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生物课本中发掘研究性学习的课题�オ�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知,研究性学习要能顺利进行,首要条件是发现问题,确立研究课题.   学生整天与课本及相关资料打交道,不同年龄段的课本,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和需求,课本作为学习的媒介,对研究课题的获得有得天独厚的便利,依托课本,使学生更多地获取寻觅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且不少课本内容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性学习的极好机会.教师可以从下列角度指导学生从课本中获取课题信息.   一、从课本内容的疑惑点探寻   案例一第一阶段:获得经验,提出疑问.课本中的内容,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点中,有些是目前被大多数人比较认同的,但不意味着学生不会产生疑问,例如在教学《生长素的发现》时,生长素发现的科学史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有关生长素知识的储备和科学探究能力训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经验后,且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在高三复习时,就有学生提出质疑:生长素如课本所说产生于胚芽鞘的尖端?叶原基等处?如无这些位点,植物是否具有向光性?课本中单侧光用的是自然光,是混合光,如果是单色光的话,对生长素的分布和生理作用会是一样的效果吗?课本中给胚芽鞘尖端遮光处理,胚芽鞘下面不遮光时,胚芽鞘是直立生长的,那么如果是植物,生长点遮光,茎不遮光会是一样的结果吗?光对生长素作用与光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效果是否有相关性?   第二阶段:收集资料,进行操作设计.根据这些疑问,我向学生提出了要求,如果你有这些疑问的话,那么,你如何来进行探究?这个课题要能进行下去的话,比较巧妙的实验设计是关键,然而学生头脑中此时对疑问的解决没有比较清晰的思路,于是我与学生一起利用网络资源查询相关资料,确定实验设计的方案   第三阶段:进行实际操作,分析结果,确定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了实际操作,有些实验的结果与我们看到的资料不符合,我们反复进行了实验,最后肯定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这时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这样所有的设计过程,实际上我们是在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因为在查询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所以学生很快就有了一个课题名称:《五种光谱对植物生长素信息传导的影响》.   二、从对课本内容的应用深化处探寻   在生物教学中,我一直秉承一个信念:课堂的教学不仅是为了高考,更为了在生活中能应用,能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现象.   案例二在《生态系统》的教学中,讲到湿地生态系统时,我引入了对我校后门处的水塘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分析,这种湿地生态系统应该具有哪些典型的动植物特征?这些动植物都有些什么作用?我校的水塘有没有出现问题?如果你是一个景观设计师的话,你应如何设计这个水塘?你要采取怎样的措施让这个水塘得以永续经营等问题,课堂上学生并不能很好回答这些问题,我也没有给出正确答案,我只是询问谁愿意通过研究来为同学们提供一个满意的答案,这样一个课题《美丽校园内湿地生态系统的永续经营》就在课堂上应运而生.   这个课题在进行第二阶段的操作设计时,学生提出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从稳态的角度来考虑,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物的多样性息息相关,因此,对此课题的研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水塘内和周围物种的观察;(2)水塘水质调查;(3)湿地植物净化能力测试;(4)构建水塘植物分布图.该课题很快进入了研究阶段,对水质的pH、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等重要指标进行了一个月的监测.   由此看来,生物学知识无不可应用来解决周围出现的问题,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善于进行引导,源自课本的课题多多.这个课题的研究成果出来后,学校也在水塘的经营中利用了我们的部分研究建议,这与我校的校园环境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学以至用的课题永远都会有生命活力.   三、从对课本内容的补充点探寻   在引导学生进行课本解读时,要辩证地看待课本内容,从中寻找课题.   案例三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结构》中,教师会带着学生解读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那么消费者动物,是不是可有可无呢?课本没有明确指出,学生有兴趣吗?有兴趣者来寻找《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答案.这个课题的提出后有三个学生对此课题进行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也就是说源自课本的课题不一定是没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不一定是要进行实验的,也可是收集资料,对资料整理后提出自己观点的课题.   四、从对课本内容的批判点探寻   课本中的有些内容,是属于推测猜想类的,例如生命的起源,它有多种假说,但课本给我们提供的是目前人们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假说,有的学生可能“存在智力”发展得比较好,对生命的起源他会提出不同以往假说的假想,再例如关于一个基因控制一种蛋白质合成的观点;各种各样抗原进入人体产生多[JP3]样抗体的过程与基因的关系等内容,都会引发学生批判性思考.[JP]   五、从对实验习题的反思处探寻   生物实验题的编制是在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科学依据的基础上编制的,我们必须要顺着它的思路思考下去吗?   案例四在习题中我和学生看到这样的一个实验题:请根据图甲、图乙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说明植物的向性生长可以是重力和单侧光共同作用的结果.   [TP9GH17.TIF,BP#]   我们提出了质问:这个实验有研究的必要吗?如有,其价值在哪儿?这时有学生提出把这个实验题中重力和单侧光的共同作用,改为探究重力和单侧光谱对植物向性运动的竞争,作为课题来研究,那么在无重力的情况下,可利用单侧色光来诱导植物的生长方向,比如说在太空飞船上.《重力、单侧光,植物究竟偏向谁?》的课题由此诞生.   总之,立足课本,象语文课一样解读课本,挖掘课本,扩充课本,认同课本观点,但不完全跟从课本,像学数学和物理一样思维,从中选择出有意义、有价值的课题,建立起课题库,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生物学独特的思维特征.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知,研究性学习要能顺利进行,首要条件是发现问题,确立研究课题.   学生整天与课本及相关资料打交道,不同年龄段的课本,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和需求,课本作为学习的媒介,对研究课题的获得有得天独厚的便利,依托课本,使学生更多地获取寻觅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且不少课本内容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性学习的极好机会.教师可以从下列角度指导学生从课本中获取课题信息.   一、从课本内容的疑惑点探寻   案例一第一阶段:获得经验,提出疑问.课本中的内容,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点中,有些是目前被大多数人比较认同的,但不意味着学生不会产生疑问,例如在教学《生长素的发现》时,生长素发现的科学史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有关生长素知识的储备和科学探究能力训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经验后,且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在高三复习时,就有学生提出质疑:生长素如课本所说产生于胚芽鞘的尖端?叶原基等处?如无这些位点,植物是否具有向光性?课本中单侧光用的是自然光,是混合光,如果是单色光的话,对生长素的分布和生理作用会是一样的效果吗?课本中给胚芽鞘尖端遮光处理,胚芽鞘下面不遮光时,胚芽鞘是直立生长的,那么如果是植物,生长点遮光,茎不遮光会是一样的结果吗?光对生长素作用与光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效果是否有相关性?   第二阶段:收集资料,进行操作设计.根据这些疑问,我向学生提出了要求,如果你有这些疑问的话,那么,你如何来进行探究?这个课题要能进行下去的话,比较巧妙的实验设计是关键,然而学生头脑中此时对疑问的解决没有比较清晰的思路,于是我与学生一起利用网络资源查询相关资料,确定实验设计的方案   第三阶段:进行实际操作,分析结果,确定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了实际操作,有些实验的结果与我们看到的资料不符合,我们反复进行了实验,最后肯定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这时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这样所有的设计过程,实际上我们是在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因为在查询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所以学生很快就有了一个课题名称:《五种光谱对植物生长素信息传导的影响》.   二、从对课本内容的应用深化处探寻   在生物教学中,我一直秉承一个信念:课堂的教学不仅是为了高考,更为了在生活中能应用,能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现象.   案例二在《生态系统》的教学中,讲到湿地生态系统时,我引入了对我校后门处的水塘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分析,这种湿地生态系统应该具有哪些典型的动植物特征?这些动植物都有些什么作用?我校的水塘有没有出现问题?如果你是一个景观设计师的话,你应如何设计这个水塘?你要采取怎样的措施让这个水塘得以永续经营等问题,课堂上学生并不能很好回答这些问题,我也没有给出正确答案,我只是询问谁愿意通过研究来为同学们提供一个满意的答案,这样一个课题《美丽校园内湿地生态系统的永续经营》就在课堂上应运而生.   这个课题在进行第二阶段的操作设计时,学生提出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从稳态的角度来考虑,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物的多样性息息相关,因此,对此课题的研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水塘内和周围物种的观察;(2)水塘水质调查;(3)湿地植物净化能力测试;(4)构建水塘植物分布图.该课题很快进入了研究阶段,对水质的pH、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等重要指标进行了一个月的监测.   由此看来,生物学知识无不可应用来解决周围出现的问题,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善于进行引导,源自课本的课题多多.这个课题的研究成果出来后,学校也在水塘的经营中利用了我们的部分研究建议,这与我校的校园环境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学以至用的课题永远都会有生命活力.   三、从对课本内容的补充点探寻   在引导学生进行课本解读时,要辩证地看待课本内容,从中寻找课题.   案例三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结构》中,教师会带着学生解读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那么消费者动物,是不是可有可无呢?课本没有明确指出,学生有兴趣吗?有兴趣者来寻找《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答案.这个课题的提出后有三个学生对此课题进行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也就是说源自课本的课题不一定是没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不一定是要进行实验的,也可是收集资料,对资料整理后提出自己观点的课题.   四、从对课本内容的批判点探寻   课本中的有些内容,是属于推测猜想类的,例如生命的起源,它有多种假说,但课本给我们提供的是目前人们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假说,有的学生可能“存在智力”发展得比较好,对生命的起源他会提出不同以往假说的假想,再例如关于一个基因控制一种蛋白质合成的观点;各种各样抗原进入人体产生多[JP3]样抗体的过程与基因的关系等内容,都会引发学生批判性思考.[JP]   五、从对实验习题的反思处探寻   生物实验题的编制是在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科学依据的基础上编制的,我们必须要顺着它的思路思考下去吗?   案例四在习题中我和学生看到这样的一个实验题:请根据图甲、图乙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说明植物的向性生长可以是重力和单侧光共同作用的结果.   [TP9GH17.TIF,BP#]   我们提出了质问:这个实验有研究的必要吗?如有,其价值在哪儿?这时有学生提出把这个实验题中重力和单侧光的共同作用,改为探究重力和单侧光谱对植物向性运动的竞争,作为课题来研究,那么在无重力的情况下,可利用单侧色光来诱导植物的生长方向,比如说在太空飞船上.《重力、单侧光,植物究竟偏向谁?》的课题由此诞生.   总之,立足课本,象语文课一样解读课本,挖掘课本,扩充课本,认同课本观点,但不完全跟从课本,像学数学和物理一样思维,从中选择出有意义、有价值的课题,建立起课题库,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生物学独特的思维特征.


相关内容

  • 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海南省文昌中学 张永炳 海南省文昌市教育局教研室 蔡运武 引言: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如果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生物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是实现各种资源整合的必要前提,有了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才能使学生摆脱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才能更 ...

  • 生物研究性学习论文
  • 张团结 在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高中<生物>新教材中,明确地将"研究性学习"作为普通高中的必修内容和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 ...

  •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实验室的设备
  • 作者:杨菊梅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5年12期 2000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由教学仪器研究所制定的<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但随着<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出台,以及相适应的教材进入实验区,该目录所列的仪器和药品已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就生物学科而言,经全国中小学教 ...

  • 高中生物课本目录
  • 科学家访谈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第1章 走近细胞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科学前沿 组装细胞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科学史话 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诞生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第4节 细胞中的糖类 ...

  • 2009年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坚持“一学三抓”,提高学科教师的素质,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结合个性特长、学科特点形成教学特色,把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xxx市生物教育教学更好地面向生物科学领先的二十一世纪。 ...

  • 课外实践活动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 课外实践活动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官敏玲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24期 摘要: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提高,对课堂教育教学有更好的引导作用,更有利于知识的应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非智力因素等有很大的提升,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发掘学生学习 ...

  • [让学生学会梳理并使用课内作文素材--高中文言文中的作文素材]小课题结题报告
  • 海南华侨中学高中语文组    夏慧菁 一.课题研究提出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不同阶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 ...

  •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论文
  •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论文 尹冬静 摘要:当前有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成为当前的要务,而研究性学习顺应了这一历史的客观要求.现存的生物学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建立生物学知识框架具有独特的优势.积极创新情境,让学生体验科学 ...

  • 给高一新生的一封信
  • 亲爱的同学们: 首先,祝贺你们以优异成绩加入龙珍高级中学这个优秀团队,踏上人生的新征程! 升入高中,意味着你们将逐渐长大和成熟,将要独立面对更广阔的社会人生.乐青衿皆怀壮志,嘉才者咸集衡中.这里是高端的平台,任你徜徉:这里是广阔的舞台,精彩纷呈.亲爱的同学们,你准备好了么?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