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森林成为绿色GDP的一员

  正如全国绿化委办公室常务副秘书长曹清尧所说,生态需求已成为人们继物质需求、精神需求之后的又一需求。不管是组团旅行还是自驾旅行,亲近大自然已成为更多都市人的选择。随之而来的是以生态为口号的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在构成生态旅游的各种因素中,森林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分子。   森林公园成主要形式   森林作为“天然的氧吧”,其提供木材的功能正在退化,代之是它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功能的上升。作为人们回归自然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众多形式的森林旅游里,森林公园可谓是最抢眼的。自1872年,美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森林旅游场所――国家森林公园之后,经过130多年的发展,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各类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3000多个,总面积达400亿公顷。   我国的森林公园建设虽然起步远远落后于世界,但是,发展的速度却世界瞩目。1982年,我国第一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诞生,揭开了我国森林公园发展的面纱。经过20多年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建立各级森林公园2458处,总规划面积达1652.5万公顷,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达到730处,国家级森林旅游区1处,规划面积1151.9万公顷。与之相对应的是森林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2009年,全国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3.33亿人次,直接旅游收入225.9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度增长21.5%和20.3%。据测算,2009年全国森林公园创社会综合旅游收入达1700多亿元,占整个林业产业总产值的10.7%。   “今年,我们仍将以示范基地为带动,引导支持各森林公园开展不同形式的生态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森林公园的文化品位,丰富森林旅游的文化内涵,为构建繁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作出贡献。”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健民表示,今年他们将继续利用中央预算内林业基本建设投资建设一批“全国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利用中央财政本级资金扶持一批“森林公园生态文化解说体系建设示范点”建设。并召开一次全国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研讨会,交流经验、研究问题,进一步推动生态文化建设。   政策出台奠基础   我国森林公园的建设虽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但是森林旅游的发展却是在近几年才悄然兴起的。除了1994年国家林业局颁布实施的《森林公园管理办法》之外,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就无从查起。   随着森林旅游的红火发展,国家对其的重视度也在提高。这种重视更是可以体现在出台的支持发展的政策上。2009年,可以称之为森林公园政策年。这一年,国家支持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2009年10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林业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2年)》,该规划明确将森林旅游作为林业十大支柱产业之一重点发展,并提出了“加大对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旅游小区、湿地公园等森林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重点扶持300处森林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林业贷款中央政策贴息资金管理办法》首次将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开展的森林生态旅游项目明确纳入林业贷款的贴息范围;《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要求大力推进旅游与林业的整合发展,支持发展森林旅游�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给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吃了定心丸。   采取措施促发展   国家林业局指出,森林旅游是一个新兴的林业产业,是开发利用森林多种功能的主要形式,是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各地要引导农民充分开发森林的文化、游憩等功能,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让农民不砍树也能致富。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森林本身除了碳汇的功能之外,作为一种消费模式,它也是绿色的,可以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路径之一。那么,如何才能保持这种绿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重视森林旅游的产业化发展方向。只有产业化的发展、拥有完整产业链的支撑,才能使森林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在森林旅游产业中,衣食住购物都是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环节,解决森林旅游中旅店、交通、购物场所等基础设施以及相关软环境的建设应该是相关部门考虑的重点。   将森林游客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森林公园的对外开放本身就会对原始的森林生态有或多或少的破坏,游人过多更是会加重对森林的破坏,但是游人过少又会无以支撑森林管理系统的发展。由于幅员辽阔,我国的森林旅游受季节影响比较明显,由于受节假日的影响,旅游的淡季和旺季差别很大。各地要考察森林公园的承载能力,在旺季,将游人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淡季时要考虑到在这一时段让森林休养生息的同时发展其他的有特色的产品。   重视打造森林旅游的品牌效应。森林总是在远离城市处,很少有人会知道和了解,要重视宣传。在品牌打造和宣传上,单纯的森林旅游可能有些单薄,这时可借助当地已有的旅游资源,如红色旅游、特色产品等方式,要寻找到自己的不同之处。   旅游系统人员的培训。现在社会上对旅游系统尤其是导游的投诉时有发生,这无疑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森林旅游,同其他的旅游类别有所不同,它不但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其生态功能更是无可比拟,因此对这一类别的系统人员的培训要有新的方式和内容。   在开发的同时要保证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森林在没有开发利用之前可以说是动物和植物生存的天堂,一旦开发必然会使其中的生物链遭到破坏,这样也会破坏原有的森林环境,特别是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现在野生动物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在开发中要注意留给野生动物一片生存的空间,不可因小失大。   一次,记者出差至内蒙古大兴安岭,除了领略了林海的景致之外,还从一位优秀的导游口中听到了这片森林里有关爱情、前途、生命的故事和传说,在这位导游口中,森林中一草一木都是有故事的。在场的所有游客都被他的言语吸引。因此,只有在旅游产品、旅游方式、旅游人员的培训上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推动森林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正如全国绿化委办公室常务副秘书长曹清尧所说,生态需求已成为人们继物质需求、精神需求之后的又一需求。不管是组团旅行还是自驾旅行,亲近大自然已成为更多都市人的选择。随之而来的是以生态为口号的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在构成生态旅游的各种因素中,森林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分子。   森林公园成主要形式   森林作为“天然的氧吧”,其提供木材的功能正在退化,代之是它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功能的上升。作为人们回归自然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众多形式的森林旅游里,森林公园可谓是最抢眼的。自1872年,美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森林旅游场所――国家森林公园之后,经过130多年的发展,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各类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3000多个,总面积达400亿公顷。   我国的森林公园建设虽然起步远远落后于世界,但是,发展的速度却世界瞩目。1982年,我国第一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诞生,揭开了我国森林公园发展的面纱。经过20多年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建立各级森林公园2458处,总规划面积达1652.5万公顷,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达到730处,国家级森林旅游区1处,规划面积1151.9万公顷。与之相对应的是森林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2009年,全国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3.33亿人次,直接旅游收入225.9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度增长21.5%和20.3%。据测算,2009年全国森林公园创社会综合旅游收入达1700多亿元,占整个林业产业总产值的10.7%。   “今年,我们仍将以示范基地为带动,引导支持各森林公园开展不同形式的生态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森林公园的文化品位,丰富森林旅游的文化内涵,为构建繁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作出贡献。”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健民表示,今年他们将继续利用中央预算内林业基本建设投资建设一批“全国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利用中央财政本级资金扶持一批“森林公园生态文化解说体系建设示范点”建设。并召开一次全国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研讨会,交流经验、研究问题,进一步推动生态文化建设。   政策出台奠基础   我国森林公园的建设虽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但是森林旅游的发展却是在近几年才悄然兴起的。除了1994年国家林业局颁布实施的《森林公园管理办法》之外,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就无从查起。   随着森林旅游的红火发展,国家对其的重视度也在提高。这种重视更是可以体现在出台的支持发展的政策上。2009年,可以称之为森林公园政策年。这一年,国家支持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2009年10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林业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2年)》,该规划明确将森林旅游作为林业十大支柱产业之一重点发展,并提出了“加大对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旅游小区、湿地公园等森林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重点扶持300处森林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林业贷款中央政策贴息资金管理办法》首次将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开展的森林生态旅游项目明确纳入林业贷款的贴息范围;《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要求大力推进旅游与林业的整合发展,支持发展森林旅游�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给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吃了定心丸。   采取措施促发展   国家林业局指出,森林旅游是一个新兴的林业产业,是开发利用森林多种功能的主要形式,是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各地要引导农民充分开发森林的文化、游憩等功能,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让农民不砍树也能致富。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森林本身除了碳汇的功能之外,作为一种消费模式,它也是绿色的,可以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路径之一。那么,如何才能保持这种绿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重视森林旅游的产业化发展方向。只有产业化的发展、拥有完整产业链的支撑,才能使森林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在森林旅游产业中,衣食住购物都是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环节,解决森林旅游中旅店、交通、购物场所等基础设施以及相关软环境的建设应该是相关部门考虑的重点。   将森林游客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森林公园的对外开放本身就会对原始的森林生态有或多或少的破坏,游人过多更是会加重对森林的破坏,但是游人过少又会无以支撑森林管理系统的发展。由于幅员辽阔,我国的森林旅游受季节影响比较明显,由于受节假日的影响,旅游的淡季和旺季差别很大。各地要考察森林公园的承载能力,在旺季,将游人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淡季时要考虑到在这一时段让森林休养生息的同时发展其他的有特色的产品。   重视打造森林旅游的品牌效应。森林总是在远离城市处,很少有人会知道和了解,要重视宣传。在品牌打造和宣传上,单纯的森林旅游可能有些单薄,这时可借助当地已有的旅游资源,如红色旅游、特色产品等方式,要寻找到自己的不同之处。   旅游系统人员的培训。现在社会上对旅游系统尤其是导游的投诉时有发生,这无疑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森林旅游,同其他的旅游类别有所不同,它不但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其生态功能更是无可比拟,因此对这一类别的系统人员的培训要有新的方式和内容。   在开发的同时要保证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森林在没有开发利用之前可以说是动物和植物生存的天堂,一旦开发必然会使其中的生物链遭到破坏,这样也会破坏原有的森林环境,特别是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现在野生动物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在开发中要注意留给野生动物一片生存的空间,不可因小失大。   一次,记者出差至内蒙古大兴安岭,除了领略了林海的景致之外,还从一位优秀的导游口中听到了这片森林里有关爱情、前途、生命的故事和传说,在这位导游口中,森林中一草一木都是有故事的。在场的所有游客都被他的言语吸引。因此,只有在旅游产品、旅游方式、旅游人员的培训上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推动森林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关内容

  • 评价可持续发展的新指标之一:GGDP
  • 一.认清GGDP(绿色GDP)的重要性: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衡量经济增长使用最广泛的综合型指标就是GDP及其增长速度.GDP核算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没有充分反映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资源愈加速耗减.环境愈加速降级,在某种程度上愈增加了GDP.愈推动了经济增长: (2) ...

  • 再见了--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
  •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网社区 > 社会百态 > 浏览帖子 发帖 阅读:156344 参与:94 回复:140共3页123末页到 页 [社会百态]再见了--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 发表于:2013-07-20 21:58:54 作者:q306700708发短信加好友更多作品 级别:少校 ...

  • 浦江森林城市建设(论文)
  • 浅谈浦江森林城市发展 (王震明 浦江县林业局 浙江省 金华市 322200) 摘 要 创建森林城市会成为浦江的绿色名片,可以改善浦江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浦江的城市形象,提高浦江的人居环境水平.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和生态文明,对于我县"美丽浦江·幸福家园"建设具有重要推动意义. 关键词 ...

  • 用好绿色优势做强做大绿色经济
  • 摘 要:绿色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闽北作为福建北部的一道绿色屏障,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生态为基础,以环境优势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生态宜居.富民强市为目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绿色城市,建设绿色新区,保护绿色生态,走出一条具有南平特色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新道路. 关键 ...

  •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
  •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及离任审计制度,自然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却在产品市场交换中得不到充足的经济补偿去恢复采掘和开发成本的耗用.自然资源审计能够促使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和双赢的局面,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建立为资产审计提供了基础.先对自然资源 ...

  • 国家生态文明政策体系构建研究
  • --关于"美丽中国"的可操作层面探讨 朱启贵 2013-06-11 07:37:00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年5月下 摘要: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堪忧,敲响了生态安全警钟.要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以"五位一体"思想为 ...

  • 正确理解GDP与绿色GDP
  • 坚持科学发展观 正确理解gdp与绿色gdp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由于资源开发的迅速扩大和能源消耗的迅猛增长,每年由生态和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以生态环境成本为代价的。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gdp与绿色gdp的含义。 【关键词 ...

  • 当今中国--绿色经济崛起3
  • 1.绿色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包括了产业政策.投资引导.碳税或相关税收设立.发展碳排放交易市场.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政策:主要能耗降低目标以及各个产业具体规划能效. 3.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核能:推动能源和光伏发电能力 4.发展碳捕捉以及储存技术(CCS) 5.提倡全民低碳生活方式 首先,中国快速增长的经 ...

  • 南昌市国家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 南昌市国家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当前,气候变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实现2020年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唯一途径.新世纪以来,从"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