数字,中国的文化产品在全世界的市场占比非常高,2005年是19%,2008年是21%。

  《创意世界》:真的很高啊!

  张晓明:是的。我们出口的文化产品主要包括新媒体产品、设计类产品、工艺品、艺术品、以及出版和广电传媒产品等。总的来说,出版、广电等核心的文化产品我们占的比重非常低,但是我们的设计类产品、工艺品和艺术品占的比重非常高,其中工艺品在国际市场占的比例更是达到40%。近年来新媒体、游戏等占的比例也相当高。

  《创意世界》:也就是说我们强的还是文化产品的制造力?

  张晓明:在文化产品的制造方面,中国确实是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中心。如前所述,按照联合国贸发会议出的《2010创意经济》中的数据,按照传统的有形货物贸易统计数据计算,国际市场上5个制成的文化产品,其中1个就是从中国装船运出去的。我们的生产制造能力是全世界最大的。当然这些产品不都是我们创造的,外国可以把设计图样通过网络发过来,我们把它们制造成产品后“出口”。因此,虽然从文化贸易统计数据看我们是顺差,但是我们的版权贸易是逆差,而现代化先进国家都是版权出口大国。从文化产品的制造到文化产品的创造,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创意世界》:您如何看待国际市场对中国文化产品的需求?

  张晓明:国外对中国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肯定是有的。要不好莱坞干嘛老拍跟中国题材相关的片子呢?关键是我们自己做出来的产品质量太低,人家不要啊,满足不了国外市场的需求。

  《创意世界》:那怎样才能满足国外市场的需求?

  张晓明:首先你得让别人接触到你的文化产品之后能够产生共鸣。现在是信息开放的时代,大家对普世价值观的追求,对时尚和审美的看法,其实基本都是一样的。比如李安拍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谁不喜欢看?所以,别老说中国特色,别老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尽管全球化给多样性的民族文化以更多传播的机会,但是普世价值观才是走出去的第一要义,否则别人怎么能够接受你的东西呢?

  《创意世界》:难道文化的差异性不是产品的吸引力所在吗?

  张晓明:这就看你如何理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了。在文化多样性的时代,好莱坞覆盖的实际上是一个大众消费市场。所谓大众消费产品,是内涵比较稀薄的东西,它里面所蕴含的特性最少。而好莱坞就是要覆盖全世界所有不同文化的消费市场,它的目的性很强。所以,你非要讲“文化走出去”的话,就面临“怎么走”的问题:内容怎么解决?你是要做普遍的人性?还是要做中国的特殊伦理?首先做哪块?在我看来,你要让人家接受你,就得先做普遍人性,你非要先搞所谓的中国特色文化,别人肯定不接受。

  《创意世界》:非常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反倒不走俏?

  张晓明:我们可以把国际的文化市场作类别细分,一方面学习好莱坞,把普世的价值观披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外衣,去面向世界市场,把它做成大众的文化消费品;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做一些非常民族化、非常中国化的东西,满足小众市场的需求。但是所有文化产品都有折扣。文化贸易最大的问题就是文化折扣,因为文化存在差异性,别人可能只能理解五分。所以,我觉得应该有相关的文化战略去管理和协调这些问题。

  《创意世界》:在您看来我们在国际市场上比较获得认可的文化产品有哪些?

  张晓明:最典型的就是莫言的作品了。早年根据莫言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红高粱》就成功走进了国际市场,去年莫言又获得世界文学的最高奖项――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作品源于本土,有很好的故事,但是它的表达方式和传播的价值观又有共鸣性,表现的形式又跟国际上流行的文学潮流有关。它是小说,也可以是剧本,还可以是电影,可以变成多种消费形态。这才是典型的可以“走出去”的东西。

  《创意世界》:但光有一个莫言显然不够啊。我们的文化产品创造力和吸引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张晓明: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市场不够开放,不存在真正的竞争。很多文化企业被国家保护得太好了,做不出什么真正的好东西。说白了还是我们的文化体制改革不彻底,把它们全推到市场去竞争,是生是死,由市场说了算,谁还会去生产烂东西啊?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些市场机制本身的建设问题,另外文化管理也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比如电影的分级为什么不可以做呢?文化投资本来就是一个高风险投资,市场和经济的风险已经很大了,不能让创作者的政治风险变得那么不可预期。

  《创意世界》:说说解决办法吧。

  张晓明:中国拥有最好的文化市场,这是一个全世界罕见的人口规模极大、语言文化高度统一、消费收入不断增长的市场,这样的市场竞争不出好东西,谁都别埋怨。第一,不能埋怨说中国老百姓没需求;第二,不能埋怨我们没有文化资源,我们有5000多年的文化历史。剩下的问题就显而易见了。我觉得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对市场的干预要合理,包括对本土文化的支持要合理,凡是干预过度的市场,都出不来好东西。所以,我们想在国际市场一争高下,首先在国内要有很好的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有很好的自由表达的环境,有了这样的环境你才能首先在国内市场胜出,在中国市场胜出的东西,拿去国际市场上基本也没有问题。


相关内容

  • 吟到梅花句亦香第29辑作文训练材料作文屠呦呦pk黄晓明事件
  • 吟到梅花句亦香(第29辑) --镇海中学2015级学生阅读日知录 "理性表达·科学表达"议论文训练--关于"屠呦呦获奖与黄晓明豪华婚礼大家谈"时评七篇 2015年11月21日 农历十月初 星期日 阴有小雨 [老魏作文题第1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 王志文,左小青主演电视剧[天道]观后感
  • 第一次在简书上发文章,却又不知写些什么.这是我八年前,也就是2008年写的一篇观后感,发表在我的QQ空间里.复制粘贴到这里,有偷懒之嫌.但毕竟是自己原创,又觉得没有什么不妥.全当体验一下在简书发文是怎么个意思吧.? ?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分了几次,断断续续地把<天道>认真的看了一遍.不 ...

  • 我国文化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第6卷第1期 2007年3月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ANYU POLYTECHNIC Vol.6 No.1Mar. 2007 文章编号:1672-0997(2007)01-0012-05 我国文化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杨吉华 (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生院, 北京 100091 ...

  • 党课辅导材料八
  • 党课辅导材料八: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二) 讲课时间:2011年11月24日 主 讲 人:洪金泉 参加人员:全体党员 学习地点:村委会二楼党员活动室 学习内容:书写"中国史诗"新篇章 2011年的北京,让权威受访专家感觉到类似1942年延安的气息.在其看来,日前在京召开的中共十七届 ...

  • 凡客诚品品牌策略研究
  • 凡客诚品的品牌策略研究 学 院:管理学院 专 业 班 级:市场营销1201班 学 号:120503103 学 生 姓 名:尹玉琨 指 导 教 师:高洋(讲师) 2016年6月21日 目录 1绪论..................................................... ...

  • 省优秀团员的事迹材料
  • 铁骨柔情.矿山脊梁 -----记综魏家地煤矿放一队生产一班班长郭晓明的事迹材料 郭晓明,2005年7月毕业于甘肃煤炭技工学校,同年12月被分配到魏家地煤矿工作,能够积极主动参加团的各项活动,现年28岁的.曾先后获得矿上的先进生产工作者,安全标兵,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现任综放一队的生产一班的班长, ...

  • 中国的"韩流"现象
  • 西南财经大学 科学技术史课论文 题 目: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中国的"韩流"现象 周 伟 文 会 计 学 院 财务管理专业 财管2班 41115079 2012/5/10 中国的"韩流"现象 财务管理专业 周伟文 摘要:随着改革开 ...

  • 2018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
  • 2018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我认为一个健康的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文艺市场,中国的崛起,更离不开科学家. 明星片酬越来越高,高得离谱.2014年,李连杰被问到其片酬高达6000万一事 ...

  • 网络文学大赛与网络文学的发展(上)
  • 网络文学大赛与网络文学的发展 周志雄 摘要:网络文学大赛是区分网络作家与网络写手的工作,参赛作者大多青春年少,网络文学大赛成功推出了众多的文学新人,逐步使网络文学作品经典化,对网络文学的质量提升起到了导向作用.网络文学大赛的评委由传统作家.网络作家.网友组成,比传统的文学评奖更能吸引读者的关注.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