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7

高二下学期地理研究性学习(七)

一、选择题部分(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右图是某地岩层剖面图,该岩层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受力挤压——地壳抬升——两端侵蚀 B.受力张裂——中部沉积——地壳抬升 C.地壳下沉——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D.地壳下沉——固结成岩——岩浆喷出

2. 韶关某学校同学假期去纽约(40°43’N,74°0’W) 旅游,计划当地时间7月28日18点搭乘飞机回国, 12小时后到达香港。该同学到达香港机场的时间 (北京时间)是

A.7月27日7点

B.7月28日19点 C.

7月29日19点 D.7月30日7点

3.图2为北半球某河流部分河段的遥感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景观形成于河流的中游、上游地区 B.该河段容易形成“地上河” C.河流的右岸侵蚀比较严重 D.河流左岸河床较深

读我国劳动人口(l5--64岁)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回答4—5题.

4. 我国劳动力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大约是

A.l965年前后 B.1985年前后 C.2015年前后 D.2025年前后

5. 目前,我国已经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即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此项政策将使我国今后几十年中

A. 劳动力人口减幅放缓 B.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少 C. 入学与就业压力减轻 D.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得到缓解

6. A.降水量和径流量增加

B.地下水位不断回升

C.区域内的水资源基本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D.水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 7. 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A.东北地区 B.珠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8.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城市新区,这些新城新区因空置率过高,鲜有人居住,夜晚漆黑一片,被形象地称为“鬼城”。有关“鬼城”形成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配套设施不足 B.交通不便

C.消费者住房购买力不足 D.地理位置不好或环境不佳

9.下图为中国主要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数码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四种不同的环境问题,其中④表示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酸雨 D.森林锐减 10.有关马六甲海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爪哇岛之间 ②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③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 ④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比较下图中五个亚洲国家,完成11~12题。

11.位于东南亚的一组国家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②③

12.国家③与其他四个国家的气候特征相比,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A.地形以高原为主,周围山脉环绕,地形闭塞 B.远离海洋,缺湿润气流 C.沙漠广布,缺乏植被 D.地处热带,蒸发量大 读下图,回答13-15题。

13.

图中甲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该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有

①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 ②泥沙淤积严重,阻塞河道 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气温高,山地冰川融水量大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A.两河都是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 B.两河都属于印度洋水系

C.两河共同冲积形成了甲国境内的三角洲 D.b河的水能资源比a河丰富 15.a、b两河流域之间的山脉,其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 C.纬度 D.降水

16.“亚洲褐云”是指一种西至印度、东至中国的褐色云层。在1999年的印度洋实验中首次被观察到。科学家们认为,褐云由悬浮于空气的颗粒和污染物形成,又因湿度适当而转变为薄雾或阴霾。受“亚洲褐云”遮蔽的地区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①日照减少; ②大气削弱作用减弱;

③低层大气温度升高; ④大气逆辐射作用减弱; ⑤受其影响地区一定多雨; ⑥会损害呼吸系统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③⑤⑥ 读“沿40°N亚洲地形剖面图”,回答17-18题。

17.有关E、F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E地自然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 B. E地所在国家是伊拉克 C. F地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铁矿资源

D. F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地湿地面积广大 B.制约H地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是旱涝、盐碱和风沙 C. G地为帕米尔高原 D. I河上游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雨水补给

右图是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图。读图回答

19--20题。 19.导致图中L地与Q处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海区属于印度洋 B.Q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C.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景观

D.油橄榄是该区域主要农作物之一

右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回答: 21.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甲

A.50mm B.150mm C.200mm D.250mm 22.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①引湖水灌溉 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读下图,回答24~25题。

24.卡塔尔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不足150毫米,其主要原因是( )

A.受来自阿拉伯半岛的盛行西风影响,空气干燥 B.沿岸高山环绕,湿润气流难以进入内陆 C.近岸海域水温较低,海水蒸发量较小

D.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25.若将卡塔尔的液化天然气通过海轮运往我国渤海沿岸港口,沿途必经的海峡是( )

①曼德海峡 ②霍尔木兹海峡 ③白令海峡 ④马六甲海峡 ⑤直布罗陀海峡 ⑥土耳其海峡 ⑦台湾海峡 ⑧朝鲜海峡

A.①③⑤ B.②④⑦ C.①④⑥⑧ D.②③⑤⑦

二、综合题(1小题,共25分)

26.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5分)

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2007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粮食不能自给。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如在平原、山地斜坡主要采用传统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少实施喷灌、滴灌。目前我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

(1)厄立特里亚位于 洲的东北部,东濒 海,地处五带中的 带.(3分) (2)归纳厄立特里亚的地势特征,并根据地势判断该国从东南部到西北部气温变化趋势.(4分) ①地势特征: ②气温变化趋势: (3)由于地势的影响,河流的流向具有A、B、C三条河流发源区大气降水补给量由大到小依次是___ ____. (4分)

(4)由于受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的影响,厄立特里亚农业除游牧畜牧业以外,还可以发展种植业,其主要粮食作物是 ,该国农业生产特点是 .(6分) (5)简述厄立特里亚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8分)

问题: 。 措施: 。

高二下学期地理研究性学习(七)参考答案

26.(25分)

(1)非(1分);红(1分);热(1分)。

(2)①中部高,东、西部相对较低(2分);

②东南地势低气温高,中部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西北部地势下降气温随之升高(2分)。

(3)从中部流向四周(2分);A、B、C(2分)。

(4)小麦(或大麦、高粱、玉米等)(2分);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产品商品率低(4分,任答两点即可)。

(5)问题:水资源匮乏;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足(4分,任答两点即可)。

措施:在高原修建水库与水坝,实现雨水的季节调配;培养农业技术人员;推广喷灌与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国际合作,解决资金短缺困难等(4分,任答两点即可)

高二下学期地理研究性学习(七)

一、选择题部分(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右图是某地岩层剖面图,该岩层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受力挤压——地壳抬升——两端侵蚀 B.受力张裂——中部沉积——地壳抬升 C.地壳下沉——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D.地壳下沉——固结成岩——岩浆喷出

2. 韶关某学校同学假期去纽约(40°43’N,74°0’W) 旅游,计划当地时间7月28日18点搭乘飞机回国, 12小时后到达香港。该同学到达香港机场的时间 (北京时间)是

A.7月27日7点

B.7月28日19点 C.

7月29日19点 D.7月30日7点

3.图2为北半球某河流部分河段的遥感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景观形成于河流的中游、上游地区 B.该河段容易形成“地上河” C.河流的右岸侵蚀比较严重 D.河流左岸河床较深

读我国劳动人口(l5--64岁)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回答4—5题.

4. 我国劳动力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大约是

A.l965年前后 B.1985年前后 C.2015年前后 D.2025年前后

5. 目前,我国已经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即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此项政策将使我国今后几十年中

A. 劳动力人口减幅放缓 B.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少 C. 入学与就业压力减轻 D.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得到缓解

6. A.降水量和径流量增加

B.地下水位不断回升

C.区域内的水资源基本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D.水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 7. 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A.东北地区 B.珠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8.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城市新区,这些新城新区因空置率过高,鲜有人居住,夜晚漆黑一片,被形象地称为“鬼城”。有关“鬼城”形成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配套设施不足 B.交通不便

C.消费者住房购买力不足 D.地理位置不好或环境不佳

9.下图为中国主要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数码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四种不同的环境问题,其中④表示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酸雨 D.森林锐减 10.有关马六甲海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爪哇岛之间 ②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③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 ④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比较下图中五个亚洲国家,完成11~12题。

11.位于东南亚的一组国家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②③

12.国家③与其他四个国家的气候特征相比,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A.地形以高原为主,周围山脉环绕,地形闭塞 B.远离海洋,缺湿润气流 C.沙漠广布,缺乏植被 D.地处热带,蒸发量大 读下图,回答13-15题。

13.

图中甲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该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有

①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 ②泥沙淤积严重,阻塞河道 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气温高,山地冰川融水量大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A.两河都是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 B.两河都属于印度洋水系

C.两河共同冲积形成了甲国境内的三角洲 D.b河的水能资源比a河丰富 15.a、b两河流域之间的山脉,其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 C.纬度 D.降水

16.“亚洲褐云”是指一种西至印度、东至中国的褐色云层。在1999年的印度洋实验中首次被观察到。科学家们认为,褐云由悬浮于空气的颗粒和污染物形成,又因湿度适当而转变为薄雾或阴霾。受“亚洲褐云”遮蔽的地区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①日照减少; ②大气削弱作用减弱;

③低层大气温度升高; ④大气逆辐射作用减弱; ⑤受其影响地区一定多雨; ⑥会损害呼吸系统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③⑤⑥ 读“沿40°N亚洲地形剖面图”,回答17-18题。

17.有关E、F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E地自然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 B. E地所在国家是伊拉克 C. F地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铁矿资源

D. F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地湿地面积广大 B.制约H地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是旱涝、盐碱和风沙 C. G地为帕米尔高原 D. I河上游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雨水补给

右图是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图。读图回答

19--20题。 19.导致图中L地与Q处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海区属于印度洋 B.Q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C.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景观

D.油橄榄是该区域主要农作物之一

右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回答: 21.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甲

A.50mm B.150mm C.200mm D.250mm 22.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①引湖水灌溉 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读下图,回答24~25题。

24.卡塔尔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不足150毫米,其主要原因是( )

A.受来自阿拉伯半岛的盛行西风影响,空气干燥 B.沿岸高山环绕,湿润气流难以进入内陆 C.近岸海域水温较低,海水蒸发量较小

D.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25.若将卡塔尔的液化天然气通过海轮运往我国渤海沿岸港口,沿途必经的海峡是( )

①曼德海峡 ②霍尔木兹海峡 ③白令海峡 ④马六甲海峡 ⑤直布罗陀海峡 ⑥土耳其海峡 ⑦台湾海峡 ⑧朝鲜海峡

A.①③⑤ B.②④⑦ C.①④⑥⑧ D.②③⑤⑦

二、综合题(1小题,共25分)

26.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5分)

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2007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粮食不能自给。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如在平原、山地斜坡主要采用传统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少实施喷灌、滴灌。目前我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

(1)厄立特里亚位于 洲的东北部,东濒 海,地处五带中的 带.(3分) (2)归纳厄立特里亚的地势特征,并根据地势判断该国从东南部到西北部气温变化趋势.(4分) ①地势特征: ②气温变化趋势: (3)由于地势的影响,河流的流向具有A、B、C三条河流发源区大气降水补给量由大到小依次是___ ____. (4分)

(4)由于受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的影响,厄立特里亚农业除游牧畜牧业以外,还可以发展种植业,其主要粮食作物是 ,该国农业生产特点是 .(6分) (5)简述厄立特里亚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8分)

问题: 。 措施: 。

高二下学期地理研究性学习(七)参考答案

26.(25分)

(1)非(1分);红(1分);热(1分)。

(2)①中部高,东、西部相对较低(2分);

②东南地势低气温高,中部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西北部地势下降气温随之升高(2分)。

(3)从中部流向四周(2分);A、B、C(2分)。

(4)小麦(或大麦、高粱、玉米等)(2分);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产品商品率低(4分,任答两点即可)。

(5)问题:水资源匮乏;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足(4分,任答两点即可)。

措施:在高原修建水库与水坝,实现雨水的季节调配;培养农业技术人员;推广喷灌与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国际合作,解决资金短缺困难等(4分,任答两点即可)


相关内容

  • 学校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好的)
  • 一.天水市九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研究性学习"包括"研究性学习"方式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是与"接受式学习"相对的一个 ...

  •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 ...

  • 研究性学习综述
  • 摘 要: 随着研究性课程的开设,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认识并开展研究性教育,对于推行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有着积极现实的作用.本文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特征,研究性学习的条件,评价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原则及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研究性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

  • 初中生物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初探
  • 初中生物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初探 1.学习的开展,并提高对学生的指导能力. 2.对教师进行 研究性学习课题 知识的介绍 计划聘请科学教育的学科专家介绍开展 研究性学习 的知识体系及教学要求.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 设计是从学生出发,按照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编排和组织内容,设计研究主题或专题,涵盖了生 ...

  •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简介
  • 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简介 张万生 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全面铺开,从2003年秋季开始,武威市凉州区和部分县重点中小学也全面启用新的教材,新的课程标准也发放到每位教师手中.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全面打好基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接受新课程对我们每位的挑战,是当前的主要学习任务. 在基础教育的 ...

  •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 一.课题的提出 1.概念的界定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看,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当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 ...

  • 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 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两种含义.即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同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 ...

  • 地理,研究性学习
  • [摘要]在课程理念上,新课标强调―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重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研究性学习( Inquiry Learning)的重要性越显突出.笔者旨在初探高中地理研 ...

  • 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简析
  •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以往教学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知识掌握不重知识应用的现象,有利于教师形成新的人才 ...

  • 数学课本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组织与实施研究
  • 数学课本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组织与实施研究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新一轮课改的实施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应运而生--研究性学习.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础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