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零就业家庭"人员进行职业指导

  摘要:近年来,“零就业家庭”作为就业援助的重点对象,各地都基本形成“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稳定一户”的长效帮扶机制,纳入动态管理。但部分“零就业家庭”成员由于家庭、个人文化程度、技能状况等的不同,难以稳定就业。本文根据“零就业家庭”成员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策略,促进“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稳定就业。   关键词:零就业家庭 成员 职业指导   一、“零就业家庭”的概念   “零就业家庭”是指家庭成员中无1人就业,或虽有1人就业,但就业不稳定且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镇居民家庭。根据多年来从事职业指导的经历及对“零就业家庭”成员的生活、就业、技能、培训意愿等情况的调查摸底,“零就业家庭”成员比较复杂,下岗失业原因、家庭状况、文化程度、技能情况等不同,因此要帮助“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稳定就业,应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   二、“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分类   根据实际调研:“零就业家庭”中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成员年龄大都在45岁左右。根据他们具体情况,大体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无特殊技能,缺乏社会经验的下岗失业人员,无自主创业愿望;(2)有一定技能,年龄偏大的下岗失业人员,无自主创业愿望;(3)原从事基层管理人员,现下岗或失业的人员,无自主创业愿望;(4)残疾人;(5)有自主创业愿望的人员。   三、对“零就业家庭”成员的职业指导   1.对无特殊技能、缺乏社会经验的下岗失业人员,无自主创业愿望类人员的指导   这类人员,一般由于企业破产或改制重组,导致下岗和失业,没有特别的技能,缺乏社会工作经验,文化水平低,对政策不够理解,缺乏自信。   针对这部分职工,在指导过程中,要始终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上一起来面对,达到“共情”,表示理解,指导他们调整好心态,冷静面对现实,一方面要了解市场,另一方面要了解自己的就业条件,适合什么工作;指导他们从市场需求考虑自己的求职方向,帮助他们增强自信,从不理解到理解,由被动消极,到积极主动寻找就业机会,最后勇敢地面对现实,走向社会,鼓励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去实现再就业。45岁左右的女职工,鼓励他们走进社区,参与到社区建设之中,开辟新的就业岗位,在社区服务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如:钟点工,保洁、服务等。给求职者推荐工作后要对她在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共同讨论,使她能通过共同讨论积累工作经验,自信地面对出现的问题。李珍,女,2001年下岗,46岁,身体健康,干净利落,孩子念高中,丈夫给人打零工,每月才400元。经人介绍来到职介中心,边说边掉泪。我们指导人员热情地接待了她,同她拉家常,安慰她、体谅她。在交谈中了解到她自下岗后一直在家,照顾孩子,没有特别的技能,也没有其他的工作经验。我们指导人员边和她交谈,边根据她自身的条件适时地引导、启发她做钟点工。但她当时对此有疑虑,怕用户毛病多、挑剔。我们指导人员耐心地从不同的角度指导她,让她认识到钟点工是服务行业,服务好就能使客户满意,打消了她的忧虑,使她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增强了自信心,并指导她参加了家政培训班。过了不久,她就找到了满意的客户。在职业指导过程中还发现,有部分女性求职者对原家庭,工作存在一定依赖性,针对这部分求职者,在建立咨询关系的基础上,了解求职者自信心不强的原因在哪里,一方面要从她成长的过程来看,一方面要从家人对她的影响上来分析,通过自身想法的叙述影响求职者提高自信心;对男性求职者,应建议他们参加系统的岗位培训,培训一定技能,掌握一些谋生的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帮助他们制定职业发展计划,自食其力,树立积极的心态,年龄不是问题,要积极去争取机会。   2.对有一定技能、年龄偏大的下岗失业人员,无自主创业愿望人员的指导   这类下岗失业人员,大都在原工作单位从事一定技术工作,有一定的技能,但考虑自身年龄,缺乏自信和社会求职经验以及有效的能力展示。   在指导过程中,应先建立和谐的咨询关系,对于大多数这类的求职者,大都思想存在包袱,且有些心高,特别是男性求职者,更不容易说出心里话,因此就更需要与他建立融洽的咨询关系。在这基础上,逐步了解求职者的心态,适当的体态语言,给求职者一个表述内心苦闷的机会,接下来了解经历,提问有关问题,认真倾听,找出咨询过程中的重要信息。要紧紧地跟着求职者的思路走,站在他们角度去思考所谈的问题,告诉求职者如何去争取机会,鼓励和帮助其建立充分的求职自信心,帮助其发现和充分地运用与展示自己的能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通过细心地交谈,了解求职者基本情况、求职要求、经历、技能培训等,可鼓励他们参加职业指导谈心会,向成功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学习经验,增强自信。对这类求职人员,成功的例子很多。杨德孝,男,40岁,退伍军人,有20年驾龄。夫妻二人原来都是化肥厂职工,同时下岗。我们指导人员通过细心、热情的询问,使他消除了紧张,同他建立了和谐的咨询关系。在谈到他说找工作难时,我们指导人员恳切地指出他有很好的条件,不管是年龄还是技术,在市场上都很有竞争力,并给他讲了几位同他一样的下岗职工成功再就业的例子,使他真切地感受到他自身存在优势,增强了自信,随后他自信地应聘了几家企业,找到了理想的单位。这类人员由于技能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市场竞争力很高,再就业成功率也很高,再就业率达90%以上。   3.对原从事基层管理人员、现下岗或失业的人员,无自主创业愿望人员的指导   这类求职者,大都是在原企业和其他部门从事基层管理人员。而对于这部分求职人员,特别是机关部门的下岗失业人员来讲,同技术工人或熟练工人有很大的不同,一方面,他们多年来荒废了业务,缺乏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在单位又养成一些官僚作风,浮夸而不务实,没有踏踏实实做具体工作的心态,因此下岗后,思想上有包袱,放不下架子,在再就业过程中,常常表现得高不成低不就,丧失了很多就业机会。   针对这部分求职者,应先做好他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帮助他们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求职观念,同时肯定其能力和以前做出的成绩,并以与他们有相同经历的再就业人员作为榜样,鼓励他们的工作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力。必要时请他们一起来做说服工作,消除其顾虑,走出认识上的误区。除此之外,应仔细调查分析这类人员的具体情况,对他们进行分类,收集相应的市场信息,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岗位。针对他们普遍从事基层日常管理工作时间长、业务荒废多年的现象,开展多种层次、多种技能的技术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技能,走上工作岗位。对于确实工作能力强的,要积极为他们创造机会,发挥特长。朱军,男,43岁,原生资公司业务经理,下岗,有一年多时间窝在家里,后来妻子所在企业破产,也下岗,生活陷于困境。被逼无奈,后经人介绍来到职介中心,自己还感觉很丢面子。我们职业指导人员热情接待了他,耐心细致地给他讲解有关劳动就业政策,使他正确地认识了下岗,转变了就业观念,还以与他们有相同经历的再就业人员作榜样,激发了他的工作热情,并帮助他参加了再就业培训。不到5天时间,他就找到了一份企业协管员的工作,而且越干越好。   4.对残疾人的指导   残疾人由于自身长期的弱势地位而表现出更为复杂的心态,与陌生人接触时会产生更多的敏感和疑虑,容易受伤害,自卑,自怜,期望被关注却又自我封闭。在目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残疾人就业状况更是不容乐观。作为特殊群体,残疾人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对于绝大多数残疾人而言,因其残疾在劳动技能方面的缺憾,所以在择业过程中更是困难重重,易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或极度自卑,或因自卑而导致盲目的自尊等一些不切实际的心理障碍,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指导过程中更要尊重他们的心理,在交谈中,语气尽可能友好、平和、热情、平等,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帮他们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认识劳动制度改革、产业调整等因素对就业理想的影响,劝导他们配合政府部门和安置单位的工作,服从分配,干一行爱一行。讲解充分展示职业所需的气质和风度,增强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争取适当的岗位,发挥个人潜能,实现自身价值,鼓励他们要珍惜到手的岗位,不要随便脱岗离岗。建议他们参加系统的岗位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帮助他们制定职业发展计划,以求在干好现有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向自己理想的职业目标发展。培训一定技能,掌握一些谋生的技能,自食其力,树立积极的心态,可帮助他们因地制宜,选择项目,制定实施方案,提供小额贷款,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并进行跟踪指导和服务。   5.对有自主创业愿望人员的指导   这类求职者,大都对生活、对工作有热情,有能力,且有一定的自信心,缺乏的是对政策的认识以及系统的创业培训。   针对这部分求职者,应在建立和谐咨询关系的基础上,仔细、认真、详细地讲解有关再就业优惠政策,帮助他们制定职业发展计划,免费为他们提供再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和就业动力,帮助他们因地制宜,选择、考察、制定项目方案,拟定项目可行性报告及实施方案,并积极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发放小额贷款,并随时跟踪指导和服务。   研究人员在“影响再就业因素”的研究中发现:下岗失业职工的“求职自信心”和“社会对他们的支持程度”对他们再就业的结果影响非常大。因此,加大宣传,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的良好局面,能更好地促进、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根据调查情况及多年来从事职业指导的经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特定的因素,在指导过程中,应自始至终站在求职者的立场上,细心、平和地听取求职者的述说,帮助求职者增强自信心和加强理解,达到“共情”,找出问题所在,再根据具体问题,具体指导,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   [2]职业指导应用基础

  摘要:近年来,“零就业家庭”作为就业援助的重点对象,各地都基本形成“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稳定一户”的长效帮扶机制,纳入动态管理。但部分“零就业家庭”成员由于家庭、个人文化程度、技能状况等的不同,难以稳定就业。本文根据“零就业家庭”成员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策略,促进“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稳定就业。   关键词:零就业家庭 成员 职业指导   一、“零就业家庭”的概念   “零就业家庭”是指家庭成员中无1人就业,或虽有1人就业,但就业不稳定且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镇居民家庭。根据多年来从事职业指导的经历及对“零就业家庭”成员的生活、就业、技能、培训意愿等情况的调查摸底,“零就业家庭”成员比较复杂,下岗失业原因、家庭状况、文化程度、技能情况等不同,因此要帮助“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稳定就业,应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   二、“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分类   根据实际调研:“零就业家庭”中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成员年龄大都在45岁左右。根据他们具体情况,大体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无特殊技能,缺乏社会经验的下岗失业人员,无自主创业愿望;(2)有一定技能,年龄偏大的下岗失业人员,无自主创业愿望;(3)原从事基层管理人员,现下岗或失业的人员,无自主创业愿望;(4)残疾人;(5)有自主创业愿望的人员。   三、对“零就业家庭”成员的职业指导   1.对无特殊技能、缺乏社会经验的下岗失业人员,无自主创业愿望类人员的指导   这类人员,一般由于企业破产或改制重组,导致下岗和失业,没有特别的技能,缺乏社会工作经验,文化水平低,对政策不够理解,缺乏自信。   针对这部分职工,在指导过程中,要始终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上一起来面对,达到“共情”,表示理解,指导他们调整好心态,冷静面对现实,一方面要了解市场,另一方面要了解自己的就业条件,适合什么工作;指导他们从市场需求考虑自己的求职方向,帮助他们增强自信,从不理解到理解,由被动消极,到积极主动寻找就业机会,最后勇敢地面对现实,走向社会,鼓励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去实现再就业。45岁左右的女职工,鼓励他们走进社区,参与到社区建设之中,开辟新的就业岗位,在社区服务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如:钟点工,保洁、服务等。给求职者推荐工作后要对她在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共同讨论,使她能通过共同讨论积累工作经验,自信地面对出现的问题。李珍,女,2001年下岗,46岁,身体健康,干净利落,孩子念高中,丈夫给人打零工,每月才400元。经人介绍来到职介中心,边说边掉泪。我们指导人员热情地接待了她,同她拉家常,安慰她、体谅她。在交谈中了解到她自下岗后一直在家,照顾孩子,没有特别的技能,也没有其他的工作经验。我们指导人员边和她交谈,边根据她自身的条件适时地引导、启发她做钟点工。但她当时对此有疑虑,怕用户毛病多、挑剔。我们指导人员耐心地从不同的角度指导她,让她认识到钟点工是服务行业,服务好就能使客户满意,打消了她的忧虑,使她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增强了自信心,并指导她参加了家政培训班。过了不久,她就找到了满意的客户。在职业指导过程中还发现,有部分女性求职者对原家庭,工作存在一定依赖性,针对这部分求职者,在建立咨询关系的基础上,了解求职者自信心不强的原因在哪里,一方面要从她成长的过程来看,一方面要从家人对她的影响上来分析,通过自身想法的叙述影响求职者提高自信心;对男性求职者,应建议他们参加系统的岗位培训,培训一定技能,掌握一些谋生的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帮助他们制定职业发展计划,自食其力,树立积极的心态,年龄不是问题,要积极去争取机会。   2.对有一定技能、年龄偏大的下岗失业人员,无自主创业愿望人员的指导   这类下岗失业人员,大都在原工作单位从事一定技术工作,有一定的技能,但考虑自身年龄,缺乏自信和社会求职经验以及有效的能力展示。   在指导过程中,应先建立和谐的咨询关系,对于大多数这类的求职者,大都思想存在包袱,且有些心高,特别是男性求职者,更不容易说出心里话,因此就更需要与他建立融洽的咨询关系。在这基础上,逐步了解求职者的心态,适当的体态语言,给求职者一个表述内心苦闷的机会,接下来了解经历,提问有关问题,认真倾听,找出咨询过程中的重要信息。要紧紧地跟着求职者的思路走,站在他们角度去思考所谈的问题,告诉求职者如何去争取机会,鼓励和帮助其建立充分的求职自信心,帮助其发现和充分地运用与展示自己的能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通过细心地交谈,了解求职者基本情况、求职要求、经历、技能培训等,可鼓励他们参加职业指导谈心会,向成功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学习经验,增强自信。对这类求职人员,成功的例子很多。杨德孝,男,40岁,退伍军人,有20年驾龄。夫妻二人原来都是化肥厂职工,同时下岗。我们指导人员通过细心、热情的询问,使他消除了紧张,同他建立了和谐的咨询关系。在谈到他说找工作难时,我们指导人员恳切地指出他有很好的条件,不管是年龄还是技术,在市场上都很有竞争力,并给他讲了几位同他一样的下岗职工成功再就业的例子,使他真切地感受到他自身存在优势,增强了自信,随后他自信地应聘了几家企业,找到了理想的单位。这类人员由于技能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市场竞争力很高,再就业成功率也很高,再就业率达90%以上。   3.对原从事基层管理人员、现下岗或失业的人员,无自主创业愿望人员的指导   这类求职者,大都是在原企业和其他部门从事基层管理人员。而对于这部分求职人员,特别是机关部门的下岗失业人员来讲,同技术工人或熟练工人有很大的不同,一方面,他们多年来荒废了业务,缺乏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在单位又养成一些官僚作风,浮夸而不务实,没有踏踏实实做具体工作的心态,因此下岗后,思想上有包袱,放不下架子,在再就业过程中,常常表现得高不成低不就,丧失了很多就业机会。   针对这部分求职者,应先做好他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帮助他们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求职观念,同时肯定其能力和以前做出的成绩,并以与他们有相同经历的再就业人员作为榜样,鼓励他们的工作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力。必要时请他们一起来做说服工作,消除其顾虑,走出认识上的误区。除此之外,应仔细调查分析这类人员的具体情况,对他们进行分类,收集相应的市场信息,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岗位。针对他们普遍从事基层日常管理工作时间长、业务荒废多年的现象,开展多种层次、多种技能的技术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技能,走上工作岗位。对于确实工作能力强的,要积极为他们创造机会,发挥特长。朱军,男,43岁,原生资公司业务经理,下岗,有一年多时间窝在家里,后来妻子所在企业破产,也下岗,生活陷于困境。被逼无奈,后经人介绍来到职介中心,自己还感觉很丢面子。我们职业指导人员热情接待了他,耐心细致地给他讲解有关劳动就业政策,使他正确地认识了下岗,转变了就业观念,还以与他们有相同经历的再就业人员作榜样,激发了他的工作热情,并帮助他参加了再就业培训。不到5天时间,他就找到了一份企业协管员的工作,而且越干越好。   4.对残疾人的指导   残疾人由于自身长期的弱势地位而表现出更为复杂的心态,与陌生人接触时会产生更多的敏感和疑虑,容易受伤害,自卑,自怜,期望被关注却又自我封闭。在目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残疾人就业状况更是不容乐观。作为特殊群体,残疾人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对于绝大多数残疾人而言,因其残疾在劳动技能方面的缺憾,所以在择业过程中更是困难重重,易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或极度自卑,或因自卑而导致盲目的自尊等一些不切实际的心理障碍,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指导过程中更要尊重他们的心理,在交谈中,语气尽可能友好、平和、热情、平等,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帮他们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认识劳动制度改革、产业调整等因素对就业理想的影响,劝导他们配合政府部门和安置单位的工作,服从分配,干一行爱一行。讲解充分展示职业所需的气质和风度,增强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争取适当的岗位,发挥个人潜能,实现自身价值,鼓励他们要珍惜到手的岗位,不要随便脱岗离岗。建议他们参加系统的岗位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帮助他们制定职业发展计划,以求在干好现有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向自己理想的职业目标发展。培训一定技能,掌握一些谋生的技能,自食其力,树立积极的心态,可帮助他们因地制宜,选择项目,制定实施方案,提供小额贷款,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并进行跟踪指导和服务。   5.对有自主创业愿望人员的指导   这类求职者,大都对生活、对工作有热情,有能力,且有一定的自信心,缺乏的是对政策的认识以及系统的创业培训。   针对这部分求职者,应在建立和谐咨询关系的基础上,仔细、认真、详细地讲解有关再就业优惠政策,帮助他们制定职业发展计划,免费为他们提供再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和就业动力,帮助他们因地制宜,选择、考察、制定项目方案,拟定项目可行性报告及实施方案,并积极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发放小额贷款,并随时跟踪指导和服务。   研究人员在“影响再就业因素”的研究中发现:下岗失业职工的“求职自信心”和“社会对他们的支持程度”对他们再就业的结果影响非常大。因此,加大宣传,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的良好局面,能更好地促进、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根据调查情况及多年来从事职业指导的经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特定的因素,在指导过程中,应自始至终站在求职者的立场上,细心、平和地听取求职者的述说,帮助求职者增强自信心和加强理解,达到“共情”,找出问题所在,再根据具体问题,具体指导,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   [2]职业指导应用基础


相关内容

  • 外来务工人员证明
  • 具备哪些条件的外地人员可领榷就业证》? 案例:李明是陕西人,今年23岁,原来做过装修工作,现由于自己的耳朵因病失聪,在家乡没有很合适的工作,想到北京找份装修杂工的活,但不知能否领榷就业证》? 《北京市外地来京人员务工管理规定》规定如下: (1)年满16周岁(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行业、工种除外); (2 ...

  • 重庆市城乡低保有关政策解读
  • 重庆市城乡低保有关政策解读 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www.cq.gov.cn 2011年10月28日 06时07分 市民政局 按:近日,重庆市发布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社会救助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的意见>(渝府发[2011]82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城乡低保城市" ...

  • 职业指导师新理念总结资料
  • 第1章 职业道德 1. 职业守则: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 业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 职业指导师一个以帮助他人为己任 的职业,同时也是一项以扶助弱势群体为重点的工作.职业指导人员要有一种信念:以助人为快乐,以助人为荣耀. 3. 职业指导人员应该牢记:为了使更多 人受益,我们需要终身学习:遵纪守法 ...

  • 2014年社区知识竞赛问答(1)
  • 2014年社区知识竞赛 复 习 参 考 资 料 师市社工委 社管办 二〇一四年五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社区建设知识 -------------------------------- 1 - 第一章 政策法规 ----------------------------------- - 1 - 第二章 ...

  • 就业促进法知识问答题
  • 一.总则 1.<就业促进法>何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答:2007年8月30日. 2.<就业促进法>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哪次会议通过? 答:第二十九次会议. 3.<就业促进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答: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

  • 实施就业促进法办法知识问答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办法>问答 一.总则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办法‣何时由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通过? 答:2011年12月1日.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办法‣由自治区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哪次会议通过? 答:第三十二次会议.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办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自 ...

  • 家政培训中心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 家政培训中心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2010-01-04 清华领导力培训 会员投稿 家政培训中心在陕西省家庭服务业协会等上级主管领导.广大人民及家政同行商友的指导.关心.支持.帮助下.西安五星家庭服务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走过了不平凡的创业历程. 在陕西省家庭服务业协会等上级主管领导.广大人民及家政同行商友 ...

  • 就业援助月活动情况总结
  • 为切实帮助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和残疾登记失业人员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加大就业援助力度,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开展2012年就业援助月活动的通知》(沪人社就(xx)1077号)要求,结合本区实际,春节前,区人保局、残联在全区联合开展了“2012年就业援助月”活动,重点对本区历年积 ...

  •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100问
  •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100问 2010-08-02 19:07:00 来源: 重庆日报(重庆) 一.户籍制度改革总体思路 1.为什么要开展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 答: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缩小城乡差异.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的需要: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率先突破的需要: ...