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旅程的导游。本人姓甘,你们就叫我甘导好了!
我们现在正乘游艇在天马河上,朝“鸟的天堂”方向行驶。大家抬头看,呈现在你们眼前的,是一大片翠绿而茂密的榕树林,像不像浮在水面上的一片绿舟?其实那是棵大榕树!这棵树占地有20多亩,它已生长了500多年呢!看它那粗壮的枝干,向四面八方伸展着,枝上又生了根,有的伸进泥土里。看啊,伸进土里的根上又生枝,一直向外扩散。谁说独木难成林?!这不就是“独木成林”的奇观吗?。 大家看看榕树的叶子,苍翠欲滴,翠色欲流,绿得多么耀眼,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显得生机勃勃,好像要把它的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在大树的浓荫下,让人神清气爽。瞧,它的叶子多么密呀,简直可以遮天蔽日!
大家仔细听一听,听到了什么?对了,是鸟儿那清脆的鸣叫声,你们看,它们有的在梳洗羽毛,有的在追逐嬉戏,万鸟盘旋飞舞,展翅高飞。看,一只麻雀在树上欢快的唱着歌,那歌声婉转极了!这儿最有名的是白鹤和灰麻鹤,白鹤是早出晚回,而灰麻鹤恰恰相反,是晚出早归,清晨或傍晚,万鸟交替出归,到时,看见了这只,错过了那只;看见了这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你们的眼睛绝对会忙不过来的哦!
„好了,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迫不及待了吧?闲话少说,现在就请您自己参观鸟的天堂。2小时后在这里集合,祝您旅途愉快!
(二)
《鸟的天堂》导游词
尊敬的游客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鸟的天堂,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将带领你们游览鸟的天堂美景。 大家现在所看到的河中心是否感觉像一只大乌龟呢?其实那并不是只乌龟。而是一棵大榕树,这棵榕树的树叶茂密,枝干粗大。这棵榕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不论春秋,它总把人们放在首位,春季,它为人们挡雨;夏季,它为人们遮荫;秋季,它是值得人们观赏的一处美景;冬季,它又为人们遮风。它真是一棵敬忠职守的好榕树啊!
你们听见了吗?到处都是鸟声,听,那悦耳的歌声在四面八方传出来,这真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啊!这里是鸟的大家庭。你们看见了吗?一只翠鸟正在一枝苇杆上等着小鱼浮出水面呢!你们知道吗?这里的鸟真多不胜数啊:麻雀.画眉鸟.啄木鸟.灰雀.杜鹃鸟.白鹭.夜莺等等的鸟,听见了吗?现在啊,所有的鸟正在“叽叽喳喳”地举行大合唱呢!
在这里,它们搭窝建巢,在这“天堂”尽情享受幸福,感受快乐,领悟自由,尽情翱翔。 不知不觉间,大家是否已沉醉在这美丽的景色当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将要离开了,虽然仍有不舍,但我希望各位团友再来游玩。
鸟的天堂导游词300字
尊敬的游客们:
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旅游的导游,我叫黄雨桐,大家也可以叫我“黄导”。
我们这次旅游的目的地是“鸟的天堂”。“鸟的天堂”是小鸟的家,中国着名作家巴金还特地为此写了一篇文章来赞美它呢!“鸟的天堂”就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的一座小岛上。好的,我们的目的地就到了。请大家下车去坐船吧!
现在我们来到了“鸟的天堂”,只要大家拍拍巴掌就会有几只或者几百只鸟飞出来呢!从远处看这“鸟的天堂”,您猜猜是多少棵榕树组成的呢?啊,什么,十多棵?二十多棵?我们再走近一点看!令您吃惊了吧?这只是一棵榕树组成的!这棵大榕树是一株五百多年树龄的古榕树。令人惊奇的是,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18亩左右的河面,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树藤交错,犹如一座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
好了,我们这次的游览到此结束。如果大家还想继续游玩,就请等待下次吧!篇二:《鸟的天堂》导游词
《鸟的天堂》导游词
根据 张瑞婷 同学的底稿修改而成
午饭后,请游客们坐上车,检查好自己的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我们马上将到达下一个景点——“鸟的天堂”。
大家请看,这棵大榕树就是“鸟的天堂”,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你们瞧,生生不息的它,独木成林,榕叶婆娑,几乎覆盖了整个小岛,远看像一片浮动绿洲的古独榕,堪称南国奇观。
之所以称它为“鸟的天堂”,是因为这里栖息着十多种小鸟,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白鹤朝出晚归,灰鹤暮出晨归,一早一晚,鹤群一出一归,盘旋飞舞,掩映长空,嘎嘎而鸣,蔚为壮观。这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典范已延续了近400年,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慕名而至。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就游览了鸟的天堂,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鸟的天堂》,并于1980年载入全国统篇教材,成为经典课文,广为传诵,这个闻名遐迩的“鸟的天堂”,已在全国数亿学生中深入人心。这一奇特的自然生态景观,这一珍贵的自然遗产,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活的“教科书”,唤起了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人类共同家园的美好情感。
听了我的介绍,您一定迫不及待了吧?闲话少说,现在就请您自己尽情参观鸟的天堂。祝您旅途愉快!篇三:鸟的天堂整套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成 敏
教学目标:
1、认“桨、榕、纠、暇”等4个字,会写“桨、纠、逼、禁、暇、抛”等6个生字。掌握“三支桨、纠正、逼近、不禁、应接不暇”等词语。
2、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 景物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体会大榕树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以及群鸟快乐自由的生活。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从“天堂”入手,激趣导入
1、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幸福都充满着无限的憧憬,都渴望拥有天堂般的生活。(板书:天堂)你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2、(板书“鸟的”):你想象中,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地方?(小鸟生活的乐园)
3、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并查找了有关资料,关于鸟的天堂,你已经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展示、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五百年前,这里原有一个泥墩,一棵榕树,经长期繁衍,成为覆盖有二公顷的小岛。岛上的榕林栖息着数十多种小鸟,尤以白鹤和灰鹤最多。白鹤朝出晚归,灰鹤暮出晨归,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翩翩飞舞,嘎嘎而鸣,蔚为壮观。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巴金游后写了《鸟的天堂》,1982年他亲笔题了“鸟的天堂”四字,更为这风景区增色不少。)
4、是啊,70年前,这里还名不见经传。巴金先生于1933年途经此处,写下了《鸟的天堂》一文,使这里名扬四海。谁能来介绍作者巴金?
[对作者巴金的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画出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①认读生字:桨、纠、逼、禁、暇、抛
(注意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也可以读字组词)
②认读词语:三支桨、纠正、逼近、不禁、应接不暇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所闻。)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你对鸟的天堂有了那些新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完整的初步认识。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回答可能不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信心。]
2、那么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怎样的景象?
3、汇报,交流。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4、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部分,那么在见到“鸟的天堂”之前和之后作者又写了哪些内容呢?
(教师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很容易理清文章的脉络,划分段落不再困难。) 第一部分(1~4):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部分(5~9):“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第三部分(10~13):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第四部分(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三支桨、纠正、逼近、不禁、应接不暇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吗?
3、是的,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现在也让我们一同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鸟的天堂吧!
二、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学习1—4自然段
1、自由朗读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玩。)
2、赏析好句
(课件出示)“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写出了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
3、指导朗读。
学习5——9自然段
过渡:“我们”一起出去游玩,这一次有没有看到“鸟的天堂”呢?“鸟的天堂”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继续学习。
1、仔细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的?
(2)大榕树有什么特点呢?你是通过哪些语句子看出来的?
(3)看到这样一棵大榕树,你会产生哪些想法?作者又是怎么赞美的呢?
(4)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记下来。
(让学生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的段落,去体会。把你喜欢的句子勾出来多读几遍,把你不太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发言选择学习)
问题(1)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写的。
问题(2)榕树大而美。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 (出示挂图,生画出课文中相关语句,读一读,说说对这些语句的体会,再感情朗读。)
●“一部分树枝才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这句话写出了大榕树的静态美)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榕树叶子的颜色绿得发亮,给人以翠色欲滴的感觉。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问题(3)欣赏着榕树,作者发自内心地赞美。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共享学习心得。教师顺势进行朗读指导)
[学生汇报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多让学生说,让学生读。如果学生还有不太理解的句子,就让学生再去读,再去感受,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最后再谈自己的体会。]
4、感情朗读5——9自然段。
三、课堂总结,置留问题
这样一棵又大又美的榕树,真是鸟儿生活的好地方,当作者再次看到大榕树的时候,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我们下节课,接着来学习。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走进了“鸟的天堂”,还记得那棵美丽的南国的树吗?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促进了知识的消化,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2、这一次作者又来到了“鸟的天堂”,这一次与上次有什么不同呢?走进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学习10——13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动笔画出重点的语句,然后理解并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内同学交流。
(1)这是第二次去鸟的天堂,他这次看到了什么?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2)鸟儿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生活环境?这里的鸟为什么这么多?这么快乐?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问题(1)作者看到了很多鸟。鸟的特点是:多、欢
鸟多:(课件出示)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这句话写的是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应接不暇”说明鸟儿多得看不过来。) 鸟欢:(课件出示)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那歌声真好听。”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在扑翅膀。”
(这几句写出了鸟的天堂里鸟儿欢的情景,采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 问题(2)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的自觉行为。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教育学生保护自然环境,这样才能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3、指导朗读。
学习14自然段
1、齐读。
2、(课件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思考:这句话中“的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两个鸟的天堂,第一个打了引号,而第二个没打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带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引用朋友的话,指的是大榕树。听了朋友的话,起先作者还有些疑惑,看到“到处都是鸟影”,作者才信服了,不由得发出赞叹:“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里的“鸟的天堂”是“适合鸟儿生活的理想环境”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大榕树的留恋和赞美之情,同时在篇末点题。)
三、品读课文,体味情感
1、指导感情朗读,在读中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议读,评读。
(3)说说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试背自己喜欢的部分。
[既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四、总结全文 ,拓展练习
1、树与鸟,鸟与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卷呀!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人间天堂。
2、“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鸟的天堂》课后反思
成 敏
《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文中描写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的确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文。而这篇文章的重点是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在
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这两次所看到的景象。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鸟的天堂给自己的感受。在领悟作者两次所看到的景观时,又让学生阅读其中的重点段谈感受。 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当学生领悟到了景观的美之后,再让他们感情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对照画面读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美的感悟。
引导学生去想象。“为什么这个地方会成为鸟的天堂”,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想象,这一问题的探讨也让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得到了提高。
《鸟的天堂》一文也是学习写作方法的好范文,抓特点,对叶子的细腻描写、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等等,我的课堂上缺乏了对领会表达方面的指导,同时有些方面领悟的不够全面,没有让学生深入领会榕树的远观的美,没有重视好学生对作者表达方法的领悟,最后一句话由于时间原因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去领悟它的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意。
(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旅程的导游。本人姓甘,你们就叫我甘导好了!
我们现在正乘游艇在天马河上,朝“鸟的天堂”方向行驶。大家抬头看,呈现在你们眼前的,是一大片翠绿而茂密的榕树林,像不像浮在水面上的一片绿舟?其实那是棵大榕树!这棵树占地有20多亩,它已生长了500多年呢!看它那粗壮的枝干,向四面八方伸展着,枝上又生了根,有的伸进泥土里。看啊,伸进土里的根上又生枝,一直向外扩散。谁说独木难成林?!这不就是“独木成林”的奇观吗?。 大家看看榕树的叶子,苍翠欲滴,翠色欲流,绿得多么耀眼,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显得生机勃勃,好像要把它的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在大树的浓荫下,让人神清气爽。瞧,它的叶子多么密呀,简直可以遮天蔽日!
大家仔细听一听,听到了什么?对了,是鸟儿那清脆的鸣叫声,你们看,它们有的在梳洗羽毛,有的在追逐嬉戏,万鸟盘旋飞舞,展翅高飞。看,一只麻雀在树上欢快的唱着歌,那歌声婉转极了!这儿最有名的是白鹤和灰麻鹤,白鹤是早出晚回,而灰麻鹤恰恰相反,是晚出早归,清晨或傍晚,万鸟交替出归,到时,看见了这只,错过了那只;看见了这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你们的眼睛绝对会忙不过来的哦!
„好了,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迫不及待了吧?闲话少说,现在就请您自己参观鸟的天堂。2小时后在这里集合,祝您旅途愉快!
(二)
《鸟的天堂》导游词
尊敬的游客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鸟的天堂,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将带领你们游览鸟的天堂美景。 大家现在所看到的河中心是否感觉像一只大乌龟呢?其实那并不是只乌龟。而是一棵大榕树,这棵榕树的树叶茂密,枝干粗大。这棵榕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不论春秋,它总把人们放在首位,春季,它为人们挡雨;夏季,它为人们遮荫;秋季,它是值得人们观赏的一处美景;冬季,它又为人们遮风。它真是一棵敬忠职守的好榕树啊!
你们听见了吗?到处都是鸟声,听,那悦耳的歌声在四面八方传出来,这真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啊!这里是鸟的大家庭。你们看见了吗?一只翠鸟正在一枝苇杆上等着小鱼浮出水面呢!你们知道吗?这里的鸟真多不胜数啊:麻雀.画眉鸟.啄木鸟.灰雀.杜鹃鸟.白鹭.夜莺等等的鸟,听见了吗?现在啊,所有的鸟正在“叽叽喳喳”地举行大合唱呢!
在这里,它们搭窝建巢,在这“天堂”尽情享受幸福,感受快乐,领悟自由,尽情翱翔。 不知不觉间,大家是否已沉醉在这美丽的景色当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将要离开了,虽然仍有不舍,但我希望各位团友再来游玩。
鸟的天堂导游词300字
尊敬的游客们:
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旅游的导游,我叫黄雨桐,大家也可以叫我“黄导”。
我们这次旅游的目的地是“鸟的天堂”。“鸟的天堂”是小鸟的家,中国着名作家巴金还特地为此写了一篇文章来赞美它呢!“鸟的天堂”就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的一座小岛上。好的,我们的目的地就到了。请大家下车去坐船吧!
现在我们来到了“鸟的天堂”,只要大家拍拍巴掌就会有几只或者几百只鸟飞出来呢!从远处看这“鸟的天堂”,您猜猜是多少棵榕树组成的呢?啊,什么,十多棵?二十多棵?我们再走近一点看!令您吃惊了吧?这只是一棵榕树组成的!这棵大榕树是一株五百多年树龄的古榕树。令人惊奇的是,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18亩左右的河面,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树藤交错,犹如一座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
好了,我们这次的游览到此结束。如果大家还想继续游玩,就请等待下次吧!篇二:《鸟的天堂》导游词
《鸟的天堂》导游词
根据 张瑞婷 同学的底稿修改而成
午饭后,请游客们坐上车,检查好自己的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我们马上将到达下一个景点——“鸟的天堂”。
大家请看,这棵大榕树就是“鸟的天堂”,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你们瞧,生生不息的它,独木成林,榕叶婆娑,几乎覆盖了整个小岛,远看像一片浮动绿洲的古独榕,堪称南国奇观。
之所以称它为“鸟的天堂”,是因为这里栖息着十多种小鸟,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白鹤朝出晚归,灰鹤暮出晨归,一早一晚,鹤群一出一归,盘旋飞舞,掩映长空,嘎嘎而鸣,蔚为壮观。这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典范已延续了近400年,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慕名而至。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就游览了鸟的天堂,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鸟的天堂》,并于1980年载入全国统篇教材,成为经典课文,广为传诵,这个闻名遐迩的“鸟的天堂”,已在全国数亿学生中深入人心。这一奇特的自然生态景观,这一珍贵的自然遗产,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活的“教科书”,唤起了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人类共同家园的美好情感。
听了我的介绍,您一定迫不及待了吧?闲话少说,现在就请您自己尽情参观鸟的天堂。祝您旅途愉快!篇三:鸟的天堂整套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成 敏
教学目标:
1、认“桨、榕、纠、暇”等4个字,会写“桨、纠、逼、禁、暇、抛”等6个生字。掌握“三支桨、纠正、逼近、不禁、应接不暇”等词语。
2、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 景物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体会大榕树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以及群鸟快乐自由的生活。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从“天堂”入手,激趣导入
1、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幸福都充满着无限的憧憬,都渴望拥有天堂般的生活。(板书:天堂)你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2、(板书“鸟的”):你想象中,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地方?(小鸟生活的乐园)
3、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并查找了有关资料,关于鸟的天堂,你已经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展示、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五百年前,这里原有一个泥墩,一棵榕树,经长期繁衍,成为覆盖有二公顷的小岛。岛上的榕林栖息着数十多种小鸟,尤以白鹤和灰鹤最多。白鹤朝出晚归,灰鹤暮出晨归,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翩翩飞舞,嘎嘎而鸣,蔚为壮观。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巴金游后写了《鸟的天堂》,1982年他亲笔题了“鸟的天堂”四字,更为这风景区增色不少。)
4、是啊,70年前,这里还名不见经传。巴金先生于1933年途经此处,写下了《鸟的天堂》一文,使这里名扬四海。谁能来介绍作者巴金?
[对作者巴金的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画出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①认读生字:桨、纠、逼、禁、暇、抛
(注意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也可以读字组词)
②认读词语:三支桨、纠正、逼近、不禁、应接不暇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所闻。)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你对鸟的天堂有了那些新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完整的初步认识。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回答可能不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信心。]
2、那么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怎样的景象?
3、汇报,交流。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4、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部分,那么在见到“鸟的天堂”之前和之后作者又写了哪些内容呢?
(教师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很容易理清文章的脉络,划分段落不再困难。) 第一部分(1~4):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部分(5~9):“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第三部分(10~13):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第四部分(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三支桨、纠正、逼近、不禁、应接不暇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吗?
3、是的,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现在也让我们一同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鸟的天堂吧!
二、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学习1—4自然段
1、自由朗读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玩。)
2、赏析好句
(课件出示)“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写出了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
3、指导朗读。
学习5——9自然段
过渡:“我们”一起出去游玩,这一次有没有看到“鸟的天堂”呢?“鸟的天堂”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继续学习。
1、仔细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的?
(2)大榕树有什么特点呢?你是通过哪些语句子看出来的?
(3)看到这样一棵大榕树,你会产生哪些想法?作者又是怎么赞美的呢?
(4)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记下来。
(让学生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的段落,去体会。把你喜欢的句子勾出来多读几遍,把你不太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发言选择学习)
问题(1)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写的。
问题(2)榕树大而美。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 (出示挂图,生画出课文中相关语句,读一读,说说对这些语句的体会,再感情朗读。)
●“一部分树枝才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这句话写出了大榕树的静态美)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榕树叶子的颜色绿得发亮,给人以翠色欲滴的感觉。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问题(3)欣赏着榕树,作者发自内心地赞美。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共享学习心得。教师顺势进行朗读指导)
[学生汇报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多让学生说,让学生读。如果学生还有不太理解的句子,就让学生再去读,再去感受,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最后再谈自己的体会。]
4、感情朗读5——9自然段。
三、课堂总结,置留问题
这样一棵又大又美的榕树,真是鸟儿生活的好地方,当作者再次看到大榕树的时候,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我们下节课,接着来学习。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走进了“鸟的天堂”,还记得那棵美丽的南国的树吗?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促进了知识的消化,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2、这一次作者又来到了“鸟的天堂”,这一次与上次有什么不同呢?走进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学习10——13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动笔画出重点的语句,然后理解并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内同学交流。
(1)这是第二次去鸟的天堂,他这次看到了什么?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2)鸟儿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生活环境?这里的鸟为什么这么多?这么快乐?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问题(1)作者看到了很多鸟。鸟的特点是:多、欢
鸟多:(课件出示)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这句话写的是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应接不暇”说明鸟儿多得看不过来。) 鸟欢:(课件出示)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那歌声真好听。”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在扑翅膀。”
(这几句写出了鸟的天堂里鸟儿欢的情景,采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 问题(2)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的自觉行为。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教育学生保护自然环境,这样才能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3、指导朗读。
学习14自然段
1、齐读。
2、(课件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思考:这句话中“的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两个鸟的天堂,第一个打了引号,而第二个没打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带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引用朋友的话,指的是大榕树。听了朋友的话,起先作者还有些疑惑,看到“到处都是鸟影”,作者才信服了,不由得发出赞叹:“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里的“鸟的天堂”是“适合鸟儿生活的理想环境”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大榕树的留恋和赞美之情,同时在篇末点题。)
三、品读课文,体味情感
1、指导感情朗读,在读中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议读,评读。
(3)说说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试背自己喜欢的部分。
[既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四、总结全文 ,拓展练习
1、树与鸟,鸟与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卷呀!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人间天堂。
2、“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鸟的天堂》课后反思
成 敏
《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文中描写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的确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文。而这篇文章的重点是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在
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这两次所看到的景象。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鸟的天堂给自己的感受。在领悟作者两次所看到的景观时,又让学生阅读其中的重点段谈感受。 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当学生领悟到了景观的美之后,再让他们感情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对照画面读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美的感悟。
引导学生去想象。“为什么这个地方会成为鸟的天堂”,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想象,这一问题的探讨也让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得到了提高。
《鸟的天堂》一文也是学习写作方法的好范文,抓特点,对叶子的细腻描写、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等等,我的课堂上缺乏了对领会表达方面的指导,同时有些方面领悟的不够全面,没有让学生深入领会榕树的远观的美,没有重视好学生对作者表达方法的领悟,最后一句话由于时间原因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去领悟它的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