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本科教育学专业课程内容安排的合理性

浅析本科教育学专业课程内容安排的合理性(以西华师范大学为例)

杨凤娟

(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2011级1班 学号:[1**********]4)

【摘 要】随着国家师范教育体制由三个层级向两个层级的体制过度,中等师范学校急剧萎缩,教育学专业本科所培养单一的教育学教师型毕业生就业出路基本枯竭。现在的本科教育学专业课程内容安排更注重的是理论性的课程,我们对西华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课程内容安排的合理性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教育学专业; 课程安排; 合理性

本科教育学专业长期以来一直是师范院校最具鲜明特色的专业,不可否认曾为我国师范院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但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教师教育的变革,加之自身历史问题的积累,目前就已经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教育部要求本科教育学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技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能力;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教育专业教学和其它一两门中小学学科教学工作的能力;熟悉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教育科学的理论前沿、教育改革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一、 本科教育学专业的课程内容安排

西华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教育科学研究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由这个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有:教育原理、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评价、比较教育、高等教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课程理论、中外教育史、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教材教法等。

从教育学专业所设的主干课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课程基本上都是

属于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而没有一科是实践性的课程。这样的课程安排使得教育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掌握了大量的教育理论,其中还包含着各种教学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对于什么都有一点涉及,却又不是理解的很通透,专业性质很差,还严重缺乏实践能力的锻炼。这样一来,虽然学校有说教育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为:在各级各类高等院校、中小学、教育科研机构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大中型企业的教育、培训及管理工作。但是,由于其专业性质不强,所以大四的毕业生就很难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了。

缪哲勋和田慧生的《课程新论》中说:“课程内容是指一系列比较系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总和。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经验体系”。教育学专业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直接决定了其课程内容应该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即学科理论和学科实践课程。然而分析教育学专业的传统课程体系,我们就会发现这其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课程内容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重理论轻实践,甚至忽视实践性;第二,课程内容陈旧,不能体现最新的学科知识和研究成果;第三,课程内容涉及面窄,没有广泛涉猎相关性的其他学科知识。在课程内容的教学方式上形式单一。课程内容的教与学,仅仅局限在课堂内,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的被动接受来完成。而这一过程中的媒介仅仅是黑板、粉笔、教材至多加上多媒体的电子文档。在课程结构和模式上表现出僵化、干瘪、不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等特点。另外教育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的时间安排上还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而这种主观性和随意性则恰恰破坏了课程内容的逻辑性和连续性。

二、本科教育学专业教学过程浅析

(一)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

1. 由于缺乏具体学科支撑,过于理论化,讲授空洞,脱离现实,不易接受。

根据我们大一大二两年的学习经验及对师兄师姐的访问可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单一地介绍如何安排教学,如何设计课堂,却缺乏具体的

学科教学案列相辅验证,使得各种教学设计给人以纸上谈兵和空中阁楼之感,学生切身体会的经历不多,这对于没有过任何直接从事教育活动经历的本科生来说,对理论的理解和把握难以真正内化。

2. 课程体系大而全,泛泛而谈,重复过多,过于纠缠概念。

就如扬光钦在《大学改革:功利的缺陷与出路》里所说的:“传统的教育学本科课程结构采取的是大而全的体系,包括教育的一般原理,教育发展历程,教学工作,德育工作,学校管理及教育科研等几大部分,而且问题最突出的是,各部分所阐述的内容均是泛泛而谈,问题既不突出,论述也不深入,这一点在教育学的相关教材里表现尤为明显。”另据调查发现,以“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概念”为代表的问题,再教育概论里讲过,在教学论里又讲,在教育是里还讲。笔者认为在无法形成定论的概念问题上反复纠缠,适不适合本科教学的,这样只会消磨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学习状态较差,就业压力较大

由于教育学专业的课程基本上都是理论性的,多数教师也只是根据课本讲解理论知识,较枯燥泛味,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很难集中精神认真听课。本专业的学生都不看好教育学的就业前景,都认为很难找到一份好工作。

在当前应试教育体制没有根本转变的情况下,各中小学都有很大的升学压力的,尤其对于中学,他们要的是有深厚的背景,专业性强,能熟练从事学科教学工作的教师,缺乏具体学科背景的教育学毕业生,他们并不看好。笔者认为,就业中出现的问题是与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呼应的,这种人才培养方式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是想脱离的,教育学这个特殊的师范专业相比其他师范专业,无论是在就业率还是就业质量方面,都相差很多,处境尴尬。

(三)培养模式单一,教学结构模糊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专业的培养模式主要是培养学术型人才的模式,对学生的考核侧重学术标准。4年本科期间,用于理论学习的时间占了四分之三,仅有一个月的实习期。这种严重不平衡的培养模式,势必会造成学生缺乏深入探讨理论知识的原动力,也缺少将理论应用于时间的

经验。

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程在设定上没有明显的区分。又是,仅仅从名字上定义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比如,教育学法,因为它是教育学与法学的交叉学科,有的学者觉得没有必要把它作为必修课来学,也有的学者认为它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有作为必修课程设置的必要。目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把它作为专业选修课。

三、 教育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及其课程体系

教育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为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优秀生源,而这些研究生未来将主要从事教育研究与管理,其中包括大中小学课程改革、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其他相关研究。以此为基础构建起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不断完善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

以学科建设为基础,确定的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教育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部分,也是课程体系中的核心。确定必修课程可以依据三个标准:是否反映专业特色,是否对于未来的学习具有通用的不可或缺性;反映教育研究新的范式。依据《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大纲》大要求,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与测量等课程由于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地位而当然被列为必修课程;课程论、教学论、教育技术因其明显的专业性成为必修课程。而教育法学、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等反映教育为社会服务、教育学的应用性取向的课程也应当被列入必修课程。

以学生兴趣和社会需求为依据,开设的选修课。教育学本科学生在升学和就业竞争中一个重要的保障就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广博的相关专业知识。教育是一个领域,而不单纯是一个学科。怎样能够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和课程建设,教育学就应该怎样去教、怎样去学。然而很多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都只会纸上谈兵对教育领域的问题全然不知,发现问题的科研素养却反,完全没有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差。跨学科不是缺点,关键在于能够融会贯通,而这种培养多学科背景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选修课的开设。根据学生的兴趣,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学科进行学习。

四、 课程内容安排上存在的的缺陷及调整建议

学教育的学生不会教育,应该说,造成这种奇怪显现的原因和高校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与关系。不少高校如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缺乏整合性和实践性,课程安排比较零散,并且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中讲解,轻实践”的通病。如“教育学”“教育概论”“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史”等理论性学科往往在课程计划中占据大半的比重,课时数也多,而实践类课程、技能类课程则比重小,课时量也少。这样无形之中在给学生传递一种信号,教育学专业就是理论型专业,学好教育学最重要的就是死记硬背,学生会把更多的精力地方到对知识点的记忆上,而忽视了对教育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要对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进行调整。高校的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包括理论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三大类,这三类课程在课程计划中应该占据相对平均的比例,不能厚此薄彼。如技能性课程可以开设教师语言艺术、班主任工作技能、课堂管理、学科教材教法研究等课程;实践性课程则可以围绕教具可见的制作、教育见习、微格教学都能够展开,尤其是要安排充足的中小学教育见习,听一堂好课受到的启发比看好几本教育著作更有效。同时,鉴于教育学专业学生可能会在中小学教授其他课程,所以必须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和范围,允许学生选修中文、数学、英语、历史等相关专业的课程,以增强学生对教育实习的适应性。

教育学专业的课程内容安排的合理性上还有很多好和不足的地方。希望各高校的教育学专业能够侧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里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训练平台。

参考文献:

[1]周佳,董向宇. 关于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1):24.

[2]麦克·扬著. 谢维和王晓阳等译. 未来的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杨之岭,杨冰,苏谓昌. 中国师范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4]唐卫民,王杨红. 对本科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Abstract :As the national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consists of three levels to two levels of the system too much sharp shrinkage in the secondary normal school, pedagogy specialty training single-teacher of pedagogy graduate employment base dried up.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pecialty curriculum arrangement now focus more on theoretical courses, xihua University our curriculum of pedagogy conducted a series of research the rationality of contents.

Key words:Education majors, curriculum, reasonable

浅析本科教育学专业课程内容安排的合理性(以西华师范大学为例)

杨凤娟

(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2011级1班 学号:[1**********]4)

【摘 要】随着国家师范教育体制由三个层级向两个层级的体制过度,中等师范学校急剧萎缩,教育学专业本科所培养单一的教育学教师型毕业生就业出路基本枯竭。现在的本科教育学专业课程内容安排更注重的是理论性的课程,我们对西华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课程内容安排的合理性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教育学专业; 课程安排; 合理性

本科教育学专业长期以来一直是师范院校最具鲜明特色的专业,不可否认曾为我国师范院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但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教师教育的变革,加之自身历史问题的积累,目前就已经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教育部要求本科教育学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技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能力;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教育专业教学和其它一两门中小学学科教学工作的能力;熟悉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教育科学的理论前沿、教育改革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一、 本科教育学专业的课程内容安排

西华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教育科学研究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由这个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有:教育原理、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评价、比较教育、高等教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课程理论、中外教育史、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教材教法等。

从教育学专业所设的主干课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课程基本上都是

属于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而没有一科是实践性的课程。这样的课程安排使得教育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掌握了大量的教育理论,其中还包含着各种教学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对于什么都有一点涉及,却又不是理解的很通透,专业性质很差,还严重缺乏实践能力的锻炼。这样一来,虽然学校有说教育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为:在各级各类高等院校、中小学、教育科研机构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大中型企业的教育、培训及管理工作。但是,由于其专业性质不强,所以大四的毕业生就很难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了。

缪哲勋和田慧生的《课程新论》中说:“课程内容是指一系列比较系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总和。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经验体系”。教育学专业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直接决定了其课程内容应该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即学科理论和学科实践课程。然而分析教育学专业的传统课程体系,我们就会发现这其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课程内容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重理论轻实践,甚至忽视实践性;第二,课程内容陈旧,不能体现最新的学科知识和研究成果;第三,课程内容涉及面窄,没有广泛涉猎相关性的其他学科知识。在课程内容的教学方式上形式单一。课程内容的教与学,仅仅局限在课堂内,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的被动接受来完成。而这一过程中的媒介仅仅是黑板、粉笔、教材至多加上多媒体的电子文档。在课程结构和模式上表现出僵化、干瘪、不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等特点。另外教育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的时间安排上还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而这种主观性和随意性则恰恰破坏了课程内容的逻辑性和连续性。

二、本科教育学专业教学过程浅析

(一)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

1. 由于缺乏具体学科支撑,过于理论化,讲授空洞,脱离现实,不易接受。

根据我们大一大二两年的学习经验及对师兄师姐的访问可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单一地介绍如何安排教学,如何设计课堂,却缺乏具体的

学科教学案列相辅验证,使得各种教学设计给人以纸上谈兵和空中阁楼之感,学生切身体会的经历不多,这对于没有过任何直接从事教育活动经历的本科生来说,对理论的理解和把握难以真正内化。

2. 课程体系大而全,泛泛而谈,重复过多,过于纠缠概念。

就如扬光钦在《大学改革:功利的缺陷与出路》里所说的:“传统的教育学本科课程结构采取的是大而全的体系,包括教育的一般原理,教育发展历程,教学工作,德育工作,学校管理及教育科研等几大部分,而且问题最突出的是,各部分所阐述的内容均是泛泛而谈,问题既不突出,论述也不深入,这一点在教育学的相关教材里表现尤为明显。”另据调查发现,以“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概念”为代表的问题,再教育概论里讲过,在教学论里又讲,在教育是里还讲。笔者认为在无法形成定论的概念问题上反复纠缠,适不适合本科教学的,这样只会消磨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学习状态较差,就业压力较大

由于教育学专业的课程基本上都是理论性的,多数教师也只是根据课本讲解理论知识,较枯燥泛味,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很难集中精神认真听课。本专业的学生都不看好教育学的就业前景,都认为很难找到一份好工作。

在当前应试教育体制没有根本转变的情况下,各中小学都有很大的升学压力的,尤其对于中学,他们要的是有深厚的背景,专业性强,能熟练从事学科教学工作的教师,缺乏具体学科背景的教育学毕业生,他们并不看好。笔者认为,就业中出现的问题是与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呼应的,这种人才培养方式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是想脱离的,教育学这个特殊的师范专业相比其他师范专业,无论是在就业率还是就业质量方面,都相差很多,处境尴尬。

(三)培养模式单一,教学结构模糊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专业的培养模式主要是培养学术型人才的模式,对学生的考核侧重学术标准。4年本科期间,用于理论学习的时间占了四分之三,仅有一个月的实习期。这种严重不平衡的培养模式,势必会造成学生缺乏深入探讨理论知识的原动力,也缺少将理论应用于时间的

经验。

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程在设定上没有明显的区分。又是,仅仅从名字上定义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比如,教育学法,因为它是教育学与法学的交叉学科,有的学者觉得没有必要把它作为必修课来学,也有的学者认为它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有作为必修课程设置的必要。目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把它作为专业选修课。

三、 教育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及其课程体系

教育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为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优秀生源,而这些研究生未来将主要从事教育研究与管理,其中包括大中小学课程改革、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其他相关研究。以此为基础构建起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不断完善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

以学科建设为基础,确定的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教育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部分,也是课程体系中的核心。确定必修课程可以依据三个标准:是否反映专业特色,是否对于未来的学习具有通用的不可或缺性;反映教育研究新的范式。依据《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大纲》大要求,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与测量等课程由于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地位而当然被列为必修课程;课程论、教学论、教育技术因其明显的专业性成为必修课程。而教育法学、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等反映教育为社会服务、教育学的应用性取向的课程也应当被列入必修课程。

以学生兴趣和社会需求为依据,开设的选修课。教育学本科学生在升学和就业竞争中一个重要的保障就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广博的相关专业知识。教育是一个领域,而不单纯是一个学科。怎样能够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和课程建设,教育学就应该怎样去教、怎样去学。然而很多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都只会纸上谈兵对教育领域的问题全然不知,发现问题的科研素养却反,完全没有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差。跨学科不是缺点,关键在于能够融会贯通,而这种培养多学科背景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选修课的开设。根据学生的兴趣,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学科进行学习。

四、 课程内容安排上存在的的缺陷及调整建议

学教育的学生不会教育,应该说,造成这种奇怪显现的原因和高校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与关系。不少高校如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缺乏整合性和实践性,课程安排比较零散,并且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中讲解,轻实践”的通病。如“教育学”“教育概论”“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史”等理论性学科往往在课程计划中占据大半的比重,课时数也多,而实践类课程、技能类课程则比重小,课时量也少。这样无形之中在给学生传递一种信号,教育学专业就是理论型专业,学好教育学最重要的就是死记硬背,学生会把更多的精力地方到对知识点的记忆上,而忽视了对教育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要对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进行调整。高校的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包括理论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三大类,这三类课程在课程计划中应该占据相对平均的比例,不能厚此薄彼。如技能性课程可以开设教师语言艺术、班主任工作技能、课堂管理、学科教材教法研究等课程;实践性课程则可以围绕教具可见的制作、教育见习、微格教学都能够展开,尤其是要安排充足的中小学教育见习,听一堂好课受到的启发比看好几本教育著作更有效。同时,鉴于教育学专业学生可能会在中小学教授其他课程,所以必须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和范围,允许学生选修中文、数学、英语、历史等相关专业的课程,以增强学生对教育实习的适应性。

教育学专业的课程内容安排的合理性上还有很多好和不足的地方。希望各高校的教育学专业能够侧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里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训练平台。

参考文献:

[1]周佳,董向宇. 关于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1):24.

[2]麦克·扬著. 谢维和王晓阳等译. 未来的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杨之岭,杨冰,苏谓昌. 中国师范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4]唐卫民,王杨红. 对本科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Abstract :As the national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consists of three levels to two levels of the system too much sharp shrinkage in the secondary normal school, pedagogy specialty training single-teacher of pedagogy graduate employment base dried up.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pecialty curriculum arrangement now focus more on theoretical courses, xihua University our curriculum of pedagogy conducted a series of research the rationality of contents.

Key words:Education majors, curriculum, reasonable


相关内容

  • 浅析运动技能迁移理论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
  • 菏泽学院 Heze University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姓 名 浅析运动技能迁移理论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 袁丽娟 学号 200805026 系 别 体育系 专 业 体育教育专业 指导教师 何德福 职称 副教授 2012年6月5日 菏泽学院教务处制 目录 摘要„„„„„„„„„„„„„ ...

  • 浅析研究生收费政策
  • 浅析研究生收费政策 摘要:公共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和社会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研究生收费制度是应国家要求对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都要缴纳学费的制度,该制度是由一系列的 ...

  • 会展管理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会展管理毕业论文选题(1073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 ...

  • 浅析专科升本科的教育途径
  • 摘 要: 随着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专科生开始为提升自己的学历而努力,可专科升本科的教育途径有多种,专科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升本方式.本文对专科升本科的教育途径从招考对象.入学方式.难易程度.学习周期.授课方式.毕业证书和学位的含金量.费用比较共七个方面进行分析. ...

  •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 [摘要]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因此高校应提高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近年来,在已就业的 ...

  • 网络教育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 网络教育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选题原则说明: 1. 2. 3. 4. 5. 后面所附选题为参考选题,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另外选题. 后面所附参考选题只是指出一个研究方向,并非不可更改的题目,学生可以 从一个选题中选择一个具体的问题加以研究. 选题题目不必与所附参考选题完全一致. 选题时应说明自 ...

  • 会计毕业论文大纲WORD版
  •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会计学专业毕业实习大纲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制定.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会计专业的本科生,在第八学期应当进行为期8周的毕业专业实习. 二.实习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毕业实习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项必要措施,同时,也是培养合格的会计专门 ...

  • 浅析提升桥梁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 [摘 要]毕业设计是高校实现培养目标.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实践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高校桥梁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从专业因素.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和管理因素等方面分析影响工科高校毕业设计的现状,并从多个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办法. [关键词 ...

  • 浅析现代体育教学观
  • 摘要: 在传统学校教育中,应试教育作为主导,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建设,体育作为国民体育的基础,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 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 体育打好基础.因此,我们应改变传统教育观点,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