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师生沟通"问题的研究

  “师生沟通”是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师生沟通”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及工作质量的提高。当前,我国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在沟通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致使“师生沟通”产生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因此,要提高中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重视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师生沟通”问题,通过加强“师生沟通”,使师生之间充满信任、尊重和理解,构建彼此接纳、相互支持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而健康地发展,进而实现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目标。   一、“师生沟通”对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始终离不开师生的参与,而沟通是师生互动中必不可少的方式,因此“师生沟通”在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有三方面。   1.促进教学,增强教育效能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基本途径,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递和技能掌握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形成互动。从这个角度来讲,教育能否对学生产生效能离不开有效的“师生沟通”,“师生沟通”质量的优劣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育真正渗透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推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教学、增强教育效果。   2.形成健康身心,助力全面发展   据有关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仅影响学生当前的表现,更对学生今后的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深远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源于师生的平等交流和有效沟通。当学生被教师尊重、接纳、信任、支持、体谅和鼓励时,便容易形成自尊、自信、自爱、善良、宽容等良好的品质,同时学生的情感也会随着身心的健康发展而越来越趋于丰富和稳定。因此,在中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应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调动师生交流与沟通的自觉性,以教师的健全人格感染学生,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创造良好条件,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3.克服职业倦怠,体验教育之乐   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指教师在长期工作中,对教育教学工作在情感、态度、行为和表现等方面产生的厌倦、畏惧和消极等心理反应。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不仅影响教育教学工作,更不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严重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有效的“师生沟通”,可让教师体验到教育教学过程的快乐,体会到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进而减轻心理上的受挫感,增强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   二、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师生沟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生沟通”出现“位差效应”   “位差效应”主要指因地位不同而产生的一种“上位”与“下位”心理,即居于“上位”的人因处于比他人高的层次而产生某种优越感,居于“下位”的人因处于比他人低的层次而产生某种自卑感。受“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 师生之间的地位并不平等。教师往往是社会正统言论的代言人,有权对学生的规范行为提出表扬,对学生的不规范行为作出批评,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一味讲解与灌输,很少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久而久之,这种“独白式”教学法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甚至出现逃课、旷课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教师与学生沟通时,沟通信息资源过多地倾向教师,而且教师常常无法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平等交流。在教育教学的要求方面,教师对学生总是要求过高,特别是对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行为上的表现,表扬较少、批评较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学生的自主性,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2.“师生沟通”出现“区别对待”   据有关调查发现,在“师生沟通”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机会并非均等。从沟通对象的角度分析,相对于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与教师沟通机会较多的是成绩优异的学生。从沟通对象的职务角度分析,相当于普通学生,与教师沟通机会较多的是班干部。同时,对于表现不同的学生,教师采取的方式、对待的态度也存在差异。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往往倾向于肯定、激励的方式,在沟通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时间与空间。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则以怀疑、否定的方式为主,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充分考虑,在沟通过程中,给予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时间与空间明显不足。这样不公正的对待,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师失去信任、尊重和理解,师生关系逐步僵化,甚至学生对教师产生严重抵触的消极心理,拒绝与教师交流和沟通。   3.“师生沟通”注重认知,忽视情感   沟通的目的在于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通过沟通,传递者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传递给对方,进而达到影响对方思维、态度,改变对方行为的目的。同时,通过沟通,能有效表达情感,消除内心的紧张与不安,获得对方的理解和信任。因此,沟通对于个人的社会化和情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师生沟通”中,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内容过多地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方面,过度重视知识传递,却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所以教师应专注于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在这样的“师生沟通”中,其交流结果往往是学生产生厌烦感,甚至出现逆反心理,最终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三、在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加强“师生沟通”的主要策略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总是用单一的标准要求每个学生,以致学生缺乏创新性思维,无法得到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一方面:肯定学生的成绩,欣赏学生的才华,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另一方面: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扩大自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坚持有效的“师生沟通”   有效的“师生沟通”是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唯一途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要学的只是教师所教的,学会、学好就是成功。其实这种“填鸭式”教学法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降低学生的社会生存力。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根本,以学生的学习感受为重点,遵循“师生平等对话”的原则,建立“师生平等对话”的途径,以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对待学生,坚持有效的“师生沟通”。   3.完善“师生沟通”机制   完善的“师生沟通”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根本保证。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尺度,从而忽略学习的本质,迷失学习的方向。因此,教师应充分理解教学改革的本质,完善“师生沟通”机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励和评价的不仅有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情况,更有学生的学习行为。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时,教师应及时肯定;当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懈怠思想时,教师应及时指正。另外,教师应以“学以致用”为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并试图全方位评价和激励学生。   (作者单位:广西博白县龙潭镇第一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梁金)

  “师生沟通”是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师生沟通”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及工作质量的提高。当前,我国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在沟通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致使“师生沟通”产生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因此,要提高中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重视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师生沟通”问题,通过加强“师生沟通”,使师生之间充满信任、尊重和理解,构建彼此接纳、相互支持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而健康地发展,进而实现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目标。   一、“师生沟通”对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始终离不开师生的参与,而沟通是师生互动中必不可少的方式,因此“师生沟通”在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有三方面。   1.促进教学,增强教育效能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基本途径,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递和技能掌握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形成互动。从这个角度来讲,教育能否对学生产生效能离不开有效的“师生沟通”,“师生沟通”质量的优劣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育真正渗透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推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教学、增强教育效果。   2.形成健康身心,助力全面发展   据有关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仅影响学生当前的表现,更对学生今后的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深远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源于师生的平等交流和有效沟通。当学生被教师尊重、接纳、信任、支持、体谅和鼓励时,便容易形成自尊、自信、自爱、善良、宽容等良好的品质,同时学生的情感也会随着身心的健康发展而越来越趋于丰富和稳定。因此,在中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应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调动师生交流与沟通的自觉性,以教师的健全人格感染学生,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创造良好条件,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3.克服职业倦怠,体验教育之乐   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指教师在长期工作中,对教育教学工作在情感、态度、行为和表现等方面产生的厌倦、畏惧和消极等心理反应。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不仅影响教育教学工作,更不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严重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有效的“师生沟通”,可让教师体验到教育教学过程的快乐,体会到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进而减轻心理上的受挫感,增强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   二、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师生沟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生沟通”出现“位差效应”   “位差效应”主要指因地位不同而产生的一种“上位”与“下位”心理,即居于“上位”的人因处于比他人高的层次而产生某种优越感,居于“下位”的人因处于比他人低的层次而产生某种自卑感。受“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 师生之间的地位并不平等。教师往往是社会正统言论的代言人,有权对学生的规范行为提出表扬,对学生的不规范行为作出批评,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一味讲解与灌输,很少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久而久之,这种“独白式”教学法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甚至出现逃课、旷课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教师与学生沟通时,沟通信息资源过多地倾向教师,而且教师常常无法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平等交流。在教育教学的要求方面,教师对学生总是要求过高,特别是对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行为上的表现,表扬较少、批评较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学生的自主性,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2.“师生沟通”出现“区别对待”   据有关调查发现,在“师生沟通”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机会并非均等。从沟通对象的角度分析,相对于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与教师沟通机会较多的是成绩优异的学生。从沟通对象的职务角度分析,相当于普通学生,与教师沟通机会较多的是班干部。同时,对于表现不同的学生,教师采取的方式、对待的态度也存在差异。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往往倾向于肯定、激励的方式,在沟通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时间与空间。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则以怀疑、否定的方式为主,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充分考虑,在沟通过程中,给予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时间与空间明显不足。这样不公正的对待,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师失去信任、尊重和理解,师生关系逐步僵化,甚至学生对教师产生严重抵触的消极心理,拒绝与教师交流和沟通。   3.“师生沟通”注重认知,忽视情感   沟通的目的在于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通过沟通,传递者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传递给对方,进而达到影响对方思维、态度,改变对方行为的目的。同时,通过沟通,能有效表达情感,消除内心的紧张与不安,获得对方的理解和信任。因此,沟通对于个人的社会化和情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师生沟通”中,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内容过多地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方面,过度重视知识传递,却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所以教师应专注于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在这样的“师生沟通”中,其交流结果往往是学生产生厌烦感,甚至出现逆反心理,最终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三、在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加强“师生沟通”的主要策略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总是用单一的标准要求每个学生,以致学生缺乏创新性思维,无法得到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一方面:肯定学生的成绩,欣赏学生的才华,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另一方面: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扩大自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坚持有效的“师生沟通”   有效的“师生沟通”是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唯一途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要学的只是教师所教的,学会、学好就是成功。其实这种“填鸭式”教学法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降低学生的社会生存力。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根本,以学生的学习感受为重点,遵循“师生平等对话”的原则,建立“师生平等对话”的途径,以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对待学生,坚持有效的“师生沟通”。   3.完善“师生沟通”机制   完善的“师生沟通”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根本保证。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尺度,从而忽略学习的本质,迷失学习的方向。因此,教师应充分理解教学改革的本质,完善“师生沟通”机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励和评价的不仅有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情况,更有学生的学习行为。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时,教师应及时肯定;当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懈怠思想时,教师应及时指正。另外,教师应以“学以致用”为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并试图全方位评价和激励学生。   (作者单位:广西博白县龙潭镇第一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梁金)


相关内容

  • 如何做好初中生的家庭教育
  • 如何做好初中生的家庭教育? 2009-12-17 09:08:27 作者:佚名 来源:百度空间 浏览次数:652 网友评论 0 条 现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统一体,三者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家庭教育是 每个家庭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家庭自身的迫切愿望,在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 ...

  • 关于师生冲突中教师行为的案例研究
  • 关于师生冲突中教师行为的案例研究 [摘要]在对中学一线教师进行关于手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师生冲突的发生是经常的,而且中学阶段是师生冲突的高发期.师生冲突可分为一般性冲突和冲突激化两个阶段.冲突的激化尤其是对抗冲突的发生,会严惩破坏师生关系,伤害各自的身心,阻碍教育的顺利进行.而导致师生冲突激化的直接原 ...

  • 中学创建21世纪新型学校规划
  •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   ××中学是一所有46年历史的普通完全中学。学校以“求实、创新”为校风,先后被命名为上海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德育先进集体、上海市军民共建先进集体、上海市拥军优属模范单位、上海市中学社会实践先进单位、上海市加强初中教育先进单位、上海市体锻达标先进学校、闵行区文明单 ...

  • 研究生导师和师生关系
  • 研究生导师和师生关系 伴随着高校扩招浪潮,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教育阶段.其中研究生教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其更注重培养学生理性的思辨能力和研究治学的方法,实现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转变.而研究生阶段又是"精神成人 ...

  • 如何认识自我完善对新课改的重要性
  • 如何认识自我完善对新课改的重要性 高中新课改实验教学已经在全国逐渐推广,我们依兰县高级中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培养人才,奉献社会"的办学理念,在2004年,就启动了新课改的前期准备工作,学校通过新课改理论的学习.教研活动.新课改示范课等各种形式,解读新课程的理念,大力宣 ...

  • 第三届德育专项个人课题选题参考
  • 第三届德育专项个人课题选题参考 编者注:根据现有学校德育工作发展趋势,现补充一些贴近学生发展.贴近班主任成长的更具实践价值课题,供大家选题参考.可直接选择,可改造性选择,也可自创. 1. 班主任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 2. 班主任评价中的问题及改进 3. 学生心目中的"好班主任" ...

  • 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
  • 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一章)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P1 3.现代教育制度的 ...

  • [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方式与增效的研究]结题报告
  • <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方式与增效的研究>结题报告 铜山区郭集中学 王淑玲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 我国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学历层次的增高,语文课堂有效"互动"越来越少,传统教学往往重讲授.轻活动,重结论.轻过程.长期以来,人们把课堂活动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 ...

  • 教师该如何处理与学生发生的冲突
  • 教师应如何处理师生冲突 序言:笔者惊闻最近在课堂上发生学生与教师打架事件,顿生感慨,笔者所在学校是省四星级高中,虽说青少年冲动.鲁莽,做事情不考虑后果,但作为四星级学校的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如此现象不能说不令人痛心.笔者在同情这位教师的同时也在哀其不争,教师做到这份上了,真让人汗颜.姑且不说这位教师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