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导与练一轮复习中国地理课时训练

第十八章 中国地理

第1课时 中国自然地理

课时训练 融知识 提能力

测控导航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2014乐山检测)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资料,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横断山区、江南丘陵

C.横断山区、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2.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解析:1.D 2.A 第1题,根据甲、乙所在经纬度,结合甲、乙两地的海拔可以判断,甲地纬度低,海拔较高,应为云贵高原;乙地位置偏东,海拔低,应为洞庭湖平原。第2题,从上题可知,甲为云贵高原,乙为洞庭湖平原,根据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较易得出正确答案为A项。 (2014北京丰台期末)如图为黄河三角洲及周边地区略图。读图,回答3~4题

:

3.烟台比济南( )

A.春季升温慢,秋季降温慢 B.大风日数少,年降水量多

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D.日出早,白昼时间长

4.该区域河流( )

A.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B.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C.流速慢,内河航运发达 D.泥沙含量高,有结冰期

解析:3.A 4.D 第3题,烟台与济南相比,海洋性特征明显,气温年较差小,故A正确;沿海多海陆风,故B选项错误;烟台地形多山,C选项错误;夏季烟台较济南昼长,冬季昼短,D选项错误。第4题,图示区域以大气降水为主,地势平坦,河流水能不丰富,内河航运不发达,故

A、B、C选项错,D项正确。

(2014金华联考)读“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回答5~6题

:

5.甲、乙两地降水量的差值可能是( )

A.80 mm B.190 mm C.310 mm D.430 mm

6.甲处附近年等降水量线密集的原因是( )

A.河流提供大量水汽 B.气流抬升作用明显

C.冷暖气团频繁相遇 D.森林植被覆盖率高

解析:5.A 6.B 第5题,依据等值线递变规律可知,甲处数值介于350~400mm,乙处数值介于400~450mm,则两地年降水量的差值为0~100mm,故选A项。第6题,依据位置可知,甲位于贺兰山地区,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而降水较多,即在较小的范围内降水变化较大,从而年等降水量线密集。

(2012年安徽文综,32~33题)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 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下图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读图,回答7~8题:

7.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 )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8.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 )

A.Ⅰ>Ⅱ>Ⅲ B.Ⅰ

C.ⅠⅢ D.Ⅰ>Ⅱ,Ⅱ

解析:7.D 8.C 第7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提示“青海省东南边缘”,青海省东南部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较多。第8题,明确柴达木盆地的分布位置是答好本题的关键。注意审题“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由图可知柴达木盆地位于Ⅱ,而柴达木盆地海拔较低,降水量少,太阳辐射强,年均温较高。故选C。

(2014宁波调研)生物质能是以生物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的一种能量,它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读“我国三个省区生物质能资源状况表”,回答第9~10题:

9.浙江和江苏的薪柴总量相差很大,但生物质能满足状况相差较小,主要原因是( )

A.省区面积差异较大 B.江苏人口远少于浙江

C.浙江的水热条件更好 D.浙江丘陵多,江苏平原多

10.新疆的生物质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其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迁入多,矿物能源少 B.海拔较高,雪山面积较大

C.交通落后,运输不便 D.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解析:9.D 10.D 第9题,浙江丘陵广布,森林植被覆盖率高,单位面积薪柴产出量大,因而生物质能可满足时间相对较长;江苏多为平原,单位面积薪柴产出量小,但农作物秸秆等丰富。第10题,新疆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因而生物质能严重缺乏。

二、综合题(共50分)

11.读“我国部分区域沿106.5°E所作地形剖面及气候要素资料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分析1、7月气温的变化特点及成因。(6分)

(2)分析图中山脉降水的坡向变化及成因。(6分)

(3)分析A山脉南北两侧的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8分)

(4)图中B、C两处的地形区分别为 、 。按照我国干湿区的划分,两地区均为湿润地区,但B地区东部在7、8月份常出现旱情,而C地区全年干旱频发。试分析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10分)

解析:第(1)题,获取图中气温高低与地形海拔高低的关系即可判断,图中海拔高处气温低,海拔低处气温高。第(2)题,注意长江位于汉江的南方,图中显示山地南侧降水量大于北侧,与夏季风为东南季风,从南方吹来有关;第(3)题,A为秦岭,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第(4)题,注意该剖面是沿106.5°E所作,则可判断B、C的位置,从而分析旱情的原因。

答案:(1)气温变化受地形影响明显,谷地或盆地气温高,山地气温低(海拔低处气温高,海拔高处气温低)。(6分)

(2)南坡降水量大于北坡。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6分)

(3)A山脉北侧河流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南侧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8分)

(4)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B地区东部7、8月份受副高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C地虽降水丰沛,但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大量渗入地下,导致地表缺水。(10分)

12.(2013金华联考)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山西运城及河东盐池略图。

材料二 盐池湖水富含食盐,在南风盛行的季节,湖边盐田常有“南风一吹,隔宿成盐”的奇特现象。

(1)简要分析湖边盐田“南风一吹,隔宿成盐”现象的原因。(6分)

(2)从流域的角度判断甲河的类型,并简要分析该河对盐池的影响。(3分)

(3)简要分析运城成为盐运中心的主要原因。(3分)

(4)比较黄河①②河段流向及流水作用的差异。(8分)

解析:第(1)题,该地南风盛行的季节为夏季。受南部中条山影响产生焚风效应,气温高,降水少,蒸发强。第(2)题,甲河注入湖泊,湖泊无河

流流出而最终流入海洋,故甲河为内流河,甲河通过搬运作用为湖泊输水、输沙、输盐、输污染物。第(3)题,运城为产盐地,交通便利、市场需求量大。第(4)题,根据经纬网判断流向。①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流水侵蚀作用显著;②河段流经华北平原,流水沉积作用明显。

答案:(1)南风盛行的季节为夏季,气温高;盐池位于中条山北侧,处于南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高,降水少,蒸发强,利于晒盐。(6分)

(2)内流河。输水、输盐、输沙、输污染物等。(3分)

(3)靠近盐池,盐多;铁路交通便利;附近地区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3分)

(4)①河段流向为自北向南,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②河段流向为自西向东,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8分)

第2课时 中国人文地理

课时训练 融知识 提能力

测控导航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读“我国黄河流域六省区的人口(2008年)与面积比较图”,回答1~2题:

1.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为( )

A.青海 B.甘肃 C.陕西 D.山西

2.与山西相邻的M省区应是( )

A.四川 B.宁夏 C.河南 D.内蒙古

解析:1.A 2.C 第1题,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量,读图可知,青海人口少,面积大,人口密度小。第2题,M省区人口数最多,且为黄河流经区,应为河南。

读我国某地区1978~2012年农业产值结构变化统计图,回答3~4题

:

3.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三角洲

4.该地农业结构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 B.城市化快速发展

C.粮食政策调整 D.灌溉技术的发展

解析:3.D 4.B 第3题,该地渔业比重上升,说明该地具有发展渔业的优势条件,即水域(如河、湖等)面积广大,符合这一特征的是长江三角洲。第4题,该地农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由种植业为主,逐渐发展成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并重的郊区混合农业。最可能是由于该地城市化迅速发展,对畜产品、水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2014日照一模)读“成渝经济开发区资源、交通与城市分布及发展规划图”和“重庆月均温及浓雾发生频率图”,回答5~6题:

5.重庆市被称为“雾都”,关于其浓雾天气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全年多雾,秋冬更多

B.位于四川盆地内部,水汽不易散发

C.四季多雾,雨季更多

D.工业生产、居民取暖造成凝结核多

6.成渝经济开发区( )

A.北部产业地带水运便利

B.南部产业地带农业基础更好

C.可发展化学工业为支柱产业

D.环境洁净是吸引产业转移的主要条件

解析:5.A 6.C 第5题,重庆工业发达多凝结核,且靠近长江,空气中水汽含量大,浓雾天气多,从图中可以看出夏季较少,秋冬最多。第

6题,北部产业带农业基础好,南部产业带水运便利,该区域有丰富的煤矿、天然气、盐矿资源,为化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013琼海模拟)南繁是秋冬季节全国各地到海南从事农作物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和种植鉴定等活动。读“海南岛最冷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水稻、小麦、玉米发芽适宜温度表和海南冬季瓜菜内地主要省市供应量图”回答7~8题

:

7.海南最适宜成为水稻南繁基地的是( )

A.三亚 B.海口 C.琼海 D.东方

8.与新疆相比,北京、广东成为海南冬季瓜菜主要供应省市的共同原因是( )

A.城市化水平高,市场需求量大

B.冬季气温低,瓜菜生长条件差

C.生产技术落后,瓜菜生产量低

D.土地成本高,瓜菜生产规模小

解析:7.A 8.A 第7题,读海南岛最冷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可知,三亚最冷月气温最高,热量条件最好,水稻生长期最长,最适宜成为水稻南繁基地。第8题,与新疆相比,北京、广东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市场需求量大。

目前我国公路承担的货运量是美国的3.7倍,公路货物的周转量是美国的2.8倍。根据《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今后十几年,我国将投入4.7万亿元,到2030年建成总规模约40万千米的国家公路网。据此回答9~10题:

9.规划中的远期展望线路线主要位于西部地广人稀的地区,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①经济发展水平 ②人口密度 ③地形 ④气候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0.2030年国家公路网的建成,将( )

A.使我国公路承担的货运量小于美国

B.使我国的公路里程达到顶峰

C.大大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D.加强不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

解析:9.C 10.D 第9题,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需求较少,公路建设的迫切性不如我国中东部地区,因此规划中的远期展望线路线主要位于西部地广人稀的地区。第10题,随着2030年国家公路网的建成,我国不同地区的交通便捷程度将得到提高,有利于加强不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

二、综合题(共50分)

11.(2013海淀期末)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及相关资料,回答(1)~

(3)题:(20分

)

(1)该地区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简述该地区农业生产部门的地区差异。(6分)

(2)根据南昌气候资料,分析对水稻生产不利的气候条件。(10分)

(3)简述为了稳定水稻生产,当地应采取的具体措施。(4分)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区域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平原皆有分布;湖泊面积大。根据农业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山区发展林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湖泊发展水产业。第(2)题,根据南昌气候资料,气温年较

差大,冬春气温低;降水季节分配不均,7~9月降水少,对农业生产不利。第(3)题,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稳定农业生产的措施可从农田水利、科技投入等角度分析。

答案:(1)渔业(水产业)在湖泊区发展;种植业在平原区发展;林业在山地、丘陵区发展。(6分)

(2)气温年际变化大,冬、春季节易出现低温冻害;降水季节变化大,易出现旱涝等气象灾害;夏、秋季节易出现高温干旱(伏旱)。(10分)

(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培育推广优良品种。(4分)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 下图为京津冀地区略图。

材料二 唐山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钢铁产业是唐山经济的支柱产业,2010年世界钢产量排位,唐山一个市的产量,仅低于美国、日本等全国的产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钢都”。

(1)分析图中降水高值区的形成原因。(8分)

(2)石家庄以下的滹沱河流经平原地区,逐渐形成了地上河或半地上河。简析其形成原因。(10分)

(3)运用区位理论并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唐山市钢铁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12分)

解析:第(1)题,影响降水量高值区形成的因素有海陆位置(距海远

近)、地形等。第(2)题,地上河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主要是中上游来水的泥沙含量大,流经下游平原地区时流速减缓,泥沙大量沉积,河床不断抬升形成的。第(3)题,可从资源、供水条件、交通、市场、科技、发展历史等方面分析。

答案:(1)距海较近,海洋水汽容易到达;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8分)

(2)由于该段滹沱河流经平原地区,水流缓慢,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逐渐形成了地上河或半地上河。(10分)

(3)铁矿、煤炭资源丰富;附近有滦河等河流流经,供水条件较好;地处环渤海经济圈(或京津唐工业基地),经济发达,钢铁市场需求量大;海陆交通便利;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有大批熟练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邻近京津高等教育地区,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等。(12分)

第3课时 中国区域地理

课时训练 融知识 提能力

测控导航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2013年12月上旬,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在风力较小、逆温、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大气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叫霾。下图为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各月霾日数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以下关于霾的时空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多于冬季

B.冬季多于夏季

C.三省市夏季差异最大

D.北京全年皆高于其他两省市

2.造成河北霾日数季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

A.春季降水多,霾日数少 B.夏季多大风,霾日数多

C.秋季晴朗天气多,霾日数少 D.冬季燃煤取暖,霾日数多

解析:1.C 2.D 第1题,不同地区霾的多发季节不同,A、B项错误;三省市夏季差异最大,C项正确;北京秋末和冬季低于天津,D项错误。第2题,河北霾日数冬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与冬季燃煤取暖,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多有关。

(2014山西四校联考)读“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回答3~5题

:

3.楼兰古城在两千多年前曾是塞外水乡、林草繁茂的绿色王国和丝路重镇,但现在已经消失。楼兰古城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位于丝绸之路,战争频繁 B.燃烧矿物能源,全球变暖

C.灌溉用水过多,植被破坏 D.油气资源的开发

4.图中N为塔里木盆地的一内陆湖,M为湖边的一小绿洲,N湖的主要补给水源与M绿洲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分别是( )

A.地下水 夏季 B.冰雪融水 夏季

C.冰雪融水 春季 D.地下水 秋季

5.塔里木盆地的北部有炽热的阳光和洁净的空气,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番茄的区域之一。下列关于该地区番茄与东北地区的番茄相比,正确的是( )

A.用水量大,单产低 B.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C.土壤贫瘠是制约因素 D.含糖量大,口感好

解析:3.C 4.B 5.D 第3题,依材料信息可知,楼兰古城位于现在的荒漠之中,而历史上是水乡、林草繁茂,则前后对比,主要是灌溉用水过多和植被破坏造成的,故C项正确。第4题,图中显示N湖泊位于塔里木盆地中,该地气候干旱、降水少,图中显示夏季湖泊水位高,则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M绿洲夏季地下水位高,此时气温高而蒸发量大,故夏季盐碱化最严重。第5题,干旱区夏季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故有利于农作物糖分积累而口感好。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回答6~8题

:

6.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7.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解析:6.C 7.A 8.C 第6题,由我国两个地区农作物及地形等判断,甲为我国新疆地区,乙为海南岛,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以夏汛为主,河流多为内流河,呈向心状水系;乙区域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河流为外流河,呈放射状水系,汛期为夏汛。第7题,棉花和天然橡胶在甲、乙两地分布,其共同区位优势是夏季高温,热量条件好,都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而这两地都处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农业科技水平较低,机械化程度不高。第8题,由两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来判断,由图中获取的信息也可以得出:两地都多山,对外联系不便,生产方式落后。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近年来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如在日光温棚中种植草莓、油桃、蔬菜等,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经营之路。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主要种植业区形成的区位优势主要是( )

A.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B.深受西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为农业灌溉提供充足的水源

C.人口和城市密集,消费市场广阔,科技发达

D.河谷地带的森林为土壤提供了较丰富的腐殖质,土壤比较肥沃,热量相对丰富

10.图中A湖泊近年来水面降低,水量减小,原因可能是( )

A.全球变暖,高山冰雪融化量增加,入湖河流的水量增加

B.全球变暖,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降水减少

C.利用该湖泊进行农业灌溉,农业用水量增加导致湖水减少

D.湖泊周围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造成湖泊泥沙淤积严重

解析:9.D 10.B 第9题,青海省的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这里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较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之间的山岭上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中的腐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第10题,入湖河流的水量增加,A湖水面应该升高;A湖是咸水湖,不能用于灌溉;当地植被以草原为主,草原破坏带来的灾害是荒漠化。

二、综合题(共50分)

11.(2013福建质检)下图示意H市及其周边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0分)

拥有百万人口的H市为我国西南地区较富庶的重工业城市。该市及其周边地区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水果和冬季蔬菜生产基地,也是我国立体农业的典型区。

H市某河谷蒸发量与降水量统计数据

(1)指出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的有利地形条件。(3分)

(2)分析该地区河谷可种植优质热带水果的有利气候条件。(6分)

(3)从交通运输角度分析该地蔬菜远销北方市场成本高的地理原因。(9分)

(4)简析该市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的有利社会经济因素。(12分)

解析:第(1)题,立体农业要求山地地形,且相对高差大的地区更有利。第(2)题,气候条件要从光热水角度分析,题中提示可种植“热带”水果,则要分析气温高;“优质”则要分析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第(3)题,可从交通运输方式、速度快慢、运输距离等角度分析。第(4)题,社会经济因素一般包括市场、劳动力、技术、政策等。

答案:(1)山地多;相对高差大;河谷海拔较低。(3分)

(2)纬度较低,河谷地形,年均温高;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基本无寒潮影响,冬季气温较高,干燥,多晴天,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6分)

(3)运输方式以公路、铁路为主,线路少,密度低;山地多,地表起伏大,运输效率低(速度慢);运输距离长,蔬菜易腐烂。(9分)

(4)政策支持;农产品丰富;水电充足,市场需求量大;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工业基础较好,技术支持力度大);劳动力较丰富。(12分)

12.(2013辽宁五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是维吾尔语“喀什噶尔”的简称,意为“玉石集散之地”。是中国的西大门,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

材料二 喀什地区蕴藏有石油、天然气、玉石、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63种矿产,石膏产量居全国前茅,蛇纹石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藏储量丰富。

材料三 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坎儿井分布最广的地区。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竖井是开挖地下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流向成斜交,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中,渗溢出来的地下水顺着暗渠流出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了调蓄灌溉水量的作用。

(1)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 ,其水源主要来自 ,作为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为何采取地下输水的方式?试说明其中的道理。(6分)

(2)与深圳相比,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有哪些。喀什把实施优势资源转换作为发展战略之一,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喀什适宜建设成哪些重要的工业基地?(10分)

(3)吐鲁番盆地和喀什地区均为我国著名的“瓜果之乡”,影响两地区瓜果品质优良的主要自然因素有哪些?(4分)

解析:第(1)题,新疆吐鲁番盆地属于内流区,水循环类型为陆地内循环;坎儿井主要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而修建的地下输水方式。第(2)题,优势条件主要表现在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和位置优越上;可依据具有的优势确定工业基地类型。第(3)题,干旱区优质农产品生产条件主要包括光照强、昼夜温差大,以及生长期热量充足,有灌溉水源。 答案:(1)陆地内循环 高山冰雪融水 新疆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蒸发量大,采用地下输水的方式可以减少蒸发量。(6分)

(2)喀什资源(土地、光热、旅游、矿产、农产品)丰富;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地理位置优越,具有联系中亚、南亚和西亚的独特区位优势。棉纺织基地,能源矿产资源加工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面向周边国家的出口商品组装加工基地等。(10分)

(3)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或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稳定的灌溉水源。(任答两点得4分)

第十八章 中国地理

第1课时 中国自然地理

课时训练 融知识 提能力

测控导航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2014乐山检测)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资料,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横断山区、江南丘陵

C.横断山区、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2.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解析:1.D 2.A 第1题,根据甲、乙所在经纬度,结合甲、乙两地的海拔可以判断,甲地纬度低,海拔较高,应为云贵高原;乙地位置偏东,海拔低,应为洞庭湖平原。第2题,从上题可知,甲为云贵高原,乙为洞庭湖平原,根据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较易得出正确答案为A项。 (2014北京丰台期末)如图为黄河三角洲及周边地区略图。读图,回答3~4题

:

3.烟台比济南( )

A.春季升温慢,秋季降温慢 B.大风日数少,年降水量多

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D.日出早,白昼时间长

4.该区域河流( )

A.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B.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C.流速慢,内河航运发达 D.泥沙含量高,有结冰期

解析:3.A 4.D 第3题,烟台与济南相比,海洋性特征明显,气温年较差小,故A正确;沿海多海陆风,故B选项错误;烟台地形多山,C选项错误;夏季烟台较济南昼长,冬季昼短,D选项错误。第4题,图示区域以大气降水为主,地势平坦,河流水能不丰富,内河航运不发达,故

A、B、C选项错,D项正确。

(2014金华联考)读“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回答5~6题

:

5.甲、乙两地降水量的差值可能是( )

A.80 mm B.190 mm C.310 mm D.430 mm

6.甲处附近年等降水量线密集的原因是( )

A.河流提供大量水汽 B.气流抬升作用明显

C.冷暖气团频繁相遇 D.森林植被覆盖率高

解析:5.A 6.B 第5题,依据等值线递变规律可知,甲处数值介于350~400mm,乙处数值介于400~450mm,则两地年降水量的差值为0~100mm,故选A项。第6题,依据位置可知,甲位于贺兰山地区,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而降水较多,即在较小的范围内降水变化较大,从而年等降水量线密集。

(2012年安徽文综,32~33题)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 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下图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读图,回答7~8题:

7.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 )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8.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 )

A.Ⅰ>Ⅱ>Ⅲ B.Ⅰ

C.ⅠⅢ D.Ⅰ>Ⅱ,Ⅱ

解析:7.D 8.C 第7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提示“青海省东南边缘”,青海省东南部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较多。第8题,明确柴达木盆地的分布位置是答好本题的关键。注意审题“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由图可知柴达木盆地位于Ⅱ,而柴达木盆地海拔较低,降水量少,太阳辐射强,年均温较高。故选C。

(2014宁波调研)生物质能是以生物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的一种能量,它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读“我国三个省区生物质能资源状况表”,回答第9~10题:

9.浙江和江苏的薪柴总量相差很大,但生物质能满足状况相差较小,主要原因是( )

A.省区面积差异较大 B.江苏人口远少于浙江

C.浙江的水热条件更好 D.浙江丘陵多,江苏平原多

10.新疆的生物质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其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迁入多,矿物能源少 B.海拔较高,雪山面积较大

C.交通落后,运输不便 D.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解析:9.D 10.D 第9题,浙江丘陵广布,森林植被覆盖率高,单位面积薪柴产出量大,因而生物质能可满足时间相对较长;江苏多为平原,单位面积薪柴产出量小,但农作物秸秆等丰富。第10题,新疆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因而生物质能严重缺乏。

二、综合题(共50分)

11.读“我国部分区域沿106.5°E所作地形剖面及气候要素资料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分析1、7月气温的变化特点及成因。(6分)

(2)分析图中山脉降水的坡向变化及成因。(6分)

(3)分析A山脉南北两侧的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8分)

(4)图中B、C两处的地形区分别为 、 。按照我国干湿区的划分,两地区均为湿润地区,但B地区东部在7、8月份常出现旱情,而C地区全年干旱频发。试分析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10分)

解析:第(1)题,获取图中气温高低与地形海拔高低的关系即可判断,图中海拔高处气温低,海拔低处气温高。第(2)题,注意长江位于汉江的南方,图中显示山地南侧降水量大于北侧,与夏季风为东南季风,从南方吹来有关;第(3)题,A为秦岭,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第(4)题,注意该剖面是沿106.5°E所作,则可判断B、C的位置,从而分析旱情的原因。

答案:(1)气温变化受地形影响明显,谷地或盆地气温高,山地气温低(海拔低处气温高,海拔高处气温低)。(6分)

(2)南坡降水量大于北坡。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6分)

(3)A山脉北侧河流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南侧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8分)

(4)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B地区东部7、8月份受副高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C地虽降水丰沛,但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大量渗入地下,导致地表缺水。(10分)

12.(2013金华联考)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山西运城及河东盐池略图。

材料二 盐池湖水富含食盐,在南风盛行的季节,湖边盐田常有“南风一吹,隔宿成盐”的奇特现象。

(1)简要分析湖边盐田“南风一吹,隔宿成盐”现象的原因。(6分)

(2)从流域的角度判断甲河的类型,并简要分析该河对盐池的影响。(3分)

(3)简要分析运城成为盐运中心的主要原因。(3分)

(4)比较黄河①②河段流向及流水作用的差异。(8分)

解析:第(1)题,该地南风盛行的季节为夏季。受南部中条山影响产生焚风效应,气温高,降水少,蒸发强。第(2)题,甲河注入湖泊,湖泊无河

流流出而最终流入海洋,故甲河为内流河,甲河通过搬运作用为湖泊输水、输沙、输盐、输污染物。第(3)题,运城为产盐地,交通便利、市场需求量大。第(4)题,根据经纬网判断流向。①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流水侵蚀作用显著;②河段流经华北平原,流水沉积作用明显。

答案:(1)南风盛行的季节为夏季,气温高;盐池位于中条山北侧,处于南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高,降水少,蒸发强,利于晒盐。(6分)

(2)内流河。输水、输盐、输沙、输污染物等。(3分)

(3)靠近盐池,盐多;铁路交通便利;附近地区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3分)

(4)①河段流向为自北向南,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②河段流向为自西向东,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8分)

第2课时 中国人文地理

课时训练 融知识 提能力

测控导航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读“我国黄河流域六省区的人口(2008年)与面积比较图”,回答1~2题:

1.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为( )

A.青海 B.甘肃 C.陕西 D.山西

2.与山西相邻的M省区应是( )

A.四川 B.宁夏 C.河南 D.内蒙古

解析:1.A 2.C 第1题,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量,读图可知,青海人口少,面积大,人口密度小。第2题,M省区人口数最多,且为黄河流经区,应为河南。

读我国某地区1978~2012年农业产值结构变化统计图,回答3~4题

:

3.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三角洲

4.该地农业结构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 B.城市化快速发展

C.粮食政策调整 D.灌溉技术的发展

解析:3.D 4.B 第3题,该地渔业比重上升,说明该地具有发展渔业的优势条件,即水域(如河、湖等)面积广大,符合这一特征的是长江三角洲。第4题,该地农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由种植业为主,逐渐发展成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并重的郊区混合农业。最可能是由于该地城市化迅速发展,对畜产品、水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2014日照一模)读“成渝经济开发区资源、交通与城市分布及发展规划图”和“重庆月均温及浓雾发生频率图”,回答5~6题:

5.重庆市被称为“雾都”,关于其浓雾天气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全年多雾,秋冬更多

B.位于四川盆地内部,水汽不易散发

C.四季多雾,雨季更多

D.工业生产、居民取暖造成凝结核多

6.成渝经济开发区( )

A.北部产业地带水运便利

B.南部产业地带农业基础更好

C.可发展化学工业为支柱产业

D.环境洁净是吸引产业转移的主要条件

解析:5.A 6.C 第5题,重庆工业发达多凝结核,且靠近长江,空气中水汽含量大,浓雾天气多,从图中可以看出夏季较少,秋冬最多。第

6题,北部产业带农业基础好,南部产业带水运便利,该区域有丰富的煤矿、天然气、盐矿资源,为化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013琼海模拟)南繁是秋冬季节全国各地到海南从事农作物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和种植鉴定等活动。读“海南岛最冷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水稻、小麦、玉米发芽适宜温度表和海南冬季瓜菜内地主要省市供应量图”回答7~8题

:

7.海南最适宜成为水稻南繁基地的是( )

A.三亚 B.海口 C.琼海 D.东方

8.与新疆相比,北京、广东成为海南冬季瓜菜主要供应省市的共同原因是( )

A.城市化水平高,市场需求量大

B.冬季气温低,瓜菜生长条件差

C.生产技术落后,瓜菜生产量低

D.土地成本高,瓜菜生产规模小

解析:7.A 8.A 第7题,读海南岛最冷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可知,三亚最冷月气温最高,热量条件最好,水稻生长期最长,最适宜成为水稻南繁基地。第8题,与新疆相比,北京、广东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市场需求量大。

目前我国公路承担的货运量是美国的3.7倍,公路货物的周转量是美国的2.8倍。根据《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今后十几年,我国将投入4.7万亿元,到2030年建成总规模约40万千米的国家公路网。据此回答9~10题:

9.规划中的远期展望线路线主要位于西部地广人稀的地区,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①经济发展水平 ②人口密度 ③地形 ④气候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0.2030年国家公路网的建成,将( )

A.使我国公路承担的货运量小于美国

B.使我国的公路里程达到顶峰

C.大大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D.加强不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

解析:9.C 10.D 第9题,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需求较少,公路建设的迫切性不如我国中东部地区,因此规划中的远期展望线路线主要位于西部地广人稀的地区。第10题,随着2030年国家公路网的建成,我国不同地区的交通便捷程度将得到提高,有利于加强不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

二、综合题(共50分)

11.(2013海淀期末)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及相关资料,回答(1)~

(3)题:(20分

)

(1)该地区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简述该地区农业生产部门的地区差异。(6分)

(2)根据南昌气候资料,分析对水稻生产不利的气候条件。(10分)

(3)简述为了稳定水稻生产,当地应采取的具体措施。(4分)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区域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平原皆有分布;湖泊面积大。根据农业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山区发展林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湖泊发展水产业。第(2)题,根据南昌气候资料,气温年较

差大,冬春气温低;降水季节分配不均,7~9月降水少,对农业生产不利。第(3)题,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稳定农业生产的措施可从农田水利、科技投入等角度分析。

答案:(1)渔业(水产业)在湖泊区发展;种植业在平原区发展;林业在山地、丘陵区发展。(6分)

(2)气温年际变化大,冬、春季节易出现低温冻害;降水季节变化大,易出现旱涝等气象灾害;夏、秋季节易出现高温干旱(伏旱)。(10分)

(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培育推广优良品种。(4分)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 下图为京津冀地区略图。

材料二 唐山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钢铁产业是唐山经济的支柱产业,2010年世界钢产量排位,唐山一个市的产量,仅低于美国、日本等全国的产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钢都”。

(1)分析图中降水高值区的形成原因。(8分)

(2)石家庄以下的滹沱河流经平原地区,逐渐形成了地上河或半地上河。简析其形成原因。(10分)

(3)运用区位理论并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唐山市钢铁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12分)

解析:第(1)题,影响降水量高值区形成的因素有海陆位置(距海远

近)、地形等。第(2)题,地上河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主要是中上游来水的泥沙含量大,流经下游平原地区时流速减缓,泥沙大量沉积,河床不断抬升形成的。第(3)题,可从资源、供水条件、交通、市场、科技、发展历史等方面分析。

答案:(1)距海较近,海洋水汽容易到达;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8分)

(2)由于该段滹沱河流经平原地区,水流缓慢,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逐渐形成了地上河或半地上河。(10分)

(3)铁矿、煤炭资源丰富;附近有滦河等河流流经,供水条件较好;地处环渤海经济圈(或京津唐工业基地),经济发达,钢铁市场需求量大;海陆交通便利;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有大批熟练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邻近京津高等教育地区,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等。(12分)

第3课时 中国区域地理

课时训练 融知识 提能力

测控导航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2013年12月上旬,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在风力较小、逆温、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大气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叫霾。下图为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各月霾日数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以下关于霾的时空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多于冬季

B.冬季多于夏季

C.三省市夏季差异最大

D.北京全年皆高于其他两省市

2.造成河北霾日数季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

A.春季降水多,霾日数少 B.夏季多大风,霾日数多

C.秋季晴朗天气多,霾日数少 D.冬季燃煤取暖,霾日数多

解析:1.C 2.D 第1题,不同地区霾的多发季节不同,A、B项错误;三省市夏季差异最大,C项正确;北京秋末和冬季低于天津,D项错误。第2题,河北霾日数冬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与冬季燃煤取暖,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多有关。

(2014山西四校联考)读“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回答3~5题

:

3.楼兰古城在两千多年前曾是塞外水乡、林草繁茂的绿色王国和丝路重镇,但现在已经消失。楼兰古城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位于丝绸之路,战争频繁 B.燃烧矿物能源,全球变暖

C.灌溉用水过多,植被破坏 D.油气资源的开发

4.图中N为塔里木盆地的一内陆湖,M为湖边的一小绿洲,N湖的主要补给水源与M绿洲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分别是( )

A.地下水 夏季 B.冰雪融水 夏季

C.冰雪融水 春季 D.地下水 秋季

5.塔里木盆地的北部有炽热的阳光和洁净的空气,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番茄的区域之一。下列关于该地区番茄与东北地区的番茄相比,正确的是( )

A.用水量大,单产低 B.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C.土壤贫瘠是制约因素 D.含糖量大,口感好

解析:3.C 4.B 5.D 第3题,依材料信息可知,楼兰古城位于现在的荒漠之中,而历史上是水乡、林草繁茂,则前后对比,主要是灌溉用水过多和植被破坏造成的,故C项正确。第4题,图中显示N湖泊位于塔里木盆地中,该地气候干旱、降水少,图中显示夏季湖泊水位高,则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M绿洲夏季地下水位高,此时气温高而蒸发量大,故夏季盐碱化最严重。第5题,干旱区夏季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故有利于农作物糖分积累而口感好。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回答6~8题

:

6.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7.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解析:6.C 7.A 8.C 第6题,由我国两个地区农作物及地形等判断,甲为我国新疆地区,乙为海南岛,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以夏汛为主,河流多为内流河,呈向心状水系;乙区域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河流为外流河,呈放射状水系,汛期为夏汛。第7题,棉花和天然橡胶在甲、乙两地分布,其共同区位优势是夏季高温,热量条件好,都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而这两地都处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农业科技水平较低,机械化程度不高。第8题,由两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来判断,由图中获取的信息也可以得出:两地都多山,对外联系不便,生产方式落后。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近年来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如在日光温棚中种植草莓、油桃、蔬菜等,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经营之路。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主要种植业区形成的区位优势主要是( )

A.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B.深受西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为农业灌溉提供充足的水源

C.人口和城市密集,消费市场广阔,科技发达

D.河谷地带的森林为土壤提供了较丰富的腐殖质,土壤比较肥沃,热量相对丰富

10.图中A湖泊近年来水面降低,水量减小,原因可能是( )

A.全球变暖,高山冰雪融化量增加,入湖河流的水量增加

B.全球变暖,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降水减少

C.利用该湖泊进行农业灌溉,农业用水量增加导致湖水减少

D.湖泊周围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造成湖泊泥沙淤积严重

解析:9.D 10.B 第9题,青海省的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这里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较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之间的山岭上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中的腐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第10题,入湖河流的水量增加,A湖水面应该升高;A湖是咸水湖,不能用于灌溉;当地植被以草原为主,草原破坏带来的灾害是荒漠化。

二、综合题(共50分)

11.(2013福建质检)下图示意H市及其周边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0分)

拥有百万人口的H市为我国西南地区较富庶的重工业城市。该市及其周边地区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水果和冬季蔬菜生产基地,也是我国立体农业的典型区。

H市某河谷蒸发量与降水量统计数据

(1)指出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的有利地形条件。(3分)

(2)分析该地区河谷可种植优质热带水果的有利气候条件。(6分)

(3)从交通运输角度分析该地蔬菜远销北方市场成本高的地理原因。(9分)

(4)简析该市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的有利社会经济因素。(12分)

解析:第(1)题,立体农业要求山地地形,且相对高差大的地区更有利。第(2)题,气候条件要从光热水角度分析,题中提示可种植“热带”水果,则要分析气温高;“优质”则要分析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第(3)题,可从交通运输方式、速度快慢、运输距离等角度分析。第(4)题,社会经济因素一般包括市场、劳动力、技术、政策等。

答案:(1)山地多;相对高差大;河谷海拔较低。(3分)

(2)纬度较低,河谷地形,年均温高;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基本无寒潮影响,冬季气温较高,干燥,多晴天,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6分)

(3)运输方式以公路、铁路为主,线路少,密度低;山地多,地表起伏大,运输效率低(速度慢);运输距离长,蔬菜易腐烂。(9分)

(4)政策支持;农产品丰富;水电充足,市场需求量大;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工业基础较好,技术支持力度大);劳动力较丰富。(12分)

12.(2013辽宁五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是维吾尔语“喀什噶尔”的简称,意为“玉石集散之地”。是中国的西大门,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

材料二 喀什地区蕴藏有石油、天然气、玉石、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63种矿产,石膏产量居全国前茅,蛇纹石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藏储量丰富。

材料三 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坎儿井分布最广的地区。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竖井是开挖地下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流向成斜交,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中,渗溢出来的地下水顺着暗渠流出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了调蓄灌溉水量的作用。

(1)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 ,其水源主要来自 ,作为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为何采取地下输水的方式?试说明其中的道理。(6分)

(2)与深圳相比,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有哪些。喀什把实施优势资源转换作为发展战略之一,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喀什适宜建设成哪些重要的工业基地?(10分)

(3)吐鲁番盆地和喀什地区均为我国著名的“瓜果之乡”,影响两地区瓜果品质优良的主要自然因素有哪些?(4分)

解析:第(1)题,新疆吐鲁番盆地属于内流区,水循环类型为陆地内循环;坎儿井主要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而修建的地下输水方式。第(2)题,优势条件主要表现在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和位置优越上;可依据具有的优势确定工业基地类型。第(3)题,干旱区优质农产品生产条件主要包括光照强、昼夜温差大,以及生长期热量充足,有灌溉水源。 答案:(1)陆地内循环 高山冰雪融水 新疆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蒸发量大,采用地下输水的方式可以减少蒸发量。(6分)

(2)喀什资源(土地、光热、旅游、矿产、农产品)丰富;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地理位置优越,具有联系中亚、南亚和西亚的独特区位优势。棉纺织基地,能源矿产资源加工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面向周边国家的出口商品组装加工基地等。(10分)

(3)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或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稳定的灌溉水源。(任答两点得4分)


相关内容

  • [与名师对话]2017年地理高考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35 Word版含解析
  • A. 一.选择题 课时跟踪训练(三十五) (2015·广州一模) 我国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主要的能源资源的整体分布状况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为更好地利用我国现有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订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读下面的我国部分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示意图,回答1-3题. 1 ...

  • 高三高考备考方案
  • 卓尼县藏族中学2015届高三年级备考方案 高三教学工作是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关系到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责任重大.全体高三年级教师责无旁贷,要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以实干.真干.苦干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去,争取最大限度的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社会满意.高三年级是高 ...

  • 2015年--2016年高三地理复习计划
  • 2015年--2016年高三地理复习计划 一.一轮复习目标要求 通过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一轮复习,要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归纳总结,能把握教材主干 ...

  • 2014-2015高三地理教学计划
  •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策略与教学进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大纲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准绳,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地理教学模式,增强地理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的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复习策略 1.全年级复习坚 ...

  •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 高三历史备课组2015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本学期从开学到二模完成一轮的复习,也就是大概这两周的时间把必修三的剩下内容复习完成.二轮复习从2015年3月下旬开始,至5月中旬结束.复习担负着承前启后.巩固提高的重任,是高三备考复习的关键阶段. 一.指导思想 1.突出三条主线:即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文化 ...

  • [世纪金榜]2016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三)2.3 陆地和海洋
  • 课时提升作业(三) 陆地和海洋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015·天津模拟) 读大陆.海洋分布模式图,回答1-3题. 1. 图中大陆可能是( ) A. 亚欧大陆.非洲大陆 B. 南美大陆.北美大陆 C. 南极洲大陆.非洲大陆 D. 南美大陆.非洲大陆 2. 图中 ...

  • 2016年高三理科班班级工作计划
  • 立人学校2016届高三毕业班-- 地理备课组教研教学计划 庄国清 8.3 一.本学期教学任务: 复习高中必修1,2,3.基本完成第一轮主要内容的复习. *练习卷每周一份(两张),要精选题目,难度要适当并有一定梯度,题型与高考一致. 三.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和领悟课标卷的命题特点和方向,确定教学重 ...

  • 高三英语教学计划
  • 篇一:高三英语教学计划 2014-2015年第一学期高三英语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牛津版教材为基础,制定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针对性强的教学计划,来充分提高我校美术班的英语水平.密切关注高考动态,发挥学生潜能和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扎扎 ...

  • 高三第二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 中卫一中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地理组 何鹏举 一.指导思想 以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学生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夯实基础,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技巧,以适应新的高考形式和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